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

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

一、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良泉[1](2014)在《基于“大配方、小调整”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区域配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生产方式和规模化生产的肥料工业之间的矛盾要求区域配肥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新的突破。本文在明确了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施肥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大样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研究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不同区域的磷肥和钾肥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磷肥恒量监控建立了大区域的磷肥推荐技术指标;基于钾肥肥效反应建立了大区域的钾肥推荐技术指标;并结合区域气候、栽培和土壤条件等特点制定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不同区域的肥料配方与施肥建议。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农学和经济效应。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整理与分析2005-2010年在全国开展的7081、4232和9608个玉米、小麦和水稻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玉米、小麦和水稻施磷增产效果显着,其中小麦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最佳(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下全国小麦的平均增产量为0.9t ha-1,增产率为18.8%,缺磷区相对产量为85.8%,磷肥的农学效率为8.8kg kg-1),玉米次之(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下全国玉米的平均增产量为1.1t ha-1,增产率为15.7%,缺磷区的相对产量为88.0%,磷肥的农学效率为12.4kg kg-1),水稻较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下全国水稻的平均增产量为0.8t ha-1,增产率为12.8%,缺磷区的相对产量为89.9%,磷肥的农学效率为13.1kg kg-1)。在玉米上,表现为东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的增产效果要高于华北夏玉米区;在小麦上,表现为华北灌溉冬麦区的增产效果略低于其它区域;在水稻上,表现为东北单季稻区和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的增产效果较好,江南华南单双季稻区和西南高原山地单季稻区的增产效果较差;长江流域中游单双季稻区的早稻施磷效果大于晚稻。作物的施磷效应一方面受到土壤速效磷状况的直接影响,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高,施磷的增产效应呈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受到不同生产体系和种植制度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和水份的影响。(2)通过整理与分析2005-2010年在全国开展的3124、3924和9490个玉米、小麦和水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钾处理相比,东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华北夏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玉米施钾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4.0%,4.3%,14.7%,19.4%;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全国小麦施钾的平均增产量为0.7t ha-1,增产率为12.5%,缺钾区相对产量为90.0%,钾肥农学效率为7.2kgkg-1;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全国水稻施钾的平均增产量为0.8t ha1,增产率为12.5%,缺钾区的相对产量为90.1%,钾肥农学效率为9.1kg kg-1。本研究发现钾肥肥效反应仅部分受到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站点属性(例如县域,品种,土壤类型和年份等因素)的差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钾肥的增产效应,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施钾的增产效果更佳。(3)通过44个夏玉米田间试验的955组植株磷测试数据和56个夏玉米田间试验的953组植株钾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当前优化施肥下夏玉米生产1吨籽粒需磷(P)和钾(K)量分别为3.20kg和15.0kg。单位籽粒产量需磷量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是收获指数的增加与籽粒磷浓度的下降;单位籽粒产量需钾量随着产量水平相对稳定,这主要是收获指数增加和秸秆钾浓度增加(由14.0g kg-1增加到18.1g kg-1)相互抵消而籽粒钾浓度基本维持在3.2g kg-1所造成的结果。(4)在建立了大区域磷素肥力分级指标和明确了作物磷素需求量的基础上,基于磷肥恒量监控建立了区域的磷肥推荐技术指标;同时基于钾肥肥效反应建立了区域的钾肥推荐技术指标。结果显示,我国玉米12个施肥亚区的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75kgP2O5ha-1(46-123kg P2O5ha-1),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54kg K2O ha-1(30-64kg K2O ha-1);7个小麦施肥亚区的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77kg P2O5ha-1(55-88kg P2O5ha-1),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50kgK2Oha-1(33-59kg K2O ha-1);8个水稻施肥亚区的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71kg P2O5ha-1(59-84kg P2O5ha-1),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62kg K2O ha-1(45-80kg K2O ha-1)。(5)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养分推荐用量及气候、栽培和土壤条件的差异,根据“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思路确定了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不同生态区域的肥料配方及施肥建议。在12个玉米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16个区域肥料配方,包括12个基追结合施肥下的配方和4个一次性施肥配方;7个小麦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9个区域肥料配方,包括7个基追结合施肥方式下的配方和2个一次性施肥配方;8个水稻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11个区域肥料配方,其中包括7个高浓度配方和4个中浓度配方。(6)通过2011-2013年的178组田间试验证明,“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比习惯施肥显着提高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玉米上(n=63),该技术比农民习惯处理的产量提高9.0-11.4%、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8-22%、经济效益提高1255-1433Yuan ha-1;在小麦上(n=36),该技术比农民习惯处理的产量提高7.6-11.7%、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9-35%、经济效益提高1476-1688Yuan ha-1;在水稻上(n=79),该技术比农民习惯处理的产量提高8.3-10.5%、氮肥利用效率42-48%、经济效益提高2044-2388Yuan ha-1。

杜君[2](2011)在《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总产量和面积的1/5和1/4,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性粮食储备品种。综合考虑不同气候特征、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建立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对指导我国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年多点小麦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综合考虑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及土壤类型、质地等土壤因子对小麦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当季利用率的影响,建立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出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结果如下:(1)养分平衡施肥模型基本参数的确定。目标产量在施肥模型中设为自变量,用气候生产潜力产量作为其上限。分析表明,小麦生物产量的养分吸收量与其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着直线相关关系;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趋向一个稳定的范围,因此本研究把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定为常数。冬小麦每百千克小麦籽粒产量所需养分量分别为:氮(N)为3 kg、磷(P2O5)为1.2 kg、钾(K2O)为2.8 kg;春小麦每百千克小麦籽粒产量所需养分量分别为:氮(N)为3 kg、磷(P2O5)为1.1 kg、钾(K2O)为2.6 kg。基于试验点数据,分别计算出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在全国27个土类上分别研究两参数的变异性,就各土类两参数的平均值来看,不同土类之间差异较大。就同一土类两参数的标准差来看,其空间变异性也均较大,且在大多数土类中都表现出极高的离散程度。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粘粒含量、土壤pH、及灌溉等因素影响着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当季利用率子模型的构建。用土壤有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粘粒和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因子分别构建了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模型。