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两个技术问题

浅谈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两个技术问题

一、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技术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长林,兰莉莎,黄毅[1](2021)在《海洋地理信息跨域关联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提升多源异构海洋地理信息集成应用能力,以航海保障多维信息联动应用需求为例,介绍了"数字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中相应解决方案:采取拆分、建库和重组的方法,实现了非结构化航海书表的空间关联;利用电子航海图数据动态生成三维模型,实现了航线仿真的三维关联;设计一种星球环形菜单三维视图多点触控方案,实现了人机交互的深度关联。所提方法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验证,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陈长林,兰莉莎,黄毅[2](2021)在《海洋地理信息跨域关联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升多源异构海洋地理信息集成应用能力,以航海保障多维信息联动应用需求为例,介绍了"数字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中相应解决方案:采取拆分、建库和重组的方法,实现了非结构化航海书表的空间关联;利用电子航海图数据动态生成三维模型,实现了航线仿真的三维关联;设计一种星球环形菜单三维视图多点触控方案,实现了人机交互的深度关联。所提方法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验证,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臧盛璐[3](2020)在《基于本体论的海洋流场时空数据组织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海洋立体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得并累积了丰富的海洋流场时空数据信息,其数据格式多源异构,数据内容丰富多样。海洋时空数据组织模型的研究是海洋GIS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异源异构的海洋数据,用统一的语义框架实现海洋流场时空数据组织,进行海洋流场语义信息共享和迁移规律分析,对人类深层认知海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研究进展,针对海洋流场语义异构问题,依据本体论思想,以海洋流场现象的时空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海洋流场的时空语义分析、语义建模及形式化表达。首先对现有的海洋流场时空对象概念进行了研究,归纳提出海流现象的概念语义关系和海流对象在专题领域、时空方面的一般本体属性;分析提出海洋流场时空过程的基本特征,即海洋流场时空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一定的周期性、较强的关联性以及普遍的时空多尺度性等特点,基于拓扑理论和本体思想,对海洋流场过程对象的时空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海洋流场时空过程的简单过程和复杂过程进行分析定义,提出了基于五元组的海洋流场简单时空过程本体结构和四元组形式的海洋流场复杂时空过程本体结构,对复杂过程与简单过程之间的复合形式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海洋流场时空过程数据的组织;最后应用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本体描述语言进行了海洋流场时空语义的形式化表达与存储,在Protege本体建模工具中,实现了海洋流场时空本体库的建立、可视化展示及简单的时空推理验证。本文基于本体的海洋流场时空语义建模方法建立了系统化、结构化的海洋流场时空过程本体,实现了对海洋流场时空对象概念、属性、关系的形式化表达,使海洋流场时空数据共享成为可能。本体强大的知识分析能力和OWL高效地语义表达能力为海洋流场知识概念的表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已建成的海洋流场时空语义描述体系与本体结构模型表明,基于本体的海洋流场时空数据组织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与组织海洋流场时空语义信息,为研究海洋时空语义表达、时空潜在信息挖掘共享与互操作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

