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秋季汛期降水环流特征

丹江口水库秋季汛期降水环流特征

一、丹江口水库秋汛期降水的环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胡昊,徐雷,王文川[1](2021)在《多种算法寻优LSSVM耦合模型在中长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在径流预报问题中相关学习参数难以确定的缺陷,利用近期国内外提出的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如阿基米德算法(AOA)、美洲雕搜索算法(BES)、黑猩猩优化算法(ChOA)、莱维飞行分布算法(LFD)和鼠群算法(RSO)在有限时间内完成LSSVM模型参数寻优工作,并配合小波包分解技术(WPD)平稳化水文序列,提出多种耦合模型。以雅马渡站和兰西站的年径流量预报为例测试各耦合模型,结果显示:相比较而言,WPD-BES-LSSVM模型综合预报性能最好;BES算法寻优LSSVM模型参数性能更稳健;文中提出的相关模型可为有关中长期径流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汪琳,舒章康,王国庆,彭涛,林青霞,周俊[2](2021)在《汉江流域1961~2018年多尺度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干旱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事件的发生愈发频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1961~2018年汉江流域0.25°×0.25°格点降水资料,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定量分析了汉江流域的月尺度、季尺度、年尺度气象干旱的干旱趋势、干旱频率及干旱强度,揭示了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I值能较好的反映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变化特征,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值波动幅度减小,稳定性增强。月、季、年尺度SPI序列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80、1988、1994年,季尺度和年尺度SPI序列分别表现出2和4年的显着周期性特征。(2)汉江流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中部地区干旱化、东部和西部地区湿润化的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干旱强度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特征。其中丹江口水库附近区域和唐白河下游段呈显着干旱化趋势,丹江口以上区域干旱频率最高,干旱强度最大,轻旱、中旱事件频发。(3)各地区的季节性气象干旱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丹江口以下地区秋旱趋势最显着,唐白河地区夏旱发生频率最高,且以轻旱、中旱事件为主,丹江口以上地区秋旱强度最高。

李秀清[3](2021)在《基于VIC模型的丹江流域水文模拟及水资源管理对策》文中认为丹江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和自然地理的分界线秦岭山脉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加剧,以及工农业生产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丹江流域的水资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开展丹江流域水文模拟研究径流以及水文情势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丹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VIC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分析流域径流变化的特征和原因,预测了流域未来的径流变化情况,并提出丹江流域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对策。论文以秦岭山地丹江流域丹凤水文站的月径流观测数据来率定模型以使参数本地化,建立了该流域的VIC水文模型,以流域出水口荆紫关水文站和竹林关、武关水文站实测径流数据验证模型在丹江流域的适用性并讨论分析VIC水文模型径流模拟在流域内部分区的差异,用于模拟流域过去的水文过程及预测流域未来的径流变化状况。分析流域径流变化的驱动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趋势下研究流域的径流变化情况,构建流域径流变化综合分析框架,评价流域的生态流量和生态需水状况,提出丹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为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响应研究以及丹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DEM、植被、土壤、气象驱动数据处理,制备流域模型参数,构建秦岭山地丹江流域VIC水文模型,利用丹凤水文站实测月径流、陕西省丹江流域水情监测径流以及荆紫关水文站日、月径流数据进行参数调整,将模型应用于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并利用武关、竹林关水文站数据检验,检测VIC水文模型在丹江流域的适用状况,分析该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丹凤站实测资料检验Nash效率系数率定期为0.82、验证期为0.81,VIC陆面水文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陕西省丹江流域的日、月径流过程;相对误差率定期为4.51%、验证期为2.13%,能够很好的模拟该流域的水量平衡;利用参数移植,将丹凤站建立VIC水文模型用于陕西省丹江流域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省境出口断面径流资料验证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充分说明VIC水文模型在中小流域尺度的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2)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流域径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从影响模型上边界气象驱动条件的气候变化、模型下边界下垫面植被变化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流域径流变化的驱动因素。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弹性系数法和VIC水文模型模拟进行丹江流域内部分区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丹江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在流域内部分区间存在显着的空间差异,商洛市的中心区商州区和丹凤县的分布区所在的上游分区流域是区域人口和工农业产区主要集聚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中心,相对于中下游的武关河流域、银花河流域、下游区域,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影响更为显着,但气候变化是整个丹江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径流的响应关系得出丹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变化体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草地、耕地减少,林地增加,流域年均径流减少,与草地减少、耕地还林使蒸散发和截留增加响应流域径流量出现减少的趋势耦合。(3)针对丹江流域过去50多年的径流变化和水文情势变化,论文利用已构建的丹江流域分布式VIC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1961-2019年流域长期的逐日径流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流量(生态盈余量和生态不足量)和IHA指标,对丹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进行分析,构建丹江流域生态需水度评价方法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过去50多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径流呈减少趋势,这一趋势与流域降水减少趋势一致;199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径流的减少,流域生态流量整体呈现出生态不足量。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存在不足状况,尤其是下游区域生态需水量出现明显不足。(4)利用新一代气候变化情景RCP2.6、RCP4.5、RCP8.5下CMIP5的BNU-ESM、BCC-CSM1.1(m)、IPSL-CM5A-MR、CSIRO-MK3.6.0、Can ESM2模式的降尺度处理数据驱动丹江流域VIC水文模型,耦合模拟气候变化下径流对气温、降雨的响应,从而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秦岭山地丹江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丹江流域气温将继续上升,绝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在未来情景下将会出现减少趋势;由于气温和降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丹江流域未来时期多年平均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全年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汛期径流量减少幅度较小,而枯水期径流量减少幅度较大,枯水期极容易出现干旱灾害,流域未来水资源管理将面临挑战。(5)基于以上VIC水文模型模拟评估预测研究结果,对南水北调水源区的丹江流域进行了水资源分区划分,将丹江流域划分为上游丹江商州区和中游武关丹凤区、银花山阳区和下游丹江商南区,并将VIC水文模型模拟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和生态需水评估以及VIC水文模型耦合未来气候情景模式预测未来水资源状况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流域水资源分区状况提出响应的水资源管理对策。为流域水资源划分提供参考,并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提出节水、高效用水、充分利用与建设水利设施工程、流域分区水土治理、水资源分区保护等统筹管理对策。

