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投资协会张汉亚:投融资体制改革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指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陶银海[2](2019)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支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十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超常规速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财政补贴的强力支持。然而,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进入发展壮大阶段,政府扶植政策造成的财政负担沉重、补贴效果降低、融资力度不足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和企业自身财力支持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能源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多渠道金融体系的融资作用以及与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是破解当前新能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核心所在,亦是促进新能源产业由政府主导型融资机制向市场主导型融资机制逐渐转变的诉求所在。尽管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资本市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并不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机制尚未取得很满意的成效,从而导致新能源企业普遍受制于较为严峻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基于经典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推演并绘制出了新能源产业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和成本曲线图,同时还基于产业优化选择过程的演进象限图,进一步推演并绘制出新能源产业的业态演进象限图。借助新能源产业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成本曲线图以及新能源产业的业态演进象限图,深入分析了新能源产业业态演进过程中各阶段资本嵌入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总结提炼出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投融资特征与经营状况,从而提出了“一种可能包含空间溢出效应的非对称‘一轴两制’式资本市场支持机制”。在此之后,本文基于传统的计量分析和新近流行的空间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2009-2017年中国162个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系,以期阐释中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最终形成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新能源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和一般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于资本需求的门槛更高,所需的资金数量更大,投资周期更长,投资风险极高,而且对于资本的需求贯穿于整个产业生命周期,这就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周期的各阶段资本嵌入方式和资金来源差异化明显,需要差异化的资本市场支持模式和手段来与之相匹配。然而当前我国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尚未形成一套基于新能源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特征的,有效服务于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服务于中小高新技术初创企业的现代资本市场支持体系。第二,我国目前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非常不完善,基于传统的计量分析和新近流行的空间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在传统的计量模型分析和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考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系时,银行信用融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效应,但不显着;债券融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但也不显着;股权融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则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效应。在传统的计量模型分析和选择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考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系时,银行信用融资、债券融资均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效应,且均不显着;股权融资却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则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效应。第三,从全局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来看,162个新能源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2010-2012年以及2015年为正,而在2009年、2013年、2014年以及2016-2017年均为负,这意味着新能源上市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十分稳定;局部Moran指数图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大部分年限大部分新能源上市公司之间的局部空间溢出效应为0,但也有少部分年限和少部分新能源上市公司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过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有正有负。第四,在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且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等3种经典的空间计量模型时,银行信用融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效应,但不显着;债券融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效应,且也不显着;股权融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总的来说,基于传统计量模型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中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预期相去甚远,中国资本市场尚未能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和支持作用,还需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积极的主动的资本市场支持政策或者措施,来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魏倩[3](2019)在《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市场在经济建设中长期处于政府规制之下,政府规制行为与市场调节之间没有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抑制一定经济发展的活力,矛盾日益凸显。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规制与市场调节的矛盾激化,同时又由于国际资本与国际经济模式的涌入,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中国开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改革路径中,仅国家层面的审批项目改革比例超过80%。而近几年,受国际经济大环境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新的改革要点。中国国务院提出要进行“放管服”改革,而在工程建设领域则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但纵观近几年的改革,成效并不显着,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始终位列70余位,尤其是建筑许可的办理在190个测评的经济体当中,位列170余位,严重制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于2018年开始以“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在行动”为主题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标世行评价,在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了全范围、全覆盖的改革,对当前现存问题交上了一份答卷,对16大类57项行政审批政策和14个部门的41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较为彻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审批体系。
