154株B族链球菌耐药情况及感染临床特征

154株B族链球菌耐药情况及感染临床特征

一、154株B群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感染的临床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章国平,贺锐[1](2021)在《围生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特征和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围生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感染特征和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9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和直肠拭子进行GBS核酸检测,同时对阴道拭子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900例孕妇中GBS阳性106例,阳性率为11.78%。年龄<35周岁孕妇765例,GBS阳性81例,阳性率为9.00%;年龄≥35周岁孕妇135例,GBS阳性25例,阳性率为2.78%。年龄<35周岁孕妇GBS带菌率高于35周岁以上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765例<35周岁孕妇中,GBS阳性81例,占10.59%,其中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46例(6.01%),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35例(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1);GBS阴性684例,占89.41%,其中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215例(28.10%),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469例(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1)。135例35周岁以上孕妇中,GBS阳性25例(18.52%),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16例(11.85%),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9例(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GBS阴性110例,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53例(39.26%),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57例(4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106例GBS阳性孕妇中,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44例(41.51%),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62例(58.49%)。其中需氧性阴道炎36例(33.96%),细菌性阴道病8例(7.55%),其他18例(16.98%)。794例GBS阴性孕妇中,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536例(67.51%),阴道微生态异常258例(32.49%),其中需氧性阴道炎26例(3.27%),细菌性阴道病42例(5.29%),霉菌性阴道炎108例(13.60%),其他82例(10.33%)。结论产前进行GBS筛查可以了解孕妇GBS感染特征,对于有阴道感染史的孕妇,应当加强预防GBS感染。

黄伟丽,陈锐芳[2](2021)在《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分析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产检且住院分娩的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孕妇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本院产检且住院分娩的50例未感染GBS的正常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对观察组50例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孕妇的GBS阳性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度分析研究,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度分析试验显示,分离的50株B族链球菌菌株对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红霉素和四环素高比率耐药,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高度敏感。(2)观察组早产、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高胆红素血症、肺炎、窒息、黄疸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会增加早产等孕妇不良结局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定期孕检、加强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高危人群早期监测,有利于降低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率,大幅度改善妊娠结局。

李闻,张维,刘广文,李晓燕[3](2021)在《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属于C组或G组β溶血链球菌,可以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脓毒性关节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近几年,SDSE感染呈上升趋势,引起临床关注。我们对SDSE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M蛋白基因(emm基因)分型、耐药4个方面进行综述。

覃德明[4](2021)在《围产期妇女携带B族链球菌的血清分型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江西中部地区围产期妇女携带的B族链球菌(GBS)血清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观察孕妇感染不同GBS血清型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6月-11月10145例住院孕妇送检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采用VITEK 2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配套的药敏卡进行药敏实验,对检出的B族链球菌使用多重PCR方法扩增荚膜基因cps D、E、F、G、H、I、J、K、L、M、N和O,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本次采集了10145例孕妇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共检出149株GBS,检出率为1.47%。孕妇年龄20-42岁,平均(29.41±3.25)岁;孕周为28-41周;适龄产妇(<35岁)83例,占88.30%;高龄产妇(≥35岁)11例,占11.70%。早产孕妇(<37周)22例,占23.40%,足月孕妇(≥37周)72例,占76.60%;初次孕妇50例,占53.19%,多次妊娠孕妇44例,占46.81;顺产孕妇53例,占56.38%,剖宫产孕妇41例,占43.62%;出生新生儿中,活胎97例,男婴56例,占57.73%,体重2.99±0.66g;女婴41例,占42.27%,体重3.00±0.63g,死胎5例,占4.90%。94例孕妇携带的GBS,通过扩增荚膜基因cps D、E、F、G、H、I、J、K、L、M、N和O,成功分为7个血清型,分别为Ib型33株(35.11%),III型25株(26.60%),Ia型22株(23.40%),V型5株(5.32%),II型和VI型各4株(4.26%),IX型1株(1.06%),未检出IV型、VII型、VIII型。血清型合并妊娠并发症,其中血清型Ia型合并妊娠并发症13例(13.83%)、Ib型合并妊娠并发症10例(10.64%)、III型合并妊娠并发症8例(8.51%),其他血清型4例(4.26%)。血清型Ia与Ib合并妊娠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引起早产和宫内感染孕妇中以III型和Ia型GBS血清型为主;引起胎膜早破以Ia型和Ib型GBS血清型为主;导致胎儿窘迫甚至死胎以III、Ib和Ia型为主。胎膜早破并发症比例达13.83%(13/94),死产率也高达4.90%(5/102)。94株GBS耐药结果如图3-3所示,对克林霉素(81.91%)、红霉素(79.79%)和四环素(65.96%)的耐药率较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41.49%)和莫西沙星(27.66%);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00%敏感。GBS对8类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6株(6.38%)对8类抗生素全敏感,对一类或二类抗生素耐药的有18株(19.15%)。多重耐药70株(74.47%),以GBS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同时耐药为主。结论:江西中部地区围产期妇女携带GBS的定植率为1.47%,稍低于全国孕妇携带GBS的定植率。江西中部地区孕妇携带的GBS菌株血清型以Ib和III为主,其次是Ia型,但Ia型合并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血清型高。GBS菌株耐药及多重耐药性较严重,但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万古霉素仍100.00%敏感。

