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二物理演示实验典型题分析与能力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雷凌湘[1](2021)在《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需要培养的重要思维能力,有了批判性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创新。我国坚持创新发展,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中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可见一斑,其中要求学生应“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让初二学生亲历物理实验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提升。批判性思维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展一般认为由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组成,是发现问题或产生质疑后的进行合理探究、假设、推理、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推翻或验证质疑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技能包含解释、分析、推理、评价、说明、自我调节六大核心要素,一般认为可通过实验培养。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遵循主体性、因材施教、开放性等原则,提出了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学策略,即,探究式教学策略、对话式教学策略、反省式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且关注批判性思维技能中解释、分析、推理、评价、说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交流对话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课上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课余以及课下通过完成实验任务单作为补充。教学实施前后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2000》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检验,通过SPSS19.0分析可知学生通过亲历物理实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且在分析维度得分较高。因此未来的中学物理课堂中应该有意识的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可以开发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实验课程,不断地践行做中学的理念,坚持实验教学。
吴惠燕[2](2020)在《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支架式教学理论十分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近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中国教师长期的教学研究课题方向,对于学生而言,能否在接受物理学科初期建立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学科观念,直接影响物理的学习效果。该研究同时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教学研究方向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十分稀少,因此,本文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初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以及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等三个维度,提出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的第二章阐述了建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并浅谈了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为了更加准确地设计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笔者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实习的学校所在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并总结出以下结论:(1)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差异性;(2)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学的断层性。同时对某公立中学的初二学生在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后的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做出以下分析:(1)初中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多方面薄弱;(2)学生学习态度的被动性;(3)学生对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性地提出了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进入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搭建支架,渗透多方面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独立探究,引导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科情感态度。并提出了四个教学原则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问题探讨为基础的原则、动态把握原则、互动性学习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支架,包括大支架和小支架,大支架为概念支架和实验支架,小支架穿插在大支架中对整个课堂进行搭建。第五章是对第四章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通过典型案例的方法进一步对策略进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出两组实力相差不大的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检验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性。这对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促进的作用。
陆少燕[3](2020)在《对分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学校教育一直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前进步伐的人才。现代教育制度是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基本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法,因其高效的教学效果而深受教师喜爱。讨论法是在长期教学改革下形成的教学方法,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分课堂将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起来,中间引入一个吸收内化的过渡环节,其理论认为一节完整的对分课堂应该包括讲授、吸收、讨论三个环节,由此能够达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研究是在研究对分课堂理论及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其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本研究主要内容:研究对分课堂的背景、现状及已有实例,明确对分课堂的操作步骤;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学情与课堂现状,确保具备能够实施对分课堂的客观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实验,在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无差异的情况之下随机抽取实验班作为干预对象;严格按照对分课堂各环节的要求进行授课,期间注意控制相关变量,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期间搜集采用课堂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搜集材料,为后续分析提供佐证;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用spss软件验证实验效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够明显,原因在于笔者教学技能不够熟练、教学干预时间不够长等。从研究的角度,访谈中学生整体上对对分课堂的认可、亮考帮作业中学生完成度的提升、讨论环节中学生专注程度的提高、配对样本t检验中实验班学生干预前后的学业成绩明显的提升,班级平均分中对照班全卷班级平均分比全级总分数低了4.04分,而实验班的班级平均分比全级总分数高了3.30分,这些结果都能够表明对分课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课堂改革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后续的学习与教学生涯中,笔者会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对分课堂的更多可能。
王业儒[4](2020)在《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我国目前教育系统现状,开放性问题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被社会各界教育人员、一线教师所重视。在2000年的教育会议明确指出要在理科各种考试中适当加入开放性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物理开放性问题已经提出近二十年时间,全国各省市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已经全面完成,越来越重视对全体学生学科素养的树立,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训练。随着“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建立,开放性问题的地位更为突出,在此期间,物理开放性问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变化,及开放性问题是否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开放性问题在物理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对普通中学的教学指导作用尚不完善,先以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为前期准备,通过各种文献调查、理论研究等手段了解其现阶段发展过程与不足。本文以江苏省各市中考中的开放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往年的中考试卷中开放题的分布情况、分值比例等基本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由于中考的大背景下,开放性问题教学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针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访谈也成为了解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有无必要的一种了解途径。