王峰[4](2017)在《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与社会经济稳定、生态环境保护、防洪等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水利投资逐步向市场开放,投融资多元化特点逐步显现。投融资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把控,是运用理论技术手段实现投融资管理的脑力工作模式,对项目实施、运营管理、效益发挥有着重要作用,贯穿项目实施的整个阶段。按照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决策部署,中央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逐步降低,水利投入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水利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投资不足是水利发展的屏障。宁夏提出了加快水利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其中特别提出推动投入方式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投资、市场投资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凸显,各种社会资本对水利发展非常看重。但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宁夏现状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使资金使用到位、管理运营规范、效益发挥完全、投融资管理效率提高,将至关重要。本文以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为目的进行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综合分析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现状存在机制欠缺、体系不全、运营平台不成熟、资金筹集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应满足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条件的解决措施,以乃河水库加固PPP项目作为案例验证,分析该项目的运行风险、资金收益测算和实施后效果,最后提出应从多元化投资主体,多角度融资方式、完善管理体制3方面改进的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是以理论+实践的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相结合,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系统分析,探讨提出推进对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本论文研究针对现实问题提供较为完整的改革建议,符合工程硕士学术研究重在学以实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项目管理标准的实证研究,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周晨[5](2016)在《第一期“PPP项目每月谈”在北京举办》文中研究表明本刊讯6月2日下午,由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PPP项目每月谈——项目案例分享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文件的
陈俊楠[6](2016)在《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业投资环境是矿业投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条件的集合,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决定着矿业投资的规模和流向。我国矿业发展具有区域多样性的特点,各地区矿业投资条件和竞争环境具有明显差异。在当前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等背景下,开展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对于优化区域矿业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矿业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理论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测算、专家研讨、问卷调查、调研座谈等大量研究和实物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等研究工作,形成了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方法模型、竞争力定量化评价、地区排序及优化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的思路建议。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一是研究构建了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针对我国区域矿业发展规律和投资环境特点,对现有矿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和修正完善,在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由7项影响因素和10项评价指标构成、运用多层次加权综合评价方法的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二是探索开展了我国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实证评价。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工作,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资源禀赋、矿业发展程度、矿业市场化程度、矿业开放程度、矿业管理效能、地质资料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化测算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得分排名居前15位的省(区、市)依次是内蒙古、新疆、广东、山西、湖南、宁夏、黑龙江、甘肃、青海、陕西、云南、辽宁、浙江、贵州和四川。这些省份在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都有分布,其中东部地区省份占20%,中部地区省份占20%,西部地区省份占60%。总的来看,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矿业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得分总体靠前。
潘晓娟[7](2015)在《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过度而是不足》文中提出刚刚落下帷幕的"两会"对2015年我国经济稳增长进行了布局,其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力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世界各国在提振经济时,一个通常有效且可行的做法是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无论是水利还是铁路投资,都是属于基础设施投资,是属于对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投资。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我国的投入是明显不足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
杨秦,张子麟[8](2014)在《投资体制改革“收官期” 冲刺着力点在政府放权》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投资体制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坚定而持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中,200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被?
