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一、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晓辉,冯波,韩加刚,李心翔,刘凤林,刘骞,申占龙,王权,王自强,吴小剑,武爱文,姚宏伟,张卫[1](2021)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最新癌症数据库(Globocan)报告,2020年我国约456.9万新发恶性肿瘤,其中约55.5万为结直肠癌[1]。中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远端距离肛缘3~10 cm以内的直肠癌,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建设的"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的在线登记系统(http://www.c-cbd.cn/)的研究报告(共收集72 65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直肠癌手术占比为57.9%,其中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占比为92.8%[2-3]。

孟志鹏[2](2021)在《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等指标。方法:选取并收集62例于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进行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通过NOSES-Ⅰ式E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通过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手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进行治疗。收集其病历资料,并定期进行门诊复查、网络问卷及电话随访。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肿瘤下界距肛缘≤5cm;(2)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3)患者术前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无狭窄;(4)患者术前无远处转移;(5)患者术前MRI分期T1~3N0~2M0。排除标准:(1)患者术前已伴随肠根阻及肠穿孔;(2)患者年龄超过85岁;(3)患者意识不清或伴有精神类疾病;(4)患者伴有严重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病史;(5)患者肿瘤过大,无法从肛门拖出;(6)患者术前检查已有远处转移(7)随访过程中拒绝随访的患者。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量;(3)清扫淋巴结数目;(4)远端切缘距离;(5)术后排气时间;(6)术后恢复饮食时间;(7)术后下地时间;(8)住院时间;(9)住院花费;(10)预防性回肠造口;(11)吻合口漏;(12)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13)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肛门功能等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术后肛门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术前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等一般性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B组患者有一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B组患者术中全部行预防性回肠造口。A组病人手术时间为(228.2±66.1)min,B患者病人手术时间为(205.6±50.8)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72.56±57.04)ml,B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73.87±58.23)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远端切缘距离为(2.13±0.13)cm,B组病人远端切缘距离为(2.17±0.15)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切除淋巴结数目为(14.1±3.8)个,B组病人切除淋巴结数目为(13.1±2.1)个,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住院时间为(29.87±12.97)d,B组病人住院时间为(28.48±7.43)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住院费用为(5.10±1.03)万元,B组病人住院费用为(7.57±1.37)万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为(4.68±1.64)d,B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为(3.19±1.1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2.71±0.53)d,B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3.52±1.2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病人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为(3.42±1.06)d,B组病人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为(6.58±3.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病人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为(3.55±1.26),B组病人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为(5.45±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存活,均无发生局部复发。结论:NOSES-Ⅰ式E法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中具有恢复快、治疗费用低,无吻合口漏风险、无需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优点。同时,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相比,可以达到同样的根治性切除率,短期疗效相似,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柳欣欣,李玉萍,江志伟,龚冠闻,潘华峰,王海锋,邵万金[3](2021)在《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中低位直肠癌TME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TME术并完成双吻合器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械吻合后是否进行加固缝合吻合口分为观察组(经肛加固缝合,n=53)与对照组(未加固缝合,n=44)。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造口还纳前肠镜下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远切缘使用闭合器数量、小肠造口率、下切缘距肿瘤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病例术后肿瘤切缘均为阴性,CRM切缘均完整。两组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造口还纳前行肠镜检查(对照组有1例患者未完成造口还纳),可见对照组吻合口常伴有肉芽增生及典型的直线吻合器处理后残角,观察组吻合口则呈管型通畅平顺,无肉芽增生及残角。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TME术中使用双吻合器法进行消化道吻合重建后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操作简便,可提高吻合口愈合质量。

