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挠度值差异原因分析

高速公路路面挠度值差异原因分析

一、某高速公路路面弯沉值差异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文亚,陈帝江,周师师[1](2021)在《基于指标变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路面结构性能与表面性能衰变之间关系的研究,多为关注2种性能评价指标均值间的关系,少有考虑指标变异系数间的关联性。文中以某高速公路为依托,基于4个路段的路面性能检测数据,对表面性能与结构性能进行单独分析。并对两性能评价指标间的均值和变异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指标均值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指标变异系数间相关性强。若基于评价指标均值,则可能忽略局部异常路段,故应对路面性能评价指标的变异性予以更多重视。

刘海军,陈楚鹏,陈德华[2](2021)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硬路肩路用状况检测与评价》文中提出为确定茂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硬路肩的路用状况及其处治措施,从主车道路表状况、承载力状况、硬路肩内部破损状况、修补状况和材料性能等方面对硬路肩路用状况进行了检测评价。建立了改扩建硬路肩路用状况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茂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段硬路肩的路用性能。建议该路段采取注浆加固和增加拼宽路基盲沟等处治措施,以保证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拼接部位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李帅帅,陈启婵[3](2021)在《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裂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南宁某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车不到两年局部路段出现较严重的破裂病害。文章根据该道路现场情况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进行了路面破损、承载能力、结构层厚度及强度等全面系统的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裂主要原因是局部水泥混凝土板厚度未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变异性大;货车超载严重。

李赫[4](2021)在《动静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及沥青路面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高速公路服役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耐久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沥青混合料作为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其力学性能与加载时间、加载频率、荷载类型以及环境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为分析沥青混合料和沥青路面在动、静两种加载模式条件下的黏弹性力学响应以及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影响,本文依托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以橡胶沥青作为结合料,通过旋转压实制备了AC-13、SMA-13、SUP-13以及OGFC-13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随后,利用单轴压缩蠕变试验测试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在多个温度条件下的静态蠕变特性,并利用时温等效原理推导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蠕变主曲线;另外,利用Burgers模型和修正Burgers模型分析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蠕变特性。进一步地,为分析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松弛特性,本文通过卷积积分、Laplace变换以及辛普森求积公式等获取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并利用二阶广义Maxwell模型和Scott-Blair模型分析不同温度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松弛特性的影响。(2)利用动态模量试验获取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10℃、20℃以及30℃的动态模量参数,并通过时温等效原理获取沥青混合料在20℃条件下的动态模量主曲线,通过改进Sigmoid模型对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进行拟合分析。随后根据时频转换原理和静态松弛模量数据获取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参数,对比分析直接测试动态模量数据和推导获得的动态模量数据的差异性,并建立试验获取动态模量与推导动态模量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推导而来的动态模量约为试验获得动态模量的7~10倍。(3)根据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动态模量试验)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动、静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黏弹性力学响应。随后通过WLF方程和温度收缩系数建立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收缩试验数值模型,分析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温度收缩特性,提出四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降温速率条件下的起裂温度。结果表明室内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接近,平均误差不超过10.35%,同种降温速率条件下,AC混合料具有最低的启裂温度。(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四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构筑的沥青路面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四种级配沥青路面在静态荷载作用下各结构层层内应力、应变以及弯沉随加载和卸载时间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施加不同车速的移动荷载,分析级配类型以及车速对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层内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性,卸载后沥青路面仍会有部分残余变形;长期静载作用引起的路面车辙变形远高于高速移动的动载。