王旭东[4](2021)在《西大洋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需求日益增多。综合利用水库在起到蓄滞洪水、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还能通过合理,调度进一步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西大洋水库所在的唐河流域,年内降水季节性特征明显,汛期洪水多由几场典型暴雨引起,区域防洪风险不容忽视。同时,区内人口众多,水资源需求大,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是协调当地发展的关键。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设置合理的分期汛限水位,实现汛末拦蓄洪水,提高水库的蓄满率的目的,对于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以洪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研究目的,以西大洋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控制防洪风险为调度底线,从西大洋水库汛期分期指标入手、以汛期分期、设计洪水复核、主汛期汛限水位确定和分期汛限水位推求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将现阶段常用的汛期分期指标进行了汇总,针对各指标间的关系复杂冗余的特点,引入协同学理论中的指标评价筛选的方法,选取了能够代表汛期特征的十个指标,应用极大不相关法将每个指标对指标群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影响西大洋水库汛期分期的关键指标,分别是:旬最大1d面雨量、旬大雨天数、旬最大洪峰流量、旬最大3d洪量、旬最大洪峰出现次数、旬平均入库流量。(2)根据指标筛选结果,将筛选完的分期指标应用Fisher最优分割法进行汛期分期,同时以日降水为分期指标,应用模糊统计法进行分期计算,将两种分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Fisher最优分割法将汛期分为四段,分别为:6月1日~6月30日、7月1日~8月10日、8月11日~8月31日和9月1日~9月30日;基于模糊集理论得出的汛期分为三段,分别为:6月1日~7月17日、7月18日~8月14日、8月15日~9月30日。对于两种方法中7月上旬和中旬的归属差别,对7月上旬和中旬的最大3d洪量、旬内洪峰出现次数和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3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月上中旬各指标与6月数据差异较小,可归为一期,并将汛期分期结果定为6月1日~7月17日、7月18日~8月14日、8月15日~9月30日。(3)对西大洋水库的洪水资料进行了重新复核。本次增加了1983~2012年的洪水系列,得出的成果(洪峰流量、24h洪量、3d洪量、6d洪量)均有20%的减少。本次延长的近30年洪水资料为偏枯洪水,从成因上分析是可行的,为保证大坝安全,以对工程不利的角度仍然采用原洪水设计报告进行调洪计算。(4)根据水库现有的调度原则,对主汛期进行汛限水位确定。详细列举了引起防洪风险的典型因素,并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洪水-有效风”的漫坝风险模型。预设了5种初始的汛限水位方案,进行了防洪风险求解,以国内接受的10-6漫坝风险为标准,选择了133.35m的主汛期汛限水位方案,相较于现行的调度方案,主汛期汛限水位提高了2.5m,在可允许的风险前提下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挖掘。(5)本文应用模糊集分析方法,对汛期的模糊隶属度进行了统计计算,应用半升半降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由此确定了西大洋水库模糊汛限水位过程线,同时综合现有成果,提出新的分期汛限水位控制方案,新方案使1984年、1992年和1998年的农业需水量得到满足,农业灌溉保证率提高7%。

张梦莹[5](2021)在《基于水文气象预报信息的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重要的途径之一。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主要是通过水库的科学调度来实现,其中,水库汛限水位的设计与运用是水库调度的一个焦点。汛限水位除了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划分外,还可以在同一时期内划分,本文研究的是在子汛期内根据水文气象信息进一步对水库汛限水位进行分型设计,可以在水库子汛期内按多个汛限水位进行精细控制。本文以丹江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分析水库流域历史典型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特性以及天气系统特性,得出其三者之间的成因响应关系;依据其三者之间的响应关系对多场典型洪水分类;依据现行的水库防洪调度规则,推求各类型洪水的汛期起调水位值,提出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设计与控制方法;最后对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进行风险与效益分析,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在了解丹江口水库防洪任务与兴利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水库已有的洪水资源利用的研究,综合分析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的必要性。(2)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天气系统预报信息可利用性、典型洪水分类可行性、不同典型洪水调度差异以及分型研究资料可获取性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分别从技术层面、研究思路以及资料获取等方面分析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的可行性。(3)汛期起调水位分型设计。通过研究丹江口水库多场典型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特性、天气系统特性得到三者间响应关系,并依据这种响应关系进行典型洪水分类;依据现行的防洪调度规则,对各分类典型洪水进行调节计算,推求各分类典型洪水对应的汛期起调水位值,取各分类典型洪水中的最低起调水位,作为对应类型的汛期起调水位分型设计值。(4)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在预报水库流域未来一定预见期内有中雨及以上量级的降雨时,通过泄流使库水位尽快回落至与预报暴雨洪水类型对应的分型汛期起调水位,提出了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方法。(5)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风险与效益分析。分析了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时可能影响防洪调度的原因,以及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方法等;同时分析并计算了水库由于实施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而增加的发电、供水等兴利效益。