李志康[4](2021)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的肿瘤根治效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肛门功能、3年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两种吻合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起至2019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差别,分成手工吻合组(32例,42%)和吻合器吻合组(44例,58%)。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长期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年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中位随访36(6~44)个月,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吻合器组3例(6.8%)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截止到随访结束,手工吻合组2例(6.3%)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吻合器吻合组6例(13.6%)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切缘结果均为阴性(100%),肿瘤根治性指标如肿瘤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0~250)min和140(90~255)min,吻合时间分别为14.5(9~25)min和9(5~15)min,住院费用分别为(50156.78±8087.14)元和(61789.56±5187.67)元,上述三组数据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3.1%),吻合器吻合组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11.4%),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多于手工吻合组,但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377)。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无法达到相对正常水平,均存在便频、轻或重度低前切除综合征等肛门功能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有好转,低前切除综合征较前好转或自愈,排便频率较前下降,两组患者排便困难分别还存在0例(0%)和7例(17.1%),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高于手工吻合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在便秘、便频、腹胀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便秘、腹胀的发生率更高,手工吻合组便频的发生率更高。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以及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行消化道重建是安全和可行的。两种吻合方法在肿瘤根治性、大部分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近期疗效及3年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手术时间更长,但整体花费更少,术后发生排便困难、腹胀更少。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能灵活地选择远端切缘,节约更多肠管。

贾世东[5](2021)在《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拖出双吻合器消化道重建近期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拖出双吻合器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9-10间在兰考县中心医院普外科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术的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原则完成腹腔镜手术后,在腹腔镜组医师的协助下,会阴组医师将远端直肠经肛拖出,直视下距肿瘤远端至少2.0 cm用7号线间断缝闭直肠肠腔后离断肠管,移去标本,远端切缘快速冰冻检查无癌残留后,将缝线稍加牵引,应用切割吻合器紧贴缝线下闭合直肠断端后还纳,应用吻合器完成消化道重建。分析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2个月期间的情况。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90.26±60.45)min,术中出血量(120.48±58.4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24±16.28)h。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5.63%),其中吻合口漏2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住院时间(10.22±4.47)d。随访12个月期间无复发病例。4例患者诉便频(4~6次/d)及控便功能较差,其余28例均感觉良好。结论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拖出双吻合器消化道重建近期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丁博文,权红光,王隽[6](2019)在《不同吻合技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技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9例低位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支撑吻合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DST双吻合技术。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组患者的肿瘤情况(肿瘤下缘跟底部距肛缘的长度、肿瘤下界距断端的最短距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的肿瘤下缘跟底部距肛缘的长度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肿瘤下界距断端的最短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DST双吻合技术相比,支撑吻合技术可提高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3年肿瘤的局部复发率。