韩雷雷[5](2021)在《季节冻土区冷阻层路基结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季节冻土区道路冻害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季冻区道路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道路养护成本。如何提升季冻区道路服役性能,减少季冻区路基冻害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冻胀融沉是季冻区路基冻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冻胀融沉问题的本质是在冬季负温度梯度作用下,路基内水分向路基顶面迁移,在负温度的作用下冻结成冰,水分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造成体积增大,挤压周围结构形成冻胀现象;在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冻结的土体逐渐融化形成饱水层,同时造成路基与垫层间脱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饱水层水分混合着路基填料被挤压出道路结构导致翻浆。冻胀翻浆问题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目前常用的处置措施有改善路基土质、保温法、改进路基路面结构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基冻胀融沉问题,在结合地区优势资源,实现绿色、环保、高效的冻害治理方法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国家对油页岩资源的不断开发,大量油页岩废渣堆积成山,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和环境保护限制了河流石的开采,筑路用砂石材料日益紧缺,亟需寻找替代砂石材料的新型筑路材料缓解紧缺现状。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263)和吉林省交通运输重点工程科技计划项目(2017ZDGC-6),针对季冻区路基冻害问题,从提升路基稳定性角度,提出了利用冷阻层路基解决季冻区路基冻胀融沉问题的思路,实现了废弃油页岩废渣再利用,缓解了砂砾材料紧缺的现状,其中冷阻层路基由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板)和油页岩废渣、粉煤灰改良粉质黏土组成。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进行冷阻层路基的材料优选、结构设计和性能试验,分析冷阻层路基在季冻区环境条件下的水温分布和动力响应规律,并成功将冷阻层应用于实体工程中。通过原位加载试验评价了冷阻层路基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补充和完善了冷阻层路基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评价,为冷阻层路基在季冻区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路域环境内的热流分布,从减少地表热流与路基发生热交换和提高路基填料抗冻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XPS板+改良土的冷阻层路基形式,通过试验确定XPS板和改良土的基本性能参数,根据热值等效理论对XPS板进行结构计算。其中改良土为油页岩废渣、粉煤灰改良粉质黏土,是一种抗冻稳定性突出,路用性能优良,能够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的新型路基填料。(2)开展冷阻层路基的室内外隔温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对冷阻层路基的抗冻性能进行评价。其中室内试验通过单向冻融试验系统实现对冻结条件的精确控制,评价冷阻层路基的抗冻特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室外模型试验,进一步探究冷阻层路基在自然环境下的抗冻表现,为实体工程应用提供数据参考。(3)开展冷阻层路基的动力响应试验,评价冷阻层路基的动力稳定性。开展室外改良土动力响应试验,探究改良土在自然冻融环境下的动应力变化规律,从动力响应角度为解决冻胀融沉问题提供数据支持;室内冷阻层路基动力响应试验探究不同荷载条件下冷阻层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评价冷阻层路基的动力稳定性。(4)在冷阻层路基的抗冻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在实际工程中设置冷阻层路基的应用研究,实现研究成果向实体工程的转化。研究冷阻层路基在实体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并对冷阻层路基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实体工程中布设传感器,通过采集冷阻层路基的性能参数,包括不同冻结时期的温度数据和原位加载试验的动力响应数据,评价冷阻层路基的实际使用效果。(5)建立实体工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温度场和动力场计算,通过分析实体工程的年温度分布规律及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全面展示冷阻层路基的实体工程应用效果,本章内容是对冷阻层路基工程应用效果评价的补充。

李兴荣,常荣华[6](2021)在《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在佛清从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依托佛清从高速公路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段,监测施工过程中关键层位顶面回弹模量及各层顶面弯沉值,通过实测数据校准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永久性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疲劳寿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路表弯沉、沥青层底应力应变、土基顶面压应变更大;设置FAC-13抗疲劳层及LSPM-25抗裂层后,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永久变形量更小,疲劳寿命更长。