吴戈[9](2014)在《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利是指如何有效开发、管理、调节、控制、疏导和保护各类水资源,实现水旱灾害的预防治理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各项活动与政策。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存亡,水利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水情复杂,防洪安全事关国泰民安,从古至今都把防洪作为一件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基础设施是指为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利工程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供水、粮食、经济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作为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重要性和稀缺性日益凸显。如何利用水利工程设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实现趋利避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全文紧密围绕财政政策促进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这个主题,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实证和规范分析方法。以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回顾建国后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各个阶段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梳理目前中央和地方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财政政策以及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来源、用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出政策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还借鉴了具有典型意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文字最后给出了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财政政策建议,并对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配套政策予以论述,力求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发展政策体系。首先提出了全文研究的基本设想,通过对选题背景的梳理论证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水利基础设施概念、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机制体制进行具体辨析、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指出了可能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接着通过借鉴相关理论包括水利发展阶段理论、科学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等,论述水利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来证明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进而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论证了今后一个阶段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行性。文章第三部分是提出问题部分,对建国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三个阶段做了回顾,从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性的供需关系视角来分析了三个阶段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依据阶段性发展规律研判未来一段时期的趋势,指出了水利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按照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对这些政策的效果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接着从来源和投向两个角度对资金进行了结构性分析,并结合分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阶段哪些方面政策需要改进,为下面提出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财政政策打好基础。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一般均经历一个类似的发展过程,因而分析研究国外水利的发展以及水利投入模式,对我国水利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第六部分力图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财政政策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首先明确了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发展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接着分别从财政政策工具、水利发展目标以及政府与市场协同等三个视角提出政策建议。最后,考虑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其他配套政策予以扶持。
侯杰[10](2014)在《2014年我国经济政策将有重大调整》文中研究说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2014年经济形势与相关政策分析预测会"。会议邀请了国家有关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为企业分析经济形势,解读出台政策,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所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化"如何着力》、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所作《2014年我国投资形势分析和投资体制改革》、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
二、中国投资协会张汉亚:投融资体制改革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投资协会张汉亚:投融资体制改革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支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作用 |
1.2.2 新能源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方面的研究 |
1.2.3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资本市场支持体系的构建 |
1.2.4 其他国家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借鉴 |
1.2.5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新能源产业及资本市场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新能源的科学内涵和范围界定 |
2.1.2 新能源产业的概念界定 |
2.1.3 资本市场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
2.2 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本市场理论 |
2.2.2 产业发展理论 |
2.2.3 产业结构理论 |
2.2.4 企业理论 |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3.1.1 新能源产业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发展壮大阶段 |
3.1.2 风能产业基本走向成熟,前沿技术领域开发依然落后 |
3.1.3 太阳能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关键技术存在依赖性 |
3.1.4 核电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发展趋向规范化和成熟化 |
