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芝山区乡镇防务机构的管理

论芝山区乡镇防务机构的管理

一、试论芝山区乡镇防保机构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芮[1](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杨晟之[2](2020)在《浙江省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问题,描述新医改10年浙江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现状,系统分析浙江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离职倾向、工作动机和工作绩效现状,探讨激励因素对离职倾向、工作动机和工作绩效的影响,为提升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宁海县、武义县、江山市和磐安县等四个县市作为样本地区。乡镇卫生院机构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每个样本地区按照机构所在乡镇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和县城的距离,选取3所中心卫生院、3所普通卫生院为调查对象,共计24所乡镇卫生院。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结构现状、2010-2019年流动卫技人员基本特征、工作变动时间、流动途径以及流动原因,数据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卫生技术人员调查采用整群抽样,选择调查样本地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样本量为1843人。问卷内容包括卫技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激励因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离职倾向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工作绩效量表、对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数据分析使用Cronbach’α系数、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信效度,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各变量间的关联机制,主体框架分析法了解卫技人员对当前工作和未来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意见。研究结果乡镇卫生院机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19年,乡镇卫生院流入卫技人员590人,流出卫技人员369人,流入人员总数多于流出人员,年净流入率在0.56%-5.07%之间,流动人员总数为2010年在岗卫技人员数的108.61%。(2)流入人员和流出人员职业类型、性别、职称、年龄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学历构成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流入人员中初级职称占73.7%,流出人员中初级职称占61.8%,流出人员高级、中级职称人员比例高于流入人员。(3)流入人员主要来源是应届毕业生(38.1%)、公开招聘(30.7%)、同级机构调入(26.9%);流出人员主要去向是调往同级机构(29.8%)、调往上级机构(29.3%)、辞职(27.4%)。(4)流入人员来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上级医院录用失败(24.8%)、仅符合基层应聘条件(15.8%)、工作性质稳定(14.0%)、容易获取编制(12.5%)等,不同学历、年龄、来源流入人员择职原因存在统计学差异;流出人员离开乡镇卫生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上级医院利于发展(17.3%)、工作无成就感(12.0%)、基层待遇较差(10.9%)、工作负荷较大(9.0%)等,不同去向流出人员离职原因存在统计学差异。卫生技术人员调查分析结果发现:(5)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激励因素中理想程度得分均值最高的是居民认可3.65±0.77,得分均值最低的是工作趣味2.62±0.90,除居民认可和规范管理外,其他各激励因素认为理想的人员占比均未过半数。因子分析从激励因素中提取6个公因子,6个维度依照得分均值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社会与自我认可3.38±0.74、工作和生活条件3.37±0.78、职业发展3.31±0.83、管理制度3.30±0.82、教育培训3.18±0.86、经济激励 3.07±0.85。(6)对工作整体感到满意的卫技人员比例为41.3%,离职倾向得分均值2.68,58.1%的卫技人员未来5年存在离职倾向,转到上级医院工作是首选。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值3.07±0.85,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认同四个维度得分均值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职业价值观4.40±0.63、职业归属感4.28±0.65、职业行为倾向4.25±0.55、职业认知3.63±0.84。工作绩效三个维度中任务绩效和关系促进两个维度得分均值均达到高绩效水平,工作奉献得分均值则处于中绩效水平。(7)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社会与自我认可(β=0.286,P<0.001)、经济激励(β=0.236,P<0.001)、管理制度(β=0.088,P=0.032)对工作满意度有显着正向影响;社会与自我认可(β=-0.142,P<0.001)、管理制度(β=-0.122,P=0.010)、工作满意度(β=-0.270,P<0.001)对离职倾向有显着负向影响。社会与自我认可(β=0.293,P<0.001)、教育培训(β=0.139,P<0.001)、工作和生活条件(β=0.082,P=0.031)、经济激励(β=0.077,P=0.038)对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向影响;社会与自我认可对职业认同的职业认知(β=0.390,P<0.001)、职业行为倾向(β=0.244,P<0.001)、职业价值观(β=0.303,P<0.001)和职业归属感(β=0.200,P<0.001)均有显着正向影响,经济激励(β=0.199,P<0.001)、教育培训(β=0.132,P<0.001)对社会认知有显着正向影响,工作和生活条件对职业行为倾向(β=0.149,P<0.001)、职业价值观(β=0.082,P=0.046)有显着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四个维度正向相关。社会与自我认可(β=0.211,P<0.001)、工作和生活条件(β=0.147,P<0.001)对任务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社会与自我认可(β=0.181,P<0.001)、工作和生活条件(β=0.134,P<0.001)能够显着正向影响工作奉献;管理制度(β=0.139,P=0.006)、社会与自我认可(β=0.166,P<0.001)、工作和生活条件(β=0.120,P=0.004)对关系促进有显着正向影响,经济激励(β=-0.104,P=0.010)对关系促进有显着负向影响;职业认知(β=0.122,P<0.001)仅对工作奉献有显着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β=0.163,P<0.001)、职业行为倾向(β=0.248,P<0.001)、职业价值观(β=0.094,P<0.001)、职业归属感(β=0.070,P=0.004)对工作奉献有显着正向影响,同时也能够显着正向影响任务绩效和关系促进。(8)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在激励因素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可直接负向影响离职倾向(β=-0.269,P<0.001),经济激励可通过直接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β=0.242,P<0.001),间接负向影响离职倾向,职业发展可直接正向影响倾向(β=0.296,P=0.021),社会与自我认可既可以直接负向影响离职倾向(β=-0.307,P<0.001),也可以通过直接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β=0.491,P<0.001),间接负向影响离职倾向。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在激励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职业认同在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激励因素对职业认同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激励因素对于工作绩效没有显着直接影响。职业认同可直接正向影响工作绩效(β=0.615,P<0.001),自我效能感既可直接正向影响工作绩效(β=0.101,P<0.001),也可通过直接正向影响职业认同(β=0.393,P<0.001),间接正向影响工作绩效;教育培训可通过直接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β=0.343,P<0.001),间接正向影响工作绩效,社会与自我认可自我效能感可直接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β=0.423,P<0.001)和职业认同(β=0.400,P<0.001),间接正向影响工作绩效,管理制度和自我效能感有显着负相关关系(β=-0.420,P<0.001)。研究结论新医改10年浙江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数量规模增加,但增长趋势放缓,人员流动性过大,人员流动存在初级人才队伍不稳定和高素质人才流失并存的问题。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院的发展机会差距是引起卫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社会与自我认可、管理制度、经济激励有助于降低卫技人员离职倾向,职业发展有增加离职倾向的风险。社会与自我认可、经济激励、教育培训、工作和生活条件对促进卫技人员工作动机有积极作用。社会与自我认可和教育培训有利于提升卫技人员工作绩效。

