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发与市场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马顺堃,王雅婷,汪子宁,郅云[1](2021)在《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究与市场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结合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组成,分析其中的水溶性树脂、助剂和颜料等主要构成成分,在生产工艺以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环保型水性油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探讨其市场发展前景。
裴张留[2](2020)在《碳五馏分的分离与高端碳五石油树脂合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多地大型炼化一体项目逐渐投产,给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大量原料,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石化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将石油裂解碳五馏分用于合成碳五石油树脂,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合成高端碳五石油树脂,要先对碳五馏分分离处理。碳五馏分成份复杂,各组分沸点非常接近,用常规精馏方法很难分离,本文先用加热二聚方法,使碳五馏分中环戊二烯生成高沸点的双环戊二烯,再精馏分离出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然后用二甲基甲酰胺改变异戊二烯与其它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用萃取精馏方法,抽提出异戊二烯。从抽余液中分离提纯异戊烯难度更大,先用醚化方法,使异戊烯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叔戊基醚,然后精馏提纯,再高温催化醚解,水洗除去甲醇,最后在异构化催化剂作用下,使2-甲基-1-丁烯转化为2-甲基-2-丁烯,得到较高纯度的异戊烯。在合成研究中,采用催化合成、热聚合成、加氢改性等多种方法,分别探索影响碳五石油树脂质量的因素。在催化合成配方中,双烯烃有利于提高树脂软化点,但颜色加深,其中异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会使树脂颜色和熔融粘度快速恶化,要尽量少用,单烯烃可以改善树脂颜色,但会使软化点降低,要平衡双烯烃和单烯烃的用量;另外,在合成配方中添加苯乙烯改性研究,进一步改善碳五石油树脂的颜色、相容性和热稳定性。在热聚合成中,增加双环戊二烯用量、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都会使树脂分子量增大,软化点上升,而增加间戊二烯或溶剂用量,则使树脂分子量减小,软化点下降,但分子量分布改善。热聚合成的碳五石油树脂颜色较深,因此对其催化加氢改性研究。经过催化加氢,树脂软化点升高,熔融粘度增大,增加镍催化剂用量或增大氢压都有利于提高加氢深度,树脂颜色逐渐趋于水白,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度加快,但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树脂黄色指数先降低,然后回升。本文开发两款碳五石油树脂产品,质量对应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浅色碳五石油树脂E-2203LC和水白碳五石油树脂E-5300。成功开发出与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对抗的牌号,既是研究成果,又是对实验结论的进一步检验,对开发其它种类的石油树脂产品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时劲松,周国强[3](2019)在《水性油墨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水性油墨(简称"水墨")的重要性及认可度进一步提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整理国内外水墨发展状况,分析水墨研究现状及印刷工艺,预测发展方向和趋势。水墨研究的焦点是制备性能优良的新型水性连接料树脂。国内水墨的研发已取得巨大进展,应加大力度积极鼓励向多功能化、应用多元化发展。
刘玉娇[4](2019)在《基于食品软包装水性油墨的凹印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软包装行业的迅速崛起,其占比较大的食品包装得到了快速发展,铝箔以其防潮、阻隔等优异性能在食品软包装中获得了青睐。因此,食品铝箔包装使用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包装印刷油墨会直接接触食品进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人们对环保油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中国市场内使用的凹印油墨大部分为溶剂型油墨,存在环保隐患。因此,水性油墨在凹印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水性油墨以水为溶剂,明显减少了VOC排放,且具有不易燃、不腐蚀、抗水性强等多种优势,但是,干燥性能差、稳定性不足以及流平性不良等问题,是近阶段国内凹印水性油墨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因素限制了水性油墨的推广使用。