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必须”狠抓源头管理

坚持“两个必须”狠抓源头管理

一、坚持“两个务必”狠抓源头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洲[1](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刘华超[2](2021)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研究》文中指出纵观世界政党政治340余年的历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170余年的历史,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强弱都是政党生存与发展乃至执政长久与否的关键驱动。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上一些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历史教训表明,无论是通过和平选举手段上台执政的政党,还是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的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都会因执政理念僵化、执政基础萎缩、执政方式落后等造成执政能力的退化。政党的执政能力退化不仅会引发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危机,甚至会带来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需要以史为鉴,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政党执政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只有始终围绕党的建设主线,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化解和抵御执政风险与挑战,有效应对“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避免犯颠覆性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源自于历史,是人民的选择,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当前,党执政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说明,党的执政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党能否破解政党执政兴衰存亡的“历史周期率”难题,跳出政党执政的“塔西佗陷阱”、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等,仍然需要接受时代地拷问和检验。因此,在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和维护党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从创建到执政,其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都在因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创新和改进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也随之日益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是结合党执政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新考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持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基于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大论断,要求全党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积极推进党的执政转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既具有政党的一般属性和功能,又具有其自身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执政转型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转型,党的执政转型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执政转型,一是必须清楚政党与执政党、党的领导与执政、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充分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二是必须要围绕执政能力的三大核心构成要素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三大核心构成要素之中,创新执政理念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意在重点解决为谁执政的问题;厚植执政基础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基,旨在明确靠谁执政的问题;完善执政方式是党执政能力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主要回答怎样执政的问题。三是必须要十分清楚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根基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其理论根基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总体而言,首先从理论层面理清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等,对弄清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靠什么进行长期执政,以及如何在未来继续长期执好政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执政,若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局部执政活动算起,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执政能力建设(1927-1949),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以后的执政能力建设(1949-1978);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1978-201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2012-)。从大革命失败到新中国成立,是党的局部执政时期。在这22年的局部执政实践当中,党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和党的建设经验,为党执政培养和储备了一批难得的执政人才,为党执政作了充分准备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党22年局部执政实践当中,由于长期以农村为基础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它部分地塑造了党在意识形态和执政信念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对党执政后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党的执政地位日益稳固,党的执政取得显着历史性成效。党的八大系统总结了执政7年以来的经验与不足,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但是,随后由于党内“左”的指导思想日益发展和对党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严重误判,以致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于是,通过频繁开展群众政治运动、消灭党内外的“阶级敌人”,也就成为了当时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方式。特别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阶级斗争和群众政治运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权力被过分集中,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力逐渐发生异化,政党国家化倾向日趋明显,并最终演变为以党代政。后又经两年徘徊时期,在异化的阶级斗争思维和运动思维支配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被严重削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损失。究其根源在于,一是由于此前党长期处于农村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之中,党在全面执掌国家政权以后,仍习惯于运用革命战争年代对敌的阶级斗争思维和运动方式进行治国理政。二是作为执政党,出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与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希望能够简单通过继续保持自身的革命性质、品质和精神,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来彻底完成社会革命任务。但作为执政党,用革命战争年代消灭阶级敌人的激进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既是缺少执政经验的表现,也是执政能力有所不足的表现。其最终带来的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而是“左”的错误思想在党内外的滋长蔓延。其直接表现即是阶级斗争和群众政治运动被过分强化和不适当运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标志着党的执政和执政能力建设进入了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党在改革开放前经历的重大执政挫折,使党坚定了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通过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同时,它也使党充分认识到,只有牢牢抓住党的建设主线,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勇于自我革命、人民衷心拥护、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党鉴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因民主与法制被践踏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国外一些执政党因执政能力下降而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国内外不断变幻的执政环境与形势,党希望能够通过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创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来正确处理和规范党与政府的关系,并逐步推进党由习惯于运用革命战争年代消灭阶级敌人的激进思维和方式治国理政的党,向注重实现“四个自我”,崇尚法治和制度之治,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党转型。