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高,决定系数(R2)在0.55~0.85之间。其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校正系数模型的拟合精度为: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土壤养分含量与肥料当季利用率呈显着负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分别建立了以土壤养分含量为自变量的肥料当季利用率模型。其模型的拟合程度也较高,相关系数(r)在0.45~0.75之间,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并采用土壤pH值和灌溉因子对两子模型进行了修正。(3)养分平衡施肥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目标产量设为输入项,单位产量(每百千克)小麦的养分吸收量定为常数,结合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两个模型,建立了以目标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为自变量,氮磷钾施肥量为因变量的养分平衡施肥综合模型。并将27个土类归并为15个土类组合,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利用布置在各核心试验区的小麦肥料田间试验结果验证了养分平衡施肥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与用肥料效应函数法推荐的施肥量相比,养分平衡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位于最高产量施肥量与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之间,该模型对小麦进行推荐施肥是可行的,模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4)小麦生态环境因子基础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基于GIS平台,利用气象资料及土壤类型、质地等土壤资料,建立了影响小麦施肥模型参数的生态环境因子空间数据库。并通过插值、矢栅转换及图层叠置等处理,建立了各种图层,包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小麦需水量、小麦潜力产量等栅格图层,以及中国县界图与土壤类型图叠置生成的最小施肥单元矢量图层。(5)基于GIS的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在GIS技术框架下,将GIS数据库与小麦施肥模型结合,利用ArcGIS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ArcGIS Engine和C#语言,开发出基于GIS的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施肥决策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以数据库为信息源,施肥模型为决策支持进行施肥推荐。从微观和宏观尺度上,系统分别为农户和县级农业部门提供小麦施肥决策,并为构建其它作物的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开发框架和思路,为精确农作和数字化农作提供技术支持。

唐毓[3](2011)在《紫色丘陵区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本研究基于紫色丘陵区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和施肥模型探讨的基础上,以土壤测定为手段,以肥料效应函数为依据,针对农技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户,运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在Visual Studio 2008环境下采用C#语言开发了紫色丘陵区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数据信息查询、土壤养分丰缺评价、田块推荐施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并以四川省犍为县炮房村和大水村为例进行实际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4mg/kg、10mg/k、96mg/kg,其变异系数介于30%-60%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C0/C0+C比值都达到85%以上,呈现出很弱的空间相关性,表明随机性因子是导致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与全县相比,村级农田土壤除速效钾含量略高于全县水平外,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全县水平。此外,与犍为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炮房村,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大水村,均表现出缺乏和中等两种丰缺状况,而全县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分布因空间距离过大,在村级区域位置仅反映出同一丰缺状况。2.从施肥量和模型参数两个方面对目标产量模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和差值调整法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作物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最佳施肥量拟合的方程建立起来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计算的施肥量与当地农户经验施肥量更为接近;目标产量模型和差值调整法模型因参数获取难度较大,且精度不高,导致其计算出来的施肥量不够精确和科学,因此确定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为研究区域的最佳施肥模型。3.系统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对数据进行管理,在三层体系结构模式下,运用Visual Studio 2008中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和.NET框架,结合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紫色丘陵区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具有界面友好美观、易于阅读理解、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实现了对农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丰缺评价,以及对水稻、玉米、油菜三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推荐功能,并给出相应施肥方案,初步实现了田块精确推荐施肥,也为紫色丘陵地区村级农田科学施肥提供了相应技术指导。

李丹[4](2008)在《基于WebGIS的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本系统建立在SuperMap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基础上,以系统科学为指导,综合运用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农业资源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对系统、用户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数据库的设计,经过数据分类、编码等的处理,建立了一个包括图形、文本、表格等数据类型的空间数据库。本系统由土壤养分信息数据浏览、网络SQL查询、专题图制作、地图编辑等五大功能模块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运行,增强了系统的独立性,便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本系统以面向对象技术与控件技术为实现手段,并进行GIS与专业模型的集成。研究建立的土壤养分与施肥信息系统对于指导贵州农作物的科学施肥与有效管理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包括:(1)结合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处理功能,研究小尺度、大比例尺土壤养分数据库组织、设计与数字化技术,建立项目区的区域土壤养分信息数据库。(2)实现了在WebGIS支持下的远程土壤养分信息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建立可为各级维护和管理部门提供规范完整的基础技术资料,进一步提高决策的实时性、科学性,有助于生产单位管理对资源信息的深入掌握,提高农业资源的计算机管理水平。(3) WebGIS与施肥推荐系统结合建立基于WebGIS的施肥决策系统,集成当前施肥推荐的方法,研究适宜于当前贵州生产的作物的推荐施肥模型,以玉米为例建立施肥信息系统,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到作物的施肥指导中。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用户可通过该平台;得到基于农田的地理信息,进行农田肥力分析、指导科学施肥;同时利用该平台提供的地理信息可进行施肥智能决策,不仅可以实现空间数据信息的开放网络共享,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询检索到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本系统今后应加强土壤养分数据实时更新,扩展作物施肥模型,进一步与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数据相结合,扩充网络应用功能,力争达到针对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产的实时运行的业务化系统目标。

吴杭艳[5](2008)在《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研究 ——以云南省耿马县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后备可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农业增产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而农药的施用对作物单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农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这样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使得耕地地力下降,而且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作物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农业”概念的提出,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来获取、管理、分析和显示各种形式的地理相关信息。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云南省耿马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Delphi7.0结合二次开发平台Tatuk,在充分分析丘陵山地农业生产特点基础上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和相应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探讨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与模型库的构建以及功能设计。