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对影响油墨干燥与流平性能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优化设计新型网形,采用先进的制版技术和浅版工艺,通过优化调整印刷参数,对凹印水性油墨做了深入的推广应用研究。(1)首先对水性油墨组分、水性油墨呈色、干燥及附着性能机理进行分析,针对电子雕刻制版、激光直接雕刻制版、激光蚀刻制版的特点,从雕刻精度、网穴角度与网穴形状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能够满足本研究要求的激光蚀刻制版工艺。(2)测试并验证水性油墨的呈色性能、干燥性能以及附着性能;对水性油墨凹印常见故障进行解析,提出苯环型和抱枕型等新型网形的设计思路,为了改善油墨干燥性能,采用浅版工艺,将网穴深度降到15μm;在蜂窝形网点基础上设计苯环型网形,在菱形网点基础上设计抱枕型网形,设计效果起到了类似通沟作用,以提高油墨流动性进而改善流平性能;组合不同网形及实物图像效果,根据凹印制版要求,定制黄、品红、蓝、黑和白版五个色组的印版滚筒。(3)测试凹印机干燥箱进、出风口的风量,设置主要相关参数,在铝箔基材上进行水性油墨印刷试生产。印刷结果表明:干燥箱热风温度升高,墨层溶剂扩散加快,利于干燥。温度恒定时,印刷速度加快,干燥效果变差;在W/C/Y/M/K各色组烘箱温度分别设置为85/80/80/80/80°C,上烘道温度设置为140/186/189°C,印刷速度设置为57m/min,其印刷、干燥、套印效果均达到要求。与原来的溶剂型油墨铝箔印刷相比,在上烘箱通道平均降温约20°C情况下,比原印刷速度(50m/min)提高了7m/min,表明在网穴深度变浅、印刷速度提高的情况下,干燥性能有所提高。(4)对暗调区域进行显微观测,分析网穴开口、网点百分率对墨层流平影响,分析比较各色墨的印刷效果。观察发现:品红墨和黑墨在铝箔表面的铺展流平效果较差;青墨实地表面还具有明显的铝箔亮光反射线条,效果最差;黄墨墨层表观性能最佳,白墨次之。说明油墨流平性及印刷效果与油墨的颜料、连接料等成分有关,而非通过网形设计即可完全解决流平性问题。其抱枕网形和苯环网形比改进前的原有网形印刷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对比新设计网形和软件自带网形印刷效果,表明在设计过程中原始的网形尺寸还存在可调空间。经过印刷质量及环保检测表明,本次水性油墨铝箔凹印制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此项研究为水性油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彭辰晨[5](2019)在《水性凹印银墨的制备及分散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市场上的银墨大多为溶剂型油墨,水性银墨的应用非常少且分散稳定性较差。因此,水性凹印银墨的研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新型绿色印刷耗材。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针对现阶段水性凹印银墨分散稳定性差这一主要问题,围绕影响水性凹印银墨分散性的各种因素,主要从油墨配方角度进行实验,研究了铝银浆种类、研磨树脂及对应颜基比、分散剂配比及含量对水性凹印银墨分散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成膜树脂配方实验并调整助剂含量进行水性凹印银墨的性能优化实验。首先从铝银浆的种类、研磨树脂及对应颜基比、分散剂配比及含量这三个方面进行实验。通过连续一个月测试色浆粒径,确定性能最佳的铝银浆;通过四重重心配方实验,确定分散剂的最佳配比及含量。最终确定使用DZR05号铝银浆,AZR研磨树脂,颜基比为2:3,760分散剂与3200分散剂的比例为2:3,分散剂含量为5%时,色浆的分散稳定性最好。然后通过成膜树脂配方实验,优化水性凹印银墨的粒径、黏度、表面张力、附着力、干燥速度、流平及表观性能等印刷性能。实验围绕色浆与成膜树脂比例、成膜树脂种类及成膜树脂配比这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制备银墨成墨并测试油墨的各项印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单独使用QD9009号成膜树脂,色浆与成膜树脂的比例为5:6时,水性凹印银墨的各项印刷性能最佳。最后调整消泡剂、流平剂的含量,通过测试银墨的粒径及表面张力,进行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消泡剂含量为3%时,水性凹印银墨的润湿效果最好,制备的银墨各项性能最佳。
杜颖[6](2019)在《凹印油墨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丙烯酸酯乳液有价格低廉、光泽度高、稳定性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水性油墨连接料中。水性油墨的溶剂是水,干燥速度较慢,影响生产效率。为了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工业生产时通常要在油墨中加入一些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乙醇、异丙醇等),这就要求乳液及色浆需具备一定的耐醇稳定性。本课题组前期制备的乳液粒径小、凝胶率低、贮存稳定性佳,基本性能已得到用户的认可。但乳液及其相应油墨的耐乙醇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表面能高,在一些厂家使用的某些聚丙烯(BOPP)、聚乙烯(PE)等非极性基材上的附着力达不到生产要求;除此之外,油墨的干燥速度、抗热黏连性和复溶性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提高乳液及油墨的耐乙醇稳定性及油墨在非极性塑料基材上的附着力,并在不影响油墨其它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抗热黏连性和复溶性。