王善青[3](2019)在《海南疟疾70年——从肆虐走向消除》文中研究说明海南地处热带地区,曾是全国疟疾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瘴疬之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海南的疟疾经历了调查研究、重点防治、大规模抗疟、试点防治等阶段,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疟疾流行区大幅减少,特别是建省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几代疾控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几十年的科学防治,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海南疟疾流行面积大幅缩小,高度疟区、超高度疟区已不存在,疟疾流行只局限分布在岛中南部个别市县的偏僻山林区。为切实保障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海南省从2010年开始全面开展消除疟疾行动,海南的疟疾从此走上消除阶段,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血检发现的疟疾病例均及时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病例诊断后24 h网络直报率达到100%;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抗疟疾治疗,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为100%。对所有报告的疟疾病例开展了3 d内病原学确认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病例分类,特别是对输入性病例进行甄别,并以此为线索,在7 d内对疫点进行传染源与传播媒介调查和疫点分类,并根据疫点分类,科学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传播媒介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另外加强了媒介的监测工作。全省疟疾从有较全面疫情报告的1955年82 447例,死亡47例,到2005年4 512例,死亡0,从此再无本地疟疾死亡病例,到2010年实现了无本地感染恶性疟目标,至2012年实现了无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的目标,海南省历史上第一次呈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情况,除了2015年有几例来源不明的三日疟病例外,海南省已连续7年无本地感染的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例,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建国70年来,海南的疟疾从肆虐走向消除,这一伟大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得益于几代疟疾防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

王茜[4](2019)在《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中存在问题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用于解决居民的基本健康问题。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正式实施,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尚存在许多不足,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到服务效果的发挥和居民健康的提升。因此,本研究从基本医疗卫生机构角度出发,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的提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调查收集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了解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运用目的抽样,在山东省范围内选择了聊城、青岛、淄博、菏泽4市12县为调查地点,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共卫生科科长、村医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最终访谈30名院长(主任)、21名公卫科科长、50名村医/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共计101人。访谈记录转为文字资料导入Nvivo11.0进行管理,完成编码和归类,并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基层卫生人员不足是访谈对象普遍反映的问题。卫生院专职人员、专业人员和高学历人员少,现有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卫生室人员年轻村医、高学历人员、专业人员短缺,以及村医性别不均衡。人员不足,使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量大、负担重的问题突出,降低了服务的质量。(2)项目经费基本全部可以及时足额到位,由卫生院和卫生室使用。每个地区拨给村医的比例不同,30%-50%不等。经费不足,尤其是使用严格受限,不能发放绩效工资是大部分访谈对象反映的主要问题,使得人员缺乏积极性。结余经费的使用在各个卫生院存在很大差异。(3)基本公共卫生的监督激励主要采用绩效考核的形式,调查地区均建立起相应的考核制度,主要分为上级部门对卫生院的考核,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和对卫生院人员的考核。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有:考核标准不灵活,忽视真实性,尤其电话回访居民进行调查被绝大部分人诟病;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客观性和公平;考核虽与发放的工资或者补助有关,但数额相差很小,激励效果一般;部分卫生院没有人员可以专门监督考核制度的执行。(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形式多样,研究发现:过度依赖基层卫生机构进行宣传,号召力不强;宣传强度较小,宣传方式局限,缺乏吸引性;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居民不了解自身应享受的服务种类。(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序开展,但服务水平依旧不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割裂,部分地区各个项目分割,没有整合。具体项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居民健康档案造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时有存在,基本没有利用起来,未发挥作用;健康教育召集居民参与存在困难,工作成为形式,内容程度不深入,没有针对性;肺结核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担心受到歧视拒绝被管理,基层缺乏专业人员,服务水平有限等。(6)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受到居民认可,满意度提高,在疾病预防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主要问题是:教育水平低,居民健康意识淡薄;人口存在流动性;一些居民担心泄露信息,增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难度。(7)基层卫生人员待遇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服务质量。目前收入低,工作量大是基层人员普遍抱怨的问题。访谈发现:考核部分收入差别不明显,失去其激励作用;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繁琐、占用时间多,部分人认为影响业务收入,把精力更多放在医疗上;村医缺乏养老、医疗等保险,有后顾之忧,影响对工作的热情。结论与建议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以来,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不足,人员收入保障较低,培训不到位等是基层卫生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的重要原因,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组织模式尚有待改进。经费均可以及时足额到位,但是经费不足、“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存在。绩效考核体系较为完善,但部分考核方式不妥,反馈机制欠缺,其激励作用发挥有限。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渐认可,但是普遍存在配合度不高的问题。总体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正有条不紊地按要求展开,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需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建议:1)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转变人员组织模式,探索团队模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2)提高经费保障,并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标准,增加基层经费自主分配能力;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平性,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切实发挥考核监督的激励和指导作用;4)加强宣传,提高居民认同感,增加居民依从性;5)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确保各项服务做有所用,用有所依。

