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治疗毒蛇咬伤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长白山治疗毒蛇咬伤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一、长白山区治疗毒蛇咬伤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兵[1](2021)在《野胡麻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认为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 L.)为通泉草科(Mazaceae)野胡麻属(Dodartia)植物,别名紫花秧、多德草。野胡麻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西部、四川等地,国外分布在蒙古、高加索、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家。野胡麻在我国主要用于中医学和蒙医学,治疗湿疹、荨麻疹、小儿肺炎、神经衰弱等疾病。目前,对野胡麻的报道主要是同其他中药配伍,制成方剂,治疗疾病。但是有关野胡麻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相对较少,其治疗疾病的机理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文对野胡麻的植物学特征、分类学变更、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系统分离鉴定了野胡麻全草的化学成分,还检测了部分单体化合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对野胡麻的70%乙醇冷浸提取物进行了系统分离,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再将得到的各层萃取物,经过硅胶、LH-20凝胶、聚酰胺、小孔树脂MCI Gel、大孔树脂AB-8等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采用理化性质分析、共薄层、1H NRM、13C NRM数据解析等方法,共确定了25个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这些化合物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金圣草黄素(1)、苜蓿素(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苜蓿素-4′-O葡萄糖苷(6)、Tricin-7-O-(β-glucuronide-6??-butyl ester)(7)、芦丁(8);7个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醇(9)、β-香树脂醇-3-棕榈酸酯(10)、羽扇豆醇(11)、白桦脂酸(12)、齐墩果酸(13)、熊果酸(14)、2-deoxyrubianol F(15);3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16)、豆甾烷3-β,5,6-α-三醇(17)、胡萝卜苷(18);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二十三烷酸(19)、十九烷酸(20)、十七烷酸(21)、亚油酸乙酯(22);2个酚类化合物:水杨酸(23)、白藜芦醇(24);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京尼平苷(25)。其中9个化合物:(6)、(10)、(15)、(17)、(19)、(20)、(21)、(22)、(23)为首次在野胡麻中分离得到。对从野胡麻中分离的19个化合物通过MTT方法检测了其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6个化合物(1)、(2)、(3)、(7)、(15)、(22)同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3个化合物(4)、(5)、(17)同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野胡麻化学成分的认识,并初探了19种单体化合物的免疫活性,为深入野胡麻的药理学研究和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方琼[2](2020)在《湖南江华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指出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适宜的气候孕育了富饶的植物资源,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形成了与传统植物利用相关的丰富的生态知识和文化。然而,当前对于瑶族的研究集中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人文学科方面,自然学科的研究也限于药用植物,鲜少有对瑶族其他传统植物利用的研究;研究的地点集中于广西金秀、恭城大瑶山等地,少有的对江华瑶族的研究只涉及端午药市。与此同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江华瑶族文化却正遭受着来自经济发展、现代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各个方面前所未有的冲击,抢救和保护优秀的江华瑶族传统生态知识已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传统利用的植物进行调查和研究,旨在摸清江华瑶族传统植物利用的本底,抢救性地记录即将失传的传统生态知识和文化。本研究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市场调查法、滚雪球法开展民族植物学田野考察,共采访95位介于20-87岁之间的江华瑶族同胞。经过分类学鉴定和数据整理获得民族植物学编目。通过统计分析,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江华瑶族传统利用的植物536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有 192科360属。(2)药用植物122科296属394种,草本植物为220种,占总种数的55.84%;43.91%的植物全草可全草入药,跌打损伤药和清热解毒药各占34.52%、32.99%;并记录了 15种江华瑶族常用药浴植物配伍。(3)野生食用植物48科80属1 19种,其中果实类48种,占总种数的40.34%;利用方式以直接食用为主,其次是炒食、煮、酿酒、泡酒;饥荒时期蕨类的根状茎是重要的淀粉来源。(4)野生观赏植物44科61属78种,主要为观花、观姿植物;木本植物占59种,其中乔木34种,达总种数的44%。木本植物为主,其树形优美,枝繁叶茂既可观姿又可观花,观赏植物同时具有其他用途和生态美学价值;(5)染色植物9科9属9种,其中5种通过浸泡熬煮等对食品染色,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染色的粑粑常温下可保存40天以上。(6)材用植物25科37属60种,可用来做建筑、家具、农具和生活器具;壳斗科木材致密,是优良的用材类树木;最常用的材用植物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桐(Verniciafordii(Hemsl.)Airy Shaw)种子制成的桐油有助于防止腐蚀和虫蚁损坏。本研究的结论是:(1)江华瑶族传统利用的植物资源丰富,可分为药用植物、野生食用植物、观赏植物、染色植物、材用植物等五大类;(2)药用植物传统利用的瑶医药体系独特,江华瑶族民间全民用药、药材多为草本、全草入药、多用鲜药;江华瑶族通过洗药浴预防和治疗疾病,产妇和新儿进行产后药浴以增强抵抗力。药浴无固定配方;(3)可入药的野生食用植物占总种数的一半以上,潜在药用价值较高,可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开发养生保健产品;(4)染色植物主要用于食品染色,染色有利于增香、延长食品保鲜期,上色深浅与染色时间和温度相关;(5)江华瑶族传统植物利用有一物多用的特点,既可药用,又能食用,还能做材用,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6)江华瑶族传统植物利用相关生态知识丰富多样,与植物相关的传统生态知识面临丧失的威胁,急需科学地记录、保存、继承和保护。本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在于:(1)对江华瑶族传统植物利用进行全面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首次调查整理了江华瑶族常用观赏植物、染色植物及其染色工艺、材用植物及其制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2)对瑶族民间包括端午药市在内的药用植物进行整理,扩充江华瑶族药用植物研究,记录了常用的药浴植物配伍;(3)抢救即将失传的与传统植物利用相关的生态知识、技术和文化,尽可能多的保护和保存植物遗传资源;(4)从传统植物利用和生态系统管理中借鉴经验,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推动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徐艳,崔林虎,赵丽[3](2018)在《长白山区小浆果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文中提出长白山是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绿色宝库,目前发现的植物种类近3 000种,包括林木资源、药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经济植物资源等,小浆果类植物以其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长白山地区分布有小浆果类植物10科20属54种,本文对其资源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魏俊[4](2018)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析》文中指出丰富的药用植物是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14至2016年通过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调查、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揭示药用植物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有146种药用植物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占收录中药材总种数的20.39%。保护区菊科Asteraceae药用植物最多,有52种,其次是唇形科Labiatae25种。