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宝的另一片天空(论文文献综述)
冯时雨[1](2021)在《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中的运用创新》文中指出大众的审美能力需求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服装与服饰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身份、地位以及个人认知的体现。传统纺织材料的服装与服饰品已经渐渐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时尚潮流新鲜度的要求,包括服装品牌的跨界联名也越来越多的将非服装领域的材料、技术等与设计开发进行结合,既具话题度,又有创新性、前瞻性和趣味性。国内外服装设计品牌更加致力于研发新的面料、廓形,国内设计师品牌也纷纷融入中国风元素、中国传统工艺来顺应国风大趋势。服饰品的材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银等贵金属以及宝石,而是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漆艺以天然生漆为主要原材料,传统大漆工艺作为一种极具中国代表性的工艺手法,漆艺的材质之美是其重要的审美价值之一,同时也表现于漆的工艺之美。漆艺的髹饰技法纷繁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迁。漆艺的材料特性与漆艺技法的丰富性也为服装与服饰品设计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笔者通过分析传统大漆工艺特点和技法,探究其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表现于廓形、面料、色彩等方面的形式,并将其应用于毕业创作中。本次设计实践以对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整理、总结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实验进行研究。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漆艺环境以及与设计领域的结合案例进行调研研究,分析与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明确提出了传统大漆工艺所具有的独特性、珍贵性及符合当下国风、国潮趋势的流行性,系统的研究大漆工艺与服装服饰品设计结合这一概念,并从设计元素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分析。通过探索大漆制作过程中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从色彩、廓形、面料肌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在实验中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大漆工艺与当代服装服饰品结合的作品,在所要构建的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服饰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论证、阐述与结论。
王琳晶[2](2016)在《三宝影视音乐作品多元化风格特征分析》文中提出三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师级青年音乐人,被公认为最着名也是最有价值的作曲家之一。以电影《嘎达梅林》、《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金粉世家》、《牵手》;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等为代表的众多的影视配乐广为人知,并多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长春电影节的最佳音乐奖。三宝的作品不仅仅以时尚风格闻名于中国流行乐坛,同时,他在国内外交响乐队的演出团出活动中担任指挥,特别是近几年他更热衷于音乐剧的创作,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三宝的音乐风格以作品的多元化最为着称。本文对三宝影视音乐作品的多元化特进行了简单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究其音乐为广大听众所喜爱的原因。
付平[3](2015)在《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成因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关内向东北的移民是近代以来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次移民大潮有着规模大、速度快、人数众多的特点,移民大多来源于关内华北各省,他们对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今日东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堪称为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之一。探究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潮兴起的原因,它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直接原因,又包括间接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政治方面及社会方面等多层次的原因。导致大量关内人民移民东北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四方面:第一,移民离开家园来到东北的最根本原因是迁出地生存压力过大,百姓难安的无奈之举;第二,移民们成群结队的奔赴东北主要是因为东北利于谋生的客观条件;第三,政府、社会团体组织、慈善机构在呼吁移民北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四,民国时期的东北移民深受早期“闯关东”现象的影响。总之民国时期东北移民的动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社会、政治、经济、人口、自然等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探究民国这一时段东北移民的历史成因对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夕夜风舞[4](2012)在《寻味科隆》文中提出科隆,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味道。她集优雅与时尚于一身,宁静却又忙碌。它是伫立于市中心大教堂的华美味,是莱茵河畔飘来的清爽风,更是处处弥漫着的古龙水的淡雅香。古典与现代科隆是古雅的。怀拥着世界第3大的哥特式教堂,让人在想起科隆时,就要把大教堂与之划起等号。大教堂是城市的地标,也是天际线。是让旅人无论走在何处,只要抬头能看到它的双顶,就会感到安心的存在。它是科隆的象征,也是德国的骄傲。