唐思维[6](2021)在《基于气候因子及SEAS5降水预报的桓仁流域汛期径流预报》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而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也因此面临严峻挑战。径流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其预测能力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帮助,而汛期作为径流的主要集中时段,开展汛期径流预报对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更具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桓仁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基于气候因子和SEAS5降水预报的汛期及其各月的径流预报模型,并针对气候因子筛选、降水预报评估及校正、径流预报校正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CFS指标的因子筛选方法,构建了基于大气环流、海温等气候因子的汛期径流预报模型,并定量分析了降水与流域初始状态对径流的影响程度。首先,结合产流原理,利用r-CFS与MIC-CFS对流域初始状态因子和气候因子进行筛选;接着,根据所筛因子构建汛期径流总量及其各月的径流预报模型;然后,将该结果与基于前向搜索包裹法的径流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CFS指标有效性以及r-CFS与MIC-CFS适用性;最后,基于实测降水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构建径流预报模型,定量分析降水和流域初始状态对径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前期气候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气候信息,可有效应用于汛期径流预报;相比于前向搜索包裹法,基于CFS指标的因子筛选方法能在保证因子筛选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因子筛选效率;相比于r-CFS,MIC-CFS指标能够更好地衡量预报因子集与汛期径流之间的关系;对于汛期和七月径流,降水具有主导作用,其影响程度分别为0.92、0.86,而其他时段,降水和流域初始状态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降水的影响程度为0.55-0.63。(2)评估了SEAS5降水预报产品在桓仁流域汛期及汛期各月的适用性,建立了基于贝叶斯联合概率模型的降水预报校正模型,从系统偏差、可靠性、锐度、预报技巧四个方面对SEAS5原始降水预报及校正后的降水预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原始预报均存在较大系统偏差,预报可靠性存在不足,且受偏差和可靠性影响,不同时段内大部分预见期的预报技巧得分为负值;而经校正后,预报的系统偏差得到有效消除,可靠性得到较大改善,且除少部分预报因锐度下降而技巧降低外,绝大部分预报技巧得到提升,整体精度得到提高。总体来看,SEAS5降水预报在桓仁流域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3)开展了基于SEAS5降水预报的汛期径流预报,建立了基于贝叶斯联合概率模型的径流预报校正模型。对原始和校正径流预报的确定性结果(集合均值)与概率预报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该结果与基于气候因子的径流预报结果对比,评价其可利用性。结果表明,校正后的确定性径流预报结果中,除8月的合格率由93%降低至89%外,其余时段均得到提高,将该结果与基于气候因子的结果对比,除六月之外的所有时段,基于SEAS5降水预报的径流预报均有提高;而校正后的概率径流预报结果中,各月预报可靠性均得到改善,且低技巧预报的整体精度均得到较大提升。总体来看,SEAS5降水预报可较好地应用于桓仁流域汛期径流预报,能够为该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撑。

