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β-分子筛膜的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谭亚南,王大军,谢春蓉,曾桂英,李欣[1](2021)在《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一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核@壳结构,可在同一种催化剂上实现不同的孔道结构、酸-碱性活性位和粒径大小等的组合,解决了催化剂选择性差以及单反应器实现多反应的难题,但目前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规模化生产和工业推广仍存在困难。综述了近年来以不同种类分子筛为基础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一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多种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物化性质,以期为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陈小盼[2](2021)在《氟介质中NaY分子筛膜改性及其生长过程的探究》文中指出
李胜利[3](2021)在《大分子修饰法制备ZSM-5分子筛膜及其渗透汽化性能》文中指出ZSM-5分子筛膜因其独特的通道结构、择形催化选择性、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等特点,在高温、高化学腐蚀性物质的纯化分离领域备受关注。ZSM-5分子筛制备过程中,其表面易生成晶间孔等小型缺陷从而影响其性能。本文采用二次生长法,通过改变晶种层涂敷方式及外部合成条件,同时引入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及二硫化钼/聚乙烯亚胺(MoS2/PEI)等物质对ZSM-5分子筛膜进行修饰改性。得出如下结论:(1)晶种的硅铝比、粒径大小,涂布方法和负载量等对膜渗透汽化性能均有显着影响。在载体表面采用常温涂晶法涂敷适量硅铝比为27、颗粒大小约200nm的晶种,可制得表面连续、孔径均一、渗透侧含水率为99.375 wt.%、通量为1.040kg·m-2·h-1的ZSM-5分子筛膜。(2)通过改变晶化时间和温度可有效改善膜层分离性能。第一、二次晶化温度分别为165℃和175℃时,所制备的膜通量可高达1.569 kg·m-2·h-1,渗透测含水率保持在99.079 wt.%的较高水平。(3)BTESE修饰液对ZSM-5分子筛基膜具有一定的改性效果。当BTESE修饰层负载量较少时,改性膜渗透侧含水率难以达到99%wt.%以上,而当修饰层负载量过多时,BTESE修饰层容易龟裂脱落。通量为2.360kg·m-2·h-1,渗透侧含水率为98.392 wt.%的改性膜在p H>5的酸性环境下可稳定运行。(4)MoS2/PEI修饰液对ZSM-5分子筛膜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经MoS2/PEI修饰液的初步改性,MoS2/PEI改性膜渗透侧含水率可高达99.024 wt.%,其渗透侧通量为1.932 kg·m–2·h–1。
刘青茂[4](2020)在《钛合金表面防腐膜在高温应力腐蚀环境中的防腐性能研究》文中认为Ti-6Al-4V合金是航空航天工业中备受关注与大量使用的重要耐蚀钛合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动力系统的制造,如压气机叶片、紧固件等。海洋环境中,压气机叶片被潮湿空气包围,其中含有丰富的盐(特别是NaCl)和水蒸气,同时压气机叶片通常在200600℃下工作,在服役时还受到较强的离心力作用,因此对于研究Ti-6Al-4V合金在高温应力腐蚀环境中的防腐手段以及如何提高其耐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金属材料防腐性能,在金属表面合成防腐膜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分子筛不仅优良的物化稳定性,还能作为防腐涂层提升材料耐蚀性,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在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在Ti-6Al-4V表面合成一种具有防腐类型的分子筛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课题采用三乙氧基硅烷(YDH-151)作为硅烷偶联剂,利用硅烷热压法在Ti-6Al-4V表面制备MFI型分子筛防腐膜,并确定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分子筛防腐膜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TS-1分子筛浓度为0.003g/L、热压温度80℃、热压压强4MPa时为最佳。利用氧化石墨烯(GO)对Ti-6Al-4V合金表面硅烷/分子筛复合防腐膜进行改性并研究成膜机理。结果表明引入GO后抗腐蚀率由81.3%提升到99.8%。GO的引入造成防腐膜的疏水性与结合力略有降低,膜致密度下降,表面粗糙度增大。但由于YDH-151/GO膜自身优异的抗腐蚀性能以及GO良好的分散特性,强势弥补其带来的空间缺陷,极大地增强了GO/YDH-151/TS-1复合膜的抗腐蚀性能。通过高温电化学噪声的方法研究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分子筛防腐膜在高温、应力、腐蚀三因素下的防腐性能。通过高温电化学噪声的方法,利用自制高温拉伸电化学测试系统,通过对比250℃固态盐环境、室温固态盐腐蚀环境和固态盐腐蚀环境这三种条件下研究拉伸过程中温度与固态盐腐蚀环境对GO/YDH-151/TS-1复合防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250℃时防腐膜对Ti-6Al-4V基体防护性能非常好,腐蚀介质和水蒸气基本没有渗透进膜层到达基体;温度的升高会引起GO/YDH-151/TS-1膜出现更多裂纹,加剧腐蚀程度,降低耐蚀性能。
邹怡明[5](2020)在《钛硅分子筛及沸石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硅分子筛(TS-1)是一类骨架中含有钛原子的杂原子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尤其在与H2O2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和反应过程无污染等优势,已广泛用于众多反应领域中。但TS-1分子筛的孔道较小,局限于小分子反应;分子筛粉体回收步骤繁琐;在气相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还需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粒径TS-1以及具有中空结构钛硅分子筛(TSH)的合成条件,利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了催化性能;在氧化铝载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合成了TS-1膜,实现了TS-1分子筛的固载化,解决了回收困难的问题;针对钯膜反应器存在的原料利用率低和苯酚选择性低等问题,将TS-1分子筛与钯膜的优势相结合分别制备了TS-1/Pd/TS-1三层复合膜和Pd/TS-1复合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对气体渗透和催化苯制苯酚反应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制备出不同粒径的TS-1分子筛,对其进行表征并应用于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结果表明,随晶化温度的降低,晶化时间的缩短,H2O/TPAOH比值的减小,颗粒逐渐变小,当粒径为130 nm时,苯酚反应性能较好,苯酚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12.68%和98.24%。