唐尚锋[5](2018)在《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与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旨在梳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迁移路径,构建乡村基本公共卫生协作系统绩效评估模型并对分别由公立卫生院和民营医院主导的主流和特殊公私协作模式进行绩效循证比较,明确项目绩效的内生规律和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之间关系,提出以系统绩效改善为导向的公共卫生公私协作管理策略,为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文献研究法。基于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变迁,分析系统动力学理论,并分别通过词频分析法和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图谱分析法界定公私伙伴关系内涵和探索公私合作研究前沿。(2)现场调查法。第一阶段于广东、湖北、河南和重庆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过程和项目绩效的基线调查;第二阶段于湖北、河南和贵州的12个农村公私协作系统收集最新的绩效数据;第三阶段于对河南某案例乡镇分别由民营医院和公立卫生院主导的公私协作模式绩效进行监测,为绩效循证提供数据支撑。(3)德尔菲法与熵值法。通过德尔菲法评价协作系统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筛选绩效评价指标和确定权重,并运用熵值法优化部分客观绩效指标权重系数。(4)数理统计方法。在公私协作要素与项目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运用相关性分析。运用加权TOPSIS法综合比较主流和特殊公私协作模式绩效,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慢性病患者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5)定性比较分析法。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验证培训、分工协作、督导考核、激励约束、沟通反馈等五大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6)系统基模分析与流位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彼德·圣吉系统基模诊断公共卫生绩效增长问题,并借助流位流率入树建模法规范构建公共卫生绩效系统动力结构流图。(1)农村地区存在分别由乡级公立卫生院和民营医院主导,私立村医参与,政府部门监管的主流和特殊类型的两种公私协作模式。为达到多方共赢目标,乡村主体间探索形成了包含业务培训、监督考核、沟通交流、激励约束等在内的公私协作机制。(2)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绩效概念框架结构、过程、结果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公共卫生项目绩效内生主线是通过扩大重点人群覆盖面、个体项目的服务内容以及群体项目绝对数量,增加服务相对数量和规范性等来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重点人群健康、群体项目效果等。源于外生变量对中间变量的作用以及中间变量、过程变量以及结果变量内外部相互影响,公私协作机制直接对中间变量和过程结果变量产生影响。(3)在排除干扰因素后,典型案例的公私协作系统综合绩效随着时间向后推移而呈现逐渐递增关系,主流模式绩效整体优于特殊协作模式,主要源于结构绩效上的绝对优势。然而,尽管特殊模式在结果绩效呈现下滑趋势,但仍然优于主流模式。两者在协作制度要素直接产生的绩效上差异不明显。(4)公私协作紧密程度、激励机制和督导考核影响项目绩效的根本因素,高绩效结果受监督考核机制的影响。在协作不紧密或监督考核强度较弱的情况下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低项目绩效,而高绩效结果与激励约束机制无关。服务能力影响绩效的前提是开展紧密协作,与经费激励挂钩的高强度督导考核和高强度技能培训是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结论】过程和结果绩效源于有效的公私协作机制,协作紧密度与督导考核机制影响较大。案例表明中卫生院主导的协作模式绩效优于社会资本主导的特殊模式,但其所在特殊地理位置、积极性不容忽视。时间是决策者采用社会资本主导提供公益性服务不得不面临的风险,同时决策者需要关注由于潜在重点人群基数的不确定可能导致出现牺牲重点人群筛查绩效来维持较高的管理水平,进而将新晋重点人群拒绝在免费项目之外的现象。为了提高协作绩效水平,本研究建议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加强关系治理,提高乡级协作管理水平,奖励和约束机制并重,加【主要结果】强人才内涵建设,准确把握重点人群对项目的合理需求。【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基于定量比较为主流公私协作模式绩效优于特殊型协作模式以及发现时间是社会办医疗机构公益行为的关键风险因素提供了证据支撑。(2)基于定性比较分析论证了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的循证关系,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结构流图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熵值法仅对部分客观指标权重进行了优化,部分主观性指标赋分值得进一步推敲。(2)受样本量限制而设计的公私协作机制解释变量有限,公私协作机制对绩效的作用难以完全避免受研究者主观影响。

汤曙菡[6](2017)在《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4月,新一轮医改明确指出要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江苏省随即开始进行医疗机构改革,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然而,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升级意味着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始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对医疗单位原有的人力资源是巨大考验,也将会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发展的“瓶颈”。笔者以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无锡市锡山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与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发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成因分析,最终提出政策建议,以不断优化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六个部分对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本段介绍了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本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本次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研究涉及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等相关概念的进行界定,并为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问题。通过对当前无锡市锡山区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公平性、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业务量对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最终提出目前人力资源在这几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成因分析。主要从规划引入、培训提升、配置标准、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归纳总结。第五部分是国内外经验借鉴。通过对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几个社区卫生服务相对发达地区的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和卫生政策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国外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共通之处与对我国的启示。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试图从确定适宜的社区卫生人力配置标准、增加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制定向基层倾斜人事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多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带动区域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热娜·艾克拜尔[7](2016)在《新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新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分析其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改善新疆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全疆89个县(市)中随机抽取6个县(市)共6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定量数据收集,并对6县(市)卫生局局长、18个乡镇卫生院院长、18个公共卫生服务专兼职人员进行访谈,同时收集65所乡镇卫生院2013年度工作总结。结果:1.