(2)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3)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4)在中药性能方面,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药用植物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苦味、辛味、甘味是主要药味,平性、寒性、温性、凉性药用植物的利用价值较高,清热是主要药用功效,绝大多数药用植物没有毒性,有毒性的药用植物仅69种。(5)唐家河药用植物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含14个分布区类型16个分布区变型,其中温带分布170属,占总属数的42.61%,居首位,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6)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部分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价值都较高。其中开发利用价值Ⅰ级有78种植物,占总种数的12.97%;Ⅱ级有273种植物,占总种数的45.35%;Ⅲ级共230种,占总种数的38.21%;Ⅳ级共21种植物,占总种数的3.49%。(7)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有71种野生珍稀药用植物,其中急需保护有30种,需要保护37种,一般保护4种。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保护地,具有保护和科研开发的价值。但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药用植物急需保护,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保护体系,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

刘哲荣[5](2017)在《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文中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不断加剧的人为活动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内蒙古位于亚洲中部干旱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其生态系统和生物类别丰富而古老,地带性分异复杂,使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研究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关研究为野生生态资源的优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本研究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受威胁种,《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的内蒙古部分为初始数据,并对其名称、拉丁学名、科属的归属问题等做了一系列的修定和完善,最终确定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不同学者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及数据的同时,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采用植物区系分析、植物资源调查、植物优先保护、热点地区和GAP分析,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植物资源的基本组成和类型,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保护现状及生境保护红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共53科、103属、12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49科97属117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在全区东、西阿拉善州、贺兰山州以及兴安北部州分布较多,仅分布于一个州的物种有59种,占总种数的46.46%;垂直分布格局呈单峰形态,在海拔10001600m之间的植物种数最多;豆科、菊科和毛茛科植物最多,单种属有35属;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型比例最高,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特征相似。(2)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可分为5大类,18小类。食用植物资源中,野菜植物16种,野果植物8种,油脂植物20种,饲用植物65种,蜜源植物16种,淀粉植物12种,色素植物5种,甜味剂植物3种,芳香植物22种。药用植物有63种。工业用植物资源中,木材植物18种,纤维植物16种,树脂植物5种,鞣质植物11种,树胶植物5种。农业用植物资源中,农药植物13种;观赏与环境改良植物资源中,绿化观赏植物59种,环境改良植物35种。18类资源植物中,所含种类最多的是饲用植物,有65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61.90%,其次是药用植物,有63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60%;具有5类及以上用途的植物共有32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30.48%;采用综合评价法,将内蒙古珍稀濒危饲用植物划分为优等、良等、中等、低等、劣等、可做牧草6个等级。其中,优等6种,良等4种,中等15种,中等及以上植物共有25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23.81%;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评价,可分为三级,其中,Ⅰ级药用植物有36种,Ⅱ级药用植物有20种,Ⅲ级药用植物有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资源总数的57.14%,31.75,%和11.11%。(3)以内蒙古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评估对象,建立了该地区植物优先保护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定在充分利用野外考察数据的同时中加入了IUCN评估体系在全国尺度下对植物的评估结果,也考虑到了该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加入了植物种抵抗灾害能力的指标,以及海拔高度等在该区可能发生重要影响的指标;评估结果为,极危(CR)种2种、濒危(EN)种13种、易危(VU)种37种、近危(NT)种44种,无危种(LC)31种,分别占总数的1.57%、10.24%、29.13%、34.65%、24.41%,其中受威胁种即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种共52种,占总种数的40.94%;优先保护级别的评估结果为,一级保护植物有28种、二级保护有71种、三级保护有28种,分别占评估总数的22.05%、55.91%、22.05%;由于评估方法不同,有些种的评估结果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9)》中的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植物种类濒危等级及保护级别在之前发布的保护名单中尚未体现的,在本次评估中获得了较高的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4)以热点地区与GAP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累计保护效率和累计保护面积来评价和筛选重要物种分布县,从而鉴别出优先、次要和一般保护县。根据保护生物学原理,对重要物种的具体分布位置,考虑不同属性的植物物种所需的最小生存面积不同,依据生活型、分布范围和受威胁程度对关键植物的重点保护区域划定不同等级的缓冲区。将两者叠加后,最后得到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127种红线保护植物中,有81种已得到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占红线保护植物总数的63.78%;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整体保护红线面积为50.68万km2,占内蒙古总面积的42.84%;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的探讨,对划定生态安全预警红线具有参考意义。建议对未受到内蒙古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红线保护植物进行保护,进一步加强自治区至全国范围内的红线保护植物调查工作,以便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在完善本底数据的基础上,对红线关键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进一步评估,量化就地保护有效性指标,对未受到有效保护的植物进行研究,提高保护红线植物的效率。

