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学考试将开设“餐饮管理”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黄红玲[1](2018)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 ——以广州市四所社会助学机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学历有以下五种:普通高校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远程网络教育,其中,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立30多年以来,作为一种被社会和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是一种国家学历考试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制度,是以考促学、在特定年代建立并发展起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成人高考、普通高校教育共同成为我国国民提升学历的选择之一,为了不挤占普通高校教育的教育资源,有效发挥自身的特性,社会助学机构承担了自学考试的主体功能。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委员会198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第一次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做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函授、面授等多种形式开展助学活动。”至此,国家政策进一步放开,大大拓宽了办学主体,除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助学主体外,社会助学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它的角色和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四所社会助学机构的研究调查得知,目前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较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从完善法律法规、深化课程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建立稳定教师团队、从教、学、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估等方面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阐述国内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社会助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为广州市四所社会助学自考机构的助学调查。分别从社会助学的办学形式、社会助学的办学环境、社会助学的教学质量、社会助学的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Excel200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实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相应问题和分析。一是提出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现象:第一是招生市场混乱,助学机构违规现象较多;第二是社会助学教学质量不高,自考通过率低;第三是社会助学环境不良,忽视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第四是社会助学的管理能力不足。二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运用PEST分析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因素上是体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经济因素上是办学思想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社会因素上是重应试教育,轻德行教育;技术因素上是教学方式单一,专业设置与教材建设存在滞后性。第四部分是在前文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安索夫矩阵作为分析方法,从市场渗透策略、市场开发策略、产品开发策略、多角化经营策略四个方面对广州市社会助学自考机构提出更多的对策和建议。
柴略[2](2017)在《我国自学考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了数理统计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解释了自学考试的基本概念,对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对自学考试的作用和影响作出了总结: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本文详细介绍了山西省自学考试的流程与现状,并由此归纳出山西省自学考试受管理机制、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其呈现出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区别的地方:实行课程管理模式;山西省经济结构决定了自考生报考专业的倾向;助学机构多以民办为主。通过对山西省自学考试现状的描述,笔者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自考生结构转变的趋势不如人意;助学机构逐渐失效;招考院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组织部门在制度设计、管理运作方面存有缺陷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有考生自身的原因,而且有助学机构、主考学校的原因,还有组织管理部门的原因,既有山西省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有:考生结构畸形,自考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革;助学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过于注重营利;自考牵扯利益、缺乏监管,招考过程思想松懈;自考的组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自学考试的对策:调整自学考试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注重非学历教育功能;加强组织考试管理工作;规范自学考试管理;提高自考教材质量;加强社会助学机构的管理;构建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改革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方式等,从而促进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自学考试得以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靳小玲[3](2016)在《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指出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自诞生以来不断依据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专业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为了使自学考试在困境中寻得出路,在实践领域,需要协调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转型的关系;在理论领域,需要对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进行针对性的梳理,找出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的内部逻辑。本研究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方法与思路,并对"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梳理了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历史。依据发展任务的不同,将自学考试分为三个阶段:1981年至1988年,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处于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以社会紧缺人才专业为主,但专业还没有形成体系;1989年至1998年,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处于拓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专业结构逐步完善,拓展了服务范围和发展规模,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为蓝本;1999年至今,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处于转型阶段,专业结构的类型、规模和生命周期方面都在进行适应性调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内涵,并致力于合作共建终身教育体系。