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对粒径为300 nm的TS-1分子筛进行碱处理,考察了碱处理时间、碱处理温度和H2O:TPAOH的比例对中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碱处理温度的升高,H2O:TPAOH比值的减小,在晶体内部形成的中空结构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处理时间为24 h,处理温度为170℃,H2O:TPAOH=1:1时,苯酚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21.01%。2、通过二次晶种法分别在氧化铝陶瓷管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进行了TS-1沸石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外表面因具有较小的平均孔径而更有利于膜的生长。未脱除模板剂时外膜和内膜的N2渗透速率分别为7.31×10-9 mol·m-2·s-1·Pa-1和1.85×10-7 mol·m-2·s-1·Pa-1,苯酚转化率分别为2.63%和2.12%。3、在前面工作基础上,分别构建了TS-1/Pd/TS-1复合膜及Pd/TS-1复合膜。首先,在氧化铝载体上制备TS-1沸石膜,然后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钯膜,进而在水热条件下在钯膜表面负载了一层连续的TS-1膜,构成了TS-1/Pd/TS-1复合结构。研究结果表明,H2的渗透通量随温度和膜两侧压力差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500℃,膜两侧压力差为0.15 MPa时达到最大值,为6.8×10-8 mol·m-2·s-1·Pa-1。为了降低TS-1沸石膜的传质阻力,更好的发挥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采用偶联剂法在厚度为4μm 的Pd膜表面负载了一层疏松的纳米钛硅分子筛,制备了Pd/TS-1复合膜,研究结果显示,当温度为500℃时,H2的渗透通量为4.11×10-7 mol·m-2·s-1·Pa-1,H2/N2的理想选择性约为500。苯转化率和苯酚产率最高分别为23.4%和22.3%。在110 h的稳定性测试过程中,H2通量稳定保持在0.02 mol·m-2·s-1,苯转化率和苯酚选择性分别保持为22%和94%。
李国华[6](2019)在《多级孔Hβ分子筛的改性及催化苯甲醚酰化反应性能》文中研究说明芳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精细化学品、医药、农药等领域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而生产芳酮的最常用方法是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目前,在工业上生产芳酮主要使用金属卤化物(AlCl3、BF3)或质子酸(HCl、H2SO4)作为催化剂,这些传统催化剂具有侵蚀设备,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废料,难以重复利用,难以处理等缺陷,对环境受到污染,因此正逐渐被固体酸催化剂所取代。在众多固体酸催化剂中,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固体杂多酸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均可代替传统的液体酸催化剂,但沸石分子筛在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中催化效果最好。β分子筛是微孔分子筛,具有十二元环孔道结构,因其孔道尺寸与酰化反应的反应物、产物的当量直径左近而受到广泛研究。但β分子筛孔径狭小,反应物与产物传质困难,催化剂易堵塞且容易结焦积碳,对β分子筛在酰化反应上的扩大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制备多级孔分子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多级孔Hβ分子筛兼具微孔结构和介孔结构的优异性能,因其扩散路径相对短小而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抗积碳能力。近年来,碱液脱硅法因简便易行,价格低廉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多级孔Hβ分子筛催化苯甲醚与乙酸酐酰化反应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制备了多级孔Hβ分子筛、Cr改性多级孔Hβ分子筛、HPW改性多级孔Hβ分子筛。对制备的催化剂采用了XRD、BET、NH3-TPD、SEM、TEM、FTIR等多种表征手段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孔结构、比表面积、酸性、酸量、表面形貌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催化剂的酸性和结构对酰化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并没有改变分子筛的晶体结构,且碱处理后的分子筛具有了更大的介孔结构,提高了传质效果。以苯甲醚与乙酸酐酰化反应为探针,测试碱处理后Hβ分子筛的催化效果,0.2mol/L NaOH溶液处理得到的催化剂酰化反应效果最好;多级孔Hβ分子筛金属Cr改性后仍然是BEA晶体结构和具有微孔结构的多级孔催化剂,但酸量得到了调节。5wt.%金属铬改性的多级孔Hβ分子筛总酸量由906.55μmol/g增加到1075.7μmol/g。多级孔Hβ分子筛HPW改性后同样是BEA晶体结构和具有微孔结构的多级孔催化剂,但主要增加了B酸量,由0.35mmol/g增加到0.75mmol/g,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效果。在釜式反应器中,以苯甲醚乙酸酐酰化反应为探针,探索催化剂反应效果。多级孔Hβ分子筛在负载金属铬时,在铬的负载量5wt.%,反应温度120℃,反应物配比1.5:1,10%催化剂,反应时间2h酰化反应效果最佳,此时乙酸酐转化率93.0%,选择性97.5%。多级孔Hβ分子筛在负载磷钨酸时,HPW负载量为10%、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物摩尔比为1.5的条件下,催化剂的酰化反应效果最佳,乙酸酐的最佳转化率为97.2%,选择性为98.3%。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张勇[7](2019)在《微纤复合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VOCs催化燃烧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同时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主要在于废气、废水与废渣的排放而引起的污染问题。其中,有机废气(如甲苯和三氯乙烯等)具有易扩散,不可预见性和高毒性等特点,对其进行有效治理迫在眉睫。目前常见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两大类。其中,催化燃烧法以其起燃温度低、脱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处理中。催化燃烧法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催化剂,目前,以Cu、Cr为活性组分的颗粒催化剂对甲苯或者三氯乙烯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然而,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易团聚,颗粒较大容易堵塞多孔材料孔道结构而影响催化剂催化活性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基于颗粒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存在传质传热差、接触效率低、床层压降高等缺点。