3.1.5 智能电网投资幅度增加明显,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
3.1.6 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产业发电水平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
3.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3.2.1 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 |
3.2.2 新能源补贴相关问题 |
3.2.3 新能源核心技术缺乏问题 |
第四章 我国新能源产业资本市场支持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我国新能源产业资本市场支持现状 |
4.1.1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支持力度不足 |
4.1.2 银行信贷是当前最重要融资渠道,但存在明显对象歧视 |
4.1.3 证券市场支持形式和力度不断增加,但准入门槛依然较高 |
4.1.4 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投资热情高涨,但运行与管理尚不规范 |
4.1.5 民间资本支持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市场选择空间 |
4.2 我国新能源产业资本市场支持存在问题 |
4.2.1 产业风险过大致使资本不敢轻易进入 |
4.2.2 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阻 |
4.2.3 资本市场内部缺乏融资协调性 |
第五章 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理研究 |
5.1 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
5.1.1 以新能源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资本市场支持与保障 |
5.1.2 补贴资金吃紧敦促新能源产业寻求多元化资本支持 |
5.1.3 新能源产业融资特征与资本市场层次体系设计理念契合 |
5.1.4 资本市场为适应产业发展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 |
5.2 新能源产业的业态演进过程及资本嵌入 |
5.2.1 新能源产业的业态演进过程 |
5.2.2 新能源产业发展周期的各阶段资本嵌入 |
5.2.3 资本嵌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 |
5.3 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制建构 |
第六章 资本市场支持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6.1 模型及假设 |
6.2 数据及预处理 |
6.3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及稳健性 |
6.3.1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及阐释 |
6.3.2 模型估计结果稳健性的初步考察 |
6.4 嵌入空间计量分析后模型的稳健性考察 |
6.4.1 三种经典的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
6.4.2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及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 |
6.4.3 空间计量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及阐释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发挥制度创新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
7.2.2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构建与产业政策配套的资本市场长效支持机制 |
7.2.3 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丰富风险资本介入模式 |
7.2.4 重视资本市场信息技术应用与新能源结合,构建信息化支持机制 |
7.3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研究概述 |
二、“行政审批”相关研究概述 |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阶段研究概述 |
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研究概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第一节 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
一、基本概念 |
二、发展沿革 |
第二节 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 |
一、基本概念 |
二、审批组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必要性 |
第一节 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外因 |
第二节 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内因 |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 |
二、审批内容过繁复 |
三、审批过程不便捷 |
四、合作衔接不顺畅 |
五、缺乏完善的专业体系指导与监督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1.0版本 |
第一节 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概况 |
第二节 关键环节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对比 |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批准”改革对比 |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改革对比 |
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新申请”改革对比 |
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首次登记”改革对比 |
第三节 1.0版本改革措施特点 |
一、分类审批,定制化审批精简手续 |
二、精简审批前置环节 |
三、统一技术标准,减少碎片化审批症结 |
四、减少重复申报材料 |
五、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
六、完善专业体系对行政审批工作的服务与监管 |
七、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架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
八、采用政府承诺制,压缩办理时长 |
第四节 1.0版改革现存问题 |
一、小微项目监管空白 |
二、电子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2.0版本 |
第一节 2.0版本优化措施 |
一、全面放开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招投标流程 |
二、推行施工许可电子化办理,提高审批效率 |
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实现“9+5”全程网上联合验收 |
四、优化行政审批分类管理 |
五、进一步架构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
第二节 行政2.0版本改革特点 |
一、转化行政思维 |
二、实行政府承诺制 |
三、着重建构监督检查体系,变前置审批为后续监管 |
四、改革措施改进速度快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的成效与启示 |
第一节 改革成效 |
第二节 改革启示 |
一、完善顶层设计,改革“法”协助 |
二、推动流程再造,形成专业体系 |
三、简政放权,推行并联审批 |
四、合理规划审批路径 |
五、架构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完整体系 |
六、完善企业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4)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1.4 研究的内容 |
1.2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的方法 |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2 投融资管理的公共治理理论 |
2.3 投融资管理的公共产品理论 |
2.4 投融资管理阶段 |
2.4.1 前期阶段 |
2.4.2 准备阶段 |
2.4.3 建设阶段 |
2.4.4 运营阶段 |
2.5 理论基础应用性分析 |
2.5.1 公共治理理论的运用 |
2.5.2 水利投融资管理的理论 |