张岳[4](2020)在《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日照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国际海洋权益和海洋开发问题的日趋激烈,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海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海洋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主要以渗透的方式依托于相关学科。地理学科以其综合性为海洋教育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地理学科海洋教育价值的发挥需要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地理海洋教育实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本文围绕地理海洋教育、地理课程资源等核心概念,在情境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日照市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的实施需要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但受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相关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目的和范围上存在局限性。(2)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条件为依据,遵循主体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适度性、乡土性与全球性、地理性与主题性的原则,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3)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应注重对地理教材资源、数字化资源、实践性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借助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多样化的利用方式辅助地理海洋知识点教学。开发利用海洋教育课程资源是顺应国际形势发展和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相信随着海洋经济和地理教育的发展,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陈鹏,王少朋,李玉婷,陈坤,刘逸洁[5](2019)在《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文中指出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下正处在大数据技术发展的热潮,将大数据技术与海洋信息系统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能更好地为我国海洋信息化服务。本文从大数据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海洋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以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海洋大数据时空大数据仓库,最后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多环境多层次智能决策预警系统,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黄志行[6](2017)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搜集各种空间地理信息、处理空间问题、智能分析与数据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优势,扩大其在海洋领域的实际应用范围。因此,应对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必要的了解,加强对这种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高对MGIS发展概况的正确认识,从而为该系统潜在价值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该文就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及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解静[7](2016)在《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作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多年来,长期、大规模的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制约了沿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加强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管控能力。海洋管理决策系统借助GIS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优势和空间决策支持技术解决复杂空间问题的能力,成为海洋综合管理和决策的有力工具。现有的海洋管理决策系统更多地关注海洋资源和环境信息的管理和基于海洋信息的统计与决策,侧重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和风暴潮、溢油等突发事件的预警,忽略了服务于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活动的海洋管理决策系统研究。同时,现有的管理决策系统中普遍采用预置静态数值模型的方法,仅能开展固定计算域和网格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分析,不具有响应岸线、地形等海洋环境变化进行动态建模和模拟分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鉴于海洋综合管理的需求和现有海洋管理决策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开展基于WebGIS的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研究,探讨了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的构成、动态响应海洋环境变化的海洋数值模拟自动化方法、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集成了一个通用的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为了满足海洋综合管理及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的需求,在系统分析决策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体系与决策流程进行设计,提出基于WebGIS的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的框架,详细探讨了系统的构成。(2)针对近岸海域空间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地理本体的近岸海域空间数据组织方法。兼顾对海洋数值模拟结果及评价结果数据的管理,确定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结构。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宁波近岸海域空间数据组织中,建立宁波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为特定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决策辅助系统提供数据支持。(3)构建基于Web GIS的海洋数值模拟自动化的具体方法。在传统海洋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响应基于客户端浏览器页面新工程和边界定义的海洋数值模拟从建模、模拟到结果处理、分析全过程的完全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FVCOM模型的水动力泥沙自动化模型和污染物输移扩散自动化模型。海洋数值模拟自动化方法是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弥补了现有海洋管理决策系统中预置静态模型的不足。(4)针对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活动对海洋水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发展了一种基于FCM模型的岸线改造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智能学习,发现水动力泥沙环境参数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建立具有最佳关联矩阵的海洋环境影响FCM评价模型。