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300圆盘剪切机的结构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旺[1](2018)在《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不锈钢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碳钢为基材,不锈钢等为覆材,两种金属经特殊工艺制作成型的高效节能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碳钢和不锈钢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可以进行热压、冷弯、切割、焊接等各种加工,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材质和厚度可以自由组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的产品,减少贵重金属的消耗,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完美结合。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盐业、水利电力等行业,用于取代全不锈钢,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生产不锈钢复合板材料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的生产工艺有爆炸复合和热轧复合两种。昆钢生产不锈钢复合材料采用的是轧制法,即采用四层叠轧的方式,成品为卷状,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生产薄带。但这种方式轧制出来的卷中包含两层不锈钢复合板,需要分卷,而目前国内没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线可以参考。本文从不锈钢复合板材料的生产工艺入手,研究了热轧不锈钢复合卷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热轧不锈钢复合卷的分卷工艺,设计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热轧不锈钢复合卷结构分析2.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工艺研究、验证。3.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方案设计。4.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成套设备选型校核,专用设备设计。5.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后续改进。
李哲[2](2018)在《铅酸蓄电池铅带切边卷绕机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铅酸蓄电池以其高性价比、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矿井、电力系统等领域,正负极板栅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负极板栅由铅带制成,铅带质量对铅酸蓄电池容量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切边卷绕机是铅带生产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完成铅带的切边、收卷及卸料作业,其作业性能直接影响铅带质量。针对目前切边卷绕机自动化程度低、卸料时铅带积压等问题,本文对切边卷绕机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析铅带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了切边卷绕机设计要求。完成了切边装置、收卷装置方案设计,对比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在原机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满足铅带连续生产的切边卷绕机。通过对圆盘刀剪切过程中铅带变形、剪切断面特征及铅带断面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圆盘刀侧间隙与重叠量,完成了切边装置关键机构设计,包括圆盘剪切边机构、平行剪刃切碎机构与切断机构、传动机构等。对圆盘剪、平行剪刃的剪切力进行分析计算,确定了切断机构的气缸型号、切边机构与切碎机构驱动电机功率。分析收卷装置气动基本回路,设计了气动系统整体方案,计算执行机构的负载,在切边卷绕机整体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收卷装置送带、卷绕、辅助收卷、推料等机构设计。根据切边卷绕机整体方案,设计了卸料装置,分析了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卸料装置翻转支架负载,完成了液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联机试验表明切边卷绕机设计合理,铅带剪切断面平整无毛刺,铅带宽度在尺寸要求范围内,收卷整齐无跑偏,切断机构动作迅速,铅带收卷单元更换顺畅,卸料过程平稳,满足铅带的自动化连续生产。
方长锦,楚志兵,魏栋[3](2017)在《厚板切边圆盘剪切机优化改进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目前圆盘剪剪切厚板剪切质量差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对传统圆盘剪切机进行优化改进。利用ABQ UA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传统和新型两种圆盘剪切机刀轴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的新型圆盘剪可大大减小刀轴的挠度。利用两种圆盘剪切机进行剪切厚板实验,对剪切力及剪切后断面质量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新型圆盘剪切机可以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和剪切断面质量。
