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癌冷冻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强[1](2021)在《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成像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的影像学变化规律及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脏恶性肿瘤并进行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PCA)的2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筛选13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回顾该13例患者(肝细胞癌11例;肝转移瘤2例,均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共计15处病灶(肝细胞癌13处,结直肠癌肝转移2处)的影像资料。依据术中CT显示的低密度冰球表面界定消融区域,将冰球表面至冰球表面以内5mm处称为消融区边缘带,冰球表面以内5mm处至冰球中心称为消融区内部,所有肿瘤病灶在术中被冰球完全覆盖且位于消融区内部。观察病灶PCA前、后MRI影像学表现,记录术前及术后3天、术后1月病灶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分别比较每处病灶术前、后MRI表现的动态变化。同时于前述时间点分别测定消融区域肿瘤组织及消融区内部正常肝脏组织的ADC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FLASH-T1WI上,术前15处病灶均表现为低信号,术后消融区域信号升高,术后3天消融区域为均匀高信号(4/15)或混杂高信号(11/15),术后1月主要表现为均匀高信号(12/15)或混杂高信号(3/1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在TSE-T2WI上,术前15处病灶均表现为高信号,术后消融区域信号降低,术后3天消融区域为均匀低信号(4/15)或混杂低信号(11/15),术后1月主要表现为均匀低信号(12/15)或混杂低信号(3/1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在DWI上,术前15处病灶均表现为高信号,术后消融区域信号降低,术后3天消融区域为高信号(8/15)或等信号(7/15),术后1月主要表现为等信号(11/15),部分高信号(3/15)、低信号(1/1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增强扫描术前15处病灶中有13处表现为快进快出型,2处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伴环形强化,术后3天主要为消融区域内部无强化伴边缘环形轻度强化,术后1月消融区域表现为无强化。ADC值:ADC值肿瘤组织术后3天及1月分别为(1.86±0.09)×10-3mm2/s、(1.89±0.07)×10-3mm2/s,显着高于术前的(0.98±0.15)×10-3mm2/s(P<0.05);ADC值消融区肝实质在术后3天及1月分别为(1.02±0.13)×10-3mm2/s、(1.01±0.09)×10-3mm2/s,显着低于术前的(1.21±0.11)×10-3mm2/s(P<0.05)。结论: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表现为消融区域内T1WI信号呈现上升趋势,T2WI下降趋势,增强扫描无强化。通过测量ADC值可以区分消融区域内的坏死肿瘤组织和坏死肝组织。
杨玉媚[2](2019)在《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超声或者超声联合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56.3±12.1岁;年龄范围,32-83岁)共74个膈下病灶(肿瘤最大直径均数:3.3±1.7 cm;肿瘤最大直径范围:0.8–7cm)。使用CTCAE v5.0标准对所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等级评估。评估主要并发症及次要并发症。对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4天及术后1月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及t检验对比分析。有效性评估包括肿瘤反应率、局部肿瘤进展(LTP)率和总生存(OS)率,采用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mRECIST)对肿瘤反应率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LTP和O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OS和LTP的危险因素。结果:冷冻消融术中及术后30天内无一例患者死亡,有5例(8.2%)患者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因胸腔积液偏多并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行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1例患者因中量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共计发生CTCAE v5.0 1-4级并发症198例次。其中59例(96.7%)患者发生一过性的谷丙转氨酶升高。24例(39.3%)患者发生了29例次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胸腔积液16例(26.2%)。术后1月评估肿瘤反应率,54个(73%)病灶完全缓解,14个(18.9%)病灶部分缓解,3个(4.1%)病灶局部进展。在54个完全缓解的病灶中,有24个(44.4%)出现LTP,中位LTP时间是2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27.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病灶位于肝左叶和肝内多发肝细胞癌病灶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和肝细胞癌相关病因是LTP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位于肝左叶的肝细胞癌位置特殊、周围结构复杂,术后总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张伟[3](2019)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近几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在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应用经验已经趋于成熟,鉴于肾上腺具有独特的生理学功能,该技术对于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局麻下影像引导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技术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技术及方法保障冷冻消融能够成功实施,并依据相关标准分析了该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1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局麻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的肾上腺实体肿瘤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 45例。术前均经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CT、超声、MRI、核医学)和实验室检查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实体肿瘤。45例肾上腺实体瘤中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8例,3例腺瘤,3例上腺皮质癌。使用的影像导引设备为Philips公司PQ6000螺旋CT,氩氦冷冻消融设备为以色列氩氦冷冻消融系统(Cryo-HitTM),使用的冷媒及热媒分别为:超高压氩气及氦气。所有操作在术前均获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委托人的知情同意。