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孙敏,张世红[1](2021)在《“1+X”证书制度下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论》文中研究说明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文章简述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并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校企共建实验室、实施工学交替模式、优化线上教学等方面,探讨"1+X"证书制度下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杨亚龙,方潜生,汪明月,谢陈磊,周玉蓉[2](2021)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涉及土建类学科、信息类学科、电气类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阻碍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培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特色不明、培养环节脱节等4个重点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提出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构建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汇集了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种创新,展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应用成果,为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参考。

杜庆灵[3](2021)在《新时代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遵循"质量为本,公正公开,基层导向,规范便捷"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基本原则,坚持以需求导向,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赵娇[6](2020)在《企业人才需求视阈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有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我国IT行业迅速发展,每5年左右就会出现新的行业热点,技术迭代更新快,对专业人才的水平要求高、需求大。2017年计算机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1950万人,IT行业平均每年为社会创造15%左右的新增人才需求。大学及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年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但仍无法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吻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专业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制定一份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大大提高人才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吻合度,实现学校与企业供需平衡。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企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归类和分析。然后,对绵阳及周边地区5所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当前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再收集了绵阳及周边地区5所同类中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方案文本进行全面整理、分析,找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对5所学校的专业负责人、一线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要求等是否良好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编的《在校生调查问卷》(见附件1)、《毕业生调查问卷》(见附件2),以及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访谈,了解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授的专业技能接受程度和实用程度;追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并搜集毕业生就业对口和不对口的原因等,从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再编制了《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见附件3),调查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及各岗位的能力需求。最后,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建议。首先,本研究中被调研的5所学校均响应政府号召,制定了单招人才培养计划,甚至有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全部为升学,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由之前的培养企业需要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转变为培养企业需要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为主,培养高职学校所需的升学人才为辅的定位偏差问题。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被调研的5所学校,有2所学校没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所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经过企业调研,1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用时间超过5年,1所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更新时间为2016年,但内容与行业现状存在脱节现象。与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交谈发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等在教师和学生中并不是很明确。综上所述,人才培养存在方案粗略、关门写方案、方案更新不及时、方案精神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差强人意;其次,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并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仅有宜宾市A职业学校的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及绵阳市C职业学校的网络基础与安全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符合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其余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涉及的岗位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或多或少都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是由于企业人才需求综合性较强,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粗略、方案制定不经过深入的企业调研以及方案制定后没有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更新而及时更新等原因,直接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产生了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再次,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人才需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存在能力递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并让教师和学生知晓,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任务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研究最后,笔者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给出了建议,可操作性强,希望对专业建设有所帮助,切实提升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张堂云[7](2019)在《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研究》文中提出WTO《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是WTO管辖的一项诸边贸易协议,由各缔约方自愿签署,旨在促进政府采购自由化和国际化。