赵建兵[4](2017)在《圆盘式切边剪剪切带钢过程模拟及切边质量的控制》文中指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钢铁产业的支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钢厂圆盘剪在剪切过程易造成带钢塌边、高毛刺等剪切缺陷,不仅影响了带钢剪切质量,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刀盘寿命,降低了生产率,因此对圆盘剪剪切过程影响剪切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圆盘剪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现场试验,对圆盘剪剪切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剪切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圆盘剪剪切过程及带钢断裂机理做了详细的分析,运用大型有限元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圆盘剪剪切带钢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显示动力学算法对带钢剪切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带钢剪切过程应力-应变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侧向间隙和重叠量对带钢剪切过程的影响,最终得出不同厚度下带钢剪切的最佳侧向间隙和重叠量。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比观察试验后带钢断面,证实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表明,造成实际生产中剪切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针对产生缺陷的原因,对剪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现场操作中对剪切质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的改进方法。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带钢剪切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缩短研究周期,降低研究成本。本文对圆盘剪剪切工艺参数的研究方法也为剪切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高立杰[5](2016)在《新型铝热传输材料剪切工艺及其设备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带钢热连轧精轧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生产过程,圆盘剪是被广泛用于剪切钢板、铝板带的纵切设备,其产品对表面质量、几何尺寸及机械性能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其生产过程工艺复杂,工况恶劣,且由多种自动控制系统联合工作,迫切需要发展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铝合金材料。圆盘剪运用在纵切铝箔带上,剪切材料由传统的钢板材料或者铝合金变为具有发展潜力的铝热传输材料,相应的剪切工艺和参数会发生改变。对低能耗短流程、高效高精度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及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以纵剪铝基合金轧制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及其全自动生产线研发项目为依托,对圆盘剪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工厂实际生产为理论依据,在多个环节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以剪切工艺参数理论和结构为研究核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剪切力,分析不同参数对剪切力的影响包括板材厚度、刀盘的间隙与重叠量、剪切速度与刀盘直径等因素;(2)分析板带切边变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从剪切裂纹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板带切边质量分析包括剪刃侧隙、剪刃重合度和刃口等因素对板带切边质量的影响分析;(3)对带材剪切质量控制分析。从重叠量、圆盘刀侧隙控制、纵剪机组圆盘刀侧隙精度控制、圆盘刀剪切线、圆盘刀组合方式的选择以及张力控制等因素;(4)根据板带厚度、材料性能及剪切精度对剪刃侧隙、重合度等工艺参数设计圆盘剪切机构;(5)根据理论工艺分析,进行结构设计绘制出机组二维图纸及三维装配图纸。
张若青,史喆琼[6](2015)在《变宽度圆盘剪切机控制方案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以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滚珠丝杠副带动的平动机构以及蜗轮蜗杆副带动的转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在Lab VIEW软件平台上构建了驱动两类执行机构伺服电机的开环、半闭环及全闭环位置控制系统。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分析了3种不同控制方式下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过渡过程特性,得出当高精度电机配合高精度的传动机构时,采用半闭环控制加传动精度补偿的方式,可以实现高精度控制的结论,为剪切机实现复杂轨迹运动时控制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史喆琼[7](2015)在《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金属板材在建筑、汽车、航天等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国内板材加工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板材板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柔性冷弯技术中,成型前金属板材板型的多样性及精度对成型产品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高精度的变宽度板材剪切技术支持。作为一种可实现变宽度剪切获得多样化板材板型的设备,北方工业大学研制的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具有剪切成本低、剪切质量易于控制的特点。采用伺服电机控制的剪切机为三自由度,能够实现任意曲线轨迹的剪切。研究其剪刀盘运动控制方案、提高控制精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剪切精度与质量,还可以为设备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本文以变宽度圆盘剪切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剪切机系统的机械机构、控制系统及其硬件系统构成的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了电机—剪刀盘在开环、半闭环、全闭环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精度和过渡过程特性,为剪切机实现复杂运动时控制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根据剪切机结构与伺服电机控制原理,研究了实现曲线剪切的运动控制算法,在构建的LabVIEW-SolidWorks机电一体化联合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并且给出了剪切机在不同板速下可剪切板型尺寸的范围;设计了AutoCAD与LabVIEW的接口程序,在LabVIEW环境下完成了三轴伺服电机的协调控制与各个轴的运动状态监测,实现了板材剪切从板型CAD数据到运动控制的无缝连接。顺利完成了板材剪切实验,并且深入分析了实际剪切得到板材的剪切精度与剪切质量,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弘,罗恺[8](2015)在《圆盘剪切机电机的选择计算》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圆盘剪切机的原始数据,圆盘剪上的剪切力可根据作用在刀片上的力矩来确定。通过工作状态计算刀片尺寸计算切线速度,为了保证剪切力及刀片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根据速度微分方程确定圆盘剪电动机功率,从而确定电机的容量。