为保障消融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富血供肿瘤术前尝试了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对于紧邻重要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术中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31例转移瘤消融术后随访至2018年6月或者至患者死亡。术后第1月、3月、6个月、12个月行增强CT或者MRI扫描,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增强扫描,评估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生存期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前给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冷冻消融术中经桡动脉有创连续测压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阵发性高血压。研究成果本研究组45例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顺利完成,无因术中血压不可控等其他原因而导致手术终止,未见与冷冻消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冷冻术前1-2周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因肿瘤体积较大在术后3月内行第二次冷冻消融治疗,有3例患者因为瘤体紧邻小肠,在实施冷冻消融前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根据肿瘤类型分别做统计和讨论分析,31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全部1年、3年、5年生存率累计结果分别为:83.9%、45.0%、30.0%。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连续动脉测压获得成功,术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高血压效果确切,冷冻治疗前后及复温过程中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与外科治疗及影像引导的其他消融技术相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前及术中根据肿瘤的类型可实施多种技术保障手术成功。该技术对于不适宜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王雄文,贺凡,蔡玉荣[4](2018)在《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51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不同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病例资料,将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BCLC分期分为A期、B期及C期共3组,分别统计3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及6月、1年、2年生存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3组PFS、OS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BCLC A期、B期、C期各组中位PFS分别为(14.0±3.0)月、(7.0±1.9)月、(7.0±2.0)月,3组PF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C A期、B期、C期各组中位OS分别为(52.0±11.2)月、(32.0±7.1)月、(33.0±5.4)月,3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C A期、B期、C期各组6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5.0%,92.9%、78.6%、57.1%,96.0%、76.0%、44.0%。不同分期肝癌6月、1年、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LC分期A期、B期,KPS评分80分、90分,冷冻次数、冷冻针数为预后的保护因素,肝硬化病史,KPS评分60分、70分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氩氦冷冻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延长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期,联合治疗方案具有优势。
黄海于,黎克全[5](2016)在《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进展》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的消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生存期短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其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等因素。目前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
林龙[6](2016)在《氩氦冷冻联合TACE、中医药综合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氩氦冷冻+TACE+中医药和TACE+中医药两种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及两种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探索诊治原发性肝癌最佳的中西医结合、“病、证、症”兼顾的个体化、序贯的综合治疗模式。观察和评价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规律,探讨氩氦冷冻治疗的中医属性。方法:1、氩氦冷冻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参照氩氦冷冻及TACE的临床治疗标准,对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氩氦冷冻+TACE+中医药和TACE+中医药两种治疗类型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对两组进行基线均衡性分析后,比较两种综合治疗方案的生存期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生存期(OS)的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综合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风险比估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为主要终点事件,对生存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2、氩氦冷冻治疗的中医属性研究:对比氩氦冷冻治疗前后患者各种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舌脉的变化,观察氩氦冷冻治疗前后其证候变化规律,分析氩氦冷冻治疗对证候变化的影响,等级资料使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检验,综合评估氩氦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及证型变化规律。成果:1、氩氦冷冻治疗的有效性研究:氩氦冷冻+TACE+中医药组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9.00±6.88个月和35.83±6.25个月,TACE+中医药组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00±1.64个月和18.12±3.96个月(P<0.05)。