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便开始着力恢复和重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并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其目标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树立强有力的国家法律与制度权威,并用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法制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压缩权力的寻租空间,真正确保权为民用和实现依法、科学、民主执政,同时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执政环境、执政考验,新时代对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在已有丰富执政经验和充分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因执政能力下降而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出发,适时提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大论断。这不仅是党在新时代对执政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积极回应,更是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执政转型的最好体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结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立足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厚植的党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继续深入推进党的执政党转型。新时代,党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最终旨归在于要彻底杜绝“左”的泛政治化运动对党和国家制度与法律法规的任意践踏,更加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和制度体系,注重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进而实现制度治党、制度治国与制度治权的“制度之治”。与此同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党科学、依法、民主执政,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几乎完全由党和政府包揽主导一切,过多依靠党和政府政策与科层官僚化部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和行政命令进行治国理政的方式。旨在突出强调党作为执政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网络化治理主体的横向协同与纵向垂直联动。因此,新时代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团结各方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满足多元诉求、维护各方利益,更加主动采取通过共同协商、拓宽参与渠道、倾听人民声音、科学制定政策、强化执行监督等,以此来不断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得失可以发现,一个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有效执政,关键在于这个政党能否因时代变化而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而合理有效地推进自身的适应性变革。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由于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特殊角色担当,在充分汲取党以往执政经验和教训,以及国外一些政党特别是苏联共产党因执政能力退化而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执政底色,是推进执政转型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谛。二是要积极变革执政体制,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其中,完善党的监督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是保障,强化规范权力运行的政党体制是旨归,构建引导权力运行的舆论体制是导向。三是要准确把握内外情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新时代党要始终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要始终树立改革创新和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和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使命担当。同时,还要建构科学考评体系,锻造党的执政人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就是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锻造党的执政人才队伍,就是要始终坚持新时代的好干部标准,不断健全干部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完善干部能力考核评价方式、科学运用干部能力考评结果,以便形成良性循环的选才用才氛围和政治生态,让真正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最后,要始终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执政方向。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增强政治建设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发挥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提高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把握两个大局,进而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贾绍俊[3](2021)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执政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得以巩固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对象主体、话语体系、实现目标等方面都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一般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集中体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性掌控和全面性领导上,体现为要从整个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理论和价值维度来看,加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是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其“生命线”作用的内在需求,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条件、重大任务和基本路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从微观角度来讲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吸引力、阐释力等话语能力建设的增强,从中观来讲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加强,是党的领导能力特别是思想文化宣传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然而进一步从宏观来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始终体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建构和建设的中心目标。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党性修养,提升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增强,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乃是功在当今、利于千秋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话语研究的以往理论经验来看,话语权具有流变性的典型特征,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更是受到其自身执政能力、执政合法性的直接影响,与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话语权建设的主体自觉等息息相关。从历史维度来看,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合理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保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才能够获得政治保证和关键主体力量;只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实现话语传播多样化和话语践行的示范化,才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找准着力点。遵循这些经验启示,针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国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呈现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指向的人民性、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话语传播的自觉性,通过整体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为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发展提供主体保障。本研究正是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分析相结合,坚持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相统一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话语研究的成果和智慧,遵循理论、历史、现实、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理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实践推进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持。