杨捷艳[9](2014)在《基于ADAMS软件的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文中研究表明以变宽度圆盘剪切机为研究对象,用Pro/E三维实体建模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导入ADAMS软件,并用该模型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仿真。实现了在计算机上仿真分析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运动和动力性能,得到了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在指定工况下的速度、加速度、剪切力和力矩的变化规律。为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杨捷艳[10](2014)在《高强钢金属板材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板材曲线剪切是变截面辊弯成型的前一道工序,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能够实现对金属板材的曲线剪切,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能够精确剪切出高强钢变宽度金属板材的预定工况,本文以变宽度圆盘剪切机为研究对象,做了如下工作:(1)分析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运动学理论基础,建立了运动学约束方程。(2)在Pro/E中建立了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三维实体建模,导入ADAMS软件,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模型进行多刚体运动学仿真,并在此基础上添加载荷进行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剪切点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剪切力和力矩的变化规律,最后对运动学、动力学仿真的剪切轨迹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3)采用ANSYS软件对Pro/E建立的板材及传动轴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柔性网格划分,在ADAMS软件中添加接触力,使用接触力模拟剪切力进行剪切机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得到在剪切过程当中的剪切点处的各个方向的受力情况以及在不同板材厚度情况下的剪切力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的剪切轨迹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模型仿真结果的研究,得出在动力学仿真下的剪切轨迹相对于运动学的仿真剪切轨迹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下的剪切轨迹较多刚体仿真更接近给定的工况;分析了动力学、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剪切轨迹产生波动性的原因。研究结果将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及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二、1300圆盘剪切机的结构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300圆盘剪切机的结构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不锈钢复合材料相关技术动态 |
1.2.2 国内不锈钢复合板项目建设情况 |
1.3 课题来源与必要性分析 |
1.3.1 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工艺工序 |
1.3.2 昆钢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工艺及结构特性 |
1.3.3 后续工艺需求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艺需求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原料卷结构及规格 |
2.1.1 结构 |
2.1.2 规格 |
2.2 功能及需求分析 |
2.2.1 原料卷及头尾部结构 |
2.2.2 功能与需求 |
2.3 分卷工艺流程拟定及描述 |
2.3.1 分卷工艺试验 |
2.3.2 分卷线工艺流程拟定与描述 |
2.4 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要设备选型及专有设备设计 |
3.1 主要成套单体设备的主参数设计选择 |
3.1.1 开卷机主要参数设计 |
3.1.2 矫直机主要参数设计 |
3.1.3 圆盘剪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
3.1.4 切头剪主要参数设计 |
3.1.5 卷取机的选型 |
3.2 专有设备结构设计 |
3.2.1 撕分机结构设计 |
3.2.2 废边卷取装置 |
3.2.3 活套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压系统设计 |
4.1 液压系统总体构成及结构图 |
4.2 开卷机液压系统设计 |
4.3 废边液压系统设计 |
4.4 张力辊液压系统 |
4.5 液压泵站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系统及试运行方案 |
5.1 控制系统 |
5.1.1 主回路配置 |
5.1.2 控制回路配置 |
5.1.3 数据监控管理 |
5.1.4 PLC系统 |
5.1.5 主传动控制 |
5.1.6 难点和重点的控制 |
5.2 生产线试运行 |
5.2.1 试车的设备 |
5.2.2 设备单体试车 |
5.2.3 联动试车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应用效果及后续改进 |
6.1 应用情况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后续改进的思路与实现 |
6.3.1 .改进思路 |
6.3.2 改进设备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2)铅酸蓄电池铅带切边卷绕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剪切机的分类 |