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专业结构调整还存在过分依赖其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模本、不能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反应不灵敏、缺乏自主性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今后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研究认为,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要与其他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专业结构调整互为补充,还要适应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并且要协调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余半坡[4](2015)在《浅析终身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与突破》文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1983年正式在全国普遍推广到今,已经走过了风雨32个春秋。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了我国独有的规模最壮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考试形式,是我国全民终身化教育新形势背景下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经历了19952000年长达6年的高速成长期后,在1999年高考普遍扩招的钟声正式敲响——意味着高等学历教育结束了精英化模式,学历教育的大众化模式从此势不可挡。作为一直定位在具有强大的学历补偿功能的高等自学考试就不可避免了考生数量呈现逐年下滑命运,据统计在2001年后每年平均流失100万余人。同时,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自考的很多开考科目的科目设置陈旧,无法很好地与市场发展接轨,被考生称为死记硬背出来的学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困境中寻求自生的突破正是本文浅析的观点。
本刊编辑部[5](2014)在《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进展——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业务负责同志》文中认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和教育部关于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任务要求,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自考综合改革方案》),并启动在北京、吉林、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四川7省(市)建立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改革经验,积极推进全国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工作。
申瑞杰[6](2013)在《依托自学考试组织机构构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考试评价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开展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树立品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自学考试组织完善、程序严格,以国家的名义评价考生,评价结果科学、公正、权威,社会公信力强。依托自学考试组织机构可以快捷地建立一个高效、权威、低成本的第三方考试评价机制。
申海进,李勇[7](2013)在《江浙与台湾食品类高职专业设置的比较及启示》文中提出食品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相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本文比较了江浙与台湾两地与食品相关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以期为江浙地区此类科系的合理布局提供借鉴。
冯玉珠[8](2012)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建设及学科归属》文中认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开设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14所。该专业在为我国中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烹饪专业师资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烹饪技术高手和餐饮管理人才。但是,我国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建设的历史毕竟不长,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教育部新一轮的专业设置调整,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科归属问题也亟待探讨。
喻富根[9](2011)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文中认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本文以江西省为例,从课程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专科)课程设置的缺陷,提出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专科)课程改革思路。
邓叶丽[10](2010)在《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研究 ——以浙江省为个案》文中提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和终身教育的体系完善,要求各种不同教育形式相互衔接沟通走向一体化,自学考试与其它不同教育的沟通衔接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目前,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处于起步阶段,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能否衔接,采用何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衔接等问题,还有待于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分析、论证和检验。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从理论上论证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问卷、非结构性访谈调查浙江省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研究:第一,论述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从社会发展需求、自学考试改革和学生个人发展来讲,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衔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二是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和市场对急需人才的需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证明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是可行的。第二,分析阻碍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传统观念的制约;二是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三是课程和评价体系不适应;四是合作院校双方缺乏相互交流。第三,提出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对策。一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引导人们重视教育衔接;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衔接提供保障;三是完善学分制管理,加强“学分互认”制度建设;四是加快人才培养环节建设,提高衔接的针对性、有效性;五是加强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衔接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学考试将开设“餐饮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学考试将开设“餐饮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 ——以广州市四所社会助学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二)社会助学 |
(三)安索夫矩阵 |
三、文献综述 |
(一)社会助学发展史 |
(二)国内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研究 |
(三)国外自学考试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1章 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办学形式 |
三、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办学环境 |
四、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教学质量 |
五、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学生的能力 |
第2章 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招生市场混乱,助学机构违规现象较多 |
(二)助学目的不端正,社会助学环境不良 |