其次,针对师生态度和实践结果来分析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案例应该如何设计、实施,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来抛砖引玉,仅供参考。本文尝试从两个方面对开放性问题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即历年中考开放性题目的现实情况和如何在课堂教学引入开放性问题。首先,从认识到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开放性问题的需求,查阅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相关资料文献提出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原因,最后总结出开放性问题在一线教学当中的必要性。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原始物理问题看待开放性问题的课堂实施优点,并学习国内外数学、物理方向的开放性问题研究现状,对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进行比较,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物理开放性问题进行介绍。总结开放性问题的特点并就其分析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其次,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手段,对江苏省往年各市的中考试卷进行开放性问题分析,横纵向比较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开放性问题的特点,了解师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认识情况和态度。再基于实践教学研究,提出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教学建议。并对各市开放性问题的统计情况,研究中考对学校教学参考作用。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实践。最后阐述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张健[5](2020)在《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念逐步被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习题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终身发展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习题教学当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题海战术”盛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低沉、学生课堂主动性,主体性不高、习题课效率不高等。为解决现阶段的习题教学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笔者开展了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应用到物理习题教学当中以期找到系统化,有效化的教学策略探究。首先,系统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并对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对习题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简单介绍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以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为标本,找出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接着,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往习题教学策略往往会忽视选题这一环节,对于选题的叙述都是基于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水平,或者一概而过,没有过多的加以区分。我们经过本课题研究认为:选题环节可在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和建构,使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转化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详细叙述选题的目的和步骤方法,对选题环节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分阶段提出相适应的选题原则,以期通过选题环节的强化,达到所需效果。选取好相应的习题后,我们认为可以将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关注学生态度、情感、动机,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问题解决理论倡导的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融入习题教学当中。结合习题的特点,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习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知识技能巩固阶段。(2)知识技能强化阶段。(3)知识技能升华阶段。分阶段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在中学实习期间实施两个教学案例:“浮力”,“压强”习题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充分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策略。
宋云云[6](2020)在《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综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工程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突出。STEM教育和工程教育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正逐步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可和关注,STEM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为在初中教育阶段融入工程教育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国内对工程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尚未有系统具体的研究方案,基础教育阶段工程教育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输送和培养。初中阶段可作为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起始阶段,在初中教学阶段渗透工程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工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工程课程和日后跻身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物理不仅要探究物理原理、概念,也离不开工程技术、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从培养初中生工程综合技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综述和教材分析,设计出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从STEM教育及工程教育的兴起出发,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STEM教育及工程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工程、工程教育以及K-12阶段工程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可用于工程教育渗透的教学素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工程教育的渗透提供基础。为了解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和工程素养储备情况,笔者对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一线初中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虽然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工程教育资源,但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却忽视了实践,学生工程素养储备缺失,并分析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在对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进行分析以及课堂实践观察的基础上设计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具体可行性教学策略,即创建多样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工程教育素材,加深学生工程认知;抓住演示实验契机,启蒙学生工程意识;模仿设计从做中学,培养学生工程技能的策略。第五部分根据制定的教学策略,以初中物理中《物体的浮与沉》、《杠杆》为例进行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案例设计,并利用实习机会对教学案例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符合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分析对应了何种教学策略。第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对工程教育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进行了前景展望。笔者希望基于以上对融入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构建和教学案例设计,能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教学的新视角。