1.2.2 剪切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卷绕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切边卷绕机总体设计 |
2.1 整体方案设计 |
2.1.1 切边装置方案设计 |
2.1.2 收卷装置方案设计 |
2.2 切边卷绕机整体结构 |
2.3 切边卷绕机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切边装置关键机构设计 |
3.1 切边机构 |
3.1.1 切边机构设计 |
3.1.2 圆盘剪工艺参数确定 |
3.2 切断机构I |
3.2.1 切断机构I设计 |
3.2.2 切断气缸型号确定 |
3.3 切碎机构设计 |
3.4 传动机构 |
3.4.1 传动机构设计 |
3.4.2 切边机构电机选型计算 |
3.4.3 废料切碎机构电机选型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收卷装置关键机构设计 |
4.1 送带机构 |
4.1.1 送带机构设计 |
4.1.2 送带气缸型号确定 |
4.1.3 送带机构电机选型计算 |
4.2 辅助收卷机构 |
4.2.1 辅助收卷机构设计 |
4.2.2 辅助收卷气缸型号确定 |
4.3 卷绕机构 |
4.3.1 卷绕机构设计 |
4.3.2 锁紧气缸型号确定 |
4.3.3 卷绕电机选型计算 |
4.4 推料机构 |
4.4.1 推料机构设计 |
4.4.2 推料气缸型号确定 |
4.5 切断机构II设计 |
4.6 收卷装置气动系统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卸料装置设计与整机试验研究 |
5.1 卸料装置设计 |
5.2 液压缸型号确定 |
5.3 液压系统设计 |
5.4 切边卷绕机试验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详细摘要 |
(3)厚板切边圆盘剪切机优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圆盘剪结构优化改进 |
2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2 模拟结果分析 |
3 实验研究 |
3.1 剪切力分析 |
3.2 剪切断面分析 |
4 结论 |
(4)圆盘式切边剪剪切带钢过程模拟及切边质量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剪切设备的发展现状 |
1.2.1 平行刃剪切机 |
1.2.2 斜刃剪切机 |
1.2.3 圆盘式剪切机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带钢剪切过程分析及剪切力计算 |
2.1 有限元软件介绍(ANSYS/LS-DYNA) |
2.1.1 LS-DYNA前处理软件 |
2.1.2 LS-DYNA后处理软件 |
2.2 圆盘剪剪切有限元理论 |
2.2.1 弹塑性屈服准则 |
2.2.2 断裂准则 |
2.2.3 塑性流动准则与塑性强化准则 |
2.3 圆盘剪剪切机理及剪切力计算 |
2.3.1 剪切变形过程 |
2.3.2 剪切过程的力学分析 |
2.3.3 国内外剪切技术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剪切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3.1 单元的选择 |
3.2 材料的选取 |
3.3 建立模型 |
3.4 划分网格 |
3.5 定义接触 |
3.6 定义初始条件、约束和载荷 |
3.7 有限元仿真求解设置与求解控制 |
3.8 后处理 |
3.9 模拟结果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带钢剪切过程剪切工艺分析 |
4.1 45#带钢剪切工艺分析 |
4.2 Q235带钢剪切工艺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圆盘剪剪切过程模拟结果现场验证 |
5.1 引言 |
5.2 圆盘剪实际剪切状况 |
5.3 最佳剪切参数的现场验证 |
5.4 现场操作的技术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型铝热传输材料剪切工艺及其设备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热传输复合铝箔板带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剪切设备与圆盘剪 |
1.3.1 剪切设备 |
1.3.2 国内外圆盘剪的发展概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新型铝热传输材料纵剪机组设备分析 |
2.1 纵剪机组机械设备 |
2.2 1600mm薄带活套圆盘剪 |
2.2.1 纵切机组设备工艺流程及布置 |
2.2.2 1600mm复合铝热带材纵剪机组圆盘剪组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圆盘剪剪切工艺与参数设计 |
3.1 圆盘剪剪切工艺过程原理 |
3.2 圆盘剪剪切断面的特征 |
3.3 圆盘剪的主要工艺参数 |
3.3.1 剪切机结构参数 |
3.3.2 剪切机力能参数 |
3.3.3 计算电机的容量 |
3.4 纵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分析 |
3.4.1 圆盘刀侧隙精度 |
3.4.2 生产方式 |
3.4.3 张力 |
3.5 铝材纵切常见质量缺陷及控制措施 |
3.5.1“V”形带卷 |
3.5.2 荷叶边 |
3.5.3 塔形和错层 |
3.5.4 成品表面刀痕 |
3.5.5 白点和边缘毛刺 |
3.5.6 切边浪形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1600mm薄带活套圆盘剪结构设计 |
4.1 圆盘剪结构组成及机构运行原理 |
4.2 机架 |
4.3 上、下刀轴 |
4.4 机架开口度调节装置 |
4.5 刀轴传动装置 |
4.6 剪刃侧向间隙的调整机构 |
4.7 刀盘重叠量的调整机构 |
4.8 刀盘径向调整机构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金属板材切割研究现状及前景 |
1.2 圆盘剪切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圆盘剪切机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圆盘剪切机国内研究现状 |
1.3 虚拟仪器技术 |
1.3.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
1.3.2 虚拟仪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1.4 联合仿真技术概述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2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系统分析 |
2.0 剪切机系统整体结构 |
2.1 剪切机械结构分析 |
2.2 控制系统硬件 |
2.2.1 控制器及运动控制卡 |
2.2.2 通用运动接口 |
2.2.3 数据采集卡 |
2.2.4 传感器 |
2.3 本章小结 |
3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控制实验分析 |
3.1 控制方案概述 |
3.2 剪切机控制方案与初步实验分析 |
3.2.1 控制方案分析 |
3.2.2 初步试验分析 |
3.3 实验测试方法设计 |
3.4 控制程序设计 |
3.4.1 主程序设计 |