因此,开发一种活性组分颗粒小且分散均匀的高催化性能的分子筛催化剂,并设计基于该催化剂的催化燃烧VOCs工艺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前沿性课题。本文在管式炉的基础上设计了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催化剂的工艺流程,开发了一系列用于VOCs处理的微纤复合分子筛膜催化剂,并考察了基于该催化材料的固定床反应器对甲苯或三氯乙烯的催化燃烧性能,稳定性,失活机理研究及催化燃烧本征动力学研究。首先,研究了甲苯在基于Cu/ZSM-5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上的催化燃烧性能。采用XRD、N2吸脱附、SEM、EDS、H2-TPD、XPS等对Cu/ZSM-5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对比了浸渍法和CVD法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说明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较,CVD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颗粒小,约为23.84 nm,且分散均匀。同时,催化实验结果说明CVD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T90比浸渍法的降低了近20℃,同时,在连续反应63 h之后,对甲苯的转化率仍然保持在90%左右。其次,研究了三氯乙烯在基于Cr-Cu/ZSM-5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上的催化燃烧性能。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总金属负载量为3 wt%的单组份Cu/ZSM-5、Cr/ZSM-5和双组份Cr-Cu/ZSM-5分子筛催化剂,采用N2吸脱附、XRD、SEM、XPS、NH3-TPD和H2-TPR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考察了活性组分、进口浓度、床层高度和空速对TCE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均匀地分散在ZSM-5分子筛表面,同时Cu、Cr双组份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性能,其T90为430℃,比Cu/ZSM-5和Cr/ZSM-5催化剂的T90分别降低了23℃和38℃,并只检测到微量副产物C2Cl4。此外,催化实验结果表明Cr-Cu/ZSM-5分子筛颗粒催化剂对TCE的催化活性随着空速和TCE的进口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再次,研究了三氯乙烯在基于微纤复合Cu、Cr/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膜反应器上的催化燃烧性能。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Cu、Cr金属改性的微纤复合分子筛膜催化剂,采用XRD、N2吸脱附、SEM、XPS、NH3-TPD和H2-TPR等表征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考察了三氯乙烯在基于该材料的膜反应器的催化燃烧性能,同时对比了颗粒催化剂与膜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ZSM-5分子筛膜膜厚为3.5μm左右,比表面积为198 m2/g,同时发现Cu或Cr组分均匀地分散在分子筛膜表面,且粒径为0.53 nm。催化结果表明负载量为1%Cr/ZSM-5/PSSF催化剂比负载量为7%Cu/ZSM-5/PSSF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将三氯乙烯转化率达到90%所需要的温度分别为438℃和490℃,且Cr/ZSM-5/PSSF催化剂的副产物浓度较低,稳定性较高,在连续反应40 h之后,三氯乙烯的转化率可达到90%左右。同时发现Cr(1)/ZP催化剂的T90比1%Cr/ZSM-5分子筛颗粒催化剂的降低了62℃,床层压降降低了近221%。此外失活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部分失活的原因是活性组分的流失,Cl组分的吸附导致中毒以及积碳导致的载体孔道堵塞。最后,研究了三氯乙烯在分子筛膜反应器上的催化燃烧反应本征动力学。通过考察分子筛膜厚度、晶粒大小以及空速对三氯乙烯的影响,来消除内外扩散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Power-rata Law和Mars-van Krevelen动力学模型对三氯乙烯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Mars-van Krevelen模型更适合描述三氯乙烯在分子筛膜固定床反应器上的催化燃烧动力学过程,其反应机理为氧化-还原机理,其表面氧化反应活化能和表面还原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22.25 kJ/mol和64.57 kJ/mol。
王韬[8](2018)在《微孔和介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VOCs催化燃烧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VOCs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众多VOCs净化技术中,催化燃烧法具有高效、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一种最高效净化VOCs的方法之一。选取高效的净化材料和低能耗的净化设备有助于提高VOCs的净化效率,因此本文针对净化材料和净化设备做了以下研究。本文开发和优化了新型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材料的制备工艺。探讨了晶种制备工艺条件中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和硅铝比对晶种粒径、晶型结构的影响,得出了Beta分子筛晶种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晶化时间为7天,晶化温度为100℃,硅铝比为25;探讨了分子筛膜合成工艺中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硅铝比、溶剂种类和溶剂含量对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的膜厚、孔隙结构和物相结构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晶化时间为6天、晶化温度为150℃、全硅分子筛、溶剂种类选择正丙醇和溶剂含量为2;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u/Beta/PSSF、Mn/Beta/PSSF和Cu-Mn/Beta/PSSF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发现双组份催化剂比单组份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燃烧活性,当铜锰比为1:3时,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活性最高,其T50和T90分别为251℃和300℃。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微纤复合Co/ZSM-5/PSSF催化剂,对其进行XRD、SEM和氮气吸脱附等表征分析,并将其与颗粒型Co/ZSM-5/G填装入固定床组成不同的结构化固定床反应器,研究异丙醇在结构化固定床反应器上的催化燃烧性能并进行床层压降测试。