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航母破冰启航(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园[1](2021)在《试论救灾外交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文中指出
宋建欣[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文中指出“南海争端”主要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与分歧。改革开放后,针对南海声索国对南海岛礁的大肆侵占以及美、日等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频繁干预,中国共产党主要从外交、经济、军事、法律等多个层面着手,坚定地维护中国南海主权权益,为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南海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与勇气。本研究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搜集和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献、报刊文本、国外相关文献等资料,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以及交叉研究等方法,从宏观透视和微观探究的双向逻辑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具体策略与实践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并在总结经验与反思不足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尝试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对策及启示。具体来讲,本论文主要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与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之处与不足。这部分内容系统地回答了为何开展本研究、如何开展本研究等问题,为本文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二章是南海争端的相关概述。南海争端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介绍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是开展本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一部分主要从产生根源、基本内涵与现实状况三个层面来介绍南海争端的基本方面。首先,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缘因素以及法律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南海争端产生的根源。其次,从岛礁主权问题、海域划界问题、海洋资源问题以及“航行自由”问题四个层面论述了南海争端的基本内涵。最后,概括了南海争端的现状,即域外大国继续干预,域内国家磋商合作,整体局势依然严峻。第三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及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从历史依据、法理依据、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基础四个维度来阐释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与基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与命名、持续开发与管制,国际社会对中国南海主权的承认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历史依据。适用于处理主权争端的国际法原则、与南海问题有关的具有法律性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中国法律为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中国共产党维护海洋主权权益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理论依据。晚清政府、国民政府以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的维权实践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有效维护南海主权权益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南海局势的发展态势,在不同历史阶段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政策,并将其落实为了具体实践。本部分主要从坚持中国南海立场不动摇、努力提升南海防御能力、积极推动南海区域建设、运用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四个向度梳理与概括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内容。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本章与第四章共同构成了全文的核心部分,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内容。本章主要从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强化对南海的管控与开发、深化与南海各国的伙伴关系、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干预四个方面爬梳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所作的大量工作。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经验与启示。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即有效控制南沙部分岛礁、顺利完成北部湾划界、岛礁建设取得显着成果以及南海和平稳定得以维持。本文在系统梳理与分析中国共产党南海维权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始终坚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始终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处理南海争端、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始终坚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与执法力量这四个方面。最后,本文从南海问题的现状出发,并结合过去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较具针对性地提出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四点启示:全面深化同域外大国及东盟的友好关系、加速推进与南海声索国的共同开发进程、继续强化人民海军的远海防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
