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一、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标[1](2021)在《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认为固体废物是当前环境污染中的主要问题,它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所产生的垃圾、废物,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可以引发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现阶段来说,固体废物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它为后续的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方向,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较多的隐患。本篇文章通过对固体废物的类型进行阐述,分析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流程,并且就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从而探讨加强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措施。

高文芳[2](2021)在《典型能源材料制备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应用》文中提出新时期能源工业高速发展,能源材料需求大幅增加,但能源材料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众多、生产加工流程工序复杂、污染减排压力巨大。因此,亟需重点关注能源材料制备过程,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和等级划分,以支撑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系统工程、生命周期评价等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关键性、物质和能量流、水平衡和环境影响,构建绿色制造指数最小化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定量评价过程的应用技术合理性并对产品进行绿色制造等级评定。研究首先在经济、环境、资源三个部分构建模型并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目标整体优化,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方法,并拓展应用范围至能源基础材料制备(能源金属生产)和能源材料加工两种工业过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对模型基础、假设、参数、定义、公式、约束条件及模型适用性进行说明。在经济影响评价部分,通过计算材料成本、能耗成本、水耗成本和附加成本,对比产品操作成本、总成本和利润,建立生产过程和污染处理过程相结合的全流程成本最小化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针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建立基于污染物权重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关键资源评价部分,以欧盟的关键性评价方法为基础,针对性地引入工业生产过程相关参数,建立面向工业生产过程的材料关键性评价模型。为系统评价各简化模型的交叉耦合影响,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对每个生产工段进行物质、能源、水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指数,为产品分级和关键技术的评定提供量化依据。(2)在绿色制造经济评价的基础上,以中国的五氧化二钒(V2O5)生产过程为例,对典型的能源金属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最小化评价。对三种V2O5生产过程(沉淀法生产纯度为98 wt.%的V2O5、沉淀法生产纯度为99.90 wt.%V2O5和萃取法生产纯度为99.95 wt.%的V2O5)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得出利用萃取法生产纯度为99.95 wt.%的V2O5过程对预处理工段进行了优化,短程、清洁、高产品纯度、高原子经济性使其成为成本效益最高的工艺。(3)在绿色制造环境评价的基础上,以金属的生产过程为例进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应用探究。充分收集各个金属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量,基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污染物,建立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计算出金属生产过程的综合环境影响值并评定金属的环境影响等级。对金属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统计,根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将金属环境影响由高到低分为4类金属,环境影响较大的前5种金属分别为Li>In>Cr>K>Hg。(4)在绿色制造资源评价的基础上,以能源材料的制备-中国典型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具的工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了金属资源关键性评价模型应用探究。通过分析供应风险、经济重要性和环境风险,确定镓、铟和锡三种金属的关键性明显大于生产过程的其它金属,同时,三者的高关键性也使含这三种金属的材料关键性较高,并由此得出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是五个LED灯具生产工段中两个最重要的工段。最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关键性总体评价,比较了 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LED灯和灯丝灯的生产情况。(5)在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模型的前提下,选择两种中国典型的LED灯生产工艺进行模型应用研究。在系统分析过程中,对96种原材料、10种能源、7种水流和42种污染物进行了全流程流动分析和权重计算,在确定了评价边界值的基础上,用材料、能源、水评价指标和综合环境评价指标计算出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制造等级。以两种灯具生产过程和三种特定情境为例,确定了灯丝灯的绿色制造水平优于SMD-LED灯,污染物的综合环境影响值是影响产品生产过程绿色制造水平最重要的参数。

王霆宇[3](2020)在《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在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煤矿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展缓慢,给煤矿环境管理造成一定困扰。本文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对比、技术验证、系统评论等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识别,详细阐述环境影响后评价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原相煤矿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现场调查法、观察法、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等相结合,以建设前预估的环境影响和建设达产后对环境影响的实时监测的数据为支撑,对原相煤矿开展境影响后评价。本次后评价结果与环保验收的主要结论总体上一致,在生产过程中矿井环保设施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到位,矿井周边环境有所改善。

李畅[4](2020)在《江西省某铜尾矿资源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铜尾矿是指铜矿石经过采选后剩余的固体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可再利用物质。对铜尾矿进行资源化处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江西省某地铜尾矿中SiO2的含量较高,可用于代替硅质原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对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进行研究,为了使铜尾矿资源化技术更加绿色环保,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角度对铜尾矿生产建筑材料过程进行分析评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对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对江西省某地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于生产水泥熟料、蒸压加气混凝土和泡沫微晶保温材料过程进行现场调研和实际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LCA基础数据库CLCD(Chinese Reference Life Cycle Database)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在eFootprint在线系统上对铜尾矿复合建筑材料和普通建筑材料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通过量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影响累计贡献值等,对比分析两者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指标值的大小,确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阶段和环境类别,明确铜尾矿资源化过程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相比,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各环境影响类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初级能源消耗PED(Primary Energy Demand)降幅最高达10.25%。