基本情况:2013年六县(市)总乡镇卫生院数为65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8所占27.27%,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时间为4-5年;2.收入与支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在317.315408.10万元之间,其中健康教育平均比重最大为31.68%,其次为妇幼保健经费平均比重为11.79%;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各项总支出为2079.12万元,其中家庭健康档案建立支出最多占5.79%27.46%;3.基础设施建设:被调查的65个乡镇卫生院中,公共卫生各业务科室平均总用房面积为529.65㎡,占总业务用房平均面积的30.54%,每个乡镇卫生院平均拥有4.5间公共卫生业务用房;4.卫生人力资源情况:2013年六县(市)卫生技术在岗人员6996人,公卫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占2.80%;65个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专兼职人员数已达标,公共卫生服务专职人员数除英吉沙县,其余均未达标;5.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1项内容全面展开,并达到了全覆盖的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中医民族药管理等项目开展效果良好,得到大步发展。6.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综合评价:除中医民族药管理开展率、饮用水卫生监督协查开展率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协查开展率三项低于目标值外,其余调查项目高于目标值。东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及卫生管理服务综合效益达到目标,南疆和北疆乡镇卫生院综合效益未达到目标;东疆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及卫生管理服务能力综合效益好于南疆,南疆好于北疆;7.访谈显示:县局长、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人员均提到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给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带来的不便,尤其是人力匮乏、设备陈旧、环境落后、交通不便等问题;8.工作总结显示:县卫生局及乡镇卫生院主要提出在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卫生投入、推进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方面重要性。结论:1.在新疆卫计委的高度重视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积极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仍有较大缺口,急需知识覆盖面广泛且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专职人员;3.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利用,充分提高使用效率;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覆盖,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多项措施并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5.不断强化各地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和实践关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朱剑融,方伟,唐惠兰[8](2015)在《2014年度无锡市惠山区基层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惠山区2014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人力资源情况,了解本地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力,为卫生部门制定人事政策、引进卫生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无锡市惠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资料显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分中心)共12家,基层防保人员100人,人员配置为1.36/万。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6岁,中位数36岁,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全区防保人员中学历以本科为主,其次为大专、中专、高中及无学历者。专业类别中以公共卫生专业最多占50%,人员专业对口性有待加强。总职称构成中,高级职称为0,中级占43%,初级占30%,无级别占27%。在编人员与非在编人员比例为1.70:1。其中在编人员平均年龄为40.63岁,非在编人员平均年龄为28.35岁,编制配备比例较低,非在编人员多为年轻人。工龄以≤4年最多,占23%。其次为1519、≥25年分别占22%、18%。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年限以≤4年最多,占41%,其次为59年、1519年,分别占22%、19%。全区防保人员年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为5.509万元。其中,在编人员年可支配收入平均为6.505万元,非在编人员年可支配收入为3.814万元。所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在编24人,编外26人。工龄小于10年者占总人数的62%。职称以初级及无职称为主,占总人数的60%。结论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人员存在两少(经验少、人员少)、三低(专业化程度低、职称低、待遇低)情况,切实提高基层防保人员待遇,优化人员结构,增加编制、职称聘用晋升比例,吸引新毕业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加入基层公共卫生队伍是提高基层防保队伍素质的必要措施。

吴妮娜,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9](2015)在《北京远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置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基于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利用状况的卫生人力需求模型,为制定基层卫生人力配置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4—6月,通过对北京市4个远郊区县(分别来自深山区、半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 133名居民的现场调查,分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和配置状况。采用卫生人力需求法测算社区卫技人员需求量。结果目前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仅为31.2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技人员配置总量为1 293人(1.51人/千人),按30%社区首诊的需求测算仅需卫技人员1.49人/千人;但是,若实现60%90%的社区首诊,则需增加卫技人员23人/千人。各岗位人员中,护理人员和防保人员配置的缺口较大。结论目前各区县的每千人口卫技人员量基本能够满足甚至超过居民的需求,但随着健康守门人职责的落实,平原、城乡结合部和半山区还需增加卫生人力,达到每千服务人口配置23名卫技人员,深山区需要根据服务半径、可及性和服务人口的状况配置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团队,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吴腾燕[10](2014)在《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目的了解2011年广西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评价现行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前景,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行适合广西实际的结防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现行四种结防模式地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专报系统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各种结防模式的工作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结防模式。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以CDC模式为主,与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共存,“八大模块”是四种模式的重要核心理论。(2)四种模式地区的结防机构建设突显三大特征:①有房无人:均配备结防工作用房,但结防人员配备率均未达到《指南》要求;②设备配置不均衡:CDC模式地区的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设备以200mA的普通X光机为主,其他模式地区均装备DR机;③痰涂片技术普及:均开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工作,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还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3)四种模式的患者登记治疗情况存在六点差异:①患者构成差异。