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行动的代号

军事行动的代号

一、漫话军事行动代号(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欣[1](2018)在《华北沦陷区《国民杂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占领华北后,出于现实考虑,开始调整对华侵略政策,进行对华长期战,采用“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方针。同时采取集中经济战、政治战、军事战、思想战在内的“总力战”原则。日本方面将其对民众的宣传工作称为“思想战”,占领华北后,日伪方面首先就是对华北地区的报刊杂志业进行整顿,以便于日伪对其进行控制与利用。《国民杂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国民杂志》既有亲日、为日伪宣传的基调,又保留有丰富的科学、文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料价值。作为一个创办于华北沦陷区的大型综合性刊物,其与沦陷区的社会现实存在着相当的联系。杂志中汇集着大量思想观念、出身背景、社会地位迥然各异的作家,也就蕴含着当时社会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政治立场、社会风貌。《国民杂志》创办于已经处于沦陷状态的北平,属于日本华北驻屯军报道部的武德报社下属的“六大权威杂志”之一,是当时的一份具有官方背景的大型综合性月刊。比较丰富的文学艺术内容是《国民杂志》的价值体现。本文拟从考察《国民杂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存空间、创刊宗旨、编辑群体等基本情况入手,主要以其对华北日伪当局对华北民众统治政策的宣传、对亲日思想言论的传播、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三方面为主题,对其48期的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对这套杂志本身的内容进行勾勒分析,借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华北沦陷区政治、文化的复杂面貌。

关伟[2](2017)在《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文中提出晋绥军作为一支军阀武装,在民国存在达38年之久,其兴衰荣辱历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要素之互动关系:地盘、经济能力、统率之才能、将领的忠诚、兵源的稳定、士兵的训练、武器装备及后勤补给、官兵战略战术素养以及如何应对外部之挑战等方面。对于以上诸要素在晋绥军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考察与分析,进而深入理解晋绥军何以能够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抗战时期晋绥军与日军作战过程中损失惨重,“晋西事变”的发生使得晋绥军进一步削弱,在此情形之下晋绥军的凝聚力不降反升,其原因是阎锡山在晋绥军中成立了“铁军组织”与“民族革命同志会”这两大组织,加强了对于晋绥军的统驭。解放战争期间晋绥军是诸军阀部队中少见的与解放军顽抗到底进行激烈巷战的部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五百完人”,究其根源在于“铁军组织”在晋绥军中已深入于部队之班级,“铁军基干”的培养及训练加强了晋绥军的内聚力。第一章:阐述晋军建立的历史背景及统率权之争夺。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的危机,不得不依靠地方督抚大员以维护自身的统治,由此中央的集权制逐步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下移,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二元权力结构,满族与汉族的权力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由此而加剧,最终为民初军阀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辛亥革命时期太原起义的爆发,则为晋军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契机。1911-1917年,是晋军的建立与形成时期,最高统帅地位的权力之争是此时段事关晋军日后发展趋势的最主要关节点。最终,留学日本的军人阎锡山利用灵活巧妙的政治手腕相继将对其晋绥军统帅地位产生威胁的实力派人物铲除,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这为晋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分析1917-1928年晋军如何巩固并扩张其军事实力及势力范围。晋军如何解决饷源、将官培养、士兵招募及训练等问题以及阎锡山如何应对军阀混战之时局,是此阶段晋绥军所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阎锡山在军阀混战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但是亦伺机谋利,相继采取了拥段反直,联冯拥段倒直,联直、奉反冯和和联蒋讨奉的策略,不断的巩固和扩大了晋军的势力范围。晋绥军的军费一般由本省垫支自筹解决,同时有部分国家协款;军费来源主要是扣留中央税,增收苛捐杂税以及增发省钞等办法筹措。在将领培养及任用方面,逐步形成了以留日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高级将领和山西将官培育学校培养的中下级军官的格局。晋军的训练主要分为陆军教育的实施、军纪的训练和军事技术的训练三个部分,其训练程度超过了一般军阀的水平。在战略与战术方面,晋军则主要学习德国和日本,战略上注重防守和修筑坚固工事,战术上重视手掷弹与火炮的运用。晋绥军的武器装备有购买和制造两条途径,其武器装备多由日本购买。除了购买的途径外,阎锡山在山西发展了独立的军事工业。第三章:叙述中原大战时期晋绥军由盛而衰的历程,考察晋绥军的编遣过程及中原大战后晋绥军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军费开支问题。北伐结束后,民国的政权与军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编遣会议成为了新的军阀混战的“导火索”。在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相继采取了联冯反蒋、联唐反蒋与拥蒋反唐、二次联冯反蒋的策略,晋绥军及西北军与中央军展开了混战,最终阎冯联军归于失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对于晋绥军进行编遣。由于晋绥军将领的内部冲突和矛盾不断,导致了编遣过程一波三折,最终晋绥军重要将领商震率兵脱离晋绥军体系。晋绥军的编遣费用也是此时颇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围绕编遣费用晋绥军将领多次与张学良协商沟通,最终在各方努力下才初步解决。此阶段,晋绥军的军事工业也由趋于衰落,张学良对于太原兵工厂亦实施了编遣,1931年阎锡山重掌山西军政大权后军工业才开始复兴。第四章:分析抗战时期晋绥军在遭遇重大损失后如何继续生存与发展。阎锡山如何处理与日本、蒋介石中央政府及中共的关系,阎统区缩小后如何维持晋绥军的军政开支,如何扭转晋绥军将领离析的趋势以及如何补充新兵等问题是晋绥军此阶段面临的关系其生死存亡的问题。阎锡山的“抗日要准备和日,拥蒋要准备拒蒋,联共又要准备反共”的策略为晋绥军赢得了有限的政治发展空间。晋绥军的军饷除了由中央拨给部分外,主要依靠阎锡山通过实施合理负担、整顿银行、实行兵农合一和克难运动等举措解决财政困难。第二战区监部及其所下属的各机构对于晋绥军的武器装备、粮食补给、交通运输补给、医疗卫生及通讯器材补给等方面给予了援助。抗战中期,阎锡山为了克服“晋西事变”导致的军心涣散的现象,成立了“铁军”组织扭转了这一颓势。晋绥军在士兵补充方面,采取了征兵制与募兵制,并将以往依靠政权补充兵员的方法,转变为依靠政治动员等方法补充士兵。抗战后期,阎锡山在晋西地区实施兵农合一政策以补充兵员和粮饷。晋绥军的士兵训练主要分为政治训练、精神训练、学科训练及术科训练等方面,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五章:考察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的覆灭及官兵凝聚力较强的原因。抗战胜利后,晋绥军通过收编伪军,留用日军以及整编晋绥军进一步扩充了晋绥军的实力。为了保证足够的兵员,阎锡山在其统治区内推行了“兵农合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阎锡山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也给山西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了进一步提升晋绥军的凝聚力,阎锡山在晋绥军的士兵中继续深入发展铁军组织——“铁军基干”,士兵之间形成了相互监视的恐怖氛围,内聚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在与解放军的作战过程中,阎锡山的统治区域日益缩小,此时后勤补给状况对于晋绥军的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战区总监部及其下属的各分监部等机构对于晋绥军进行了相应的补给,使得晋绥军得以在“苟延残喘”,继续与解放军顽抗到底。