王永淇[6](2017)在《广东丰顺县八乡山植物区系及野生观赏植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八乡山处于莲花山中段,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独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优越。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并记录植物图像与群落信息,对八乡山的种子植物区系及植被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野生植物的观赏价值、珍稀濒危性、药用价值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观赏植物进行评价,最后提出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应用原则和野生植物的保护建议。结果如下:1.丰顺县八乡山初步调查到的植物有165科521属967种(含变种、亚种、变型),种子植物138科472属863种,裸子植物6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32科465种853种,蕨类植物27科49属103种。2.经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和分析,调查到的蕨类植物中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金星蕨科等(Thelypteridaceae),优势属有凤尾蕨属(Pteris)、鳞毛蕨属(Dryopteris)等;裸子植物种类较少,仅有10种;被子植物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茜草科(Rubiaceae)、蔷薇科(Rosaceae)、山茶科(The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桑科(Mor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唇形科(Labiat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等;优势属有:柃属(Eurya)、悬钩子属(Rubus)、冬青属(Ilex)、紫金牛属(Ardisia)、紫珠属(Callicarpa)、薯蓣属(Dioscorea)、杜鹃属(Rhododendron)、艾纳香属(Blumea)、柯属(Lithocarpus)、锥属(Castanopsis)、润楠属(Machilus)等;单种科有43科。3.八乡山种子植物区系中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分布为辅。热带亚热带分布又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同时温带性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八乡山野生植物中珍稀濒危植物有23种,隶属于10科17属。并根据当地植物资源数量分布和植物自身的价值进行分析,推荐3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八乡山野生植物中药用植物共141科393属574种。分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得出全草药用类植物259种,根茎类药用植物211种,叶药用类主要有120种,茎药用类共43种,树皮药用类13种,花药用类仅12种,果实药用类44种,种子药用类13种,孢子药用类4种,树脂药用类2种,乳汁药用类1种。6.根据生活型对八乡山野生观赏植物分类,整理发现野生观赏蕨类共有22科40属70种;野生观赏竹类1科3属4种;野生观赏藤本35科92属112种;野生观赏树木资源丰富,有55科135属231种,其中乔木44科85属143种,灌木32科61属88种;野生观赏草本植物资源,共40科116属159种。7.构建野生观赏植物综合评价模型,对八乡山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二次评价。通过对90种草本观赏资源,116种野生观赏乔灌木植物和80种野生观赏藤本植物进行筛选评价,确定资源开发顺序,重点推荐20种树木、20种藤本植物和20种草本植物作为优先开发植物。8.分析了八乡山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用途,将其分为园景树、地被植物、行道树、绿篱植物、庭荫树、风景林、盆景植物、藤本植物、花坛花境植物。9.分析了八乡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及应用现状,提出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利用的原则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建议。

周悦[7](2016)在《中国民间防治糖尿病传统药用植物调查》文中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功能缺失或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糖尿病治疗的传统知识。本研究按照药用植物资源(植物物种)在传统医药(中药、民族药、民间药)体系中的使用这一主线,在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药物志、地方志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药用植物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进行了民间防治糖尿病的药用植物实地调查,完成了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传统药用植物的整理,共调查收集了中国民间用于防治糖尿病的药用植物274种,涉及我国19个民族的传统药物知识,对涉及的药用植物信息进行了系统编目(包括药用植物的中文名、民族名、学名、科名、生活型、生境、分布、药用功效、药用部位、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结果等)。以该编目中的信息为基础,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防治糖尿病的药用植物的资源特征、利用特点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深入挖掘这些防治糖尿病药用植物及其传统应用中的现代科学知识内涵。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防治糖尿病的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民间用于防治糖尿病的药用植物274种,来自84科、207属;(2)含被子植物264种、裸子植物4种、蕨类植物6种;(3)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4)包含防治糖尿病植物种类最多的5个科分别为:菊科、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所含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31.75%;(5)包含防治糖尿病植物种类最多的18个属是:石斛属、黄精属、姜黄属、党参属、菊三七属、荨麻属、百合属、车前属、甘草属、青牛胆属、蓼属、大黄属、黄连属、杏属、蔷薇属、悬钩子属、石韦属、楤木属,这18属种防治糖尿病的药用植物占总物种数的22.26%;(6)使用时多以植株整体或地下部分入药;(7)基于物种名对涉及的274种药用植物进行信息检索,整理了文献记载及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糖尿病防治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结果,其中具有糖尿病防治药理效应的植物265种,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多酚类、蛋白质和多肽类、糖类、萜类、甾类、不饱和脂肪酸类、有机含硫化合物等,药理效应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炎、抑菌等;(8)编目中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其中8种为我国特有种;(9)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所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58种;(10)可食用植物92种。基于上述调查和分析,建议如下:(1)我国民间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传统药用植物知识丰富,菊科、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中用于糖尿病防治的药用植物资源最多,相关研究可优先在这5个科的植物中开展;(2)有效成分已知的药用植物,可以对其同科、同属、同种的近源植物进行筛选,从中寻找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基源;(3)可以将某些特定化学成分作为活性指标对药用植物进行筛选,寻找新的药物资源;(4)大部分药用植物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可以传统药物信息为线索进行实验设计和活性筛选,挖掘新的药用资源和药用价值;(5)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引导规范化栽培,利用生物技术促进药用植物产业化。

汤欢[8](2016)在《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文中研究说明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和世界性大科之一,在全世界约有800属20 000~35 000种。兰科植物中可供药用的物种较多。由于生态环境遭破坏、过度采挖、科研滞后等因素,导致许多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甚至丧失,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量急剧减少。兰科药用植物中的许多物种因其形态高度进化,物种之间仅有细微差异,从形态上对其进行鉴定较困难,急需寻求一种更高效的适宜用于鉴定兰科药用植物的方法。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兰科药用植物进行鉴定研究,探讨此分子鉴定法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上的可行性,期望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能从分子水平支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推动兰科药用植物鉴定研究。兰科药用植物是近年来开发的热点,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生态适宜性问题,人们常常因所选择的引种地不适宜而使种植出的药材达不到药典规定的药材质量标准。鉴于这一现实问题,此研究期望寻求一种简便方法解决该问题,为兰科药用植物的引种提供科学支撑。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并运用为研究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而开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其中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并对在野外调查、鉴定及生态适宜性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兰科齿唇兰属新种开展相关研究。1.