朱思敏[5](2011)在《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研究》文中提出唐代文言小说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佛教题材的作品占据其中较大一部分。本文首先探讨这些题材的文本内容,再着重分析其中的情节艺术,最后探讨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流行的原因。绪论部分探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它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确立研究对象,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并说明论文的疑难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梳理分析作品,探讨四种佛教类题材的具体内容。灵验类题材内容较为简单,主要写人们通过诵经写经、造像建寺等信佛活动获得佛法庇佑;果报类题材侧重于彰显恶有恶报,其中杀生遭报、违礼遭报等故事比较常见,还有少量的动物报恩故事;复活类题材探析则从复活的手段切入,分为信佛而复活、施法而复活、因情而复活;法术类题材乃从法术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入手,分为法术施厄和法术释厄两种情形研究。第二章综合分析这四类题材情节艺术,首先探讨四类题材各自具有的功能性情节,即“遇险”、“报应”、“魂游”、“法术”;其次分析四类题材共有的情节模式“遭厄——救助”;又次则探析四类题材小说情节的结构形式特征。第三章在了解前代佛教题材的基础上,考察佛教题材盛行于唐的原因。首先分析佛教文化的历史积淀,从因果观念本土化、六朝“释氏辅教之书”两方面来探讨;其次从时代社会环境入手,分析统治者的推崇、佛教宗派的繁荣及讲唱文学的流播对佛教题材流行的作用;继而寻绎作者主观介入的原因,探讨佛教题材在唐代蔚为大观的原因。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指出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的艺术成就与不足,兼及它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郭丽娜[6](2010)在《多种音乐元素的综合使用与三宝的影视音乐成就——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宝的音乐尤其是影视音乐的成功,在于出色地调动了各种音乐元素,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性格偏好以及惯用的音乐技巧和情节发展的需要,一气呵成,大气磅礴与柔情细腻、畅博辽远与彷徨犹豫、激扬振奋与不知所措的迷惘,多种复杂矛盾的心理都在其中,给听众、观众以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和感受。
凌加英[7](2010)在《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子《道德经》一书以"自然无为"的中心思想,主张顺任事物自身状况自由发展,不以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而当代社会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中走向误区,陷入了精神"围城"。将探讨老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引导当代人类从个体自身、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寻求自我价值的正确取向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李绪鹏,陆薇,王晓毅[8](2007)在《走出TDD丛林》文中研究指明时代变化快/越来越不懂你(用户)的心让我(开发人员)很无奈/犯错代价大,谁愿尝试失败/生活节奏在加快/我(开发人员)看文章只需短平快/没实效是您写的赖/于是编辑主任和我怀着惴惴然的心态/试着用梨花体的开头来将TDD娓娓道来。
何欣[9](2000)在《三宝的另一片天空》文中认为 听说三宝最近在拍电视剧,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一直很欣赏他的音乐,尤其是他的电影配乐,总是有一种很深沉的电影味道。对他的形象也有一个淡淡的印象:其貌不扬。对三宝演戏这件事好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他做音乐做得好好的,是什么吸引他在三十好几的年纪去拍生平第一部戏?而且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人,他塑造的角色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显得生硬,很蹩脚呢?
二、三宝的另一片天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宝的另一片天空(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中的运用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美学意义 |
1.2.2 文化意义 |
1.2.3 经济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1.3.1 内容概览 |
1.3.2 研究方法 |
1.3.3 预期目标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点 |
2 中国漆艺发展概述 |
2.1 中国漆艺发展背景分析 |
2.1.1 传统大漆工艺发展历程简析 |
2.1.2 当代大漆艺术作品简析 |
2.2 简述中国大漆工艺典型技法 |
2.2.1 脱胎、漆灰胎 |
2.2.2 素髹、彩绘 |
2.2.3 戗金、描金 |
2.2.4 螺钿、百宝嵌 |
3 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 |
3.1 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3.1.1 廓形 |
3.1.2 面料 |
3.1.3 色彩 |
3.2 传统大漆工艺在服饰品设计中的运用 |
3.2.1 皮包手袋 |
3.2.2 首饰配件 |
4 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与服饰品上的设计实验 |
4.1 灵感源与系列设计主题确定 |
4.2 设计实验与发展 |
4.2.1 廓形方案 |
4.2.2 色彩方案 |
4.2.3 面料选择 |
4.2.4 设计效果图 |
4.3 设计难点 |
4.4 制作流程与实践分析 |
4.4.1 制作硬质外壳小样 |
4.4.2 制作白坯样衣过程 |
4.5 成衣系列实物成果展示 |