晋绥军与解放军作战屡战屡败的现实,使得阎锡山不得不思考晋绥军战略及战术的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以应对危局,但最终由于军阀政治为历史潮流所不允,晋绥军随着阎锡山的军阀政权而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齐石[3](2017)在《1945-1949年间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研究》文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国际政治安全局势和国内社会经济的综合作用下,苏联军事工业体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1945-1949年间,苏联军事工业体系的发展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建立和发展发展核力量,以对抗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是进行武器装备系统的现代化升级,以应对战后世界军备更新换代。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武器装备生产的现代化升级,苏联军事工业基本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建立并壮大了其军事工业综合体,为此后苏联军事力量和安全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兼具政治影响和经济影响,结合了苏联国家行政机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工业实体乃至大国意识形态等各种社会资源,是苏联国家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根本性的机构因素之一。

潘宁[4](2016)在《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肯尼迪政府的民防政策是冷战期间东西方两大阵营尖锐对抗态势的一个缩影。民防政策作为遏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国家安全政策,为肯尼迪政府保障国家安全、遏制苏联乃至最终赢得冷战胜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美学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文献、《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美国政府解密文件参考系统》数据库、《数字化国家安全档案》数据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缩微胶片、美国总统公开文献以及历史报纸等一手史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借鉴西方有关的国际政治理论,探讨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制定、实施与影响,以期从专门角度深入了解美国的冷战战略。论文第一章为“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民防政策及其遗产”,回顾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民防政策的演变过程。杜鲁门政府逐步将民防纳入了遏制大战略和国家冷战战略体系中。在遏制大战略部署下,杜鲁门政府的核战争规划了应对措施,制定一系列疏散计划。艾森豪威尔继任后,积极调整国家防御战略,制定了新的大陆防御计划,并将民防措施纳入其中作为积极防御措施的补充,政策内容也由预警系统的完善和疏散计划转向民防掩体。这些政策是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直接来源。第二章为“肯尼迪政府制定民防政策的背景”,论述了促使肯尼迪政府提出民防政策的国际与国内因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美苏重新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同时,长期以来美苏军备竞赛与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发展对美国本土安全的直接威胁,加之苏联民防活动的逐步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促使肯尼迪政府利用民防活动保障国家安全。政府决策层对民防政策战略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是“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形成与美国社会的初步反应”,考察了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制定过程与美国社会对这一政策的反应。1961年1月到7月,经过决策层广泛讨论后,肯尼迪政府逐渐确立了民防政策,开始大规模掩体建设。政策实施之初,政府利用各种媒体,对民众进行民防宣传,使民众了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民防活动。美国民众深感恐惧,美国社会开始了一场关注民防活动的大辩论。虽然民众的意见并未撼动民防政策的主要方面,但是它迫使政府决策层反思并调整了民防政策。第四章题为“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综述了 1962年与1963年民防政策演进与实施的过程。1961年底,肯尼迪政府调整了民防政策,决定由联邦政府负责建设公共掩体。1962年与1963年,国防部民防办公室开始实施“国家掩体项目”,通过掩体调查、掩体标记以及向掩体中配备生存物资等方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公共掩体。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国家掩体项目陷入困境,肯尼迪政府临时进行了民防部署。第五章是“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多重困境与终结”,总结了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因陷入多重困境并积重难返,最终为约翰逊政府所放弃的原因与过程。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因为财政拨款不足、民众普遍质疑民防政策等因素,肯尼迪政府的民防政策渐趋式微,最终约翰逊政府放弃了既定的民防发展策略,结束了肯尼迪政府的民防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民防政策在决策机制、政策内容、国防力量动员以及实施后的影响等方面,具备不同于其他国家与美国其他历史阶段民防政策的新特点。这深刻反映了肯尼迪政府应对国际局势与危机的冷战政策对民防活动的影响以及美国社会对民防政策为代表的冷战冷战与外交等公共政策的制约。民防活动虽然无法有效遏制核战争的发生,但是肯尼迪政府的民防政策依然为当前解决国际冲突、应对核战争威胁并缔造和平的国际政治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李扬[5](2014)在《二战时期乔治·马歇尔的军事思想及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最为血腥的战争,影响波及全球。这期间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他们组建了庞大的军队,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还有一个和他们不相上下的人,一个可以以同等条件加入他们队伍的人,他就是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他能与这些伟人相提并论,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正是他制定了赢得战争的全面战略,并且以他的性格魅力说服了总统和首相采纳这一战略;他组建并训练了一支美国从来没有过的庞大军队;他提拔了许多优秀的年青军官,使他们逐渐担任高层的指挥职务,并承担广泛的责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马歇尔的生平简介及军事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该部分以时间为序,概略勾勒出马歇尔的人生轨迹,展示他在美国历史舞台上主要表现。使读者对马歇尔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全面理解马歇尔的军事思想及其重要意义奠定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经历是马歇尔军事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本宁堡军校时期是马歇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马歇尔军事思想形成既是对客观现实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其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第二部分,阐述马歇尔的军事思想。战略上,他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他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初期,面对德日扩张和国内的孤立主义,提高了美国的军事潜力。珍珠港事件后,马歇尔果断采取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以先击败德国为首要目标,并提出“陆军决胜论”,保证了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三部分,从军事动员、军事建设和军事作战三个方面论述了马歇尔对其军事思想的实践。马歇尔非常重视贴近实战的军事演习和军官的选拔。在保障后勤和激励士兵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另外他为了减少美军伤亡,支持使用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结束的步伐。第四部分,主要阐述马歇尔军事思想的意义和其在美国陆军发展史上的地位,并对美国陆军乃至世界陆军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简要评价了其军事思想成就意义和不足。

