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一、不同茬次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睿智,吴晓娟,杨惠敏[1](2022)在《刈割后追肥对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施肥是苜蓿生产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但苜蓿刈割后的追肥效应以及最佳追肥管理方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肥时间和不同氮、磷追施配比对苜蓿刈割后再生长的影响。以建植当年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追肥时间(刈割当日和刈割后7 d,分别表示为T0和T1)、3个氮肥水平(0、25和50 kg·hm-2N,分别表示为N0、N25和N50)和3个磷肥水平(0、30、60 kg·hm-2P2O5,分别表示为P0、P30和P60),并设3个重复,共54个小区。研究发现:1)建植当年苜蓿刈割后追肥促进了后茬苜蓿的生长,其中刈割后立即施用少量磷肥(T0N0P30)处理下株高最高,比对照(T0N0P0)增加了20.53%。刈割后追肥提高了苜蓿的叶茎比,在T1时进行高氮低磷配施(N50P0和N50P30)中最为明显。2)第2茬苜蓿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刈割后立即高磷高氮追施(T0N50P60)下干物质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58和0.94 t·hm-2,与T1处理下的结果有显着差异。刈割后追肥对苜蓿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3)氮磷肥配比追施对单位体积土壤中后茬苜蓿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影响显着(P<0.05)。最大根长密度(2.66 mm·cm-3)和根表面积密度(7.75mm2·cm-3)出现在无肥(N0P0)、T0N25P30处理中,根体积密度在T1N25P30条件下最大。不同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但均高于不施肥处理(N0P0)。综上所述,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刈割后追施氮、磷肥促进了建植当年苜蓿的再生。在当地的生产实践中,建议在苜蓿刈割后立即追施少量磷肥(30 kg·hm-2P2O5)或每公顷配合追施50 kg N和60 kg P2O5。

肖燕子,徐丽君,孙林,王伟,李霞,刘扬[2](2021)在《不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选取耐寒品种"康赛"苜蓿在呼伦贝尔地区进行4个不同的行距处理下种植,并对苜蓿的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探索不同行距对呼伦贝尔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得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种植行距显着影响干草产量,干草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行距为35 cm时苜蓿的干草产量达到最高(6408.30 kg/hm2)。种植行距显着影响苜蓿的粗蛋白质含量,在行距为25 cm时苜蓿的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20.34%)。其他性状指标表现无差异,我们采取TOPSIS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行距在35 cm时Ci取得最大值。综合干草产量、生物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本试验研究的紫花苜蓿"康赛"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最佳种植行距为35 cm。

王瑞峰,闫伟,石凤翎[3](2021)在《根瘤菌、施氮量及频率对苜蓿生长和纤维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根瘤菌、施氮量与施肥频率三因素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aoyuan No.3’)生长及纤维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有无接种根瘤菌、5种施氮量(600 kg·hm-2,750 kg·hm-2,900 kg·hm-2,1 050 kg·hm-2,1 200 kg·hm-2)与3种施肥频率(4次、6次、8次)三因素试验,测定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纤维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会促进第三茬苜蓿的生长,而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本试验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900 kg·hm-2,施肥频率为6次时,地上生物量最大。

郑霞,吴端钦,王延周,侯振平[4](2021)在《紫花苜蓿在长沙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越夏率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探讨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长沙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为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劲能5010"的越夏率最高,"热浪"的越夏率次之,"甘农5号"的平均越夏率最低;(2)品种对2016年鲜产量有影响的趋势(P=0.070),对2017年的鲜产量无显着影响(P> 0.05),但是茬次对鲜产量有显着影响(P <0.05);(3)茬次对株高、干鲜比和叶茎比均有显着影响(P <0.05),品种对株高有显着影响(P <0.05),对干鲜比和叶茎比无显着影响(P> 0.05),而品种与茬次的交互作用对株高无显着影响(P> 0.05),对干鲜比和叶茎比有显着影响(P <0.05);(4)茬次对紫花苜蓿叶茎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均有显着影响(P <0.05)。本试验条件下,"劲能5010"表现出较好的越夏率和生产性能,更适应南方亚热带的气候条件。