李学慧[3](2020)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现汉》的收词大致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研究历版《现汉》的新增词语意在从历时层面展现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概况,完善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现汉》从第1版出版至今已发行过七版,共六版(第2版—第7版)新增词语。六版《现汉》共新增词语19971条,在音节数量方面,新增词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三、四音节词语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类分布方面,新增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动词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语来源方面,新增词语主要分为四类: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在语义领域方面,《现汉》新增词语涉及的语义领域较为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科技、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现汉》增收词语是社会发展、词汇发展和词典编纂的需要,语言同社会共变,社会发展,词汇也发展,《现汉》为维持其先进性需要对词典不断进行修订,每次修订时《现汉》所增收的词语都遵循着一定的原则:通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查考需要原则。《现汉》作为一部规范型词典,非常重视词汇的规范问题。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到语音规范、词形规范和词义规范,语音规范涉及到异读词的处理,词形规范涉及到异形词的处理,词义规范涉及到义项变化和释义改变,这些规范工作体现出《现汉》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所做出的努力。
陈瑶[4](2017)在《新芽创客—西安本土互联网创业系列报道》文中指出西安作为西部第一站,除了悠久的历史古迹和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外,还曾被认为是“互联网荒漠”的千年古都。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的趋势和创业者炙热的创新激情下,西安的互联网业孕育着新的机遇。西安强在硬件方面,例如中兴、华为和三星的研发基地都在西安,高新区收入火炬榜排名全国第三,并且西安高校林立,相应的技术人才也很多,虽然是互联网二线城市,没有一线城市的资源与环境,但创业本就是在混沌中发现机遇,互联网创业第一就是人才。由于行业容量小,人才池也相对较小,因此西安的人才竞争相应没有一线城市激烈,但只要核心人才供应充足,再辅以充足的专业人员,组建团队也并非难事。在资本方面,资本汇聚度最高是在一线城市,但投资人的流动性大,因此西安的互联网业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还有很大,这片热土终将崛起。互联网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使得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草根”发家致富的机遇。因此,《西安本土互联网创业》系列报道就是通过展现西安本土互联网创业者们的故事,挖掘他们在创业之路上是如何将他们的产业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去满足市场需求。本系列报道的主要对象是西安本土各领域的创客。我们为此专门采访了西安本土自媒体、影视文化、智能办公、餐饮、机器人、手绘、农业、心理咨询和VR这一系列领域的创客,让大众对于西安本土创客这一群体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并对当前这种创业浪潮背景下的年轻西安创客们的生存状态、发展空间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刘凤梅[5](2017)在《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文中指出无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还是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收入分配问题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而在收入分配中究竟应该坚持效率的价值取向还是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分配新举措,使其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既是一国居民收入结构高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财产性收入一般占发达国家居民当年纯收入的三成左右。以此为借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多,财产性收入增长是必然趋势,这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下一阶段收入分配格局从国富到富民的战略性路径选择,但目前我国在财产性收入调控方面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但是“三农”发展滞后,广东的农业与其他地区一样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农户家庭经营受成本上升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后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因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而增幅明显趋缓,转移性收入因人口总量和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其上升空间有限,如何解决占人口1/3的农民多元增收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2014年广东人均GDP已达到63452元,突破万美元大关,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广东已进入“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后财产性收入处于加速增长”的阶段。当前应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使其成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未来增长点,使农民收入由过渡依赖劳动性收入增长向主要依赖收入结构性增长的重大转变。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和现象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财产性收入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运用制度变迁、产权强度、二元经济结构、库兹涅茨“倒U曲线”等理论工具,详细考察了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无不断变动的进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和统计分析;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的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工具,对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展开实证研究;更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影响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在宏观方面,选取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微观方面通过对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处理,筛选出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找出核心变量,结合回归分析结论从产权强度角度进行了问题诊断与归因;针对此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增长态势,处于量变积累阶段,其持续增长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四大区域的农民财产性收入绝对差异逐年扩大,且有加速扩大态势。2.短期内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积极刺激作用,长期内的作用减弱,甚至可能产生负向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3.资源禀赋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地、房产、宅基地、金融性资产时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核心变量,细分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归纳起来就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民所拥有的财产产权强度被弱化。4.多措并举以增强产权强度,促进土地财产性收入、房屋和宅基地财产性收入、金融性资产财产性收入的增长。5.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离不开有效的保障措施——法律利器的保驾护航、强制性制度的及时供给、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和政府有形的手的调控主导。