黄博宇[6](2013)在《迷彩通用功能体系定位研究—迷彩图案在军用被装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未来高技术局部战场中,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战场高度透明,“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二是武器的杀伤力大而精准;三是部队更加机动灵活。而战场透明度主要表现为各种高效的侦测手段,侦察的目的是扩大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目标暴露,而伪装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减少、消除或者模拟差别,使侦察产生错觉从而保护目标不被发现。而保证伪装性能的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因素就是迷彩图案。美军军事实力超强,技术水平先进,实战经验丰富,历来是各国军队借鉴的对象。美军从事的研究是建立在“一支适应于任何气候和地域的军队”基础上的,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在研究作战服的面料和款式设计思路的同时,也在考虑作战服的另外一个基本要素:迷彩图案。迷彩伪装的作用就是在战场上保存自己,避免被敌人发现,从而保障部队的配置及行动的隐蔽,进而取得战斗的胜利。迷彩伪装是对抗军事侦察及武装打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体现了单兵作战的综合防护能力。伪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伪装不仅仅可以保存士兵的生命,从另一方面考虑,好的迷彩伪装可以使伤员的数量降低,减少伤员的救治,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因为现代战争需要军人不仅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超强的专业技术素养,如出现因伤减员,部队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人员顶替,势必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从我军现在的迷彩装备伪装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装备的需要,一对一地进行迷彩图案设计和颜色配置,没有将迷彩伪装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造成被装和装备搭配时的外观混乱,影响整体外观的协调性和伪装效果。通过迷彩体系研究,以迷彩伪装技术为中心,初步实现我军军需装备迷彩产品的体系化、系列化,对提高单兵生存能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本课题将作为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迷彩体系课题研究的一部分,围绕迷彩体系对国内外迷彩图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军需所的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军事装备,尽管十分强调伪装的重要性,但对伪装体系研究似乎重视的不够,由于装备产品研制、生产、采购渠道的复杂性,造成各类装备集成后,外观色彩不协调,颜色混乱影响整体外观的协调性和伪装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研究需要,从各国新旧迷彩装备入手,从迷彩图案、配备情况、图案搭配及混色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为了分析各个迷彩体系的特点及优缺点,为我军今后的迷彩体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收集大量国内外迷彩装备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对各自的优缺点,借鉴国外军队先进的技术成果,提出意见供我军今后的迷彩体系研究作为参考。

牛春峰[7](2012)在《弹道环境下的陀螺/GPS组合姿态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低成本的有控弹箭是提高常规火炮武器系统射击精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制导炮弹外弹道姿态测量精度,从而对其实施精准的弹道控制,本文围绕低成本MEMS陀螺姿态测量以及姿态非线性滤波技术中遇到的一些基础理论和问题,结合弹道学理论展开分析和研究。首先建立了制导炮弹的刚体运动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解算出一条理论弹道,该弹道一方面为后面模拟弹载传感器测量值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作为考虑测量误差的姿态标定值与估计值的对比基准,以评定标定与滤波算法精度。针对低速旋转尾翼弹的弹道特性,分别提出基于忽略攻角和动力平衡角近似攻角假设条件下的飞行姿态空中标定方法。根据建立的弹道模型,研究低旋尾翼弹攻角运动特性,充分利用地面弹道试验数据和飞行测量数据,提出了由动力平衡角近似攻角来求解弹丸飞行姿态,推导出近似攻角假设下的姿态标定数学模型。同样基于忽略攻角假设,建立了弹箭简易飞行姿态标定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比两种模型精度。在弹道滑翔段考虑平衡攻角的影响,研究了稳态飞行条件下的姿态角标定方法。本文简要分析研究了适用于全弹道的陀螺积分算法,并提出了利用姿态标定抑制陀螺积分产生的累积误差的方法。建立了炮弹攻角、侧滑角与滚转角的非线性姿态滤波模型。以炮弹飞行时的攻角、侧滑角与滚转角为状态变量,结合弹道飞行参数与MEMS陀螺/GPS测量数据,建立了非线性姿态滤波估计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模型充分考虑了弹道参数的可变性和随机测量噪声,通过多种滤波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对比仿真结果得到了适用于姿态估计模型的最优算法。研究了MEMS角速率陀螺的一般工作原理与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陀螺随机误差进行建模补偿,去除噪声中的周期项、趋势项等,获得了正态分布的随机噪声序列,以便利用滤波方法进行补偿。提出了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对陀螺输出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的思路,通过仿真建模得到了陀螺输出预测值。利用小波滤波与多分辨率分解理论,对陀螺输出噪声进行滤波补偿,进行仿真试验获取了最优小波基函数和尺度函数。在有限条件下开展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利用三轴飞行姿态仿真转台和MEMS角速率陀螺,设计仿真试验方法。以弹道模型理论计算数据作为转台控制参数,对陀螺输出数据进行采样和预处理,并将结果代入姿态标定数学模型和非线性滤波估计模型,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姿态标定与滤波估计结果,在半实物仿真环境下验证了姿态标定模型和滤波估计模型的有效性及精度。

