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纸张存储使用中的平衡水分(论文文献综述)
郭鸣凤[1](2020)在《超声雾化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老化纸张的增强修复研究》文中提出纸张作为纸质文物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传承与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近年来,因年久失修、自然老化、虫蛀霉变,大量的纸张已出现严重的酸化、老化,泛黄发脆甚至粉碎化等现象。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现已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对于纸张从根源上的修复工作较少,难以真正延长其使用寿命。现有的相关保护与修复工作主要关注脱酸进程,对增强加固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增强修复方法或对纸张结构造成破坏、或改变纸张的宏观形貌,或加速纸张老化,且依赖人工,不可批量化增强修复。根据纸张的老化机理及影响纸张强度的主要因素,结合老化纸张的现状及对纸质文物修复的要求,本文采用超声雾化法,以极低的速度将雾化后的微米级增强剂输送到纸张内部,确保纸张缓慢、充分吸收增强剂,尽量避免了纸张的形变,且可用于批量化增强修复。本文选用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化学反应活性的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纸张的增强剂,通过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纸张纤维的交联反应及其自交联聚合的产物填充于纸张纤维间的空隙,提高纸张纤维间的结合强度,实现对纸张的增强修复。采用超声雾化法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用于静电复印纸的增强修复,探究了雾化吸收量、增强剂浓度、雾化速率及干燥温度对静电复印纸增强效果的影响,以及增强前后纸张的宏观形貌、微观表面结构、表面元素含量及内部化学基团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当N-羟甲基丙烯胺溶液浓度为3.0 mol/L,雾化量为20 m L,纸张吸收量为7.24 g/m2,雾化速率为1.10 m L/min时,静电复印纸的抗张指数增幅达到最高18.03%,撕裂指数由4.97 m N·m2·g-1上升至5.13 m N·m2·g-1,白度变化较小,色差为1.227,难以被人眼察觉;通过提高干燥温度可提高NMA与纸张纤维的相互作用,在干燥温度50℃下干燥0.5小时,抗张指数增幅最高可达到22.36%。增强修复后纸张的宏观形貌没有明显改变,验证了NMA可成功实现对纸张增强修复且不造成二次损伤,因此可用于老化纸这类珍贵古籍文献的增强修复。采用超声雾化法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老化纸(五十年代纸)的增强修复,研究结果表明,N-羟甲基丙烯酰胺对老化纸的增强修复效果较静电复印纸更为显着,当N-羟甲基丙烯胺溶液浓度为3.0 mol/L,雾化量为20 m L,纸张吸收量为4.78 g/m2,雾化速率为1.10 m L/min时,抗张指数增幅最高为26.45%,撕裂指数上升8.33%,同时色差也相对较大,达到1.492。通过提高干燥温度,有利于促进NMA对纸张的增强修复,干燥温度50℃时,老化纸的抗张指数增幅最高可达到33.77%。老化纸的宏观形貌未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或褶皱等形变;通过XPS分析结果发现,老化纸中N元素表面分布含量由0.87%增长到2.51%,老化纸因暴露更多的羟基和小分子纤维素,对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吸收和相互作用更为强烈。最后,通过综合评估静电复印纸及老化纸经人工老化前后的各项物理性能、宏观表面形貌变化及化学基团变化等评价增强修复后纸张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中性抄造的静电复印纸还是已严重酸化的老化纸,经过N-羟甲基丙烯酰胺增强的纸样,在人工老化后,物理性能均优于未处理纸样,尤其是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有更稳定的表现;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发现,增强修复后的纸张在老化过程中氢键的特征峰更为稳定,NMA的加入一定程度地保护了纸张纤维间的结合。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唐进霞[3](2020)在《纳米粒子复合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得率浆(High yield pulp,HYP)中由于保留了大约20%以上的木质素,在外界环境的干扰下容易发生光致返黄,从而限制了高得率浆(HYP)的应用推广。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agent,FBA)是抑制高得率浆纸张返黄的重要助剂之一,其中香豆素型FBA不仅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在可见光区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蓝色荧光,可有效抑制纸张的返黄。但是它具有水溶性差,与纸张的结合能力弱等缺点。针对这些缺陷,本文将香豆素荧光增白剂制备成荧光聚合物乳液,并在其中引入无机纳米粒子二氧化硅和氧化锌,将其涂覆于高得率浆纸张上,纸张的抑制返黄效果及其他纸张性能都较香豆素母体有了很大提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制备了六种荧光聚合物乳液。以三聚氯氰为桥联基,将牛磺酸以及N-羟甲基丙烯酰胺引入香豆素荧光增白剂母体上制备得到荧光单体,将其与苯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改性纳米粒子进行乳液聚合制备出两种纳米粒子复合阴离子型香豆素荧光乳液(SiO2-CFBs和ZnO-CFBs);给香豆素母体引入双键合成一种新型荧光单体,将其与丙烯酰胺、苯乙烯和改性纳米粒子经乳液聚合制备出两种非离子型纳米粒子复合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SiO2-CFBE 和 ZnO-CFBE);在 SiO2-CFBE 和 ZnO-CFBE 中引入一种阳离子单体,制备出两种纳米粒子复合阳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SiO2-CFBEM和ZnO-CFBEM)。