许贵翀[7](2020)在《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将以“学生主体”为核心进行改革,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采取更多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课堂早已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人文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的工作单位(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近四年也在尝试课堂模式的改革,学习借鉴了外省学校的课改理念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尝试并实践“四合一”教学模式已三年有余,通过不断探究和切身实践后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还没完善,但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大胆尝试。“四合一”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参与群体活动,自觉进入学习的各个环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四合一”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真正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的激励者、引导者和解惑者,能够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四合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过程中的低负高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策略性、方法性、可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独立,充分参与,学生完全主导学习,效率会很高,真正实现了低负高效率。本文以西宁市二十一中为载体,对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四合一”教学模式,将“讲、学、练、评”四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其基本流程是将教师教学设计,学生预习学案,师生课堂评价,以及学生课后作业等四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堂课中。其中,师生课堂评价更多的侧重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等方面。具体到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是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诊断性评价、新知构建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面组成的一种以文稿为呈现形式的学习模式。讲:教师的“讲”起引导作用,推进课堂预设,认为应该对学生讲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思考教学目标是什么等等。学:在上述“讲”的指引下,学生可以通过“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载体“四合一”教学文稿自己学习,有指导性地进行课前自学,有依据性地进行课后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练:通过观察教师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开放性问题,提高物理学科素养。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积极向上,鼓励学生多做,更科学,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即时的形成性评价,并在每一章、每一节之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结合各种评价。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评估,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素养水平,从而更好的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最近发展区区域提升自己。其次是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的缘由分析,“四合一”教学模式是“绿色课堂”的呈现,四合一”教学模式符合西宁市二十一中学的办学理念,“四合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介绍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其中包括“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即主体性原则、问题化原则、层次化原则、趣味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最后介绍“四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环节,即诊断性评价、新知构建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第三部分是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案例及分析,选择典型的案例对“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做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从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学生成绩、学生调查问卷几个方面反馈效果评价。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反思,“四合一”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更轻松,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反思“四合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四合一”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不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今后和更多教育工作者结合在一起,将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得以发展与完善,并尝试推广,使更多学生受益,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马丽娜[8](2020)在《分析中考试题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中考试题凝聚着教研专家团队和优秀教师的智慧,中考试题甚至是一些资深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侧面反映。中考试题在命题情境的选择、教材实验的再设计、开放性实验的创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严谨性、开发性和创新性,对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契机。通常中考试题的应用仅仅局限于解题训练,本文认为教学与中考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考试题,实现将中考试题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同时,本文对如何将中考试题融入课堂教学做出了思考,希望能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提出研究问题,找准研究方向,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方法思路与理论基础,确定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二部分:采用实践研究法,进行分析中考试题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实践。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分成三大类进行:分析中考试题优化课堂导入、分析中考试题优化教材实验的教学、分析中考试题优化物理原理的教学。三大类均从以下内容展开研究:?分析中考试题,找准教学契机:对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再设计和改进的部分进行分析,并对中考试题中的教学契机进行选择和整合。?融入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教学:将中考试题合理融入课堂教学,开发相关教学实验器材,形成典型案例的教学片段,在对比班和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在对比班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验班融合中考试题进行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试题测验和问卷调查,收集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第三部分:采用对比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课堂实践后进行相同试题测验,记录学生的成绩;在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记录的成绩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形成图表等相关统计数据,并结合教学过程将成绩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中考试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效果,并揭示中考试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四部分: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研究不足之处结合教学实践过程和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分析如何将中考试题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当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将中考试题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理论层面上能够发挥中考试题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同时在实践层面能够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创生与开发、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实验器材的改进,从而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最后,笔者根据将中考试题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解决进行了思考,进而从中考试题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分析策略、中考试题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两个主要层面提出如何将中考试题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建议,实现分析中考试题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彭叶蒙[9](2020)在《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表明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概念的“填灌”,而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认知是这一理念实施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初中物理教师虽然知道学生头脑中的部分电学前概念,但与物理教学研究探查到的全部学生电学前概念相比,仅占三分之一,说明教师还是缺乏对学生电学前概念的全面系统地掌握。通过对14本物理师范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相关教材的文本分析,发现其中前概念理论知识和转变策略在教材中篇幅少、内容不全面且分散。之后访谈调查得知初中物理教师在本科培养过程中很少系统了解前概念的相关理论;在入职培训中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他们获知学生前概念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经验的慢慢积累、教师之间的零星交流和偶然的相关文献阅读。教师对于学生头脑中典型的错误电学前概念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转变,但仍然存在部分是无法转变的;他们获知前概念转变策略的途径主要也是教师的学习积累及思考体会、教师间交流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经验和教师间的交流下意识地运用多种概念转变策略进行电学教学,使电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学知识,但未去发掘这些策略背后所对应的前概念。针对上述研究提出应该系统完善相关师范教育教材中前概念理论和概念转变策略的介绍并提供相应案例分析,市、区教研组及学校应继续重视新手教师在入职培训及职后学习中对学生前概念及概念转变策略的实践和研究,如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学习,市、区教研组可开展相关学习讲座;而新教师的职后学习,一方面市、区教研组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组织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开展物理教师备课组文献阅读交流会、安排新老教师“结对”等活动进行学生前概念及转变实践的研究。