张彦台[8](2012)在《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民国时期的华北城乡市场中,为买卖双方从中说合构成交易、代客买卖或为买卖双方执掌度量衡器而从中收取佣金者——牙商不可或缺。研究牙商既可以显示民国时期的经济运行实态、商品生产和流通规模、国家和地方税收、政府的商业政策,也可反映市场结构变迁、商业资本的运转和增殖、区域文化等内容。本文主要利用档案资料和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保存、未刊的社会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民国时期的华北牙商。在民国以前,华北牙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是单个的、零散的,经商活动各自为战。民国以降,政府改变了压抑商业、歧视商贾的态度,对商业的封建束缚随之放松。“牙帖定额化”制度的取消使华北地区牙商群体迅速的发展壮大。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时期:1912——1928年,华北牙商快速发展阶段、1928——1937年,华北牙商繁盛阶段、1937——1949年,华北牙商曲折发展阶段。牙商所经营之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民国时期,牙商开设的牙行资本组织形式包括独资、集资与股份制三种类型。由于行业经营活动的差异性,各种牙行的人员构成和各自分工也各有差异。牙商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才干:对货物有鉴别能力、善于沟通的能力、善于交际的能力等。华北牙商的经营职能包括:栈房职能、中介代理职能、信息和服务职能、金融职能、公证和收付货款职能、对市场进行管理的职能和批发职能等。牙商在工商界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并执商界之牛耳,与独特的经营谋略密切相关。在营业收入方面,牙商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他们能凭各种不同的本领,以种种方法来敛财。牙商在经营运作中不仅需要一定的支出,而且往往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经营过程。民国时期牙商群体的构成广泛。既有弃政经商的官僚,也有靠盘剥百姓积累财富的地主和豪绅;既有资金雄厚的资本家,也有无任何资本的贫农和无业游民;既有从旧式商业中走出来的商贾、学徒,也有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既有亦官亦商的代表,也有半农半商的典范。一个成功的牙商背后,往往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说,牙行成功的客观条件就是这个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效性,在这张关系网中,牙商与政府、帮会、购销客户、出口商、金融、保险业、脚行、转运业等保持密切的关系。交易场中,几乎所有行业的牙商都有一套神秘的行话和暗语。行话与暗语既是民间秘密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民俗语言文化。牙商的行话与暗语,一方面是牙商群体内部交际的工具,主要用来保守牙商内部秘密、有维护牙行利益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牙商阻断买卖双方知情的手段,便利于牙商对生意的把持。除了语言以外,民国时期,活跃在华北地区集市上的牙商衣着穿戴也很特殊。牙商对近代市场经济下的流通、生产与消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牙商资本向工业领域扩展,成为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本来源。牙商除了向企业家流动外,还有个别的牙商向银行家流动。早期牙商的主要职能是介绍买卖,保持着代客买卖的中间商性质。但不少在城市营业的牙商很快就突破了这种经营范围,有的直接经手办货,自营大宗买卖,开始转化为批发商、实体商或牙商兼实体商。凡市场买卖交易的货物,只要是经牙商为媒介的,统要承担相应的税负。华北牙商的税负制度大概有四种形式:牙税盈余制度、牙税等级制度、牙税包商征收制度和牙行营业税制度。政府向牙商征收税负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政府自征牙税法;牙商同业公会代征牙税法;招商招标承包法。牙商税负是地方财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前,华北各省市的牙税和牙帖捐的收入逐年增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华北牙商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牙税的收入也相应的减少。从理论上来讲,牙税性质本质上应该以牙商为课税的主体,以牙商所获得的佣金为课税的客体。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完全如此。牙商税负除了汇解到各省财政部门外,还要留拨一部分作为地方经费。税款主要用于地方行政建设、教育经费、军费、公益性事业或其他事项。牙商在遇到税额过重、战争摧残、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其应缴纳的税课可以呈请政府批准核销减免。牙商的营业执照称为牙帖,牙商只有领取牙帖才能开展中介代理活动。民国时期按照政府规定和商业管理,牙帖的传承与继替呈现出多种方式:牙帖继承制、牙帖连任制、帮帖替代制、商民申请制、官府招募制和牙帖租用制等。牙商必须经政府登记注册,办理某些正式的手续,才能从政府领取管理机关核发的牙帖。领取牙帖后的牙商,其合法经营活动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保护。牙商如果在牙帖有效期内因故歇业,必须到官府办理注销“牙帖”的手续。在中国牙商事业发展史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牙商法规和华北各省市地方性牙商法规,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体现出了牙商法制建设由传统到近代的渐进发展历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牙商法规和华北各省市地方性牙商法规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其对新中国的经纪人法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的经纪人法规中的若干规定可以在民国牙商法规的传统中找到根源。档案和文献史料显示,华北牙商纠纷数量和类型均出现增长趋势;牙商纠纷的形态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姿态:在追逐利益面前,政府、牙商、商户、农民、商会、同业公会等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纷争不断,甚至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构成对社会和商业秩序的严重威胁。纠纷解决的途径与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华北牙商具有明显的区域独特性。一方面,他们推动了华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华北专业市场的兴盛;另一方面,华北牙商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牙商在积累了丰厚的利润后,将资本向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和金融信贷领域扩张和转移。这种扩张和转移即体现了资本的周转和增殖,又体现了中国近代商业的进步。牙商、牙商文化与市场经济扩大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牙商是民国时期商品生产规模扩大与市场经济扩大的产物;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扩大又同时呼唤成熟的牙商和牙商文化的复兴。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的繁盛与演变除了地缘、血缘与业缘关系外,更主要的是由一种精神、文化来支撑的。推进民国时期华北牙商文化的复兴对于商业的繁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市场经济的扩大需要发扬华北牙商的三种精神文化:诚信公平、义利并举;信息意识、调和折中;竞争协作、创新进取。

黎润红[9](2011)在《“523任务”与青蒿抗疟作用的再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成为目前国际市场上用于治疗疟疾的最主要药物之一,青蒿素发现的历史也备受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523任务"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523任务"与青蒿抗疟作用再发现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青蒿素发现以前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青蒿的抗疟作用如何被科研人员重视并加以研究,最终取得青蒿粗提物鼠疟抑制100%的过程。

徐立佳[10](2007)在《军事词语语用特点研究》文中指出军事语言是指在军事交往中产生的、跟军人和军事活动有关的一种社会方言。军事词语是军事语言中最活跃、最善于出现新内容或新形式的因素,是现实军旅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总是随着军事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或演变。军事词语是军事语言的重要构成成分,军事社群中的人和事的变化,都会通过军事词语的表达反映出来。为了总结军事词语在军旅生活中的运用规律,阐述军事词语语用的社会功能,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集中探讨词语功能与军事社群的关系,考察军事词语与军旅活动的关系,对军事词语的语用特点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既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在军事生活中,为了体现军事社群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增强彼此间交流的表达效果,活泼军事语言,出现了变体军事称谓;为了使军旅生活中的交流直观、生动,出现了军事成语词义的差异、色彩的变化和结构的活用;为了对本集团语言进行保密,就要人为的对军事语言加以改造变异,使之成为特殊意义的文字或符号的结合,并具有保密功能,出现了军事秘密语。论文对军事词语的概况进行描写,通过共时比较法,将军事词语与民族共同语进行比较,通过历时比较法,探究其来源、现状及其发展,总结出军事词语在语用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论文从军事称谓语、军事成语、军事秘密语三个方面,对军事词语的语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发展变化、文化内涵进行阐释。