乔广超,杨明祥,刘琦,张洋[7](2021)在《基于PSO-SVR-ANN的丹江口水库秋汛期月尺度径流预报模型》文中研究说明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因受华西秋雨影响经常发生较大的秋汛过程。目前应用于丹江口水库径流预报的方法普遍存在预报精度不高和稳定性不强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PSO-SVR中长期预报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寻找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惩罚系数C、不敏感系数ε以及高斯径向基核函数的gamma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了SVR预报误差规律和特征,建立了PSO-SVR-ANN耦合模型,实现了径流预报的自纠正。结果显示,PSO-SVR-ANN秋汛期预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均在10%左右;合格率较高,均处于80%以上水平。实验结果表明,PSO-SVR-ANN模型与PSO-SVR相比,预报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可信度更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雷冠军[8](2020)在《基于数据融合的丰满水库长期径流预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发,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河川径流在水循环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极端径流会形成巨灾,径流预报对于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河川径流影响因子众多、变化特性复杂,基于成因分析法挖掘因子影响径流形成的规律是径流预报的关键。中长期径流预报预见期长、预报精度低,径流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晰,单一尺度因子的分析、单一统计预报方法的改进已不能进一步提高径流预报的精度,而且水文工作者不敢于报极值,中长期径流预报结果只能作为实际工作的参考。开展中长期径流预报理论和技术研究,融合多尺度因子和多方法的预报结果,进一步提高预报的精度和水平,能够为水库调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本文以丰满水库流域的年径流为研究对象,选用天文、全球、流域尺度因子,分析挖掘因子与流域来水的相似性、遥相关性、可公度性、结构特性等规律,研究和改进智能学习法、模糊推理法、天文因子对比法、点聚图法、可公度法和可公度网络结构法等技术方法,建立了包含因子融合、结果融合、结构融合的多尺度因子信息融合的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丰满水库流域径流和极端径流预报的精度,为丰满水库调度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统计分析法,挖掘三大尺度因子与流域来水丰枯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丰满水库流域来水的丰枯状态与ENSO事件的冷暖特性、ENSO事件的发生时间距离汛期的远近、基于农谚所选择的气象因子等具有较好的统计规律,且均能通过假设检验。基于线性相关系数法、互信息理论法、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天文因子、气象因子、天文因子+海洋大气因子+气象因子与流域来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最强,海洋大气因子的相关性最弱,月球赤纬角与流域来水的关联度最大。(2)基于相关性分析所得的因子组合方案,运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智能学习方法,融合因子预报径流。结果表明,水量回归预报较差,3级分类预报较优;预报方法不同,方法所对应的最优因子及其组合不同,训练和预报性能均较优且稳健性强的方法为ELM、RBF神经网络。对多方法的最优分类预报结果进行融合,使得定性预报正确率达到89.5%。(3)运用相位对比法融合天文因子、海洋大气因子及其组合预报径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量预报正确率为63.16%,24节气阴历日期+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定性预报最优,正确率为63.16%。相位对比法对于极端来水年的丰枯属性识别能力较强,却难以有效预报出平水年,运用定量预报结果反推来水级别的正确率较低。相位对比法存在无法判别的年份,运用模糊推理法基于相关性分析所得的因子组合进一步分析计算因子的相似性,融合因子预报径流。引入TOPSIS模糊综合评判法、相似衍生法相似度、“因子进出法”等,对模糊推理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相似衍生法模糊推理法的稳健性优于Turksen模糊推理法,二者对径流的定量预报较差、定性预报较优,对其各自最优的定性预报结果进行融合,正确率达到73.68%。(4)采用“主次因子对比法”对单一天文因子对比法、分布式融合结构天文因子对比法进行改进,融合结果预报径流。研究得到能够提高预报精度的混合式融合结构天文因子对比法,定性预报正确率为63.16%。基于分析所得的海洋大气因子、气象因子与流域来水的遥相关规律修正预报结果,进一步改进天文因子对比法,使得预报正确率提高到 73.68%。(5)绘制三大尺度因子与流域来水的点聚图,融合结果预报径流。结果表明,24节气阴历日期和月球赤纬角点聚图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太阳黑子相对数离散性较强难以准确划分其聚类区间,三大尺度因子点聚图的定性预报正确率分别为63.16%、57.89%、21.05%。将海洋大气因子、气象因子与来水丰枯的遥相关规律作为该类因子的点聚图进而得到径流预报结果,并与天文因子点聚图的预报结果进行融合,使得预报正确率提高到 73.68%。(6)将径流分为一般、极端、极值点结构,融合结构预报极端径流。结果表明,以因子融合、结果融合的预报结果作为一般来水结构能够融合多因子、多方法的信息,预报正确率为84.21%;点面结合法的改进与上下包线结构、智能学习分类以及传统点面结合法相比对于极端来水结构的预报精度较高,预报正确率为60%;通过细致划分丰枯水链、引入月球赤纬角对可公度网络结构法进行改进,能够增强方法的可操作性,降低基于极值点结构预报极端来水年高发期的不确定性;综合径流三大结构的预报结果,结合连续极端来水年的判定,预报极端来水的高发年,其中特丰水年、特枯水年的预报正确率分别为66.7%、80%。

孟猛[9](2019)在《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及供水风险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将成为跨流域调水工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作为针对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兴建的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设计年调水规模140亿m3,供水面积达145万km2,受益人口4.38亿人。在未来水资源愈发紧张的预期之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需要展开气候变化情景下水源地可调水量的研究。另外,气候变化在影响水源区可调水量的同时,也通过影响水源区与受水区间丰枯遭遇从而对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典型受水城市郑州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水源区及受水区气象、径流、数字高程、土壤、土地利用、供用水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SWAT模型构建汉江中上游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统计丹江口水库的历史入库径流过程、调度规则、下渗蒸发等资料,通过建立库区逐时段水量调度模型计算中线工程可调水量。采用Coupla函数构建水源区可调水量与受水城市水资源缺口的联合分布模型,进行南水北调线中工程运行中水源区和受水城市丰枯遭遇概率及供水风险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区域DEM数字高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为数据基础,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汉江上游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WAT-CUP的SUFI-2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得出高敏感度参数并进行率定。径流模拟结果显示,率定期20062010年模拟月流量趋势和实测趋势吻合程度较高,二者相关系数R2达到0.93,效率系数NSE达到了0.92,相对误差达到0.93。验证期20112013年间模拟精度也没有太大的下降,效率系数NSE和相关系数R2达到了接近0.9的乙等,相对误差Re达到了8.8%,表明SWAT模型在汉江上游有着较好的适用性。(2)从第五次评估报告依托的46个全球气候模式中,选择BCC-CSM1.1、CSIRO-Mk3.6.0、MIROC-ESM和NorESM1-M四种时间空间尺度精确度高、气候情景模拟全面的气候模式,建立基覆盖汉江流域GCM数据节点的多元回归降尺度模型,以20062017年间各气候模式的气候模拟成果与实测数据对比,遴选出拟合度最高的CSIRO-Mk3.6.0气候模式作为后文中构建水文及水量调度模型的数据基础。使用汉江上游SWAT水文模型对20062100年间四种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6.0、RCP8.5)下的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四种排放情景下,丹江口水库入流量在21世纪均呈上升趋势。总体年内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低排放情景向高排放情景递增。(3)依照丹江口水利枢纽的水量调度规程,考虑“优先保证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优先保证保持汉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和生态用水”、“两者兼顾”三种不同调度方案,建立水量调度模型,对上游来水、中线工程调水量、下泄水量、水源区取水量、损失水量等各项进行逐时段演算,从而确定调水量序列。结果显示,相比于中线工程低优先级的供水方案,高优先级方案的可调水量占总来水量的比例多出4%左右。对19612001的历史序列中对可调水量进行计算,显示呈约20年为一周期的波动趋势。对气候情景下20062010年可调水量的计算显示,各情景下可调水量在21世纪都呈上升趋势。RCP2.6以上的高排放情景下,可调水量随排放负荷升高而升高,低温室气体负荷的RCP2.6情景下可调水量高于中等排放情景。(4)以郑州为研究区域,以2006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全球气候模式预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气候情景下受水城市水资源量缺口与中线工程可调水量的丰枯遭遇分析。结果显示,水源地与郑州市缺丰、平平、裕枯三种有利遭遇情形合计概率接近47%,缺枯和裕丰遭遇两种不利遭遇情形合计概率约20%,缺平、平丰、平枯、裕平四种中性遭遇情形概率接近33%。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提高将提高不利丰枯遭遇情形的概率。