利用各种表征技术揭示了这些乳液的粒径、稳定性、光学性能、热稳定性及乳液对HYP纸张表面施胶性能,并通过涂布实验探究了其对HYP纸的抑制返黄效果和物理性能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六种乳液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均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纳米粒子后乳液更加稳定。SEM图显示,将乳液涂布于HYP纸张后,可以在纸张表面很好成膜,使得纸张表面更加平整。涂布实验结果表明,乳液SiO2-CFBs和ZnO-CFBs对纸张抗张强度分别较空白提高了 2.43kN/m和2.02kN/m,接触角分别提高了 8.23°和10.27°,白度分别提高了 2.93%(ISO)和2.84%(ISO),紫外老化后返黄值分别为1.54和1.415。乳液SiO2-CFBE和ZnO-CFBE对纸张抗张强度分别较空白样提高了 1.31 kN/m和1.42kN/m,接触角分别提高了 26.27°和28.3°,二者白度分别较空白提高了 0.88%(ISO)和1.7%(ISO),紫外老化后PC值分别为2.18和1.81。SiO2-CFBEM和ZnO-CFBEM对纸张的抗张强度分别较空白提高了 2.73kN/m和2.31 kN/m,接触角分别提高了 29.86°和31.16°,二者纸张白度分别提高了 2.68%(ISO)与1.7%(ISO),且老化后纸样PC值分别为2.18和2.06。六种荧光聚合物乳液对纸张均具有良好的增白抑黄和提高强度的效果,可作为一类多功能的纸张表面施胶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且阴离子型纳米氧化锌复合香豆素荧光乳液(ZnO-CFBs)具有更好的抑制返黄效果,纳米二氧化硅复合阳离子型荧光聚合物乳液(SiO2-CFBEM)对纸张的抗张强度提高更多。
胡小京[4](2019)在《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 ——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清末民初,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该会于1912年4月,为启迪女性新知,专门针对社会中上层受过教育的家庭女性及女学生群体创办了《女铎》杂志。在基于基督教指导原则之下,该刊重点围绕女性的家政事务管理、儿童教养、婚恋、教育、职业、自身权益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问题,给予女性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女铎》发行近四十年,是与时代互相适应和选择的产物,其选载文章时而保守、时而偏激、时而激进、时而反复,对女性角色定位在情感上错综复杂,恰恰真实地呈现了这一时期女性角色建构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刊行基调上,《女铎》对女性角色的定位选择了一条温和而保守的“新”路线,试图在培养家庭新式“贤妻良母”与社会新女性之间达到一种有序过渡和平衡,这种平衡是近代中国转型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一种体现。虽然在近四十年的发刊中,《女铎》始终将重心落足于家庭,但其在女性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引导、规训及处理这二者平衡之间的努力和尝试,推动了家政科学化及社会现代化进程。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女铎》文本的解读,以“女性角色”为连接点,探究民国时期社会历史变迁与报刊媒介之间建立的密切关系,充分阐释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功能性内涵和时代性特征,并对二种角色的平衡进行理论分析。在研究女性角色建构的历程中,不仅可以透视出民国时期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定位,也从中显露出以知识女性群体为代表的,来自女性自身的自省和自言,凸显了女性角色从被动受男性社会精英倡导到女性自身主动诉求的历史性转变。
王枫[5](2019)在《文化语义学视域下的琴棋书画类熟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熟语是一种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属性,其中又以熟语语义的文化特征最为明显,体现在熟语语义生成的理据、文化机制和熟语语义内涵中凝结的民族文化信息。从文化语义学的视角进行熟语研究,是分析和阐释熟语与文化关系的关键所在。被称之为“文人四艺”的琴棋书画,其物态形式及行为范式由汉民族后天创造发明、约定俗成,是汉民族经验智慧的成果,也是汉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类型。从这一具体文化类型的属性特征来看,琴棋书画文化首先包括与琴棋书画活动相关的各类物态产品,如琴棋笔墨纸砚丹青等;还包括与琴棋书画活动相关的各类精神产品系统,如听觉符号系统(琴乐)、规则符号系统(棋法)和视觉符号系统(书画作品),如记录和阐释琴棋书画文化内容的各种文献典籍文本系统,特别是包括附加了琴棋书画文化价值的语言符号系统。琴棋书画艺术历史演变的长期性、文化事项主体阶层的特殊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文化价值的独立性,均在汉语系统特别是琴棋书画类熟语系统中有着充分的体现。琴棋书画类熟语一方面以自然语言符号的身份完成琴棋书画文化的积累、记忆和创新,另一方面以极具文化价值的特殊语言符号的身份参与了琴棋书画文化价值、思维模式,乃至汉民族文化价值、思维模式的建构。琴棋书画类熟语也成为汉民族琴棋书画文化解码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文化语义学为研究视角,选择与琴棋书画四艺相关的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类辞书语典、古代文献典籍及现代汉语文献中该类熟语的存在方式和语义表达,揭示琴棋书画类熟语的文化背景,阐释琴棋书画类熟语的文化语义,提炼琴棋书画类熟语在知识文明、价值观念、认知思维模式三个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价值,呈现琴棋书画类熟语的文化语义面貌,同时对该类熟语的变异和传承进行讨论和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明确论文琴棋书类画熟语研究的选题,阐述文化语义学和熟语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现状,分析琴棋书画类熟语的文化语义学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琴棋书画类熟语的产生基础和类型。琴棋书画类熟语的产生基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古琴、围棋、书法、绘画艺术文明,四艺的演进历史及其发展维度催生并逐渐丰富了琴棋书画类熟语的具体表达,成为琴棋书画类熟语产生的社会基础。