在对各种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耿马县内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运用最优的空间插值方法生成土壤养分图,实现土壤养分数据管理信息化;同时,对研究区域内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简单的肥料试验回归分析。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测土配方施肥所需相关数据的科学管理和相应的分析功能,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夏波[6](2007)在《县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以重庆梁平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农业增产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而肥料的施用对作物单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产量进一步提高。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己证明,测土配方施肥是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全面展开与不断深入,各级部门纷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工作,各种野外调查数据,不同比例尺图件资料急剧增加。面对数量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的弊端日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应用、分析成为必然。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的方法,收集研究区内各种调查基础数据,同时收集相应的不同比例尺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平台以及可视化的编程语言,构建县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各种数据的展示、查询、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各种信息数据的科学管理以及提取运用,该系统是管理部门获取各种综合信息,为决策部门提供宏观决策依据,为农户提供施肥配方指导,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综合决策平台。在论文进行过程中取得了以下成果:(1)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推荐施肥系统的开发情况,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需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由人机界面、数据库、辅助决策、信息获取、模型算法等构成。系统设计的功能包括数据信息浏览展示模块、数据信息查询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试验数据分析模块、推荐施肥应用模块。(2)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由地理空间数据库和调查资料数据库构成。其中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按数据性质的不同又分为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设计。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图形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形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养分数据、采样点数据、遥感数据、气候信息数据、三维虚拟信息数据。考虑到研究区的特殊地形地貌特点,对于地形、土地利用现状、三维虚拟信息数据以区县——乡镇——核心示范片三个层次进行数据组织,相应地,图形数据的比例尺采用1:5万、1:1万和1:2000,其他图形数据均采用1:5万的比例尺;在图形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是对图形数据的必要补充,是对图形数据更广泛、更深刻地描述,因此设计数据表结构规范各个数据项的数据项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小数位等属性。对于调查资料数据库,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研究区内各种农业生产信息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各种信息设计成表单的形式进行管理。在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数据库的构建,利用ArcGIS9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构建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调查资料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00的ADO数据库访问技术构建。(3)在比较各种GIS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Basic和和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平台ArcGIS Engine,构建县级区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克服以往二次开发不能脱离专业软件环境的缺点,节省了开发成本,系统的使用更加简便、直观。系统实现将平面数据、三维数据地展示集成在同一系统中;实现包括按特定条件查询、左右键快捷查询、SQL查询、Identify键查询的4种地理空间信息的查询方式;实现对图层显示属性的设置,包括标注图层,按照单一要素形式或唯一值形式显示;实现对数据的科学管理,地理空间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进行管理,各种调查资料数据采用表格形式进行管理;实现对田间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并且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还可以进行推荐施肥。(4)在分析系统提供的土壤采样点数据的基础上,了解研究区内土壤养分总体状况;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空间变异分析的结果,按照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法的养分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管理单元进行了划分。运用系统提供的回归分析功能,分别计算分析了研究区内在3种土壤类型上的水稻“3414”试验,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了相应的施肥模型。

李瑞[7](2006)在《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应用现代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在上海崇明岛研究了规模经营的农场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规律;整合了田间计算机、GPS以及变量控制系统到国产拖拉机上进行了变量施肥的初步实践,并对水稻变量施用氮肥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研究结果: 1 本研究中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试验农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酸度呈中性偏碱;土壤养分中有效钙、硫、硼、铜、铁、锰属于含量非常丰富的元素;大量营养元素磷和钾属于中等偏低,而有效氮含量很低;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临界值。 2 通过对农场477个有效土壤采样点土壤有效养分以及pH值的常规统计,发现土壤养分属性并不完全呈正态分布,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钙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在农场范围内土壤酸度有很小的变异,土壤有效硼、硫、锌含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超过50%;有效氮为中等变异,其它元素都有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在大约16%~30%之间 3 对几个地块内采样点土壤养分的方差分析表明,地块内部养分变异小于地块之间的变异,表明养分规模经营条件下农场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与地块的耕作、施肥农艺措施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4 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不仅变异很小,空间结构性也很弱,表明土壤酸度是一种与土壤发育密切相关的属性,施肥等农艺措施的不同对土壤酸度影响较小;其它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尽管受施肥、灌水等农艺的影响,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空间自相关。 5 采用偏相关分析研究了在试验农场土壤各有效养分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铁含量与作物产量负相关达到极显着水平;有效钙、磷和硫含量与作物产量显着正相关,其它有效养分的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则均未达到显着水平。 6 变量施肥是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试验将美国Trimble公司的全球定位系统AgGPS132和田间计算机AgGPS170以及美国Mid—Tech公司的变量控制器TASC6100和自主开发的变量旋耕施肥机,整合到国产铁牛75马力拖拉机上,成功的形成了变量控制施肥机械系统。 7 采用差分式全球定位系统,网格法采集土壤样品,使用ASI系统研究法进行土壤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的测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kriging插值的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在试验田块内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结合ASI推荐施肥模型,生成了整个操作田块的氮肥施用的变量施肥图,可供DGPS导航下的机械变量施肥同时也可以使用手工变量施肥,或者用作常规施肥的指导。 8 通过田间实践,开发的变量控制施肥系统工作状况良好,完成了整个操作田块的变量施肥,真正实现了发达国家目前大力推行的变量控制施肥。 9 变量施肥精度试验结果证明变量旋耕施肥机完全可以达到相当精确的变量排肥,满足精准农业中变量施肥的需求。试验只对尿素进行了测试,对于粒径和颗粒表面光滑度不同的其它种类的肥料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测试。 10 变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手工变量施肥和机械变量施肥和恒量对照施肥相比土壤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异并没有变得更小,但是空间分布图表明变量施肥使得土壤有效氮和有机质空间