邢雯慧,王坚红,张方伟,苗春生[10](2019)在《秋汛期影响汉江流域降水的水汽通道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给汉江流域秋汛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基于1961~201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2. 5°×2. 5°)分析东亚季风区9~10月水汽输送通量分布情况,并结合对水汽通量散度的分析,得出了秋汛期(9~10月)影响汉江流域主要有3条水汽通道,分别为:①来自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②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的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③来自副热带地区经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第③条水汽通道强度明显强于其余2个水汽通道。通过分析3条水汽通道强度与汉江流域降水的相关关系发现:秋汛期(9~10月),②③两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均有较大影响,而第①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的影响较小。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6~10月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初步探讨6~8月及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各项指数及印缅槽强度指数与3条水汽通道的关联,得出:6~8月、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面积仅与第①条水汽通道呈现明显负相关,而印缅槽强度与3条水汽通道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当6~8月、9~10月印缅槽强度偏弱时,均有利于9~10月3条水汽通道强度偏强,因此有利于9~10月汉江流域降雨偏多。

二、丹江口水库秋汛期降水的环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江口水库秋汛期降水的环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多种算法寻优LSSVM耦合模型在中长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算法描述
    1.1 LSSVM模型
    1.2 AOA
    1.3 BES算法
    1.4 ChOA
    1.5 LFD算法
    1.6 RSO算法
2 小波包分解-算法寻优LSSVM模型的实现
3 实例仿真和结果讨论
    3.1 研究站点及数据来源
    3.2 评价指标及Friedman test
    3.3 结果分析
    3.4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模型综合评价
4 结论

(2)汉江流域1961~2018年多尺度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资料来源
    1.3 研究方法
        (1)干旱趋势
        (2)干旱频率
        (3)干旱强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气象干旱时间演变特征
        2.1.1 趋势性与突变性
        2.1.2 周期性
    2.2 气象干旱空间演变特征
        2.2.1 年尺度气象干旱空间演变特征
        2.2.2 季尺度气象干旱空间演变特征
3 结论