许明清[6](2016)在《“舰”出西部化工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泸州北方化学有限公司倾力舞动泸州精细化工龙头,不仅巩固了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地位,也使公司跻身四川省化工制造业十强,中小口径身管武器发射药、纤维素系列产品和汽车油箱产销量全国第一,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精细化工旗舰。
季超[7](2014)在《国家利益拓展背景下的海上通道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上通道是濒海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争时期,海上通道是各国向战区输送军队武器装备和各种补给的生命线,因此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对维持军队持续作战能力乃至夺取作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平时期,海上通道是各国间进行人员交流和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保障,承载着为国家发展输送各类战略资源的重任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部海上通道争夺的历史,或称海权争夺的历史海上通道安全与否,决定一个国家的安全程度和国际话语权,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海疆广阔,历史上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华文明远播世界各地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等壮举就是中国通过海上通道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最好证明然而,自近代以后,中国被迫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衰有国无防有海无防,更不用说保障远洋战略通道安全了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受到反共意识形态的驱使,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对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在中国东南沿海构筑了一道岛链包围圈,几乎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内陆国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仅需要利用海上通道发展对外交往,而且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更需确保海上通道的安全然而,中国的海上通道处处受到掣肘:台湾海峡受两岸问题的影响,南海及其岛屿面临周边国家抢夺,马六甲海峡被美国所监控,黑海海峡由北约国家说了算,亚丁湾海盗猖獗主权海域国际公海和远洋海域,对于中国来说,几乎每一条通道上都面临着不同成度的安全危机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当前国家利益拓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的海上通道安全既受到美国的保护又面临其潜在的威胁,同时面对国际海洋法规和安全困境的制约中国应在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强海上力量建设,精心布局海上通道战略,切实保障关键性通道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落实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用合作和共赢的理念向世界传递理性的信号,在条件成熟后推动构建更加安全合理的海洋新秩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国家海上通道的安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又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世界的和平
孙军[8](2014)在《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问题 ——校长调查与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校长在中小学校内,兼具领导者、管理者、教师等身份,他们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时间作为校长的领导与管理实践的重要对象和重要途径,却常常被众多校长所忽视。从时间管理视角来看,校长应主要抓住出主意、用干部两个关键点,领导学校从容发展;校长需要拥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善于授权、长于沟通,充分发挥评估与奖惩的效力,对学校实施节奏管理;校长作为教育者,也应当身体力行、终身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对国内277位正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在自我监控观、效能感方面,因学校层级、学校规模、校长学历不同,校长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或者显着差异;学校层级与校长每周工作时间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学校规模、校长学历与校长每周工作时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即学校层级越高、学校规模越大、校长学历越高,校长每周的工作时间也就越长;校长工作时间分配从多到少依次是:行政事务、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参加学习和培训、社会事务、教师管理,其中处理行政事务平均占用工作时间的45.98%。本研究随后在区域内选择发展稳健、办学声誉良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学校的校长展开个案研究。三位校长各有特点:X校长执着推进以“友善用脑”为主要标志的学校文化,带领学校生动发展;Y校长豪爽而执着地奉行拿来主义,集百家之长而高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Z校长特别注重规则,带着个人的教育理想去全面承续学校蓬勃发展的惯性。三位校长和他们的学校不约而同地以实际行动追求办学效益:A小学期望每个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童年”—快乐度过小学六年时间;B中学追求适合每个孩子(初中学生)的高效课堂—获得较高效益的初中三年学习时间;C学校追求“大气、诚朴、幸福”的三原色—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度过C学校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三年、六年、九年、十二年甚至十五年)。这既是三所学校的文化特色,也是三位校长的时间管理的出发点。随着个案研究的不断深入,论文真实展现了三位校长如何在学校领导与管理中分配与使用时间,以及他们如何成功地把握时间的脉搏,有效地规划与引领学校发展、师生发展。论文期望能够借此实例,给中小学校长们以启发和帮助。通常,校长理应是高效能人士,理应拥有明确的目标,懂得把握事务的进退取舍,且长于拓展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可使用时间。而校长实施高质量的时间管理,将有利于学校长期发展的从容,有利于学校常规运转的健康节奏,有利于校长个人的专业化持续成长。结合调查和访谈,论文认为,当下校长优化时间管理的主要策略有三:修人脉,赢得上下级的支持;强意识,提升时间管理的自觉;得方法,科学实践时间管理。