姜丽娜,符建荣,范浩定[8](2005)在《基于GIS的土壤养分管理技术在作物专用肥研制及推广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研究探索我国现阶段小农户分散经营条件下的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技术规程,集GIS、测土推荐施肥技术,建立了土壤养分管理及决策信息系统平台。在系统平台上,以采集乡镇主要土壤的养分信息为基础,推荐区域作物施肥的专用肥配方,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农田施肥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因土、因作物的合理施肥的目的。

严浩[9](2005)在《基于组件式GIS的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和应用 ——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施肥模型空间拓展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尺度转化方法,将基于田间试验的统计模型用于土壤肥力空间差异较大的区域图斑的运算。本文的目标是构建基于土壤空间变异的施肥模型的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选取合适的施肥模型,针对不同的作物和肥料进行点到区域尺度的施肥推荐。建立江西省余江施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大田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丘陵旱地红壤的施肥模型;旱地油菜-花生轮作系统中红壤剖面的氮素迁移研究评价施肥的环境效益;施肥模型和GIS集成开发以及余江红壤丘陵地区施肥推荐。 大田条件下红壤氮素的迁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丘陵区红壤旱地土壤NO3-N、NH4-N的剖面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以油菜和花生作为供试作物,在整个轮作周期中选择6个重要时期,在0-80cm的土壤剖面中每200cm采集一个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母质、作物生长和施氮水平对氮素剖面分布、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母质剖面NO3-N含量分布不同,红砂岩红壤60-80cm深度NO3-N含量在整个轮作周期维持在20.38~32.94 mg.kg-1的水平,说明红壤旱地氮素的淋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降雨后土壤中NO3-N含量随土壤深度而增加,是土壤NO3-N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施肥主要影响土壤表层NO3-N含量的变化,作物收获后土壤0-80cm的NO3-N储量随氮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 旱地施肥模型选取油菜、花生作为供试作物,采用单因素氮、磷肥料试验设计,在发育于红砂岩、红粘土两种不同母质的红壤旱地中进行。研究建立了油菜产量与氮肥用量和土壤速效磷的相关方程,Y=266.114×APclass+2.866×N+393.26,Y为产量(kg.hm-2)APclass为土壤速效磷的分类变量,N为施入的氮肥用量(纯氮kg.hm-2);综合考虑氮肥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0-80cm土壤剖面NO3-N储量,氮肥适宜用量为69kg.hm-2。磷肥利用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油菜在90kg.hm-2(P2O5)用量下当季利用率最高达10%。花生实验结果表明速效磷、全磷含量高的红砂岩红壤中磷肥利用率显着(p<0.05)高于红粘土红壤。整个油菜-花生轮作周期中磷肥的经济效益分析低磷处理利润显着(p<0.05)高于高磷处理,相关方程为:P=-0.0463X2+2.8253X+12763,式中P为整个轮作期利润(元/公顷);X为磷肥用量(P2O5 kg.hm-2)。结果表明:红壤旱地磷素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尽量减少磷肥用量是合适的选择。 施肥模型和GIS的集成。通常GIS的二次开发不能脱离GIS平台而独立运行,而

王宏庭[10](2005)在《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农田养分的信息化管理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土壤养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施肥技术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差距,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准养分管理模式和施肥技术是摆在农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技术问题,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土壤养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机遇。本文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农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山西省选择了代表两种主要种植制度和两个主要土壤类型的临汾市南麻村(南部试点)和忻州市二十里铺村(北部试点)作为研究区域,对施肥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养分空间变异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对主要种植作物的需肥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GIS和施肥模型有机集成的农田养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发和应用,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与新的进展: 1 南北两试点的农户调查结果显示:1) 南部试点地块管理单元相对较大,地块面积平均为0.244±0.212公顷,但种植结构复杂,粮、菜、油、果树均有种植;北部试点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为玉米,但地块管理单元相对较小,地块面积平均为0.107±0.050公顷;2) 氮磷肥施用比例失调,钾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很少,施肥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两试点氮肥施用水平相差不大,北部试点(199.8kg N/hm2)略大于南部试点(182.0kg N/hm2),南部试点施氮量的变异(49.6%)稍大于北部试点(43.1%);磷肥施用量南部试点(143.7kg P2O5/hm2)大于北部试点(120.6kg P2O5/hm2),但南部试点施磷量变异(43.2%)远低于北部试点(69.7%);氮磷肥配合施用比例表现为南部(0.87)高于北部试点(0.81)。两试点种植制度、种植结构、施肥量和施肥结构及农民的施肥决策素质等存在的差异将对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变异产生影响。 2 两试点调查的土壤性质均存在一定的变幅,其分布并不都呈正态分布,一些性质则呈对数正态分布。南部试点土壤性质呈对数正态分布的包括OM、K、Cu、Zn,北部试点土壤性质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有OM、P、Cu、Mn、Zn。通过对两试点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南部试点的土壤有机质(OM)和土壤有效N、P、K、Mg、Cu、Mn、Zn等养分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北部试点;而北部试点的土壤有效Ca、S、B、Fe养分,高于南部试点。这与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土壤类型和质地及施肥管理措施有关。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养分状况评价和高产限制因素分析,确定了南北两试点的养分管理的因子。南部试点以氮、磷、钾、锌作为养分管理因子,北部试点确定氮、磷、钾、锌、锰作为养分管理因子。 3 两试点土壤性质均存在空间变异,土壤性质变异和半方差结构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具有特殊性。研究结果显示:1) 受农业施肥投入等影响相对较大N、P、S和OM有较大的变异,尤其以N的变异较大;而Ca、Mg、K、Cu、Fe、Mn等养分,因农业施肥投入较少,土壤变异则表现相对较小;2) 两试点土壤养分性质拟合的半方差模型包括球型、线型和指数型,但同一养分拟合半方差模型显示不一,有的表现一致,有的则表现不一致。就拟合模型而言,两试点表现一致的,如Mg、P、S、Cu,均属于线性无基台模型;同属于指数模型的有K、Fe。但即使模型一致,最大相关距离也不一定一样,而且空间变异性强弱程度也不尽相同。两试点Ca、N、Mn均显示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K、P、S显示具有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其它土壤性质呈现出半方差结构的不一致性。这可能是两试点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土壤类型及质地和施肥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 4 本研究应用GIS平台的Kriging插值技术绘制了两试点的土壤养分等值线图,可以直观反映出

二、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配方、小调整”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区域配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综述
        1.2.1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
        1.2.2 肥效反应
        1.2.3 作物养分需求规律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不同区域玉米施磷效应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中国玉米施肥分区
        2.2.2 数据来源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区域玉米施磷效应
        2.3.2 不同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玉米施磷效应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不同区域小麦施磷效应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中国小麦施肥分区
        3.2.2 数据来源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区域小麦施磷效应
        3.3.2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小麦施磷效应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不同区域水稻施磷效应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中国水稻施肥分区
        4.2.2 数据来源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区域水稻施磷效应