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兰科药用植物形态分类困难,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水平验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以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已进行过形态鉴定的49属135种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经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及校对拼接后,将得到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然后运用MEGA 7.0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物种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3份兰科重要药用植物样品均能成功提取DNA;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的PCR扩增效率分别为100%,100%和98.77%;此研究中共得到487条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其中的345条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到了相应物种的序列,142条为新增序列,这些新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将进一步充实GenBank数据库中的物种序列信息,促进兰科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运用NJ法,基于matK,psbA-trnH和ITS2这3种DNA条形码序列所构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中,大部分物种都能单独聚为一支,聚在一起的属种可以成为亲缘关系研究的重点,所得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中一些物种的亲缘关系远近;基于matK序列所构建的物种系统进化树要优于基于psbA-trnH和ITS2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过程中互为补充,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可用于辅助兰科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在相关网站支持下,制作完成了此研究中得到的133种兰科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信息二维码,方便使用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iPhone等)的用户获取对应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信息,为今后研究兰科药用植物提供便捷与研究基础。2.兰科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由于人们对兰科药用植物需求量的增多,对其野生资源的采挖更加严重,因此急需开展生态适宜性方面的研究,找到物种的适宜生长区域,加大引种栽培,以栽培品代替野生品以满足市场供应,减少人们对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采挖。运用为研究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而开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研究。首先通过开展野外调查(GPS采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库,得到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2 725个分布点经纬度信息,再将经整理和转化后的各物种分布点经纬度(附录III)导入GMPGIS中,生成各物种分布点的shape文件,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全球气候数据库、药用植物分布空间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的支持下,运用GMPGIS进行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最后得到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的主要生长区域气候因子值、在中国的分布点图和在中国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分布图,并进行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区划,找出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适宜抚育区域和引种栽培区域。此研究中所得出的此19种兰科药用植物在中国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均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这些物种在中国的全部分布区域,其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与相关研究中得出的分布区域相符,其主要生长区域生态因子值也与相关文献中记载的物种生态因子值相符,并且,此研究还得出了一些在之前的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的新适宜分布区域。此研究为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所做的生态适宜性研究能为这些物种的野生抚育、引种栽培选地及生产区划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和参考依据。此研究结果对这些物种的育种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为人们在分布区选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如在干旱区域选育耐旱品种。3.兰科齿唇兰属新种研究基于前面的野外调查、鉴定及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了兰科植物一新种——那坡齿唇兰 Odontochilus napoensis H.Tang et Y.F.Huang sp.nov.,此新种仅被发现分布于靠近中越边境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境内妖皇山石灰岩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下,这个新种很可能在靠近中越边境的越南石灰岩地区也有分布。通过对此新种所进行形态描述及其与近似种的区别、保护和利用、潜在分布区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尽早认识此新种并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开展此研究,可以为兰科药用植物的高效鉴定、野生抚育、引种栽培及生产区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能对兰科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周旭昌[9](2015)在《长白山蕨类植物种类及开发利用探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长白山蕨类植物25科及每科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途等,对长白山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长白山蕨类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罗巧玲[10](2015)在《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依托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麦积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并研究分析了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药学性能、区系组成以及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的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和综合价值评价等,以期为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普查采集标本进行鉴定,麦积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46科427属675种。其中有真菌14科17属22种,地衣2科2属3种,苔藓植物6科7属7种,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裸子植物5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07科,374属601种。可见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而被子植物中又以双子叶植物植物占绝对优势,这些都与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相一致。(2)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多样。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明显优势,占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8.44%;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分别占总种数的16.89%和16.44%;再次为乔木,占总种数的8.74%;藤本占4.44%;真菌和地衣类占总种数的3.70%;半灌木最少,占1.33%。(3)研究区以全草入药的野生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29.78%;根及根茎类次之,占24.44%;居第三位的为以地上部分入药的植物,占13.89%;以花及花序入药的药用植物最少,只占总种数的1.63%。全区有81种植物其药用部位有毒,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12%。按毒性不同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3类。其中39种植物药用部位有小毒,39种有毒,3种有大毒,分别占总种数的5.78%、5.78%和0.44%。因此采集利用时需要加以识别,注意用药安全。