史佳卉[9](2012)在《浅析俄加美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及中国的北极战略》文中指出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冰层融化,北极——这片既陌生而又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不毛之地”,向人类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丰富的自然、矿产和生物资源,未来即将全面开通的便捷的海上航道以及重要的科考、军事价值,将人类的目光聚焦到了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地方。一时之间,寒冷的北极变成了一片热土,平静的北冰洋开始沸腾,北极周边各国纷纷将触角伸入北极地区,对这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适应形势的需要,相关国家纷纷制定了有利于其本国利益的北极战略,从各个方面寻求它们在北极地区的利益最大化。这其中尤以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这三个国家的北极行动最为引人注目,三国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主权划分、科考和环保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北极战略,以便宣誓它们的北极主权,并据此切实加强了它们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实施北极行动,加紧对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它们在北极地区的自身利益。北极地区主权问题的出现既有其历史继承性,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各国现实考量,面对北极地区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着的地缘态势、世界各大国对北极地区的激烈争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及受北极变化各方面影响都将较大的国家,也应及早提出我们自己的北极战略,并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维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以便从容应对在北极地区问题上国际社会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北极地区的各种重要价值,挖掘了各国争夺北极的真实原因。接下来通过对美、加、俄三国的北极战略进行对比考察,从多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相关部门分析北极大棋局,构建和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北极战略提供一些切实可用的启示与参考。
毛慧[10](2010)在《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以市场细分为理论依据,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传播特定专业领域的内容资源的一种频道运作进程。频道专业化1995年出现在中国,至今已经发展15年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对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和品牌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本文看来,我国频道专业化经历了“节目专业化”、“栏目专业化”和“频道专业化”三个发展阶段。专业频道的出现,是电视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合力的最终选择。本文在宏观阐述了我国电视频道的产生背景,原创性梳理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专业频道面临新旧媒体挑战的竞争现状,指出“传播者-受众-广告商”三者博弈关系,并提炼出我国专业频道三大发展模式——“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模式、“第一财经频道”模式和“现代房产频道”模式,最后把问题集中在目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方面,力图有所见识。目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可谓荆棘丛生。本文主要对如下六方面问题进行了陈述分析,并就此走访了相关专家和学者,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六个对策:改善受众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提出三分受众市场,加强引导和培育;扭转专业人才匮乏局面,提出岗位聘任制,深化内部改革;结束优质节目源的匮乏现状,提出加快制播分离,快速组建节目交易市场;避免盈利模式单一,提出实施新媒体拓展之路;改变管理机制刻板单一现状,提出注重创新体制;直面专业电视频道生存的三大悖论,提出专业频道的三大路径选择。另外,本文还针对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下的覆盖率瓶颈,提出“跨区域联合”之路,同时提出“坚持内容为王”和“打造品牌栏目”,深化我国专业频道的传播内容。本文最后以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为个案进行佐证,以期对我国专业频道今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二、高校航母破冰启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航母破冰启航(论文提纲范文)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南海争端的相关概述 |
2.1 南海争端的产生根源 |
2.1.1 历史因素 |
2.1.2 经济因素 |
2.1.3 地缘因素 |
2.1.4 法律因素 |
2.2 南海争端的基本内涵 |
2.2.1 岛屿主权问题 |
2.2.2 海域划界问题 |
2.2.3 海洋资源问题 |
2.2.4 “航行自由”问题 |
2.3 南海争端的现实状况 |
2.3.1 域外国家继续干涉 |
2.3.2 域内国家磋商合作 |
2.3.3 整体局势依然严峻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及基础 |
3.1 历史依据 |
3.1.1 最早发现与命名 |
3.1.2 持续开发与管治 |
3.1.3 国际社会的承认 |
3.2 法理依据 |
3.2.1 相关国际法律 |
3.2.2 相关中国法律 |
3.3 理论基础 |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 |
3.3.2 中国共产党维护海洋主权权益理论 |
3.4 实践基础 |
3.4.1 晚清政府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
3.4.2 国民政府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