        4.3.2 不同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水稻施磷效应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不同区域玉米施钾效应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钾肥施用现状调查
        5.2.2 田间肥效试验
        5.2.3 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当前农民施钾现状
        5.3.2 不同区域玉米施钾效应
        5.3.3 玉米施钾增产效应的变异来源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不同区域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中国小麦施肥分区
        6.2.2 数据来源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区域小麦施钾效应
        6.3.2 土壤有效钾含量对小麦施钾效应的影响
        6.3.3 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小麦施钾效应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中国不同区域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中国水稻施肥分区
        7.2.2 数据来源
        7.2.3 数据处理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区域水稻施钾效应
        7.3.2 不同区域土壤有效钾含量对水稻施钾效应的影响
        7.3.3 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水稻施钾效应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不同产量水平夏玉米的磷素需求规律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数据库来源
        8.2.2 植株分析
        8.3.3 数据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产量、磷浓度和磷吸收
        8.3.2 不同磷管理策略下的磷需求
        8.3.3 优化施磷下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磷需求
        8.3.4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前花后干物质和磷累积动态
    8.4 讨论
    8.5 小结
第九章 不同产量水平夏玉米的钾素需求规律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数据库来源
        9.2.2 植株分析
        9.3.3 数据分析
    9.3 结果与分析
        9.3.1 产量、钾浓度和钾吸收
        9.3.2 不同钾管理策略下的钾需求
        9.3.3 优化施钾下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钾需求
        9.3.4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前花后干物质和钾累积动态
    9.4 讨论
    9.5 小结
第十章 中国玉米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10.1 前言
    10.2 材料方法
        10.2.1 中国玉米施肥分区
        10.2.2 不同区域氮肥总量控制
        10.2.3 不同区域磷肥恒量监控
        10.2.4 不同区域钾肥肥效反应
        10.2.5 区域大配方设计及小调整方案
    10.3 结果与分析
        10.3.1 不同区域氮肥推荐用量
        10.3.2 不同区域磷肥推荐用量
        10.3.3 不同区域钾肥推荐用量
        10.3.4 不同区域的大配方
    10.4 讨论
        10.4.1 区域间养分推荐用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10.4.2 玉米配方设计中氮肥基追分配的问题
        10.4.3 大配方与小调整的关系
    10.5 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小麦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11.1 前言
    11.2 材料方法
        11.2.1 中国小麦施肥分区
        11.2.2 不同区域氮肥总量控制
        11.2.3 不同区域磷肥恒量监控
        11.2.4 不同区域钾肥肥效反应
        11.2.5 区域大配方设计及小调整方案
    11.3 结果与分析
        11.3.1 不同区域氮肥推荐用量
        11.3.2 不同区域磷肥推荐用量
        11.3.3 不同区域钾肥推荐用量
        11.3.4 不同区域的大配方
    11.4 讨论
        11.4.1 我国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
        11.4.2 我国小麦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
        11.4.3 我国小麦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
    11.5 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水稻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12.1 前言
    12.2 材料方法
        12.2.1 中国水稻施肥分区
        12.2.2 不同区域氮肥总量控制
        12.2.3 不同区域磷肥恒量监控
        12.2.4 不同区域钾肥肥效反应
        12.2.5 区域大配方设计及小调整方案
    12.3 结果与分析
        12.3.1 不同区域氮肥推荐用量
        12.3.2 不同区域磷肥推荐用量
        12.3.3 不同区域钾肥推荐用量
        12.3.4 不同区域的大配方
    12.4 讨论
        12.4.1 我国水稻氮磷肥的合理施用
        12.4.2 中低浓度水稻配方肥的设计与高产条件下钾肥用量的调整
    12.5 小结
第十三章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试验验证
    13.1 前言
    13.2 材料与方法
        13.2.1 数据来源
        13.2.2 试验设计
        1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3 结果与分析
        13.3.1 “大配方、小调整”与农民习惯在肥料用量上的差异
        13.3.2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3.3.3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增收效果
        13.3.4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3.4 讨论
        13.4.1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增产增效原因分析
        13.4.2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应用前景
    13.5 小结
第十四章 综合讨论、结论与展望
    14.1 综合讨论
    14.2 主要结论
    14.3 研究特色与创新
    14.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我国施肥现状
        1.2.1 施肥与粮食安全
        1.2.2 施肥与生态环境
        1.2.3 人口-粮食-肥料-环境的关系
    1.3 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1.3.1 作物施肥模型研究进展
        1.3.2 测土配方施肥与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1.4 GIS 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4.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4.2 GIS 空间分析功能
        1.4.3 GIS 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1.5 施肥决策系统研究进展
        1.5.1 施肥决策系统国外研究状况
        1.5.2 施肥决策系统国内研究状况
        1.5.3 推荐施肥系统的发展趋势
    1.6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切入点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田间试验数据
        2.1.1 试验数据来源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点分布
    2.2 间接资料
        2.2.1 气象资料与土壤资料
        2.2.2 其它数据资料
    2.4 研究和计算方法
        2.4.1 试验数据分析与计算
        2.4.2 气象数据分析与计算
        2.4.3 空间数据库建立方法
第三章 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小麦施肥模型设计
    3.2 小麦施肥模型参数分析
        3.2.1 小麦养分需求量的确定
        3.2.2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的确定
        3.2.3 肥料当季利用率的确定
    3.3 模型参数影响因子分析
    3.4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模型的构建
        3.4.1 冬小麦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模型
        3.4.2 春小麦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模型
    3.5 肥料当季利用率模型的构建
    3.6 小麦施肥模型的整合
        3.6.1 冬小麦施肥模型
        3.6.2 春小麦施肥模型
    3.7 小麦施肥模型的修正
        3.7.1 土壤pH 值订正函数
        3.7.2 水分订正函数
    3.8 小麦施肥模型的验证
    3.9 讨论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所需GIS 数据库的构建
    4.1 系统所需数据库
        4.1.1 数据分类
        4.1.2 系统所需图层
    4.2 数据库概念设计与数据模型
        4.2.1 实体-联系模型
        4.2.2 气象和土壤因子数据库E-R 模型构建
        4.2.3 GIS 数据库解决方案
        4.2.4 基于GIS 的小麦施肥数据模型
    4.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4.3.1 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4.3.2 施肥单元数据库
    4.4 小麦生产潜力分布图
        4.4.1 作物需水量ETc
        4.4.2 小麦生产潜力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麦施肥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5.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1.1 系统目标