氩氦冷冻+TACE+中医药组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1%、83.78%、62.50%,TACE+中医药组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5.71%、50%、24.14%(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类型、中医证型、癌栓分级、Child评分4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类型、中医证型、癌栓分级3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氩氦冷冻治疗的中医属性研究:氩氦冷冻治疗术后胁痛程度明显大于术前,术后24小时胁痛程度小于术后(P<0.01);术后恶心呕吐、恶寒程度大于术前,术后1天恶心呕吐、恶寒程度轻于术后(P<0.05);术前滑脉在术后都变为非滑脉(P<0.05);术后沉脉较术前、术后1天沉脉多见(P<0.05);术后缓脉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1天缓脉较术后明显减少(P<0.01)。氩氦冷冻术后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心率平均减慢13.13次/分(P<0.01);术后24小时心率较术后明显增快,平均增快13.62次/分(P<0.01);术前和术后24小时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体温较术前稍有下降,术后24小时与术前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小时体温较术后稍有升高(P<0.05)。术后收缩压较术前稍有下降(P>0.05);术后24小时收缩压较术前、术后都有下降(P<0.05)。氩氦冷冻治疗术前、术后、术后1天的纳呆、神疲乏力、头晕、出汗、出血、舌质、舌苔、呼吸频率、舒张压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冷冻治疗术后HGB较术前明显下降,平均下降8.63g/L(P<0.01);术后1月复查HGB平均值较术前下降,较术后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T较术前下降,平均下降56.50×10^9/L(P<0.01);术后1月复查PLT较术后升高,平均升高81.44×10^9/L(P<0.05);术后1月与术前PLT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T、AST较术前明显升高,ALT平均值升高294.70U/L,AST平均值升高307.00U/L(P<0.05);术后1月复查ALT、AST较术后明显下降(P>0.05);氩氦冷冻治疗术前、术后、术后1月的WBC、PT、APTT、TB、AFP、AFU、CEA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念指导下,氩氦冷冻与TACE、中医药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较好的协同增效、减毒的效果,三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可以减轻治疗的毒副作用,延长肝癌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氩氦冷冻治疗后常出现一过性胁痛、恶心呕吐、恶寒、脉沉、脉缓,明显的一过性心率减慢及轻微的体温下降,并可能出现收缩压下降,HGB、PLT下降,ALT、AST较术前明显升高,上述症状、体征经对症处理后可于术后1日内恢复至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则在术后1月内逐渐恢复。氩氦冷冻治疗安全性较高,中医属性为寒凉之品,可与TACE、中医药等治疗手段相结合,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值得推广。
夏燕娜[7](2014)在《Aquilion ONE 640层CT低剂量灌注成像对氩氦刀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1]。在我国,HCC的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2]。因为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病人就诊较晚,或发现时由于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差或不愿意手术治疗等原因,手术切除率仅为20%~30%。中晚期HCC患者的治疗选择是有限的,只有3040%的患者能够尝试可能治愈的方法[1]。目前针对HCC的非手术治疗有很多种: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RFA)、氩氦刀冷冻治疗(CA)、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刀)治疗、放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甚至基因治疗。对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病人采用微创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氩氦刀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可靠、靶向治疗准确可控、灵活的做到适形等优势,使其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疗工作者的关注。由于HCC术后复发率可高达40-60%[3]。因此,及时有效的监测肿瘤复发及早期评价治疗效果显得十分必要。在HCC发生的早期阶段,肝动脉及门静脉血供逐渐发生变化,由门静脉为主转换为肝动脉为主。然而,肿瘤内部的血管生成和代谢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CT灌注成像可反映病变组织的微循环状态,间接对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和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本课题研究30例HCC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HCC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分析氩氦刀治疗HCC前后的肿瘤标志物AFP、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及局部治疗反应,探讨Aquilion ONE640层CT低剂量全肝灌注成像在氩氦刀治疗HCC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经穿刺病理证实为HCC且行氩氦刀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根据巴塞罗那2010年分期,1例为极早期肝癌患者,28例为早期肝癌患者,1例为晚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23天及术后46周(第一次复查)均行全肝灌注扫描,术后4个月(第二次复查)时行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扫描。采用东芝公司Aquilion ONE扫描仪。灌注图像经体部灌注软件分析后可获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 HAPI)及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三个参数。在Brilliance16排CT扫描仪的引导下,采用以色列伽利略(Galil Medical)公司生产的Cryo-Hit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对患者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穿刺成功后先行氩气冷冻1015min,后用氦气复温3min,循环两次。术中应定期行CT扫描,及时监测冰球的冷冻范围。冷冻消融范围应至少超出肿瘤周边1cm。具体观察指标如下:1.氩氦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2.氩氦刀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AFP变化。3.氩氦刀治疗后局部治疗反应。4.氩氦刀治疗前后瘤体、瘤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AP、PVP及HAPI的变化。5.灌注及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17.0版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氩氦刀治疗HCC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30例患者出现低热10例,伤口疼痛26例,咳嗽5例,胸腔积液18例,恶心、呕吐3例,皮肤Ⅰ度冻伤1例,皮下出血1例,所有不良反应均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2.