(三)社会助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
(四)课程设置单调,教学质量不高 |
(五)学生团体建设不健全,校园文化贫乏 |
(六)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业率低 |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治因素 |
(二)经济因素 |
(三)社会因素 |
(四)技术因素 |
第3章 完善广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的对策 |
一、市场渗透策略 |
(一)完善法律法规,行使监督权 |
(二)建立规范健全的教育体系 |
二、市场开发策略 |
(一)开拓数字化助学体系,更新专业和教材 |
(二)开展技术教育和学术教育 |
(三)丰富自学考试助学形式 |
三、产品开发策略 |
(一)提升办学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 |
(二)成立自考服务中心,提升自考服务水平 |
(三)开展非学历教育,追求真材实学的“学力” |
(四)健全教师评聘制度,设立考生“红人榜” |
四、多角化经营策略 |
(一)注重终身学习,向“大教育”发展 |
(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 |
(三)与社会需求匹配,建立“学分银行”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2)我国自学考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综述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思路方法 |
第一章 自学考试概述 |
1.1 自学考试基本概念 |
1.1.1 自学考试的含义 |
1.1.2 自学考试的特点 |
1.1.3 自学考试的组织系统 |
1.2 自学考试的产生与发展 |
1.2.1 自学考试的产生 |
1.2.2 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 |
1.2.3 自学考试发展历程的特征转变 |
1.3 自学考试的作用 |
1.3.1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
1.3.2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 |
1.3.3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
1.3.4 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
第二章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现状 |
2.1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招生情况 |
2.1.1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生源与专业 |
2.1.2 考生自主报考 |
2.1.3 助学机构的全程参与 |
2.2 考生的学习方式 |
2.2.1 以考生自学为主的形式 |
2.2.2 参加助学机构培训的形式 |
2.2.3 其它学习的方式 |
2.3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
2.3.1 组织机构对考点考场的布置与编排 |
2.3.2 组织机构对试卷的运送与保管 |
2.3.3 组织机构在考试期间组织巡视 |
2.3.4 组织机构在考试期间对考生的管理 |
2.4 山西省自学考试的后续收尾 |
2.4.1 考试成绩的公布与考生复查试卷 |
2.4.2 考生免考课程的申报与组织部门的审批 |
2.4.3 自学考试的实践课程与毕业答辩 |
2.4.4 考生毕业的申报与审核部门的办理 |
2.5 毕业生的就业与再深造 |
2.5.1 自考毕业生就业方向 |
2.5.2 山西省自考毕业生就业情况 |
2.5.3 自考毕业生可继续深造 |
第三章 山西省自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
3.1 自考生结构转变的趋势不如人意 |
3.1.1 生源数量大幅下降 |
3.1.2 生源质量下降 |
3.1.3 舞弊成风,社会认可下降 |
3.1.4“混文凭”成自考标签,技术型专业报考人数下降 |
3.2 社会助学逐渐失效 |
3.2.1 助学机构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单一 |
3.2.2 社会助学规模减少,发展不平衡 |
3.2.3 助学机构逃避监管 |
3.3 招考院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
3.3.1 管理体制僵硬化 |
3.3.2 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
3.3.3 招考院校对试卷保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
3.4 组织部门制度设计、管理运作存有缺陷 |
3.4.1 管理职能模糊 |
3.4.2 管理岗位不足 |
3.4.3 管理运作存在弊端 |
第四章 山西省自学考试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考生结构畸形,自考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革 |
4.1.1 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招考竞争激烈 |
4.1.2 办考目标单一 |
4.1.3 逐步脱离社会需求 |
4.1.4 专业设置老化 |
4.2 自考助学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过于注重营利 |
4.2.1 办学思想不端正,以营利为主 |
4.2.2 陷入生源困境,千方百计争夺生源 |
4.2.3 教学质量堪忧,“助考”不“助学” |
4.3 自考牵扯利益、缺乏监管,招考过程思想松懈 |
4.3.1 牵扯利益 |
4.3.2 缺乏监管措施 |
4.3.3 思想松懈 |
4.4 自考的组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
4.4.1 组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 |
4.4.2 人员管理缺乏奖惩机制 |
4.4.3 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自学考试的对策 |
5.1 切实改进自考制度本身的不足与漏洞 |
5.1.1 调整专业和课程体系 |
5.1.2 注重发展非学历教育 |
5.1.3 弥补组织管理部门的漏洞,提升管理效能 |
5.2 构建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 |
5.2.1 规范自学考试的考务管理 |
5.2.2 提高自学考试教材质量 |
5.2.3 提高主考院校的命题水平,加强试卷的全程保密工作 |
5.3 加强社会助学机构管理 |
5.3.1 自考管理机构总揽全局 |
5.3.2 民间社团协助管理 |
5.3.3 社会助学机构加强自身管理 |
5.4 构建自学考试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完善其评价机制 |
5.4.1 提高自考的教育质量评价功能、学历认定功能 |
5.4.2 树立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新理念 |
5.4.3 大胆改革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自学考试 |
1.5.2 专业结构调整 |
第二章 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 |
2.1 初始阶段(1981-1988) |
2.1.1 专业结构初步形成 |
2.1.2 专业集中培养社会紧缺人才 |
2.1.3 专业体系及布局尚不完善 |
2.2 拓展阶段(1989-1998) |
2.2.1 专业结构逐步完善 |
2.2.2 专业设置以普通高等教育为蓝本 |
2.2.3 专业规模和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
2.3 转型阶段(1999-至今) |
2.3.1 专业结构实施适应性调整 |
2.3.2 专业聚焦合作共建终身教育体系 |
2.3.3 专业内涵获得实质性提升 |
第三章 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考察 |
3.1 过分依赖其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模本 |
3.2 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反应不灵敏 |
3.3 不能适应教育环境的动态变化 |
3.4 缺乏自主性 |
第四章 对今后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
4.1 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
4.2 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应与其他高等教育相补充 |
4.3 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应适应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
4.4 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应协调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浅析终身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与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生存大环境发生质的改变 |
( 一) 国内教育生存环境改变 |
( 二) 与国际交流合作环境改变 |
二、高教自考自身从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转轨速度缓慢 |
(一)“学历补偿性”味道仍旧浓厚 |
( 二) 高教自考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步伐 |
( 三) “教考分离原则”和助学力量长期薄弱,生源流失量较大 |
三、遵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并重的原则 |