谢径峰,陈文,蔡立志,陈海燕,王晓贤[5](2021)在《2019年福州市无乳链球菌耐药性及区域进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2019年福州地区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抗药性及其区域并进化分析,为细菌抗性分型以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GBS的抗药性,通过系统发育分析2019年福州地区GBS的区域进化和抗性分型。结果福州地区2019年GBS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抗性效应。其已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以及四环素类抗菌药产生普遍抗性,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而对糖肽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福州地区2019年分离的GBS菌株共分为4种抗性类型。结论福州地区GBS对多种抗菌药物已产生抗性,虽然目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仍敏感,但已进化出不同的抗性类型,且不同抗性类型在整个福州市区人群中分散存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菌的预防和监测,以促进临床精准用药。

李晶,徐莉莉,张志群[6](2020)在《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生存状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1年预后分为生存组(n=102)和死亡组(n=44)。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化验结果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B群链球菌感染患儿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平均胎龄显着低于生存组,死亡组早产儿占比显着高于生存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214、5.116,均P<0.05),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发病类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共发现31例(70.45%)脑膜炎,生存组共发现34例(33.33%)脑膜炎,死亡组蛋白、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生存组(t值分别为2.288、2.547,均P<0.05),两组患儿糖、氯化物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C反应蛋白指标显着高于生存组(t=2.462,P<0.05),血小板、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水平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是影响B群链球菌感染后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为3.012(1.203~7.541),P<0.05。结论胎龄是影响B群链球菌感染患儿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可作为预测辅助指标。