(3)基于VIC模型的丹江流域水文模拟及水资源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1.2.2 流域径流变化研究进展
        1.2.3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概况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和水文
    2.4 土壤和植被
    2.5 社会经济特征
第三章 丹江流域VIC模型的建立
    3.1 VIC水文模型介绍
        3.1.1 VIC模型简述
        3.1.2 VIC模型的特点
    3.2 VIC模型的原理
        3.2.1 能量平衡
        3.2.2 蒸散发
        3.2.3 冠层水量平衡
        3.2.4 地表直接径流
        3.2.5 基流
        3.2.6 土壤水
    3.3 丹江流域VIC模型模拟系统构建
        3.3.1 VIC模型模拟系统
        3.3.2 流域信息提取
        3.3.3 植被输入数据的制备
        3.3.4 土壤输入数据制备
        3.3.5 气象驱动数据准备
        3.3.6 区域控制文件
    3.4 VIC模型的运行
        3.4.1 VIC陆面模型运行
        3.4.2 汇流模型运行
    3.5 VIC模型的参数率定及精度分析
        3.5.1 参数敏感性分析
        3.5.2 VIC模型参数率定和模拟精度检验
    3.6 模拟结果与分析
        3.6.1 丹江流域VIC模型参数率定与评价
        3.6.2 丹江上游流域VIC模型模拟结果与分析
        3.6.3 丹江流域VIC水文模型模拟验证讨论
第四章 丹江流域径流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4.1 流域径流分析
        4.1.1 径流平均值
        4.1.2 数字特征值
        4.1.3 相关分析
        4.1.4 趋势分析
        4.1.5 突变分析
    4.2 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分析
    4.3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分析
        4.3.1 基于不同土地覆被数据的VIC模型比较与验证
        4.3.2 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4.3.3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分析
        4.3.4 丹江流域35 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分析
        4.3.5 VIC模型未来下垫面输入数据变化分析
    4.4 流域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
第五章 丹江流域过去50年的水文模拟及生态需水评价
    5.1 丹江流域过去50多年的水文过程模拟
    5.2 丹江流域过去50多年的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5.3 丹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5.3.1 描述水文情势变化的指标
        5.3.2 丹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5.4 丹江流域生态需水评价
        5.4.1 生态需水
        5.4.2 生态需水满足度
        5.4.3 生态需水满足度评价结果
第六章 未来气候情景下丹江流域径流变化分析
    6.1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和降尺度
        6.1.1 区域气候模式与降尺度
        6.1.2 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多气候模式气温、降水变化
    6.2 未来气候情景下的丹江流域径流模拟分析
        6.2.1 流域未来径流预测
        6.2.2 流域内径流年内变化分析
        6.2.3 流域内径流空间变化分析
第七章 丹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7.1 流域水资源状况
    7.2 丹江流域水资源分区
    7.3 基于VIC模型的丹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
        7.3.1 流域上游分区管理措施
        7.3.2 流域中游小流域分区管理措施
        7.3.3 流域下游分区管理对策
        7.3.4 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果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西大洋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 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指标的评价与筛选
        1.2.2 汛期分期
        1.2.3 汛限水位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库概况和基本资料
    2.1 流域概况
        2.1.1 水库位置概况
        2.1.2 水文气象特征
    2.2 水库工程概况
    2.3 基本资料
        2.3.1 水文资料
        2.3.2 水库特性资料
    2.4 所用资料
    2.5 小结
第三章 汛期分期指标
    3.1 分期指标分类
    3.2 分期指标选择
        3.2.1 暴雨指标
        3.2.2 洪水指标
    3.3 分期指标筛选方法
        3.3.1 极大不相关法
        3.3.2 熵权法
    3.4 西大洋水库汛期分期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汛期分期研究
    4.1 分期方法
        4.1.1 Fisher最优分割法
        4.1.2 模糊集统计分析法
    4.2 西大洋水库的汛期分期
        4.2.1 西大洋水库汛期成因分析
        4.2.2 两种分期方法的分期指标选择
        4.2.3 基于多指标的Fisher汛期分期
        4.2.4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汛期分期
    4.3 汛期分期确定
    4.4 小结
第五章 主汛期汛限水位研究
    5.1 设计洪水的复核
        5.1.1 历史洪水
        5.1.2 洪水系列
        5.1.3 设计洪水
    5.2 调洪计算
        5.2.1 调洪计算原则
        5.2.2 调洪方法
        5.2.3 调洪结果
    5.3 风险分析及汛限水位确定