刘晓华,熊春龙,虞将苗[7](2020)在《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与路表多指标关联模型构建》文中提出为了通过水泥混凝土路表技术状况指标快速评估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损坏状况和力学参数),探究路面内部结构状况(力学参数和损坏状况)与路表多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路面内部结构损坏状况通过三维探地雷达检测,弯沉、弯沉盆及接缝传荷能力系数等力学参数通过落锤弯沉仪检测,进一步根据检测得到的厚度及实测弯沉盆反演路面结构层模量。收集和整理路表多指标数据,并对路表多指标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与路表多指标的关联模型。结果表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指标之间均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性,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超过0.9;单一路表指标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任一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4,路表指标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指标的相关性较低;路面内部裂缝率、接缝传荷能力系数、水泥混凝土板模量、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指标与路表多指标PCI、RQI、SRI之间的关联模型相关系数大于0.9,路表破损状况指数PCI的贡献最大。证实通过路表多指标数据可对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损坏状况与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估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王文钊[8](2020)在《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三五期间,路面废旧材料循环利用仍将是公路养护发展的重要方向,铣刨重铺仍是干线公路大中修养护中处治路面基层最主要的养护措施。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不仅能够循环利用路面基层废料,同时在所有再生技术中经济效益最为显着。但是,目前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研究还很不深入,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仍不健全。基于此现状,针对干线公路二灰碎石路面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及深入研究,结合工程实践验证,为该技术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有效保障运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工程质量。首先针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比不同基层铣刨料和新集料的性状特征,结合基层和再生技术规范的变革及其对基层原材料指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对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的性状特征、级配进行对比研究;其次分析静压成型、振动成型二灰碎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不同层位下集料颗粒排布特征,研究不同成型方式下冷再生混合料的纵向均匀性,进一步与现场取芯芯样颗粒排布特征进行对比,从而推荐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成型方式;再次,研究级配、压碎值、不同养生条件、延迟成型时间以及RAP掺入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为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室内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施工工艺提供参考;接着,依托扬州市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不同方案的实体工程试验段,深入研究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工程中实际运用,使室内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现场水泥撒布方式、施工机组行进速度、单幅合理施工长度、基层碾压工艺等施工重要环节,跟踪观测运用该技术建成路段的技术状况,从而为该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材料、室内成型方式、路用性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系统研究,为该技术实体工程应用效果和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

徐希忠[9](2020)在《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呈现新的特点,道路交通荷载与交通流量与日俱增,使得高速公路早期损坏日趋严重,道路服役性能急剧下降,频繁的养护、改建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是解决现有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随着重载、渠化交通的快速增多,全厚式沥青路面也表现出整体强度不足,易产生结构性变形等缺陷,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有机结合,既可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又可同时发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全厚式沥青路面的双重优势。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等技术手段,遵循“材料性能分析-设计参数确定-力学响应计算-路面结构设计-现场应用验证”的研究主线,首先基于室内试验,设计了符合法国标准性能要求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分析了其路用性能;其次,采用法国两点弯曲试验机和简单性能试验机SPT,对EME-14(连续和间断)、EME-20三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室内动态模量试验,采用两点弯曲试验测试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构建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疲劳曲线;再次,采用法国路面设计软件LCPC Alize中力学计算模块,进行了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性能分析;然后,初步构建了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设计框架,结合课题试验路,给出了具体设计实例,最后,采用净现值和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进行了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经济效益分析。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梳理了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和体系,结合我国工程实际,设计了满足法国性能标准要求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分析了其路用性能,对比了与常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方面除了低温性能较常规沥青混合料差以外,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优于常规沥青混合料。(2)采用两点弯曲试验仪2PT,测试了不同温度、频率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复数模量、存储模量、损失模量及相位角,利用SPT试验机,测试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不同温度、频率下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绘制了主曲线;对比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常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差异及不同测试方法动态模量的数值差别,分析了原因。利用两点疲劳试验机,测试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分析了不同应变条件下劲度模量衰变规律,绘制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疲劳曲线,获取了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相似,只是在数值上较大;由于受力机制不同,梯形梁两点弯曲动态模量要比单轴压缩模量小;在疲劳试验中,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衰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EME-14-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疲劳斜率曲线斜率最小。(3)基于法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软件LCPC Alize中力学计算版块中的特殊荷载模块,分析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用于不同层位的力学响应,以响应改变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用于全厚式沥青路面的合理层位,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层位模量对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实现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建议,探讨了层间结合状态、温度场对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路面结构进行了性能及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从理论计算角度来讲,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层位于下面层和底基层最为合理,可通过提升土基品质,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及富油疲劳层实现耐久性沥青路面;温度场、层间结合状态对路面性能影响显着,在设计时应当予以考虑;从理论分析角度来说,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最好,疲劳寿命最高。(4)基于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结论,结合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调研分析结果,初步构建了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框架,给出了设计指标和步骤,依托工程实例,采用现场轴载谱测试结果获取的交通参数,进行了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并采用法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5)采用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以总造价、养护费用、用户费用等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模型,对比分析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与半刚性路面及全厚式普通路面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评价了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的结构优越性,结果表明: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