3.4.3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
第4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1978-2012) |
4.1 坚持中国南海立场不动摇 |
4.1.1 主权宣示与外交抗议 |
4.1.2 反对域外大国的干预 |
4.2 努力提升南海防御能力 |
4.2.1 执行国家海防战略 |
4.2.2 发展南海军事力量 |
4.2.3 实施军事维权行动 |
4.3 积极推动南海区域建设 |
4.3.1 开展南海科学考察 |
4.3.2 逐步开发南海资源 |
4.3.3 修建南海基础设施 |
4.4 运用和平方式处理争端 |
4.4.1 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 |
4.4.2 与南海各国建立双边对话合作机制 |
4.4.3 与东盟建立政治与安全互信机制 |
4.4.4 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 |
4.4.5 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南海主权权益 |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 |
5.1 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
5.1.1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5.1.2 倡导“双轨思路”解决争端 |
5.1.3 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
5.2 强化对南海的管控与开发 |
5.2.1 升级南海行政建制 |
5.2.2 改革海上执法体制 |
5.2.3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 |
5.2.4 加速南海资源开发 |
5.3 深化与南海各国的伙伴关系 |
5.3.1 与南海各国建立多领域务实合作 |
5.3.2 倡导“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
5.3.3 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
5.4 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干预 |
5.4.1 警告与拦截擅闯中国南海的美舰美机 |
5.4.2 推动中国同域外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经验与启示 |
6.1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 |
6.1.1 有效控制南沙部分岛礁 |
6.1.2 顺利完成北部湾的划界 |
6.1.3 岛礁建设取得显着成果 |
6.1.4 南海和平稳定得以维持 |
6.2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经验 |
6.2.1 始终坚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 |
6.2.2 始终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处理南海争端 |
6.2.3 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 |
6.2.4 始终坚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与执法力量 |
6.3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启示 |
6.3.1 全面深化同域外大国及东盟的合作关系 |
6.3.2 加速推进与南海声索国的共同开发进程 |
6.3.3 继续强化人民海军的远海防御能力建设 |
6.3.4 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 |
(3)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概况 |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意义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
1.研究对象 |
2.语料来源 |
一、历版《现汉》新增词语概况 |
(一)新增词语的音节数量 |
(二)新增词语的词类分布 |
(三)新增词语的主要来源 |
(四)新增词语的语义领域 |
二、《现汉》新增词语的收词问题 |
(一)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因 |
1.社会发展 |
2.词汇发展 |
3.词典编纂 |
(二)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则 |
1.通用性原则 |
2.规范性原则 |
3.系统性原则 |
4.查考需要原则 |
三、《现汉》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 |
(一)语音规范 |
(二)词形规范 |
(三)词义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增词语 |
附录2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词语 |
附录3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新增词语 |
附录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语 |
附录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 |
附录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4)新芽创客—西安本土互联网创业系列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
Summarize |
《新芽创客》 |
一、《互联网+战略:西安创业生态圈是否开始重构》 |
二、《从美食达人晋级为“网红”,看“老妖带你吃西安”的全媒体矩阵》 |
三、《咖啡馆里的众创空间,影视文化的新业态》 |
四、《优客工场——智慧办公的创业生态圈》 |
五、《一场肉夹馍与无人机之间的PK,互联网+餐饮的颠覆性革命》 |
六、《当美女遇见机器人,硬科技也有新玩儿法》 |
七、《来自笔尖的温暖,这是一幅有温度的手绘》 |
八、《像玩儿QQ农场一样种地,互联网时代的新农道》 |
九、《心理学+科技,一场实证科学和应用科技的新融合》 |
十、《VR&AR动景技术,颠覆未来的旅游业》 |
十一、《当版权遇见互联网,尊重原创的新开始》 |
《新芽创客》创作报告 |
一、毕业创作构思阐述 |
二、同类创作的最新状态和发展综述 |
三、创作难点分析 |
四、团队分工情况 |
五、创作日程与效果分析 |
六、延伸思考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民 |
2.1.2 农民收入 |
2.1.3 农民财产性收入 |
2.1.4 财产性收入的特点 |
2.1.5 财产性收入的分配依据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古典经济学的财产性收入思想 |
2.2.2 古典经济学的财产性收入理论 |
2.2.3 凯恩斯学派的财产性收入理论 |
2.2.4 马克思的财产性收入理论 |
2.2.5 制度变迁理论 |
2.2.6 产权强度理论 |
2.2.7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理论 |
2.2.8 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 |
第三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 |
3.1 广东省概况 |
3.1.1 地缘条件 |
3.1.2 人口概况 |
3.1.3 经济概况 |
3.1.4 资源禀赋概况 |
3.1.5 市场环境概况 |
3.1.6 农业发展概况 |
3.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描述与统计分析 |
3.2.1 总体呈现螺旋上升的增长态势 |
3.2.2 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 |
3.2.3 在比较分析中显现差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测度分析 |