(4)按中药性能统计,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中寒性药(大寒、寒、微寒)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0.96%;其次为平性药,占总种数的29.04%;温性药及凉性药也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0.59%、19.11%;热性药最少,仅占的0.30%。药味以苦味最多,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1.33%;其次是甘味、辛味药,分别占总种数的28.30%、24.15%;酸味药和淡味药共39种,占5.78%;咸味药很少占0.30%;涩味药最少,只占0.16%。药用功效以清热类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5.70%;其次为祛风湿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分别占总种数的14.07%、10.81%和8.00%;泻下类、涌吐类药最少,都只占总种数的0.15%。(5)按照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系统,麦积区112科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可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其中世界广布型有42科,占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7.50%。热带分布科共37科,占总科数的33.04%,其中泛热带分布科占24.11%,是除世界广布型以外,包含科数最多的分布区类型,说明在科的水平上,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与热带成分联系较为密切,而温带成分共33科,占29.46%,说明温带成分对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属的水平上,本区382属野生药用种子植物物可划分为了14个分布区类型和16个分布区变型。除世界广布的49属外,热带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共有65属,占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7.02%,温带分布类型及变型合计268属,占总属数的70.16%。其中,以温带分布型中的北温带成分最多有63属,占区系总属数的16.49%,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区的变型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有47属,占总属数的12.30%,第三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型有36属,占总属数的9.42%。第四为热带分布型中的泛热带分布有33属,占总属数的8.64%。属比科更能准确详细地反应一个地区的区系特征,因此可以说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6)麦积区有82种野生药用植物为此次重点调查种,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总种数的12.15%。通过对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综合价值评价,发现其综合价值高和较高的种类共计79种,高达重点种数的96.34%。可见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点调查种类多,综合价值高的特点。(7)本区仅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蕴藏量约62840t,经济量约40410t,年允收量达12320t。垫状卷柏、三叶木通、葛藤、漆树、杠柳、益母草、牛蒡、五味子等重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此外,因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林区或林缘区,其生境本身就是药用植物的适生区,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其相关产业。

二、长白山区治疗毒蛇咬伤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白山区治疗毒蛇咬伤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野胡麻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通泉草科简述
        1.1.1 通泉草科在分类学上的变更
        1.1.2 我国通泉草科药用植物
    1.2 野胡麻植物学特征
        1.2.1 生境分布
        1.2.2 形态特征
        1.2.3 药材鉴别
    1.3 野胡麻化学成分研究
        1.3.1 黄酮类
        1.3.2 三萜类
        1.3.3 苯丙素类
        1.3.4 环烯醚萜类
        1.3.5 酚类
        1.3.6 甾体类
        1.3.7 其他类化合物
    1.4 野胡麻药理研究及应用
        1.4.1 药理研究
        1.4.2 功能主治和应用
    1.5 天然产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1.5.1 天然产物的免疫促进作用
        1.5.2 天然产物的免疫抑制作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药材
        2.1.2 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其参数
        2.1.4 层析介质
        2.1.5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野胡麻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2.2.2 野胡麻单体化合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野胡麻单体化合物的纯度鉴定
    3.2 野胡麻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2.1 单体化合物结构解析
        3.2.2 单体化合物结构总结
    3.3 野胡麻单体化合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湖南江华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瑶族研究进展
    1.2 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民族
    2.2 研究地区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江华瑶族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
    3.1 江华瑶族药用植物多样性
    3.2 江华瑶族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
    3.3 江华瑶族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
    3.4 江华瑶族药浴植物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江华瑶族野生食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
    4.1 江华瑶族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
    4.2 江华瑶族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部位
    4.3 江华瑶族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方法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江华瑶族观赏植物多样性
    5.1 江华瑶族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分析
    5.2 江华瑶族观赏植物的类型与用途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江华瑶族其他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
    6.1 江华瑶族染色植物
    6.2 江华瑶族材用植物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加会议及考察情况

(3)长白山区小浆果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长白山区小浆果资源名称、分类及特性
2 长白山区小浆果资源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4)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1.1 植物多样性概念及研究方向
        1.1.2 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现状
    1.2 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历史及现状
        1.2.2 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概况和资源保护研究
        1.2.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道地性研究
        1.2.4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类学研究
        1.2.5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1.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气候
        2.1.5 水文
        2.1.6 植被
        2.1.7 动物资源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社会经济结构
        2.2.2 土地利用结构
        2.2.3 管理现状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
        3.1.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3.1.3 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编目及数据库建立