徐晓雪[10](2020)在《黔东南州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容易产生的病害之一。黔东南州雨季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水损害等与反射裂缝关联的问题,严重影响路面寿命,倒装结构可以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论文依托贵州省公路局《黔东南地区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研究与应用示范》科技项目,结合G242锦屏大同至黎平高屯公路,进行黔东南州级配碎石倒装结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根据级配碎石最大粒径对性能的影响和黔东南州碎石材料特性,采用31.5mm为级配碎石基层的最大粒径,并对选定料场中级配碎石的基础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发现该地区的级配碎石材料压碎值和针片状含量较高,但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通用级配设计方法泰勒法和规范推荐级配进行了参数确定。基于多级嵌挤理论完成粗集料的骨架构造,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计算确定粗细集料比例。(2)结合CBR试验和三轴试验进行了混合料的性能研究,对设计的级配碎石组成进行初选。探索了级配碎石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级配、围压、偏应力、体应力和含水率等因素对动态模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级配碎石的非线性特性,Uzan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表征黔东南州级配碎石材料回弹模量的非线性特性。(3)基于二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探索集料的接触特征与混合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接触特性较好的骨架型级配由于内部荷载传递方式和材料压碎值较高导致性能不够优良。为了获得性能更加稳定的级配,提出了基于变异性的级配设计方法,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获得关键筛孔的通过率。(4)通过模拟计算发现: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相比,倒装结构可以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但容易产生Top-Down裂缝,且疲劳寿命较短。根据各结构层模量和厚度的变化规律,推荐了二级公路重、中等、轻交通下的典型倒装结构沥青路面。通过试验路的设计、铺设与检测,验证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施工工艺、倒装结构的适应性。

二、某高速公路路面弯沉值差异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高速公路路面弯沉值差异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指标变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路况介绍
    1.1 路面结构
    1.2 路段选取
2 路面性能分析
    2.1 表面性能
    2.2 结构性能
3 结构性能与表面性能对比分析
4 结论

(2)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硬路肩路用状况检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
    2.1 检测方法
    2.2 评价指标
3 检测结果与分析
    3.1 主车道路表状况
    3.2 承载力
    3.3 材料状况
    3.4 内部状况
    3.5 修补状况
4 路用状况评价
5 结语

(3)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裂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检测方案
3 检测结果分析
    3.1 路面破损状况检测与评价
    3.2 路面承载能力检测与评价
        3.2.1 板边弯沉检测
        3.2.2 接缝传荷能力及板底脱空检测
        3.2.3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3.3 路面结构层厚度及强度检测与评价
        3.3.1 路面结构层芯样外观缺陷
        3.3.2 路面结构层厚度
        3.3.3 路面结构层强度
    3.4 交通量调查
4 破坏成因分析
5 结语

