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戚晓思[1](2021)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需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创新突破。本研究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讨论并试图揭示促进其体系保障和建设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视为一个整体的质量管理系统,将其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系统设计缺陷、全程性困境、优质性欠佳等问题,结合所需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者发现高校音乐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此实现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的认知与提升。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但是这些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都尚未清晰。这既局限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发展,又影响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进程。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选取H省不同类型的三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进行详细的个案实施研究;再通过对H省17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的实地调研,访谈45名音乐专业领导和教师,运用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处理,提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找出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及作用,并回收2112份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描述与实证检验。本研究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涉及H省公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主要问题及成因与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深入探寻H省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音乐学院在其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具体差异,再从H省17所高校音乐学院的广泛调研中归纳出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发现其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差异大、研究创作成果少和社会服务较单一。针对其主要问题的内部归因包括: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外部归因包括: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2)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研究分析得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专业教学标准、评估专业教学质量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主要由变革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专业特色课程、丰富专业教学模式构成;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构成。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在提升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且积极的相互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为原则,从确立平等地位、优化教学条件、给予相应自主权、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五个方面提出保障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建议,探寻高校音乐专业特色化、多样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潘丹妮[2](2020)在《音乐欣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在持续提升,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一种更加新颖的形式进行展现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增加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从目前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以及工作展开的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以及完善,因此应思考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其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工作展开的科学化以及规范性。本次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中利用了文献综述法以及对比研究法,首先针对音乐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分析这种教育形式的优势,探讨其中存在的育人思想,利用这种方式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利用这种方式持续拓展研究思路,挖掘新的研究方式,更加有效的发挥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教育工作开展的效率以及效果。文章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案例,系统阐述和分析了“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现状,阐述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基于此将大学生艺术团以及普通班学生作为研究的案例,分析其中具备的不同素质,并且针对7个专业中的学生成绩进行比对分析,主要分为选修音乐课以及未选修音乐课的情况,利用这种方式探究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证明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调查提出,从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其中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音乐设施还不完善,课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因此为了有效的增强音乐思想在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首先应该增加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利用这种方式在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音乐教育具备的德育功能,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优化以音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施与课程设置,并完善以音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董力纬[3](2020)在《“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当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人们对于美好生活中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愈加强烈。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要求“美育”课程与其他“德育、智育、体育”课程相平衡,而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的公共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课程思政”建设是开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思路中表示要发挥好“课程思政”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意义,挖掘各类学科中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由于我国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各高校的教育水平自身存在差距,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存在较大问题,所以需要完善我国的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同时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把握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育人目标存在的共性和特征,发挥公共音乐教育独特的育人作用和其特有的德育功能。将美育和德育进行有机结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则,为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使大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塑造理想人格,达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以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为理论基础,以探索其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及研究为出发点,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了解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育实施程度,分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根据学校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和方法,将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思想最大化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我国公共音乐教育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法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通过对我国高校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现状分析,更加明确“课程思政”理念对于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了解国内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概况,并且阐述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原则以及其在高校课程中开设的必要性这几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进行理论探索。第三部分主要通过介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述了思政元素在艺术类课程中的作用,以实现“课程思政”理念在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从而达到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进行解读。第四部分是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通过对公共音乐任课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访谈以及实地考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指出现如今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教学的德育思想渗透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于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思政”理念中的构建与实施。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教育内涵,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实现大学生增强音乐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双重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周姝[4](2020)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而审美是人类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音乐作为美的一种艺术形态,能够最直接激发人类的情感,给人一种审美的感受。