4.1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
4.1.1 绝对差异测度 |
4.1.2 相对差异测度 |
4.1.3 区域收入差异分解 |
4.1.4 收敛性检验 |
4.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
4.2.1 广东农民财产性收入四大区域差异分析 |
4.2.2 广东省21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
4.3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分解测度与分析 |
4.3.1 泰尔指数的区域分解测度与分析 |
4.3.2 加权变异系数的分解测度与分析 |
4.4 区域农民财产性收入收敛性判断 |
4.4.1 广东省农民收入 σ 收敛性检验与分析 |
4.4.2 广东省农民收入β收敛性检验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效应分析 |
5.1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传导机制与经济效应分析 |
5.1.1 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投资和消费的互动关系 |
5.1.2 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
5.1.3 财产性收入与农民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 |
5.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效应的实证分析 |
5.2.1 模型选择 |
5.2.2 研究方法 |
5.2.3 变量测度与数据说明 |
5.2.4 平稳性检验 |
5.2.5 协整检验 |
5.2.6 Granger因果检验 |
5.2.7 计量结果及解释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
6.1 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 |
6.1.1 变量解释及数据选取 |
6.1.2 计量模型的构建 |
6.1.3 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1.4 分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
6.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微观分析 |
6.2.1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筛选 |
6.2.2 实证分析框架与样本选择 |
6.2.3 数据与方法 |
6.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3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
6.3.1 农地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
6.3.2 房产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
6.3.3 宅基地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
6.3.4 金融性资产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
6.3.5 其他非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
6.3.6 综合问题剖析与归因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
7.1 增强土地财产产权强度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
7.1.1 实施法律确权,明晰土地物权功能 |
7.1.2 改革现有征地制度,制定征地补偿标准 |
7.1.3 探索农地“三权分置”实践形式,促进土地流转 |
7.1.4 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同地同价 |
7.1.5 界定宅基地权能,畅通其流转渠道 |
7.1.6 完善土地金融制度,实现土地资本化功能 |
7.2 增强住房财产产权强度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
7.2.1 落实法律赋权,明确权利边界 |
7.2.2 完善房屋产权制度,实现房屋金融功能 |
7.2.3 搭建载体和平台,改进农民房屋流通环境 |
7.2.4 制定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保护农民财产权益 |
7.3 增强金融性资产产权强度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
7.3.1 引入金融行业的竞争机制,理顺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
7.3.2 规范金融机构储蓄功能,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
7.3.3 强化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来源 |
7.3.4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开辟投资新渠道 |
7.3.5 发展农村股份制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
7.3.6 提高农民投资理财意识,发挥现代农民金融理性 |
7.4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其他方面的对策 |
7.4.1 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供物质保障 |
7.4.2 繁荣县域经济,扩大就业容量 |
7.4.3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
7.4.4 培育现代农业市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7.4.5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
7.4.6 重构乡村治理结构,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7.4.7 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措施 |
8.1 法律利器的保驾护航 |
8.2 强制性制度的及时供给 |
8.3 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农业要素和资源配置市场体系 |
8.4 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的调控主导作用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9.2.1 研究局限 |
9.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国家利益拓展背景下的海上通道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本课题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
四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工具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海上通道与海上战略通道 |
(二) 国家利益拓展 |
二 理论分析工具 |
(一) 地缘政治学 |
(二) 海权论 |
(三) 博弈论 |
第二章 海上通道与海上通道安全 |
一 近代欧洲列强对海上通道的控制 |
二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海上通道的争夺 |
三 沿海国家的海上通道安全维护 |
(一) 以和域外强国的同盟关系为核心,调整自身海洋安全战略 |
(二) 以构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为基础,提高国家整体防御能力 |