宋曼莉,赵志伟,胡宾宾[7](2020)在《厦门市海沧地区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厦门市海沧地区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GBS)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应对围生期孕妇GBS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5 470例孕妇送检的阴道分泌物及肛周拭子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5 470例围生期孕妇GBS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样本GBS阳性检出情况,分析阳性GBS菌株药敏情况。结果:5 470例围生期孕妇中,GBS感染阳性220例,GBS感染率为4.02%。41~45岁阳性检出率最高(10.38%),其次为26~30岁(4.47%)、31~35岁(3.85%)、36~40岁(2.56%)。41~45岁孕妇GBS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阴道分泌物阳性136例,占比2.49%,肛周拭子阳性131例,占比2.39%;阴道分泌物与肛周拭子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7株GBS阳性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80.5%)和奎奴普丁/达福汀(74.9%);对红霉素(68.2%)、克林霉素(71.5%)、四环素(72.3%)耐药性较高。结论:厦门市海沧地区21~45岁围生期孕妇GBS感染率为4.02%,以41~45岁感染率最高。GBS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最高,临床治疗可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郑慧[8](2020)在《B族链球菌感染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女性B族链球菌的定植率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B族链球菌感染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定期产检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妊娠期女性共1469例,在孕妇知情同意下采集阴道下1/3和直肠分泌物,采用PCR技术对GBS进行检测,同时取白带进行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检测。根据GBS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分别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观察两组围产期母婴结局,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妊娠晚期女性GBS定植率为4.08%,其中年龄≥35岁的孕妇中GBS阳性率为6.35%,年龄<35的孕妇中GBS阳性率为3.87%;初产妇中GBS阳性率为3.90%,经产妇中GBS阳性率为4.23%;流产次数≥3次的孕妇中GBS阳性率为0%,流产次数<3次的孕妇中GBS阳性率为4.27%;糖尿病孕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中GBS阳性率为13.16%,非糖尿病孕妇中GBS阳性率为3.59%。在年龄、产次、流产次数等方面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是否合并糖尿病上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在所选病例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13.21%,加德纳菌阳性率为30.36%。GBS阳性组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16.67%,加德纳菌阳性率为28.33%;GBS阴性组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13.06%,加德纳菌阳性率为30.45%。GBS阳性组中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感染率与GBS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BS阳性组中胎膜早破、产时发热、羊水污染、早产、剖宫产、产后发热、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33%、0%、16.67%、18.33%、56.67%、11.67%、1.67%;GBS阴性组中胎膜早破、产时发热、羊水污染、早产、剖宫产、产后发热、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77%、2.91%、20.87%、7.60%、49.54%、14.55%、1.06%。两组比较,在胎膜早破、产时发热、羊水污染、剖宫产、产后发热、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发生率比较上,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GBS阳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病理性黄疸、转NICU发生率分别为6.67%、8.33%、5.00%、5.00%、28.33%、30.00%;GBS阴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病理性黄疸、转NICU发生率分别为7.38%、2.91%、0.92%、0.14%、18.10%、26.26%。两组比较,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转NICU率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生儿败血症的对比上两者差异显着(P<0.01)。结论:1、妊娠晚期女性GBS定植率为4.08%,孕妇的年龄、产次及流产次数与GBS感染无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为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孕妇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感染与GBS感染无明显相关性。3、GBS感染增加早产的发生率,但与胎膜早破、产时发热、羊水污染、剖宫产、产后发热、产后出血等无明显相关性。4、GBS感染增加新生儿窒息、肺炎、败血症及病理性黄疸等发生率,但与胎儿宫内窘迫及转NICU无明显的相关性。