李晓霞[4](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岳红玲[5](2021)在《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底线思维方法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其目标直指解决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老问题,提高党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底线思维是集原则性、科学预见性、主观能动性、辩证性有机统一的思维方法。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底线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围绕如何防范化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性风险这一主题呈现出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在政治领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关乎道路、方向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第二,在经济领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采取积极措施守住“六稳”“六保”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重大风险面前守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哲学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守道德底线。第四,在社会领域强调社会政策要兜底,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国家粮食安全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这些底线事关人民利益和福祉、事关国家大局稳定,体现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第五,在生态领域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划定并守住三条控制线,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六,在党的建设领域党员干部要守住思想底线、初心底线、廉洁自律底线等,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第七,在外交领域坚决守住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底线;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的竞争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实现国际社会间的良性竞争。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包括:加强科学理论修养,坚持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科学研判风险,提高化解风险能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在理论品质上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在理论立场上,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风险和挑战,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让人民群众满意;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就是矛盾,底线思维瞄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充分估计最坏可能性、通过实际工作规避风险。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注重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在筛选问题时注重统筹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局性和局部性、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的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等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要论的统一;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点带面开展改革试点、坚持从群众智慧中寻找应对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吴建雄[6](2021)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嬴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赢得了不忘初心、拒腐防变的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党防腐、整风反腐,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运动反腐、重典惩腐,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对策反腐、制度反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腐败法治化规范化,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分析建党百年反腐倡廉建设演进轨迹,回顾总结基本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对"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解金鹏[7](2020)在《习近平忧患意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与挑战同在。人们唯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方能实现转危为机、化危为安。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1),这告诫人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我国面临着许多不可预料的国内外风险挑战,全体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常怀对党、国家、人民和世界的高度责任感,防微杜渐、防范未然,绝不犯战略性系统性颠覆性错误,不断提升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本选题研究主要涉及习近平忧患意识及其时代意义、生成逻辑、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蕴、培育践行等章节,它系统回答了习近平忧患意识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来的、有什么内容、怎么样和怎么办等理论问题:其一,习近平忧患意识可以从外延定位、内涵结构和理论场域等层面来界定。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党执政地位稳固、民族振兴发展和世界和平大同,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提出的关于防范和应对党、人民、国家、民族和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的系列观点、论断和思想。其二,习近平忧患意识的时代意义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如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二是有助于实现国家总体安全,如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大局、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巩固社会稳定大势等;三是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如有助于刺激生产发展、达到生活富裕、实现生态良好等;四是有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和平,如有助于国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全球绿色清洁、美丽生态等。其三,习近平忧患意识的生成有着四重逻辑。一是关于民族历史、我国近代历史、党的历史的历史逻辑;二是关涉世界共同挑战、国家内部风险、党执政考验、人民生活问题等的实践逻辑;三是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思想战略等的理论逻辑;四是关涉习近平优良家风熏陶、艰苦知青岁月锤炼、丰富从政经历磨砺、大量文史阅读积累的个人逻辑。其四,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基本内容有着四个维度。一是忧党,忧党的执政本领不强、党的建设被削弱、党的领导被弱化等;二是忧国,忧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文化自信、政治民主、社会稳定、国土安全和国家统一等;三是忧民,忧脱贫攻坚、青年成长、国民健康、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就业质量等;四是忧世,忧和平与发展、开放与包容、人类命运等。其五,习近平忧患意识具有多重的马克思主义意蕴。一是具有现代与未来兼顾、吸收外来立足实际结合、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共存的科学性;二是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统一、绿色青山与金山银山统一、底线思维与进取精神统一的辩证性;三是具有以全人类命运为整体,以党、国家、人民发展为整体,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整体的整体性;四是具有以问题为导向、以防范为引领、以实干为根本等的实践性;五是具有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主体地位、践行群众路线等的人民性。其六,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培育践行可以从四个层次展开剖析。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注重底线意识与奋进意识、提升防范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批判意识和辩证意识、激发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二是注重忧患理论: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修养、掌握机遇哲学和主体性理论、培养前瞻性整体性和战略性思维等;三是提升忧患能力:自我反省能力、情绪疏导能力、忧患兢慎能力;四是打造忧患机制:挑战应对机制、风险抵御机制、阻力克服机制、矛盾解决机制。

刘智伟[8](2020)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社会风气的经验与启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风气是社会意识的外在表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体现为社会大众普遍流行的群体行为。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系统良性运转、国家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众文明素质、增强幸福指数的内在要求。反之,不健康甚至败坏的社会风气,恰似毒瘤雾霾,贻害无穷。因此,治理和改善社会风气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改造山河、重整家园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风气的治理与改善,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带动社会风气转变、运用强制打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坚持舆论宣传与群众动员相结合等手段,多管齐下,破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陈规陋俗,彻底消灭了沉疴已久的卖淫、吸毒、赌博等丑恶现象;同时,坚持“破中立新”的方针,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宣传先进模范、高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等举措,营造了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平等互助、诚信友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人们崇尚的道德规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逐步成为全社会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良好的社会生态初步形成。历史不容遗忘。