将水动力泥沙数值模型与FCM评价模型结合,以数值模拟结果在FCM模型中的输出值作为岸线改造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最后评价结果,进而确定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由于考虑了水动力泥沙环境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不同贡献,评价结果相对于规范法(综合评价法)而言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评价新增岸线改造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5)针对海水水质评价的模糊性,开展基于Critic-Cloud模型的海水水质评价方法研究。通过Critic客观赋权法求解水质因子组合权重,分别建立区域个体云评价模型和区域整体云重心模型,构建海水水质从个体评价到整体评价的操作过程。由于隶属度云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基于Critic-Cloud模型的海水水质评价结果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和规范法(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相比更为合理。同时,该方法可以与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型结合,并在基于Web GIS的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中集成,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动态评价新增城市污水排海工程对海水水质环境的影响。(6)针对宁波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现状和海洋综合管理需求,在基于Web GIS的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宁波海域海洋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应用宁波海域海洋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象山港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累积影响进行研究,对比不同单一填海工程及多填海工程对海洋水动力泥沙环境影响,得出影响评价结论。研究表明,宁波海域海洋管理系统可以对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和评价。该系统己投入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欢,郑连福,初凤友,余星,李小虎[8](2013)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指出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世纪,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作为空间信息数据收集、存储、快速访问、综合管理、智能分析和解决实际空间问题的有力工具,具有强大的时空处理能力,已开始在海洋诸多领域进行应用。概述了MGIS的发展概况、基本功能,分析其在海洋研究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MGIS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刘灿由[9](2013)在《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电子海图云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应用,旨在实现全球电子海图大数据的高效管理,提供个性化、弹性化的高可用性服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已有云平台基础上,立足大规模电子海图网络服务的特点,对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框架结构、技术方法、数据模型、存储策略、索引机制以及可视化方案等关键技术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了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概念,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核心。通过对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特点的分析,指出地理信息软件产品不再享受硬件提升所带来的免费性能提升,GIS的设计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模式;通过对电子海图服务发展的背景分析,尤其是对国际电子海图标准的变化分析,指出一个新的海洋地理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电子海图服务需要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在对云服务相关概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GIS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2.创建了基于SC2012+L2H的MGCS模型架构。在详细比较当前云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指出了SC2012+L2H技术平台的优势,提炼出了电子海图云服务技术支撑的两个关键问题:框架构建问题与应用实现问题。创建了MGCS模型的云平台架构,分析了架构中的硬件虚拟化与应用虚拟化的核心技术以及服务模板管理与资源动态扩缩的关键机制;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的面向服务技术,着重分析了云服务中L2H的编程模式以及DSC存储结构的数据查询、集合创建及相关算法接口。3.设计了云环境下的海图集合论数据模型。根据云计算环境的特征要求,通过对海图要素概念与结构的定义,实现各种复杂海洋地理现象的拆分与组合,设计了一种具有共性的要素结构,用这种要素结构的组合构成海图集合,以表达所有海图内容;通过对海图集合元素属性关系与空间关系的逻辑分析,提出了海图集合论,指出海图集合数据模型是基于笛卡尔积映射的属性模型与点集拓扑映射的空间模型的有机结合。在此理论基础上,对IHO S-57标准中的组合要素与聚合要素进行重定义,确定了海图属性集合具有187种关系模式;分析了海图空间集合的模式结构,给出了点线面及几何聚集的集合定义、约束以及操作算子的形式化表示方法,以适应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处理。4.提出了海图集合的云存储策略。实现全球电子海图源数据文件集合到海图要素集合的映射,形成云服务环境中海图数据的基础集合;面向不同的海图服务应用,实现了属性集合、空间集合、图幅信息集合以及地理要素集合的存储映射。重点研究了地理要素集合的数据划分算法,提出了基于外切八面体投影的全球格网划分方案与基于Hilbert变阶编码的集合划分算法。在4.3.1实验环境下,对7886幅全球电子海图共17.8G数据进行了载入划分实验,载入耗时17.28分钟,划分耗时9.81分钟,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5.建立了云环境下的空间索引模型,包括索引空间的分解与索引规则的制定,利用层次Hilbert编码关键字构建了Cloud-B树索引,结合云计算环境的特点建立了主索引与二级索引机制,研究了基于Cloud-B树索引的多种空间查询算法以及索引节点的插入删除等基本算法,并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索引规则参数对海图地理要素集合查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节的测试环境下,取最大单元数参数为16,首级网格单元数为32*32其余各级为64*64所建立的索引性能最高,不加比例尺控制的查询平均耗时在5秒以内。6.提出了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将可视化服务分解为数据服务与渲染服务的聚合,研究了多尺度海图要素的自适应选取算法,满足了全球电子海图多尺度显示的要求;提出了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映射机制,实现了海图数据与海图符号的分离、可视化参数与具体用户的绑定,使得云计算环境下能够根据不同用户参数可视化同一海图集合;设计了基于可视化目录与图片叠加机制的符号并行渲染方案,保证了实时可视化对性能的要求;设计了客户端的并行访问实验,结果表明服务响应时间基本保持在1秒以内,验证了海图云可视化服务方案的可行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云+端服务平台。7.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海图网络服务的部署方法,包括电子海图私有云的创建、相关服务算法的模板化封装、电子海图云服务的硬件监控与服务监控,以及资源节点动态扩缩对数据集合存储影响的实验分析,并对海图集合数据服务的个性化与云可视化服务在B/S、C/S等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郑晶予[10](2011)在《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及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沿岸养殖区选址、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鱼类栖息地评价等方面,并对我国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对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帮助。