        5.1.2 系统设计原则
        5.1.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5.2 施肥决策系统的开发
        5.2.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5.2.2 系统程序及界面设计
        5.2.3 模型库与GIS 数据库的耦合
        5.2.4 系统功能的实现
    5.3 小麦施肥决策系统的应用
        5.3.1 系统界面
        5.3.2 点对点推荐施肥决策
        5.3.3 县域推荐施肥决策
        5.3.4 推荐结果报表打印
        5.3.5 施肥模型库的更新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紫色丘陵区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1.2.2 精确施肥
        1.2.3 施肥信息系统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区域概况
        1.3.3 技术路线
2 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2.1 采样区域概况
    2.2 土壤样品采集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处理分析
        2.4.1 半方差函数分析
        2.4.2 普通克里格插值
        2.4.3 软件平台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现状
        2.5.2 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结构特征
        2.5.3 村级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2.6 小结
3 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施肥模型的选择
    3.1 目标产量模型
    3.2 肥料效应函数模型
    3.3 差值调整法模型
    3.4 模型比较分析
    3.5 小结
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4.1 数据库设计
        4.1.1 空间数据库
        4.1.2 属性数据库
        4.1.3 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
        4.1.4 数据分类编码与字典
    4.2 数据库的建立
        4.2.1 基础数据的获取
        4.2.2 数据建库
5 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5.1.2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5.1.3 系统需求分析
        5.1.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1.5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5.2 系统开发与实现
        5.2.1 系统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5.2.2 系统实现
6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WebGIS的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我国土壤养分管理现状
    1.3 施肥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3.1 施肥模型的概述
        1.3.2 计算机推荐施肥系统研究
    1.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1.4.1 WebGIS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4.2 Web GIS的体系结构和特点
        1.4.3 WebGIS的实现技术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之处
    1.6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系统的开发研究
    2.1 系统分析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2.2 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2.3 系统设计
        2.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2.3.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3.4 系统的功能结构
        2.3.5 系统的开发流程
    2.4 系统开发背景
        2.4.1 开发方式
        2.4.2 开发语言C
        2.4.3 开发平台
    2.5 数据库的设计
    2.6 系统界面设计
    2.7 系统的编码与调试
3 系统的实现一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为例
    3.1 研究区简介
    3.2 施肥模型的设计
        3.2.1 推荐施肥原则
        3.2.2 逻辑推理机制
        3.2.3 施肥模型及参数的选择
        3.2.4 主要参数获取
        3.2.5 玉米需肥特性及养分分配
    3.3 数据库的建立
        3.3.1 数据的采集
        3.3.2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3.3 基础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3.4 系统界面与功能
        3.4.1 系统主界面
        3.4.2 信息导航
        3.4.3 SQL查询
        3.4.4 地图编辑
        3.4.5 专题图制作
        3.4.6 推荐施肥模块
4 结果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研究 ——以云南省耿马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发展概述
        1.1.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1.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与发展
        1.1.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1.2 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内涵
        1.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
        1.2.4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原理
    1.3 计算机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概况
        1.3.1 计算机推荐施肥系统的含义
        1.3.2 计算机推荐施肥系统的应用现状
        1.3.3 计算机推荐施肥系统发展趋势
第二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课题来源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研究目标
    2.4 研究内容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2 用户的需求分析
    3.3 系统设计目标
    3.4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5 系统环境介绍
        3.5.1 系统硬件环境分析
        3.5.2 系统开发的软件环境
    3.6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7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第四章 土壤养分空间分异
    4.1 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获取
        4.1.2 空间数据的处理
        4.1.3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4.1.4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4.2 土壤养分空间分异
        4.2.1 空间插值生成土壤养分图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施
    5.1 系统界面与主菜单的设计
    5.2 专家推荐施肥模块的设计
    5.3 其他功能展示
        5.3.1 数据管理功能
        5.3.2 图件管理功能描述
        5.3.3 地力评价功能描述
        5.3.4 系统管理功能描述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系统特点
    6.2 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县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以重庆梁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精准农业概述
        1.1.1 精准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1.2 精准农业在国外应用情况
        1.1.3 精准农业在国内应用情况
    1.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2.1 测土配方施肥概述
        1.2.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
        1.2.3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技术环节
        1.2.4 测土配方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1.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3.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3.2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
        1.3.3 常见的 GIS 组件
    1.4 计算机施肥决策系统研究概述
第二章 绪论
    2.1 论文选题意义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材料和方法
        2.3.1 土壤样点采集
        2.3.2 土壤样品分析
        2.3.3 田间试验设置
    2.4 研究目标
    2.5 研究内容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目标
    3.2 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4.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想
    4.2 系统数据库组织结构
    4.3 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4.3.1 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