登记治疗的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登记治疗的新涂阳患者比例较高(52.4%,269/513);②患者来源差异。患者来源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74,P=0.000),结防所模式地区因症就诊患者比例较高(46.9%,201/429),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转诊患者比例较高(67.8%,348/513);③查痰率差异。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46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初诊患者查痰率较高(86.3%,1404/1627);④患者到位率差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2,P=0.000),结防院模式地区的总体到位率较高(99.7%,583/585);⑤治愈效果差异。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6,P=0.009),结防所模式地区的治愈率较高(96.2%,177/184);⑥信息管理差异。对疗程结束病案信息的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1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录入及时率较高(74.3%,381/513);录入信息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0),CDC模式地区的一致率较高(55.0%,22/40)。(4)四种模式的患者管理情况存在三点差异。①督导差异。县级对所辖乡(镇)级的督导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督导任务完成率较高(138.7%,233/168);②访视差异。对肺结核患者的访视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5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访视任务完成率较高(147.7%,1192/807);③依时差异。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15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较短(中位数为17天)。(5)四种模式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具有一致性。四种模式地区在结核病实验室批量测试复核的结果中均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6)四种模式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85名结防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8和9.730,P值分别为0.000和0.02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44.7%,38/85)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64.7%,11/17)较高。(7)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102例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8,P=0.017),结防所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高(71.4%,15/21)。(8)四种模式之间效果评价存在差异。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工作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排序位居第一(C1=0.692)。(9)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接受治疗,需要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较低(2336.3元/人)。(1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通过充分整合经费、积极推行惠民措施和创新工作管理机制等措施,促进结防模式不断完善。结论(1)“八大模块”是广西结防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四种结防模式通过医防合作机制,围绕“八大模块”核心内容开展结防工作,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四种结防模式亟待加强技术督导和质量管理。(3)结防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亟待关注。(4)肺结核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待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问题亟待解决。(5)定点医院模式是“八大模块”的价值反映,具有持续发展后劲,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第二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目的了解广西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西14个地级市及所辖27个县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结防机构的1位关键人物,进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接受意愿调查,分析广西推行该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6个县(市、区),通过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该模式构建过程资料及引入相关医疗保障机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卫生局分管局长、结防机构分管领导和结防科长赞成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赞成率分别为73.7%(28/38)、75.0%(30/40)和66.7%(26/39)。赞成的主要理由是该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不赞成的主要理由是目前综合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2)广西印发“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试行方案,明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原则、各部门职责分工与要求、保障措施、工作监督与评价等内容。(3)16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情况为:①制定有当地的工作实施方案的有16个(100.0%,16/16);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有12个(75.0%,12/16);③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有11个(68.8%,11/16);④卫生局组织召开各级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的有15个(93.8%,15/16);⑤发布当地定点医院相关信息公告的有10个(62.5%,10/16);⑥进行人员培训的有11个(68.8%,11/16);⑦80%以上的定点医院具有开展结防工作所需的工作用房、物品和药品等;⑧80%以上的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具有接受过培训的临床诊治人员、结核病药品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但仅有11个(68.8%,,11/16)具有接受过培训的结核病实验室人员;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进行结防经费分配的仅有7个(43.8%,7/16);⑩对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的仅有7个(43.8%,7/16)。(4)16个县(市、区)均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不同医保类型中,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80);但在门诊费用的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住院费用的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额度和比例均较高。有7个县(市、区)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43.8%,7/16),报销比例平均50%(中位数),报销封顶线平均10000元(中位数)。结论(1)在广西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是可行的,但需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行。(2)试行方案是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3)做好模式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评估验收,是确保结核病诊疗模式顺利转型的关键。(4)积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补偿范围,可有效促进“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构建,但在确保医疗保障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第三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目的了解“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在广西的实施现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7个县(市、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该模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17个县(市、区)多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均将当地的1所综合医院设置为结核病定点医院。