陈萍,罗园园,李宏广,鲍举文[5](2021)在《施用硼、钼肥对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不同茬次的紫花苜蓿在施用微肥后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变化,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3年生金皇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硼、钼肥对刈割4茬紫花苜蓿的株高、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次刈割对紫花苜蓿株高和草产量影响为:第2茬>第1茬>第3茬>第4茬;且施用硼、钼肥处理株高和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硼肥以B2(硼喷施0.2%)处理最高,钼肥处理以M2(钼喷施0.1%)处理最高,且喷施硼、钼肥的效果优于基施;无论是施硼肥还是钼肥,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均呈反"L"形变化,其中刈割第4茬粗蛋白含量最高,第3茬最低,1茬、2茬次之。

孙珂[6](2021)在《草原3号杂花苜蓿丰产新品系农艺性状的研究》文中提出

李宁[7](2021)在《氮磷肥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

李俊峰[8](2021)在《盐碱地苜蓿营养品质评价及抗营养因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短缺的背景下,利用盐碱地发展苜蓿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缺乏的局面。试验地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包头市九原区,以“中苜三号”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盐碱化程度及茬次作为切入点,开展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等指标的动态规律及相关性研究,为盐碱地优质苜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有显着性影响,轻度盐碱地各茬次苜蓿鲜草产量和株高最高,分别为2567.95kg/hm2和79.50cm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第一茬苜蓿产量、株高均显着高于第二、三茬次(P<0.05),叶片数、叶长、叶宽各茬次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盐碱化程度及茬次对苜蓿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影响,粗蛋白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盐碱程度呈正向关系,重度盐碱程度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9.60%和42.3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分别下降10.90%和15.34%。(3)随盐碱化程度的增加苜蓿Na+、K+含量逐渐增加,重度盐碱地苜蓿Na+、K+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7.50%和30.83%。(4)盐碱化程度及茬次对苜蓿抗营养因子的积累有影响,重度盐碱地苜蓿植酸和总多酚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3.4%和30.3%,皂苷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增加30.36%;轻度盐碱地苜蓿各茬次苜蓿草酸含量最高,单宁在各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

吴勇[9](2021)在《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河西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紫花苜蓿优势主产区之一,但该地区用于牧草生产的土壤大多较为贫瘠,且缺乏科学的紫花苜蓿施肥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施肥盲目性较大,肥料利用率低,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草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河西灌区高产期(种植后1-5年)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为3个施肥因素,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通过连续5年的定点施肥试验,系统的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施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肥料效应以及经济效益,旨在探究河西地区高效生产下的紫花苜蓿肥料效应,为紫花苜蓿高产年份养分管理及草牧业生产实践中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施肥显着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生长高度,降低紫花苜蓿茎叶比,其中5年紫花苜蓿产量最高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磷105 kg·hm-2、钾45 kg·hm-2、氮51.75kg·hm-2(P2K1N1),5年累计总产量达到98947.62 kg?hm-2,相比不施肥处理最高增产40.99%,其次为磷52.5 kg·hm-2、钾90 kg·hm-2、氮51.75 kg·hm-2(P1K2N1)处理和磷105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处理,5年累计产量分别为97455.34 kg?hm-2和97091.03 kg?hm-2。施肥可以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总量,降低紫花苜蓿ADF和NDF含量,并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改善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状况。其中施肥量为磷105 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时紫花苜蓿的蛋白总量最高,5年累计达到17682.57kg?hm-2,相对饲用价值为158,达到特级水平,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2)河西灌区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种植第4年,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均表现为磷>钾>氮,种植第4年交互效应对苜蓿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钾>氮磷>磷钾,种植第4年交互效应对紫花苜蓿蛋白总量的影响主要为氮、磷互作。通过模拟寻优得到种植第4年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利用频率分析法获得种植第4年的实现目标产量和目标蛋白总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施氮71.53-86.40kg·hm-2、施磷68.07-83.0kg·hm-2、施钾63.49-75.94kg·hm-2和施氮68.21-80.44kg·hm-2;施磷83.03-95.47kg·hm-2;施钾64.15-75.19kg·hm-2。种植第5年,氮、磷、钾对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贡献均为磷>氮>钾,种植第5年苜蓿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钾>氮磷,种植第5年苜蓿交互效应对蛋白总量的影响主要为氮、磷互作。通过模拟寻优得到种植第5年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利用频率分析法获得种植第5年的实现目标产量和目标蛋白总量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施氮68.41-80.95 kg·hm-2、施磷68.47-79.95 kg·hm-2、施钾68.64-80.32 kg·hm-2和施氮77.64-86.67kg·hm-2、施磷80.41-93.04kg·hm-2;施钾72.51-83.31kg·hm-2。3)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对种植1-5年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发现,氮、磷、钾肥料配比为磷105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时,其经济效益最好,为DEA有效,而紫花苜蓿不施肥(P0K0N0)时经济效益最低,其调整幅度最大,其次分别为不施磷处理(P0K2N2)和不施氮(P2K2N0)处理。这也从经济效益角度印证平衡施肥对河西灌区紫花苜蓿生产重要性。氮、磷、钾肥对种植1-5年紫花苜蓿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种植第1年为氮肥影响最大,磷肥对第2-5年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综合5年来看,磷肥对紫花苜蓿经济效益影响大于氮肥和钾肥。