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工艺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PED>WU>GWP:煤粉制备过程对PED值贡献最大,占总PED的80.04%;铁粉制备和自来水过程对水资源消耗WU(Water Use)贡献较大,分别占总WU的45.05%和30.77%;熟料煅烧阶段对全球变暖潜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贡献最大,占总GWP的89.31%。以上这几个过程是节能减排控制的重点环节。此外,铜尾矿替代粘土用于水泥熟料的生产不仅避免了铜尾矿堆存可能产生的生态毒性ET(Ecological Toxicity)、人体毒性-致癌/非致癌HT-cancer/non cancer(Human Toxicity)及占用土地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毒性和人体毒性,其中生态毒性值削减了5.7%。与传统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相比,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各环境影响类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GWP降幅最高达19.51%。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PED>WU>GWP:蒸压养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水蒸汽和天然气,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最大,是节能减排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PED、GWP和WU,分别占各环境影响类型总值的57.31%、51.37%和38.30%。此外,铜尾矿替代35%的砂和10%的水泥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生产既避免了铜尾矿堆存可能产生的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及占用土地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毒性和人体毒性,其中生态毒性值削减了54.5%,人体毒性值削减了5.6%。与普通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相比,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过程中各环境影响类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WU降幅最高达70.35%。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工艺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WU>PED>GWP:硼砂属于高纯物质,其上游生产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最大,是节能减排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GWP、PED和WU,分别占各环境影响类型总值的75.33%、70.07%和39.38%。此外,铜尾矿替代石英砂和铝土矿用于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的生产不仅避免了铜尾矿堆存可能产生的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及占用土地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毒性和人体毒性,其中生态毒性值削减了29.3%,人体毒性值削减了25.85%。

许壮[5](2019)在《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加油站是指为机动车辆服务的,销售成品油的经营网点,一般是用来为设备添加燃料用油等。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汽车加油站逐步发展成了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加油站为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但同时也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了包括空气、噪声和地上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现如今原本远离人群聚集地的加油站,多毗邻繁华商业区、学校和大型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极难进行事后处理或需花大量资金进行后期环保工作,所以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环境重要影响因素的科学分析,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首先构建了包括工程现状分析、区域环境概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预测这三部分组成,共三级的城区加油站环境项目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分析过程中首先运用德尔菲法得出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加油站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通过比较建设前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大小,确定加油站项目建设成功后的主要污染源。最后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应用到天津石化某城区加油站中去,得出城区加油站项目的最大灰色关联度为0.88,因此估计该城区加油站项目开工建设后对加油站周边环境的气候变化影响存在较为轻度的影响。模型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可以对加油站项目建设成功后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预评估,相应的提出风险预测措施,降低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减少加油站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6](2019)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的通知》文中认为鄂环发[2019]14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和监督,现将《湖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湖北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鄂环发[2010]25号)自即日起废止。2019年7月3日湖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

但山林[7](2019)在《高海拔环境敏感区域隧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隧道作为山区道路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在我国的高原山地和中低山丘陵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它的修建在提升山区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区域水资源漏失、水质恶化、大气污染、隧道弃渣和土壤侵蚀加剧等,给隧址区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为此,本文以G318林拉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高海拔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对隧道建设区域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固废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仿真评价,以期构建环境负效应小,社会认可的绿色生态型高海拔隧道。本文在系统分析隧道建设和营运期间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考虑到高海拔地区环境的动态延迟性和高阶非线性,结合理论分析、公众参与和现场调研情况,选取水环境、大气环境、固废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评价要素,选择系统动力学作为环评方法,据此构建了高海拔隧道环境影响系统动力学评价模型。建立了包括30个环境因子的因果关系图,然后进一步区分不同变量的性质,构建了包含6个状态变量、12个速率变量、26个辅助变量和62个参数的存量流量图,并采用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改进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确定了隧道建设区各环境要素的环保投资比例:水环境0.3509,大气环境0.2779,固废环境0.1302,生态环境0.2410。