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估算法妙解竞赛题(论文文献综述)
吴健[1](2008)在《妙用无理数的整(小)数部分解竞赛题》文中提出在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遇到有关无理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有关概念及性质,才能确定无理数的整数与小数部分.一般地,对于正数p,若q2≤
陈宝义[2](2004)在《运用估算法妙解竞赛题》文中指出在物理竞赛中时常出现一些缺少具体数据的赛题,这类题目所反映的现象与问题多贴近于生产生活实际,题中给出的物理量不多,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处理,倘若运用估算法,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赋于它们一些数值,进行粗略估算,也能求得其结果,由于是合乎实际的估算,其结果也是正确的.下面就以2002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中的一道试题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估算法巧解这类赛题.
朱华伟[3](2005)在《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研究》文中认为自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有组织的数学竞赛——匈牙利数学竞赛(1894年)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已举办了45届,也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如今,世界上中学数学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多数举办了数学竞赛,并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国内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开设了奥林匹克数学选修课.数学奥林匹克的实践,为深入进行数学奥林匹克研究准备了丰富的素材.把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是对奥林匹克数学理论研究范围的深化与拓展,对奥林匹克数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我国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实需要. 奥林匹克数学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对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的教育思想使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研究与教学走向狭隘的理性化、实证化道路; 科学心理学实证化的方法体系、惟理性的价值取向使奥林匹克数学课程成了机械的逻辑演绎知识体系.从教育的角度反思,这种纯粹的认知训练,忽视了人的情感、意志、精神等因素,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发展学生全面的创造性,在奥林匹克数学教学中必须超越纯粹认知取向的传统观念,充分挖掘数学创造中的文化资源,把数学探索、创造与人类的精神超越潜能结合起来,把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超越与自身的更新提升结合起来.通过数学上的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超越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在数学思维的创新中实现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使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活动成为人性完善和全面创造性发展的实践活动. 奥林匹克数学不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但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围绕着命题与解题,充分体现出奥林匹克数学开放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研究性等特征.坚持命题的科学性、新颖性、选拔性、界定性等原则,善于运用多种命题方法,对于组织奥林匹克数学的教学和竞赛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高师数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奥林匹克数学课程,必须涵盖上述重要内容,让学习者不仅了解奥林匹克数学本身的特点,而且把握奥林匹克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 由于奥林匹克数学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极具多样性,历史上的各种学习理论对于启
韩书平[4](2018)在《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数学解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但是,当前数学解题研究依然停留在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巧的直接展示;在运用数学心理学理论揭示解题思维和思维过程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并且有关构造法解题的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研究将数学表征和构造法分别作为研究视角和对象,从数学表征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相关问题。本研究选取90名有奥数培训经历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目标是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数学表征和构造法的研究成果,在对高中数学竞赛培训课程和历年各国高中数学竞赛试题改编的基础上编制两份关于运用构造法的数学测试问卷A和B,两份测试问卷题目相同,但数学表征的干预不同,对被试在数学表征干预下运用构造法解题的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探究数学表征与性别、数学表征与不同训练组和数学表征与题目难度等双因素对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2)在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男、女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数学表征对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影响主体间效应差异显着,而性别的主体间效应差异不显着;且性别和数学表征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显着。(3)在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不同训练组的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数学表征、不同训练组对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影响主体间效应差异均显着;不同训练组和数学表征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显着。(4)在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在题目难度上存在显着差异,数学表征的干预,对高等难度的题目的均值提高最大。数学表征、题目难度对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影响主体间效应差异均显着;题目难度和数学表征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显着。因此,在日常解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量”的积累,更要关注学生所学知识“质”的优化;在认识和把握学生解题心理的前提下开展解题教学才是合理而有效的。
徐金梅[5](2007)在《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在例题及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以及对例题及习题的认识,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观。本文针对学生学习数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以中学数学教学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借鉴近年来中学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尝试着对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作更深入的研究并作出实践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例题及习题的合理选配原则和教学设计原则。通过对例题及习题教学的设计研究,力求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对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别从素质教育观、现代数学教育观(包括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学观)两个方面作了一些阐述,以期帮助广大教师能够有选择、有侧重地运用这些观念进行有效的例题及习题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例题及习题教学设计:本文指出了例题及习题教学的作用,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设计原则。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设计实例及结果分析:依据本文的设计原则,笔者通过案例、访谈、调查的形式进行结果测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提高有效。