汉民族雅文化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心理是琴棋书画类熟语语义表达的心理基础,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是琴棋书画类熟语生成的思维基础和模式。第二章琴棋书画类熟语的知识文明。挖掘琴棋书画类熟语体现和反映的与琴、棋、书、画相关的知识文明,包括琴棋书画的形制特征、表现方式、具体内容、相关技法与规则、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等。第三章琴棋书画类熟语的价值观念。论证琴棋书画类熟语呈现了中国文人以“雅”为趣的诗意人生,建构了以“雅”为正的人格修行;呈现了艺术领域勤奋与创新的品格追求,建构了艺术领域之外汉民族勤劳积极的价值观念;呈现了通往艺境的物我合一精神状态,建构了大道至简、系统平衡的审美标准。第四章琴棋书画的隐喻、转喻认知。通过梳理琴棋书画类熟语中隐喻的基本面貌和层次范畴,揭示琴棋书画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文化衍生,以及熟语隐喻的述谓特征。通过梳理琴棋书画概念的转喻命名,说明汉语转喻指称中的取象涵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以琴棋书画类熟语为例讨论熟语的语义加工与理解。第五章琴棋书画类熟语的变异与传承。琴棋书画类熟语在逐渐凝固化的历时传承与共时传播过程中形成大量变体,论文对其变体类型、原因、变体间关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琴棋书画类熟语以文化性符号的身份实现了语言和文化的稳固传承,这是熟语的特殊形式和琴棋书画强文化性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论文研究中未能避免的偏颇之处和今后可以继续深入的方向。
孙卓[6](2019)在《HTVIP隔热性能及应用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VIP(Vacuum Insulation Panel)因其板内极高的真空度与疏松多孔保温芯材的填充,使其具有极低的热导率,隔热保温效果远好于传统保温材料。但针对高温管道接口处温度较高且结构变化明显,接口处使用环境十分恶劣,接口也需要经常拆卸检修调整,对管道接口保温材料提出了耐高温、保温性能好、力学性能高、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和拆卸方便简单等多重要求,传统VIP无法满足其应用环境。本课题探究出一种HTVIP(High Temperature Vacuum Insulation Panel),可以有效弥补传统VIP的使用缺陷,提高其综合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尤其是在高温管道接头处的保温应用。本课题基于陶瓷纤维棉纸芯材隔热性能研究,通过改变膜材种类、厚度、尺寸及封装工艺制备不同工艺参数的HTVIP样品,通过表征导热系数,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绝热机理,并探究芯材、膜材与封装工艺对HTVIP隔热保温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HTVIP制备工艺参数,为HTVIP的设计开发与实际应用提出实验指导和理论支持。此外,本文通过COMSOL软件仿真模拟高温管道接头用HTVIP保温罩的应用,评估隔热保温效果,试提出HTVIP建设性应用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陶瓷纤维棉纸芯材隔热性能,优化了耐高温陶瓷纤维棉纸芯材成分组成。分析了陶瓷纤维棉直径、纤维纸面密度、胶含量对陶瓷纤维棉纸芯材的隔热性影响,当纤维平均直径为约1μm,棉纸面密度为70g/m2,胶含量为30%时,高温下陶瓷纤维棉纸的隔热性能最佳,可优选为HTVIP的芯材。(2)对HTVIP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探究了膜材放气性与阻隔性、种类、厚度、尺寸对HTVIP的导热系数影响机理,研究了焊缝质量对HTVIP长期绝热保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芯材单层厚度对HTVIP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膜材选择厚度为1mm的奥氏体不锈钢,芯材选择40层单层厚度为0.25mm的陶瓷纤维棉纸,HTVIP尺寸选择400mm×400mm,同时当激光焊接功率为2.8kW,真空度为0.1Pa时,HTVIP具有最佳的隔热保温性能,450℃时导热系数为0.042W/(m·K)。(3)结合工程实际,通过COMSOL软件对高温管道接头用HTVIP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针对常见工况,温度450℃,流速2.5m/s流体钠介质的高温管道,观察高温管道接头保温模块的热流分布及温度数值,本课题研制的HTVIP可用于制备高温管道接头用保温结构,具有优良的保温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张雨豪[7](2018)在《烟包镀铝纸变形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各烟包印刷企业在生产流程中普遍存在纸张变形的情况,镀铝纸作为烟包生产的一种重要材料,由于两面性结构特点,更加容易发生变形。镀铝纸在烟包生产流程中的变形会导致套印不准、无法上机、卷曲翘脚等问题,从而造成大量浪费。因此,研究镀铝纸变形影响因素,提出镀铝纸变形控制方法,对于烟草包装生产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镀铝纸变形影响因素,得出含水量的变化是造成变形的首要因素,而镀铝纸含水量主要与其所处的环境温湿度有关,因此本文通过对镀铝纸含水量以及环境温湿度的控制,解决镀铝纸变形问题。通过对不同含水量下的镀铝纸平整度进行拟合,得到镀铝纸标准含水量为7.12%,即镀铝纸处于此含水量时没有发生变形,印刷适性最佳。基于此标准计算出各含水量下镀铝纸横纵向尺寸变形率,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到镀铝纸含水量-变形率模型,得出镀铝纸横纵向变形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横向变形率约为纵向变形率的3~10倍。将生产允许变形率范围代入镀铝纸含水量-变形率模型,得出镀铝纸含水量控制范围,为[6.95%,7.31%]。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环境温湿度对镀铝纸平衡含水量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环境温湿度下的镀铝纸平衡含水量,发现在同一环境温度下,镀铝纸的平衡含水量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较低湿度(40%~60%)下平衡含水量变化相对平缓,在较高湿度(60%~80%)下平衡含水量变化较快;在同一环境相对湿度下,镀铝纸的平衡含水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变化比较缓慢,可知镀铝纸平衡含水量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较大,而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同时发现,在同一环境温湿度条件下,脱湿过程的平衡含水量始终高于吸湿过程的平衡含水量,即纸张的滞后效应。