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军田教授

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军田教授

一、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均田教授(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祥,杜冠华,李学军[1](2021)在《音容常在 风范长存——深切缅怀刘干中教授》文中指出2021年7月31日,我们得到刘干中教授已于2021年7月13日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也感到很突然。在我们的印象里刘干中教授的身体一直挺好,年纪大了还经常打门球,锻炼身体。虽然2006年8月发生过一次心梗,但因治疗及时,很快就恢复了,没有造成心肌损伤[1,2]。后来活动渐渐少了,但精神一直很好,思维清晰,言语清楚,乐观开朗,去看望他时总是见他坐在书桌旁,面前放着笔记本电脑,一直在为国内多个学术期刊修改英文稿件,另外也上网查阅资料、收发电子邮件。

朱倩蓉,吴民淑[2](2018)在《《中国药理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启示》文中认为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中国药理学报》自1984年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后至2017年所发表的各类文献,采用共时法和限定频次法将总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运用Web of Science的引文分析功能探讨高被引论文的特征。结果显示,综述类论文的被引频次超过原创研究论文。肿瘤学、神经与精神病学、糖尿病、中草药、新机制、新靶点和新技术类文章引用更高。我国自主创新的新药研发类文章具有最长的引用周期。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引用高峰出现在发表后第7年。高被引论文国内来稿占70%,国际来稿占30%。上海市、北京市和江苏省位列国内地域排名前三名。大约50%的高被引论文作者的H指数在20~30之间,说明作者的科研工作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的施引文献的国际化率高,国内读者贡献率48.2%,国际读者贡献51.8%。国际引用按照总施引频次排序主要来自美国、韩国、印度、日本、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等7个国家。传统中草药优势与新药研究前沿并举,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并重,维护与发展核心作者群,构建学报的报道特色是进一步提高影响因子的有效途径。

王蒙[3](2016)在《防己的性味研究》文中认为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是对临床辨证论治用以组方遣药经验的高度概括,是药物与人体交互作用结果的集中体现和总结,内涵丰富而复杂。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S.Moore)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其临床药用历史已有近两千年的记载,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有关防己性味的内容一方面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文献记载和功效传承的谬误。此中差异,导致现代学者对其性味的认识产生歧意,并影响性味理论在防己应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导师匡海学教授创新性地提出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和进一步提出的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新假说配合与之相对应的“中药性味可拆分与可组合”研究模式,首次对防己性味进行研究。这既是对防己性味科学内涵的探索,也是对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验证和对其研究模式的实践。通过研究,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全方位阐明防己性味的科学本质,进一步深化对传统中药防己性味和功效的认识,丰富防己相关中医药科学内容。1.通过整理分析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本草着作(时间横跨2200年),对防己的性味进行考证,发现:防己性味最早以“味辛,性平”出现,现阶段以“味苦,性寒”存续。系统梳理防己性味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防己性味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知差异的内涵和形成根源,阐明性味变化与临床功效和应用的相关性,2.建立了防己全成分互不交叉拆分工艺,即采用水煎煮法获得防己水煎液,综合运用差异溶解度沉降、液液萃取和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将其拆分成生物碱组分、非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和甾体组分。进一步通过HPLC、UPLC-MS和GC-MS进行化学成分表征,明确了各化学拆分组分的物质基础。通过PCA和OPLS-DA多元数学统计,验证各组分化学成分互不交叉。同时,首次应用RSM对防己中多糖类成分提取方法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设计获得最优提取工艺。3.将“防己及其性味拆分组分”与“药味”和“具体功效”相关联,分别从防己的六方面药效,通过12种药理学实验建立了防己性味药理学评价指标体系。即以抗炎(抑制急性炎症肿胀、降低细胞炎症因子释放)、镇痛(外周抑制、中枢抑制)、解热(抗致热源引起体温升高)、利尿(增加尿量排出)、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抑制)和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评价防己药味的科学内涵,并通过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结合数值分类学技术(Clustering Analysis)进行了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进行了归属。阐明防己苦味的功能体现是抗炎、镇痛、解热、利尿、免疫抑制和抗风湿作用等,物质基础为生物碱拆分组分;防己辛味的功能体现是镇痛、解热、利尿和免疫增强作用等,物质基础为甾体拆分组分、非生物碱拆分组分和多糖拆分组分。4.基于中药四性综合利用反映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状况的指标T3、T4、TSH、TRH、17-OHCS、cAMP、cGMP、PA、PDH、IUPAC、LDH、SDH和Na+-K+-ATP以及中枢神经递质指标5-HT、DA、NE和AchE等评价防己及各性味拆分组分的寒热药性,通过促进或抑制机体代谢状态对其药性进行归属。研究证明,防己水煎液和生物碱拆分组分具有抑制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作用,其药性应属寒性;非生物碱拆分组分、甾体拆分组分和多糖拆分组分不影响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其药性应属平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防己的性味标示应为味苦辛、性寒平,其性味的精细结构应标示为防己苦寒、辛平。5.本文以性味“苦寒”最为显着的生物碱拆分组分中典型单体化合物汉防己甲素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苦寒之性,以味苦具体功效选择抗肿瘤作用,以性寒作用机制选择细胞能量代谢变化,对汉防己甲素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机制进行了探索。分别选取HepG-2、BGC-823、MCF-7、A253和SKOV-3细胞测试细胞毒活性;通过Seahorse XF24 Extracellular Analyzer对具有显着细胞毒活性的HepG-2、BGC-823和MCF-7细胞进行能量代谢分析,发现其能够降低肿瘤细胞基础氧消耗,减少线粒体产能,降低线粒体储能并减弱质子漏作用;进一步通过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三磷酸腺苷含量、活性氧含量和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酶I-IV活力,发现其可影响线粒体功能。研究证明,汉防己甲素可通过破坏线粒体结构,降低细胞能量代谢促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其性味应归属为苦寒。综上,本文将性味理论新假说和与之相应的研究模式,应用于中药防己的性味研究,建立防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工艺,实现了全成分拆分且各组之间化学成分互不交叉;建立了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对防己及其拆分组分进行了性味评价与归属;同时,将性味理论延伸至单体化合物,并以此为指导探索其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为以后相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