(2)17个县(市、区)中,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开展情况为:①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年召开1次工作协调会的有13个(76.5%,13/17);每半年开展1次督导的有7个(41.2%,7/17);制定工作激励机制的有10个(58.8%,10/17);县级配套经费到位的有7个(41.8%,7/17)。②疾控中心均承担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在“3.24”结核病日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和印发宣传材料(100.0%,17/17)。③定点医院均负责患者报告、诊治和健康教育工作。设置有独立的结防门诊的有13所(76.5%,13/17);结防人员以兼职为主(88.2%,276/313);结防门诊医生佩戴N95口罩的有5所(31.3%,5/17);涂阴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房分开设置的有3所(17.65,3/17)。④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推荐可疑患者,开展患者服药督导管理;结防人员多为兼职(87.5%,35/40)。(3)对结防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患者服药督导工作的可接受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06),92.6%的定点医院结防人员认为“疾控机构负责患者服药督导工作可行”。②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工作负荷、人员待遇及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医院结防人员的满意度均较低,分别为66.7%,54.3%和75.5%。③乡镇卫生院结防人员自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卫生院对结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补助经费较少和自身工作技能有限。(4)对36例在治患者的访视及调查结果显示:①能规律服药又能按要求填写服药记录卡的仅10例(27.8%,10/36);②接受过医务人员访视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③有人每天提醒服药的有10例(27.8%,10/36);④自述有漏服药现象的有10例(27.8%,10/36);⑤就诊延迟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⑥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为73.1%(158/216);⑦患者对免费政策满意度为13.9%(5/36)。(5)17个县(市、区)的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9%(126/130)。(6)17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前后1年内的结防工作情况比较结果显示:①在患者诊治方面,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2,P=0.000),启动后的查痰率较高(62.3%,8452/13568);登记的各类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34,P=0.000),启动后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例较低(24.9%,1173/4717);肺结核患者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25,P=0.000),启动后因症就诊的患者构成比例较高(45.0%,2125/4717)。②在信息录入方面,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20,P=0.000),启动后的录入及时性较低(78.9%,3724/4717);痰检信息漏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9,P=0.000),启动后的漏填率较高(1.1%,51/4717)。③在督导工作方面,启动后县级督导乡镇数比启动前减少191次;启动后县级访视患者数比启动前减少302人次。结论(1)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诊疗优势为结防工作服务,实现诊疗模式转型,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2)“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结核病诊疗工作的平稳过渡。(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结核病防治经费缺乏;②结防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工作待遇满意度较低;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不够;④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质量下滑;⑤患者经济负担加重。(4)为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积极探索有效的结防经费补偿机制;②提高结防人员待遇,稳定结防队伍;③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工作监督和评价;④加强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工作;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惠民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试论芝山区乡镇防保机构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芝山区乡镇防保机构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2)浙江省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问卷设计和内容
    2.3 数据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规范
3 乡镇卫生院机构调查结果
    3.1 被调查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3.2 2010-2019年卫技人员流动基本情况
    3.3 流动卫技人员的基本特征分析
    3.4 卫生技术人员流动原因
4 卫生技术人员问卷调查结果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2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激励因素
    4.3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
    4.4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我效能感
    4.5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业认同
    4.6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绩效
    4.7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对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
5 研究讨论
    5.1 浙江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流动情况
    5.2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离职倾向
    5.3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动机
    5.4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绩效
    5.5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激励因素
    5.6 创新性与局限性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海南疟疾70年——从肆虐走向消除(论文提纲范文)

1 解放初期开展疟疾调查与重点防治试点研究
    1.1 指导思想和策略
    1.2 组织机构,领导,专业队伍的建设
    1.3 宣传教育工作
    1.4 开展调查研究、培训技术骨干
    1.5 开展重点防治试点研究
        1.5.1 通过控制幼虫消灭微小按蚊的实验研究
        1.5.2 用DDT室内滞留喷洒杀灭成蚊的实验研究
        1.5.3 用六六六室内滞留喷洒杀灭成蚊的实验研究
        1.5.4 防治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验研究
        1.5.5 只针对处理传染源的防治措施实验研究
2 开展全岛性大规模的抗疟运动
    2.1防治策略
    2.2 技术措施及实施情况
    2.3 防治效果
3 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加强抗氯喹恶性疟防治,探索抗疟新措施
    3.1 防治策略
    3.2 技术措施及实施情况
    3.3 防治效果
4 综合防治试点,减少疟疾病灶区,巩固疟防成果
    4.1 防治策略
    4.2 技术措施及实施情况
        4.2.1 巩固、扩大疟疾联防
        4.2.2 办好试点,以点带面
        4.2.3 坚持原来行之有效的抗疟措施,即抓好季节性突击灭疟
        4.2.4 加强经常性的疟疾管理,做到疟疾防治工作内容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4.2.5 开展科研合作提高防治水平
    4.3 防治效果