将各温湿度条件下的平衡含水量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出镀铝纸平衡含水量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准确地预测特定温湿度下的纸张平衡含水量,将镀铝纸含水量控制范围[6.95%,7.31%]代入此模型,得出镀铝纸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分别为温度控制范围[20.4412℃,26.2970℃]和湿度控制范围[53.886%,58.0422%]。本文还对烟包镀铝纸吸脱湿速率进行研究,将镀铝纸变形控制方法由环境温湿度控制回归到直接对含水量的监控,解决了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的间接性和滞后性。通过实验和分析,确定了吸脱湿速率影响因素为平衡含水量差,并基于此建立吸脱湿速率模型。依据此模型,可以实现镀铝纸含水量实时监控以及变化趋势的预测,从而为镀铝纸在烟包生产中的变形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
卢徐明[8](2018)在《抗战前陕西棉业与地方经济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业是近代陕西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棉花的生产和贸易在当地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陕西棉业进行考察,对于丰富近代中国棉业史和陕西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本文以抗战爆发前的陕西棉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就近代社会经济变革大背景下陕西棉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地区经济变迁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陕西有着适宜棉作的自然与社会社会环境,清末民初洋棉的引种使当地棉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自1920年代后期开始,陕棉产销逐渐陷入困境。此时,国内其他地区棉业也同样面临着棉产短缺的难题,全国范围的棉业改良浪潮遂逐渐形成。开发西北背景下陕西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吸引了上海银行业投资陕西农村,这成为战前陕西棉业发展的重要背景。战前陕西植棉业的发展包含了植棉制度、资金、技术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战前陕西棉产改进所的设立和省政府禁烟植棉措施的有力推行,为棉产改良提供了制度保障,商业银行的棉业贷款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帮助。在此基础上,各地以棉花生产合作社为中心,围绕良种的选育、耕作方法的改进、新式农具的应用和棉花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具体工作的开展。经过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陕西植棉面积得以扩大、棉花产量快速增加,棉花品质也得到较好提升。战前陕棉虽产丰品优,但省内消费数量微小,这成为陕棉外销的内部动因;国内郑沪等地纱厂对优质原棉的需求,是陕棉外销的外部诱因。战前陕棉分级、检验和打包等加工环节的改进,方便了棉花的市场交易。战前陕棉的对外运销,既承袭着传统的运输方法和交易习惯,也有陇海铁路西展后运输路线和方法的改变、以及运销合作新方式的应用,这共同促进了陕棉输出数量的增加。战前陕西棉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变迁。棉花产销的繁盛,影响了农家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灾后陕西农村经济的复苏。以棉业发展为契机,当地机器棉纺织工业得以建立,以棉花交易为基础的棉花市镇和金融汇兑业逐渐繁盛。棉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部分女性职业结构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但不可忽视的是,陕棉产销繁荣下,部份地区也出现了粗绒棉短缺和粮食作物种植受排挤等方面的隐忧。通过将战前陕西棉业的发展放在近代全国棉业发展的历史范围中进行讨论,可以发现,抗战前的陕西棉业的发展,具有与全国棉业发展类似的制度和经济背景,陕西棉业同样深受国民政府棉业政策和全国棉市变动的影响。同时,陕西棉业发展也有其自身特点,这主要体现在,陕西在全国棉花供需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是在战前开发西北的时代背景下才得以凸显。战前陕西棉业的快速发展,成为西北内陆和上海等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陕西地方经济的变迁。
王辉,张雨豪,万晓霞[9](2018)在《环境温湿度对镀铝纸变形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索环境温湿度对镀铝纸变形的影响规律,获得镀铝纸存储的最佳温湿度范围。方法将3种镀铝纸分别裁成大小不同的2种型号,利用恒温恒湿箱进行纸张变形实验,在各设定温湿度条件下,分别测量吸湿和脱湿过程中大号纸张尺寸和小号纸张的含水量。首先通过环境湿度与纸张尺寸的相关性进行建模分析,获得相对湿度为55%的条件下纸张的标准尺寸,以此计算纸张的伸缩率;其次根据参考套印精度范围计算纸张的伸缩率范围,通过构建纸张伸缩率与湿度关联模型获得湿度范围;然后建立含水量与环境温湿度的关联模型,通过纸张伸缩率与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将湿度范围应用到含水量模型中,最终获得参考套印精度对应的温度范围。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满足3种纸张套印精度控制范围条件下,车间温度标准控制范围应为20.426.3℃,车间相对湿度标准控制范围应为53.9%58.0%。结论通过研究环境温湿度对镀铝纸变形的影响,使镀铝纸变形得到良好控制。