(4)动静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及沥青路面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黏弹性力学理论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1.2.2 ABAQUS有限元软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1.2.3 ABAQUS有限元软件在沥青路面数值分析中的应用
        1.2.4 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旋转压实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试验材料
        2.1.1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2.1.2 试验原材料
        2.1.3 矿料级配
    2.2 基于沥青体积法和膜厚度法的初始油石比计算
        2.2.1 基于沥青体积法的初始油石比计算
        2.2.2 基于沥青膜厚度的初始油石比计算
        2.2.3 多种级配种类沥青混合料的初始油石比计算
    2.3 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2.3.1 油石比范围的确定
        2.3.2 基于设计空隙率的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2.3.3 基于功能特性的最佳油石比确定
    2.4 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路用性能分析
        2.4.1 高温稳定性
        2.4.2 低温抗裂性
        2.4.3 常温抗拉、压能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3.1 基于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的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参数获取
        3.1.1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的实施
        3.1.2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3.1.3 基于Burgers 模型和修正Burgers 模型的蠕变特性拟合
        3.1.4 四种沥青混合料黏弹特性对比分析
    3.2 蠕变主曲线构建及Prony级数拟合分析
        3.2.1 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主曲线族的获取
        3.2.2 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主曲线族拟合分析
    3.3 基于卷积积分的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获取
        3.3.1 松弛模量计算理论
        3.3.2 松弛模量主曲线族构建
        3.3.3 基于二阶广义Maxwell模型和Scott-Blair模型的沥青混合料松弛特性拟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4.1 基于动态模量试验的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性参数获取
        4.1.1 动态模量试验的实施
        4.1.2 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4.1.3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构建
    4.2 基于本构模型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拟合分析
        4.2.1 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特性本构关系
        4.2.2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拟合结果对比
        4.2.3 级配对沥青复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影响分析
    4.3 基于动、静加载模式获取的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对比分析
        4.3.1 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获取方法
        4.3.2 动、静加载条件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对比分析
        4.3.3 两种加载模式获取松弛模量差异性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BAQUS的沥青混合料动静荷载作用下的黏弹力学响应仿真分析
    5.1 静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5.1.1 静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三维有限元建模
        5.1.2 静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结果
        5.1.3 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2 动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5.2.1 动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三维有限元建模
        5.2.2 动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结果
        5.2.3 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3 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5.3.1 变温条件沥青混合料仿真分析建模
        5.3.2 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5.3.3 不同降温速率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响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ABAQUS的沥青路面动静荷载作用下的黏弹性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6.1 静载作用下沥青路面黏弹性响应数值分析
        6.1.1 静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建模过程
        6.1.2 静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弯拉应力响应
        6.1.3 静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弯沉分析
    6.2 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
        6.2.1 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建模过程
        6.2.2 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级配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黏弹力学响应
        6.2.3 车辆行驶速度对沥青面层黏弹性力学响应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季节冻土区冷阻层路基结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季冻区路基冻害机理研究现状
        1.2.2 季冻区路基冻害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1.2.3 油页岩废渣应用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结构设计
    2.1 冷阻层路基隔温机理
        2.1.1 路表热流
        2.1.2 季节性冻结深度计算
        2.1.3 减小冻结深度
    2.2 冷阻层XPS板材料性能
        2.2.1 表观密度
        2.2.2 导热系数
        2.2.3 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
        2.2.4 XPS板优选
    2.3 冷阻层路基设计
        2.3.1 XPS板结构设计
        2.3.2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改良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抗冻稳定性研究
    3.1 室内单向冻结试验
        3.1.1 试验设备
        3.1.2 试验方案
        3.1.3 试验结果
        3.1.4 结论
    3.2 室外冷阻层路基模型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结果
        3.2.3 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
    4.1 改良土室外路基模型动应力响应试验
        4.1.1 试验方案
        4.1.2 试验结果
        4.1.3 结论
    4.2 冷阻层路基室内模型动力响应试验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结果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工程应用研究
    5.1 工程简介
    5.2 冷阻层施工工艺研究
        5.2.1 试验路原材料及要求
        5.2.2 施工工艺
    5.3 工程经济分析
    5.4 试验路原位加载试验
        5.4.1 原位加载试验准备工作
        5.4.2 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应用效果数值模拟
    6.1 几何模型建立
    6.2 温度场模拟
        6.2.1 边界条件
        6.2.2 道路结构材料参数
        6.2.3 温度场模拟结果
    6.3 动力场模拟
        6.3.1 荷载施加
        6.3.2 道路结构材料参数
        6.3.3 动力场模拟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在佛清从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结构设计方案
2 测试数据分析
3 力学分析及疲劳寿命预估
    3.1 模型校准及材料参数确定
        3.1.1 建立模型
        3.1.2 材料参数
        3.1.3 提取点位
    3.2 力学响应
    3.3 疲劳寿命预估
        3.3.1 原路面结构寿命预估
        3.3.2 永久性路面结构寿命预估
4 结论

(7)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与路表多指标关联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工程概况
3 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检测
    3.1 三维探地雷达检测
    3.2 落锤弯沉检测
        3.2.1 接缝传荷能力系数
        3.2.2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4 路表技术状况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关联分析
5 结语

