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莱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亚妮[1](2021)在《《灵枢》短刺法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的ESCV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变化情况,科学评价采取短刺手法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否快速有效地缓解眩晕及疼痛,改善功能,明确短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方法:选择于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治疗前采集患者的ESCV以及TCD相关指标,治疗时采用《灵枢》短刺法针刺风池穴,分别于治疗1周、2周后观察比较患者的ESCV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通过对研究对象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对象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比较,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评分结果均有所增加,平均总分也从16.47±2.461分提高至22.69±3.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评分结果均有所增加,平均总分也从16.47±2.461分提高至25.83±2.4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2周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比较显示,除头痛外,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以及总分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RVA-Vm、RVA-Vs、LVA-Vm、LVA-Vs、BA-Vm、BA-Vs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 RVA-PI、RVA-RI、LVA-PI、LVA-RI、BA-PI、BA-RI,均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二者无差异。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RVA-Vm、RVA-Vs、LVA-Vm、LVA-Vs、BA-Vm、BA-Vs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 RVA-PI、RVA-RI、LVA-PI、LVA-RI、BA-PI、BA-RI,均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二者无差异。进一步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2周的LVA-Vm、BA-Vm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2周的RVA-Vs、RVA-Vm、RVA-PI、RVA-RI、LVA-Vs、LVA-PI、LVA-RI、BA-Vs、BA-PI、BA-RI,均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二者无差异。在安全性方面,试验全程均未有患者报告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一、通过临床试验可以得出初步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穴少而精,具有较为确切、特异的临床效果;二、《灵枢》短刺法因其简单、直接、强刺激的手法操作特点,在临床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具有一定优势;三、在试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灵枢》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
胡宏志[2](2015)在《调神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调神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疗效,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其治疗机理作初步探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编号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定眩汤组(中药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西药组)和调神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结合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对三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指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p、Vm值)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一周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CD观察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二周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CD观察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中药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80.00%;西药组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3%;结合组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0%。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结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及过敏现象。结论1.调神定眩汤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疗效显着;2.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亏虚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时,调神定眩汤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改善TCD双侧椎动脉和基地动脉之VP、Vm值时两者效果相当。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运用。3.运用调神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亏虚型),临床观察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及过敏现象,说明其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临床推广,建议临床治疗2周为一疗程。
薛铁军[3](2013)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比灵5 mg/次,1次/d,西其汀250 mL静滴,1次/d;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李玉实[4](2013)在《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所示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指标、症状与功能积分组内比较,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CD指标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功能积分组间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90.00%),治疗组临床痊愈率(2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结论:结果显示,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比灵组。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确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张志兰[5](2013)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21 d)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着。
伍耀南,孙秩和,蔡永瑞[6](2012)在《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以及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其汀和西比灵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着。
陈立娜[7](2012)在《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为有效的针灸方法,为临床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规范应用打下基础。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选取项部C4-C6夹脊穴以及双侧风池、供血穴,对照组选取项部C4-C6夹脊穴,通电治疗,观测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计分量表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表计分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显着疗效。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表计分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PI)有极显着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的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采用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优于单纯C4-C6火脊穴。2.采用电针项部腧穴治疗,能明善改变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血流参数,且优于单纯C4-C6夹脊穴。3.采用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疗效确切的方法。
许科铭[8](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诊治的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5例单独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龙海,刘文华[9](2010)在《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莱乐150mg,1次/d,2周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