3.4.2 子程序设计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3.5.1 平动机构控制精度分析 |
3.5.2 转动机构控制精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变宽度圆盘剪机曲线剪切算法及其仿真分析 |
4.1 曲线剪切运动分析 |
4.2 曲线剪切算法分析 |
4.2.1 待剪切曲线为内切曲线 |
4.2.2 待剪切曲线为外切曲线 |
4.3 联合仿真 |
4.3.1 机械建模 |
4.3.2 运动控制仿真设计 |
4.3.3 联合仿真环境搭建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控制方案设计 |
5.2 CAD与LabVIEW的接口程序设计 |
5.2.1 一体化系统的建立 |
5.2.2 AutoCAD与LabVIEW接口程序设计开发 |
5.2.3 在LabVIEW中调用接口程序读取DWG文件数据 |
5.3 运动控制程序设计 |
5.3.1 控制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
5.3.2 内、外切曲线运动控制程序子Ⅵ设计 |
5.3.3 数据采集、显示、存储程序设计 |
5.3.4 控制程序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实验分析 |
6.1 实验平台介绍 |
6.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结果 |
6.3.1 板材板型数据提取 |
6.3.2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圆盘剪切机电机的选择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圆盘剪切机工作状况计算 |
1.1 圆盘刀片尺寸 |
1.2 上下刀盘的侧间隙? |
1.3 剪切速度V |
1.4 剪切力 |
1.5 确定剪切功率 |
2 确定电机转速选择电机 |
(10)高强钢金属板材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简介 |
1.1.2 圆盘剪切机的研究现状 |
1.2 课题研究内容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2.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多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
2.1 多体系统的组成 |
2.2 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
2.2.1 定义刚体和铰 |
2.2.2 确定自由度 |
2.2.3 建立主约束方程 |
2.2.4 建立驱动约束规律 |
2.2.5 建立系统运动学方程 |
2.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 仿真软件的选择以及介绍 |
3.2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PRO/E模型的建立 |
3.3 模型格式的转换 |
3.4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虚拟样机仿真模型建模 |
3.4.1 构件约束的建立 |
3.4.2 施加驱动 |
3.5 仿真模型的检验 |
3.6 本章小结 |
4.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三种工况下的运动学仿真 |
4.1 工况一剪切样件的运动学仿真 |
4.1.1 剪切样件一运动分析 |
4.1.2 添加驱动函数 |
4.1.3 仿真分析 |
4.2 工况二剪切样件的运动学仿真 |
4.2.1 剪切样件二运动分析 |
4.2.2 添加驱动函数 |
4.2.3 仿真分析 |
4.3 工况三剪切样件的运动学仿真 |
4.3.1 剪切样件三运动分析 |
4.3.2 添加驱动函数 |
4.3.3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 |
5.1 剪切原理的分析 |
5.2 剪切机力的计算 |
5.3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加载 |
5.4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动力学仿真 |
5.4.1 工况一移动电机和转动电机的驱动规律 |
5.4.2 工况二移动电机和转动电机的驱动规律 |
5.4.3 工况三移动电机和转动电机的驱动规律 |
5.5 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刚-柔耦合建模以及剪切力仿真 |
6.1 ANSYS中网格划分板材 |
6.1.1 PRO/E中板材模型导入ANSYS |
6.1.2 在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有限元模型 |
6.2 利用ANSYS-ADAMS接口对板材柔性化处理 |
6.2.1 ANSYS中生成柔性体中性文件MNF |
6.2.2 ADAMS中导入MNF文件进行刚柔替换 |
6.2.3 编辑柔性体 |
6.2.4 刚柔连接 |
6.3 对刚柔混合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 |
6.3.1 接触力 |
6.3.2 由接触力模拟剪切力 |
6.3.3 接触力与板材成形参数的探讨 |
6.3.4 对回转中心剪切力矩与板材成形参数的探讨 |
6.4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1300圆盘剪切机的结构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研发与应用[D]. 刘永旺.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2]铅酸蓄电池铅带切边卷绕机设计[D]. 李哲.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3]厚板切边圆盘剪切机优化改进研究[J]. 方长锦,楚志兵,魏栋. 山西冶金, 2017(03)
- [4]圆盘式切边剪剪切带钢过程模拟及切边质量的控制[D]. 赵建兵. 燕山大学, 2017(04)
- [5]新型铝热传输材料剪切工艺及其设备研究与设计[D]. 高立杰. 沈阳理工大学, 2016(05)
- [6]变宽度圆盘剪切机控制方案的实验研究[J]. 张若青,史喆琼.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5(08)
- [7]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控制研究[D]. 史喆琼. 北方工业大学, 2015(08)
- [8]圆盘剪切机电机的选择计算[J]. 张弘,罗恺.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7)
- [9]基于ADAMS软件的变宽度圆盘剪切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A]. 杨捷艳.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4年会暨能源计量与绿色冶金论坛论文集, 2014
- [10]高强钢金属板材变宽度圆盘剪切机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D]. 杨捷艳. 北方工业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