然后选取位于高海拔地区的雪山梁隧道和雁口山隧道校验了模型的可靠性,将其用于米拉山隧道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到如下结论:(1)隧道建设区域的水资源漏失量在施工期间持续增加,其中2015年2016年区域水资源漏失量从0缓慢增加到100万m3,2017年2018年7月则迅速增加到400万m3;在营运期间,水资源量略有回升,但变化不明显。水体SS含量在施工期间大致呈线性增加,2018年7月达到峰值106吨;2019年以后,由于系统主导反馈的改变,水体SS含量逐渐下降,到2032年已接近30吨,达到了水体SS含量的合理范围。(2)TSP排放量在隧道的施工和营运阶段持续增加,且主要集中在隧道外。2015年2018年,TSP排放量从0增加到750吨,到2032年TSP排放量达到1000吨;NO2的排放主要集中于隧道通车运营后,并且小型车是NO2的最主要来源。整个施工阶段仅向外界排放了4.2吨NO2,到2032年的排放总量接近1200吨。但和当地的大气环境容量相比,TSP和NO2的排放量仍在容许范围以内。(3)隧道的固废排放量在施工期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以后的施工阶段,增长速率显着增大,2018年7月达到峰值233万吨;在营运期间缓慢下降至227万吨。(4)隧道施工期间,区域新增水土流失量线性增加,2018年7月达到峰值1300吨,并且弃渣场是整个隧道建设区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单元,从根本上来看,还是由隧道洞渣的利用率偏低导致的;隧道通车后,土壤流失得到有效控制,2032年的水土流失增量已不足1000吨,远低于隧道所在地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米拉山隧道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固废的影响最大,对水和大气的影响次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小,符合西藏自治区的环境保护规划。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固废处理措施,实现了米拉山隧道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费凡[8](2019)在《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及技术选择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生物质废物是我国市政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年产生量超过1.2亿吨且持续增长。我国城市生物质废物具有含水率高、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特征,过去长期混入市政固废处理,是产生恶臭、高浓度渗滤液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城市生物质废物中蕴含有机组分和营养元素,具有回收利用潜力,使得其处理系统需满足减量化、无害化、能源化和资源化的可持续管理要求。然而,城市生物质废物种类多,并涉及源头分类、收转运、资源化处理和残余物处置等多个环节,不同废物、环节和处理技术之间存在耦合机制,且受城市规模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迫切需要通过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满足多个管理目标的需求。本文构建了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模拟,实现对系统内部复杂的数值匹配和影响传导的动态定量模拟。基于物质流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和项目净现值评价等方法,实现对技术链条及技术系统的多目标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纳入城市特性对技术选择的影响机制模拟,通过基于NSGA-Ⅲ的高维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多个管理目标下的系统技术路径及管理政策优化,并通过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和区域灵敏度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算法,识别系统远期风险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耦合机制对技术链条表现影响显着:通过生物质废物的协同处理和源头分类,分别具有实现技术链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减少24-60%和10-109%的潜力,且废水、废渣等残余物处理的环境影响占比可达技术链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90%以上,远超技术直接污染排放。(2)技术选择模型可为城市实现因地制宜的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优化提供支撑:基于对苏州市区2020年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的优化模拟,可通过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农贸垃圾处理设施规模两项关键方案改进,提升节能减排水平94-401%,减少经济成本15-29%;2025年在废物协同处理模式的优化方案下,可在废物总量增加23.7%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减排量增加51-335%。通过对系统远期不确定因素的识别和分析,可定量评估末端处理设施的处理量分布和盈利概率,对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和项目亏损风险提供预警和规避措施建议。(3)系统管理目标多样且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废物单独处理模式下,经济成本与能源、环境效益存在正相关;而在废物协同处理模式下,节能减排边际成本持续增加,节能减排潜力空间较小。

齐星昊[9](2019)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剩余污泥处理方法的环境影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一直都是污水处理行业关注的难题,现有方法对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建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全面系统的评价了卫生填埋、好氧堆肥和焚烧这三种目前常见的剩余污泥处置方法,以期为行政决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建立过程为:根据剩余污泥处置一般过程,将产生的环境负面效应分为全球变暖、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臭氧、生态毒性、固体废物、烟尘与灰分七个影响潜值分类,随后进行标准化和加权计算,进而对每种剩余污泥处置方法的影响指数量化。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南北方两座典型污水厂:西安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合肥望塘污水处理厂,分别根据其剩余污泥泥质,基于该评价模型对卫生填埋、好氧堆肥和焚烧三种污泥处置方法进行分类、加权、归一化处理计算,获得过程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如下:1.不同处置方法环境影响潜值: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由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化气体,并且剩余污泥都被视为固体废物,故环境影响潜值最大;高温堆肥由于堆料最后全部作为肥料,视为不产生额外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潜值最小。2.卫生填埋中,各种不同指标的环境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固体废物>光化学臭氧合成>全球变暖>烟尘>酸化>富营养化>生态毒性。因为填埋的污泥质量大,占用较多土地,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最大。在填埋过程中,生化气体产生量大,其中甲烷的排放量最大,造成光化学臭氧合成和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较大。3.高温堆肥中,各种不同指标的环境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富营养化>酸化>光化学臭氧合成>全球变暖>烟尘>生态毒性>固体废物。这是由于高温堆肥过程结束后,堆料可以作为肥料农用,基本上不产生固体废物,因此堆肥的环境影响较小。但高温堆肥过程排放的NH3较多,是造成富营养化数值大的主要原因。4.焚烧处理中,各种不同指标的环境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固体废物>光化学臭氧合成>烟尘>酸化>富营养化>全球变暖>生态毒性。污泥经焚烧处理,剩余大量灰渣,使得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较大。而在焚烧过程中,NOX的排放量大是光化学臭氧合成数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王娜[10](2019)在《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实例分析 ——以宕昌县哈达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确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角度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日益明显,但伴随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目前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认知不够完善,评价模式及评价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整体性研究。