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综合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白金,孙春艳[1](2021)在《综合型设计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综合型设计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实际的综合型设计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有限以及教学能力不足,并未发挥出综合型设计实验教学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上的优势。同时由于部分教师还存在实验目标设置笼统单一,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尊重不足等,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影响综合型设计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今后综合型设计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新其教学理念,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本校评价模式,鼓励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湑泽,王久利,王克宙,王雪韧,沈迎芳[2](2021)在《地方院校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提升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水平,基于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地方特色,构建基于PBL模式的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由学生项目组自主设计实验,将课程内容与产品生产实践相关联,以项目化管理完成实验全过程。从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通过融合学科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现从基础到综合实践的生物工程实践体系改革模式。

黄健涵,陈立妙,曾冬铭,李亚娟,桑商斌,潘春跃,王海燕,唐俊涛,宋相志,王一凡,罗一鸣,刘又年[3](2021)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文中提出在新工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大背景下,针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中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创新教育理念,按照目标导向的方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杜丽斐[4](2021)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文中研究指明

余思璐[5](2021)在《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吴忠回民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赵红昆,王修光,刘正宇,丁波,杨恩翠[6](2021)在《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指出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和解决教师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建设综合化学实验室,开设综合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和参加化学专业竞赛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曹勇[7](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曹斌华[8](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陈子航[9](2021)在《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强调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现行的考核标准更多的是倾向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和应对实际问题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这意味着新的教育目标是一个更加苛刻、更具高度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开始一段革命性的改革。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其能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创新实验的出现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实验教学真正的融入基础教学当中。本研究将以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性设计,以更好地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研究目的和实际教学情况,确定本文基本研究思路。(2)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提取出其核心思想,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最终依据各项结论构建出创新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3)对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焰色试验”和“示温实验”依据上述核心要素进行创新改进,同时利用“食品自热包”设计创新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法对三个实验进行实验验证,以保证其安全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4)依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基本程序的构建,完成创新实验教学思路的设计。(5)利用平行组实验对创新实验进行实施效果分析,最终完成创新实验实施意义的总结。教学实践证明实验创新设计能有效深化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1)创新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有效打破学生对化学实验较为固化的认识,从根本上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打开了大门。(2)创新改进实验更加简约、绿色、易实施,在给学生传递绿色化学思想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教学实施难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实验探究过程的机会,促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3)整体创新实验探究步骤需严格执行,稍有差错就很可能造成结果差之千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提升极具效果。(4)通过后测成绩差异分析发现创新实验在学生探究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合理运用,在满足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条件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吕彬[10](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二、通过综合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过综合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型设计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型设计实验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上的优势
    (一)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创新灵感
    (二)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集体意识
    (四)有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二、综合型设计实验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综合型设计实验目标设置单一笼统
    (二)综合型设计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主体性尊重不足
    (三)教师在综合型设计实验过程中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四)综合型设计实验评价体系不完善
三、综合型设计实验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综合型设计实验的目标指向性
    (二)尊重学生在综合型设计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
    (三)提升教师在综合型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
    (四)完善综合型设计实验开展过程中的评价体系建设

(2)地方院校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PBL的课程建设思路
    1.1 PBL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思维
    1.2 PBL课程设计原则
2 教学方法与内容
    2.1 实验方案设计
    2.2 实验内容与进展
    2.3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3 教学改革创新
4 教学改革成效
5 总结与展望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2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1 全方位
    2.2 多层次
    2.3 立体化
3 取得的主要成果
4 结语

(6)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1 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
    1.2 构建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1.3 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1.4 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
2 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的成效
3 结语

(7)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1.1.3 化学实验创新改进为研究热点和重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1.4.2 国内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1.4.3 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1.5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统计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学实验
        2.1.2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2.1.3 创新设计
    2.2 理论依据
        2.2.1 多元智力理论
        2.2.2 活动课程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4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3章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分析
    3.1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需求分析
        3.1.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分析
        3.1.2 其他化学核心素养分析
        3.1.3 学生需求及实际教学需求分析
    3.2 创新实验设计理念
        3.2.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实验设计理念
        3.2.2 实验设计理念的其他要素
    3.3 创新实验的选择
第4章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案例
    4.1 焰色试验创新改进
        4.1.1 教材实验重现
        4.1.2 教材实验分析
        4.1.3 实验创新设计
    4.2 Ba(OH)_2晶体与NH_4Cl吸热实验创新改进
        4.2.1 教材实验重现
        4.2.2 教材实验分析
        4.2.3 实验创新设计
    4.3 食品自加热装置成分探究实验创新设计
        4.3.1 实验设计目的
        4.3.2 实验设计理念
        4.3.3 实验原理
        4.3.4 实验设计思路
        4.3.5 实验案例
    4.4 创新实验教学思路
        4.4.1 焰色试验教学思路
        4.4.2 Ba(OH)_2晶体与NH_4Cl吸热实验教学思路
        4.4.3 自热包成分探究实验教学思路
第5章 创新实验教学实施研究
    5.1 教学实践对象
    5.2 教学实践过程
    5.3 研究结果
        5.3.1 后测结果分析与结论
        5.3.2 研究结果分析
        5.3.3 研究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2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设计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3 理论综述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行动研究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过程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5.1.1 调查的目的
        5.1.2 调查的对象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5.2 前期测评
        5.2.1 测评的目的
        5.2.2 测评的对象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5.4 后期测评
        5.4.1 测评的目的
        5.4.2 测评的对象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7 实施建议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10 致谢

四、通过综合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型设计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J]. 白金,孙春艳.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05)
  • [2]地方院校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实践[J]. 张湑泽,王久利,王克宙,王雪韧,沈迎芳. 生物学杂志, 2021(06)
  •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黄健涵,陈立妙,曾冬铭,李亚娟,桑商斌,潘春跃,王海燕,唐俊涛,宋相志,王一凡,罗一鸣,刘又年. 大学化学, 2021
  • [4]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D]. 杜丽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吴忠回民中学为例[D]. 余思璐. 西南大学, 2021
  • [6]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赵红昆,王修光,刘正宇,丁波,杨恩翠. 实验室科学, 2021(03)
  • [7]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8]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9]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D]. 陈子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10]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