二、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技术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技术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地理信息跨域关联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跨域信息内容与组织
    2.1 跨域信息内容
        (1)基础地理信息:
        (2)航海书表:
        (3)水文气象产品:
        (4)重点港口和岛礁的多媒体资料:
    2.2 跨域信息组织
3 跨域关联功能设计
    3.1 航海书表空间关联
        (1)按照章节的层级结构,对航海书表PDF文件进行拆分和编号。
        (2)利用关系数据库实现对航海书表拆分数据入库。
        (3)结合使用树列表和PDF组件,实现航海书表的还原显示。
        (4)利用“位置”和“章节编号”属性,实现航海书表内容与图形显示的关联互动。
    3.2 航线仿真三维关联
    3.3 人机交互深度关联
        3.3.1 动态菜单
        3.3.2 多点触控
4 跨域关联示例说明
    4.1 航海书表空间关联示例
    4.2 航线仿真三维关联示例
    4.3 人机交互深度关联示例
5 结束语

(2)海洋地理信息跨域关联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跨域信息内容与组织
    2.1 跨域信息内容
        (1)基础地理信息:
        (2)航海书表:
        (3)水文气象产品:
        (4)重点港口和岛礁的多媒体资料:
    2.2 跨域信息组织
3 跨域关联功能设计
    3.1 航海书表空间关联
        (1)按照章节的层级结构,对航海书表PDF文件进行拆分和编号。
        (2)利用关系数据库实现对航海书表拆分数据入库。
        (3)结合使用树列表和PDF组件,实现航海书表的还原显示。
        (4)利用“位置”和“章节编号”属性,实现航海书表内容与图形显示的关联互动。
    3.2 航线仿真三维关联
    3.3 人机交互深度关联
        3.3.1 动态菜单
        3.3.2 多点触控
4 跨域关联示例说明
    4.1 航海书表空间关联示例
    4.2 航线仿真三维关联示例
    4.3 人机交互深度关联示例
5 结束语

(3)基于本体论的海洋流场时空数据组织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小结
2 本体基本理论
    2.1 本体及地理本体
    2.2 海洋本体
    2.3 时空本体
    2.4 本体的逻辑结构
    2.5 小结
3 海洋流场领域时空对象概念分析
    3.1 海洋流场时空现象概念建模
    3.2 海洋流场时空现象概念语义关系分析
    3.3 海洋流场领域属性分析
    3.4 小结
4 基于本体论的海洋流场时空数据组织模型构建
    4.1 海洋流场时空特性分析
    4.2 海洋流场时空关系分析
    4.3 海洋时空过程本体模型构建
    4.4 小结
5 基于OWL的海洋流场时空本体模型形式化表达与应用
    5.1 海洋流场时空过程本体模型形式化表达
    5.2 海洋流场时空本体推理规则构建
    5.3 基于Prot(?)g(?)的海洋流场时空本体构建及案例分析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日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
    二、教材内容编排
    三、学生学习需要
    四、教学条件及资源
第五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及流程
    一、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二、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流程
第六章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重视地理教材在海洋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二、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丰富海洋教育方式
    三、开发实践性课程资源拓展海洋教育空间
    四、发挥人力资源在海洋教育中的隐性功能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日照市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人教版必修地理教材章节编排
致谢

(5)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数据时代
    1.1 大数据的特点
    1.2 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1.2.1 数据采集
        1.2.2 数据储存和管理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2.4 数据隐私和安全
2 大数据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1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2 海洋时空大数据仓库
    2.3 基于大数据的多环境多层次智能决策预警系统
    2.4 大数据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3 结语

(6)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 当前MGIS的应用现状分析
    2.1 海洋渔业方面的应用分析
    2.2 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2.3 海洋环境评价与保护方面的应用
    2.4 区域海洋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
3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缺乏有效的数据, 数据异构性突出
    3.2 数据难以进行有效表达, 缺乏专业MGIS软件
    3.3 开放性有待增强
4 未来MGIS的发展趋势分析
    4.1 Web技术与MGIS技术的有效结合
    4.2 不同维度M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实现MGIS产业化
    4.3 多学科融合, 全球尺度MGIS的有效把握
5 结语