氩氦刀治疗HCC前后AFP的变化:术前2~3天示AFP阳性率为86.7%(26/30),术后46周复查AFP阳性率为46.7%(14/30); AFP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氩氦刀治疗后病灶局部变化:氩氦刀治疗结束即刻行CT平扫示31个病灶均呈低密度且直径较术前增大,冰球完全覆盖率为100%;术后4个月(第二次复查)示31个病灶中30个完全缓解,1个局部进展。4.氩氦刀治疗HCC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1)氩氦刀治疗HCC前,瘤体的HAP及HAPI值均高于瘤旁及正常肝组织的HAP及HAPI值,而PVP值低于瘤旁及正常肝组织,且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比分析瘤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HAP、PVP及HAPI值,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30,0.251和0.947)。(2)氩氦刀治疗HCC术后46周后,31个瘤体HAP、HAPI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955)。瘤旁肝组织HAP及PVP下降,HAPI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肝组织HAP、HAPI及PV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辐射剂量分析:全肝灌注剂量低于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HCC安全有效。2. Aquilion ONE640层CT全肝灌注成像可定量、客观反映氩氦刀治疗HCC的近期疗效,为监测肿瘤的复发及预后提供重要参照。3. Aquilion ONE640层CT灌注辐射剂量低。
龙新安,姚飞,曾健滢,汪媛,李家亮,陈继冰,穆峰,牛立志,徐克成[8](2014)在《冷冻消融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肝细胞癌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转移性肝癌患者冷冻消融联合DC-CIK免疫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45例转移性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冷冻联合DC-CIK治疗组(21例),冷冻治疗组(12例),DC-CIK治疗组(5例)和未治疗组(7例)。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各组患者总体生存期。结果各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冷冻联合DC-CIK治疗组32个月,冷冻治疗组17.5个月,DC-CIK治疗组4个月,未治疗组3个月,冷冻联合DC-CIK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期显着长于未治疗组、冷冻组和DC-CIK治疗组。结论冷冻联合DC-CIK免疫治疗显着延长转移性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
王雄文[9](2012)在《氩氦冷冻消融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尽管外科手术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达中晚期,仅约10%~20%的病例能获得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在12%~39%左右。研究[1]显示,肿瘤负荷
徐克成,牛立志[10](2011)在《肝癌的冷冻治疗》文中提出冷冻疗法已成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重要手段.冷冻方法可选择手术中冷冻,切除或不切除肿瘤、腹腔镜下冷冻,或在超声、CT或MBI监测下,经皮冷冻.作为一局部治疗,冷冻具有超越其他治疗方法的若干优点:仅消融肝内肿瘤组织,而少伤及正常组织;由于大血管流动血流的温热作用,冷冻可安全地治疗临近大血管的肝肿瘤;冷冻比之手术更适宜治疗肝多发性肿瘤.冷冻联合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酒精注射或125碘粒子植入,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冷冻在肝癌治疗中应用,可归结如下:(1)小于5cm,尤其小于3cm的肝癌,数目不超过3个,可以手术中冷冻或经皮冷冻.(2)大于5cm的肝癌,先作TACE,再予经皮冷冻.(3)大于5cm,边缘不整,预计冷冻不完全的肝癌,可予手术中或经皮冷冻,同时在冷冻区周边部注射酒精或植入125碘粒子.
二、肝癌冷冻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冷冻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成像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影像学在经皮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与价值 |
2.1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概述 |
2.1.1 氩氦冷冻消融术的发展 |
2.1.2 氩氦冷冻消融术的原理及机制 |
2.1.3 氩氦冷冻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
2.2 影像学在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中的应用 |
2.2.1 超声 |
2.2.2 CT |
2.2.3 MRI |
2.3 实体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
2.3.1 超声 |
2.3.2 CT |
2.3.3 MRI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一般资料 |
3.2 手术相关仪器设备 |
3.3 手术流程及术中CT应用 |
3.4 MRI检查方法 |
3.5 图像分析及评估 |
3.5.1 病灶消融区域分区 |
3.5.2 病灶影像学表现 |
3.5.3 ADC值测量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前后MRI表现 |
4.2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特征 |
第5章 讨论 |
5.1 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的原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基础 |
5.2 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常规MRI表现及机制 |
5.3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
5.4 研究不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临床资料 |
3.主要手术仪器及设备 |
4.冷冻消融操作流程 |
5.麻醉过程 |
6.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 |
7.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患者基本资料 |
2.安全性评估结果 |
3.有效性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1 材料 |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冷冻治疗及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消融术前准备 |
2.2 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 |
2.3 技术成功定义 |
2.4 疗效评价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肿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氩氦冷冻治疗方法 |
2.2 术后随访方法 |
2.3 定义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资料结果及冷冻消融技术结果 |
3.2 并发症 |
3.3 局部进展结果 |
3.4 全身系统进展结果 |