        4.3.2 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4.4 调查资料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第五章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5.1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5.2 系统开发平台与开发语言
    5.3 系统软硬件环境
        5.3.1 硬件环境
        5.3.2 软件环境
    5.4 系统开发平台的配置
    5.5 系统的开发界面
    5.6 建立各个控件间的联系
    5.7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与演示
        5.7.1 数据浏览展示
        5.7.2 三维数据展示
        5.7.3 图层显示属性设置
        5.7.4 数据查询功能
        5.7.5 数据管理
        5.7.6 数据分析
        5.7.7 推荐施肥
第六章 系统的应用
    6.1 梁平县土壤养分总体状况
        6.1.1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6.1.2 土壤养分数据的统计特征
        6.1.3 土壤养分的频率分布
    6.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6.2.1 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检验
        6.2.2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分析
    6.3 土壤养分管理单元的划分
    6.4 梁平县水稻 3414 试验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化肥利用现状及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的提出
    1.2 国内、外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的研究现状
        1.2.1 精准农业发展概述
        1.2.2 土壤样品采集和土壤养分信息空间变异研究
        1.2.2.1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研究的方法
        1.2.2.2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预测研究进展
        1.2.3 土壤信息的管理的施肥决策的形成
        1.2.4 变量施肥技术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论文组织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DGPS定位系统与土壤样品采集
        2.1.1 DGPS简介
        2.1.2 DGPS定位精度测试
        2.1.3 DGPS在土壤取样中应用
        2.1.3.1 DGPS取样定位坐标的选择与处理
        2.1.3.2 运用DGPS网格法采样
    2.2 土壤养分测试与推荐施肥系统
    2.3 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
        2.3.1 半方差函数(Semi-variogram)及其模型
        2.3.2 Kriging最优内插估值法
    2.4 变量施肥系统
    2.5 试验基本设计
第三章 规模经营农场土壤养分及其变异规律研究
    引言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
        3.1.2 土壤和作物产量信息的采集
        3.1.3 土壤样品的测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场尺度下土壤养分数据的常规统计
        3.2.1.1 数据的预处理
        3.2.1.2 土壤养分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2.1.3 土壤养分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3.2.2 土壤养分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
        3.2.2.1 土壤养分属性空间变异的分解
        3.2.2.2 土壤养分属性变异的半方差分析
        3.2.2.3 农场土壤养分属性的空间分布
    3.3 地块内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变异
        3.3.1 地块内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数据的常规统计
        3.3.2 作物产量和土壤各有效养分的相关分析
    3.4 本章主要结论
第四章 变量施肥的实施研究
    4.1 变量控制施肥系统
        4.1.1 试验使用的设备
        4.1.2 变量控制施肥系统原理和组成
    4.2 变量控制施肥的实施
        4.2.1 变量施肥实施技术流程
        4.2.2 试验田的设置和土壤样品采集测试
        4.2.3 推荐施肥模型
        4.2.4 变量施肥图的生成
        4.2.5 机械变量施肥的实施过程
        4.2.6 人工变量施肥的实施过程
    4.3 变量施肥系统的精度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量精准施肥效果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设计
        5.1.2 采样和测试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试验农田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
        5.2.2 变量施氮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5.2.3 变量施氮对产量及其空间变异的影响
        5.2.3.1 不同处理下按网格区收获水稻产量
        5.2.3.2 变量施肥对水稻产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5.2.3.3 变量施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5.3 本章主要结论
第六章 研究主要结论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GIS的土壤养分管理技术在作物专用肥研制及推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县级土壤养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方法
    1.2 土壤养分管理和决策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制作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技术规程设计
    2.2 土壤养分管理和决策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的研制和开发
    2.3 县级土壤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
        2.3.1 县级土壤养分管理中养分管理单元的确定
        2.3.2 以乡镇土壤为基本单元的县级土壤养分信息系统构建
        2.3.3 土壤普查数据的校正
        2.3.4 信息化施肥推荐与作物专用肥生产配送相结合, 实施县级养分管理
3 结语

(9)基于组件式GIS的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和应用 ——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1 施肥模型
        1.1 施肥模型介绍
        1.2 国外的施肥模型概述
    2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进展
        2.1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2.2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
        2.3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3 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
        3.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3.2 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3.3 GIS和模型结合的模式
    4 计算机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概述
    5 研究展望
第一章 红壤旱地氮素的剖面迁移与影响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置
        1.2 土壤、植株样品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土壤母质对红壤剖面NO_3~--N分布的影响
        2.2 降雨对红壤剖面NO_3-N分布的影响
        2.3 作物不同生长季对红壤剖面N素分布的影响
        2.4 氮肥用量对红砂岩红壤剖面氮素分布的影响
    3 小结
第二章 红壤丘陵区旱地施肥模型研究
    1 实验区概况
    2 实验设计
        2.1 供试大田表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2.2 油菜-花生轮作氮肥、磷肥试验
    3 土壤、植株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油菜氮肥推荐
        4.2 花生氮肥推荐
        4.3 花生磷肥推荐
        4.4 油菜磷肥推荐
    5 小结
第三章 江西余江县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和应用研究
    1 系统开发背景
    2 系统目标
    3 系统分析
        3.1 开发模式的选择
        3.2 系统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3.2.1 编程语言的介绍
        3.2.2 GIS组件MapObjects
        3.2.3 数据连结机制
        3.3 数据库设计
    4 系统功能和界面的设计
        4.1 系统功能结构图
        4.2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5 系统应用
        5.1 生成施肥决策单元
        5.2 建立施肥模型
        5.3 进行单一施肥基本单元的施肥咨询
        5.4 进行区域尺度施肥咨询
    6 小结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传统农业养分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2.精准农业的兴起、发展和核心技术
        2.1 地理信息系统
        2.2 全球定位系统
        2.3 遥感系统
    3.精准农业研究与应用进展
        3.1 土壤性质变异和产量变异研究
        3.2 确定管理单元的研究
        3.3 地理信息系统与农学模型的集成
    4.我国精准养分管理的研究现状