(7)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基于Web GIS的海洋管理决策系统研究进展
        1.2.2 海洋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综述
        1.2.3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OSRU-DSS)的框架与构成
    2.1 辅助决策系统相关理论基础
        2.1.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1.2 Web GIS技术
        2.1.3 Java技术
        2.1.4 网络通信技术
        2.1.5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
    2.2 基于Web GIS的辅助决策系统(OSRU-DSS)框架设计
        2.2.1 OSRU-DSS的建设目标
        2.2.2 OSRU-DSS的功能分析
        2.2.3 OSRU-DSS辅助决策流程分析
        2.2.4 OSRU-DSS的结构体系
    2.3 基于Web GIS的辅助决策系统(OSRU-DSS)的构成
        2.3.1 信息表达层
        2.3.2 主要业务逻辑
        2.3.3 数值模拟服务层
        2.3.4 数据层与地理信息服务
    2.4 本章小结
3 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
    3.1 地理本体与空间数据库概述
        3.1.1 地理本体
        3.1.2 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模型
    3.2 近岸海域地理本体概念化模型的建立
    3.3 基于近岸海域地理本体的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方法
        3.3.1 近岸海域地理本体与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
        3.3.2 基于近岸海域地理本体的地理空间数据组织
    3.4 基于地理本体的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3.4.1 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3.4.2 宁波近岸海域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Web GIS的海洋数值模拟自动化
    4.1 FVCOM概述
        4.1.1 三维水动力模型
        4.1.2 泥沙模型
        4.1.3 粒子追踪模型
    4.2 海洋数值模拟自动化算法
        4.2.1 算法整体框架
        4.2.2 模型库与准则集
        4.2.3 工程基础资料的转化
        4.2.4 动态建模
        4.2.5 数值计算
    4.3 算法应用与验证
        4.3.1 水动力泥沙数值模拟自动化
        4.3.2 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自动化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空间资源利用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5.1 科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2 基于FCM模型的岸线改造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5.2.1 模糊认知图的理论基础
        5.2.2 FCM建模方法
        5.2.3 基于FCM的岸线改造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5.2.4 模型应用与验证
    5.3 基于Critic-Cloud模型的城市污水排海海水水质评价
        5.3.1 云模型的理论基础
        5.3.2 基于Critic-Cloud的城市污水排海海水水质评价模型
        5.3.3 模型应用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的集成——以宁波海域为例
    6.1 宁波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现状
    6.2 宁波海域海洋管理辅助决策系统(Ningbo-OSRU-DSS)的构建与应用
        6.2.1 地图与地图服务
        6.2.2 系统构建
        6.2.3 系统应用
    6.3 Ningbo-OSRU-DSS在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累积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象山港为例
        6.3.1 暮景分析方法与暮景的设定
        6.3.2 象山港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分析
        6.3.3 象山港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象山港排污口工程海水水质综合影响评价报告
附录B 宁波海域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报告
附录C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MGIS
2 MGIS的应用现状
    (1) 海洋渔业
    (2) 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
    (3) 海洋环境评价、监测和保护
    (4) 区域海洋综合管理
    (5) 其他领域
3 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 数据缺乏
    (2) 数据异构性
    (3) 数据表达困难
    (4) 缺乏专业的MGIS软件
    (5) 开放性不足
4 发展趋势
    (1) Web技术与MGIS的结合
    (2) 三维、四维 M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
    (3) 多学科综合
    (4) MGIS产业化
    (5) 全球尺度的MGIS
5 结论