        3.1.4 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保护利用和发展分析
        3.1.5 技术路线
    3.2 调查方法
        3.2.1 野外调查
        3.2.2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汇总
    3.3 数据分析方法
        3.3.1 植物分类
        3.3.2 药用植物性能分析
        3.3.3 地理区系分析
        3.3.4 综合评价分析
        3.3.4.1 AHP决策原理
        3.3.4.2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3.4.3 实际应用方法
        3.3.5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指标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4.1.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4.1.2 药用植物科的构成
        4.1.3 药用植物属的构成
        4.1.4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4.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及性能分析
        4.2.1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统计分析
        4.2.2 药用植物药味多样性统计分析
        4.2.3 药用植物药性多样性统计分析
        4.2.4 药用植物毒性多样性统计分析
        4.2.5 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多样性统计分析
    4.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区系组成统计分析
        4.3.1 世界分布的属
        4.3.2 热带分布属
        4.3.3 温带分布属
        4.3.4 古地中海分布属
        4.3.5 东亚分布属
        4.3.6 中国特有分布属
        4.3.7 药用植物区系对比分析
    4.4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4.4.1 评价结果
        4.4.2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评价
    4.5 唐家河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评价
        4.5.1 优先保护植物缓急的初步评价结果
        4.5.2 保护药用植物
5 结论与讨论
    5.1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5.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与中药性能丰富
    5.3 药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5.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
    5.5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5.6 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整体评价
附录3 71种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的评价
附录4 部分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5)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研究进展
        1.2.1 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与等级
        1.2.2 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
        1.2.3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措施
    1.3 植物优先保护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内蒙古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物资源概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主要研究内容
        3.1.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3.1.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分析
        3.1.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分析
        3.1.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其保护红线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确定
        3.2.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3.2.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
        3.2.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研究
        3.2.5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及其就地保护现状
    3.3 技术路线图
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及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4.2 植物水平地理分布区域及其垂直分布
        4.2.1 植物水平地理分布区域
        4.2.2 垂直分布
    4.3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3.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科、属多样性分析
        4.3.2 植物的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分析
        4.3.3 内蒙古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
    4.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
        4.4.1 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明显
        4.4.2 单种属多,特有现象不明显
        4.4.3 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
        4.4.4 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
        4.4.5 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特征相似
    4.5 小结
5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5.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组成
        5.1.1 野生资源植物的组成
        5.1.2 野生资源植物大科、大属统计
    5.2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
        5.2.1 食用植物资源
        5.2.2 药用植物资源
        5.2.3 工业用植物资源
        5.2.4 农业用植物资源
        5.2.5 观赏与环境改良植物资源
        5.2.6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用途多样性分析
    5.3 内蒙古珍稀濒危重点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5.3.1 饲用植物资源评价
        5.3.2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5.4 内蒙古珍稀濒危野生资源植物重点种类
        5.4.1 油松Pinustabuliformis
        5.4.2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
        5.4.3 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
        5.4.4 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
        5.4.5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
        5.4.6 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
        5.4.7 库页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
        5.4.8 绵刺Potaniniamongolica
        5.4.9 蒙古扁桃Amygdalusmongolica
        5.4.10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5.4.11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
        5.4.12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
        5.4.13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5.4.14 紫椴Tiliaamurensis
        5.4.15 半日花Helianthemumsongaricum