发现了微纤复合ZSM-5材料作为载体能够提高金属分散度,增加表面活性中心,纤维表面的分子筛膜为微米级,有助于提高反应物在催化剂孔道内的扩散速率,金属纤维有助于提高传热速率,纤维所形成的三维网状大孔结构有助于流体传输和降低床层压降。由微纤复合Co/ZSM-5/PSSF催化剂组成的结构化固定床反应器具有最高的催化燃烧效率,其T50和T90分别为241℃和337℃。通过浸渍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铜、锰单组份改性MCM-41介孔材料催化剂和铜改性MCM-41介孔材料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中金属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物相结构、孔隙结构、稳定性和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甲苯催化燃烧动力学研究,探讨甲苯在介孔材料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行为。发现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当金属负载量达到32wt%时会堵塞介孔材料的孔道,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骤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因其活性组分粒径较小且分散均匀,对介孔材料载体的孔隙结构影响不大。介孔材料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ower rate Law模型不适用于描述甲苯在介孔材料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行为;Mar and Van Krevelen模型适用于描述甲苯在介孔材料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行为。
董道敏[9](2018)在《MFI型分子筛膜包覆型核壳材料的制备与二甲苯择形加氢研究》文中提出MFI型分子筛膜具有独特的三维孔道结构,并且其孔道大小与对二甲苯的分子动力学直径相近,因此可用于对二甲苯的择形分离。但是其工业化应用前景受限于较低的渗透率。本论文创新性的提出将膜分离和催化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对二甲苯,设计制备了MFI型分子筛膜(Silicalite-1)包覆型核壳催化剂。同时,为进一步增加对二甲苯产率,提出了一种二甲苯异构化-择形加氢工艺并探索其可行性。采用晶种涂覆-预晶化-晶化成膜的方法在富多孔缺陷的Al2O3微球上包覆Silicalite-1分子筛膜,研究发现润湿滚动涂晶法有助于在Al2O3微球表面构建连续的晶种薄层,且预晶化过程具有保护Al2O3载体和诱导后续分子筛膜生长的作用。当TPAOH用量为0.17,水量为160时,动态水热法合成的分子筛膜致密、连续、均匀,膜厚达到3μm。与动态水热法相比,静态水热法合成的分子筛膜晶体尺寸较大,膜厚达到8μm,在Al2O3微球表面包覆均匀性较差。分别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制备了Ni/Al2O3@Silicalite-1核壳催化剂,以二甲苯二元混合物为原料评价催化剂的择形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动态法合成的核壳催化剂具有更优的对二甲苯择形加氢性能,当反应温度为220 oC时,p/o和p/m加氢选择性分别为15.5和11.2,而静态法合成的核壳催化剂的p/o和p/m加氢选择性分别为7.2和4.1。此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动态法合成的核壳催化剂的p/o和p/m加氢选择性增加。使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二甲苯异构化-择形加氢工艺,制备了HZSM-5分子筛催化剂和Ni/Al2O3@Silicalite-1核壳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对HZSM-5分子筛异构化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反应温度为350 oC。以异构化反应产物为原料进行二甲苯择形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20 oC时,p/o和p/m加氢选择性分别为7.6和3.3,核壳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对位加氢选择性,证实二甲苯异构化-择形加氢工艺具有较高可行性。
梁鹏[10](2016)在《以膜反应器制备碳酸二苯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碳酸酯(PCs)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工程热塑料,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采用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DPC)在熔融状态下聚合为PCs是生产PCs最重要的过程,而制备DPC的最优方法为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该酯交换反应由于受到热力学的限制,转化率非常低。本实验采用反应与分离耦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介孔分子筛Ti-HMS-1为催化剂,分别以NaY分子筛膜和Silicate-1分子筛膜为分离膜,在膜反应器中实现该酯交换反应。采用XRD、SEM、TEM、FT-IR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分子筛及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结果如下:(1)采用未完全晶化的TS-1前驱体作为硅源和钛源,以十二胺为结构导向剂,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含微孔结构单元的纯介孔分子筛Ti-HMS-1。首次采用Ti-HMS-1分子筛粉末为催化剂,催化苯酚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产物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和DPC总选择性可达98.8%,此时苯酚的转化率为6.4%;(2)以EMT沸石为晶种,以二次生长法在α-Al2O3载体上合成了厚度约为8μm的NaY分子筛膜,该膜在50℃下分离MeOH/DMC(50wt%DMC)体系的分离因子为13.4,渗透通量为0.139kg/(m2·h);以原位水热合成法在α-Al2O3载体上制备了厚度约为5μm的Silicate-1分子筛膜,该膜在50℃下分离MeOH/DMC(50wt%DMC)体系的分离因子为2.7,渗透通量为0.127kg/(m2·h);(3)以Ti-HMS-1为催化剂,以NaY分子筛膜为分离膜时,酯交换反应中苯酚的转化率由6.4%增加到7.0%,酯交换选择性略有降低,从98.8%降到96.7%;以Silicate-1分子筛膜为分离膜时,苯酚的转化率由6.4%增加到6.6%,酯交换选择性几乎不变。
二、β-分子筛膜的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分子筛膜的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一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