(9)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录
表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
        1.1.2 电子海图服务的发展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云服务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1.2.1 概念区别与联系
        1.2.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概念
        1.2.3 云服务的技术平台
    1.3 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发展现状
        1.3.1 分布式并行GIS发展现状
        1.3.2 网格GIS发展现状
        1.3.3 云GIS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技术基础
    2.1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框架构建
        2.1.1 云服务框架
        2.1.2 核心技术
        2.1.3 关键机制
    2.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实现技术
        2.2.1 云计算的面向服务技术
        2.2.2 云服务的编程模式
        2.2.3 云服务的存储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环境下的海图数据模型
    3.1 数据模型的演化
    3.2 云计算环境的特征要求
        3.2.1 标准化
        3.2.2 并行化
        3.2.3 集合化
    3.3 海图集合论的理论框架
        3.3.1 相关定义
        3.3.2 海图集合论域
        3.3.3 海图集合结构
    3.4 海图集合论下的数据模型
        3.4.1 海图属性集合的关系模型
        3.4.2 海图空间集合的模式结构
        3.4.3 数据模型特点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海图的云存储与索引模型
    4.1 海图集合的云存储模型
        4.1.1 海图集合的存储结构
        4.1.2 海图集合的存储映射
        4.1.3 电子海图云存储模型特点
    4.2 海图集合的数据划分方案
        4.2.1 要素属性集合的划分
        4.2.2 地理要素集合划分问题
        4.2.3 基于外切八面体投影与Hilbert变阶编码的云存储策略
    4.3 海图集合云存储与划分实验
        4.3.1 数据载入实验
        4.3.2 数据划分实验
    4.4 云环境下的空间索引规则与Cloud-B树索引机制
        4.4.1 网格层次结构
        4.4.2 空间索引规则
        4.4.3 Cloud-B树索引机制
        4.4.4 Cloud-B树索引算法
    4.5 索引性能测试
        4.5.1 网格单元大小的影响
        4.5.2 最大单元数限制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
    5.1 云可视化服务方案
        5.1.1 瓦片式地图服务技术的缺陷
        5.1.2 基于Cloud SOA架构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
    5.2 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选取
        5.2.1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准则
        5.2.2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阈值
        5.2.3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算法
    5.3 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映射
        5.3.1 映射机制
        5.3.2 映射函数
        5.3.3 海图符号集合的结构
    5.4 云环境下海图符号集合的渲染
        5.4.1 基于可视化目录的符号化模式
        5.4.2 海图符号集合的并行渲染机制
    5.5 海图云可视化服务的客户端设计
        5.5.1 Silverlight客户端优势
        5.5.2 WMS海图云服务调用
        5.5.3 可视化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部署实践
    6.1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部署
        6.1.1 私有云的创建
        6.1.2 云服务的部署
    6.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监控
        6.2.1 硬件环境的监控
        6.2.2 服务状态的监控
        6.2.3 节点增删的影响
    6.3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应用
        6.3.1 海图集合数据服务的应用
        6.3.2 海图云可视化服务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10)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的定义及功能
2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Mar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GIS) 的应用
    2.1 海洋资源评价
    2.2 海洋环境评价
    2.3 海岸带管理
    2.4 海洋空间信息管理
3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
    3.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渔业资源评估、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2 建立渔业信息基础数据库
    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沿岸养殖区的选址和规划
    3.4 鱼类栖息地评价
4 国内渔业GIS应用现状及问题
5 海洋渔业 GIS的发展前景

四、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技术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地理信息跨域关联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 陈长林,兰莉莎,黄毅. 海洋测绘, 2021(06)
  • [2]海洋地理信息跨域关联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 陈长林,兰莉莎,黄毅. 海洋测绘, 2021
  • [3]基于本体论的海洋流场时空数据组织模型研究[D]. 臧盛璐.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日照市为例[D]. 张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J]. 陈鹏,王少朋,李玉婷,陈坤,刘逸洁. 海洋信息, 2019(02)
  • [6]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黄志行. 科技创新导报, 2017(10)
  • [7]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利用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 解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8]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张欢,郑连福,初凤友,余星,李小虎. 海洋地质前沿, 2013(07)
  • [9]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 刘灿由.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01)
  • [10]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J]. 郑晶予. 河北渔业, 2011(11)

标签:;  ;  ;  ;  

浅谈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两个技术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