2.6 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 |
2.7 多角度研究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 |
2.7.1 公共治理角度 |
2.7.2 公共产品角度 |
2.7.3 投融资管理角度 |
第3章 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1.1 宁夏区情水情 |
3.1.2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情况 |
3.2 投资管理体制现状 |
3.2.1 现状的主要特点 |
3.2.2 取得的实际效果 |
3.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4 问题原因分析 |
3.3 投融资管理规划目标 |
3.3.1 总体发展规划目标 |
3.3.2 水库项目发展规划目标 |
3.4 投融资管理解决措施 |
3.4.1 建立多元长效投融资管理体制 |
3.4.2 建立投融资项目库 |
3.4.3 建立完善的配套改革机制 |
3.4.4 建立完善的项目融资模式 |
3.4.5 建立完善的监管考评机制 |
第4章 案例实证分析-以乃河水库PPP项目为例 |
4.1 PPP模式简介 |
4.1.1 PPP理论模式的含义 |
4.1.2 PPP模式的内在优势 |
4.2 乃河水库PPP投融资运行模式 |
4.2.1 项目概述 |
4.2.2 项目运作模式 |
4.2.3 项目交易结构 |
4.2.4 项目监管构架 |
4.3 运行风险分析 |
4.3.1 风险识别 |
4.3.2 风险分配 |
4.4 资金收益测算分析 |
4.4.1 可用性服务费 |
4.4.2 运营维护服务费 |
4.5 预期效果分析 |
4.5.1 预期工程效果 |
4.5.2 预期配套农业产业发展 |
4.5.3 预期水生态治理效果 |
4.6 改进建议 |
第5章 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
5.1 明确改革总体思路 |
5.1.1 制定改革的原则 |
5.1.2 明确改革的目标 |
5.2 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
5.2.1 持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 |
5.2.2 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
5.2.3 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投入 |
5.3 融资方式多角度 |
5.3.1 获取金融机构资金扶持 |
5.3.2 不断改进创新项目融资模式 |
5.4 完善项目投资管理体制 |
5.4.1 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规范化 |
5.4.2 改进监督管理制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矿业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关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 |
1.2.3 关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对象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 研究创新点 |
2 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投资环境 |
2.1.2 区域竞争力 |
2.1.3 投资环境竞争力 |
2.1.4 矿业投资环境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域分工理论 |
2.2.2 区位优势理论 |
2.2.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2.2.4 复杂系统理论 |
3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识别 |
3.1 投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
3.1.1 定性分析方法 |
3.1.2 统计分析方法 |
3.2 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一般影响因素 |
3.2.1 政治环境因素 |
3.2.2 法规环境因素 |
3.2.3 经济环境因素 |
3.2.4 经营环境因素 |
3.2.5 服务环境因素 |
3.2.6 社会环境因素 |
3.2.7 自然环境因素 |
3.3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调查 |
3.3.1 调查工作情况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3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主导影响因素 |
4 我国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4.1 指标框架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指标的确定 |
4.2 指标权重 |
4.2.1 专家打分赋值 |
4.2.2 定义判断尺度 |
4.2.3 建立判断矩阵 |
4.2.4 确定指标权重 |
4.3 评价模型 |
4.3.1 层次结构模型 |
4.3.2 评价方法步骤 |
5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
5.1 我国矿业发展形势 |
5.1.1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
5.1.2 我国矿业经济形势 |
5.1.3 我国矿业投资形势 |
5.2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测度 |
5.2.1 我国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单因素竞争力测度 |
5.2.2 我国31个省(区、市)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测度 |
5.3 我国重点地区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述 |
5.3.1 内蒙古 |
5.3.2 新疆 |
5.3.3 广东 |
5.3.4 山西 |
5.3.5 湖南 |
5.3.6 宁夏 |
5.3.7 黑龙江 |
5.3.8 甘肃 |
5.3.9 青海 |
5.3.10 陕西 |
5.3.11 云南 |
5.3.12 辽宁 |
5.3.13 浙江 |
5.3.14 贵州 |
5.3.15 四川 |
6 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竞争力评价结果探讨与建议 |
6.1 关于区域矿业协调发展 |
6.1.1 矿业低迷形势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
6.1.2 充分利用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资源开发的鼓励支持 |
6.2 关于区域矿业投资布局 |
6.2.1 区域矿业投资布局不合理带来产能过剩等系列问题 |
6.2.2 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矿业投资优化布局 |
6.3 关于矿业投资准入 |
6.3.1 各地区推进矿业市场化和矿业开放进度不平衡 |
6.3.2 完善市场与政策环境,打造竞争开放的矿业投资准入机制 |
6.4 关于矿业投资管理服务 |
6.4.1 部分地区矿业权管理审批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
6.4.2 优化管理与服务环境,促进矿业投资经营便利化和高效化 |
6.5 关于矿业领域基础设施 |
6.5.1 多数资源丰富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 |
6.5.2 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对矿业开发的支撑能力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过度而是不足(论文提纲范文)
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是必然的选择 |
投资基础设施非常可靠并且有保障 |
PPP模式有助于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
(9)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水利基础设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
1.1.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紧迫性与长期性 |
1.1.3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责任重大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水利基础设施概念 |
1.3.2 关于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研究 |
1.3.3 关于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的研究 |
1.3.4 关于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体制的研究 |