何青青[9](2020)在《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链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最早被Billrth和Enrich在1877年发现。并依据其细胞壁中的不同C物质类型将链球菌划分为A、B、C族等共18族。外国学者Lancefield于1933年指出,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感染是多数疾病的诱因。正常人下消化道中带菌率在15%35%左右,GBS会侵袭至泌尿生殖道中,且和念珠菌共存。年龄、地域、人种的不同,带菌率也明显不同,像性伴侣较多等特殊群体的妇女带菌率亦明显高于正常群体,此外,糖尿病、新生儿、孕妇等均为高风险人群。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本研究对医院131例围产期孕妇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漯河医专二附院行产前检查的围产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荧光定量PCR检测GBS感染的结果分为感染组(63例)和未感染组(68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 BS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感染组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分别为(28.3±1.5)岁、(36.2±0.8)周,未感染组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分别为(28.5±1.2)岁、(36.4±1.0)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年龄、产前检查次数、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的产次、文化程度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产前检查次数、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等因素可能与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有关,而产次、文化程度与GBS感染无关。3.将单因素分析得出可能与GBS感染有关的年龄、产前检查次数、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发现孕妇年龄≥35岁、产前检查次数<7次、有既往流产史、伴有阴道炎等因素均为围产期孕妇生殖道感染GBS的独立危险因素。4.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除无症状菌尿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有25例胎膜早破,占39.68%,16例羊膜腔感染,占25.40%,24例早产,占38.10%,22例产褥感染,占34.92%,2例无症状菌尿,占3.17%;未感染组中,有9例胎膜早破,占13.24%,4例羊膜腔感染,占5.88%,6例早产,占8.82%,4例产褥感染,占5.88%,未出现无症状菌尿;感染组孕妇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褥感染等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菌尿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孕妇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黄疸、新生儿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情况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孕妇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妇年龄≥35岁、产前检查次数<7次、孕妇流产史、合并阴道炎为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妇产次、文化程度与围产期生殖道GBS感染无关。2.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易造成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早产、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窒息、黄疸、新生儿感染、肺炎、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3.采取产前检查等一系列的有效预防措施及快速准确的GBS感染诊断方式对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杨学云[10](2019)在《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流行特征及其宿主易感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奶牛乳腺炎是影响奶牛养殖场日常经营管理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主要受病原微生物及宿主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无乳链球菌作为重要的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在奶牛乳腺炎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宿主遗传因素也影响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易感程度。此前的研究在奶牛乳腺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上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导致奶牛乳腺炎的无乳链球菌的病原学特征、与人源菌株的遗传关系及其与宿主免疫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程度等方面仍可进一步研究发掘。因此,本研究拟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奶牛养殖主要省区隐性乳腺炎中无乳链球菌的病原特征、流行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与人源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其宿主免疫基因(BOLA和CD14)多态性的关联,为奶牛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1)采集海南、河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四川、新疆和浙江10省区21个奶牛养殖场奶样,开展隐性乳腺炎样本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荚膜血清分型、基因分型、毒力基因检测(hemolysin III,C-βprotein,C-αprotein,surface protein rib,hyaluronate lyase,CAMP factor,β-hemolysin/cytolysin,C5a peptidase)、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全面、系统阐明我国奶牛乳腺炎中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2)使用二代测序(Illumina Novaseq)和三代测序(Pac Bio Sequel)平台对8株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流行菌株进行基因组序列测定,组装拼接后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与分析,揭示我国奶牛隐性乳腺炎中无乳链球菌的基因组序列特征。