因此,对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为研究对象,以宕昌县哈达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同性质工业集中区开展环评作业提供一定的案例参考。首先,根据集中区规划性质、产业定位和环境影响识别,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其次,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与总结,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情景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景观生态学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再次,采用单因素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内容对规划做出整体论证,并提出环境保护及减缓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四个层次,准则层包含环境、资源能源和社会经济三个指标。(2)研究与总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分析预测环境影响因素:通过分析预测,集中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采取防治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3)单因素环境承载力研究: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分析,集中区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农副产品原材料承载力有能力支撑集中区建设实施。(4)论证了集中区规划合理性,并对规划建设实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及减缓措施。

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固体废物的类型
    2.1 工业固体废物
    2.2 危险固体废物
    2.3 城市垃圾
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流程
    3.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3.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
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 对固体废物的分类缺乏明确的标准
    4.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单一
    4.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不完整
    4.4 固体废物二次污染评价不足
5 加强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措施
    5.1 完善固体废物在评价工作中的界定标准
    5.2 加强固体废物的二次环境评价
    5.3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
6 结语

(2)典型能源材料制备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能源材料概述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1.1.2 典型能源材料简介
        1.1.3 能源材料生产过程面临的问题
    1.2 能源材料评价方法
        1.2.1 单因素评价方法
        1.2.2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1.3 论文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绿色制造评价方法定义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前言
    2.2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基本描述
        2.2.1 评价原则
        2.2.2 模型实施方案
        2.2.3 模型假设
        2.2.4 模型约束条件
    2.3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参数说明
        2.3.1 经济部分评价
        2.3.2 环境部分评价
        2.3.3 资源部分评价
        2.3.4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
    2.4 模型适用性说明
    2.5 能源材料制备过程应用探究说明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制造经济评价应用-以五氧化二钒生产过程为例
    3.1 前言
    3.2 过程优化方法
        3.2.1 优化方案A
        3.2.2 优化方案B
    3.3 实例分析
        3.3.1 功能单元
        3.3.2 系统边界
        3.3.3 数据来源
    3.4 经济评价与讨论
        3.4.1 三个生产过程的宏观成本对比
        3.4.2 三个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部分的经济对比
        3.4.3 不同成本类型的对比
        3.4.4 敏感性分析
    3.5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3.6 多元综合评价
    3.7 优化流程的建立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制造环境评价应用-以金属生产过程为例
    4.1 前言
    4.2 实例分析
        4.2.1 污染排放标准的选择
        4.2.2 金属元素及生产过程的选择
        4.2.3 污染物的选择
        4.2.4 污染当量值的确定
    4.3 方法体系
    4.4 分析与讨论
        4.4.1 金属生产过程污染物分析
        4.4.2 综合环境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制造资源评价应用-以LED灯制备过程为例
    5.1 前言
    5.2 实例分析
        5.2.1 功能单元和系统边界
        5.2.2 模型假设
        5.2.3 数据收集来源
    5.3 结果分析
        5.3.1 金属原材料物质流分析
        5.3.2 金属关键性计算
        5.3.3 材料关键性计算
        5.3.4 各个生产过程的综合评价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制造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以LED灯制备过程为例
    6.1 前言
    6.2 LED绿色制造实施框架
        6.2.1 功能单元和系统边界
        6.2.2 模型假设
        6.2.3 数据收集来源
    6.3 物质评价
        6.3.1 物质流分析
        6.3.2 有机物权重的计算
        6.3.3 气体和无机物权重的计算
        6.3.4 原料评价指标的确定
    6.4 能量评估
    6.5 水资源评价
    6.6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6.6.1 废水评估
        6.6.2 废气评估
        6.6.3 固废评价
        6.6.4 综合环境评价
    6.7 评价边界值的确定
        6.7.1 材料评价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6.7.2 能耗评价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6.7.3 水耗评价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6.7.4 综合环境影响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6.8 绿色制造评价指标的确定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键能源金属生产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污染物及计算结果
附录B 金属资源关键性评价模型相关参数及计算过程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念
    1.2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内容
    1.3 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区别
    1.4 研究背景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路径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难点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趋势
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概述
    3.1 项目概况
    3.2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目的及原则
    3.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范围
    3.4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5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评价标准
    3.6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
    3.7 后评价流程
    3.8 评价方法