《医药导报》编辑部[4](2015)在《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为促进我国药理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热烈庆祝中国药理学会成立30周年》文中提出2015年11月,中国药理学会将迎来成立30周年。中国药理学会三十年的历程,堪称我国药理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发展和繁荣的缩影,也是我国药理学赶超世界药理学发展前沿的缩影。1985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中国药理学会为国家一级学会。这个学会由享誉我国医药界的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组和中国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组成,成为我国药理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群众团体。目前,中国药理学会会员来自于全国药理学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政府机关和医药企业等单位,正式注册会员近8000人。中国药理学会汇聚

张均田[5](2015)在《铭记中国药理学会发展历程,怀念老一辈药理学家,沿着他们开辟的药理学道路阔步前进》文中研究说明一中国药理学会发展过程中值得铭记的几件事中国药理学会成立30年来经历了许多事,其中有些事具有开拓性、标志性意义,有力地推动了药理学事业的发展。1 1985年中国药理学会成立药理学是在生理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或20世纪初,化学家从植物中分离各种成分,一些生理学家(药理学的先驱者)采用生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在动物身上试验不同药物的毒性及观察

张丹参[6](2015)在《一生有你 同舟共济》文中提出自1983年大学毕业至今,很少写回顾性文章。今年恰逢中国药理学会成立30周年,回顾自己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的历程,真正是伴随着中国药理学会的发展而一路前行。30年前,国内学习记忆等行为药理学研究刚刚起步,相关学习记忆研究的仪器设备尚在研发阶段,也无相关可借鉴的实验方法学书籍,当时我仅知道国内张均田教授实验室拥有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

林志彬[7](2015)在《亲历中国药理学会30年》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中国药理学会工作以来,我亲历中国药理学会30年的发展历程,许多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中国药理学会是在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的,1984年于九江会议上选举出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会,由周金黄任名誉理事长、王振纲任理事长,王建

王永铭[8](2015)在《中国药理学会成立30周年有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药理学会于1985年成立后不久,我即当选进入了理事会,直到2008年第八届理事会结束,因此对学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历届理事长王振纲、张均田、林志彬和杜冠华等教授领导下,各届理事会成员积极配合,努力工作,并得到广大会员的支持。作为见证人,目睹了我们学会的成长和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特别是经历了从申办、筹办和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的全过程,圆了几代中国药理学工作者的梦想和心愿。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药理学会在前进的道

张永祥[9](2015)在《追逐梦想 永不停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秋时节,繁花硕果,馥郁芬芳。伴随着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高歌猛进的时代步伐,中国药理学会迎来了而立之年。30年辛勤耕耘,30年追逐梦想,30年硕果累累。中国药理学会踏着前辈的足迹,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拼搏中奋发进取,在创新中奋发有为,在改革中奋发向上。一路走来,那一串串寄托着梦想和期望、浸透着心血和汗水、承载着

《神经药理学报》编辑部[10](2015)在《《神经药理学报》第二届编委会会议简讯》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1月18日,《神经药理学报》第二届编委会会议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药理学报》副主编陈乃宏教授主持。中国药理学会原理事长、《神经药理学报》名誉主编张均田研究员,

二、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均田教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均田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1)音容常在 风范长存——深切缅怀刘干中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药理学及新药研究奋斗一生,功绩卓着。
二、推动中国药理学会建设与发展,倾心奉献。
三、高才大德谦逊坦荡的大师风范,永为师表。