四、继续深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力度 |
( 一) 专业课程设置趋向多样化、市场化 |
1. 专业课程门类设置向细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
2. 专业课程类型设置注重实际运用,加大实践性课程改革 |
( 二)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为农业经济服务的专业课程 |
三、大力整合高教领域各方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发展自学考试 |
(6)依托自学考试组织机构构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考试评价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三方评价的内涵 |
1. 第三方评价的含义 |
2. 第三方评价的特点 |
二、实施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 |
1. 是增强职业学校职业性的需要 |
2. 是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
3. 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
4. 是塑造职教品牌的需要 |
三、自学考试机构作为第三方评价的优势 |
1. 自学考试的组织优势 |
2. 自学考试的品牌优势 |
3. 自学考试的开放性 |
4. 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的职业性 |
5. 自学考试具有丰富的第三方评价经验 |
四、依托自学考试机构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
1. 成立领导机构 |
2. 加强宣传与沟通协作 |
3. 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 |
4. 完善评价标准及方式 |
5.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
6. 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 |
(7)江浙与台湾食品类高职专业设置的比较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基本情况 |
(一) 江浙 |
(二) 台湾 |
相关学科与系所设置 |
(一) 江浙 |
(二) 台湾 |
院所学校布局 |
(一) 江浙 |
(二) 台湾 |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 |
启示 |
(9)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 (专科) 考试课程设置的缺陷 |
1、沿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模式, 缺乏高教自考本身的特色。 |
2、以学历教育为目标导向, 应试教育特征明显, 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3、内容陈旧, 更新太慢。 |
二、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 (专科) 课程改革思路 |
1、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 |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适度比例。 |
3、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 |
4、课程教材改革。 |
(10)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研究 ——以浙江省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概念界定 |
1. 自学考试 |
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
3. 衔接 |
(四) 文献综述 |
1. 不同教育形式之间衔接沟通的研究 |
2. 不同教育阶段之间衔接沟通的研究 |
3. 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沟通的研究 |
(五)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二、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
1. 终身教育背景下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
2. 自学考试本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
(二)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可行性 |
1.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前提条件 |
2. 终身教育理念、能力本位观、学分制管理等提供了思想基础 |
3.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实践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三、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现状和问题 |
(一) 衔接的现状 |
1. 衔接的概况 |
2. 衔接的实践案例 |
(二) 衔接的问题分析 |
1. 衔接的意识淡薄 |
2. 衔接的形式化 |
3. 衔接的效果不理想 |
(三)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问题之成因分析 |
1. 社会传统观念的制约 |
2. 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
3. 课程和评价体系不适应 |
4. 合作院校双方缺乏交流 |
四、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的策略 |
(一) 转变观念,引导人们重视教育衔接 |
1. 加大宣传,转变人们对自学考试的看法 |
2. 积极引导,激发各方参与衔接的积极性 |
(二) 加强制度建设,为衔接提供保障 |
1. 完善政策法规,促进衔接的顺利实施 |
2. 健全管理体制,提升管理能力 |
3. 完善学习支持与服务体系 |
(三) 完善学分制管理,加强学分互认制度建设 |
1. 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 |
2. 学分互认的具体操作模式 |
3. 加强学分互认机制的建设 |
(四) 加快人才培养环节建设,提高衔接的针对性、有效性 |
1. 重新定位自学考试培养目标 |
2. 重构自考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
3. 完善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体系 |
(五) 加强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衔接的可持续发展 |
1. 加强主考院校对中职学校师资的培训 |
2. 主考院校主动参与中职学校的教学科研 |
3. 中职学校主动与主考院校沟通联系 |
4. 加强合作院校双方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
五、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自学考试将开设“餐饮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 ——以广州市四所社会助学机构为例[D]. 黄红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2]我国自学考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柴略. 山西大学, 2017(03)
- [3]我国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 靳小玲. 山西大学, 2016(05)
- [4]浅析终身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困境与突破[J]. 余半坡.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1)
- [5]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进展——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业务负责同志[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考试, 2014(04)
- [6]依托自学考试组织机构构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考试评价机制[J]. 申瑞杰. 教育探索, 2013(12)
- [7]江浙与台湾食品类高职专业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 申海进,李勇. 职业教育研究, 2013(07)
- [8]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建设及学科归属[J]. 冯玉珠.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2(02)
- [9]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 喻富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7)
- [10]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衔接研究 ——以浙江省为个案[D]. 邓叶丽.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4)
标签:自学考试论文;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成人自学考试论文; 大学论文; 江苏省自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