(三) 谋求区域海洋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推行独立自主海洋政策 |
第三章 中国海上通道的分布与特点 |
一 东北方向通道 |
(一) 日本海通道 |
(二) 北冰洋通道 |
二 太平洋通道 |
(一) 北太平洋通道 |
(二) 南太平洋通道 |
三 西行通道 |
(一) 西亚北非通道 |
(二) 印度洋通道 |
(三) 南海通道 |
四 中国海上通道的主要特征 |
(一) 线长面广,维护难度系数大 |
(二) 分布不均匀,重要性差异显着 |
第四章 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主要隐患 |
一 主权海域通道面临挑战 |
(一) 台湾海峡 |
(二) 南海 |
二 国际公海通道屡遭侵犯 |
(一) 印度洋上的银河号事件 |
(二) 恐怖分子频频袭扰 |
(三) 现代海盗猖獗 |
三 远洋战略通道受制于人 |
(一) 马六甲海峡 |
(二) 望加锡龙目巽他海峡 |
(三) 霍尔木兹海峡 |
(四) 其他重要通道 |
四 美国对海上战略通道的霸权 |
(一) 美国海上通道控制新谋略 |
(二) 美国海上霸权的两面性 |
第五章 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措施 |
一 历史上海洋强国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的基本规律 |
(一) 武力控制海上通道 |
(二) 确保战略资源供给安全 |
(三) 建设强大海军增强威慑力 |
(四) 依托重要岛屿和滨海基地 |
二 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指导思想 |
(一) 正确看待国家利益在海洋方向的拓展 |
(二) 科学制定海上通道安全战略的目标体系 |
(三) 以新安全观为战略视野,实现互利共赢 |
(四) 处理好海上通道安全保障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
二 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战略举措 |
(一) 发挥民间力量作用,租借重要港口 |
(二) 修建海外基地,拓展与保障并举 |
(三) 加强军舰护航,重振中华雄风 |
(四) 经略通道另辟蹊径,缓解咽喉危机 |
(五) 加强海外援助力度,以国际合作推动利益拓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论文及课题情况 |
致谢 |
(8)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问题 ——校长调查与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一、时间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 |
二、重视时间管理是教育发展的诉求 |
三、校长工作实践中产生的课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促使校长检视时间管理 |
二、提升校长的工作效益 |
三、促进校长专业化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
一、文献综述 |
二、概念与命题的审视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心路历程 |
第二章 时间管理视角下的校长角色与使命 |
第一节 作为学校领导者的使命:从容领导 |
一、出主意 |
二、用干部 |
第二节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使命:节奏管理 |
一、校长的时间观与时间表 |
二、授权:有为与无为的差距 |
三、沟通的有效性 |
四、评估与奖惩的效力 |
第三节 作为教育者的使命:身体力行 |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
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者 |
三、终身学习理论的践行者 |
第三章 校长时间管理的调查 |
第一节 校长时间管理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三、统计与分析工具 |
第二节 校长时间管理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
一、校长和学校的基本情况 |
二、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分析 |
三、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与分析 |
四、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与时间分配的相关 |
第三节 主要发现、问题与研究不足 |
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
二、调查呈现的问题 |
三、调查的不足 |
第四章 A小学X校长的个案研究 |
第一节 X校长的成长史 |
一、适合儿童成长的地方 |
二、校史上的校长 |
三、X校长的成长途径 |
第二节 X校长的治校理念 |
一、规划:带领学校沿既定时间轴持续发展 |
二、友善:为学校发展的时间历程增添温润的色彩 |
三、激励:提升执行的效率 |
四、授权:让优秀管理者得以施展 |
五、思索:为发展赢得从容 |
第三节 X校长的工作时间 |
一、科研管理:把握方向、注重过程、适时总结 |
二、队伍建设:荟萃精英 |
三、教学管理:真教研、真备课、真督导 |
四、沟通协调:向上有效汇报,向下诚恳沟通,向外充分交流 |
五、潜意识:时间的节约与浪费 |
第四节 X校长的访谈印象:友善而执着的领导者 |
一、认定目标,执着进取 |
二、比教和选择,与教师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
三、友善竞争,让学校变得不平常 |
第五章 B中学Y校长的个案研究 |
第一节 Y校长的成长史 |
一、江宁人民心中的金牌学校 |
二、校史上的校长 |
三、Y校长的成长途径 |
第二节 Y校长的治校理念 |
一、和:注重人际的和谐 |
二、适:把握管理的适度 |
三、势:为管理加注动能 |
第三节 Y校长的工作时间 |
一、多看:看书、看人、看事 |
二、通畅:让学校健康发展 |
三、少说:严控会议 |
四、严要求、宽待遇 |
五、减少应酬:Y校长的距离观 |
第四节 Y校长校访谈印象:豪爽与执着的教育实践家 |
一、豪爽 |
二、执着 |
三、拿来主义 |
第六章 C学校Z校长的个案研究 |
第一节 Z校长的成长史 |
一、值得信赖的学校 |
二、校史上的校长 |
三、Z校长的成长途径 |
第二节 Z校长的领导理念 |
一、时间轴 |
二、挖“塘海湖井” |
三、把握时间节点 |
四、“点亮”时间节点 |
五、为时间树立标杆 |
第三节 Z校长的工作时间 |
一、课堂上花功夫 |
二、课程上花大气力 |
三、改进制度设计提升效益 |
四、授权解放自己 |
五、资财与人才的双重经营 |
第四节 Z校长的访谈印象:按规则行事的儒士 |
一、特别重视规则 |
二、工作中的规则 |
三、为自己划定规则 |
四、儒士的谦卑与激越 |
第七章 走向时间管理的自觉 |
第一节 三位校长的时间管理实践 |
一、时间管理的共同特征 |
二、时间管理的差异性 |
三、好校长的时间管理与好的学校文化 |
第二节 校长时间管理的价值彰显 |
一、学校发展的从容 |
二、校园里的节奏 |
三、校长成长的自觉 |
第三节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理论与实践 |
一、目标明确 |
二、要事优先 |
三、时间拓展 |
第四节 优化校长时间管理的策略 |
一、修人脉,赢得上下级的支持 |
二、强意识,提升时间管理的自觉 |
三、得方法,科学实践时间管理 |
附录:校长时间管理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中小学校长时间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中小学校长时间管理情况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着作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网络资源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9)浅析俄加美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及中国的北极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一、北极地区的界定及其重要价值 |