加入GPA是为了履行中国对WTO的承诺,自2007年年底向WTO提交加入GPA申请书以来,中国已提交了6份出价清单。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更是向世界宣告要“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GPA进程”。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用于保护国内经济。加入GPA将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政府采购市场提供入场券的同时,也意味着会面临政府采购信息泄密、政府采购市场被瓜分和政府采购功能削弱等安全威胁。伴随着加入GPA进程的加快,确保政府采购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国内外现有政府采购安全研究略显单一,缺乏系统性,围绕加入GPA对现有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亟待展开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在深入阐释政府采购安全内涵以及政府采购安全维度、设计GPA框架下政府采购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剖析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尝试基于系统视角构建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保障机制。遵循“理论阐释——实证检验——对策探索”的基本思路,利用“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运行”的自行调研数据、全国层面、省层面及产业层面的宏观统计数据、WTO官方网站数据、OECD国民账户数据、中企联和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数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以及中国政府采购网站发布的资料等,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法律文本比较法、调研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和联立方程模型等方法,对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界定了政府采购安全的内涵,阐释了政府采购安全构成及内在逻辑。在缕析安全和政府采购概念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把政府采购安全界定为“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政府采购主体在实施政府采购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和化解潜在风险、抵抗外来冲击,以确保政府采购功能目标能够不受侵害,并得以最大程度实现的客观状态”。政府采购安全的本质是对政府采购相关主体利益的维护,相关利益的多维诉求属性决定了政府采购安全必须是一个涵盖多维目标的体系结构,在综合归纳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把政府采购安全细分为政府采购制度安全、市场安全和政策功能安全,并对这种细分进行了理论阐释。其次,对中国政府采购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试图全面考察中国政府采购的客观状态。在制度层面,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采管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全链条采购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在市场层面,采购总规模持续增长,货物、服务和工程三类项目的采购总量呈上升的趋势,采购结构日趋合理,已初步形成了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建立了以招投标为主,包含竞争性谈判、询价等多元化的采购方式;在实践中,构建了反腐倡廉、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第三,构建了政府采购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对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程度进行了刻画,还分析了冲击形成的原因。政府采购安全评价在加入GPA前和加入GPA后是不一样的,加入GPA前是对政府采购面临安全冲击的预测性评价,而加入GPA后是对政府采购安全度的监测。在加入GPA前,政府采购制度安全主要通过国内政府采购制度与GPA规制在核心条款上的差异甚至是冲突进行刻画;政府采购市场安全从名义开放程度、“本土偏好”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三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政府采购功能安全主要是通过GPA规制的政策空间与中国出价清单中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排除来刻画。据此对加入GPA前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进行预测性评价发现,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与GPA在价值目标、基本原则、适应范围、采购方式和救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采购名义开放程度高、“本土偏好”程度低、产业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与GPA缔约方相差甚远。造成上述安全冲击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与GPA存在差距、市场开放机会不均等、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挥空间受限、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中国的国货意识淡薄等。针对加入GPA后政府采购安全度的监测,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国外供应商投诉率”等在内的13个三级指标,并根据专家评定基于AHP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第四,探索性构建了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利用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梳理、归纳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政府采购制度安全、市场安全和功能安全影响因素,以及三种安全内在的逻辑关系,创新性构建了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模型。囿于数据的限制,本研究利用自行调研的微观数据,构建多元回归和联立方程模型,对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因素、机制及政府采购安全各维度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明晰的政府采购主体责任、健全的供应商约束机制和规范的政府采购流程,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制度安全度。(2)企业国际竞争力、政府采购电子化水平、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掌握GPA缔约方政府采购情况的详细程度,对政府采购市场安全具有正向影响。(3)政府采购功能目标、实施细则、政策功能的责任部门设置及政策功能绩效评价体系,均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安全产生明显正向影响。(4)政府采购市场安全与制度安全、制度安全与功能安全、市场安全和政策功能安全均存在双向联动关系,除了政策功能安全对市场安全存在负向影响外,其他均为正向影响。(5)三种安全的交互影响关系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中、西三个区域制度安全与政策功能安全存在双向正影响,但中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东西部地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市场安全对政策功能安全有正向影响,均不显着;西部地区政策功能安全对市场安全存在正向影响,而东、中部地区政策功能安全对市场安全存在负向影响。(5)针对是否列入GPA出价清单而言,列入GPA出价清单对制度安全、市场安全和功能安全三者调节效应大于未列入GPA出价清单的地区。最后,构建集制度、市场和功能三位一体的政府采购安全保障体系。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针对加入GPA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结合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论,在借鉴GPA缔约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政府采购安全总目标,建议:在制度层面,需要树立“物有所值”的政府采购制度目标理念,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流程,争取参与国际采购规制制定的话语权;在市场层面,需要调整出价策略,谨慎国有企业出价范围,积极参与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积累国际采购经验,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在政策功能层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调整政策功能,完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恢复政府采购技术创新政策功能。除此之外,政府采购安全保障还离不开国际化的政府采购专业人才。