二、漫话军事行动代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话军事行动代号(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沦陷区《国民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 《国民杂志》:华北沦陷区之“唯一综合性刊物”
    第一节 《国民杂志》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生存空间
        一、时代环境:1940年代的国际政局
        二、生存空间:“思想战”与日本对华政策调整
    第二节 《国民杂志》之轮廓勾勒
        一、《国民杂志》之创办
        二、《国民杂志》之版面及发行
第二章 塑造顺民:《国民杂志》对日伪统制政策的宣传与附和
    第一节 华人治华:“华北之唯一民众”
        一、《国民杂志》对新民会成立与运转的介绍
        二、《国民杂志》对缪斌“新民主义”的宣传
    第二节 革新生活:“建设新中国之必然前提”
    第三节 :剿共增产:“华北一切施政之基础”
        一、《国民杂志》对治安强化运动概况的报道
        二、《国民杂志》对治安强化效果评价
第三章 颠倒黑白:《国民杂志》对侵略殖民政策的吹捧
    第一节 宣扬轴心国集团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一、抹黑英美苏:推诿战争责任
        二、“正名”:曲解孙中山“大亚洲主义”
    第二节 营造“日华亲善”之舆论氛围
        一、同文同种:日华之“兄弟情谊”
        二、特殊华北:友军之“后援基地”
    第三节 对抗日阵营进行舆论攻击
        一、“报喜不报忧”:轴心国之“赫赫战绩”
        二、“言辞恳切”:对抗战同胞“谆谆劝告”
        三、“流氓恶霸相勾结”:诬蔑抗战队伍动摇民心
第四章 “鱼龙混杂”:《国民杂志》中的文学艺术类内容
    第一节 对新作家的培养与鼓励
    第二节 对于“色情文学”问题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2)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四、“晋绥军”的称呼及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初创班底:晋军的建立与发轫(1911-1917)
    第一节 晚清的政治失序与督抚专权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晋军的建立
    第三节 晋军统率权之争夺
        一、阎锡山督军地位的稳固
        二、阎锡山剪除异己,集中军权
第二章 纵横捭阖:晋军的巩固与发展(1917-1928)
    第一节 晋军的三次扩军
        一、第一次扩军
        二、第二次扩军
        三、第三次扩军
        四、北方国民革命军之组织及缩编
    第二节 晋军将领的聚合与维系
        一、留日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高级将领
        二、山西将官培育学校培养的中下级军官
        三、阎锡山任用人才之兼容并包与弊端
    第三节 晋军士兵的招募与训练
        一、募兵制的实施及征兵制的试办
        二、官兵的训练
        三、官兵的内务
    第四节 晋军的饷源及后勤
        一、山西的财政状况
        二、军费开支
        三、后勤业务
    第五节 武器装备及战略战术
        一、武器装备的供给
        二、战略与战术
第三章 由盛而衰:晋绥军的扩张与编遣(1928-1936)
    第一节 中原大战前阎锡山与各方势力之互动
        一、联冯反蒋
        二、联唐反蒋与拥蒋反唐
        三、二次联冯反蒋
    第二节 中原大战时期晋绥军的编制及作战状况
        一、中原大战前夕晋绥军之编制
        二、晋绥军的作战
        三、阎锡山的用兵观
    第三节 中原大战后晋绥军的编遣
        一、晋绥军的状况
        二、编遣过程的“一波三折”
        三、将领的纷歧与商震离晋
    第四节 中原大战前后的军饷筹措
        一、中原大战前晋绥财政状况
        二、编遣费用之筹措
        三、山西的财政状况及军费开支
    第五节 山西军工业的衰落及复兴
第四章 抗战军兴:晋绥军的奋战与整编(1937-1945)
    第一节 晋绥军的编制
        一、抗战初期的编制
        二、抗战中后期晋绥军之整编
    第二节 晋绥军与日军的作战
        一、忻口战役与太原会战
        二、反攻太原及晋西作战
        三、战略战术的反思与转变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军饷与后勤
        一、抗战时期的饷源
        二、后勤补给
    第四节 晋绥军将领的训练与“内聚”
        一、将领的培养及训练
        二、建立铁军组织与将领内聚力之加强
        三、将领的选拔及任用
    第五节 士兵的招募与训练
        一、士兵的招募
        二、士兵的训练
第五章 穷途末路:晋绥军的溃败和覆灭(1945-1949)
    第一节 晋绥军的整编
        一、收编伪军,留用日军
        二、整编晋绥军
    第二节 兵源及“铁军基干”的训练
        一、兵农合一政策的全面施行
        二、铁军基干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节 晋绥军的后勤供给
        一、武器弹药的补给
        二、交通运输补给
        三、医疗卫生及通讯
        四、粮食及服装补给
    第四节 晋绥军的覆灭
        一、晋绥军的溃败
        二、战略战术的反思及局限
        三、晋绥军的覆灭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3)1945-1949年间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3 时间界定和概念界定
        0.3.1 时间界定
        0.3.2 概念界定
    0.4 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0.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1章 1945-1949 年间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发展的历史背景
    1.1 战后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
        1.1.1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
        1.1.2 美国成功研制核武器
    1.2 战后苏联社会经济
第2章 1945-1949 年间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体制改革
    2.1 军事工业体制改革
        2.1.1 改革战后军事工业总体管理体制
        2.1.2 武器贸易体制
    2.2 核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活动
第3章 1945-1949 年间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的现代化改造
    3.1 常规军事技术装备的升级
        3.1.1 喷气式飞机
        3.1.2 潜艇
    3.2 核武器的研制
第4章 历史进程中的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
    4.1 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4.2 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资料来源与利用
    六、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民防政策及其遗产
    第一节 杜鲁门政府的民防政策
        一、冷战初期民防的启动与立法
        二、民防纳入遏制大战略体系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民防政策
        一、大陆防御政策
        二、大陆防御政策中的民防措施
        三、民防政策的具体化
    第三节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民防政策的遗产
        一、民防政策的实施为肯尼迪政府奠定基础