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领导开展的社会风气变革运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终结了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创造了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振兴的历史新篇章,值得鼓与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重温那段历史,不难发现,蕴含其中的社会治理经验和智慧,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魅力不减,对于新时代我国社会风气的改善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无疑有着方法论意义,提供弥足珍贵的启发、启示和启迪;进而言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张曼玉[9](2020)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及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关键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党建思想,为新时代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西柏坡时期毛泽东面对时代赋予的党建新课题,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苏联建党实践的历史经验,孙中山建党探索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共产党前期建党的优良传统加以整合,结合西柏坡时期独特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以与时俱进、牢记使命、严于律己、对症下药为时代特征的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党建思想继续以党的思想建设为中心,展开党的各项建设,为中国共产党迎接新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为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由局部执政逐渐转为全国执政,由革命任务转为建设任务准备了条件,充分展现了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独特魅力。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以其独具时代特色的思想建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了我党迎来全国执政新局面的到来,激发了人民组建新中国的热情,当然,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提供价值指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如一地加强和巩固党的自身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洞察时代变化,切合时代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全面着手党的建设。立足党的政治建设,倡导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筑牢思想防线,立根固本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组织建设,提升先锋队伍综合素质;严抓作风建设,净化不正之风;加强纪律规范,贯彻制度建设。以此,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增强中国特色执政党建设,扩大党的知名度、增强党的影响力,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辉。文章试想从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依据、内容及特点等方面着手,通过阐释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以期,探索其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影响等方面的价值。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是我们党建历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辉。

李春艳[10](2020)在《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所谓“廉政”,顾名思义就是指廉洁政治,这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因此,强调廉政就必须要坚决反对腐败。当前中国共产党必须严加惩治贪污腐败问题,必须要把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知,唱响反腐倡廉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这里,不仅明确了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坚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不断深化标本兼治,努力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通过廉政建设的不懈努力换取“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想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就必须深入学习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政思想,厘清该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所遵循的内在规律,挖掘它的现实价值,这样才能对当前建设廉洁型执政党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产生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资源。它包含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廉政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提出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毛泽东提出党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是真心实意的群众;邓小平提出廉政工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习近平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保持执政本色,二是廉政建设要坚持制度反腐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打碎旧的国家制度和机器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列宁提出消除腐败必须“用法令指明道路”;毛泽东提出用“党内法规”和制度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要通过法制来保证;习近平强调要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三是廉政建设要纯洁党的组织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要严格党员入口,以保组织纯洁;列宁要求通过开展“清党”工作以维护党组织纯洁;毛泽东提出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做“端端正正的官”;邓小平提出完善选人用人标准以确保组织纯洁;习近平提出要通过培养选拔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的方式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四是廉政建设要加强权力监督,反对特权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特权,实现人类解放;列宁提出要“同一切特权作不调和的斗争”;毛泽东提出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邓小平提出搞特权和特殊化“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腐化”;习近平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必须从思想作风上反对特权。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和局限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践,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对当前建设廉洁型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经验启示:巩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紧紧依靠人民,保持执政本色;纯洁党的组织,筑牢战斗堡垒;完善制度建设,防止权力越轨;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阳光化;严厉打击特权,维护制度公正。廉政建设关系到执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纯洁性和组织上的纪律性,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必须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坚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二、坚持“两个务必”狠抓源头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两个务必”狠抓源头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核心观点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及难点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5 经验教训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4.1.1 对党绝对忠诚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2 坚定理想信念
        4.2.3 干群平等
        4.2.4 不谋私利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4.3.3 任人唯贤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4.4.1 注重实绩
        4.4.2 突出胜任力
        4.4.3 注重实践锻炼
        4.4.4 强调斗争精神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4.5.1 密切联系群众
        4.5.2 理论联系实际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4.6.1 模范遵守纪律
        4.6.2 自觉接受监督
        4.6.3 实行问责制度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6 干部权责一致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基本评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一、政党与执政党
        二、党的领导与执政
        三、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
        四、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党的执政理念
        二、党的执政基础
        三、党的执政方式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建设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建设理论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执政能力建设(1927-1949)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培养党的革命斗争能力