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交联基团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在复合乳胶粒子中所处的位置对乳液及油墨的耐乙醇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交联基团位于乳胶粒子的壳层时,乳液在50℃烘箱中放置1d的粘度增加了 110mPa.s,但当交联基团位于乳胶粒子的核层时,乳液粘度仅增加了 40mPa.s,乳液的耐乙醇稳定性显着提高。2)研究了在聚合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或异丙醇,以及提高乳液固含量对提高油墨干燥速度的效果。发现聚合时在乳液的壳层加入5%的乙醇或异丙醇,能将油墨的干燥速度从210s提高到185s以上,但副作用是油墨的耐乙醇稳定性有所下降;提高乳液的固含量,也能改善干燥速度,但同时会相应增加聚合过程中的凝胶量。3)研究了交联基团位置、pH调节剂种类、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功能单体对油墨附着力的影响。发现当1/2交联基团位于乳胶粒子的壳层时,油墨在BOPP膜上的附着力与交联基团全部处于壳层的油墨基本相当,同时耐乙醇稳定性也较好;用氨水作为pH调节剂时,油墨的附着力最好;将乳液的核层玻璃化转变温度调低5℃后,油墨在塑料基材上的附着力提高;功能单体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可以改善油墨在BOPP膜上的附着力,而丙烯酰胺(AM)则可以提高油墨在乳白PE膜上的附着力。当IBOA用量为5%,AM用量为1%时,相应油墨在BOPP膜上的附着力可以达到90%,在PE膜上的附着力达到100%。4)研究了影响油墨抗热黏连性的因素。发现使用功能单体IBO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墨的抗热黏连性;在乳胶粒子中,引入一个Tg为40℃的硬核结构,使乳胶粒形成“硬-软-硬”三层核壳结构,可以使油墨的抗热黏连性显着提高。5)研究了影响油墨复溶性的因素。发现核壳比对油墨复溶性的影响较小。当设计的核壳比小于4:6时,由于交联度的降低,油墨在塑料基材上的附着性能下降;而保护胶体聚丙烯酸钠能延迟乳胶粒子间发生变形、融合、达到紧密堆积状态时的时间,故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油墨的复溶性,但油墨的干燥速度会有下降。
王小芳,李昭,孙建明[7](2017)在《环保水性油墨制备技术与应用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国内外水性油墨最新制备技术,并重点分析水性油墨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归纳整理水性油墨连接料制备技术与改性研究进展,分析水性油墨应用现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水性油墨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制备性能优良的新型水性连结料树脂,即水性聚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以及纳米改性连接料的制备和改性研究。水性油墨在柔印中所占的比例与日俱增,但在凹版塑料薄膜印刷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关于水性油墨的研发取得了巨大进展,应积极鼓励水性油墨的承印基材从单一的瓦楞纸、纸张向多种非吸收材料发展;印刷方式从水性柔印向水性凹印方向逐渐推广。
赵宏亚[8](2017)在《卡欣公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灰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粒子悬在空气中,使天空灰暗,能见度在有些地区仅有几十米,目前这种大气污染已经十分恶劣。这种自然环境的恶劣情况已经受到国内和国际的极大关注。卡欣油墨公司属于化工油墨行业,主营金、银等传统溶剂型油墨。传统溶剂型油墨由于特有的化学性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些传统型油墨中的溶剂挥发造成对大气的污染,这种由油墨引发的污染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为了减少油墨对大气的污染,卡欣油墨公司最近新推出绿色环保的水性金墨银墨,这种新产品属于绿色环保产品,需要新的绿色环保营销新思路进行推广和销售。本文以卡欣油墨公司实施绿色营销为案例背景,收集大量资料,深入分析行业现状,为我国的油墨行业引入绿色营销策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环境。论文首先对绿色营销理论及相关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和总结,其次介绍行业情况,介绍卡欣油墨公司实际经营状态。以绿色营销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卡欣油墨公司的绿色营销策略加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分析方法,分析卡欣油墨公司绿色营销中发生的三大主要问题,找出这三大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建议。本文在绿色化的大框架下,进行印刷油墨研发,销售整个过程的绿色营销战略研究,相信绿色营销的推广实施一定会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一定会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陶青松[9](2017)在《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投资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油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环保可持续性工业的宏观调控,使得环保型油墨项目成为投资新方向。