        二、政策架构为肯尼迪政府的民防政策所承袭
    小结
第二章 肯尼迪政府制定民防政策的背景
    第一节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国际局势
        一、美苏冷战争夺的重新加剧
        二、第三世界的崛起与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
    第二节 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发展与控制
        一、美国与苏联的核军备竞赛
        二、美苏核军备控制的博弈
    第三节 美国社会对民防政策的认同
        一、肯尼迪政府决策层对民防活动的支持
        二、地方政府的支持
        三、一定的民意基础
    第四节 苏联民防的进展
        一、肯尼迪对二战后初期苏联民防的研究
        二、肯尼迪政府对苏联民防的全面关注
        三、苏联民防进展对美国民防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形成与美国社会的初步反应
    第一节 民防政策的形成
        一、竞选班子调查
        二、决策层对民防问题的讨论
        三、柏林危机与民防政策的形成
    第二节 民防办公室的成立
        一、民防与国防动员办公室的弊端
        二、肯尼迪政府的反思与争论
        三、肯尼迪对民防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第三节 政府的大规模宣传
        一、宣传机制的确立
        二、政府的宣传措施
    第四节 美国社会对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反应
        一、美国民众对民防政策的反应
        二、民众反应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第一节 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调整
        一、掩体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民防政策的实施
        一、国家掩体项目的建设
        二、补充性民防系统的完善
        三、其他民防活动
        四、对地方的指导活动
    第三节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美国民防活动
        一、古巴导弹危机缘起
        二、肯尼迪政府民防项目的困境
        三、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民防部署
    小结
第五章 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多重困境与终结
    第一节 民防系统的严重缺陷
        一、防御技术的滞后
        二、掩体项目实施中的弊病
    第二节 投入财政的严重不足
        一、民防的巨额财政需求与政府拨款的严重不足
        二、国会对民防拨款的掣肘
    第三节 美国社会对民防政策的质疑
        一、美国民众的反对
        二、社会组织对民防的不满
        三、美国民众反对政府民防活动的原因
    第四节 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终结
        一、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的结束
    小结
结论
    一、冷战遏制与对抗色彩的体现
    二、补充遏制大战略
    三、军事化色彩浓厚
    四、政策架构不稳定
    五、社会参与程度低
参考文献
附录: 美国民防年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二战时期乔治·马歇尔的军事思想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学术史综述
        1、 国内研究状况
        (1) 中文着作
        (2) 中文论文
        2、 国外研究状况
    (三) 难点、创新点与重点
第一章 马歇尔生平简介及军事思想的形成
    (一) 生平简介
    (二) 思想成因
    (三) 思想形成
第二章 二战时期马歇尔军事思想
    (一) 军事动员
    (二) 协同作战
    (三) 先欧后亚
    (四) 陆军决胜
第三章 马歇尔军事实践
    (一) 军队建设
        1、 财政拨款
        2、 军事演习
        3、 选拔军官
        4、 航空队
    (二) 军事动员
        1、 军事训练
        2、 战略物资
        3、 鼓舞士气
    (三) 军事作战
        1、 珍珠港
        2、 菲律宾
        3、 西欧德国
        4、 日本本土
第四章 马歇尔军事思想及其实践的意义和不足
    1、 军事思想的意义
    2、 军事思想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中文专着
    中文论文
    外文译着
    外文原版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迷彩通用功能体系定位研究—迷彩图案在军用被装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迷彩伪装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迷彩伪装的概述
    2.1 伪装的发展历史
        2.1.1 伪装的起源
        2.1.2 军服颜色的变迁
    2.2 迷彩伪装的分类
    2.3 两次世界大战各国迷彩伪装简述
    2.4 美军迷彩图案发展的演变
        2.4.1 部分军种作战服装实现迷彩化
        2.4.2 各军种统一配发 BDU 迷彩
        2.4.3 各军兵种研制配备专用迷彩服装
    2.5 美国陆军未来迷彩图案的研制
    2.6 中国迷彩服的发展演变
3 国外军用被装迷彩体系
    3.1 军用被装的基本概念及迷彩图案统计
        3.1.1 基本概念
        3.1.2 外军被装迷彩图案统计
    3.2 美国迷彩伪装服
        3.2.1 陆军 ARPAT 数字化迷彩伪装服
        3.2.2 美国海军 MARPAT 数字化迷彩
        3.2.3 双面城市伪装作战服
        3.2.4 纳米变色伪装服
        3.2.5 电子模拟变色伪装服
    3.3 加拿大迷彩伪装服
    3.4 英国迷彩伪装服
    3.5 约旦迷彩伪装服
    3.6 俄罗斯迷彩伪装服
    3.7 德国迷彩伪装服
4 迷彩图案的伪装效果测试
    4.1 混色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1.1 混色的基本概念
        4.1.2 混色的原理
        4.1.3 混色的条件、规律及特点
    4.2 大小斑点迷彩伪装图案
    4.3 比较加拿大 CADPAT 迷彩和美国 MARPAT 迷彩的混色效果
    4.4 迷彩图案斑点尺寸的确定
    4.5 迷彩斑点尺寸大小的测试
5 我军新一代数码迷彩图案成果展示
    5.1 我军多地型数码迷彩图案
        5.1.1 多地型迷彩图案设计
        5.1.2 多地型迷彩色彩测量
    5.2 我军新一代城市型数码迷彩图案
    5.3 多地型迷彩图案与新一代城市迷彩作战服设计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修成果

(7)弹道环境下的陀螺/GPS组合姿态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制导炮弹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制导炮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制导炮弹的研究现状
        1.2.2 制导炮弹的发展趋势
    1.3 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技术现状
        1.3.1 弹箭姿态测量技术及现状
        1.3.2 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技术面临的问题
        1.3.3 姿态测量的非线性滤波技术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制导炮弹姿态测量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制导炮弹飞行过程与姿态测量问题分析
    2.2 微机电陀螺测量原理与误差
        2.2.1 MEMS陀螺基本理论
        2.2.2 MEMS陀螺的运动分析
        2.2.3 MEMS陀螺误差分析
    2.3 卫星定位系统组成与原理
        2.3.1 系统组成
        2.3.2 GPS定位误差
        2.3.3 削弱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2.4 本文研究的姿态测量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制导炮弹外弹道飞行模型