1.1 ZSM-5型分子筛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1.2 Y型分子筛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1.3 β型分子筛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1.4 MCM型分子筛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1.5 其他分子筛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2 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在碳一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2.1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
2.2 在CH4转化反应中的应用 |
2.3 在甲醇甲苯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
2.4 在CO2转化反应中的应用 |
3 结语与展望 |
(3)大分子修饰法制备ZSM-5分子筛膜及其渗透汽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ZSM-5分子筛 |
1.1.1 ZSM-5分子筛概述 |
1.1.2 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应用 |
1.2 ZSM-5分子筛膜 |
1.2.1 ZSM-5分子筛膜的制备 |
1.2.2 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因素 |
1.2.3 ZSM-5分子筛膜的优化改性 |
1.3 渗透汽化技术 |
1.3.1 渗透汽化技术概述 |
1.3.2 渗透汽化传质机理 |
1.4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晶种层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2.2.2 ZSM-5 分子筛膜的制备 |
2.2.3 表征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晶种硅铝比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2.3.2 晶种粒径大小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2.3.3 晶种涂布方式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2.3.4 晶种负载量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ZSM-5分子筛膜合成条件的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3.2.2 ZSM-5分子筛膜的制备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膜合成液制备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3.2 晶化时间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3.3.3 晶化温度对ZSM-5分子筛膜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BTESE对ZSM-5分子筛膜的修饰改性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4.2.2 ZSM-5分子筛膜的改性及其渗透汽化性能评价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基膜的选取及改性 |
4.3.2 BTESE修饰液中H_2O和H~+含量的影响 |
4.3.3 修饰层煅烧温度及负载量的影响 |
4.3.4 BTESE改性膜的耐酸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MoS_2/PEI对ZSM-5分子筛膜的修饰改性 |
5.1 引言 |
5.2 实验与表征 |
5.2.1 材料 |
5.2.2 ZSM-5分子筛膜的改性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ZSM-5分子筛基膜的影响 |
5.3.2 修饰层涂布方式及涂布时间的影响 |
5.3.3 修饰液中PEI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 |
5.3.4 ZSM-5分子筛改性膜的稳定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参考文献 |
(4)钛合金表面防腐膜在高温应力腐蚀环境中的防腐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Ti-6Al-4V简介 |
1.2.2 Ti-6Al-4V的主要腐蚀类型 |
1.2.3 分子筛概述 |
1.2.4 金属防腐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 |
1.2.5 硅烷偶联剂概述 |
1.2.6 纳米粒子对分子筛膜的改性研究 |
1.2.7 电化学噪声应用概述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仪器、药品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Ti-6Al-4V表面MFI型分子筛膜的制备工艺优化与性能分析 |
2.2.2 GO 改性 TS-1 分子筛膜 |
2.2.3 高温腐蚀应力环境下的电化学噪声测试 |
2.2.4 防腐膜性能表征方法 |
第三章 Ti-6Al-4V表面MFI型分子筛膜的制备工艺优化与性能分析 |
3.1 分子筛浓度对硅烷热压法制备分子筛膜的影响 |
3.1.1 合成液分子筛浓度对工艺优化的影响 |
3.1.2 合成液分子筛浓度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
3.1.3 合成液分子筛浓度和类型的制备影响小结 |
3.2 热压温度对硅烷热压法制备分子筛膜的影响 |
3.3 热压压强对硅烷热压法制备分子筛膜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O对 Ti-6Al-4V合金表面硅烷/分子筛复合防腐膜的改性及机理 |
4.1 GO改性对TS-1分子筛膜的影响 |
4.1.1 GO改性对成膜效果影响分析 |
4.1.2 GO改性对成膜机理影响分析 |
4.2 GO/YDH-151/TS-1 复合防腐膜成膜机理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O/YDH-151/TS-1 膜在高温应力腐蚀环境中应用 |
5.1 250℃、固态盐腐蚀环境下分子筛防腐膜性能分析 |
5.2 室温、固态盐腐蚀环境下分子筛防腐膜性能分析 |
5.3 固态盐腐蚀环境下温度对分子筛防腐膜性能影响分析 |
5.4 GO/YDH-151/TS-1 膜在拉伸过程中破损机理预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与参与项目 |
(5)钛硅分子筛及沸石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分子筛和沸石膜概述 |
1.2 TS-1分子筛 |
1.2.1 TS-1分子筛的结构 |
1.2.2 TS-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1.2.3 TS-1分子筛的后处理 |
1.3 TS-1沸石膜 |
1.3.1 TS-1沸石膜概述 |
1.3.2 TS-1沸石膜的合成方法 |
1.4 TS-1分子筛及沸石膜的应用 |
1.4.1 TS-1分子筛的应用 |
1.4.2 TS-1沸石膜的应用 |
1.5 钯复合膜反应器催化苯一步羟基化制备苯酚概述 |
1.5.1 苯一步羟基化制备苯酚 |
1.5.2 钯复合膜反应器催化苯一步羟基化制苯酚原理 |