张立川,李井野[7](2019)在《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双吻合器,弧形切割闭合器组选择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分析手术相关康复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并发症。结果:弧形切割闭合器组生存质量、手术相关康复指标、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实施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叶景旺[8](2019)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近二十年来,得益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技巧、腹腔镜手术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的使用,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得以明显降低。尽管如此,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仍存在局限性问题,包括:相对较高的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阳性率、永久性结肠造口、中转开腹率高等问题。尤其对于骨盆狭小、肥胖、肿瘤巨大、前列腺肥大等“困难骨盆”的病人,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难度仍然比较大。近年来,为了改善经腹或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质量,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ME,TaTME)手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TaTME手术是通过肛门安置单孔腹腔镜操作装置,经肛门直肠自下而上地向近端“逆行解剖”,完全不同于传统腹腔镜直肠手术的自上而下解剖方式。目前的研究表明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尤其对于“困难骨盆”的直肠肿瘤切除优势更明显。而且TaTME手术较常规腹腔镜TME手术更低的中转率和更多的括约肌保留率。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数为临床登记研究,仍处于较初期的研究阶段,需要更多的更高级别的临床试验来验证TaTME是否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设计了单中心队列研究,研究TaTME手术在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初步探索了达芬奇机器人在TaTME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开展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23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活检病理证实,T3N2期以内,距离肛缘8cm以内。按照患者实际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行经肛门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组),另一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ME,LaTME)治疗。比较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吻合方式、下切缘距肿瘤距离、CRM、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病理分期等。随访3年,观察3年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通过量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第二阶段,回顾性分析6例机器人辅助的TaTME(Robot taTME,R-taTME)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通过随访,记录远期肿瘤转移、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评价机器人在TaTME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一)TaTME组和LaTME组比较情况两组年龄、性别、BMI、肿瘤直径及高度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指标比较显示,TaTM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LaTME组,差异显着(P<0.05)。且LaTME组中有1例发生术中输血的事件,而TaTME组无输血。TaTME组中吻合器吻合41例,手工吻合19例,LaTME组中全部为吻合器吻合(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0%vs 6.35%),差异不显着(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距离肛缘距离、预防性回肠造口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术后指标比较显示,TaTME组的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LaTME组,差异显着(P<0.05)。术后病理指标比较显示,两组系膜切除完整性差异显着(P<0.05)。TaTME组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明显低于LaTME组(P<0.05)。两组近、远及环周切缘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标本长度、淋巴结检出数和阳性数、病理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结果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TaTME组发生吻合口瘘6例,肠梗阻2例,尿潴留1例,吻合口出血2例,共11例;LaTME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腹腔出血1例,共5例。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6.35%,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8.33%和7.94%,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情况,有效随访数分别为47例和40例,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再入院率、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的各项功能评分(Wexner评分、IPSS评分、IIEF-5评分、FSFI评分、EORTC QLQ-C30评分)显示,TaTME组均明显优于LaTME组,差异显着(P<0.05)。而两组的EORTC QLQ-CR38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二)R-taTME手术治疗情况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及输血事件发生。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手术时间为(245.8±24.2)min,术中两次对接时间为(21.2±2.6)min,机器人下经肛全直肠系膜解剖时间为(72.3±15.2)min,术中出血量为(86.7±59.9)ml,吻合口距离肛缘高度为(16.0±6.1)mm。患者术后标本长度为(177.0±33.3)mm,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度5例达到完整,1例为近完整,远切缘长度为(20.2±3.2)mm,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分期:pT0N0期1例,pT1N0期1例,pT2N0期2例,pT4N1期1例,pT3N0期1例。前5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者术后第1天均予以饮水,术后第2天进清流质饮食,术后均采用非甾体镇痛药静脉阵痛,术后第1天阵痛评分12分,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前5例病例术后36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7 d。第6例病例在术后第3天出现B级吻合口瘘,经过禁食水、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术后第15天恢复流质饮食顺利出院。患者术后无腹腔内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519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LaTME,TaTME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安全;且能够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此外,TaTME术能提高系膜切除完整性,同时并未增加切缘阳性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远期指标来看,尽管TaTME未来明显降低再入院率、复发率及转移率,但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可见TaTME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安全可行,并在术后恢复具有明显优势,且R-taTME能拓展TaTME手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杨元峰[9](2019)在《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与否对吻合口漏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与传统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相比较,探讨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技术(即改良双吻合器技术,modified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MDST)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曕性地纳入2015年0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科连续收治的中高位直肠癌病例1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MDST组)和对照组(DST组),其中MDST组99例,DST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病理资料、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术后造口率(再次手术)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对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前基本临床特征:MDST组患者在平均年龄(64.1±9.6岁vs.59.2±10.4岁,P=0.001)、男性比例(63.6%vs.48.0%,P=0.027)、术前血红蛋白(137.1±15.5g/L vs.131.5±16.6g/L,P=0.015)、吸烟史比例(44.4%vs.29.6%,P=0.031)等方面均高于DST组,但MDST组具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低于DST组(9.1%vs.20.4%,P=0.025)。两组在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术前白蛋白、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腹部手术史、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术前临床分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远端及近端切缘长度、手术方式、预置肛管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恢复情况:MDST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DST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安全性:MDST组、DS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3.3%,MDST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DST组(4.0%vs.7.1%),其中MDST组B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DST组(2.0%vs.5.1%),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与DST组相同(2.0%vs.2.0%),但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高于DST组(3.0%vs.1.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肠梗阻、盆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MDST组、DST组术后造口率(再次手术)均为2%。(5)术后病理:MDST组中p T分期早于DST组(P=0.04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数目、神经侵犯、脉管瘤栓、病理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p N分期、p TNM分期、远切缘阳性率等病理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患者年龄(OR:0.944,95%CI:0.894-0.996,P=0.036)、肿瘤最大径(OR:1.527,95%CI:1.090-2.139,P=0.014)是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技术不是其危险因素。结论:1.MDST与DST均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与DST相比,MDST在降低吻合口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更优的趋势。2.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是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世磊[10](2018)在《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01—2017-01间濮阳市人民医院对49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4. 09±2. 7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平均随访36(6~60)个月,术后3个月排便基本正常(1~2次/d)。肿瘤局部复发2例,满5 a的存活率达86. 7%(13/15)。结论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二、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原则
    1.1 基本原则
    1.2 质量控制
        1.2.1 远端切缘的评估
        1.2.2 无瘤无菌的处理
        1.2.3 吻合质量
    1.3 转流性造口
2 机械吻合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直肠的组织特性及机械吻合的工作原理
    2.2 常用机械吻合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2.1 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2.2.2 圆形吻合器
3 手工缝合技巧及注意事项
    3.1 腹腔镜低位直肠吻合口加固缝合
    3.2 ta TME手术重建过程中经肛缝合要点
4 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手术操作
    4.1 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AR)及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的消化道重建
        4.1.1 适应证
        4.1.2 操作步骤
    4.2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消化道重建
        4.2.1 适应证
        4.2.2 操作步骤
        4.2.2. 1 低位直肠癌NOSES消化道重建
        4.2.2. 2 中位直肠癌NOSES消化道重建
    4.3 超低位直肠癌ISR消化道重建
        4.3.1 适应证
        4.3.2 操作步骤
        4.3.2. 1 腹部组
        4.3.2. 2 会阴组
    4.4 肠道“J”型储袋的制作以及储袋-直肠或储袋-肛管重建技术
        4.4.1 适应证
        4.4.2 操作步骤
    4.5 转流性肠造口还纳技术
        4.5.1 适应证
        4.5.2 操作要点
5 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5.1 术中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5.1.1 吻合口出血
        5.1.2 吻合器置入损伤
        5.1.3 吻合口不连续
    5.2 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
        5.2.1 吻合口出血
        5.2.2 吻合口漏
        5.2.3 吻合口狭窄