5 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向消除疟疾的目标迈进
    5.1全球基金海南疟疾项目基本情况
    5.2 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效果和影响
6 启动消除疟疾行动,海南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
    6.1 加强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实施严格的1-3-7病例管理和疫点处置措施
        6.1.1 加强镜检人员的培训,及时发现和诊断疟疾病人
        6.1.2 对疟疾病人进行规范治疗
        6.1.3 严格执行疟疾疫情报告制度
        6.1.4及时开展对病例的核实
        6.1.5 及时开展疫点的处置
        6.1.6 对间日疟病人开展抗复发治疗
        6.1.7 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6.2 加强疟疾媒介防制
        6.2.1 预防按蚊叮咬
        6.2.2 开展滞留喷洒
        6.2.3 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个人防护
    6.3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6.3.1 开发健教材料
        6.3.2 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
        6.3.3 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6.3.4加强社区宣传教育
        6.3.5 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
    6.4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工作
        6.4.1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6.4.2 做好出境人员的个人预防
        6.4.3 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疟疾筛查工作
        6.4.4 对境内流动人口提供疟疾防护
        6.4.5 对上山人群做好疟疾防护工作
    6.5 完善疟疾监测和检测网络
        6.5.1 建立疟疾确认实验室网络
        6.5.2 主动病例侦查
        6.5.3 媒介监测
        6.5.4无本地感染疟疾地区的监测
        6.5.5 哨点监测
    6.6防控效果
7 讨论

(4)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中存在问题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搜集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整理和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推广度和研究伦理
    2.8 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3.1 访谈内容的词频和节点情况
    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情况
    3.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
    3.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
    3.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考核
    3.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
    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
    3.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开展
    3.9 居民配合情况
    3.10 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待遇
讨论
    4.1 基层卫生人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核心
    4.2 项目经费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保障
    4.3 绩效考核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推手
    4.4 居民配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动力
    4.5 项目整体有效推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基础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与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卫生领域公私合作热点研究
        1.2.1 国外卫生领域公私合作文献计量分析
        1.2.2 国内卫生领域公私合作文献计量分析
        1.2.3 国内外卫生领域公私合作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建设路径演变
        2.1.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引入阶段
        2.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探索阶段
        2.1.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度建设阶段
        2.1.4 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分析
    2.2 基本公共服务公私协作内涵界定
        2.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内涵
        2.2.2 农村公共卫生供给的公私主体界定
    2.3 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供给系统
        2.3.1 系统动力学中的系统观点
        2.3.2 绩效理论中的卫生系统
        2.3.3 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系统
        2.3.4 协作行为与博弈论思想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4.2 系统基模分析工具
        2.4.3 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
        2.4.4 入树基模集的生成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模型研究
    3.1 农村地区公私协作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理论框架
        3.1.1 宏观系统绩效评估框架
        3.1.2 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框架
        3.1.3 农村公共卫生公私协作系统绩效框架
    3.2 公共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2.1 项目绩效备选指标
        3.2.2 专家的基本情况
        3.2.3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权重
    3.3 基于熵值法的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3.3.1 指标优化方法的选择
        3.3.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优化
        3.3.3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相关关系研究
    4.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现状
        4.1.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的组织管理模式
        4.1.2 农村基层卫生系统公私协作机制
        4.1.3 农村公私协作机制运行的问题
    4.2 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系统要素
        4.2.1 公私协作的结构要素分析
        4.2.2 农村公私协作系统服务能力
        4.2.3 乡村两级公私协作主体协作的主观意愿调查及因素分析
    4.3 公私协作系统要素与绩效间的相关性分析
        4.3.1 社会条件与项目过程绩效之间的关系
        4.3.2 管理制度与项目绩效相关性
        4.3.3 项目数量、质量和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4.3.4 乡村公私协作系统项目绩效内生机理框架
    4.4 本章小结
5 公私协作模式与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
    5.1 典型公私协作模式
        5.1.1 概述
        5.1.2 样本乡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协作模式
    5.2 公私协作机制与基本公共卫生绩效的循证分析
        5.2.1 结构绩效分析
        5.2.2 过程绩效分析
        5.2.3 结果绩效分析
    5.3 公共卫生绩效综合比较
        5.3.1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绩效评估
        5.3.2 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综合绩效的比较
        5.3.3 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增长类系统基模分析