1.5.3 钯复合膜反应器催化苯一步羟基化制苯酚研究现状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钛硅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2 TS-1分子筛的制备 |
2.2.3 TSH分子筛的制备 |
2.2.4 钛硅分子筛的表征 |
2.2.5 钛硅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评价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粒径TS-1分子筛的形貌及催化性能 |
2.3.2 TSH分子筛的形貌及催化性能 |
2.3.3 TPAOH处理前后TS-1 分子筛的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S-1沸石膜及复合膜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2.2 载体预处理 |
3.2.3 TS-1沸石膜的制备 |
3.2.4 TS-1/Pd/TS-1 复合膜的制备 |
3.2.5 Pd/TS-1复合膜的制备 |
3.2.6 TS-1沸石膜及其复合膜的表征测试 |
3.2.7 TS-1沸石膜的气体渗透测试与催化性能研究 |
3.2.8 TS-1/Pd/TS-1与Pd/TS-1 复合膜的气体渗透测试 |
3.2.9 TS-1/Pd/TS-1与Pd/TS-1 复合膜的催化性能研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TS-1晶种表征测试 |
3.3.2 TS-1沸石膜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3.3 TS-1/Pd/TS-1 复合膜的表征及渗透性能测试 |
3.3.4 Pd/TS-1复合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多级孔Hβ分子筛的改性及催化苯甲醚酰化反应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的传统工艺 |
1.2 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1.2.1 杂多酸固体催化剂 |
1.2.2 固体超强酸 |
1.2.3 粘土类催化剂 |
1.2.4 分子筛催化剂 |
1.2.5 其他类催化剂 |
1.3 多级孔分子筛 |
1.3.1 后处理法制备多级孔分子筛 |
1.3.2 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再结晶法制备多级孔分子筛 |
1.3.3 用介孔或大孔模板材料为起点制备多级孔分子筛 |
1.3.4 用纳米粒子组装法制备多级孔分子筛 |
1.3.5 用模板辅助合成多级孔分子筛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路线 |
2.4 反应方程 |
2.5 催化机理 |
2.6 催化剂的制备 |
2.6.1 催化剂多级孔Hβ分子筛的制备 |
2.6.2 多级孔Hβ分子筛的金属改性 |
2.6.3 多级孔Hβ分子筛的HPW改性 |
2.7 催化剂的表征 |
2.8 催化剂酰化反应性能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多级孔Hβ分子筛催化苯甲醚与乙酸酐酰化反应 |
3.1.1 催化剂的表征 |
3.1.2 碱处理对Hβ分子筛酰化反应的影响 |
3.1.3 催化剂酰化反应性能优化 |
3.1.4 催化剂再生性能研究 |
3.2 Cr改性多级孔Hβ分子筛催化苯甲醚酰化反应 |
3.2.1 催化剂选择与表征 |
3.2.2 制备条件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
3.2.3 反应条件优化 |
3.2.4 催化剂再生性能研究 |
3.3 HPW改性多级孔Hβ分子筛催化苯甲醚酰化反应 |
3.3.1 催化剂选择与表征 |
3.3.2 制备条件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
3.3.3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微纤复合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VOCs催化燃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与危害 |
1.3 VOCs的处理技术 |
1.3.1 回收技术 |
1.3.2 销毁技术 |
1.4 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1.4.1 活性组分 |
1.4.2 催化剂载体 |
1.4.3 催化剂制备方法 |
1.5 微纤复合分子筛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
1.5.1 微纤复合分子筛膜材料 |
1.5.2 微纤复合分子筛膜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6.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6.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装置及流程 |
2.3 实验方法 |
2.3.1 ZSM-5分子筛膜的制备 |
2.3.2 浸渍法制备Cu、Cr/ZSM-5颗粒催化剂 |
2.3.3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u、Cr/ZSM-5颗粒与膜催化剂 |
2.3.4 表征与分析方法 |
2.3.5 催化活性评价 |
第三章 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苯催化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与应用 |
3.2.1 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 |
3.2.2 甲苯在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反应 |
3.2.3 稳定性能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r-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三氯乙烯催化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Cr-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4.2.1 XRD |
4.2.2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分析 |
4.2.3 SEM和EDS |
4.2.4 XPS |
4.2.5 H_2-TPR |
4.2.6 NH_3-TPD |
4.3 三氯乙烯在Cr-Cu/ZSM-5颗粒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性能研究 |
4.3.1 活性组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3.2 TCE在 Cr-Cu/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纤复合Cu、Cr/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三氯乙烯催化性能研究 |
5.1 前言 |
5.2 微纤复合Cu/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表征与应用 |
5.2.1 微纤复合Cu/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表征 |
5.2.2 三氯乙烯在微纤复合Cu/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上的催化性能研究 |
5.3 微纤复合Cr/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