张宏斌[10](2021)在《水分调控对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的影响》文中认为针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突出问题,探究更为节水高效的人工草地种植灌溉模式,是支撑当地草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研究于2019、2020两年在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前滩村试验基地进行。以无芒雀麦、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种植模式(无芒雀麦单播W、紫花苜蓿单播M和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H)和4种水分调控梯度(充分灌水T0(75%~85%θf)、轻度亏水T1(65%~75%θf)、中度亏水T2(55%~65%θf)和重度亏水T3(45%~55%θf)),分析不同处理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基于TOPSIS法对人工草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灌水量和种植模式对人工草地的耗水量影响显着,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加。第一茬的耗水量在全年耗水量中的占比最大,两年平均占比35.40%;两年平均M的耗水量比H和W分别增加了5.82%和15.87%。各处理0~12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减少,各水分处理下,平均含水量大小为W>H>M;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人工草地土壤剖面垂直含水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在分枝期—现蕾期三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硝、铵态氮含量在表层土壤0~20 cm内含量最高;各种植模式均在T1水分处理有机质积累量最高,混播种植有机质积累量高于单播。土壤硝、铵态氮的含量在试验结束后均有所降低,混播种植较单播对土壤硝、铵态氮的消耗量均显着降低。(2)混播种植(P2)较单播种植(P1)提高了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适度的水分调控会提升牧草品质,牧草两年平均粗蛋白含量P1下,均在T2水分处理下最高,分别为12.05%(W)和21.06%(M);P2下,WT2最高,为13.47%;MT1最高,为22.35%。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牧草粗蛋白含量呈现递增趋势,ADF和NDF含量呈递减趋势。混播种植较无芒雀麦单播能显着提升草地粗蛋白产量,但与苜蓿单播的粗蛋白产量差异不显着;无芒雀麦单播在WT1下粗蛋白产量最大,平均为906.78 kg·hm-2,混播种植在T0下最大,为3428.98 kg·hm-2,在T0、T1水分处理下,苜蓿单播的粗蛋白产量与混播种植的差异不显着。两种牧草在P1、P2下的ADF和NDF含量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T1处理下ADF和NDF含量最低;牧草相对饲喂价值(RFV)与ADF和NDF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在T1水分处理下牧草RFV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21.13(P1W)、126.95(P2W),120.34(P1M)、124.20(P2M)。(3)随着亏水程度的加大,人工草地的株高逐渐降低,但T0与T1之间差异不显着。混播种植显着提升了无芒雀麦的植株高度,平均增幅为16.14%;但对紫花苜蓿的株高影响不显着。水分调亏程度加大后,人工草地叶面积指数(LAI)逐渐变小,三种草地中W的LAI最低,H的LAI平均比M高2.32%。人工草地的干草产量随着水分调控程度的减轻呈增加趋势,混播种植的产量显着高于两种单播种植,三种种植模式年产平均均在T0水分处理下产量最高。各茬次间的干草产量表现为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随着水分亏缺加大,混播中无芒雀麦的产量贡献率降低。人工草地耗水量与产量呈现为二次抛物线的关系,W耗水量在635 mm时获得最大产量8077 kg·hm-2;M耗水量在790 mm时获得最大产量17066 kg·hm-2;H耗水量在788 mm时获得最大产量18877.13 kg·hm-2。当耗水量超过三种种植模式的临界值时,人工草地的产量不再增加。随亏水程度加剧,人工草地水分利用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各处理均在T1下全季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40 kg·m-3(WT1)、2.41 kg·m-3(MT1)和2.91 kg·m-3(HT1)。(4)基于TOPSIS对人工草地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相对贴合度排序,HT1的值最优。表明混播种植下轻度水分调控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又能减少灌水量,提高水分生产力,是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适宜的种植灌溉模式。