(一) 北极地区的地理界定 |
(二) 北极地区的资源价值 |
(三) 北极地区的航道价值 |
(四) 北极地区的军事价值 |
二、俄、加、美对北极地区的争夺 |
(一) 俄、加、美的北极战略及政策 |
(二) 俄、加、美在北极地区宣誓主权 |
(三) 俄、加、美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 |
(四) 俄、加、美在北极地区的其他活动 |
三、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北极战略 |
(一) 北极地区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
(二) 中国应对的具体措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北极战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后记 |
(10)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基本概念 |
0.2.1 电视频道 |
0.2.2 电视频道专业化及其分类 |
0.3 中外文献综述 |
0.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0.3.2 国内电视频道专业化研究 |
0.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0.4.1 理论意义 |
0.4.2 实践意义 |
0.5 研究方法 |
0.5.1 田野调查方法 |
0.5.2 案例分析法 |
0.5.3 理论归纳方法 |
0.6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
0.6.1 本论文逻辑框架 |
0.6.2 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与意义 |
1.1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产生与发展 |
1.1.1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产生 |
1.1.2 我国频道专业化发展历程 |
1.2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竞争格局 |
1.2.1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竞争背景 |
1.2.2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市场竞争现状 |
1.3 我国专业化频道发展模式分析 |
1.3.1 大众化专业频道——"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模式 |
1.3.2 分众化专业频道——"第一财经频道"模式 |
1.3.3 小众化专业频道——"现代房产频道"模式 |
1.4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意义与价值 |
1.4.1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意义 |
1.4.2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价值 第二章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
2.1 受众水平良莠不齐 |
2.1.1 受众文化程度的制约 |
2.1.2 受众审美力的约束 |
2.1.3 受众分布不均衡 |
2.2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
2.2.1 人员结构不合理 |
2.2.2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
2.2.3 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
2.3 优质节目源的匮乏 |
2.3.1 制播机制尚未健全 |
2.3.2 自制节目能力不足 |
2.3.3 节目购买市场尚未形成 |
2.4 频道盈利模式单一 |
2.4.1 频道创收依赖广告 |
2.4.2 数字付费电视发展缓慢 |
2.4.3 上中下游产业链有待完善 |
2.5 管理机制刻板单一 |
2.5.1 频道市场的行政性垄断 |
2.5.2 多层管理体制的局限 |
2.5.3 电视产业体系结构不合理 |
2.6 电视频道生存的悖论 |
2.6.1 综合化和专业化的矛盾 |
2.6.2 "自我本位"与"观众本位"的二元分立 |
2.6.3 计划模式和市场主体的错位 第三章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对策 |
3.1 注重创新体制 |
3.1.1 制播分离,加快机制创新 |
3.1.2 岗位聘任,深化内部改革 |
3.1.3 加速组建节目制作交换平台 |
3.2 把握受众市场 |
3.2.1 我国电视受众的市场细分 |
3.2.2 专业频道的受众定位 |
3.2.3 专业化受众的培育 |
3.3 坚持内容为王 |
3.3.1 专业化节目设置 |
3.3.2 专业化节目制作与播出 |
3.3.3 专业化节目的反馈与监督 |
3.4 打造栏目品牌 |
3.4.1 品牌立台,节目定位 |
3.4.2 培育品牌节目的思路与方法 |
3.4.3 着名品牌栏目的成功经验 |
3.5 实施新媒体拓展 |
3.5.1 数字电视改变赢利模式 |
3.5.2 网络媒体转向受众定位 |
3.5.3 手机媒体丰富内容产业 |
3.6 探索跨区域联合 |
3.6.1 "专业公共频道"模式 |
3.6.2 "合资办台"模式 |
3.6.3 "合作办台"模式 第四章 个案分析: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 |
4.1 频道差异化定位 |
4.2 频道发展现状 |
4.2.1 频道产生与发展 |
4.2.2 频道的竞争现状 |
4.3 频道面临困境 |
4.3.1 广电政策困惑 |
4.3.2 发展空间有限 |
4.3.3 节目资源匮乏 |
4.3.4 外围竞争加剧 |
4.3.5 盈利模式受限 |
4.3.6 制作人才匮乏 |
4.4 频道突围对策 |
4.4.1 推进制播分离 |
4.4.2 培育品牌栏目 |
4.4.3 拓展赢利模式 |
4.4.4 联姻新媒体 |
4.4.5 打造跨区域联合之路 |
4.5 长沙女性频道对我国专业频道发展的启示 结语:频道专业化与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高校航母破冰启航(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救灾外交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 王梦园. 外交学院, 2021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D]. 宋建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3]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D]. 李学慧. 渤海大学, 2020(05)
- [4]新芽创客—西安本土互联网创业系列报道[D]. 陈瑶.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12)
- [5]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D]. 刘凤梅. 石河子大学, 2017(10)
- [6]“舰”出西部化工城[J]. 许明清. 军工文化, 2016(Z1)
- [7]国家利益拓展背景下的海上通道安全研究[D]. 季超. 苏州大学, 2014(04)
- [8]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问题 ——校长调查与个案研究[D]. 孙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4)
- [9]浅析俄加美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及中国的北极战略[D]. 史佳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10]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 毛慧. 中南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