        一、依靠正确革命政策巩固根据地政权
        二、党的革命策略正确源于调查研究
        三、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斗争胜利之本
    第二节 抗战时期局部执政增强党的执政信心
        一、指导中国革命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抗战时期局部民主执政实践影响深远
        三、思想与组织建设并重是党的建设特色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锻炼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政策
        二、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终结民国政治逻辑
        三、围绕工作重心转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以后的执政能力建设(1949-1978)
    第一节 全面探索时期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彻底完成
        二、新中国安全依然在遭受着严重威胁
        三、整党和党的建设任务艰巨且刻不容缓
    第二节 革命化执政理念内蕴于党的执政能力
        一、必须以革命手段解决革命未竟事业
        二、革命化思维根植于党的灵魂深处
    第三节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考验党的执政能力
        一、合理运用阶级斗争有助巩固执政基础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则有损执政之基
    第四节 “左”的运动严重弱化党的执政能力
        一、政治运动仅适用于战争年代与特殊时期
        二、“运动主义”必然践踏法制与正常秩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1978-2012)
    第一节 党执政能力建设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是当务之急
        二、国内政治风波与苏东剧变带来执政危机
        三、新世纪急需创新发展理念解决执政难题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坚守执政为民理念
        二、更加关注民主与法制在执政中的作用
        三、改革限制社会主义发展的执政体制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二、提出践行“三个代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转型
    第四节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以“党的建设科学化”锻造新型政党
        二、坚持“以人为本”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三、强调一体推进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2012-)
    第一节 新时代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
        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一个“转化”与两个“没有变”是最大国情
        三、党同时面临“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
    第二节 、创新执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坚持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
        二、明确以提升党的政治能力为统领
        三、坚决以提高党的法治能力为重心
    第三节 厚植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二、坚持以增强党的思想引领能力为支柱
        三、强调以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能力为基础
    第四节 完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强化以提升党的应急处突能力为先手
        二、增强以抓落实与改革攻坚能力为保障
        三、注重以制度规范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
        四、把全面依法治国与特色民主协同推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启示
    第一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党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执政底色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执政转型动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民主政治真谛
    第二节 积极变革执政体制,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一、完善监督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是保障
        二、强化规范权力运行的政党体制是旨归
        三、构建引导权力运行的舆论体制是导向
    第三节 准确把握内外情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注重把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
        二、树立改革创新和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
        三、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使命担当
    第四节 建构科学考评体系,锻造党的执政人才
        一、健全的干部能力考评指标体系是基础
        二、完善的干部能力考核评价方式是关键
        三、科学的运用干部能力考评结果是目标
    第五节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执政方向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
        二、全面增强政治建设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三、不断坚持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基本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概念界定
        (一)话语与话语权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注释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结构要素和影响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先在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话语建设的能力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结构要素
        (一)话语主体与话语权建设队伍
        (二)话语主题与话语建设内容
        (三)话语方式与话语权建设的载体
        (四)话语效果与话语权建设的实效评价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其科学性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立场及其人民性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使命及其自觉性
        (四)中国共产党“以德为先”的话语践行及其示范性
    注释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历程和经验启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民主革命早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进行探索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走向成熟
        (三)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主动开展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巩固政权和过渡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加强
        (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三) “文革”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遭遇严重挫折
    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调适与巩固
        (二)进入新世纪后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充实和提高
        (三)转型发展重要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深化与丰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新时代对话语权重要性认识的增强促进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的提升扩大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影响力
        (三)新时代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平台建设
    五、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必须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多样化示范化
    注释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成就
        (一)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格局
        (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体系
        (三)迈向媒体融合利用进行话语传播的良好态势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境遇
        (一)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迷惑与应对
        (二)全球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话语批判
        (三)信息化与虚拟话语场的挑战与利用
        (四)社会利益分化与异质话语立场的挑战与导引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损害了党的话语公信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在建构话语权上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党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中群众性话语转向和表达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仍需改进加强
        (五)当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注释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多维路向