(3)以新疆医院为研究现场,从人源样本中分离鉴定无乳链球菌,开展荚膜血清型、基因型、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检测;对流行菌株进行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比较其与牛源菌株的差异。(4)采集牛奶和血液样本,开展奶牛隐性乳腺炎检测、阳性样本无乳链球菌的分离和奶牛BOLA和CD14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隐性乳腺炎和无乳链球菌感染对日产奶量的影响,解析BOLA和CD14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奶牛隐性乳腺炎和无乳链球菌易感性的关联程度。结果:(1)我国10省区21个奶牛养殖场采集的2225份牛奶样本,经LMT方法确定946份隐性乳腺炎奶样,阳性率为42.52%(95%CI 40.46%-44.57%)。从阳性样本中分离鉴定出133株无乳链球菌,平均分离率为14.06%(95%CI 11.94%-16.37%),新疆分离率最高,为21.68%(95%CI 16.90%-26.45%);浙江省分离率最低,仅为6.90%(95%CI 0.03%-13.41%)。经基因检测,流行荚膜血清型为Ia型、流行基因型为ST103,除保守毒力基因(hyaluronate lyase、CAMP factor、β-hemolysin)外,流行毒力基因为C-αprotein(16.54%,22/133)、surface protein(13.53%,18/133),毒力基因hemolysin III和C5a peptidase的检出率分别为2.26%和3.76%,未检出C-βprotein基因;临床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分离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氯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比例分别为63.91%、3.76%、2.26%和2.26%;发现1株万古霉素不敏感菌株、2株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1株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多重耐药菌株,它们均为ST103型,分离自新疆和辽宁地区。(2)获得8株牛源无乳链球菌全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基因组大小为2.13-2.20Mb,编码2170-2237个基因序列,携带24-29个毒力基因,拥有tetracycline-resistant ribosomal protection protein、defensin resistant mpr F、ANT(6)、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antibiotic efflux pump等5类耐药基因家族。(3)新疆医院分离的9株人源无乳链球菌荚膜血清型为Ia、Ib和III型、基因型为ST10、ST485、ST314、ST19和ST1168;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不敏感)数量分别为7株(77.78%)、3株(33.33%)、3株(33.33%)和1株(11.11%);经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其中4株人源无乳链球菌框架图,基因组大小为2.01-2.16Mb,编码2105-2225个基因,携带24或35种毒力基因,拥有APH(3’)、ABCF ATP-binding cassette ribosomal protection protein、defensin resistant mpr F、Erm 23S ribosomal RNA methyltransferase、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antibiotic efflux pump、ANT(6)、tetracycline-resistant ribosomal protection protein等7种耐药基因家族。(4)牛源和人源菌株存在不同的ST型;人源菌株携带hymolysin III和C-αprotein毒力基因比例显着高于牛源菌株,而hyaluronate lyase则显着低于后者(p<0.001);人源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不敏感比例高于牛源菌株(p<0.001);人源菌株SA007与牛源菌株SA002、SA009、SA003、SA080、SA090、SA091和SA098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牛源菌株相比于人源菌株,不携带fbs A、lmb、pil A、pil B、pil C、srt C3和srt C4等7种毒力基因,未携带APH(3’)、ABC-F ATP-binding cassette ribosomal protection protein和Erm 23S ribosomal RNA methyltransferase等3种耐药基因家族。(5)奶牛隐性乳腺炎可造成产奶量下降3.65±1.09kg/天,占日产奶量12.15%±3.36%;无乳链球菌性奶牛隐性乳腺炎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5.62±1.56kg/天,占日产奶量18.71%±5.19;通过对BOLA和CD14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BOLA(80C→G)、BOLA(93T→C)、BOLA(188C→G)、BOLA(191G→T)、BOLA(196A→G)、BOLA(209T→A)、BOLA(218C→G)、BOLA(219A→G)、BOLA(222A→G)、BOLA(233G→T)、BOLA(241C→G)、BOLA(243 T→G)、BOLA(244 A→T)、BOLA(245 C→G)、BOLA(266 T→G)、BOLA(267 T→C)、BOLA(268 A→G)、BOLA(269 T→G)、BOLA(270T→G)、CD14(g.528 A→C)、CD14(g.612 A→G)、CD14(g.1022 A→G)、CD14-3(g.285A→C)、CD14-6(g.161 A→G)、CD14-6(g.173 A→G)等25个突变位点,其中BOLA(218C→G)等位基因频率与奶牛感染无乳链球菌相关(p<0.05),能增加奶牛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潜在风险(OR=2.343;95%CI 1.148-4.781)。结论:(1)我国奶牛主要养殖省区的奶牛养殖场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的流行荚膜血清型为Ia型,流行基因型为ST103;除保守毒力基因外,菌株中流行毒力基因为C-αprotein和surface protein rib;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发现1株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菌株、2株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1株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多重耐药菌株。(2)人源无乳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为Ia、Ib和III型,基因型为ST10、ST485、ST314、ST19和ST1168,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不敏感)比例较高。(3)获得8株牛源和4株人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组框架图,两者在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4)奶牛BOLA(218C→G)位点与奶牛感染无乳链球菌性隐性乳腺炎有关,能增加奶牛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潜在风险。