(2)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围术期一般资料
        1.2.1 术前一般检查
        1.2.2 术前准备
        1.2.3 手术方法
    1.3 术后病人管理及出院标准
    1.4 NOSES-I式 E法二期手术
    1.5 观察指标
        1.5.1 收集指标
        1.5.2 指标收集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术中及术后短期临床资料对比
    2.3 标本情况
    2.4 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
3 讨论
    3.1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LAR)发展历程及优缺点
    3.2 NOSES-I式 E法发展历程及优缺点
    3.3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LAR)与NOSES-I式 E法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3.4 本研究中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LAR)与 NOSES-I 式 E 法对比结果
    3.5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复查病人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3)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手术及术后病理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术后随访造口还纳前肠镜检查吻合口愈合情况
3讨论
    3.1 3D腹腔镜直肠癌TME术及双吻合器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
    3.2直肠癌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
    3.3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的意义

(4)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手术方法
    4.围手术期观察指标
    5.肛门功能
    6.生活质量
    7.远期疗效
    8.随访方式
    9.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结果比较
    3.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5.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
    6.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7.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拖出双吻合器消化道重建近期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
    2.2 随访情况
3 讨论

(6)不同吻合技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2.2 对比2组患者的肿瘤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2.3 2组患者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7)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分析比对
    2.2两组手术相关康复指标分析比对
    2.3两组并发症分析比对
3.讨论

(8)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经肛门微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机器人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初步探索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致谢

(9)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与否对吻合口漏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伦理及临床研究注册
结果
    1 病例基本资料
    2 术中及术后情况
    3 手术安全性比较
    4 术后病理比较
    5 影响中高位直肠癌患者吻合口漏的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杜晓辉,冯波,韩加刚,李心翔,刘凤林,刘骞,申占龙,王权,王自强,吴小剑,武爱文,姚宏伟,张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10)
  • [2]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D]. 孟志鹏.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 柳欣欣,李玉萍,江志伟,龚冠闻,潘华峰,王海锋,邵万金.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02)
  • [4]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D]. 李志康.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拖出双吻合器消化道重建近期效果观察[J]. 贾世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01)
  • [6]不同吻合技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丁博文,权红光,王隽. 实用癌症杂志, 2019(10)
  • [7]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张立川,李井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17)
  • [8]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D]. 叶景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9]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与否对吻合口漏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杨元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J]. 王世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06)

标签:;  ;  ;  ;  ;  

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