二、不同茬次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茬次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刈割后追肥对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株高、茎叶比及产量的测定
        1.4.2 养分的测定
        1.4.3 根系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株高和茎叶比
    2.2 产量
    2.3 牧草营养品质
    2.4 苜蓿根系特性
3 讨论
    3.1 刈割后追肥对苜蓿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3.2 刈割后追肥对苜蓿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刈割后追肥对苜蓿根系特性的影响
4 结论

(2)不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行距对苜蓿总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行距对苜蓿不同茬次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行距对苜蓿干物质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行距与苜蓿生长特性的对应分析
    2.5 不同行距对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3)根瘤菌、施氮量及频率对苜蓿生长和纤维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苜蓿生长速率
        1.3.2 苜蓿地上生物量测定
        1.3.3 紫花苜蓿茎叶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瘤菌、施氮量及频率对苜蓿生长速率的影响
    2.2 根瘤菌、施肥量及频率对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2.2.1 接种根瘤菌接种对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2.2.2 施氮量对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2.2.3 施肥频率对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2.3 根瘤菌、施肥量及频率对苜蓿纤维含量的影响
        2.3.1 根瘤菌对苜蓿ADF和NDF含量的影响
        2.3.2 施肥量对苜蓿ADF和NDF含量的影响
        2.3.3 施肥频率对苜蓿ADF和NDF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施肥及根瘤菌对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2 施肥及根瘤菌对苜蓿纤维含量的影响

(4)紫花苜蓿在长沙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1.2 田间种植管理
    1.3 紫花苜蓿刈割次数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的收获期和刈割次数
    2.2 紫花苜蓿品种越夏率
    2.3 紫花苜蓿的产量
    2.4株高、干鲜比及叶茎比测定
    2.5 营养成分特点
3 讨论
    3.1 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的适应性
    3.2 紫花苜蓿品种与茬次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紫花苜蓿品种和茬次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4结论