李春生[6](1998)在《巧用数学方法解初中物理竞赛题》文中研究说明 众所周知,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即使在初中物理学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概括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整理实验数据,建立物理定律;进行逻辑思维,发展物理学理论;借助数学图象,展示物理规律;应用数学方程,预见未知现象等等。本文旨意论述如何巧用数学方法妙解初中物理竞赛试题。一、巧用不等式
那鸣镝[7](2018)在《中学数学名师成长个案研究 ——尤善培老师的教育科研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世界范围教师教育的发展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是各路专家学者讨论的重点。近年来,在各种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做教学实践者,还要做学习者和研究者,即“科研先导”,同时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而本文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这一领域,主要展现一位专家型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之路。重点展现在该专家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给予其力量,推动其专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如名着阅读、大师培育、同伴互助、教学相长以及家庭亲人等多方面影响,从而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启发。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等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个案研究的整体特点,通过资料收集与访谈了解被访者的教育科研之路,将一位专家型教师几十年的教育科研之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对于如何提高数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话题,从尤善培老师的个人经历和经验中给出了相应的建议:1.教师要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对数学教育充满热爱,对数学问题感官敏锐,正确认识数学教育科研。2.教师要善于反思,三思而行、行后三思,即学思行结合。反思是对自己研究的认知,是对自我认知的认知。3.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即热爱文字,热爱生活,善于表达自我的教育观点,写作时做到精确、精准。4.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善于向他人学习,同时要从外界因素中获得支持,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人对事,要保持一颗上进心、平常心、感恩心。综上,本研究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及数学教育科研等有关理论,对于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快速进行自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具体操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黄友初[8](2014)在《基于数学史课程的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师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多以经验性为主,以实证研究作为决策基础的现象还不多。教师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研究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教学知识有怎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数学史课程与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联系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1)在学习数学史课程前后,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有了哪些变化?(2)在学习数学史课程过程中,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是怎么变化的?其中每个问题再分成两个小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的教师教学知识以MKT理论框架为基础,从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两个方面,分析职前教师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教学知识的变化情况。研究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部分,在量化研究中编制了教学知识问卷在学期前后对研究对象和控制班的职前教师进行了测量;质性研究则选取了11位职前教师,要求他们先对某知识点进行模拟教学,然后在数学史课程中听取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后,对之前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在数学史课堂后,职前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些变化是由于数学史的因素引起的;并分析不同的类型的数学史内容和教学方式,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有什么区别。研究发现:(1a)数学史对职前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都产生了影响,从总体上说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影响程度小于教学内容知识。(1b)数学史对A类职前教师(师范类)教学知识的影响大于B类职前教师(非师范生),尤其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2a)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职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与学习数学史的时间长短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数学史内容的类型,以及史料的丰富程度有关;而教学内容知识的变化则存在连续性,不但与数学史内容有关,还与学习数学史时间的长短有关。(2b)演进史类型的数学史内容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变化最大,枚举史类型的内容对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变化最小;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内容最受职前教师欢迎;数学史内容与HPM教学案例结合的方式最适合职前教师学习。课堂中组织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提升;布置适当的作业有助于职前教师加深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联系的理解;视频案例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职前教师更好的将数学史内容转化成教学知识。根据研究所获得的启示,研究者在基于教师教学知识的数学史课程建设和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后,对后续研究提出了若干展望。
黄丽生[9](2007)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世界各国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试图对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学习文化,以改变过去在应试背景下死记硬背的“学习”无助于学习者智慧的发展,无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数学课堂学习文化的改变势在必行,这是全球化研究的热点。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数学探究作为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提出,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之中。因此,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提出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运用“课题”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本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旨在给一线教师提供开展数学探究学习的一种新思路,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数学探究学习模式,让一线教师领悟体现时代精神的数学探究思想,坚定组织数学探究学习的信念。真正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首先对数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前提性反思;然后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及理论依据,并构建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和四个基本类型。同时展开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相关实验研究;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及其指导理论。研究的创新点及主要成果●对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个性的分析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其个性化特点,突出表现在: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开放性,数学课题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数学课题探究学习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数学课题探究学习需要进行抽象。