谈姝雯[8](2019)在《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安全工程专业自上世纪开办以来,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快速攀升,截至到2017年,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增加到198所。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培养模式存在行业背景差异,涉及石油、化工、建筑、消防等多方面,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不一致,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多年来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知识体系有了长足发展,培养的专业人才为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企业反馈毕业生存在“上手慢、适应力差、执行力弱”等问题,如何使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地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整理国内外安全职业人员的相关认证手册,确定安全人员的职业能力;然后收集我国安全工程本科课程设置,对比各高校间的特点及差异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能力包含安全管理、安全工程两个维度,安全管理能力包含制定并发展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管理、沟通交流、事故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及安全培训;安全工程能力包含安全监测、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2)当前各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总数不统一;开设课程中,工程类课程数量远高于管理类课程数量;开设的共性课程中,多为管理类课程,工程类课程差异性大,多带有行业特色。(3)课程应涵盖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两个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应设置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律法规、事故调查分析与应急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工程模块应设置防火防爆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运输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化学有害因素防治、物理有害因素防治、生物有害因素防治、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心理。

王春梅[9](2019)在《“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蕴意和要素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狱政实务和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监狱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司法厅协同高校育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厅校双方在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真诚沟通、紧密合作、资源共享的蕴意。"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复合型监狱学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社会发展和狱政实务需求为监狱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动力,以司法厅和院校双方协同育人为培养过程,厅校双方通过资源互补和共享,最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蒋卓强[10](2018)在《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确保公共安全事关国家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仍尚未解决。如何做好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充实到公共安全服务领域的队伍建设中,对接不同公共安全需求,以完善全方位网络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梳理了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机制的三种不同类型,认为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将为三种供给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接着分析了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机制下的安保队伍建设现状及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现状,认为高素质技能型安保人才紧缺的问题已经随着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推进日益突出,并分析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原因。随后列举了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作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所做的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罗列了本专业与省内外同类高校同类专业相比较的优势与特色。接着通过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了安全保卫专业毕业生就业新变化。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为满足公共安全快速增长需求的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建议,包括推进司法警官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校企校局多元合作促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就业导向落实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等。这些建议路径是从安全保卫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是为公共安全服务三种供给机制提供人力资本支撑的具体载体,和其它关于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机制的探讨角度不同。

二、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1+X”证书制度下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
二、“1+X”证书制度下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1. 明确培养目标
    2. 优化课程体系
    3. 优化教学内容
    4. 校企共建实验室
    5. 实施工学交替模式
    6. 优化线上教学
三、结语

(2)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历程与需求分析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历程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需求分析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
    (二)集成学科优势的教育资源平台
    (三)集成学科优势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
    (四)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三、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一)方法创新
    (二)模式创新
    (三)机制创新
四、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成果
    (一)利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推广专业办学特色和经验
    (二)向省内外高校辐射推广教学项目研究成果
    (三)积极开展科教融合并利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四)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结语

(3)新时代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课程体系,紧贴公安工作需求
    (二)校局深度融合,强化实战能力的培养
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完善校局合作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三)优化信息化支撑平台
五、结束语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6)企业人才需求视阈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政策依据
        2.相关研究
        3.现实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问题与假设
        1.研究问题
        2.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
    (三)企业人才需求
    (四)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关系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概念界定
        1.计算机专业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企业人才需求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三、方案内容分析
    (一)分析目的
    (二)分析对象
        1.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教师
        3.在校学生
        4.专业毕业生
    (三)分析过程
        1.问卷编制
        2.实施主体访谈
        3.受益主体访谈
        4.教学过程观察
    (四)分析内容
        1.方案内容分析
        2.方案实施分析
四、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方式
    (四)调研内容
        1.学历需求
        2.需求更新周期
        3.技能证书需求
        4.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
五、问题及问题解决
    (一)两者的关系
        1.能力递减的关系
        2.相互制约关系
        3.相互促进关系
    (二)方案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偏差
        2.方案不完整
        3.关门写方案
        4.方案更新不及时
        5.方案推广不到位
    (三)规范方案内容的重要性
六、建议
    (一)方案撰写的建议
        1.方案制定的思路
        2.方案制定的建议
    (二)方案执行的建议
七、反思与结论
    (一)研究的不足
        1.样本代表性问题
        2.研究深度问题
    (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7)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内容、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安全
        二、GPA框架
        三、政府采购
        四、政府采购安全
    第二节 政府采购安全的理论依据
        一、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理论
        二、国际贸易中国家利益理论
        三、演化博弈理论
        四、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五、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节 政府采购安全的构成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政府采购安全构成的理论阐释
        二、政府采购安全的实现路径
        三、政府采购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政府采购安全的作用机理与假说
        一、政府采购制度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假说
        二、政府采购市场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假说
        三、政府采购功能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假说
        四、GPA框架下政府采购安全的内在机理及假说
第二章 中国政府采购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演变历程
        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运行流程
        三、采管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四、全链条的政府采购监管体制
    第二节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发展现状
        一、政府采购市场规模
        二、政府采购市场结构
        三、政府采购的主要模式
        四、政府采购的常用方式
        五、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程度
    第三节 中国政府采购功能现状及实践效果
        一、政府采购资源配置功能效应
        二、购买社会公平的政策功能效果
        三、维护国家安全政策功能实践
第三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安全冲击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制度安全冲击
        一、政府采购目标价值的冲击
        二、政府采购基本原则的冲击
        三、政府采购适应范围的冲击
        四、政府采购方式的冲击
        五、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冲击
    第二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市场安全冲击
        一、政府采购名义开放程度
        二、政府采购的“本土偏好”程度
        三、中国与GPA缔约方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三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的政策功能安全冲击
        一、GPA规制中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界定
        二、中国出价清单中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安排
        三、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安全冲击维度与程度
        四、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安全冲击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面临安全冲击的原因
        一、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
        二、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机会不均等
        三、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挥空间有限
        四、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匮乏
        五、政府采购国货意识谈薄
第四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开展问卷调查
    第二节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特征分析
        二、问卷的统计性描述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第四节 GPA框架下政府采购安全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一、基准模型设定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三、是否列入GPA清单的调节效应
        四、联立方程实证检验
        五、实证研究结论
第五章 GPA缔约方维护政府采购安全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GPA缔约方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一、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
        二、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
        三、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二节 GPA缔约方维护政府采购市场安全的举措
        一、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
        二、以“国家安全”为由歧视其他国家产品
        三、设置国际贸易隐形壁垒
        四、GPA缔约方国政府采购市场实际开放程度
    第三节 GPA缔约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践
        一、GPA缔约方中央采购实体的作用分析
        二、GPA缔约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构成及分布特征
        三、GPA缔约方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GPA缔约方确保政府采购安全的经验借鉴
        一、完善政府采购法律与制度体系
        二、增强政府采购市场国际风险防范能力
        三、注重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与GPA规制的契合
第六章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的体系构建
    第一节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目标定位
        一、政府采购安全总目标
        二、政府采购安全具体目标
    第二节 构建开放式现代化的政府采购制度
        一、树立“物有所值”的政府采购制度目标理念
        二、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
        三、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四、主动参与国际政府采购规制的制定
    第三节 增强政府采购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一、合理调整GPA出价清单策略
        二、积极开拓国际政府采购市场
        三、提升本土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四、培育政府采购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第四节 GPA框架下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现策略
        一、以问题为导向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进行顶层设计
        二、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施细则
        三、设置“国货标准”等隐形贸易壁垒
        四、恢复实施技术创新政策功能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致谢