在国内油墨产业出方向现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环保型油墨无疑为解决目前油墨企业研发投资提供了新的方向。环保型油墨将环保事业与油墨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既满足了目前日益高涨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也使得油墨企业能够及时抓住此次转型升级的机会。尽管环保型油墨具有诸多优势,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却存在技术难度高、投资巨大、收益周期长等问题,因而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分析环保型油墨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探索控制环保型油墨投资风险的措施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以环保型油墨产业为研究对象,以环保型油墨投资分析为主线,旨在通过研究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控制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为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的提供参考措施和借鉴案例。论文首先介绍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然后阐述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分析过程、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分析了我国环保型油墨投资环境与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措施;最后以X环保型油墨项目为例,定性评估了该环保型油墨项目的投资风险,同时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并辅以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陈磊[10](2017)在《水性金属油墨及其在纸张表面涂覆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用内衬纸作为卷烟行业的一种包装材料,主要分为复合铝箔纸与真空镀铝纸两大类;其主要功能是起到保香、保润、遮光等阻隔作用,同时也完美展示材质的美观性。鉴于复合材料的缺陷,归类为:(1)在纸基金属复合过程中,复合铝箔纸残留有害溶剂,如:粘合剂、着色剂及添加剂等;在去溶剂过程中,干燥系统需要消耗较多能源。(2)在生产中,真空镀铝纸具有能耗高、经济性差以及铝层过薄增加了印品的报废率等缺点,并对运输与存储具有严格要求。因此,本文以凹印的方式为基础,提出基于水性金属油墨及其在纸张表面改性的研究构思,将研究内容归纳如下:首先,对目前烟用内包装材料的现状进行市场调研,结合现有烟用内衬纸生产工艺,综合阐述了纸基金属复合材料和水性油墨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了研究水性金属油墨及其纸张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在对水性金属油墨各组成部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目前在油墨配方中最常用的原材料,通过各原材料性能分析和对比的方法,选择了水性金属油墨配方中的各组成部分的原材料,之后参考金属油墨配方专利确定了各成份的用量,提出水性金属油墨配方,并根据提出的配方制备出了水性金属油墨样品。该配方所选原材料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再者,本文以制备的水性金属油墨样品为试验材料,通过调试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和改变试验辊参数等方法,得到了水性金属油墨在纸张涂覆的样品,并对试验样品的重金属、可挥发性化合物、色差、含水量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和结果分析。通过对试验样品性能的检测可知,用该水性金属油墨配方生产的印刷样品与压延复合铝箔纸在色差、厚度、克重等指标上还有一定差距,但该产品在重金属和可挥发性化合物等指标上均满足食品级包装材料的要求。
二、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发与市场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发与市场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究与市场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环保型水性油墨的基本概述 |
1.1 水性油墨 |
1.2 主要成分 |
1.2.1 水溶性树脂 |
1.2.2 颜料 |
1.2.3 助剂 |
1.2.4 溶剂 |
1.3 生产工艺 |
1.4 发展现状 |
2 环保型水性油墨在实际中的应用 |
2.1 柔性版印刷 |
2.2 凹版印刷 |
2.3 数字印刷 |
3 环保型水性油墨的市场展望 |
4 结语 |
(2)碳五馏分的分离与高端碳五石油树脂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碳五原料分离技术 |
1.2.1 碳五馏分组成及综合利用介绍 |
1.2.2 碳五馏分分离技术 |
1.3 碳五石油树脂合成技术 |
1.3.1 碳五石油树脂介绍 |
1.3.1.1 混合C5石油树脂 |
1.3.1.2 脱环C5石油树脂 |
1.3.1.3 间戊二烯石油树脂 |