4.5.1 系列设计大漆部分成品展示 |
4.5.2 系列设计成衣展示(除大漆部分)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三宝影视音乐作品多元化风格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宝的音乐创作概述及其音乐作品简介 |
二、三宝影视音乐作品的多元化创作特征 |
三、结语 |
(3)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成因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学者对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1.3 本选题的逻辑结构和创新之处 |
1.3.1 本文的逻辑结构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 |
2 民国时期东北移民的历史现象 |
2.1 民国以前的东北移民 |
2.2 民国时期的东北移民 |
2.2.1 民国时期东北移民的阶段划分 |
2.2.2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移民的主要特点 |
3 民国时期东北移民的主要原因 |
3.1 百姓难安,迫于生存压力各自逃生 |
3.1.1 人多地少,苛捐杂税繁重 |
3.1.2 天灾横行,自然灾害不断 |
3.1.3 兵灾匪祸,战乱频发 |
3.2 东北辽源沃土,创造有利谋生保障 |
3.2.1 地广人稀,土质肥沃 |
3.2.2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 |
3.2.3 海路铁路交通便利 |
3.2.4 东北大开发,迫切需求劳动力 |
3.3 移民政策与社会救助的推波助澜 |
3.3.1 军阀政府积极促进东北移民 |
3.3.2 社会公私团体积极组织移民救助 |
3.4 早期“闯关东”现象具有带动性 |
3.4.1 传统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 |
3.4.2“闯关东”成为一种社会习俗 |
3.4.3“闯关东”上升为精神文化 |
4 民国时期移民对东北社会的影响 |
4.1 民国时期移民对东北社会的积极影响 |
4.1.1 移民是东北社会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
4.1.2 移民促进了东北土地的开发与农业的发展 |
4.1.3 移民加快了东北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
4.2 民国时期移民对东北社会的消极影响 |
结论 |
注释 |
参考 文献 |
附录 相关名词解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三、主要观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佛教题材的基本类型 |
第一节 灵验类题材 |
一、诵经写经 |
二、造像建寺 |
第二节 果报类题材 |
一、杀生遭报 |
二、违礼遭报 |
三、动物报恩 |
第三节 复活类题材 |
一、信佛而复活 |
二、施法而复活 |
三、因情而复活 |
第四节 法术类题材 |
一、法术施厄 |
二、法术释厄 |
小结 |
第二章 佛教题材的情节艺术 |
第一节 功能性情节的设置 |
一、遇险:再现历史现状 |
二、报应:逆转故事情节 |
三、魂游:展现文人才思 |
四、法术:发挥艺术功能 |
第二节 “遭厄——救助”情节模式的形成 |
一、灵验类:突出佛教法力 |
二、果报类:伏写善业救人 |
三、复活类:铺陈地狱游历 |
四、法术类:凸显情节神奇 |
第三节 情节结构的形式特征 |
一、三段式直线结构 |
二、直线结构的美学特征 |
小结 |
第三章 佛教题材盛行的原因 |
第一节 前代观念的文化积淀 |
一、因果观念的本土化 |
二、“释氏辅教之书” |
第二节 时代社会的外在影响 |
一、统治者的推崇 |
二、佛教宗派的繁荣 |
三、讲唱文学的流播 |
第三节 小说作者的主观介入 |
一、好佛习佛的文人风尚 |
二、作意好奇的创作心理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6)多种音乐元素的综合使用与三宝的影视音乐成就——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视音乐的各种元素 |
二、三宝出色的影视音乐 |
三、三宝与影视音乐各元素 |
四、三宝的影视音乐意境与追求 |
(7)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误区 |
(一) 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倾向 |
(二) 绝对“功利价值”倾向 |
(三) 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
二、老子“无为”思想中关于人类自我价值的定位及实现路径 |
(一) 节欲 |
(二) 不争 |
(三) 善为 |
(四) 无为而无不为 |
三、“无为”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导引和意义 |
(一) 调节人类自身道德取向 |
1. 回归本真。 |
2. 节制私欲。 |
(二) 调节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
1. 因道而为。 |
2. 索取有度。 |
(三) 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
1. 与人为善。 |
2. 谦下不争。 |
四、结语 |
四、三宝的另一片天空(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大漆工艺在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中的运用创新[D]. 冯时雨. 东华大学, 2021
- [2]三宝影视音乐作品多元化风格特征分析[J]. 王琳晶. 黄河之声, 2016(07)
- [3]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成因的历史考察[D]. 付平. 西华大学, 2015(07)
- [4]寻味科隆[J]. 夕夜风舞. 旅游纵览, 2012(01)
- [5]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研究[D]. 朱思敏. 安徽师范大学, 2011(05)
- [6]多种音乐元素的综合使用与三宝的影视音乐成就——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例[J]. 郭丽娜. 电影文学, 2010(16)
- [7]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J]. 凌加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8)
- [8]走出TDD丛林[J]. 李绪鹏,陆薇,王晓毅. 程序员, 2007(05)
- [9]三宝的另一片天空[J]. 何欣. 当代电视,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