张亮[10](2017)在《“有X”的功能演化及相关现象专题研究》文中指出“有X”可视为VO式动宾结构,在历时与共时双重演化推动下,呈现出不同的演化斜坡。语义指涉成分的凸显强化“有X+于+O”结构的使用。韵律机制的制约和语用经济性的干预迫使“有X于”难以进入汉语词汇库藏,“于”趋向零形化。“于”的零形化诱发“有X”词族属性的重新解读,导致“有X”的及物化。“S+有X+Vp”是孕育“有X”副词化的句法环境,其源结构为“S+有X+Np”,是“有X”进一步语法化的前提和基础语境。“有X+Vp”结构内“有X”呈现粘谓分布,在“adv.+Vp”状中结构的强势类推下,“有X”具备被重新分析为副词的可能。“有望、有感、有意、有幸、有失、有待”等“有X”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不同的演化路径,在共时层面却呈现出相似的词汇化连续统,即“跨层结构→韵律词→语法词→词汇词”。“有望、有幸、有意”的副词化、“有感”的形容词化、“有待”的形式动词化、“有失”的附缀化等都是“有X”词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有”的语法化、“有+X”的词汇化和“有X”的语法化涉及“有、有X”的句法语义地位。“有、有X”的语义信息负载量与其是否会发生语法化具有内在联系。“有”失去语义核心地位,更易于发生语法化;同样,“有X”与Vp的谓语核心分配也决定“有X”的演化。“有X”语法化程度加深,主观化程度表达强化,外在体现即其句法位置的左移外围化。“有X”进一步语法化,从谓语核心的修饰成分向整个谓语的修饰成分演化,也就是“有X”的限定或修饰辖域扩大化,句法位置逐渐左移,外围化。此可谓“有X”语法化的“逆向减量”原则。“有X”的词汇意义弱化,其语用功能义强化。“有X”的演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X”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因其演化程度的不同而存有差异。“有望”正向以表示情态意义为主的评注性副词发展;“有意”是具有实际词汇意义的描摹性副词;“有幸”是具有实际词汇意义兼具评注性的描摹副词;“有待”抑制其后动词的陈述性,凸显动词的指称性,Vp的动作性或动词特征越明显,“有待”的形式化特征越显着;“有失”语法化程度加深,词义虚化,功能泛化,渐失独立词地位而倾向粘着化,最终附缀化。“有+Np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具有特殊语义功能的能产构式。“有”表存在与领属、“Np双”的抽象化程度和“有+Np双”构式化层级都以连续统的形式呈现。“有Np双”构式化连续统的最末端是副词化。“有+Vp”结构历经“繁荣→衰退→再复兴”三个阶段,与汉语的历时发展轨迹吻合。“有+Vp”与“有+Np”“没有+Vp”互为对称结构。“有+Vp”框架下,“有”由存现动词向表确认与肯定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演化。“有”的语法化与主观化是个互动过程。“有”的体助词功能是在“有”表评注副词的基础上经重新分析而来的。语言类型学的普遍共性下,“有”的确认功能可被视作“广义的完成体”。
二、谈谈纸张存储使用中的平衡水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纸张存储使用中的平衡水分(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雾化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老化纸张的增强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古籍老化的现状 |
1.2 纸张的基本性质与老化降解 |
1.2.1 纸张的基本性质 |
1.2.2 影响纸张强度的主要因素 |
1.2.3 影响纸张老化的主要因素 |
1.3 古籍增强修复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1.3.1 古籍增强修复的传统方法 |
1.3.2 古籍增强修复的新方法 |
1.4 超声雾化法及其用于纸张增强修复的优势 |
1.4.1 超声雾化法 |
1.4.2 超声雾化法用于纸张增强修复的优势 |
1.5 N-羟甲基丙烯酰胺增强修复纸张的可行性分析 |
1.5.1 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性质 |
1.5.2 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应用 |
1.5.3 N-羟甲基丙烯酰胺增强修复纸张的作用机理分析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6.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静电复印纸的增强修复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2.2.1 试剂与设备 |
2.2.2 自组装的超声雾化增强修复装置 |
2.3 实验方法 |
2.3.1 纸样的制备与预处理 |
2.3.2 超声雾化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静电复印纸的增强 |
2.3.3 增强工艺条件 |
2.4 实验测试 |
2.4.1 纸张的抗张强度的测定 |
2.4.2 纸张的撕裂度的测定 |
2.4.3 纸张的白度测试及色差分析 |
2.4.4 纸张微观表面结构分析(SEM) |
2.4.5 纸张的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PS) |
2.4.6 纸张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雾化吸收量对静电复印纸强度的影响 |
2.5.2 增强剂浓度对静电复印纸强度的影响 |
2.5.3 雾化速率对静电复印纸强度的影响 |
2.5.4 干燥温度对静电复印纸强度的影响 |
2.5.5 增强修复对纸张宏观表面形貌的影响 |
2.5.6 纸张微观表面结构分析(SEM) |
2.5.7 纸张表面元素分析(XPS) |
2.5.8 纸张化学基团分析(FTIR)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老化纸的增强修复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纸样的制备与预处理 |
3.3.2 超声雾化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老化纸的增强 |
3.3.3 增强工艺条件 |
3.4 实验测试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雾化吸收量对老化纸增强的影响 |
3.5.2 增强剂浓度对老化纸增强的影响 |
3.5.3 雾化速率对老化纸增强的影响 |
3.5.4 干燥温度对老化纸增强的影响 |
3.5.5 增强修复对纸张宏观表面形貌的影响 |
3.5.6 纸张微观表面结构分析(SEM) |
3.5.7 纸张表面元素分析(XPS) |
3.5.8 纸张化学基团分析(FTIR)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羟甲基丙烯酰胺增强纸张的抗老化性能评估 |
4.1 前言 |
4.2 人工老化方式的选择 |
4.2.1 人工干热老化 |
4.2.2 人工湿热老化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增强纸张抗老化性能评估 |
4.3.1 纸张机械强度变化 |
4.3.2 纸张的撕裂指数的测定 |
4.3.3 纸张白度及色差分析 |
4.3.4 纸张宏观表面形貌变化 |