(8)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2.2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性状研究
    2.1 概述
    2.2 基层铣刨料性状特征分析
        2.2.1 基层铣刨料表面宏观特征
        2.2.2 基层铣刨料表面微观特征
    2.3 基层铣刨料性状指标试验方案和结果分析
        2.3.1 基层铣刨料性状试验方案设计
        2.3.2 铣刨料级配分析
        2.3.3 铣刨料压碎值指标分析
        2.3.4 铣刨料其他指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成型方式和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1 概述
    3.2 不同成型方式下冷再生混合料物理特性研究
        3.2.1 试验方案
        3.2.2 最大干密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分析
    3.3 不同成型方式下试件均匀性对比研究
        3.3.1 静压成型和振动成型试件均匀性对比分析
        3.3.2 与现场成型试件均匀性对比分析
    3.4 旧料性状指标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3.4.1 级配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4.2 压碎值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5 养生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3.5.1 养生条件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5.2 养生温度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5.3 养生时间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6 延迟成型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3.7 沥青铣刨料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3.7.1 RAP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
        3.7.2 RAP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试验段工程应用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段研究分析及初步方案设计
        4.2.1 室内研究成果应与工程应用有效衔接
        4.2.2 冷再生现场施工设备调研
        4.2.3 试验段初步方案设计及检测指标
    4.3 试验段实施进展
        4.3.1 试验段前期检测
        4.3.2 试验段配合比设计
        4.3.3 试验段施工方案
        4.3.4 试验段检测
    4.4 试验段工程总结
        4.4.1 各路段试验段存在问题
        4.4.2 试验段研究结论初步汇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深入研究
    5.1 概述
    5.2 再生机组行进速度影响研究
    5.3 水泥撒布和新集料添加方式的影响研究
        5.3.1 不同水泥撒布方式对施工均匀性的影响分析
        5.3.2 不同新集料添加方式对施工均匀性的影响分析
    5.4 再生路段长度和碾压工艺的影响研究
        5.4.1 再生路段施工长度的合理性分析
        5.4.2 碾压工艺的研究
    5.5 再生效果跟踪观测研究
        5.5.1 工程试验段跟踪观测方案
        5.5.2 工程试验段跟踪观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设计现状
        1.2.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
        1.2.3 全厚式沥青路面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法国标准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
    2.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介绍
        2.1.1 总体设计步骤
        2.1.2 配合比设计方法
    2.2 试验原材料性能分析
        2.2.1 沥青胶结料
        2.2.2 矿质集料
    2.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
        2.3.1 级配设计
        2.3.2 沥青含量确定
        2.3.3 孔隙率测试
        2.3.4 水敏感性试验结果
        2.3.5 大型车辙试验结果
        2.3.6 模量和疲劳试验结果
        2.3.7 基于我国试验方法的路用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3.1 动态模量概念及试验方法
        3.1.1 动态模量概念
        3.1.2 动态模量试验方法
    3.2 试验设备、加载原理及试验方案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加载原理
        3.2.3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
        3.3.2 频率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
        3.3.3 动态模量对比分析
    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4.1 沥青混合料疲劳概念及试验方法
    4.2 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案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疲劳寿命分析
        4.3.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衰变规律
    4.4 沥青混合料疲劳曲线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性能分析
    5.1 程序简介及分析方法
        5.1.1 程序简介
        5.1.2 分析方法
    5.2 数值模型与参数
        5.2.1 荷载模型
        5.2.2 材料模型
    5.3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5.3.1 关键力学指标确定
        5.3.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合理层位分析
        5.3.3 典型结构力学响应对比
    5.4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5.4.1 影响因素的选择
        5.4.2 各层模量的影响
        5.4.3 层间结合状态的影响
        5.4.4 温度场的影响
    5.5 典型路面结构性能及寿命分析
        5.5.1 车辙变形预估
        5.5.2 疲劳寿命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6.1 现有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
        6.1.1 国内沥青路面设计简述
        6.1.2 法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6.1.3 中法现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比
    6.2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设计指标
    6.3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6.4 设计步骤
    6.5 设计实例
    6.7 路面结构结构经济技术评选
    6.8 采用法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成果及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道可道网设计结果