1.3.5 其他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
2 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分析 |
2.1 水利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框架 |
2.1.1 水利发展关系的矛盾论 |
2.1.2 水利发展需求的层次论 |
2.1.3 水利发展过程的周期论 |
2.1.4 水利发展的供求理论 |
2.2 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基础 |
2.2.1 科学发展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
2.2.4 外部性理论 |
2.3 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
2.3.1 具有支撑经济社会的公益性 |
2.3.2 具有支撑经济社会的基础性 |
2.3.3 具有支撑经济社会的战略性 |
2.4 公共财政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 |
2.4.1 发展目标及论证 |
2.4.2 我国公共财政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预测 |
3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发展阶段分析及面临的问题 |
3.1 建国后水利发展概述 |
3.2 百废待兴的第一阶段 |
3.2.1 大规模水利建设期 |
3.2.2 安全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 |
3.2.3 供求差距分析 |
3.3 滞后低迷的第二阶段 |
3.3.1 水利建设相对停滞期 |
3.3.2 安全性需求继续增长 |
3.3.3 供求差距分析 |
3.4 快速增长的第三阶段 |
3.4.1 安全性和经济性需求并重 |
3.4.2 供求差距分析 |
3.4.3 差距从扩大转为缩小 |
3.5 近中期阶段 |
3.6 水利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 |
3.6.1 防洪减灾体系还存在突出薄弱环节 |
3.6.2 干旱缺水问题突出 |
3.6.3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
3.6.4 水资源粗放利用 |
3.6.5 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不足 |
3.6.6 水环境不断恶化 |
3.6.7 体制机制障碍 |
4 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回顾与分析 |
4.1 中央层面的政策 |
4.1.1 防汛抗旱减灾 |
4.1.2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 |
4.1.3 农田水利建设 |
4.1.4 水资源节约保护 |
4.1.5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4.2 地方层面的政策 |
4.2.1 湖南省 |
4.2.2 重庆市 |
4.2.3 浙江省 |
4.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4.3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分析 |
4.3.1 水利投资规模分析 |
4.3.2 水利投资来源的结构分析 |
4.3.3 水利投资投向结构分析 |
4.4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阶段性特征及政策走向 |
4.4.1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阶段性特征 |
4.4.2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走向 |
4.5 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
4.5.1 投入渠道狭窄 |
4.5.2 投资机制体制缺乏创新 |
4.5.3 投入政策亟待完善 |
4.5.4 投入质量和效益亟需改进 |
5 国外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启示 |
5.1 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
5.1.1 美国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经验借鉴 |
5.1.2 日本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经验借鉴 |
5.1.3 发达国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验小结 |
5.2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借鉴 |
5.2.1 巴西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经验借鉴 |
5.2.2 印度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经验借鉴 |
5.2.3 发展中国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验小结 |
5.3 国外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
5.3.1 遵守水利项目筹资的基本原则 |
5.3.2 实施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政策体系 |
5.3.3 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政策与机制的阶段性 |
6 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财政政策建议 |
6.1 财政政策基本框架 |
6.1.1 基本原则 |
6.1.2 财政政策体系构建 |
6.1.3 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 |
6.2 财政政策建议——财政政策工具的视角 |
6.2.1 预算政策 |
6.2.2 财政贴息 |
6.2.3 政策性贷款 |
6.2.4 水利建设债券 |
6.2.5 政府采购 |
6.2.6 税收政策 |
6.3 财政政策建议——水利发展目标的视角 |
6.3.1 防汛抗旱减灾 |
6.3.2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 |
6.3.3 农田水利建设 |
6.3.4 水资源节约保护 |
6.3.5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6.4 财政政策建议——政府与市场协同的视角 |
6.4.1 引入社会资本 |
6.4.2 搭建投融资平台 |
6.4.3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沙坡头水利枢纽PPP项目为例 |
7 其他配套政策 |
7.1 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7.1.1 建设重点 |
7.1.2 建设路径 |
7.2 体制机制 |
7.2.1 完善流域和区域间的协商机制 |
7.2.2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
7.3 金融政策 |
7.3.1 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 |
7.3.2 水利企业上市 |
7.3.3 大型水利设备设施融资租赁 |
7.3.4 防洪保险 |
7.4 水价改革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四、中国投资协会张汉亚:投融资体制改革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支持机制研究[D]. 陶银海. 兰州大学, 2019(02)
- [3]北京市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 魏倩. 外交学院, 2019(01)
- [4]宁夏水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王峰. 清华大学, 2017(03)
- [5]第一期“PPP项目每月谈”在北京举办[J]. 周晨. 中国工程咨询, 2016(07)
- [6]我国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 陈俊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7]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过度而是不足[J]. 潘晓娟. 建筑设计管理, 2015(04)
- [8]投资体制改革“收官期” 冲刺着力点在政府放权[N]. 杨秦,张子麟. 中国经济导报, 2014
- [9]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财政政策研究[D]. 吴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12)
- [10]2014年我国经济政策将有重大调整[J]. 侯杰. 化工管理, 2014(01)
标签: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论文; 新能源产业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