4 原相煤矿大气环境影响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4.2 大气环境影响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4.3 小结及建议
5 原相煤矿地表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5.1 地表水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5.3 小结及建议
6 原相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6.1 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和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6.4 小结及建议
7 原相煤矿声环境影响后评价
    7.1 声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7.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价评价
    7.3 小结及建议
8 原相煤矿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后评价
    8.1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8.2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8.3 小结及建议
9 原相煤矿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9.1 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调查
    9.2 生态影响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9.3 小结及建议
10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供需预警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江西省某铜尾矿资源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尾矿的产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1.2.1 尾矿的产生
        1.2.2 尾矿对环境的影响
        1.2.2.1 大气污染
        1.2.2.2 水体污染
        1.2.2.3 土壤污染
        1.2.2.4 地质灾害
    1.3 尾矿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法
        1.3.1 作为原料再选
        1.3.2 提取有价金属
        1.3.3 用于矿坑回填
        1.3.4 制作土壤肥料
        1.3.5 生产建筑材料
    1.4 铜尾矿生产建筑材料产生的环境问题
    1.5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1.5.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国外的发展
        1.5.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国内的发展
    1.6 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应用
    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2.2 生命周期评价的内容
        2.2.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2.2.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2.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2.4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2.3 生命周期评价工具简介
第三章 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3.1 铜尾矿用于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可行性分析
    3.2 目标与范围定义
        3.2.1 目标定义
        3.2.2 范围定义
        3.2.2.1 系统边界
        3.2.2.2 数据取舍原则
        3.2.2.3 环境影响类型
        3.2.2.4 数据质量要求
        3.2.2.5 软件与数据库
    3.3 清单分析
    3.4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3.4.1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3.4.1.1 铜尾矿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3.4.1.1.1 目标与范围定义
        3.4.1.1.2 清单分析
        3.4.1.1.3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3.4.1.2 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3.4.2 清单数据灵敏度分析
    3.5 生命周期解释
        3.5.1 数据完整性说明
        3.5.2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3.6 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4.1 铜尾矿用于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可行性分析
    4.2 目标与范围定义
        4.2.1 目标定义
        4.2.2 范围定义
        4.2.2.1 系统边界
        4.2.2.2 取舍原则
        4.2.2.3 环境影响类型
        4.2.2.4 数据质量要求
        4.2.2.5 软件与数据库
    4.3 清单分析
    4.4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4.4.1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4.4.1.1 铜尾矿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4.4.1.1.1 目标与范围定义
        4.4.1.1.2 清单分析
        4.4.1.1.3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4.4.1.2 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4.4.2 清单数据灵敏度分析
    4.5 生命周期解释
        4.5.1 数据完整性说明
        4.5.2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4.6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5.1 铜尾矿用于生产泡沫微晶保温材料可行性分析
    5.2 目标与范围定义
        5.2.1 目标定义
        5.2.2 范围定义
        5.2.2.1 系统边界
        5.2.2.2 取舍原则
        5.2.2.3 环境影响类型
        5.2.2.4 数据质量要求
        5.2.2.5 软件与数据库
    5.3 清单分析
    5.4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5.4.1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5.4.1.1 铜尾矿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5.4.1.1.1 目标与范围定义
        5.4.1.1.2 清单分析
        5.4.1.1.3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5.4.1.2 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5.4.2 清单数据灵敏度分析
    5.5 生命周期解释
        5.5.1 数据完整性说明
        5.5.2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5.6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与建议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基本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城区加油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1 城区加油站建设项目
    2.2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及内容
    2.3 城区加油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及内容
第三章 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 指标体系的构建
    3.5 指标体系的灰色综合评价
第四章 城区加油站环境灰色关联评价分析
    4.1 灰色系统理论
    4.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其步骤
第五章 天津城区某加油站项目案例分析
    5.1 工程现状分析
    5.2 区域环境概况
    5.3 项目建设后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5.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城区加油站项目的环评