        5.3.4 问题类系统分析基模
    5.4 公私协作模式的形成、发展与组织管理挑战
        5.4.1 主流模式与特殊模式的形成契机
        5.4.2 两种公私协作模式的SWOT比较
        5.4.3 两种公私协作模式组织管理的问题、风险和挑战
    5.5 本章小结
6 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绩效机理与改进策略研究
    6.1 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绩效机理
        6.1.1 项目工作绩效的表现形式
        6.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的共生关系
        6.1.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内生规律
    6.2 公私协作机制对项目绩效影响的验证
        6.2.1 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
        6.2.2 公私协作机制对公共卫生绩效影响结果
        6.2.3 公私协作机制对公共卫生绩效影响分析
    6.3 基于系统动力学反馈结构的绩效改进策略
        6.3.1 基于项目绩效机理的因果关系
        6.3.2 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的反馈基模生成集
        6.3.3 公共卫生项目绩效系统动力流图
        6.3.4 改善项目绩效的策略建议
7 研究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公共卫生公私协作系统与项目制度变迁
        7.1.2 公共卫生绩效概念框架与项目绩效机理
        7.1.3 公私协作主流模式与特殊模式绩效循证
        7.1.4 公私协作机制对公共卫生绩效影响路径
    7.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2.1 研究的创新
        7.2.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与调查问卷

(6)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结论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区卫生服务
        二、社区卫生人力资源
        三、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资源配置理论
第二章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问题——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
    第一节 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一、锡山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分析
        二、锡山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质量分析
        三、各镇之间卫技人员数公平性比较
        四、人员的流动趋势
    第二节 服务现状与需求预测
        一、基本医疗服务人力需求预测
        二、公共卫生服务人力需求预测
    第三节 存在问题
        一、人员总量仍然不足
        二、队伍质量有待提升
        三、各镇(街道)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差
        四、大部分单位人员流入严重匮乏
第三章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途径不足
        一、未进行人力资源长期规划
        二、医改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转型压力
        三、社区卫生人才开发政策不合理
    第二节 卫生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
        一、人才培养时间成本高
        二、培养机制落后
        三、职称晋升制度不完善
    第三节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
        一、配置标准陈旧
        二、缺乏合理的配置方法
        三、忽视护理、公卫人员
    第四节 卫生人才激励机制缺失
        一、缺乏合理的入编途径
        二、政府支持力度少
        三、培养机会和上升空间缺乏
第四章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一、英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二、美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三、德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四、澳大利亚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五、日本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第二节 上海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践
        一、人员现状
        二、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经验做法
    第三节 启示
        一、增加社区卫生人力配置数量
        二、加强全科医师培养
        三、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四、通过法律文件对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第五章 优化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多措并举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
        一、制定区域内社区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
        二、加大各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三、做好退休人员返聘和上级专家进社区工作
    第二节 盘整提升现有社区卫生人力资源
        一、加强现有人员的日常进修培训
        二、开展学历和职称提升计划
        三、开展以老带新的人才成长计划
    第三节 确定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一、科学确定基本医疗人力配置
        二、根据有效工时确定公卫服务队伍
        三、合理提升护理及公卫人员比例
    第四节 制定卫生人才引进机制
        一、健全法律法规、增加政府投入
        二、增加人员编制,开放合理的入编出编制度
        三、缩小不同乡镇、编内编外人员的待遇差距
参考文献
附录

(7)新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表二
附录三
我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2014年度无锡市惠山区基层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人口与防保人员配置情况
    2.3 专业类别学历及职称情况
    2.4 工龄与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年限情况
    2.5 可支配收入情况
3 讨论

(9)北京远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置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试论芝山区乡镇防保机构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2]浙江省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激励问题研究[D]. 杨晟之. 浙江大学, 2020(02)
  • [3]海南疟疾70年——从肆虐走向消除[J]. 王善青.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8)
  • [4]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中存在问题的质性研究[D]. 王茜. 山东大学, 2019(09)
  • [5]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与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D]. 唐尚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 [6]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D]. 汤曙菡. 华东政法大学, 2017(07)
  • [7]新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调查研究[D]. 热娜·艾克拜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8]2014年度无锡市惠山区基层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和分析[J]. 朱剑融,方伟,唐惠兰. 社区医学杂志, 2015(16)
  • [9]北京远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置标准研究[J]. 吴妮娜,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中国全科医学, 2015(22)
  • [10]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 吴腾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标签:;  ;  ;  ;  ;  

论芝山区乡镇防务机构的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