4.3.5 纸张微观表面结构分析(SEM) |
4.3.6 纸张化学基团分析(FTIR)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3)纳米粒子复合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说明 |
1 综述 |
1.1 引言 |
1.2 纸张返黄机理及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 |
1.2.1 纸张返黄机理及解决办法 |
1.2.2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 |
1.3 香豆素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
1.3.1 荧光染料 |
1.3.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1.3.3 荧光传感器 |
1.3.4 生物医用材料 |
1.4 纳米粒子特性及应用 |
1.4.1 纳米SiO_2与纳米ZnO的特性 |
1.4.2 纳米粒子的改性 |
1.5 本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2 纳米粒子复合阴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2.2.2 纳米粒子复合阴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
2.2.3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产物的红外光谱 |
2.3.2 乳液的粒径及稳定性分析 |
2.3.3 荧光聚合物乳液的热稳定性分析 |
2.3.4 荧光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 |
2.3.5 涂布前后纸张表面形貌观测 |
2.3.6 荧光聚合物乳液在纸张表面施胶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纳米粒子复合非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3.2.2 纳米粒子复合非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
3.2.3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香豆素荧光单体结构表征 |
3.3.2 荧光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3 荧光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及形貌分析 |
3.3.4 乳液的热稳定性分析 |
3.3.5 纳米粒子复合非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的荧光性能 |
3.3.6 涂布产物前后纸张形貌图 |
3.3.7 乳液在纸张表面的应用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4 纳米粒子复合阳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2.2 纳米粒子复合阳离子型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
4.2.3 产物的表征与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荧光乳液最佳合成条件的确定 |
4.3.2 荧光乳液的红外光谱 |
4.3.3 荧光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及形貌分析 |
4.3.4 阳离子型荧光乳液的热稳定性分析 |
4.3.5 阳离子型荧光乳液的光学性能分析 |
4.3.6 涂布前后纸张形貌观测 |
4.3.7 阳离子型荧光乳液的电位分析 |
4.3.8 乳液在纸张表面的应用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 ——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近代女性角色研究 |
(二) 近代女性报刊研究 |
(三) 《女铎》杂志研究 |
(四) 近代基督教女刊研究 |
四、概念的界定 |
(一) 《女铎》 |
(二) 女性角色 |
五、研究理论和创新点 |
(一) 研究理论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女铎》杂志 |
一、合力兴办,顺势而为 |
(一) 依托宗教平台 |
(二) 借助上海地势 |
二、主办得力,女性合聚 |
(一) 主编 |
(二) 撰写人员 |
(三) 读者 |
三、编排精良,取材适宜 |
(一) 编辑要旨 |
(二) 栏目内容 |
四、宣传有方,名声远播 |
(一) 布道征文 |
(二) 编读互动 |
第二章 女性家庭角色的重塑 |
一、树立科学的家政生活理念 |
(一) 衣食住的科学搭配 |
(二) 家庭常见疾病的防治 |
(三) 家政经济能力的培养 |
二、培养新型的育儿观念 |
(一) 优生优育的筹划准备 |
(二) 幼童饮食的科学哺育 |
(三) 幼童卫生保健的推广 |
三、注重科学的家庭教育 |
(一) 严于律己的母教典范 |
(二) 遵从规律的育儿策略 |
(三) 自幼规范的礼仪教育 |
(四) 教导得法的金钱观念 |
(五) 科学引导下的性教育 |
四、建立新型的内外关系 |
(一) 夫妻关系 |
(二) 亲子关系 |
(三) 婆媳关系 |
(四) 主仆关系 |
(五) 新式社交 |
第三章 女性社会角色的新构 |
一、谋求女性教育的发展 |
(一) 倡导女学的时代背景 |
(二) 重视女学教育的教会力量 |
(三) 强调女学教育的多渠道推广 |
二、培养自食其力的经济能力 |
(一) 近代女性职业的溯源 |
(二) 女性经济自立的倡导 |
(三) 女性职业教育的推广 |
(四) 育儿后顾之忧的应对 |
三、倡导因时而易的参政立场 |
(一) 创刊之初的保守规避 |
(二) 时代呼吁下的主动诉求 |
四、推动社会角色的外延 |
(一) 启迪女性社会服务意识 |
(二) 倡办女性特色的服务团体 |
第四章 《女铎》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平衡 |
一、两性角色关系之平衡 |
(一) 男女两性之有别 |
(二) 男女两性之平等 |
二、中西文化融合之平衡 |
(一) 家庭角色的固守与微变 |
(二) 社会角色的渐变与生成 |
三、主办与时局之平衡 |
(一) 宗教与世俗兼顾 |
(二) 角色引导与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一) 附表1 1912-1948年《女铎》“家政”专栏文章统计表 |
(二) 附表2 1936-1950年《女铎》其他专栏家政文章统计表 |
(三) 附表3《女铎》定价变更表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文化语义学视域下的琴棋书画类熟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文化语义学价值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语料选取 |