        5.4.16 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
        5.4.17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
        5.4.18 内蒙野丁香Leptodermisordosica
    5.5 小结
6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6.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6.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6.3 指标赋值法
        6.3.1 濒危系数
        6.3.2 遗传系数
        6.3.3 利用价值系数
        6.3.4 生境系数
        6.3.5 繁殖系数
    6.4 优先保护级别评估模型及其与濒危等级评价标准
    6.5 评估结果分析
        6.5.1 濒危等级评估
        6.5.2 优先保护级别评估
        6.5.3 指标定量研究分析
    6.6 小结
7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红线研究
    7.1 内蒙古珍稀濒危(红线保护)植物县级水平的分布格局
    7.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评价
    7.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
        7.3.1 重点县
        7.3.2 重点区域
        7.3.3 珍稀植物生境整体保护红线
    7.4 保护建议
    7.5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修订名录
附录二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用途一览表
附录三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县级分布
附录四 内蒙古红线关键保护植物小地名经纬度
附录五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标本采集及其地点分布
作者简介

(6)广东丰顺县八乡山植物区系及野生观赏植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概述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查阅及资料收集
        2.2.2 实地调查
        2.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2.4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野生观赏植物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丰顺县八乡山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象条件
        3.1.4 土壤条件
        3.1.5 植被类型
    3.2 丰顺县八乡山社会经济概况
        3.2.1 人口、经济基本情况
        3.2.2 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第四章 八乡山野生植物的调查与分析
    4.1 八乡山野生植物的组成分析
        4.1.1 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4.1.2 野生植物资源科的分析
        4.1.3 野生植物资源属的分析
        4.1.4 野生植物资源单种科分析
    4.2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4.2.1 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4.2.2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4.3 八乡山野生植物药用价值分析
    4.4 八乡山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性分析
        4.4.1 现有珍稀濒危植物
        4.4.2 建议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第五章 野生观赏植物的分析
    5.1 野生观赏植物组成分析
        5.1.1 野生观赏植物科的分析
        5.1.2 野生观赏植物属的分析
        5.1.3 单种科分析
        5.1.4 野生观赏植物生活型分析
    5.2 野生观赏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5.2.1 观赏蕨类植物
        5.2.2 观赏竹类植物
        5.2.3 观赏藤本类植物
        5.2.4 观赏树木类植物
        5.2.5 观赏草本类植物
    5.3 观赏植物园林用途分析
第六章 野生观赏植物的综合评价
    6.1 八乡山野生观赏草本植物二次评价与筛选
        6.1.1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6.1.2 观赏草本评价标准的确定
        6.1.3 观赏草本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及结果
    6.2 八乡山野生观赏树木二次评价与筛选
        6.2.1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6.2.2 观赏树木评价标准的确定
        6.2.3 观赏树木综合评价结果
    6.3 八乡山野生观赏藤本二次评价与筛选
        6.3.1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6.3.2 观赏藤本评价标准的确定
        6.3.3 观赏藤本综合评价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相关建议
        7.2.1 观赏植物园林应用建议
        7.2.2 八乡山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Ⅰ 八乡山植物名录
附录Ⅱ 八乡山自然环境图片
附录Ⅲ 八乡山植物图片

(7)中国民间防治糖尿病传统药用植物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1.1.1 糖尿病分型
        1.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1.1.3 糖尿病的治疗
        1.1.4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1.2 传统药物研究概况
    1.3 传统药用植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调查
        2.2.2 实地调查
        2.2.3 分析整理与编目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调查结果
    3.1 实地调查结果
        3.1.1 西南地区糖尿病防治药用植物资源类型分析
        3.1.2 西南地区糖尿病防治药用植物验方
    3.2 我国糖尿病防治传统药用植物分析
        3.2.1 我国糖尿病防治传统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3.2.2 我国糖尿病防治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讨论
        4.1.1 我国糖尿病防治传统药用植物与传统知识的多样性
        4.1.2 我国糖尿病防治传统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多样性
    4.2 问题与展望
        4.2.1 今后拟开展的工作
        4.2.2 部分有待于开展抗糖尿病研究的植物
        4.2.3 研究展望
致谢
项目支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参考文献

(8)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兰科植物研究概况
        1.1.1 兰科植物资源及其分布
        1.1.2 兰科植物保护研究
        1.1.3 兰科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1.2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概况
        1.2.1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发展历程
        1.2.2 DNA条形码序列筛选及分析方法
        1.2.3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1.3 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概况
        1.3.1 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进展
        1.3.2 GIS与GMPGIS在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中的应用
        1.3.3 兰科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进展
    1.4 兰科新种分类学研究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1.1 材料
        2.1.2 仪器
        2.1.3 试剂及溶液
    2.2 方法
        2.2.1 样品搜集及DNA提取
        2.2.2 PCR扩增及DNA条形码获取
        2.2.3 结果判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DNA提取及PCR扩增
        2.3.2 测序质量分析
        2.3.3 BLAST分析
        2.3.4 序列分析
        2.3.5 石斛属序列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兰科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铁皮石斛生态适宜性研究
        3.2.2 天麻生态适宜性研究
        3.2.3 石斛生态适宜性研究
        3.2.4 白及生态适宜性研究