    5.5 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海拔环境敏感区域隧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及法律依据
    2.2 隧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及内容
        2.2.1 隧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2.2 隧道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2.3 隧道环境效应分析
        2.3.1 隧道环境正面效应
        2.3.2 隧道环境负面效应
    2.4 高海拔地区隧道建设环境特点
        2.4.1 高海拔隧道的界定
        2.4.2 高海拔地区隧道建设环境特征
    2.5 隧道建设环评方法
        2.5.1 环境科学评价法
        2.5.2 系统工程评价法
        2.5.3 隧道环评方法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海拔隧道环境影响系统动力学评价模型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1.1 系统动力学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3.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3.1.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原则及步骤
        3.1.4 系统动力学软件介绍
    3.2 高海拔隧道环境影响系统动力学评价模型建立
        3.2.1 模型环境要素选取
        3.2.2 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研究
    3.3 隧道工程环保专项资金分配策略
        3.3.1 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改进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
        3.3.2 隧址区各环境要素环保投资比例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海拔米拉山隧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4.1 工程概况
        4.1.1 米拉山隧道建设情况
        4.1.2 米拉山隧址区自然条件与环境特征
    4.2 米拉山隧道SD模型参数确定
        4.2.1 明确模型边界
        4.2.2 模型参数确定
    4.3 模型可靠性检验
    4.4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4.4.1 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
        4.4.2 仿真结果分析评价
    4.5 米拉山隧道环境保护对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8)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及技术选择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生物质废物的多目标可持续管理需求
        1.1.2 单一处理技术或环节存在缺陷
        1.1.3 处理系统与城市特性联系紧密
        1.1.4 实现因地制宜的系统性可持续管理成为新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耦合系统模拟及评价方法
    2.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选择方法研究
        2.2.1 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2.2.2 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
        2.2.3 城市差异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及其模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及模拟
    3.1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种类及应用现状
        3.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1.2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1.3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1.4 其它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3.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
        3.2.1 相似的理化特性促使废物协同处理
        3.2.2 前端分类与后端处理技术之间的耦合匹配
        3.2.3 后端处理技术在残余物处理处置上的互补性
        3.2.4 我国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应用现状
    3.3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机制模拟方法
        3.3.1 技术系统界定及架构
        3.3.2 技术关键产出模拟及技术间耦合链条搭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综合评价
    4.1 技术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4.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评价
        4.2.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
        4.2.2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评价
        4.2.3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评价
    4.3 系统耦合机制下的技术链条案例评价
        4.3.1 厨余垃圾分类及处理耦合技术链条案例评价
        4.3.2 废物协同处理技术案例评价
    4.4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
    5.1 模型结构
    5.2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构建
        5.2.1 城市生物质废物产生量及组成预测模块
        5.2.2 处理全过程技术系统模拟模块
        5.2.3 系统高维多目标优化模块
        5.2.4 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模块
    5.3 城市差异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及模型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技术选择模型案例应用
    6.1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现状及规划
        6.1.1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产生及处理现状
        6.1.2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管理系统发展规划
    6.2 苏州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优化模拟
        6.2.1 生物质废物产生量及组成预测
        6.2.2 生物质废物处理全过程技术系统模拟
        6.2.3 基于高维多目标优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
        6.2.4 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剩余污泥处理方法的环境影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1.2.1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1.2.2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1.2.3 生命周期评价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1.2.4 生命周期评价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剩余污泥及其处理处置技术
        1.3.1 我国剩余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
        1.3.2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国内外现状
        1.3.3 剩余污泥处置技术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剩余污泥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
    2.1 目标定义与范围确定
        2.1.1 目标定义
        2.1.2 范围确定
        2.1.3 功能单位
    2.2 清单分析
        2.2.1 数据收集
        2.2.2 计算程序
        2.2.3 清单分析结果
        2.2.4 剩余污泥处理系统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3.1 分类
        2.3.2 特征化
        2.3.3 比较评估
        2.3.4 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2.3.5 环境影响潜值计算