    5.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施肥现状调查和农户地块图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概况
        2.2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2.3 施肥调查
        2.4 农户地块图的测绘
        2.5 数据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南部试区化肥施用调查结果
        3.2 北部试区化肥施用调查结果
        3.3 南北试区调查结果对比
        3.4 农民地块边界分布图
    4.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土壤养分状况初步评价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土壤样品采集
        2.2 分析项目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3.1 南部试点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3.2 北部试点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3.3 南北试点土壤养分状况的对比
    4.小结
第四章: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研究
    1.引言
        1.1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
        1.2 我国土壤养分变异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半方差函数及其模型
        2.2 Kriging插值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研究
        3.1.1 南部试区土壤性质变异研究
        3.1.2 北部试区土壤性质变异研究
        3.1.3 两试点空间变异比较
        3.2 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
        3.2.1 南部试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3.2.2 北部试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4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作物施肥参数及养分平衡的研究
    1 引言
        1.1 施肥的依据和原则
        1.2 养分平衡
    2 材料与方法
        2.1 南部试区施肥研究方案
        2.1.1 钾肥长期定位试验
        2.1.2 小麦磷钾肥施用试验
        2.1.3 夏玉米磷钾肥施用试验
        2.1.4 大豆磷钾肥施用试验
        2.1.5 向日葵磷钾肥施用试验
        2.1.6 养分缺素试验
        2.1.6.1 夏玉米缺素试验
        2.1.6.2 冬小麦缺素试验
        2.2 北部试区施肥方案
        2.2.1 氮肥不同用量试验
        2.2.2 磷肥不同用量试验
        2.2.3 钾肥不同用量试验
        2.2.4 春玉米缺素试验
        2.3 植株分析及统计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南部试区施肥参数研究
        3.1.1 钾肥长期定位试验
        3.1.1.1 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1.1.2 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小麦吸钾量的影响
        3.1.1.3 钾素平衡状况
        3.1.1.4 小结
        3.1.2 小麦磷钾肥合理施用研究
        3.1.2.1 磷钾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1.3.2 磷钾肥施用对养分吸收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3.1.2.3 小结
        3.1.3 夏玉米磷钾肥施用研究
        3.1.3.1 磷钾肥施用对夏玉米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1.3.2 磷钾肥施用对养分吸收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3.1.3.3 小结
        3.1.4 大豆磷钾肥施用研究
        3.1.4.1 磷钾肥施用对大豆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1.4.2 磷钾肥施用对大豆养分吸收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3.1.4.3 小结
        3.1.5 向日葵磷钾肥施用研究
        3.1.5.1 磷钾肥施用对向日葵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1.5.2 磷钾肥施用对向日葵养分吸收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3.1.5.3 小结
        3.1.6 养分缺素试验
        3.1.6.1 夏玉米
        3.1.6.1.1 化肥施用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肥料的贡献率
        3.1.6.1.2 养分的表观平衡
        3.1.6.2 冬小麦
        3.1.6.2.1 化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肥料的贡献率分析
        3.1.6.2.2 养分投入与支出的表观平衡分析
        3.1.6.3 连续施肥条件下肥料的贡献率和利用率研究
        3.1.6.3.1 连续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和肥料贡献率
        3.1.6.3.2 连续施肥条件下作物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
        3.1.6.4 养分缺素试验小结
        3.1.7 南部试区施肥技术小结
        3.2 北部试区施肥技术研究
        3.2.1 氮素用量施用研究
        3.2.1.1 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2.1.2 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3.2.1.3 氮肥试验小结
        3.2.2 磷素用量施用研究
        3.2.2.1 不同磷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2.2.2 不同磷肥用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平衡的影响
        3.2.2.3 磷肥试验小结
        3.2.3 钾素用量施用研究
        3.2.3.1 不同钾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3.2.3.2 不同钾肥用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3.2.3.3 钾肥试验小结
        3.2.4 养分缺素试验研究
        3.2.4.1 连续定位施肥条件下春玉米产量和肥料贡献率
        3.2.4.2 连续定位施肥条件下春玉米的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
        3.2.4.3 养分缺素试验小结
        3.2.5 北部试区施肥技术小结
    4.结论
第六章:基于GIS的农田养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1 导论
        1.1 国外施肥模型的研究进展
        1.2 我国施肥模型的研究进展
        1.3 施肥模型的发展趋势
        1.4 本章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基于GIS平台的养分管理系统的开发
        2.1.1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2.1.2 系统的开发环境
        2.1.3 系统运行环境
        2.1.4 系统功能设计
        2.1.4.1 输入功能
        2.1.4.2 管理功能
        2.1.4.3 分析功能
        2.1.4.4 输出功能
        2.1.4.5 应用功能
        2.1.4.6 其它功能
        2.2 农田养分管理系统的校验和应用
        2.2.1 北部试区的施肥推荐方案
        2.2.2 南部试区的施肥推荐方案
    3.系统功能的实现和验证
        3.1 系统功能的实现
        3.2 系统的验证和应用
        3.2.1 北部试区应用效果
        3.2.2 南部试区应用效果
    4 讨论和结论
第七章:全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四、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配方、小调整”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区域配肥技术研究[D]. 吴良泉.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2]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杜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3]紫色丘陵区村级农田施肥信息系统的研制[D]. 唐毓.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4)
  • [4]基于WebGIS的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的开发[D]. 李丹. 贵州大学, 2008(02)
  • [5]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研究 ——以云南省耿马县为例[D]. 吴杭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6]县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以重庆梁平县为例[D]. 夏波. 西南大学, 2007(06)
  • [7]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 李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8]基于GIS的土壤养分管理技术在作物专用肥研制及推广中的应用[J]. 姜丽娜,符建荣,范浩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05(05)
  • [9]基于组件式GIS的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和应用 ——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D]. 严浩.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10]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 王宏庭.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标签:;  ;  ;  ;  ;  

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