    3.1 常用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3.1.1 常用坐标系定义
        3.1.2 各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3.1.3 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3.2 作用在制导炮弹上的力与力矩
        3.2.1 相对速度和相对攻角
        3.2.2 重力
        3.2.3 空气动力
        3.2.4 空气动力矩
    3.3 弹箭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3.3.1 弹箭质心运动方程
        3.3.2 弹箭绕质心运动方程
        3.3.3 弹箭刚体运动的一般方程
    3.4 弹箭6D刚体和简化运动方程组
        3.4.1 弹箭6自由度刚体弹道方程
        3.4.2 修正质点弹道方程
    3.5 本章小结
4 制导炮弹飞行姿态空中定标原理
    4.1 飞行姿态标定的弹道环境
        4.1.1 角运动形成的原因
        4.1.2 球面坐标下弹轴和速度方位
        4.1.3 炮弹角运动方程
        4.1.4 炮弹攻角变化方程
    4.2 制导炮弹的角运动特性
        4.2.1 扰动对制导炮弹角运动的影响
        4.2.2 动力平衡角的起因及推导
        4.2.3 尾翼弹的导转和平衡转速
    4.3 忽略攻角时的姿态初始标定
        4.3.1 忽略攻角时弹道倾角、弹道偏角与俯仰角、偏航角之间的关系
        4.3.2 炮弹直线段角速度特性
        4.3.3 忽略攻角时初始滚转角标定原理
        4.3.4 忽略攻角时俯仰角和偏航角初始标定
        4.3.5 姿态初始标定仿真计算与分析
    4.4 考虑动力平衡角时的姿态标定方法
        4.4.1 动力平衡角变化规律
        4.4.2 初始滚转角标定原理
        4.4.3 俯仰角和偏航角初始标定方法
        4.4.4 近似攻角条件下姿态初始标定仿真计算
    4.5 考虑平衡攻角时的姿态标定方法
        4.5.1 稳态飞行假设
        4.5.2 滑翔段姿态角标定方法
        4.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定周期陀螺积分
    4.7 本章小结
5 炮弹飞行姿态非线性滤波估计方法
    5.1 飞行姿态非线性卡尔曼滤波模型
        5.1.1 一般形式的非线性卡尔曼滤波模型
        5.1.2 飞行姿态估计状态模型
        5.1.3 弹载传感器量测系统模型
    5.2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进行飞行姿态估计
        5.2.1 扩展卡尔曼滤波方程及其离散化
        5.2.2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5.2.3 二阶近似EKF算法
        5.2.4 扩展卡尔曼平滑算法
        5.2.5 线性近似EKF飞行姿态角估计
    5.3 基于UKF算法的飞行姿态估计
        5.3.1 UT变换
        5.3.2 UKF滤波理论算法
        5.3.3 UKF算法下的炮弹飞行姿态估计
    5.4 Gauss-Hermite卡尔曼滤波
        5.4.1 Gauss-Hermite卡尔曼滤波算法
        5.4.2 基于GHKF的炮弹飞行姿态估计
    5.5 容积卡尔曼滤波
        5.5.1 球面-径向容积变换
        5.5.2 CKF滤波算法
        5.5.3 基于CKF的炮弹飞行姿态滤波估计
    5.6 滤波估计结果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MEMS陀螺测量原理与误差建模补偿
    6.1 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MEMS陀螺误差建模
        6.1.1 确定性误差建模方法
        6.1.2 随机误差建模方法
        6.1.3 时间序列分析建模
        6.1.4 MEMS陀螺随机误差建模仿真
    6.2 小波神经网络随机误差建模方法
        6.2.1 小波分析与小波变换
        6.2.2 小波神经网络
        6.2.3 随机误差小波神经网络建模
        6.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6.3 MEMS陀螺小波滤波技术
        6.3.1 小波多分辨分析
        6.3.2 小波阈值滤波方法
        6.3.3 不同小波函数滤波结果对比
    6.4 本章小结
7 飞行姿态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
    7.1 仿真试验弹道模型与试验设备
        7.1.1 弹道仿真模型
        7.1.2 飞行姿态仿真转台
        7.1.3 三轴MEMS陀螺
    7.2 飞行姿态初始标定仿真
        7.2.1 MEMS陀螺仿真输出
        7.2.2 滚转角初始标定
        7.2.3 俯仰角与偏航角初始标定
    7.3 非线性滤波估计仿真
        7.3.1 转台仿真理论姿态
        7.3.2 EKF波仿真结果
        7.3.3 CKF滤波仿真结果
    7.4 测量系统抑制陀螺累积误差的方法仿真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
    8.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由来、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华北牙商依托的自然、社会基础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华北牙商依托的自然、社会基础
        一、 华北牙商依托的自然基础
        二、 华北牙商依托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华北牙商的发展沿革
        一、 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的行业继承
        二、 民国时期的华北牙商(上)
        三、 民国时期的华北牙商(中)
        四、 民国时期的华北牙商(下)
    小结
第二章 华北牙商的经营活动
    第一节 牙商经营的产品
    第二节 牙行的内部结构
        一、 资本组织形式
        二、 人员构成和各自分工
        三、 人员素质
        四、 牙行的财务管理
    第三节 牙商的经营职能
        一、 栈房职能
        二、 中介代理职能
        三、 信息和服务职能
        四、 金融职能
        五、 公证和收付货款职能
        六、 对市场进行管理的职能
        七、 批发职能
    第四节 牙商的经营谋略
        一、 诚信第一、 公平交易
        二、 掌握信息、紧跟市场
        三、 注重管理、用人有道
        四、 灵活经营、竞争之道
        五、 地区协作、联号经营
    第五节 牙商的营业收入
        一、 牙商的总收入
        二、 正常收入项目
        三、 作为独立商人的收入
        四、 获得非正常收入的手段
    第六节 牙商的支出
        一、 支出项目
        二、 牙行的资金额
    小结
第三章 华北牙商的构成、社会关系、行话与暗语
    第一节 牙商的构成
        一、 官僚、资本家出身的牙商
        二、 地主、富农、绅士出身的牙商
        三、 知识分子出身的牙商
        四、 农民出身的牙商
        五、 无业游民和无赖混混出身的牙商
    第二节 牙商的社会关系
        一、 牙商与政府、帮会的关系
        二、 牙商与购销客户的关系
        三、 牙商与出口商的关系
        四、 牙商与金融、保险业的关系
        五、 牙商与脚行、转运业的关系
    第三节 牙商的行话、暗语与衣着
        一、 粮食、油业行的行话与暗语
        二、 蔬菜、干鲜果行的行话与暗语
        三、 皮毛行、土布行的行话与暗语
        四、 牲畜行的行话与暗语
        五、 药行的行话与暗语
        六、 农村集市上牙商的特殊衣着
    小结
第四章 华北牙商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 牙商的上下流动
        一、 向上流动
        二、 向下流动
    第二节 牙商的职业流动
        一、 向企业家流动
        二、 向银行家流动
        三、 向批发商、实体商或牙商兼实体商转变
    小结
第五章 华北牙商的税负
    第一节 牙商税负制度的沿革
        一、 牙税盈余制度
        二、 牙税等则制度
        三、 牙税包商征收制度
        四、 牙行营业税制度
    第二节 牙商税负的特征
        一、 牙商税负所属范畴
        二、 牙商税负的种类
        三、 牙商税负的性质
        四、 牙商税负的税率
        五、 牙商税负的征收
    第三节 牙商税负的税额统计
        一、 牙商税负预算、实收统计
        二、 牙商税负的省、县税收比例