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摇篮,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需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重视音乐素养的作用。高校公共音乐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公共音乐课,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教学和人才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素养,本文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以衡阳市四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衡阳技师学院(工程类、财经类、生物医学类、综合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调查区分学生和教师,共涉及400名学生和38名音乐教师。学生部分以选择题为主,主要包括音乐学习现状、对音乐课的需求以及对音乐素养的审美认知情况。教师部分以访谈为主,主要包括学校公共音乐课基本情况、教学现状,并从审美角度出发,了解教师对公共音乐审美教育认知情况,提出课程建设的意见建议。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挖掘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综述了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审美的角度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以审美为核心培育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现实意义;第三章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与统计分析,重点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对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第四章以第三章得到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客观地对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以审美为核心的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针对分析得出的存在问题和原因,尝试从转变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科学设置公共音乐课程、不断丰富公共音乐课程内容、提升公共音乐教师审美修养、有效完善音乐课教学条件五个方面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归纳,展望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前景。在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指出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学生审美意识不够、审美思维有待提高,课程门类单一、审美底蕴有待规范,教学内容杂乱、审美体验有待改进,教师队伍薄弱、审美修养有待增强,音乐氛围不浓、审美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鉴于高职公共音乐课程科学、全面、多元、实用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提升音乐课美育效果的对策建议,要重视审美意识,转变传统音乐教学理念,提升审美思维,把握美、营造美、发现美、创造美。要突出审美理论实践结合,科学设置课程类型,夯实审美基础,开设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感知力。丰富审美体验,开展健康合理的实践活动课,甚至可以采用跨校网络选修的方式,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要提高以美育人的针对性,丰富教学内容,活化乐理知识,突出情感体验,传承地方特色音乐,从而加强学生更多元、更深层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内涵。要立足审美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音乐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教师审美素养。要突出音乐审美导向,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不断加强审美环境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为培养新时期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荀丽玲[5](2020)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高校音乐通识课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L大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热点话题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激烈探讨。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大力加强和推进高校音乐通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如何通过音乐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启迪学生的智慧?本文立足当前高等学校的音乐通识课堂教学,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选取L大学进行个案研究,力争尽可能全面了解L大学音乐通识课的教学现状,以此为基础,分析音乐通识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可行性建议。调查显示,L大学的音乐通识课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优势主要表现在:选修音乐通识课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音乐,具备一定的音乐识谱能力及演唱能力,授课教师均有专业的音乐学科背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校对音乐通识教育重视不足,课程设置较随意,教学内容过于专业,教学方法单一,音乐教师缺乏对核心素养的了解,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特色等。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认为,提高L大学音乐通识课教学质量,需要营造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环境;科学设置音乐通识课程,扩大课程选择度;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改善教学策略;拓宽核心素养视野,促进音乐通识教育发展;突出特色,构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总之,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阈,探讨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所面临的困境,据此对L大学音乐通识课的发展给予合理性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和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
陶晓斌[6](2019)在《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路径》文中认为音乐教育是高校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当代大学生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德、智、体、美、情感素质,因此要充分的认识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文章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搞好大学生音乐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相关路径。
张想[7](2018)在《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培养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新时期结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对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内容进行挖掘,进而发挥出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音乐教育探索改革创新人文素养培养方式的措施,力求逐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综合效果。
杨南[8](2018)在《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同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入分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完善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选择适当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是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冯慧蕾,樊倩[9](2018)在《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开展了许多能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而音乐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浅谈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希望能对高校音乐教育有所帮助。
于诗异[10](2017)在《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是高校的主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是前两者的最终归宿。其所指的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进程中,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与满足社会的多方需求。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主要是指高师院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并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合理的与社会对接。近年来,高校服务社会的理念与研究已逐渐发展深入,地方高校也在加速发展其实践道路。以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挖掘地方文化并建立相关的科研中心来进一步为地方社会服务。然而,以高师院校为基点,探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相关文献却颇为有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的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再从理论角度分析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江西省五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资源现状、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做相关调研;其中,选取了南昌地区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及位于赣南的赣南师范大学和坐落于赣西的宜春学院。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探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考。为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提供几点有效建议,让高师院校与地方的关系更为密切,互助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专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
二、教学保障的政策要求 |
三、质量管理的理论诉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全面质量管理 |
二、高校音乐专业 |
三、人才培养质量 |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述评 |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启示 |
第二节 研究文献回顾 |
一、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概况的研究 |
二、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 |
四、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五、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一、已有研究启示 |
二、已有研究局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
一、研究问题 |
二、分析框架 |
第二节 数据搜集 |
一、访谈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分析方法 |
一、访谈资料的整理 |
二、个案资料的分析 |
三、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四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 |