    一、以理论创新和宣传引导为基础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一)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不断提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水平
        (二)以宣传思想工作为导引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二、以制度建设和从严治党为保障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一)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二)党的制度不断完善可以转化制度优势和话语力量
        (三)制度治党取得实效可以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
    三、以提高话语建设能力为关键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坚持把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二)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大众化
        (三)提高思政课展现“中国理论”世界话语权的能力
    四、以网络安全治理为主要抓手做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
        (一)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协同
        (二)提高中国共产党网络空间治理能力
        (三)提升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五、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落实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主体责任
        (一)明确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主体责任
        (二)要通过完善领导机制来提高领导水平
        (三)要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机制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党内集中教育
        (二)科学与科学化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5)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及重、难点
第一章 底线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节 底线思维的内涵
        一、底线的内涵
        二、思维的内涵
        三、底线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底线思维的特征
        一、原则性
        二、科学预见性
        三、主观能动性
        四、辩证性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底线思维的资源
        三、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三、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要求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基本形态的重要论述
    第一节 关于政治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关于经济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
        四、守住农业农村改革的“三条底线”
    第三节 关于意识形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三、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四、守住道德底线
    第四节 关于社会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二、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五节 关于生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二、守住“三条控制线”
        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牢守政治红线
        二、牢守思想防线
        三、牢守党的初心使命
        四、牢守廉洁自律底线
    第七节 关于外交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安全的底线
        二、国与国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
        三、坚守军事底线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
    第一节 加强科学理论修养
        一、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新思想
        三、坚持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节 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
        一、增强战略定力
        二、警惕“灰犀牛”防范“黑天鹅”
        三、提高科学研判风险能力
        四、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
    第三节 发扬斗争精神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二、保持斗争精神并敢于善于斗争
        三、加强斗争历练以增强斗争本领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第一节 理论品质
        一、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三、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
        四、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
    第二节 理论立场
        一、坚守人民立场
        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三节 问题导向
        一、发现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起点
        二、筛选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丰富
        三、研究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关键
        四、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归宿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
        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
    第二节 有利于党探索和把握执政规律
        一、牢守纪律底线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底线以夯实执政基础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
        一、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二、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四、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第四节 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一、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面临的形势
        二、有利于抓住中心工作促进多条底线动态平衡
        三、有利于补齐短板并筑牢底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
    (一)反腐倡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二)反腐倡廉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三)反腐倡廉贯穿党的各个历史时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思想
        1. 拒腐防变的思想
        2. 涵养优良作风
        3. 跳出历史周期率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探索
        1. 建党初期的防患未然
        2. 苏区岁月的廉政建设
        3. 民主政权的反腐廉政
        4. 解放战争的廉政制度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反腐倡廉考量
        1. 建党纲领奠定了反腐倡廉的基石
        2.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3. 惩治贪污腐败绝不手软、威慑有力
        4. 从细从严整治作风彰显廉政形象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一)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思想
        1. 人民公仆的思想
        2. 群众运动的思想
        3. 严肃惩贪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探索
    (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反腐倡廉考量
        1.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2.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
        3. 严肃查办贪腐案件形成预防震慑
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思想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探索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考量
        1. 以反腐败重大举措凝聚党心民心
        2. 以反腐败查办大案要案保卫改革开放
        3. 以强高压重震慑推进反腐败标本兼治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腐倡廉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反腐倡廉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反腐倡廉实践
        1.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2. 筑牢不能腐的笼子
        3.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考量
        1. 反腐败政治理念更加清晰
        2. 反腐败战略目标更加明确
        3. 反腐败战略重心更加突出
        4. 反腐败基本方式更加科学
        5. 反腐败主体责任更加明确
六、党的反腐倡廉百年实践的基本经验启示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
        1. 牢牢把握反腐倡廉的根本立场
        2. 牢牢把握反腐倡廉的基本观点
        3. 牢牢把握反腐倡廉的基本方法