        三、 牙商税负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
    第四节 牙商税负的汇解及使用
        一、 牙商税负的收存管理
        二、 牙商税负的汇解
        三、 牙商税负的留拨
        四、 牙商税负的使用
        五、 牙商税负的减免
    小结
第六章 华北牙商营业执照的传承与继替
    第一节 牙帖的传承与继替
        一、 牙帖继承制
        二、 牙帖连任制
        三、 帮帖替代制
        四、 商民申请制
        五、 官府招募制
        六、 牙帖租用制
    第二节 牙帖的注册
        一、 承充牙商的条件
        二、 开业登记的程序
        三、 铺保制度
        四、 牙帖和牙伙执照的式样
        五、 牙帖的有效期
    第三节 牙帖的注销
        一、 牙帖注销的原因
        二、 牙帖注销的程序
    小结
第七章 华北牙商法规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牙商立法准备
    第二节 北京政府的牙商法规
        一、 中央政府牙商法规的转型
        二、 华北各省地方性牙商法规变迁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牙商法规
        一、 中央政府牙商法规的完善
        二、 华北各省地方性牙商法规的完善
    第四节 华北沦陷区伪政权的牙商法规
        一、 牙商法规的颁布
        二、 牙商法规的继承
        三、 牙商法规内容的变化
    第五节 华北地区中共根据地的牙商法规
        一、 牙商法规的颁布
        二、 牙商法规思想和内容的演变
    第六节 民国时期牙商法规的特点
        一、 民国牙商法规之特点
        二、 与明清牙商法规的异同
        三、 南京国民政府华北各地牙商法规内容的异同
        四、 南京国民政府与北京政府华北牙商法规之比较
        五、 华北牙商法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纪人法规的影响
    小结
第八章 华北牙商的经营纠纷
    第一节 民国前华北牙商纠纷的类型与特点
        一、 牙、商经营纠纷
        二、 牙、牙经营纠纷
        三、 其他类型纠纷
        四、 民国前牙商纠纷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纠纷的类型
        一、 牙、牙经营纠纷
        二、 牙、商经营纠纷
        三、 与牙商相关的群体性纠纷
        四、 其他类型的纠纷
    第三节 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纠纷的特点
        一、 纠纷数量巨大,纠纷的种类繁多
        二、 度量衡纠纷和差徭役纠纷的消失
        三、 牙、商经营纠纷和牙、牙经营纠纷占纠纷中的主流
        四、 牙商与官府、商会、同业公会、农民间的纠纷各占一定比例
        五、 群体性纠纷凸显
        六、 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方式呈现多样化
    小结
第九章 华北牙商与区域经济
    第一节 牙商的区域特性
    第二节 牙商与华北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 牙商与天津的港口贸易
        二、 牙商与石家庄的货栈经济
        三、 牙商与郑州的交通枢纽贸易
        四、 牙商与辛集的皮货经济
        五、 牙商与张库大道的跨国贸易
    第三节 牙商与华北专业市场的兴盛
        一、 牙商与许昌烟草市场的兴盛
        二、 牙商与胥各庄猪鬃贸易的繁盛
        三、 牙商与安国药市的拓展
        四、 牙商与张北马桥牲畜交易市场的繁荣
    第四节 华北牙商的历史时代局限
        一、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民族商人
        二、 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歧视
        三、 牙商群体本身的局限性
        四、 贸易统制政策对牙商的强力排斥
        五、 社会进步使买卖、产销直接对接增多
    第五节 华北牙商的演进
        一、 牙商资本在流通领域的扩张
        二、 牙商资本向生产领域扩张
        三、 牙商资本向金融信贷的扩张
    第六节 市场经济呼唤牙商与牙商文化的复兴
        一、 牙商的复兴与市场经济的扩大
        二、 牙商文化的内涵与市场经济的扩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523任务”与青蒿抗疟作用的再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523任务”的起因
2 前人有关青蒿素研发历史的论述
3 青蒿抗疟作用的再发现
4 讨 论

(10)军事词语语用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军事词语概述
    1.1 军事词语的构成
        1.1.1 民族共同语的基本词汇构成军事词语的基础
        1.1.2 民族共同语的词语变异或创新而来的军事词语
        1.1.3 随着军旅中人、事、物的出现而产生的军事词语
    1.2 军事词语与民族共同语的关系
        1.2.1 军事词语直接进入一般词语
        1.2.2 军事词语通过比喻进入一般词语
    1.3 军事词语与军旅活动的关系
        1.3.1 军事词语随着军旅活动的发展不断丰富
        1.3.2 军事词语的发展反映丰富的军旅生活
第二章 军事称谓语的语用特点
    2.1 制式军事称谓的语用特点
        2.1.1 形式规范,模式固定
        2.1.2 发展稳定,范围广泛
        2.1.3 政治平等,等级严格
    2.2 变体军事称谓的语用特点
        2.2.1 幽默诙谐,内容丰富
        2.2.2 形象直观,生动传神
        2.2.3 凸显角色,贴近军旅
        2.2.4 时代鲜明,军地相通
        2.2.5 运用修辞,增强表达
第三章 军事成语的语用特点
    3.1 军事成语积淀深厚,体现古代军事文化
        3.1.1 来源独特,反映军事
        3.1.2 内涵丰富,知识凝炼
    3.2 军事成语古今差异,展现词义、色彩变化
        3.2.1 拓展词义,表意多样
        3.2.2 用于谋略,体现褒义
    3.3 军事成语紧贴语境,出现结构暂时变化
        3.3.1 简化
        3.3.2 扩展
        3.3.3 异位
        3.3.4 直解
        3.3.5 仿词
第四章 军事秘密语的语用特点
    4.1 军事秘密语的种类
        4.1.1 语言方式的军事秘密语
        4.1.2 副语言方式的军事秘密语
    4.2 军事秘密语在使用上的特点
        4.2.1 目的性
        4.2.2 约定性
        4.2.3 稳定性
    4.3 军事秘密语在发展上的特点
        4.3.1 发展趋势:消失或泛化
        4.3.2 发展意义:体现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四、漫话军事行动代号(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沦陷区《国民杂志》研究[D]. 李佳欣.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2]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D]. 关伟. 武汉大学, 2017(06)
  • [3]1945-1949年间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研究[D]. 齐石. 吉林大学, 2017(01)
  • [4]肯尼迪政府民防政策研究[D]. 潘宁. 陕西师范大学, 2016(12)
  • [5]二战时期乔治·马歇尔的军事思想及实践[D]. 李扬.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6]迷彩通用功能体系定位研究—迷彩图案在军用被装中应用研究[D]. 黄博宇. 西安工程大学, 2013(04)
  • [7]弹道环境下的陀螺/GPS组合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 牛春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6)
  • [8]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研究[D]. 张彦台. 河北师范大学, 2012(02)
  • [9]“523任务”与青蒿抗疟作用的再发现[J]. 黎润红.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1(04)
  • [10]军事词语语用特点研究[D]. 徐立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军事行动的代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