        3.2.5 山慈菇生态适宜性研究
        3.2.6 金线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7 斑叶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8 血叶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9 三褶虾脊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0 见血青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1 笋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2 绿花杓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3 硬叶兜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新种发现及兰科植物保护策略
    4.1 兰科齿唇兰属一新种的发现
        4.1.1 分布与生境
        4.1.2 形态描述
        4.1.3 与相近种的区别
        4.1.4 潜在分布区
        4.1.5 保护与利用
    4.2 兰科植物保护策略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创新点
    5.3 展望
        5.3.1 此研究的不足
        5.3.2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长白山蕨类植物种类及开发利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长白山蕨类植物种类
    1. 1石杉科( Huperziaceae) ,产1属4种
    1. 2石松科( Lycopodiaceae) ,产2属6种
    1. 3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产1属11种
    1. 4木贼科( Equisetaceae) ,产2属9种
    1. 5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产1属2种
    1. 6阴地蕨科( Botrychiaceae) ,产3属8种
    1. 7紫萁科( 薇科) ( Osmundaceae) ,产1属3种
    1. 8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产1属1种
    1. 9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产1属2种
    1. 10骨碎补科( Davavlliaceae) ,产1属1种
    1. 11蕨科( Pteridiaceae) ,产1属1种
    1. 12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产2属2种
    1. 13裸子蕨科( Hemionitidaceae) ,产2属3种
    1. 14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产1属3种
    1. 15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产3属10种
    1. 16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产8属19种
    1. 17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产4属5种
    1. 18球子蕨科( Onocleaceae) ,产2属3种
    1. 19岩蕨科( Onocleaceae) ,产2属9种
    1. 20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产4属19种
    1. 21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产4属6种
    1. 22苹科( Marsileaceae) ,产1属1种
    1. 23槐叶苹科( Salviniaceae) ,产1属1种
    1. 24睫毛蕨科( Pleurosoriopsidaceae) ,产1属1种( 单属单种)
    1. 25满江红科( Azollaceae) ,产1属2种
2长白山蕨类植物开发利用探讨
    2. 1开发利用现状
        2. 1. 1食用
        2. 1. 2药用
        2. 1. 3观赏
    2. 2存在问题
        2. 2. 1开发利用程度低
        2. 2. 2资源破坏严重
    2. 3建议
        2. 3. 1加强资源保护
        2. 3. 2加大研发力度,拓宽应用领域

(10)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1.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1.1.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1.1.3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1.2.1 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及利用
        1.2.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1.3 麦积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条件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2.7 动物资源
    2.8 社会经济
3 研究内容
4 调查研究方法
    4.1 调查前准备工作
        4.1.1 物资准备
        4.1.2 技术准备
    4.2 野外现场调查
        4.2.1 踏查
        4.2.2 详查
    4.3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
    4.4 数据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5.1.1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
        5.1.2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多样性统计分析
        5.1.3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5.1.4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5.1.5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中药性能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5.2 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5.2.1 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5.2.2 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5.2.3 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点
        5.2.4 特有性分析
    5.3 麦积区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评价
        5.3.1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蕴藏量
        5.3.2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5.3.3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综合价值评价
    5.4 此次调查与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比较
6 结论、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Ⅰ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四、长白山区治疗毒蛇咬伤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野胡麻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D]. 孙兵.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湖南江华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D]. 方琼.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3]长白山区小浆果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J]. 徐艳,崔林虎,赵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12)
  • [4]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析[D]. 魏俊.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5]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D]. 刘哲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1)
  • [6]广东丰顺县八乡山植物区系及野生观赏植物评价[D]. 王永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7(01)
  • [7]中国民间防治糖尿病传统药用植物调查[D]. 周悦.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4)
  • [8]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D]. 汤欢. 四川农业大学, 2016(12)
  • [9]长白山蕨类植物种类及开发利用探讨[J]. 周旭昌. 吉林林业科技, 2015(03)
  • [10]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D]. 罗巧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长白山治疗毒蛇咬伤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