雷周[10](2019)在《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错题分析中的探索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高考改革和新课标颁布,中考化学对初中生的考查要求也随之提高。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仍以中考为导向,忽视学生错题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无法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多数教学以“学习结果”替代“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新课标倡导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因此初中生传统学习方式亟待转变。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错题分析环节,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为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奠定重要基础。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初中生化学错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错题分析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福州市XX中学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绩检测、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思维导图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错题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成绩,同时有助于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为新高考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二、初二物理演示实验典型题分析与能力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二物理演示实验典型题分析与能力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2.批判性思维研究现状 |
3.批判性思维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教育统计法 |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一)实验教学理论 |
1.杜威“做中学”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批判性思维理论 |
1.批判性思维内涵 |
2.批判性思维技能 |
3.物理实验教学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
三、亲历物理实验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实践整体设计 |
1.实践对象 |
2.实践历时 |
3.教学内容 |
4.教学设计原则 |
5.教学实施策略 |
6.教学评价策略 |
(二)实践案例 |
1.案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
2.案例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3.案例三:自制温度计 |
四、批判性思维技能检测与数据分析 |
(一)测量工具 |
(二)测试对象 |
(三)数据分析 |
1.前测分析 |
2.后测分析 |
五、结果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反思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 |
附录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
附录3:《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任务单 |
附录4:《吞宝魔盒原理探究》教学设计 |
附录5:《吞宝魔盒原理探究》任务单 |
附录6:学生实验任务单展示 |
致谢 |
(2)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 维果斯基理论 |
2.3 支架式教学理论 |
2.4 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探究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 |
3.1 初中教师的教学现状调查 |
3.2 初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前期调查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 |
4.1 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
4.2 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支架式教学原则 |
4.3 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支架 |
第五章 基于支架式教学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实践 |
5.1 教学实践案例的设计 |
5.2 实验研究对象的选取 |
5.3 实践教学的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研究的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对分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中物理课堂现状研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第四章 教学实践与结果分析 |
一、教学对象的确定 |
二、教学实践 |
三、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三、研究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1 封闭性问题教学优缺点 |
1.2.2 时代的社会要求 |
1.2.3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1.2.4 开放性问题教学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本研究法 |
1.3.2 文献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3.4 访谈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基本理论研究 |
2.1 从建构主义看开放性问题 |
2.2 从原始物理问题看开放性问题 |
2.3 封闭性问题概述 |
2.4 开放性问题的界定 |
2.5 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 |
第三章 中考物理开放性问题现状研究及分析 |
3.1 中考开放性问题现状分析 |
3.1.1 中考中相关物理开放性问题分析数据 |
3.1.2 中考物理开放性问题解题形式分类 |
3.2 对专家、教师、学生的访谈与问卷分析 |
3.3 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个别学生进行私下访谈 |
3.3.1 对个别学生的访谈 |
3.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4 对真题分析建议和访谈总结 |
3.4.1 对各中考真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
3.4.2 访谈总结 |
第四章 利用开放性问题培育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
4.1 合理抓住开放性问题教学契机 |
4.2 适当控制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开放性程度 |
4.3 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师生环境 |
4.4 从教材着手的开放性问题教学设计编排 |
4.4.1 教学设计案例 |
4.4.2 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物理开放性问题实践教学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1 新高一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物理)理解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习题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研究性教学 |
2.1.2 物理习题、物理习题教学 |
2.1.3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2.2.4 问题解决理论 |
第3章 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 |
3.1 初中物理习题课现状调查(学生卷) |
3.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1.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1.3 结论与思考 |
3.2 教师访谈调查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与实施 |
3.2.2 针对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4章 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
4.1. 精选物理习题策略 |
4.1.1 选题的目的 |
4.1.2 选题的原则 |
4.1.3 选题的步骤方法 |
4.2. 知识技能巩固阶段 |
4.2.1 巩固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
4.2.2 学生自学策略 |
4.2.3 教师讲解策略 |
4.3 知识技能强化阶段 |
4.3.1 强化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
4.3.2 有效引入,呈现习题策略 |
4.3.3 创设习题情境策略 |
4.3.4 有效分析习题策略 |
4.3.5 拓展习题策略 |
4.3.6 学生自主策略 |
4.3.7 教师设问策略 |
4.3.8 课后评价和反思策略 |
4.4 知识技能升华阶段 |
4.4.1 升华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
4.4.2 播放相关的知识片段,拉近学生与生活,科技的距离 |
4.4.3 引导渗透,实现原有认知与新知识的结合 |
4.4.4 巧设课外阅读,增大学生知识面 |
第5章 习题课教学案例 |
5.1 “浮力”教学案例 |
5.2 “压强”教学案例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物理习题课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STEM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