    (二)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之中
    (四)必须坚持深化标本兼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五)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公共权力配置,推进腐败源头治理
    (六)必须坚持健全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7)习近平忧患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依据和研究思路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 研究现状和评价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范畴界定及其时代意义
    2.1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范畴界定
        2.1.1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外延定位
        2.1.2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内涵结构
        2.1.3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理论场域
    2.2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时代意义
        2.2.1 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2.2.2 有助于实现国家总体安全
        2.2.3 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2.4 有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和平
第三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生成逻辑
    3.1 历史逻辑
        3.1.1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沉淀
        3.1.2 中国近代170多年的历史教训
        3.1.3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经验
    3.2 实践逻辑
        3.2.1 世界发展面临的风险
        3.2.2 党执政面临的考验
        3.2.3 民族复兴面临的挑战
        3.2.4 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
        3.2.5 人民生活面临的困难
    3.3 理论逻辑
        3.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3.2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3.3 党的理论、思想和战略
        3.3.4 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经验智慧
    3.4 个人逻辑
        3.4.1 优良革命家风熏陶
        3.4.2 艰苦知青岁月锤炼
        3.4.3 丰富从政经历磨砺
        3.4.4 大量文史阅读积累
第四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基本内容
    4.1 忧党
        4.1.1 忧党的执政本领不强
        4.1.2 忧党的建设被削弱
        4.1.3 忧党的领导被弱化
    4.2 忧国
        4.2.1 生态环境保护之忧
        4.2.2 经济转型之忧
        4.2.3 文化自信之忧
        4.2.4 政治民主之忧
        4.2.5 社会稳定之忧
        4.2.6 国土安全和国家统一之忧
    4.3 忧民
        4.3.1 脱贫攻坚之忧
        4.3.2 青年成长之忧
        4.3.3 国民健康之忧
        4.3.4 社会保障之忧
        4.3.5 教育公平之忧
        4.3.6 就业质量之忧
    4.4 忧世
        4.4.1 和平与发展之忧
        4.4.2 开放与包容之忧
        4.4.3 人类命运之忧
第五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5.1 科学性
        5.1.1 现代与未来兼顾
        5.1.2 吸收外来与立足实际结合
        5.1.3 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共存
    5.2 辩证性
        5.2.1 继承性与发展性辩证统一
        5.2.2 绿色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统一
        5.2.3 底线思维与进取精神辩证统一
    5.3 整体性
        5.3.1 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整体
        5.3.2 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为整体
        5.3.3 以全人类命运为整体
    5.4 实践性
        5.4.1 以问题为导向
        5.4.2 以防范为引领
        5.4.3 以实干为根本
    5.5 人民性
        5.5.1 坚持人民立场
        5.5.2 保持血肉联系
        5.5.3 尊重主体地位
第六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培育践行
    6.1 增强忧患意识
        6.1.1 强化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
        6.1.2 注重底线意识与奋进意识
        6.1.3 提升防范意识和创新意识
        6.1.4 树立批判意识和辩证意识
        6.1.5 激发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6.2 注重忧患理论
        6.2.1 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修养
        6.2.2 掌握机遇哲学和主体性理论
        6.2.3 培养前瞻性、整体性和战略性思维
    6.3 提升忧患能力
        6.3.1 提升自我反省能力
        6.3.2 提升情绪疏导能力
        6.3.3 提升忧患兢慎能力
    6.4 打造忧患机制
        6.4.1 打造挑战应对机制
        6.4.2 打造风险抵御机制
        6.4.3 打造阻力克服机制
        6.4.4 打造矛盾解决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社会风气的经验与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风气及其改善的意义
    2.1 社会风气的含义及特点
        2.1.1 社会风气的含义
        2.1.2 社会风气的特点
    2.2 社会风气的影响因子分析
        2.2.1 时代变迁与社会风气
        2.2.2 风俗习惯与社会风气
    2.3 改善社会风气的意义
        2.3.1 改善社会风气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2.3.2 改善社会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2.3.3 改善社会风气是提升社会文明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社会风气的主要内容
    3.1 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3.1.1 禁止黄赌毒,扫除丑恶现象
        3.1.2 出台法律法规,取缔旧风陋习
        3.1.3 发展文化教育,消除封建迷信
    3.2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2.1 进行整风运动,造就“六又”局面
        3.2.2 开展“三反五反”,严惩党内腐败
        3.2.3 牢记“两个务必”,致力廉洁高效
    3.3 倡导健康和谐的社会风尚
        3.3.1 家庭关系其乐融融
        3.3.2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3.3.3 社会成员平等友爱
第四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社会风气的经验
    4.1 党的正确领导与群众热情参与相结合
        4.1.1 党的领导是关键
        4.1.2 民众的参与是根本
    4.2 发展经济与追求公平正义相结合
        4.2.1 发展经济保民生
        4.2.2 厚植公正价值观
    4.3 强制打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4.3.1 严厉打击显威力
        4.3.2 说服教育晓人理
    4.4 整体推进与典型示范相结合
        4.4.1 整体推进出成效
        4.4.2 典型示范树榜样
    4.5 利益引导与情感认同相结合
        4.5.1 利益引导促动力
        4.5.2 情感认同暖人心
第五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社会风气的启示
    5.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
        5.1.1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1.2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5.2 深化改革,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
        5.2.1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5.2.2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5.3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理想道德教育
        5.3.1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5.3.2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加强理想道德教育
    5.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先进模范
        5.4.1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5.4.2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发挥榜样的作用
    5.5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5.5.1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坚持社会治理创新
        5.5.2 改善社会风气,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国内研究状况
        2. 国外研究状况
        3. 研究述评
    (三) 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1. 框架结构
        2. 研究方法
    (四)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五) 相关概念界定
        1. 西柏坡时期
        2. 党建思想
        3. 毛泽东党建思想
一、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双重依据
    (一)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
        2. 苏联建党实践的历史经验
        3. 孙中山建党探索的经验教训