3.5 全部生存率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51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仪器设备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各期冷冻后P F S比较 |
4.2 B C L C各期O S比较 |
4.3 多因素C O X回归分析 |
5 讨论 |
(5)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RAF |
2 冷冻治疗 |
3 PMCT |
4 LITT |
5 HIFU |
5.1 HIFU联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
5.2 HIFU联合PEI |
5.3 HIFU联合放疗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随着放射学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放疗技术逐渐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立体定向放疗采用多角度、多照射野等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肿瘤靶区剂量,而周边正常肝组织的剂量较少,不仅能提高了杀灭肿瘤程度,还能很好地保护病灶周边正常的肝脏组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25]。但在临床治疗中,肿瘤中央区域由于血流灌注、含氧情况、细胞增殖等均相对周边区域下降,易产生放射耐受而使肿瘤残留。肿瘤中央区域血流灌注较周边区域减缓,更有利于HIFU的热量沉积,从而获得有效的消融。金成兵等[26]研究表明,HIFU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另有临床研究表明,2 种治疗方法联合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还能减少放射性肝病等发射新治疗并发症的发生[27]。因此,HIFU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
(6)氩氦冷冻联合TACE、中医药综合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现状 |
1.1.1 外科治疗 |
1.1.2 微创治疗 |
1.1.3 分子靶向治疗 |
1.1.4 放射治疗 |
1.1.5 化学治疗 |
1.2 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
1.3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1.3.1 病因病机 |
1.3.2 辨证分型 |
1.3.3 治法方药 |
1.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现状 |
1.4.1 中医药配合手术治疗 |
1.4.2 中医药配合介入治疗 |
1.4.3 中医药配合微创治疗 |
1.4.4 中医药配合放射治疗 |
1.4.5 中医药配合化学治疗 |
1.4.6 中医药配合靶向治疗 |
1.5 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1 氩氦冷冻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疗效评价标准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研究结果 |
1.1.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1.2 氩氦冷冻治疗的安全性及中医属性研究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结果 |
1.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1.2.5 结论 |
1.2.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Aquilion ONE 640层CT低剂量灌注成像对氩氦刀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病人资料 |
2 检查方法 |
结果 |
1 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
2 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 AFP 变化 |
3 氩氦刀冷冻治疗局部反应 |
4 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 |
5 灌注辐射剂量与 CT 平扫+增强辐射剂量对比分析 |
讨论 |
l CT 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 HCC 的临床应用 |
2 氩氦刀冷冻治疗后 AFP 的变化 |
3 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局部反应 |
4 氩氦刀冷冻治疗 HCC 的 CTP 疗效评价 |
5 灌注扫描及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辐射剂量比较 |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 Aquilion ONE -CTP 评价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冷冻消融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肝细胞癌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氩氦冷冻消融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史 |
2 肝癌氩氦冷冻消融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
3 展望 |
3.1 在肝癌根治性治疗方面是手术的合理替代手段但不能取代手术的优势 |
3.2 氩氦冷冻消融术是肝癌微创消融更适宜的选择 |
3.3 分次及多程氩氦冷冻消融符合肝癌发生及复发的特点 |
4 临床应用中的改进意见 |
4.1 在综合治疗理念指导下合理应用氩氦冷冻消融术 |
4.2 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 规范操作技术要求 |
5 结语 |
四、肝癌冷冻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脏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早期MRI成像特点研究[D]. 王智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2]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膈下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 杨玉媚. 深圳大学, 2019(09)
- [3]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D]. 张伟. 苏州大学, 2019(04)
- [4]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51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J]. 王雄文,贺凡,蔡玉荣. 新中医, 2018(07)
- [5]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进展[J]. 黄海于,黎克全. 现代医药卫生, 2016(11)
- [6]氩氦冷冻联合TACE、中医药综合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D]. 林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Aquilion ONE 640层CT低剂量灌注成像对氩氦刀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的评价[D]. 夏燕娜. 郑州大学, 2014(02)
- [8]冷冻消融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肝细胞癌回顾性分析[J]. 龙新安,姚飞,曾健滢,汪媛,李家亮,陈继冰,穆峰,牛立志,徐克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04)
- [9]氩氦冷冻消融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展望[J]. 王雄文. 实用医学杂志, 2012(15)
- [10]肝癌的冷冻治疗[A]. 徐克成,牛立志. 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