第一节 综合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
一、个案简介 |
二、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 |
三、需求导向的专业内涵建构 |
四、扎根本土的教学实践研究 |
五、案例小结 |
第二节 师范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
一、个案简介 |
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变革 |
三、专业特色的教学范式改革 |
四、师生互动的专业教学新态 |
五、案例小结 |
第三节 理工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
一、个案简介 |
二、边缘专业的学科发展定位 |
三、培养单一的专业方向设置 |
四、发挥主动的培养质量保障 |
五、案例小结 |
第五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 |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
二、培养质量差异大 |
三、研究创作成果少 |
四、社会服务较单一 |
第二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归因 |
一、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 |
二、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 |
三、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 |
第三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归因 |
一、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 |
二、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 |
三、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 |
第六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 |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
二、提供专业教学标准 |
三、评估专业教学质量 |
第二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 |
一、变革人才培养理念 |
二、设置专业特色课程 |
三、丰富专业教学模式 |
第三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 |
一、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 |
二、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 |
三、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 |
第四节 影响因素作用的实证考察 |
一、项目分析 |
二、因子分析 |
三、相关性分析 |
四、差异性比较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及成因的归纳 |
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作用 |
三、研究的总体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与建议 |
一、确立高校教育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平等地位 |
二、优化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 |
三、给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相应的自主权 |
四、健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
五、促进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的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音乐欣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3.1 教育学理论 |
1.3.2 心理学理论 |
1.3.3 美学与美育理论 |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之处 |
2 音乐教育的思政功能 |
2.1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
2.1.1 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2.1.2 健全人格,完善人的道德行为 |
2.2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
2.2.1 培养感知能力,丰富审美情感 |
2.2.2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理解力 |
2.3 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2.3.1 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 |
2.3.2 培养创造力,激发意志力 |
2.3.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2.4 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形成理想人格 |
2.4.1 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
2.4.2 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
3 高校学生音乐教育及课程开设现状——以陕邮职院为例 |
3.1 调査设计与实施 |
3.1.1 大学生选修音乐课的动机 |
3.1.2 大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 |
3.1.3 高校学生整体音乐素养较低 |
3.1.4 髙校学生追求音乐种类单一 |
3.2 高校学生对高质量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的需求 |
3.2.1 高校学生对音乐教育课程的需求 |
3.2.2 学生对高校音乐艺术活动的认识 |
3.3 高校学生参与各类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的状况 |
3.3.1 高校学生参加音乐艺术社团的现状 |
3.3.2 高校学生参与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的情况不理想 |
3.4 高校学生接受各类音乐欣赏教育现状 |
3.4.1 高校学生反映出的对音乐欣赏选修课的看法 |
3.4.2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3 高校学生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影响因素 |
4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存在问题 |
4.1 高校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够 |
4.2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结合 |
4.3 高校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
4.4 教学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 |
5 发挥音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
5.1 努力提升学生对音乐思政教育功效的认同感 |
5.1.1 确立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
5.1.2 大学生音乐教育应以塑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 |
5.2 通过课堂教育发挥音乐欣赏的思政功能 |
5.2.1 提高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
5.2.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 |
5.2.3 提高音乐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与教育水平 |
5.3 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 |
5.3.1 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
5.3.2 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
5.3.3 成立相关的音乐艺术类社团 |
5.3.4 举办以经典红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
5.4 注重发挥音乐欣赏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5.4.1 改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施 |
5.4.2 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计划 |
5.5 完善音乐欣赏教育的外部环境 |
5.5.1 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正面教育功能 |
5.5.2 发挥当代流行音乐的积极引导作用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
1.调查对象 |
2.研究方法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1.关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研究 |
2.关于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分析 |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含义 |
(二)“课程思政”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
(三)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
1.“课程思政”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
2.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 |
3.“课程思政”理念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理论探索 |
(一)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 |
1.教育本质的共性 |
2.音乐的功能与作用相同 |
3.教学主体的相通 |
4.培养目标的不同 |
5.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
6.未来职业走向的区别 |
(二)国内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
1.国内发展概况 |
2.国外发展概况 |
(三)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
1.音乐育人的积极作用 |
2.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
3.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
(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原则 |
1.明确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
2.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大学生 |
3.提倡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德育目标的解读 |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1.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
2.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二)思政元素在艺术类课程中的作用 |
1.引导作用 |
2.提升作用 |
3.强化作用 |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
1.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
2.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
3.为高校普及“课程思政”理念提供资源 |
4.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
四、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
(一)桂林市三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
(二)对三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访谈调查与结果分析 |
1.教师访谈提纲 |
2.结果分析 |
(三)对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四)对桂林市三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问题分析 |
1.公共音乐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 |
2.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
3.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4.学生的音乐素养反映出的问题 |
5.音乐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问题 |
五、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思政”理念中的构建与实施 |