5.3.1 微纤复合Cr/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5.3.2 三氯乙烯在微纤复合Cr/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上的催化性能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氯乙烯在微纤复合Cr/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动力学研究 |
6.1 前言 |
6.2 理论研究 |
6.2.1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 |
6.2.2 分子筛膜反应器模型 |
6.2.3 Power-rate Law动力学模型 |
6.2.4 Mars and Van Krevelen模型 |
6.2.5 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 |
6.3 本征动力学研究 |
6.3.1空白实验 |
6.3.2 外扩散的消除 |
6.3.3 内扩散的消除 |
6.3.4 本征动力学实验 |
6.4 动力学模型研究 |
6.4.1 Power-rate Law动力学模型 |
6.4.2 Mars and Van Krevelen动力学模型 |
6.4.3 TCE催化反应活化能 |
6.4.4 TCE催化燃烧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微孔和介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VOCs催化燃烧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VOCs的来源与危害 |
1.3 VOCs的净化技术 |
1.3.1 吸附法 |
1.3.2 催化燃烧法 |
1.4 催化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1 催化剂活性组分 |
1.4.2 催化剂载体 |
1.4.3 催化剂制备方法 |
1.5 分子筛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
1.5.1 分子筛膜材料的制备 |
1.5.2 .微纤复合材料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2.2 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载体的制备 |
2.2.1 微纤材料的预处理 |
2.2.2 Beta分子筛晶种的制备 |
2.2.3 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的制备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2.3.1 初湿浸渍法 |
2.3.2 化学气相沉积法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2.4.1 XRD表征 |
2.4.2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2.4.3 SEM及EDSmapping表征 |
2.4.4 H2-TPR表征 |
2.4.5 XPS表征 |
2.4.6 FT-IR表征 |
2.4.7 粒径分析 |
2.5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2.5.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2.5.2 VOCs转化率计算 |
第三章 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
3.1 前言 |
3.2 Beta分子筛晶种的制备工艺优化 |
3.2.1 晶化时间 |
3.2.2 晶化温度 |
3.2.3 硅铝比 |
3.3 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的制备工艺优化 |
3.3.1 晶化时间 |
3.3.2 晶化温度 |
3.3.3 铝含量 |
3.3.4 溶剂种类 |
3.3.5 溶剂含量 |
3.4 微纤复合Beta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
3.4.1 表征分析 |
3.4.2 催化燃烧甲苯性能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纤复合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
4.1 前言 |
4.2 微纤复合Co-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表征 |
4.3 不同的结构化固定床反应器床层压降测试 |
4.4 异丙醇在不同的结构化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
4.5 异丙醇在不同结构化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催化燃烧动力学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CM-41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
5.1 前言 |
5.2 Cu/MCM-41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与应用研究 |
5.2.1 Cu/MCM-41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5.2.2 甲苯在Cu/MCM-41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
5.2.3 Cu/MCM-41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
5.3 Mn/MCM-41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与应用研究 |
5.3.1 Mn/MCM-41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5.3.2 甲苯在Mn/MCM-41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
5.3.3 Mn/MCM-41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
5.4 Cu/MCM-41催化剂的CVD法制备与应用研究 |
5.4.1 Cu/MCM-41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5.4.2 甲苯在Cu/MCM-41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
5.4.3 Cu/MCM-41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
5.5 甲苯在Cu/MCM-41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本征反应动力学研究 |
5.5.1 理论 |
5.5.2 空白实验 |
5.5.3 扩散影响消除 |
5.5.4 本征动力学实验 |
5.5.5 动力学模型拟合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应用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9)MFI型分子筛膜包覆型核壳材料的制备与二甲苯择形加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核壳结构材料 |
1.3 分子筛膜包覆型核壳结构材料 |
1.3.1 分子筛膜 |
1.3.2 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 |
1.3.3 晶种涂覆方法 |
1.3.4 分子筛膜的应用 |