●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过程理论的构建构建数学课题探究学习过程理论是本研究的特色所在。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因而欲将数学课题探究学习有效地落在实处,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并形成探究课题。具体而言,在课堂中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情境式”问题提出;“发现式”问题探究;“开放式”问题变换;“合作式”问题交流。并提出课题探究设计的四个基本类型,即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问题解决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迁移、应用的课题探究设计;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课题探究设计。●调查实验的主要发现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数学观方面的影响;②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③实施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⑤开展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具有潜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缪延林[10](1997)在《用比例妙解竞赛题》文中研究表明 题目一段跑道长100米,甲、乙分别从A、B两端点同时相向出发,各以每秒6米和每秒4.5米的速度在跑
二、运用估算法妙解竞赛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估算法妙解竞赛题(论文提纲范文)
(3)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奥林匹克数学的形成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奥林匹克数学的文献分析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及教育学反思 |
2.1 有利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 |
2.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性的完善 |
2.4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创造性的发展 |
2.5 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
2.6 有利于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2.7 有利于高师培养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 |
2.8 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育学反思 |
3 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 |
3.1 开放性 |
3.2 趣味性 |
3.3 新颖性 |
3.4 创造性 |
3.5 研究性 |
4 奥林匹克数学命题研究 |
4.1 奥林匹克数学的命题原则 |
4.2 奥林匹克数学的命题方法 |
4.3 案例:1992CMO 试题的评价 |
5 学习理论与奥林匹克数学 |
5.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奥林匹克数学 |
5.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奥林匹克数学 |
5.3 吉尔福特的创造力理论与奥林匹克数学 |
6 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设计 |
6.1 课程与课程设计 |
6.2 课程观与奥林匹克数学课程设计 |
6.3 奥林匹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
6.4 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总体框架 |
7 创造性与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学 |
7.1 创造观的历史演进:传统创造观的意义与局限 |
7.2 创造观的现代转型:构建“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全面的创造观 |
7.3 全面创造性视野下的创造性教学:达成知、情、意的整合 |
7.4 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创造性教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译着、着作、教材目录 |
(4)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选题 |
1.2 研究问题 |
1.2.1 选取数学表征作为研究视角的说明 |
1.2.2 选取构造法作为研究对象的说明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多元表征研究综述 |
2.1.1 数学表征的界定 |
2.1.2 数学表征的分类 |
2.1.3 一般问题的表征研究 |
2.1.4 数学问题的表征研究 |
2.1.5 多元表征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
2.2 构造法研究综述 |
2.2.1 构造法研究总体概览 |
2.2.2 构造法具体剖析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测试问卷 |
3.3.2 评分标准 |
3.3.3 测试问卷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
3.4 研究程序 |
3.5 数据处理 |
第4章 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研究总体分析 |
4.1 数学表征对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描述性统计 |
4.2 分析讨论 |
第5章 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差异分析 |
5.1 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比较 |
5.2 不同数学表征干预对不同性别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比较 |
5.3 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不同训练组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水平的比较 |
5.4 不同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不同难度题目水平的比较 |
5.5 分析讨论 |
5.5.1 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差异分析 |
5.5.2 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性别差异 |
5.5.3 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不同训练组的差异 |
5.5.4 数学表征干预下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题目难度差异 |
第6章 研究结论、教学建议、教学案例与研究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教学案例 |
6.4 研究反思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论点 |
(三) 研究的意义 |
二、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理论指导 |
(一) 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
(二) 例题及习题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三) 对数学例题及习题的认识 |
(四) 影响例题及习题教学的几个因素 |
三、例题及习题的教学设计 |
(一) 数学例题及习题的教学设计 |
(二) 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设计实例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7)中学数学名师成长个案研究 ——尤善培老师的教育科研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的缘由 |
0.2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
0.3 研究的意义 |
1 文献综述 |
1.1 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1.2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研究型教师 |
1.3 数学教育科研能力 |
1.4 现有研究评述 |
1.5 研究对象的基本介绍 |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过程 |
3 研途风光 |
3.1 从解题研究起步 |
3.2 从研究教材入手 |
3.3 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 |
3.4 走向数学文化的教学研究 |
4 尤老师的专业发展故事 |
4.1 名着哺育 |
4.2 太师培育 |
4.3 同伴帮助 |
4.4 教学相长 |
4.5 自探学力 |
5 尤老师专业发展因素的分析与建议 |
5.1 尤老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5.2 尤老师对数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尤善培老师的论文发表(时间顺序) |
数学解题方法、策略、程序的论文篇目 |
数学思想与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的论文篇目 |
中学数学教材及其数学教学的论文篇目 |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论文篇目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8)基于数学史课程的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前教师教育的意义与困境 |