1.1.2 工程教育重要性日益显现 |
1.2 国内外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基础教育阶段工程教育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综述 |
1.3.2 国内发展现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1.5.3 观察法 |
1.6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2.1 工程 |
2.2 工程教育 |
2.3 K-12工程教育 |
2.4 理论基础 |
2.4.1 活动教学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1 教材中涉及工程内容的分析 |
3.1.1 初中物理知识中涉及的工程内容 |
3.1.2 教材中工程内容所处栏目的分析 |
3.2 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及工程素养储备情况调查 |
3.2.1 调查的目的及对象 |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3 问卷的有效性分析 |
3.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3.1 学生物理学习情况 |
3.3.2 工程素养储备情况 |
3.4 教师个别访谈 |
3.4.1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4.2 访谈对象的确定 |
3.4.3 初中一线物理教师访谈分析 |
3.5 调查结果与结论 |
第4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的教学策略 |
4.1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
4.2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
4.3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
4.4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
4.4.1 创建多样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
4.4.2 挖掘工程教育素材,加深学生工程认知 |
4.4.3 抓住演示实验契机,启蒙学生工程意识 |
4.4.4 模仿设计从做中学,培养学生工程技能 |
4.5 总结 |
第5章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5.1 初二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5.1.1 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
5.2 初三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5.2.1 以《杠杆》为例 |
5.3 总结与反思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6.2.1 加强理论及实践研究,为工程教育渗透奠定基础 |
6.2.2 合理规划教师培训,保障工程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
6.2.3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搭建工程教育课外活动平台 |
6.2.4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工程教育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物理学习情况和工程素养储备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概述 |
2.1 “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
2.2 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的缘由分析 |
2.3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 |
第3章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案例及分析 |
3.1 力学典型案例分析——功 |
3.2 电学典型案例分析——电功率 |
第4章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 |
4.1 “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5.1 总结 |
5.2 反思“四合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5.3 期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8)分析中考试题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思路与理论基础 |
1.5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2.教学实践研究 |
2.1 中考试题与优化课堂导入 |
2.2 中考试题与优化教材实验教学 |
2.3 中考试题与优化物理原理教学 |
3.教学实践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教学器材的改进 |
3.2 学生成绩的对比 |
3.3 问卷调查结果 |
4.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相关建议 |
4.3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前概念 |
2.1.2 教师认知 |
2.1.3 概念转变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2.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3章 师范专业教材中有关前概念及转变策略的调查研究 |
3.1 教材中关于前概念的文本分析 |
3.2 教材中关于概念转变策略的文本分析 |
第4章 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
4.1 认知情况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
4.1.1 预测问卷的设计与施测 |
4.1.2 预测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4.1.3 正式问卷的形成与施测 |
4.1.4 正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4.2 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获知途径访谈的设计与分析 |
4.2.1 预测访谈的设计与施测 |
4.2.2 预测访谈的归纳与分析 |
4.2.3 正式访谈的形成与施测 |
4.2.5 正式访谈的归纳与分析 |
第5章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及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5.1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情况访谈设计与分析 |
5.1.1 预测访谈的设计与分析 |
5.1.2 正式访谈的形成与施测 |
5.1.3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
5.2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5.2.1 调查实施 |
5.2.2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运用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14本教材中关于前概念部分的文本分析 |
附录2 14本教材中关于概念转变策略部分的文本分析 |
附录3 预测问卷 |
附录4 正式问卷 |
附录5 教师预测访谈内容翻录 |
附录6 教师正式访谈内容翻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错题分析中的探索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思维导图简述 |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
二、思维导图的结构与特点 |
三、思维导图的绘制原则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思维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信息加工理论 |
四、脑科学理论 |
第二章 初三学生日常化学错题分析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初三学生日常化学试题错误分析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二节 初三学生日常化学试题错误分析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三节 初三学生常见化学错误类型小结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化学错题分析研究基础 |
第一节 初三学生思维特点 |
第二节 初三化学知识特点 |
第三节 近两年福建中考化学统考试题分析 |
第四节 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培训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化学错题分析教学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时间 |
第五节 实验变量 |
第六节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七节 实验前期准备 |
一、可行性分析 |
二、思维导图的简介 |
三、错题分析思路指导 |
第五章 实验案例展示与研究成果分析 |
第一节 实验案例 |
案例1:选择题——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
案例2:非选择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
案例3:综合题——常见气体制取期末总复习 |
第二节 访谈分析 |
第三节 实验后调查问卷分析 |
一、学生实验前后对思维导图认知情况 |
二、思维导图在学习上的优势 |
三、思维导图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初二物理演示实验典型题分析与能力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D]. 雷凌湘.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D]. 吴惠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3]对分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陆少燕. 广州大学, 2020(02)
- [4]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D]. 王业儒.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D]. 张健. 扬州大学, 2020(05)
- [6]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宋云云. 扬州大学, 2020(05)
- [7]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例[D]. 许贵翀. 西南大学, 2020(01)
- [8]分析中考试题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 马丽娜. 西南大学, 2020(01)
- [9]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D]. 彭叶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错题分析中的探索实践[D]. 雷周.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