1.3.1.4 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 |
1.3.1.5 共聚石油树脂 |
1.3.1.6 加氢碳五石油树脂 |
1.3.2 碳五石油树脂合成技术 |
1.3.2.1 质子酸催化聚合 |
1.3.2.2 Lewis酸催化聚合 |
1.3.2.3 自由基引发聚合 |
1.3.2.4 有机金属催化聚合 |
1.3.2.5 热聚法合成 |
1.4 碳五石油树脂应用 |
1.4.1 用于胶粘剂 |
1.4.1.1 热熔压敏胶粘接性能 |
1.4.1.2 热熔压敏胶对碳五石油树脂质量要求 |
1.4.2 用于油墨 |
1.4.3 用于橡胶加工 |
1.4.4 用于涂料 |
1.4.5 用于造纸 |
1.5 碳五石油树脂牌号开发 |
1.5.1 配方和反应条件 |
1.5.1.1 催化剂选择 |
1.5.1.2 配方优化 |
1.5.1.3 反应条件 |
1.5.2 共聚改性 |
1.5.2.1 C5/C9共聚改性 |
1.5.2.2 苯乙烯改性 |
1.5.2.3 萜烯改性 |
1.5.2.4 极性基团改性 |
1.5.3 催化加氢改性 |
1.5.3.1 加氢工艺 |
1.5.3.2 加氢催化剂 |
1.5.3.3 加氢溶剂 |
1.6 碳五石油树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6.1 国外碳五石油树脂发展现状 |
1.6.2 国内碳五石油树脂发展现状 |
1.6.3 存在问题 |
1.7 研究目的、意义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1.7.1 研究目的意义 |
1.7.2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1.7.2.1 研究内容 |
1.7.2.2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1.7.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7.3.1 研究方案 |
1.7.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碳五原料分离研究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检测方法 |
2.4 碳五原料分离方法 |
2.5 碳五分离条件优化 |
2.5.1 环戊二烯二聚反应 |
2.5.1.1 二聚反应温度 |
2.5.1.2 二聚反应时间 |
2.5.2 异戊二烯萃取精馏 |
2.5.2.1 萃取剂DMF用量 |
2.5.2.2 萃取精馏温度 |
2.6 异戊烯分离方法 |
2.7 异戊烯分离条件优化 |
2.7.1 加氢反应 |
2.7.1.1 氢气用量优化 |
2.7.1.2 加氢反应温度 |
2.7.2 醚化反应 |
2.7.2.1 甲醇用量 |
2.7.2.2 醚化反应温度 |
2.7.3 醚解反应 |
2.7.3.1 醚解反应温度 |
2.7.3.2 醚解反应压力 |
2.7.4 异构化反应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Lewis酸催化法合成碳五石油树脂研究 |
3.1 催化合成原料 |
3.2 实验仪器 |
3.3 检测方法 |
3.4 催化合成方法 |
3.5 配方和反应条件对树脂影响研究 |
3.5.1 配方优化实验 |
3.5.1.1 间戊二烯用量 |
3.5.1.2 异戊二烯用量 |
3.5.1.3 双环戊二烯用量 |
3.5.1.4 异戊烯用量 |
3.5.1.5 苯乙烯用量 |
3.5.1.6 循环溶剂用量 |
3.5.2 反应条件优化 |
3.5.2.1 催化剂用量 |
3.5.2.2 反应温度 |
3.5.2.3 反应时间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碳五石油树脂牌号开发 |
4.1 目标产品选择 |
4.2 配方设计 |
4.2.1 苯乙烯用量 |
4.2.2 间戊二烯用量 |
4.2.3 异戊二烯用量 |
4.2.4 双环戊二烯用量 |
4.2.5 异戊烯用量 |
4.2.6 循环溶剂用量 |
4.3 反应条件设计 |
4.3.1 催化剂用量 |
4.3.2 反应温度 |
4.3.3 反应时间 |
4.4 合成结果 |
4.5 结构表征分析 |
4.6 应用性能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热聚法合成碳五石油树脂研究 |
5.1 热聚实验原料 |
5.2 热聚实验仪器 |
5.3 热聚实验检测方法 |
5.4 热聚合成方法 |
5.5 配方和反应条件对树脂质量影响研究 |
5.5.1 热聚配方优化实验 |
5.5.1.1 双环戊二烯用量 |
5.5.1.2 间戊二烯用量 |
5.5.1.3 溶剂用量 |
5.5.2 热聚反应条件优化实验 |
5.5.2.1 热聚反应温度 |
5.5.2.2 热聚反应时间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碳五石油树脂加氢改性研究 |
6.1 加氢实验原料 |
6.2 加氢实验仪器 |
6.3 加氢实验检测方法 |
6.4 石油树脂催化加氢方法 |
6.5 反应条件对加氢石油树脂质量影响研究 |
6.5.1 加氢催化剂用量 |
6.5.2 加氢反应温度 |
6.5.3 加氢反应压力 |
6.5.4 加氢反应时间 |
6.5.5 基础树脂溶液浓度 |
6.6 加氢实验小结 |
第7章 加氢碳五石油树脂牌号开发 |
7.1 加氢石油树脂目标产品选择 |
7.2 热聚基础树脂选择 |
7.3 加氢反应条件设计 |
7.3.1 催化剂用量 |
7.3.2 加氢反应温度 |
7.3.3 加氢反应压力 |
7.3.4 加氢反应时间 |
7.3.5 基础树脂溶液浓度 |
7.4 合成结果 |
7.5 加氢石油树脂应用评价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研究创新之处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水性油墨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水墨的发展状况 |
1.1 国外水墨的发展 |
1.2 国内水墨的发展 |
2 水墨研究现状 |
2.1 连接料 |