        2.3.6 数据标准化
        2.3.7 加权评估
        2.3.8 环境影响负荷
    2.4 生命周期解释
        2.4.1 识别
        2.4.2 评估
        2.4.3 报告
第三章 剩余污泥泥质分析
    3.1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简介与污泥泥质
        3.1.1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简介
        3.1.2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
    3.2 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简介与污泥泥质
        3.2.1 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简介
        3.2.2 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
第四章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比较三种剩余污泥处置方法
    4.1 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系数
    4.2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三种处理方案的环境排放
        4.2.1 卫生填埋的环境排放
        4.2.2 污泥堆肥的环境排放
        4.2.3 污泥焚烧的环境排放
        4.2.4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排放清单总表
    4.3 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三种处置方案的环境排放
        4.3.1 卫生填埋的环境排放
        4.3.2 污泥堆肥的环境排放
        4.3.3 污泥焚烧的环境排放
        4.3.4 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排放清单总表
    4.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4.1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4.2 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5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实例分析 ——以宕昌县哈达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2.1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1.1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2.1.2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框架
    2.2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2.2.1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
        2.2.2 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内容
    2.3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2.3.1 工业集中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2.3.2 工业集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3 工业集中区评价指标选取
    2.4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2.4.1 规划环评各主要环节采用的技术方法
        2.4.2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适用技术方法研究
    2.5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承载力研究
        2.5.1 环境承载力概述
        2.5.2 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承载力分析主要内容及分析步骤
        2.5.3 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
3 宕昌县哈达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1 规划概述
        3.1.1 规划集中区地理位置及人口规模
        3.1.2 规划范围及期限
        3.1.3 集中区性质定位
        3.1.4 集中区发展目标规划
        3.1.5 产业发展定位
    3.2 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3.3 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
        3.3.1 污染源分析
        3.3.2 环境影响识别
        3.3.3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4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3.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4.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4.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4.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4.6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5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3.5.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3.5.2 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分析
        3.5.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3.5.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3.5.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3.6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分析
        3.6.1 大气环境承载力影响分析
        3.6.2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
        3.6.3 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
        3.6.4 农副产品原材料承载力影响分析
    3.7 环境风险与应急预案分析
        3.7.1 环境风险分析
        3.7.2 应急预案
    3.8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措施
        3.8.1 大气环境保护对策及污染控制措施
        3.8.2 水环境保护对策减缓措施
        3.8.3 声环境保护对策减缓措施
        3.8.4 固体废物保护对策减缓措施
    3.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0 案例总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对策探讨[J]. 刘志标. 绿色环保建材, 2021(08)
  • [2]典型能源材料制备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应用[D]. 高文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
  • [3]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D]. 王霆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江西省某铜尾矿资源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 李畅.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5]城区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 许壮.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6]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的通知[J].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16)
  • [7]高海拔环境敏感区域隧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但山林.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理系统耦合及技术选择模拟研究[D]. 费凡. 清华大学, 2019(02)
  • [9]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剩余污泥处理方法的环境影响比较研究[D]. 齐星昊.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实例分析 ——以宕昌县哈达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为例[D]. 王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