杨一帆[10](2010)在《应用多维数据分析规范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规律》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目前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覆盖职业越来越广。颈性眩晕是属于颈椎病的一个综合征。在颈椎病的患者群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因其简便、快捷、效果确切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辨证的规范化是中医药治疗规范化的前提。但目前中医对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 CV)辨证的多样,分型的不一致和不规范,临床报导疗效未能得到认同,可重复性差,影响着临床应用推广和疗效的进一步提高。2研究目的通过统计学理论对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标准、证候分布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为确立统一的颈性眩晕中医辨证标准和中医诊治规范奠定基础。3研究方法严格按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定颈性眩晕患者300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观察,采集证候信息,填写颈性眩晕临床病例观察表,运用数据库及数理统计方法,以聚类分析为核心统计方法,构建证候诊断标准,探讨颈性眩晕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4研究结果颈性眩晕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结果:经四诊指标聚类分析,颈性眩晕患者可分为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痰湿阻络兼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及气滞血瘀4型。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型的主证、次证。其中痰湿阻络兼脾肾阳虚证型所占比例最高,占43.67%;其次为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型,占32%;气血两虚型,占16.67%;以及气滞血瘀型,占7.67%。5结论本次研究探讨了颈性眩晕中医辨证标准、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中医证候四诊指标聚类结果提示: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兼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及气滞血瘀型等4型。研究结果还提示痰湿阻络兼脾肾阳虚型占多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方的气候影响因素,南方人的体质因素以及部分本研究存在的缺陷。本研究基于临床信息的采集,避免了主观分类的不足,同时运用理数统计等客观化的手段来探索颈性眩晕中医辨证标准、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颈性眩晕中医辨证规范化的进一步多中心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赛莱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赛莱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灵枢》短刺法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风池穴的古典文献记载和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
1 中医对风池穴的认识 |
1.1 风池穴的名称渊源、定位及归经 |
1.2 风池穴的作用功效与主治病症 |
1.3 风池穴的针刺手法 |
1.4 风池穴的其他外治疗法 |
2 现代医学对风池穴的研究 |
2.1 层次解剖结构 |
2.2 风池穴的作用机制 |
2.3 风池穴的安全性研究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1 概述 |
2 流行病学调查 |
3 发病机制 |
3.1 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 |
3.2 机械性压迫学说 |
3.3 交感神经刺激学说 |
3.4 其他致病学说 |
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4.1 非手术治疗 |
4.2 手术治疗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二 研究方案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脱落标准 |
7 中止试验标准 |
8 治疗方案 |
8.1 选穴处方 |
8.2 器械 |
8.3 操作方法 |
9 疗效观察指标 |
10 观察时间 |
11 安全性指标 |
12 统计学方法 |
三 技术路线图 |
四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1.3 病程分布 |
1.4 证型分布 |
2 试验结果 |
2.1 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结果比较 |
2.2 研究对象治疗前后TCD结果比较 |
五 讨论 |
1 一般资料结果讨论 |
2 试验结果讨论 |
3 中医理论探讨 |
4 现代医学机制解释 |
5 《灵枢》短刺法的优势特点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调神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3.1 安全性观测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临床疗效分析 |
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1. 椎动脉解剖结构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调神定眩汤立方依据与现代药理研究 |
3.1 调神定眩汤组成及配伍 |
3.2 中药性味及中医药理学研究 |
3.3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
3.4 调神定眩汤作用机理探讨 |
3.5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作用机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1]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五) 统计方法 |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二) 治疗结果分析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
(一) 因风致眩 |
(二) 因痰致眩 |
(三) 因虚致眩 |
(四) 因瘀致眩 |
二、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研究 |
(一) 椎动脉压迫学说 |
(二) 神经刺激学说 |
(三) 体液因子因素 |
(四) 颈椎不稳 |
(五) 与解剖有关的其他因素 |
三、 国内外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研究 |
四、 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的机理研究 |
五、 结果分析 |
六、 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
七、 今后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标准[6]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1 传统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
1.1 传统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1.2 传统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
2.1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2.3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
3 经颅多普勒超声概述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选穴依据 |
2.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 评价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9)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疗效比较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应用多维数据分析规范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颈性眩晕的概念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1 发病机理 |
2.2. 诊断方面研究 |
3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4 、CSA的治疗 |
4.1 西医药治疗 |
4.2 中医药治疗 |
4.3 综合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一般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纳入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
3.2 颈性眩晕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3.2.1 四诊指标的聚类结果 |
3.2.2 颈性眩晕中医证型的确定 |
3.2.3 颈性眩晕各证型主证、次证的确定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聚类分析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
3.2 颈性眩晕中医发病机理及证候分析 |
3.3 证候特点及治疗 |
3.4 关于颈性眩晕中医证候分布与文献结果对比 |
3.5 颈性眩晕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
3.6 问题与展望 |
3.6.1 颈性眩晕规范中医辨证的必要性 |
3.6.2 本研究的缺陷 |
3.6.3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赛莱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灵枢》短刺法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亚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调神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 胡宏志.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 薛铁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6)
- [4]补肾调肝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D]. 李玉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临床观察[J]. 张志兰. 中国中医急症, 2013(03)
- [6]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 伍耀南,孙秩和,蔡永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0)
- [7]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陈立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J]. 许科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16)
- [9]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J]. 潘龙海,刘文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0(25)
- [10]应用多维数据分析规范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规律[D]. 杨一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