        5.3.1 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5.3.2 风险模型的建立
        5.3.3 水库的风险因子分析
        5.3.4 风险模型的求解
        5.3.5 风险标准确定
        5.3.6 分析计算
    5.4 小结
第六章 模糊汛限水位研究
    6.1 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方法
        6.1.1 分期设计法
        6.1.2 模糊统计法
        6.1.3 多目标优化法
    6.2 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法
        6.2.1 综合信息推理法
        6.2.2 预蓄预泄法
        6.2.3 防洪库容补偿法
    6.3 模糊统计分析法的汛限水位计算原理
    6.4 结果分析
    6.5 汛期控制方案
    6.6 供水效益分析
        6.6.1 需水分析
        6.6.2 水库水量损失计算
        6.6.3 兴利调节计算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水文气象预报信息的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1.2.1 水库汛期分期研究
        1.2.2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
        1.2.3 基于水文气象预报信息的洪水资源利用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丹江口水库流域概况
    2.1 引言
    2.2 丹江口水库概况
        2.2.1 流域及工程概况
        2.2.2 水文气象条件
        2.2.3 水库工程任务
        2.2.4 防洪与兴利需求矛盾
        2.2.5 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的必要性
    2.3 本章小结
3 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引言
    3.2 天气系统预报信息可利用性分析
    3.3 典型洪水分类可行性分析
    3.4 不同典型洪水调度差异分析
    3.5 分型研究资料可获取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设计与控制
    4.1 引言
    4.2 丹江口水库典型洪水暴雨特性分析
        4.2.1 夏季典型洪水暴雨特性分析
        4.2.2 秋季典型洪水暴雨特性分析
    4.3 丹江口水库典型洪水特性分析
        4.3.1 夏季典型洪水特性分析
        4.3.2 秋季典型洪水特性分析
    4.4 丹江口水库典型洪水天气系统特性分析
        4.4.1 夏季典型洪水天气系统特性分析
        4.4.2 秋季典型洪水天气系统特性分析
    4.5 天气系统、暴雨、洪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
        4.5.1 夏季响应关系分析
        4.5.2 秋季响应关系分析
    4.6 典型洪水分类
    4.7 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设计
        4.7.1 水库典型洪水汛期起调水位
        4.7.2 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确定
        4.7.3 分型设计防洪安全性分析
    4.8 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
    4.9 本章小结
5 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效益与风险分析
    5.1 引言
    5.2 风险分析
        5.2.1 风险分析内容
        5.2.2 风险分析方法
        5.2.3 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风险分析
    5.3 效益分析
        5.3.1 效益分析内容
        5.3.2 效益分析方法
        5.3.3 汛期起调水位分型控制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场次洪水峰量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气候因子及SEAS5降水预报的桓仁流域汛期径流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中长期径流预报方法
        1.2.2 预报因子筛选方法
        1.2.3 预报后处理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引言
    2.2 桓仁流域概况
3 CFS指标在桓仁流域汛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基于CFS指标的径流预报方法
        3.2.1 CFS指标
        3.2.2 随机森林
        3.2.3 CFS-RF因子筛选方法
    3.3 CFS-RF径流预报能力检验
        3.3.1 预报模型搭建
        3.3.2 检验方案设计
        3.3.3 汛期径流总量预报结果
        3.3.4 汛期各月径流预报结果
        3.3.5 汛期径流影响因素分析
    3.4 小结
4 SEAS5 降水预报在桓仁流域汛期的适用性评估
    4.1 引言
    4.2 SEAS5 降水数据
    4.3 评估指标与校正方法
        4.3.1 评估指标
        4.3.2 贝叶斯联合概率模型
    4.4 评估结果及分析
        4.4.1 系统偏差评估
        4.4.2 可靠性及锐度评估
        4.4.3 技巧评估
    4.5 小结
5 结合SEAS5 降水预报的桓仁汛期径流预报
    5.1 引言
    5.2 汛期径流总量预报评估
        5.2.1 确定性预报评估
        5.2.2 概率预报评估
    5.3 汛期各月径流预报评估
        5.3.1 确定性预报评估
        5.3.2 概率预报评估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PSO-SVR-ANN的丹江口水库秋汛期月尺度径流预报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研究区域概况
2 PSO-SVR-ANN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
    2.1 预报因子识别
    2.2 PSO-SVR模型
        2.2.1 SVR基本原理
        2.2.2 基于PSO的参数优选
    2.3 基于ANN的误差订正模型
        2.3.1 ANN模型
        2.3.2 误差订正策略
    2.4 实例应用
        2.4.1 预报因子优选与参数优化
        2.4.2 基于ANN的误差修正
3 结 论