第一章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产生基础与类型 |
第一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
第二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产生的心理文化基础 |
第三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类型 |
第二章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知识文明 |
第一节 琴类熟语的知识文明 |
第二节 棋类熟语的知识文明 |
第三节 书法熟语的知识文明 |
第四节 绘画熟语的知识文明 |
第三章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价值观念 |
第一节 寄情于物的精神修行 |
第二节 勤勉积极的品格追求 |
第三节 主客交互的哲学之思 |
第四章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隐喻、转喻认知 |
第一节 琴棋书画概念的隐喻映射 |
第二节 琴棋书画概念的转喻命名 |
第三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语义加工 |
第五章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变异与传承 |
第一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变异 |
第二节 琴棋书画类熟语的传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6)HTVIP隔热性能及应用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传统管道保温材料 |
1.2.1 无机纤维类保温材料 |
1.2.2 有机泡沫类保温材料 |
1.2.3 膏类保温材料 |
1.2.4 其他传统保温材料 |
1.3 VIP |
1.3.1 VIP的研究现状 |
1.3.2 VIP的隔热机理 |
1.3.3 VIP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过程 |
2.1 原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材料制备 |
2.3.1 陶瓷纤维棉纸芯材制备 |
2.3.2 HTVIP制备 |
2.4 结构与性能表征 |
2.4.1 基础结构参数测试 |
2.4.2 微观结构表征 |
2.4.3 放气与透气性能测试 |
2.4.4 隔热性能测试 |
第三章 陶瓷纤维棉纸芯材隔热性能的研究 |
3.1 陶瓷纤维棉纸微观形貌和结构分析 |
3.1.1 陶瓷纤维棉纸成分和结构 |
3.1.2 陶瓷纤维棉纸微观形貌 |
3.1.3 陶瓷纤维棉纸纤维直径分布 |
3.2 纤维直径对陶瓷纤维棉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3.3 面密度对陶瓷纤维棉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3.4 胶粘剂对陶瓷纤维纸隔热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TVIP隔热性能的研究 |
4.1 膜材对HTVIP隔热性能影响 |
4.1.1 不锈钢膜材放气性与渗气率测试分析 |
4.1.2 膜材对HTVIP有效导热系数影响 |
4.2 封装工艺对HTVIP隔热性能的影响 |
4.2.1 焊缝质量对HTVIP导热系数影响分析 |
4.2.2 真空度对HTVIP导热系数影响分析 |
4.3 芯材厚度对HTVIP隔热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温管道接头处保温模块的仿真与模拟 |
5.1 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
5.2 高温管道接头处保温模块的瞬态热传导控制方程 |
5.3 高温管道接头保温模块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5.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3.2 材料热力学参数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5.4 高温管道接头保温模块COMSOL分析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烟包镀铝纸变形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纸张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
1.2.2 吸湿速率模型研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烟包纸张的种类与特征 |
2.1.2 镀铝纸的组成结构与生产流程 |
2.1.3 纸张变形影响因素 |
2.1.4 纸张吸湿脱湿变形及变形机理 |
2.2 基本理论 |
2.2.1 滞后效应 |
2.2.2 相关性分析 |
2.2.3 曲面拟合 |
3 烟包镀铝纸含水量对其变形的影响研究 |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备 |
3.2 实验方案 |
3.2.1 实验步骤 |
3.2.2 数据处理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烟包镀铝纸的含水量对其平整度的影响 |
3.3.2 烟包镀铝纸的含水量对其横纵向尺寸的影响 |
3.3.3 烟包镀铝纸含水量控制范围 |
3.4 本章小结 |
4 环境温湿度对烟包镀铝纸变形的影响研究 |
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设备 |
4.2 实验方案 |
4.2.1 实验步骤 |
4.2.2 数据处理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环境湿度对烟包镀铝纸横纵向尺寸的影响 |
4.3.2 环境温湿度对烟包镀铝纸含水量的影响 |
4.3.3 烟包镀铝纸含水量模型 |
4.3.4 烟包镀铝纸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
4.4 本章小结 |
5 烟包镀铝纸吸脱湿速率的研究 |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设备 |
5.2 实验方案 |
5.2.1 实验步骤 |
5.2.2 数据处理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烟包镀铝纸吸脱湿速率分析 |
5.3.2 烟包镀铝纸吸湿速率模型 |
5.3.3 烟包镀铝纸脱湿速率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抗战前陕西棉业与地方经济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范围界定与资料运用 |