(10)黔东南州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级配碎石组成设计
        1.2.2 级配碎石成型方式
        1.2.3 级配碎石室内试验
        1.2.4 级配碎石数值计算
        1.2.5 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级配碎石基本力学性能及组成设计
    2.1 级配碎石材料特性
    2.2 级配碎石基本力学性能
        2.2.1 压碎值
        2.2.2 针片状含量
        2.2.3 砂当量
        2.2.4 塑性指数和液限
        2.2.5 材料评价
    2.3 基于泰勒法的级配设计
    2.4 基于多级嵌挤法的级配设计
        2.4.1 粗集料骨架试验
        2.4.2 粗细集料合成比例
    2.5 基于规范推荐的级配设计
    2.6 级配类型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级配碎石性能研究
    3.1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3.2 加州承载比(CBR)
    3.3 动态模量
        3.3.1 动态三轴压缩试验
        3.3.2 应力状态和级配对动态模量的影响分析
        3.3.3 含水率对回弹模量的影响分析
    3.4 级配碎石非线性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级配碎石颗粒接触特性与变异性研究
    4.1 试样的制备与图像获取
        4.1.1 粗集料选取
        4.1.2 制备过程
        4.1.3 获取数字图像
        4.1.4 数字图像的处理
        4.1.5 接触阈值
    4.2 数据分析
        4.2.1 数据处理
        4.2.2 结果分析
    4.3 级配碎石变异性研究
        4.3.1 级配变异
        4.3.2 级配细化率
        4.3.3 级配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力学响应
    5.1 黔东南州级配碎石倒装结构
    5.2 力学模型
        5.2.1 加载形式
        5.2.2 参数确定
        5.2.3 有限元模型
    5.3 数据分析
        5.3.1 路表弯沉
        5.3.2 结构层拉应力与拉应变
        5.3.3 结构层剪应力
        5.3.4 疲劳寿命
    5.4 结构参数对倒装结构的影响分析
        5.4.1 轴载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5.4.2 面层厚度和模量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5.4.3 级配碎石层模量和厚度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5.4.4 水泥稳层碎石层厚度和模量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5.4.5 典型倒装结构推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验证
    6.1 试验路工程简介
        6.1.1 试验路背景
        6.1.2 试验路交通量
        6.1.3 试验路方案
    6.2 路基
        6.2.1 施工及技术要求
        6.2.2 模量反算
    6.3 水泥稳定碎石层
    6.4 级配碎石层
        6.4.1 原材料检验和混合料检验
        6.4.2 松铺系数的确定
        6.4.3 现场压实度控制
        6.4.4 混合料级配控制
        6.4.5 离析程度控制
        6.4.6 含水量控制
    6.5 面层
        6.5.1 施工及技术要求
        6.5.2 弯沉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某高速公路路面弯沉值差异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指标变异性的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相关性研究[J]. 叶文亚,陈帝江,周师师. 交通科技, 2021(06)
  • [2]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硬路肩路用状况检测与评价[J]. 刘海军,陈楚鹏,陈德华. 广东公路交通, 2021(04)
  • [3]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裂成因分析[J]. 李帅帅,陈启婵. 西部交通科技, 2021(05)
  • [4]动静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及沥青路面黏弹性力学响应分析[D]. 李赫. 吉林大学, 2021(01)
  • [5]季节冻土区冷阻层路基结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D]. 韩雷雷. 吉林大学, 2021(01)
  • [6]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在佛清从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李兴荣,常荣华. 广东公路交通, 2021(02)
  • [7]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与路表多指标关联模型构建[J]. 刘晓华,熊春龙,虞将苗. 公路, 2020(08)
  • [8]二灰碎石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 王文钊. 扬州大学, 2020(04)
  • [9]全厚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D]. 徐希忠.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10]黔东南州级配碎石沥青路面倒装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 徐晓雪.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速公路路面挠度值差异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