(一)完善公共音乐教育体制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
1.更新音乐教学德育理念,提升公共音乐教育地位 |
2.建立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德育渗透 |
(二)打造优秀公共音乐教学师资队伍,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
1.提升公共音乐教师综合艺术修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
2.创新公共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强化音乐课堂的德育教育 |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发挥音乐艺术的德育功能 |
1.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高尚情操 |
2.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
(四)丰富艺术实践形式,加强校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 |
1.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
2.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开展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
3.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三)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相关概念界定及现实意义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音乐审美教育 |
2.公共音乐课程 |
3.音乐教育理论 |
4.音乐核心素养 |
(二)以审美为核心培育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现实意义 |
1.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 |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
三、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美育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标、调查过程及内容 |
1.调查目标 |
2.调查过程和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显示 |
1.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
2.对公共音乐课教师的调查结果 |
四、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
1.审美意识不够,审美思维有待提高 |
2.课程门类单一,审美底蕴有待规范 |
3.教学内容杂乱,审美体验有待改进 |
4.教师队伍薄弱,审美修养有待增强 |
5.音乐氛围不浓,审美环境有待完善 |
(二)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社会层面重视程度的弱化 |
2.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偏差 |
3.家长和学生认知上的误区 |
五、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 |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
1.重视审美意识,转变传统音乐教育理念 |
2.提高审美思维,提升音乐综合素质培养 |
(二)突出审美理论实践结合,科学设置公共音乐课程类型 |
1.夯实审美基础,开设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 |
2.丰富审美体验,开展健康合理的实践活动课 |
3.拓宽审美学习渠道,实现跨校网络选修 |
(三)提高以美育人针对性,不断丰富公共音乐课程内容 |
1.活化乐理知识,固牢音乐基础理论之美 |
2.突出情感体验,挖掘音乐动人旋律之美 |
3.依托本土资源,传承地方特色音乐之美 |
(四)立足音乐审美教育,提升公共音乐课教师审美修养 |
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音乐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 |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音乐课教师审美素养 |
(五)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有效完善音乐课教学条件 |
1.突出音乐审美导向,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
2.加强审美环境建设,不断完善音乐课教学条件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二)访谈提纲(教师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核心素养视阈下高校音乐通识课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L大学教学现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时代背景 |
1.1.3 个人兴趣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核心素养 |
2.1.2 音乐核心素养 |
2.1.3 通识教育 |
2.1.4 音乐通识课 |
2.2 理论基础 |
2.2.1 核心素养理论 |
2.2.2 全人教育理念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3.1 研究对象 |
3.2 调查方法设计 |
3.2.1 问卷编制 |
3.2.2 访谈设计 |
3.2.3 课堂观察设计 |
3.3 调查过程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访谈 |
3.3.3 课堂观察 |
第四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对音乐通识教育重视不足 |
4.1.1 教学资源匮乏 |
4.1.2 大学生对音乐通识课认识肤浅 |
4.2 课程设置满意度低 |
4.3 教学内容过于专业 |
4.4 教学方法单一 |
4.5 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特色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L大学音乐通识课的提升策略 |
5.1 营造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环境 |
5.1.1 加大音乐教学经费投入,丰富教学资源 |
5.1.2 加强音乐教育管理,提高学生音乐认知 |
5.2 科学设置音乐通识课程,扩大课程选择度 |
5.2.1 开设音乐基础知识课程 |
5.2.2 开设古典音乐鉴赏课程 |
5.2.3 增设音乐技巧类通识课程 |
5.3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 |
5.3.1 弘扬音乐文化,加强音乐文化素养培养 |
5.3.2 关注学生需求,强化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
5.4 以学生为中心,改善教学策略 |
5.4.1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
5.4.2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
5.5 拓宽核心素养视野,促进音乐通识教育发展 |
5.5.1 明确目标,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
5.5.2 加强管理,确保音乐通识课高效运行 |
5.6 突出特色,构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培养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 |
二、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
(一) 音乐欣赏教育能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
(二) 音乐理论知识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增强 |
(三) 音乐形体训练能提高大学生人格气质 |
(四) 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
三、基于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式的措施 |
(一) 改变教育观念, 优化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
(二) 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三) 以音乐教育为基础加强人文素质校园文化建设 |
四、结语 |
(8)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
1.1 音乐教育有利于启迪大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
1.2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调节情绪, 促进身心健康 |
1.3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启迪智慧 |
1.4 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
2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 |
2.1 完善高校音乐教育, 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
2.2 了解学生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
2.3 重视通过校园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
2.4 重视音乐对大学生心灵的感化作用 |
2.5 要重视音乐体验,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
3 结束语 |
(9)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
二、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
(一)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
(二)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 |
(三)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
(四)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
三、小结 |
(10)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1 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必要性 |
2.1.1 彰显音乐教育之价值 |
2.1.2 拓宽音乐专业就业之渠道 |
2.2 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可行性 |
2.2.1 政策条例为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提供的保障 |
2.2.2 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实基础 |
第3章 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现状调查 |
3.2 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调查 |
3.3 现状分析 |
3.3.1 缺乏合理的教育机制 |
3.3.2 缺乏健全的人才培养方式 |
第4章 对策思考 |
4.1 本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 |
4.2 高师音乐教育服务教育 |
4.3 高师音乐教育服务社会经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四、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D]. 戚晓思.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音乐欣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潘丹妮.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5)
- [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D]. 董力纬.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以审美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D]. 周姝.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核心素养视阈下高校音乐通识课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L大学教学现状的分析[D]. 荀丽玲. 兰州大学, 2020(11)
- [6]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路径[J]. 陶晓斌. 大众科技, 2019(09)
- [7]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培养方式研究[J]. 张想. 黄河之声, 2018(23)
- [8]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探索[J]. 杨南.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09)
- [9]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冯慧蕾,樊倩. 北方音乐, 2018(12)
- [10]江西省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 于诗异.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