二、154株B群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感染的临床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4株B群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感染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围生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特征和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2 标本采集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2.4 阴道微生态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围生期妇女GBS定植情况
    2.3 ≥35周岁孕妇GBS定植和阴道微生态情况
    2.4 GBS阳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情况
    2.5 GBS阴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情况
3 讨论

(2)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双份标本采集
        1.2.2 分析方法
        1.2.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GBS培养阳性标本敏感度分析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3 讨论

(3)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征
2 临床表现
3 流行病学调查
4 M蛋白基因(emm基因)分型
5 耐药性

(4)围产期妇女携带B族链球菌的血清分型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GBS的基本特征
    1.2 GBS的流行病学特性和致病性
    1.3 GBS的分子学和耐药特征
        1.3.1 血清型分型
        1.3.2 MLST分型
        1.3.3 菌毛岛(pilus island,PI)分型
        1.3.4 常见药物耐药特征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最小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对象
        2.2.1 基本情况
        2.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B族链球菌的血清型鉴定
        2.3.1 主要试剂
        2.3.2 主要仪器
        2.3.3 引物序列
        2.3.4 技术路线
        2.3.5 菌株分离与鉴定
        2.3.6 菌液制备
        2.3.7 细菌DNA 提取(依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2.3.8 细菌DNA浓度测定
        2.3.9 PCR扩增
        2.3.10 扩增产物分析
    2.4 抗菌药物敏感测定
        2.4.1 抗菌药物类型
        2.4.2 药敏试验
        2.4.3 结果判断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孕妇和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3.2 GBS血清型分型
        3.2.1 GBS分型结果
        3.2.2 不良妊娠结局与血清型关系
    3.3 GBS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3.3.1 GBS耐药分析
        3.3.2 GBS多重耐药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B族链球菌的筛查方法及其血清型分型和疫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2019年福州市无乳链球菌耐药性及区域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菌株培养
        1.2.2 鉴定及药敏
        1.2.3 细菌16S r DNA克隆与测序分析
2 结果
    2.1 福州地区2019年GBS菌株抗药性分析
    2.2 福州地区2019年GBS菌株区域进化分析
3 讨论

(6)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生存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1.2.2观察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新生儿脑脊液化验指标水平对比
    2.3新生儿其他实验室指标水平对比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 B群链球菌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3.2 B群链球菌感染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7)厦门市海沧地区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围生期孕妇不同年龄GBS感染阳性检出情况
    2.2 围生期孕妇不同样本GBS感染阳性检出情况
    2.3 267株GBS阳性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情况
3 讨论

(8)B族链球菌感染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特征收集
        2.2.2 标本采集
        2.2.3 标本检测
    2.3 干预措施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孕妇一般资料
    3.2 GBS感染的危险因素
        3.2.1 GBS感染单因素分析
        3.2.2 GBS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3 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感染与GBS感染的关系
    3.4 GBS感染对围产妇的影响
    3.5 GBS感染对围产儿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孕妇GBS定植率
    4.2 GBS阳性相关因素
    4.3 孕妇GBS定植与白色念珠菌及加德纳菌的关系
    4.4 GBS感染对围产妇的影响
    4.5 GBS感染对围产儿的影响
    4.6 不足之处
    4.7 总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9)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流行特征及其宿主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流行特征研究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讨论与分析
        4.小结
    试验二 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4 小结
    试验三 牛源与人源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分子特征比较分析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4 小结
    试验四 奶牛隐性乳腺炎与BOLA和 CD14 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1.论文创新点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154株B群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感染的临床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围生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特征和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J]. 章国平,贺锐.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7)
  • [2]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黄伟丽,陈锐芳. 黑龙江医药, 2021(04)
  • [3]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的研究进展[J]. 李闻,张维,刘广文,李晓燕. 职业与健康, 2021(11)
  • [4]围产期妇女携带B族链球菌的血清分型及其耐药性分析[D]. 覃德明. 南昌大学, 2021(01)
  • [5]2019年福州市无乳链球菌耐药性及区域进化分析[J]. 谢径峰,陈文,蔡立志,陈海燕,王晓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08)
  • [6]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生存状况研究[J]. 李晶,徐莉莉,张志群.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11)
  • [7]厦门市海沧地区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J]. 宋曼莉,赵志伟,胡宾宾. 中国医学创新, 2020(30)
  • [8]B族链球菌感染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D]. 郑慧. 南昌大学, 2020(08)
  • [9]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D]. 何青青.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流行特征及其宿主易感性研究[D]. 杨学云. 石河子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154株B族链球菌耐药情况及感染临床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