第一章 战前陕西棉业发展的历史与背景 |
第一节 近代陕西植棉之环境与历史 |
一、陕西植棉的自然社会环境 |
二、清末民初的陕棉产销概况 |
第二节 1920年代后期的陕棉产销困境 |
一、产销衰落的表现及原因 |
二、早期改良的努力及失败 |
第三节 战前陕西棉业改良的直接背景 |
一、1930年代初国内棉花生产的短缺 |
二、开发西北与陕西农业环境的改善 |
三、资金归农与产销合作运动的兴起 |
第二章 战前陕西植棉业的发展 |
第一节 植棉之制度与资金保障 |
一、专职机构:设立陕西棉产改进所 |
二、制度保障:省政府推行禁烟植棉 |
三、资金融通:上海银行业棉业贷款 |
第二节 优良棉种的选育与推广 |
一、棉种的试验选育 |
二、良种推广的方法 |
三、棉业教育的实施 |
第三节 棉田经营技术的改进 |
一、传统植棉习惯的改进 |
二、新式棉作技术的应用 |
第四节 棉产改良与推广之成效 |
一、棉田面积与产量增加 |
二、棉花纤维品质的提升 |
第三章 战前陕西棉花贸易的兴盛 |
第一节 陕棉之内销与外需条件 |
一、省内棉花消费之供给 |
二、省外纱厂用棉之需求 |
第二节 陕棉之加工与品级改进 |
一、棉花分级措施的实施 |
二、棉花检验制度的推行 |
三、轧花打包技术的改进 |
第三节 运输路线和方法之变化 |
一、运输路线与市场变化 |
二、运输方法与数量增减 |
第四节 交易习惯和方式之嬗递 |
一、传统棉花交易的组成 |
二、新式合作销售的开展 |
第四章 战前陕西棉业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一节 农村生产生活之变化 |
一、灾后农村经济复苏 |
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
第二节 工商贸易与地方经济 |
一、纺织工业的艰难起步 |
二、省内外经贸交流加快 |
三、市镇与金融业的发展 |
第三节 地方社会文化之变化 |
一、女工童工社会职业的变化 |
二、棉花捐税与地方文教事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有X”的功能演化及相关现象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与任务 |
1.2 研究概况与不足 |
1.3 研究理论与视角 |
1.4 研究内容与范式 |
1.5 语料与引证 |
第2章“有待”的性质、功能及其形式化 |
2.1“有待”的性质与句法分布 |
2.2“有待”的句法形式与变换 |
2.3“有待”的语用功能 |
2.4“有待”的词汇化与形式化 |
2.5“有待”与“亟待”“急待” |
2.6 小结 |
附录 1“有待/亟待/急待+X”频次分布统计 |
第3章“有感”的及物化与形容词化 |
3.1“于”的零形化与“有感”的及物化 |
3.2 类推与“有感”的及物化 |
3.3“有感”的形容词化 |
3.4“有感”与“无感”的区别和联系 |
3.5 小结 |
第4章“有望”的副词化及其性质与功能 |
4.1“有望”的词汇化 |
4.2“有望”的历时分化与性质 |
4.3“有望”的分布、功能与发展 |
4.4“有望”与“无望”“在望”的不对称 |
4.5 小结 |
附录 2 有望/无望/在望与Vp组配统计 |
第5章“有幸”的性质、功能及其副词化 |
5.1“有幸”的句法分布及其性质 |
5.2“有幸”的副词表达功能及其解读 |
5.3“有幸”的演化与功能 |
5.4 小结 |
附录 3“有幸”后接双音节Vp统计 |
第6章“有意”的副词化与主观化及其属性 |
6.1“有意”的性质与功能 |
6.2“有意”的副词化解读 |
6.3“有意”的描摹副词性 |
6.4“有意”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
6.5 小结 |
附录 4 “有意”后附Vp情形统计 |
第7章“有失X”的表达功能及其构式成因 |
7.1“有失(X)”的性质与功能 |
7.2“有失”的演化 |
7.3“有失X”与“失之X”“失于X” |
7.4 小结 |
附录 5“有失”类后接双音节成分统计 |
第8章“有+Np双”的构式化与语法化 |
8.1“有+Np双”的构件属性 |
8.2“有+Np双”的演化及存在形态 |
8.3“有Np双”构式义认知解读 |
8.4 小结 |
附录 6 通行语文辞书收词情况 |
第9章“有+Np双”构式功能及其构式化扩展 |
9.1“有+Np双”的句法功能 |
9.2“有Np双”的语用功能 |
9.3“有Np双”功能延伸及其再虚化 |
9.4 小结 |
附录 7“有+X双”频次统计 |
第10章“有+Vp”产生机制与动因 |
10.1“有+Vp”的来源 |
10.2 方言接触与类推 |
10.3 肯定、否定表达的不对称 |
10.4“have”与“有”的对译 |
10.5 小结 |
第11章“有+Vp”的历时演化及其功能 |
11.1 古汉语范畴内的“有+Vp” |
11.2 现代汉语范畴内“有+Vp” |
11.3“有+Vp”的结构性质解读 |
11.4“有”与体 |
11.5 小结 |
第12章 结语 |
12.1 研究结论 |
1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谈谈纸张存储使用中的平衡水分(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雾化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于老化纸张的增强修复研究[D]. 郭鸣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纳米粒子复合香豆素荧光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唐进霞.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4]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 ——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D]. 胡小京.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1)
- [5]文化语义学视域下的琴棋书画类熟语研究[D]. 王枫.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6]HTVIP隔热性能及应用模拟研究[D]. 孙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烟包镀铝纸变形控制方法研究[D]. 张雨豪. 武汉大学, 2018(12)
- [8]抗战前陕西棉业与地方经济变迁[D]. 卢徐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9]环境温湿度对镀铝纸变形的影响[J]. 王辉,张雨豪,万晓霞. 包装工程, 2018(05)
- [10]“有X”的功能演化及相关现象专题研究[D]. 张亮.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9)
标签:荧光材料论文; 纳米粒子论文; 荧光强度论文; n-羟甲基丙烯酰胺论文; 纸张尺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