1.1.2 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趋势 |
1.1.3 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数学史教育现状 |
1.2 研究问题 |
1.2.1 研究问题的产生 |
1.2.2 研究问题的设定 |
1.2.3 研究问题的说明 |
1.3 研究意义 |
1.3.1 基于教学知识的教师教育课程研究范式的构建 |
1.3.2 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发展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探索 |
1.3.3 以教学知识为发展目标的数学史课程建设的尝试 |
1.4 名词释义 |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2章 文献述评 |
2.1 教师教学知识的内涵及其发展 |
2.1.1 教师教学知识内涵的研究 |
2.1.2 教师教学知识的测量与发展研究 |
2.1.3 MKT的内涵及其发展研究 |
2.2 数学史与教师教育 |
2.2.1 数学史对教师教育的价值 |
2.2.2 数学史与教师教学知识 |
2.2.3 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数学史课程 |
2.3 文献小结 |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
3.1 研究方法 |
3.1.1 准实验研究策略 |
3.1.2 质性研究策略 |
3.1.3 行动研究策略 |
3.1.4 收集资料的方法 |
3.2 研究工具 |
3.2.1 理论指导 |
3.2.2 量化测试工具 |
3.2.3 质性分析工具 |
3.2.4 研究信度与效度 |
3.3 研究对象 |
3.3.1 基本信息 |
3.3.2 量化研究对象 |
3.3.3 质性研究对象 |
3.4 研究过程 |
3.4.1 前期准备 |
3.4.2 预研究 |
3.4.3 实施过程 |
3.4.4 后期整理 |
3.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3.5.1 数据收集 |
3.5.2 数据编码 |
3.5.3 数据处理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 |
4.1 课程前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 |
4.1.1 W校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 |
4.1.2 W校两类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比较 |
4.1.3 S校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 |
4.1.4 两校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比较 |
4.1.5 W校职前教师对数学史教育性的认识 |
4.1.6 小结 |
4.2 课程后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 |
4.2.1 W校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 |
4.2.2 W校两类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比较 |
4.2.3 S校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 |
4.2.4 两校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比较 |
4.2.5 W校职前教师对数学史教育性的认识 |
4.2.6 小结 |
4.3 课程前后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比较 |
4.3.1 W校职前教师教学知识课程前后的比较 |
4.3.2 W校A类职前教师教学知识课程前后的比较 |
4.3.3 W校B类职前教师教学知识课程前后的比较 |
4.3.4 S校职前教师教学知识课程前后的比较 |
4.3.5 小结 |
4.4 研究(一)的总结 |
4.4.1 数学史课程前后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的变化 |
4.4.2 数学史课程前后两类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变化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二) |
5.1 参与质性研究职前教师的基本状况 |
5.1.1 参与职前教师的产生及基本信息 |
5.1.2 数学史与教师教学知识联系的认识 |
5.1.3 课程前的数学史素养水平 |
5.2 职前教师在实数教学中教学知识的变化 |
5.2.1 教学知识点的教研背景 |
5.2.2 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在数学史前后的变化 |
5.2.3 研究小结 |
5.3 职前教师在有理数乘法教学中教学知识的变化 |
5.3.1 教学知识点的教研背景 |
5.3.2 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在数学史前后的变化 |
5.3.3 研究小结 |
5.4 职前教师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学知识的变化 |
5.4.1 教学知识点的教研背景 |
5.4.2 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在数学史前后的变化 |
5.4.3 研究小结 |
5.5 职前教师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教学中教学知识的变化 |
5.5.1 教学知识点的教研背景 |
5.5.2 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在数学史前后的变化 |
5.5.3 研究小结 |
5.6 职前教师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中教学知识的变化 |
5.6.1 教学知识点的教研背景 |
5.6.2 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在数学史前后的变化 |
5.6.3 研究小结 |
5.7 研究(二)的总结 |
5.7.1 职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的变化情况 |
5.7.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数学史课程前后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变化程度 |
6.1.2 数学史课程中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的变化过程 |
6.2 研究启示 |
6.2.1 基于教师教学知识的数学史课程建设 |
6.2.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 |
6.3 研究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
第一章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研究背景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第一节 探究学习理论研究的历史透视 |
第二节 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纵览 |
第三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界定 |
第二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特征 |
第四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教育价值 |
第三章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策略及教学案例 |
第一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要求 |
第二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 |
第三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类型及教学案例 |
第四章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的设计、方法与过程 |
第二节 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若干思考与认识 |
第一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的理性思考与认识 |
第二节 数学课题探究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 |
第三节 教学中有效进行反思和评价的策略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运用估算法妙解竞赛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妙用无理数的整(小)数部分解竞赛题[J]. 吴健. 中学生数学, 2008(22)
- [2]运用估算法妙解竞赛题[J]. 陈宝义. 中学物理, 2004(02)
- [3]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研究[D]. 朱华伟.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4]高中生运用构造法解题的实证研究[D]. 韩书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5]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之研究[D]. 徐金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03)
- [6]巧用数学方法解初中物理竞赛题[J]. 李春生. 中学物理(初中版), 1998(01)
- [7]中学数学名师成长个案研究 ——尤善培老师的教育科研之路[D]. 那鸣镝. 扬州大学, 2018(01)
- [8]基于数学史课程的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 黄友初.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0)
- [9]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题探究学习研究[D]. 黄丽生. 山东师范大学, 2007(04)
- [10]用比例妙解竞赛题[J]. 缪延林. 初中生数学学习, 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