2.1.1 改性松香水性树脂 |
2.1.2 聚丙烯酸水溶性树脂 |
2.1.3 乳液型连接料 |
2.2 助剂的研究现状 |
2.3 颜料的研究现状 |
3 水墨的印刷方式 |
3.1 柔性印刷 |
3.2 凹版印刷 |
3.3 丝网印刷 |
3.4 数字喷墨印刷 |
4 水墨的发展方向 |
5 结论 |
(4)基于食品软包装水性油墨的凹印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包装凹印工艺研究现状 |
1.2.2 水性油墨凹印工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水性油墨基本组成及性能 |
2.1.1 水性油墨基本组成 |
2.1.2 水性油墨主要性能 |
2.2 凹印制版新技术 |
2.2.1 电子雕刻技术 |
2.2.2 激光直接雕刻技术 |
2.2.3 激光蚀刻制版技术 |
2.2.4 电子雕刻与激光蚀刻技术特征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性油墨凹印工艺方案设计 |
3.1 凹印水性油墨基本性能验证 |
3.1.1 呈色性能测试方法 |
3.1.2 干燥性能测试方法 |
3.1.3 附着性测试方法 |
3.2 新型网形设计思路 |
3.2.1 常见故障分析 |
3.2.2 网形设计及制版方案 |
3.3 现场工艺条件及设施 |
3.3.1 工艺条件 |
3.3.2 工艺设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凹印水性油墨适性研究及新网形设计 |
4.1 凹印水性油墨印刷适性实验 |
4.1.1 呈色性实验 |
4.1.2 干燥性实验 |
4.1.3 附着性实验 |
4.2 凹印新网形优化设计 |
4.2.1 苯环型网形 |
4.2.2 抱枕型网形 |
4.3 整体版面结构设计及印版制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性油墨现场凹印工艺优化及实施 |
5.1 凹印机干燥系统的测试 |
5.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5.1.2 干燥系统风温、风速、风量的测试 |
5.2 水性油墨凹印工艺及实施 |
5.2.1 油墨调适 |
5.2.2 印刷速度与干燥系统参数匹配与调节 |
5.3 成品样张检测与分析 |
5.3.1 流平性能检测 |
5.3.2 印张质检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参考文献 |
(5)水性凹印银墨的制备及分散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性油墨研究现状 |
1.2.2 水性银墨及其分散性能研究现状 |
1.2.3 水性银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分析 |
2.1 水性油墨的组成及制备过程 |
2.1.1 水性油墨的组成 |
2.1.2 水性油墨的制备过程 |
2.2 水性油墨分散性能机理研究 |
2.2.1 电荷斥力稳定机制 |
2.2.2 空间位阻稳定机制 |
2.3 油墨配方设计原理分析 |
2.3.1 单纯形配方设计原理 |
2.3.2 单纯形重心设计 |
2.3.4 综合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 |
3.1 水性凹印银墨各组分配方试验设计 |
3.1.1 水性铝银浆的选取 |
3.1.2 研磨树脂及对应颜基比试验设计 |
3.1.3 分散剂含量及配方试验设计 |
3.1.4 成膜树脂配方试验设计 |
3.1.5 助剂试验设计 |
3.2 试验仪器及性能表征 |
3.2.1 试验仪器 |
3.2.2 性能表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性凹印银墨色浆的制备及分散稳定性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色浆的制备过程 |
4.1.2 色浆分散稳定性的测试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4.2.1 铝银浆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
4.2.2 研磨树脂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
4.2.3 分散剂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性凹印银墨的制备及印刷适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成墨的制备 |
5.2.2 水性凹印银墨的打样及性能测试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色浆与成膜树脂比例对银墨性能的影响 |
5.3.2 成膜树脂种类对银墨性能的影响 |
5.3.3 成膜树脂配比对银墨性能的影响 |
5.3.4 助剂对银墨表面张力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参考文献 |
(6)凹印油墨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
1.2 丙烯酸酯乳液的特点 |
1.3 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 |
1.4 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
1.5 乳液的成膜过程研究 |
1.6 水性油墨的合成与性能 |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合成方法 |
2.4 表征及测试方法 |
2.4.1 乳胶膜的制作方法 |
2.4.2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
2.4.3 乳液凝胶率的测定 |
2.4.4 乳液粒径的测定 |
2.4.5 乳液粘度的测定 |
2.4.6 乳液钙离子稳定性的测定 |
2.4.7 乳液耐乙醇稳定性的测定 |