1.4 二甲苯的分离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多孔缺陷氧化铝微球上Silicalite-1 分子筛膜的制备与表征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MFI晶种的制备及晶种层的构建 |
2.2.4 MFI型分子筛膜的制备 |
2.2.5 表征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氧化铝载体和晶种的表征 |
2.3.2 晶种涂覆方法的探索 |
2.3.3 分子筛膜的表征 |
2.3.4 TPAOH用量对分子筛膜的影响 |
2.3.5 水量对分子筛膜的影响 |
2.3.6 晶化方式对分子筛膜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i/Al_2O_3@Silicalite-1 核壳催化剂的制备和二甲苯择形加氢性能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催化剂制备 |
3.2.4 核壳催化剂表征 |
3.2.5 核壳催化剂性能评价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Ni/Al_2O_3@Silicalite-1 核壳催化剂的表征 |
3.3.2 Ni/Al_2O_3@Silicalite-1 核壳催化剂择形加氢性能 |
3.3.3 温度对择形加氢反应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甲苯异构化-择形加氢工艺的设计及可行性初探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催化剂制备 |
4.2.4 催化剂表征 |
4.2.5 催化剂性能评价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催化剂的表征 |
4.3.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以膜反应器制备碳酸二苯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介孔分子筛的概述 |
1.1.1 介孔分子筛的研究现状 |
1.1.2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
1.1.3 介孔分子筛的酸性和水热稳定性 |
1.1.4 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
1.2 沸石分子筛膜的概述 |
1.2.1 沸石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 |
1.2.2 沸石分子筛膜缺陷的形成及修复 |
1.2.3 沸石分子筛膜的应用 |
1.2.4 沸石分子筛膜面临的问题 |
1.3 酯交换法制备碳酸二苯酯 |
1.3.1 酯交换反应的原理 |
1.3.2 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药品及设备 |
2.1.1 实验药品及规格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2.2 实验内容 |
2.2.1 催化剂的制备 |
2.2.2 样品的水热稳定性测试 |
2.2.3 在常规反应器中实现酯交换反应 |
2.2.4 NaY分子筛膜的合成 |
2.2.5 Silicate-1 分子筛粉末的制备 |
2.2.6 Silicate-1 分子筛膜的制备 |
2.2.7 沸石膜的致密性检测 |
2.2.8 分子筛膜分离性能测试 |
2.2.9 在膜反应器中实现酯交换反应 |
2.3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2.3.1 X-射线衍射仪(XRD)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2.3.4 紫外-可见漫反射仪(UV-Vis)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2.3.6 NH_3-TPD表征 |
2.3.7 N2吸附 |
2.3.8 热重分析 |
第三章 TI-HMS-1 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3.1 含钛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
3.1.1 Ti-HMS的制备 |
3.1.2 Ti-HMS-1 的制备 |
3.2 样品的水热稳定性测试 |
3.3 酯交换制备碳酸二苯酯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X射线衍射(XRD)谱图 |
3.4.2 红外光谱(FT-IR) |
3.4.3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谱图 |
3.4.4 透射电镜(TEM)照片 |
3.4.5 N_2吸附-脱附曲线 |
3.4.6 含钛介孔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膜反应器制备碳酸二苯酯(DPC) |
4.1 NaY分子筛膜的制备 |
4.2 Silicate-1 分子筛粉末的制备 |
4.3 Silicate-1 分子筛膜的制备 |
4.4 在膜反应器内进行酯交换反应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NaY分子筛膜的表征 |
4.5.2 Silicate-1 分子筛粉末的表征 |
4.5.3 Silicate-1 分子筛膜的表征 |
4.5.4 分子筛膜的致密性检测 |
4.5.5 分子筛膜的渗透蒸发性能 |
4.5.6 酯交换反应在膜反应器中的催化性能 |
4.5.7 分子筛膜的催化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β-分子筛膜的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一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谭亚南,王大军,谢春蓉,曾桂英,李欣.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21(S1)
- [2]氟介质中NaY分子筛膜改性及其生长过程的探究[D]. 陈小盼.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大分子修饰法制备ZSM-5分子筛膜及其渗透汽化性能[D]. 李胜利.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4]钛合金表面防腐膜在高温应力腐蚀环境中的防腐性能研究[D]. 刘青茂.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5]钛硅分子筛及沸石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邹怡明.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多级孔Hβ分子筛的改性及催化苯甲醚酰化反应性能[D]. 李国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6)
- [7]微纤复合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VOCs催化燃烧中的应用[D]. 张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微孔和介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VOCs催化燃烧上的应用研究[D]. 王韬.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9]MFI型分子筛膜包覆型核壳材料的制备与二甲苯择形加氢研究[D]. 董道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以膜反应器制备碳酸二苯酯的研究[D]. 梁鹏.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