(8)基于数据融合的丰满水库长期径流预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三大尺度因子径流预报研究
        1.2.2 因子相关性分析
        1.2.3 传统统计预报模型
        1.2.4 现代水文预报模型
        1.2.5 研究进展的总结
    1.3 本文研究介绍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径流预报技术的系统分析
    2.1 来水丰枯的影响机理
        2.1.1 热量与引力作用
        2.1.2 地形和海陆分布作用
    2.2 来水预报基于的基本特性
        2.2.1 周期性
        2.2.2 有序性
        2.2.3 遥相关性
        2.2.4 结构特性
    2.3 来水与极端来水预报的思路
        2.3.1 预报因子基于空间尺度的分类
        2.3.2 预报因子基于时间尺度的分类
        2.3.3 预报值基于预报特征的分类
        2.3.4 基于信息融合的流域来水预报
    2.4 研究流域分析
        2.4.1 流域介绍
        2.4.2 流域丰枯机理
    2.5 小结
第三章 三大尺度因子与径流的统计分析
    3.1 天文尺度因子相位与流域来水规律分析
        3.1.1 太阳黑子相对数
        3.1.2 月球赤纬角
        3.1.3 24节气阴历日期
    3.2 全球尺度因子相位与流域来水规律分析
        3.2.1 ENSO事件的发生与结束时间与流域来水丰枯的关系
        3.2.2 ENSO事件特征值与流域来水丰枯的关系
    3.3 流域尺度因子相位与流域来水规律分析
        3.3.1 谚语机理分析
        3.3.2 气象因子与来水属性级别统计分析
    3.4 因子数值与流域来水统计分析方法
        3.4.1 基础数据处理
        3.4.2 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3.5 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3.5.1 天文因子相关性分析
        3.5.2 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3.5.3 天文因子+海洋大气因子+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3.6 结果分析
        3.6.1 因子相位与流域来水规律
        3.6.2 因子数值与流域来水相关性
    3.7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智能学习的预报因子融合的径流预报
    4.1 预报方法
        4.1.1 神经网络
        4.1.2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
        4.1.3 支持向量机
    4.2 数据处理的方法
        4.2.1 预报因子的处理
        4.2.2 预报值的处理
        4.2.3 预报值的评判指标
        4.2.4 模型和因子优选的TOPSIS-模糊综合评判法
    4.3 建模预报
    4.4 结果统计分析
        4.4.1 流域水量回归预报结果分析
        4.4.2 流域来水量7级分类预报结果分析
        4.4.3 流域来水量3级分类预报结果分析
        4.4.4 33个因子方案分析
        4.4.5 预报结果的最优方案
        4.4.6 最优方案的预报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相似性分析的预报因子融合的径流预报
    5.1 相位对比法
        5.1.1 基本原理
        5.1.2 预报结果分析
    5.2 相似模糊推理法
        5.2.1 模糊推理法的基本原理
        5.2.2 相似度的计算方法
        5.2.3 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权重
        5.2.4 TOPSIS-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最优模型
        5.2.5 预报模型的建立
    5.3 模糊推理法预报
        5.3.1 因子组合分析
        5.3.2 误差评定与优选判别
    5.4 模糊推理法因子二次筛选
        5.4.1 因子进出法寻优
        5.4.2 因子进出法实例分析
    5.5 模糊推理法预报结果
    5.6 结果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天文因子对比法的预报结果融合的径流预报
    6.1 天文因子对比法机理分析
    6.2 预报方法1-单一天文因子对比法
        6.2.1 24节气阴历日期对比法
        6.2.2 太阳黑子相对数对比法
        6.2.3 月球赤纬角对比法
    6.3 预报方法2-天文因子对比法预报结果的融合
        6.3.1 天文因子预报结果的线性融合
        6.3.2 天文因子融合法-主次因子对比法
        6.3.3 天文因子融合法的修正
        6.3.4 天文因子融合法定量预报
    6.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点聚图法的预报结果融合的径流预报
    7.1 点聚图法
        7.1.1 点聚图的制作
        7.1.2 预报方案
    7.2 24节气阴历日期点聚图预报
        7.2.1 极端来水年24节气阴历日期的聚类特性
        7.2.2 24节气阴历日期聚类预报方法
        7.2.3 24节气阴历日期聚类分析建模
        7.2.4 基于聚类分析的来水预报
    7.3 月球赤纬角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点聚图预报
        7.3.1 月球赤纬角聚类预报方法
        7.3.2 太阳黑子相对数聚类预报方法
    7.4 海洋大气因子与流域气象因子点聚图预报
    7.5 多尺度因子点聚图预报结果融合
    7.6 小结
第八章 基于来水结构融合的极端径流预报
    8.1 基本定义
    8.2 预报方法
        8.2.1 一般来水结构预报-多方法预报结果融合
        8.2.2 极端来水结构预报
        8.2.3 基于改进可公度网络结构的极值点结构预报
        8.2.4 极端来水年预报
    8.3 实例应用
        8.3.1 一般来水结构分析
        8.3.2 极端来水结构分析
        8.3.3 极值点结构的确定及极端来水年预报分析
        8.3.4 连续极端来水年预报分析
    8.4 讨论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9.3 创新性
附表
参考文献
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及供水风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1.2.2 水文水资源遭遇分析研究进展
        1.2.3 气候变化对城市供水风险影响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2.1.2 水源区概况
        2.1.3 典型受水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2 数据资料来源
3 考虑气候变化的汉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
    3.1 SWAT模型原理与结构
    3.2 模型输入数据库的建立
        3.2.1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据处理
        3.2.2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
        3.2.3 土壤数据处理
    3.3 SWAT模型建模过程
        3.3.1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3.3.2 模型参数率定
        3.3.3 模型校准与验证
4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径流模拟
    4.1 全球气候模式数据的降尺度
        4.1.1 全球气候模式及气候情景
        4.1.2 统计降尺度模型的建立
        4.1.3 统计降尺度模型的验证
    4.2 气候变化情景下汉江上游径流模拟结果分析
        4.2.1 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4.2.2 径流量年内分布分析
        4.2.3 径流序列丰枯极值分析
5 不同气候情景下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研究
    5.1 丹江口水库水量调度模型建立
        5.1.1 丹江口水库水量调度模型建立思路
        5.1.2 丹江口水库防洪调度规则制定
        5.1.3 丹江口水库供水调度规则制定
        5.1.4 基于调度规则的水量调度模型的建立
    5.2 基于水量调度模型的可调水量演算
        5.2.1 基于历史水文数据的可调水量演算
        5.2.2 气候变化情景下可调水量演算
6 不同气候情景下受水城市供水风险分析
    6.1 受水城市缺水情势分析
    6.2 边缘分布与Copula函数选择
    6.3 可调水量与郑州市水资源缺口的丰枯遭遇分析
        6.3.1 丰枯划分及遭遇类型组合
        6.3.2 不同气候情景下的丰枯遭遇分析
        6.3.3 不同调度方式下的丰枯遭遇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秋汛期影响汉江流域降水的水汽通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介绍
    2.2 方法介绍
3 秋汛期影响汉江流域的水汽通道
    3.1 汉江流域秋汛期降水特征分析
    3.2 水汽通道的确立
    3.3 水汽输送与汉江流域降水的联系
4 秋汛期水汽通道影响因子分析
    4.1 副热带高压对水汽通道影响的分析
    4.2 印缅槽强度对水汽通道影响的分析
5 结论

四、丹江口水库秋汛期降水的环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种算法寻优LSSVM耦合模型在中长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J]. 胡昊,徐雷,王文川.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汉江流域1961~2018年多尺度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J]. 汪琳,舒章康,王国庆,彭涛,林青霞,周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07)
  • [3]基于VIC模型的丹江流域水文模拟及水资源管理对策[D]. 李秀清. 西北大学, 2021(12)
  • [4]西大洋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研究[D]. 王旭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水文气象预报信息的丹江口水库汛期起调水位分型研究[D]. 张梦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气候因子及SEAS5降水预报的桓仁流域汛期径流预报[D]. 唐思维.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基于PSO-SVR-ANN的丹江口水库秋汛期月尺度径流预报模型[J]. 乔广超,杨明祥,刘琦,张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1(04)
  • [8]基于数据融合的丰满水库长期径流预报研究[D]. 雷冠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9]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及供水风险影响研究[D]. 孟猛. 郑州大学, 2019(08)
  • [10]秋汛期影响汉江流域降水的水汽通道特征研究[J]. 邢雯慧,王坚红,张方伟,苗春生. 人民长江, 2019(02)

标签:;  ;  ;  ;  ;  

丹江口水库秋季汛期降水环流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