2.4.8 乳胶膜交联度的测定 |
2.4.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2.4.10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2.4.11 动态机械(DMA)分析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FTIR分析 |
2.5.2 DSC分析 |
2.5.3 交联基团DAAM位置对乳液耐乙醇稳定性的影响 |
2.5.4 交联基团位置对乳胶膜交联度的影响 |
2.5.5 交联基团位置对乳胶膜交联密度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性凹印油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油墨配制 |
3.4 表征及测试方法 |
3.4.1 油墨细度测定 |
3.4.2 油墨初干测定 |
3.4.3 油墨彻干测定 |
3.4.4 油墨附着力测定 |
3.4.5 油墨耐揉搓测定 |
3.4.6 油墨耐湿摩擦测定 |
3.4.7 油墨抗粘连性测定 |
3.4.8 油墨的复溶性测定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油墨的耐乙醇稳定性 |
3.5.2 油墨的贮存稳定性 |
3.5.3 油墨的干燥速度 |
3.5.4 油墨的附着力 |
3.5.5 油墨的抗热黏连性 |
3.5.6 油墨的复溶性 |
3.5.7 放大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与作者简介 |
附件 |
(7)环保水性油墨制备技术与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性油墨连接料制备动态研究 |
1.1 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
1.2 水性聚氨酯制备及改性的研究进展 |
1.3 纳米改性连接料制备及改性的研究进展 |
2 水性油墨应用现状分析 |
2.1 水性油墨在柔印领域的应用 |
2.2 水性油墨在凹印领域的应用 |
2.3 水性油墨在丝印领域的应用 |
2.4 水性油墨在数字喷墨印刷领域的应用 |
3 我国水性油墨市场发展趋势 |
(8)卡欣公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绿色营销的理论文献综述 |
2.1 绿色营销的理论 |
2.2 绿色营销的相关文献及资料 |
2.3 绿色营销的需求及发展 |
第三章 卡欣油墨公司实施绿色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油墨行业的现状 |
3.2 卡欣油墨公司的现状 |
3.3 卡欣公司SWOT分析 |
3.4 卡欣油墨公司绿色营销的三大难点问题 |
第四章 卡欣油墨公司市场综合分析 |
4.1 深度访谈的调研与分析 |
4.2 问卷调查的调研与分析 |
4.3 绿色营销难点综合原因分析 |
第五章 卡欣油墨公司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建议 |
5.1 根据绿色营销理论制定绿色营销策略计划 |
5.2 根据绿色营销具体实施制定策略计划 |
5.3 绿色教育宣传补充策略计划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9)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投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述评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6 技术路线 |
2 X环保型油墨项目概述 |
2.1 X环保型油墨的概念及其特点 |
2.1.1 X环保型油墨概念 |
2.1.2 X环保型油墨的优点 |
2.1.3 X环保型油墨技术特点 |
2.2 X环保型油墨项目现状 |
2.3 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过程 |
3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
3.1 环保型油墨行业特点 |
3.2 环保型油墨企业生产概况 |
3.3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市场环境分析 |
3.3.1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发展前景分析 |
3.3.2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进出障碍 |
4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的财务评价 |
4.1 X环保型油墨项目财务评价的概述 |
4.1.1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概念 |
4.1.2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作用 |
4.2 X环保型油墨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 |
4.3 X环保型油墨项目经济性评价 |
4.3.1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成本估算 |
4.3.2 X环保型油墨项目年新增营业收入和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
4.3.3 X环保型油墨项目利润总额和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4.3.4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
5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