(5)施用硼、钼肥对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 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及干鲜比的测定
        1.4.2 株高测定
        1.4.3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1.4.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硼、钼肥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2.2 施用硼、钼肥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刈割期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8)盐碱地苜蓿营养品质评价及抗营养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及展望
        1.2.1 国内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2.2 国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3 土壤盐碱化对苜蓿的影响
    1.4 苜蓿营养品质和农艺性状的研究
    1.5 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1.5.1 抗营养因子的概念
        1.5.2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
        1.5.3 饲料中抗营养养因子对动物的影响及生理学反应
        1.5.4 抗营养因子作用
    1.6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的整体思路及研究技术路线图
        1.7.1 论文的整体思路
        1.7.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2.3.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2.3.3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2.3.4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生产性能及常规营养指标
        2.4.2 抗营养因子的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3.1.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3.1.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3.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3.2.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3.2.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3.3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3.3.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3.3.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3.4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3.4.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3.4.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3.5 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物质、盐碱离子及抗营养因子的综合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刈割次数对苜蓿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4.2 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刈割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4.3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4.4 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刈割次数对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施肥的研究进展
        1.1 植物的需肥特性
        1.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4 施肥对作物土壤的影响
    2 平衡施肥与施肥模型研究
        2.1 平衡施肥
        2.2 作物的施肥模型研究
    3 经济效益评价
        3.1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3.2 农业生产效率之经济效益的评价
        3.3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牧草生产及其研究现状
        4.1 牧草概述
        4.2 牧草营养与施肥
    5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5.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取样时期
        1.3.2 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2.1.2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2 施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2.2.1 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总量
        2.2.2 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
        2.2.3 相对饲用价值(RFV)
        2.3 施肥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
        2.3.1 土壤容重和土壤p H
        2.3.2 土壤速效养分
        2.3.3 土壤有机质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施肥对苜蓿产量的影响
        3.2 施肥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施肥对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施肥变量数据的标准化
        2.2 交互效应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
        2.2.1 二元二次施肥模型的建立
        2.2.2 氮、磷、钾交互作用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
        2.3 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研究
        2.3.1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建立
        2.3.2 氮、磷、钾协同效应及推荐施肥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紫花苜蓿产量施肥模型
        3.2 紫花苜蓿蛋白总量施肥模型
第四章 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2.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调整方案
    3 讨论与结论
        3.1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3.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调整方案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5.2 河西灌区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
    5.3 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10)水分调控对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分调控的内涵及发展
        1.3.2 水分调控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3.3 水分调控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4 人工草地水分调控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4.1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4.2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
        1.4.3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1.4.4 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人工草地水分调控综合评价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人工草地生育时期观测
        2.3.2 土壤含水率
        2.3.3 土壤养分
        2.3.4 生长指标
        2.3.5 产量和品质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1 相关计算
        2.4.2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影响
    3.1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下灌水量和耗水量的变化
        3.1.2 人工草地全生长季0~12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变化
        3.1.3 人工草地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变化
    3.2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
    4.1 水分调控对牧草粗蛋白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4.1.1 不同处理对无芒雀麦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4.1.2 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4.1.3 不同处理对人工草地粗蛋白产量的影响
    4.2 水分调控对牧草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影响
        4.2.1 不同处理对无芒雀麦ADF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ADF含量的影响
    4.3 水分调控对牧草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对无芒雀麦NDF含量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NDF含量的影响
    4.4 水分调控对牧草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影响
        4.4.1 不同处理对无芒雀麦RFV的影响
        4.4.2 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RFV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5.1 水分调控和种植模式对牧草生长指标的影响
        5.1.1 不同处理对牧草株高的影响
        5.1.2 不同处理对牧草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5.2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干草产量的影响
    5.3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4 人工草地产量、耗水量及生长指标之间关系分析
        5.4.1 人工草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的关系
        5.4.2 人工草地产量与耗水量和生长指标的关系
    5.5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产量时间稳定性(YTS)的影响
    5.6 水分调控对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LER)的影响
    5.7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水分调控下人工草地综合评价
    6.1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层次
    6.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6.2.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权重的确定
        6.2.2 基于熵权法(EWM)权重的确定
        6.2.3 基于AHP和 EWM的耦合赋权
    6.3 基于TOPSIS法的人工草地综合评价
        6.3.1 评价指标无量纲处理、建立加权评价矩阵
        6.3.2 计算理想解和贴合度
    6.4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7.1.2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营养品质的影响
        7.1.3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7.1.4 水分调控对人工草地综合评价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项目资助

四、不同茬次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刈割后追肥对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 徐睿智,吴晓娟,杨惠敏. 草业学报, 2022(01)
  • [2]不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 肖燕子,徐丽君,孙林,王伟,李霞,刘扬.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05)
  • [3]根瘤菌、施氮量及频率对苜蓿生长和纤维含量的影响[J]. 王瑞峰,闫伟,石凤翎. 草地学报, 2021(10)
  • [4]紫花苜蓿在长沙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研究[J]. 郑霞,吴端钦,王延周,侯振平. 中国饲料, 2021(19)
  • [5]施用硼、钼肥对不同刈割期紫花苜蓿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J]. 陈萍,罗园园,李宏广,鲍举文. 农业科学研究, 2021(03)
  • [6]草原3号杂花苜蓿丰产新品系农艺性状的研究[D]. 孙珂.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7]氮磷肥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8]盐碱地苜蓿营养品质评价及抗营养因子研究[D]. 李俊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9]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D]. 吴勇.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10]水分调控对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 张宏斌.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标签:;  ;  ;  ;  

不同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