(8)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1.1.2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3 安全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
        1.3.2 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1.3.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比较分析法
    2.2 信息沉淀法
    2.3 样本选用原则
    2.4 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的选取
3 安全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
    3.1 基于NEBOSH的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界定
    3.2 基于INSHPO的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界定
    3.3 基于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界定
    3.4 安全人员职业能力的表征维度
    3.5 小结
4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4.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划分原则
    4.2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4.3 样本课程的梳理
        4.3.1 安全管理模块课程的梳理
        4.3.2 安全工程模块课程的梳理
        4.3.3 存在的问题
    4.4 小结
5 基于安全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的优化
    5.1 安全管理模块的对比分析
        5.1.1 知识结构的对比分析
        5.1.2 知识内容的对比分析
    5.2 安全管理模块的优化
    5.3 安全工程模块的对比分析
        5.3.1 知识结构的对比分析
        5.3.2 知识内容的对比分析
    5.4 安全工程模块的优化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蕴意和要素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二、“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蕴意
    (一) “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二) “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蕴意
三、“厅校合作”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构建
    (一) 培养目标:关注复合型监狱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 课程体系:关注狱政实务对监狱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 培养过程:司法厅和院校双方全过程协同育人
四、结语

(10)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共安全服务
    第二节 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公共安全服务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现状
    第一节 不同供给模式下的公共安全服务队伍建设现状
        一、政府供给公共安全服务模式
        二、市场化供给模式
        三、社会化供给模式
        四、多元化主体参与的供给模式创新
    第二节 全国不同院校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二、校企校局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专业课程实战重点不突出
    第三节 队伍建设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不匹配原因分析
        一、招生环节受生源制约严重
        三、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不完善
第四章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建设改革
        一、服务“一带一路”与空防安全显特色
        二、服务G20等深化校企校局合作
        三、人防技防消防专业群融合显优势
    第二节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毕业生就业新变化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
        二、就业工作新导向
第五章 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积极有序推进司法警官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第二节 校企校局多元合作促人才培养方向创新
        一、向海外和航空安保特色领域转型
        二、密切与行业协会合作
        三、搭建安保信息服务平台
        四、深化校企校局合作机制
        五、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第三节 就业导向落实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一、提前招生选拔优质生源
        二、质量导向抓教学改革
        三、推进名师建设
        四、国际交流提升竞争力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致谢

四、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1+X”证书制度下高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论[J]. 孙敏,张世红. 成才之路, 2021(31)
  • [2]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杨亚龙,方潜生,汪明月,谢陈磊,周玉蓉. 高等建筑教育, 2021(04)
  • [3]新时代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杜庆灵. 公安教育, 2021(01)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企业人才需求视阈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分析[D]. 赵娇. 西南大学, 2020(01)
  • [7]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安全问题研究[D]. 张堂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8]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D]. 谈姝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厅校合作”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蕴意和要素构建[J]. 王春梅. 犯罪研究, 2019(02)
  • [10]公共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专业为例[D]. 蒋卓强.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