5.1 项目投资风险识别和评估 |
5.1.1 风险识别 |
5.1.2 风险评估 |
5.2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识别 |
5.2.1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外部风险 |
5.2.2 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内部风险 |
5.3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
5.3.1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评估 |
5.3.2 X环保型油墨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5.4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
5.4.1 X环保型油墨项目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 |
5.4.2 X环保型油墨项目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
5.4.3 X环保型油墨项目生产风险的控制措施 |
5.4.4 X环保型油墨项目资金风险的控制措施 |
5.4.5 X环保型油墨项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水性金属油墨及其在纸张表面涂覆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纸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2 环保型金属油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1.4.1 问题分析 |
1.4.2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水性金属油墨的配方研究 |
2.1 水性金属油墨的组成 |
2.2 金属油墨的种类 |
2.3 金属油墨的特性 |
2.4 影响水性金属油墨墨性的主要因素 |
2.5 水性金属油墨配方组成及材料选择 |
2.5.1 金属颜料 |
2.5.2 溶剂 |
2.5.3 水性树脂 |
2.5.4 助剂 |
2.6 水性金属油墨各原材料用量的确定 |
2.7 提出水性金属油墨配方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方案设计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料 |
3.2.1 水性金属油墨 |
3.2.2 承印材料 |
3.3 实验仪器 |
3.4 油墨制备工艺 |
3.5 涂覆实验设计 |
3.6 产品检测 |
3.6.1 内衬纸厚度检测 |
3.6.2 内衬纸摩擦系数检测 |
3.6.3 内衬纸拉力检测 |
3.6.4 内衬纸克重检测 |
3.6.5 内衬纸含水量检测 |
3.6.6 内衬纸色差检测 |
3.6.7 内衬纸可挥发性化合物检测 |
3.6.8 内衬纸重金属检测 |
3.7 纸基金属凹印复合材料品质检测指标和标准的研究 |
3.8 实现均匀涂覆的良好工艺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讨论 |
4.1 引言 |
4.2 凹印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4.2.1 印刷压力对色差的影响 |
4.2.2 印刷压力对含水量的影响 |
4.2.3 印刷速度对色差的影响 |
4.2.4 印刷速度对含水量的影响 |
4.2.5 凹印辊深度对色差的影响 |
4.3 样品检测结果与分析 |
4.3.1 厚度 |
4.3.2 摩擦系数 |
4.3.3 拉力 |
4.3.4 克重 |
4.3.5 可挥发性化合物 |
4.3.6 重金属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
四、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发与市场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型水性油墨的研究与市场展望[J]. 马顺堃,王雅婷,汪子宁,郅云.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11)
- [2]碳五馏分的分离与高端碳五石油树脂合成研究[D]. 裴张留. 浙江大学, 2020(03)
- [3]水性油墨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时劲松,周国强. 染整技术, 2019(09)
- [4]基于食品软包装水性油墨的凹印工艺优化研究[D]. 刘玉娇.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5]水性凹印银墨的制备及分散稳定性研究[D]. 彭辰晨.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6]凹印油墨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杜颖.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环保水性油墨制备技术与应用现状分析[J]. 王小芳,李昭,孙建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5)
- [8]卡欣公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 赵宏亚. 东华大学, 2017(01)
- [9]X环保型油墨项目的投资分析[D]. 陶青松.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10]水性金属油墨及其在纸张表面涂覆性能的研究[D]. 陈磊.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