        4. 中国共产党前期党建的优良传统
    (二)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现实依据
        1. 由局部执政逐步开始转为全国执政
        2. 由农村地区转向城市地区
        3. 由革命任务转为建设任务
二、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2. 增强党的思想建设
        3. 注重党的组织建设
        4. 完善党的作风建设
        5. 狠抓党的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
    (二)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基本特征
        1. 在理论上与时俱进
        2. 在思想上牢记使命
        3. 在作风上严于律己
        4. 在解决问题上对症下药
三、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2. 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 为开启新中国建设历程奠定基础
        1.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新局面的到来
        2. 为组建新中国提供动力支撑
四、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 始终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
        1. 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2.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3. 立根固本加强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
        4. 旗帜鲜明地推动党的政治建设
        5. 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先锋队队伍
    (二) 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
        1.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 不断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3. 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三) 提升和扩大党的影响力
        1. 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 增强中国特色执政党的国际影响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廉政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
    引言:人民至上是廉政建设的核心宗旨和价值归宿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廉政建设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反抗旧制度的卑劣性要发挥“人民要求”的决定性作用
        (二)新的无产阶级政权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三)自由人联合体中“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
    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须依靠人民获得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思想
        (一)坚信无产阶级才是争取政治自由和敌视专制制度的先进战士
        (二)无产阶级政党要让人民群众来掌管国家政权和管理国家
        (三)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廉政工作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的思想
        (一)党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是真心实意的群众
        (二)廉政工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
        (三)廉政工作关乎人民政权的生死存亡
        (四)廉政建设要坚持“三为民”的廉政文化观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反腐的思想
    引言:坚持制度反腐是廉政思想和实践的核心要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腐败的制度根源的分析及其破解
        (一)资本主义制度及私有制是腐败的根源
        (二)打碎旧的国家制度和机器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和罢免制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途径
    二、列宁关于消除腐败必须“用法令指明道路”的思想
        (一)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来防止权力专断
        (二)加强干部管理制度建设以保证党政机关廉洁
        (三)建立惩治贪污腐败的监督检查机构
        (四)法制建设与提高文化水平合力惩治腐败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廉政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的思想
        (一)用“党内法规”和制度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
        (二)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要通过法制来保证
        (三)通过制度、机制、法律法规完善反腐倡廉工作
        (四)加强国家廉政立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纯洁党组织的思想
    引言:纯洁执政党组织是廉政建设的基本诉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
        (一)廉政之根在党,党之廉政在本
        (二)强化理论武装,以保思想纯洁
        (三)严格党员入口,以保组织纯洁
    二、列宁关于维护“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的思想
        (一)严格党员发展以保证党员质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坚定理想信念
        (三)开展“清党”工作以维护党组织纯洁
        (四)工人阶级执政党要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
        (五)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形式和方法”防止权力运行不纯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
        (一)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做“端端正正的官”
        (二)完善选人用人标准以确保组织纯洁
        (三)整治不正之风以涵养廉洁之风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特权的思想
    引言:特权是破坏廉政建设的政治毒瘤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特权现象所进行的系统性彻底性批判
        (一)特权的形成源自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阶级分化
        (二)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特权,但它未能完成彻底废除特权的重任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特权,实现人类解放
    二、列宁关于“同一切特权作不调和的斗争”的思想
        (一)对旧社会中特权现象存在的揭露和批判
        (二)无产阶级只有消灭旧社会的特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三)俄国共产党并不给予党员任何特权,而只是使党员担负更重的责任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克服党内官僚主义和特权行为的思想
        (一)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
        (二)搞特权和特殊化“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腐化”
        (三)党员干部“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四)制度面前没有特权、遵守纪律没有特权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地位及当代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地位
        (一)探索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廉政建设之路
        (二)确立了“人民至上”的廉政建设核心理念
        (三)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权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巩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二)紧紧依靠人民,保持执政本色
        (三)纯洁党的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四)完善制度建设,防止权力越轨
        (五)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阳光化
        (六)严厉打击特权,维护制度公正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坚持“两个务必”狠抓源头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研究[D]. 刘华超. 山东大学, 2021(11)
  •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D]. 贾绍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5]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D]. 岳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6]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J]. 吴建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7]习近平忧患意识研究[D]. 解金鹏.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8]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社会风气的经验与启示研究[D]. 刘智伟.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9]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及实践研究[D]. 张曼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研究[D]. 李春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坚持“两个必须”狠抓源头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