(2)《中国药理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库平台与研究对象
    2.2 采用共时法和限定次数法确定本研究的高被引论文
    2.3 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2.3.1 栏目类型的划分
        2.3.2 学科特色的划分
        2.3.3 地域特征分析
        2.3.4 引用曲线分析
        2.3.5 施引地区分析
        2.3.6 核心作者H指数分析
3 结果
    3.1 高被引论文的栏目类型
    3.2 高被引论文的学科特色
    3.3 高被引论文的稿源分析
        3.3.1 地域与机构分布
        3.3.2 作者结构分析
    3.4 高被引论文的引用曲线
        3.4.1 持续增长型
        3.4.2 显峰型
        3.4.3 双峰型
        3.4.4 振荡型
    3.5 高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
    3.6 高被引论文的引用高峰
    3.7 施引文献的地区分布
4 启示
    4.1 高度重视综述的约稿
    4.2 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并重
    4.3 维护与发展核心作者群

(3)防己的性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药性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五味的形成与发展
        1.1.2 四气的形成与发展
        1.1.3 五味与四气的关系
        1.1.4 中药性味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
        1.1.5 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提出和内涵
    1.2 防己的研究概况
        1.2.1 防己的品种考证
        1.2.2 防己的药材鉴别
        1.2.3 防己的化学成分研究
        1.2.4 防己的药理作用研究
第2章 防己的性味考证
    2.1 防己“味”的考证
        2.1.1 味“辛”的考证
        2.1.2 味“苦”的考证
    2.2 防己“性”的考证
        2.2.1 性“平”的考证
        2.2.2 性“温”的考证
        2.2.3 性“寒”的考证
    2.3 小结
第3章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的可拆分性研究
    3.1 药材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工艺研究
        3.2.2 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研究
        3.2.3 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研究
    3.3 实验结果
        3.3.1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工艺
        3.3.1.1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结果
        3.3.1.2 响应曲面法优化防己多糖提取工艺
        3.3.2 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3.3.2.1 多糖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3.3.2.2 生物碱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3.3.2.3 非生物碱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3.3.2.4 甾醇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研究
        3.3.3 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研究
        3.3.3.1 定性化学反应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3.3.3.2 TLC法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3.3.3.3 HPLC法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3.3.3.4 UPLC-MS法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3.3.3.5 PCA与OPLS-DA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3.4 小结
第4章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与药味归属研究
    4.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药味科学内涵的研究
        4.1.1 药物、试剂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2.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炎作用研究
        4.1.2.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研究
        4.1.2.3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研究
        4.1.2.4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研究
        4.1.2.5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4.1.2.6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风湿作用研究
        4.1.3 实验结果
        4.1.3.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炎作用结果
        4.1.3.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结果
        4.1.3.3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结果
        4.1.3.4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结果
        4.1.3.5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4.1.3.6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风湿作用结果
    4.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药味归属
        4.2.1 从传统中医药学角度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味归属
        4.2.2 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味归属
    4.3 小结
第5章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与药性归属研究
    5.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药性科学内涵的研究
        5.1.1 药物、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药性归属
        5.2.1 从内分泌系统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5.2.2 从环核苷酸系统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5.2.3 从三羧酸循环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5.2.4 从中枢神经递质环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5.3 小结
第6章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6.1 药物、试剂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汉防己甲素的制备
        6.2.2 汉防己甲素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6.2.3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6.2.4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6.3 实验结果
        6.3.1 汉防己甲素的结构解析
        6.3.2 汉防己甲素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6.3.3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6.3.3.1 汉防己甲素对HepG-2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6.3.3.2 汉防己甲素对BGC-823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6.3.3.3 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6.3.4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6.3.4.1 汉防己甲素对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6.3.4.2 汉防己甲素对BGC-823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6.3.4.3 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6.4 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铭记中国药理学会发展历程,怀念老一辈药理学家,沿着他们开辟的药理学道路阔步前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药理学会发展过程中值得铭记的几件事
    1 1985年中国药理学会成立
    2 1988年第五届亚太药理学工作者大会在北京召开
    3 1974年和1979年中国药理学家先后访美,揭开了出访进行学术交流、走向国际的序幕
    4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的设立,对促进我国青年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5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于2006年在北京成功召开
    6中国药理学会大力支持和鼓励学术刊物的创办与繁荣,现已枝繁叶茂、令人惊喜
    7中国药理学会的数位教授被选入IUPHAR执委会委员和提名委员会及受体委员会、受体命名委员会委员
二忆老一辈药理学家,沿着他们开辟的药理学道路阔步前进
    1药理学的先驱者、我的恩师张毅教授
    2中国药理学和中国药理学会奠基人周金黄教授
        (一)
        (二)
        (三)
    3满腹经纶、卓有成就的金荫昌教授
    4儒雅、才思敏捷的雷海鹏教授

(7)亲历中国药理学会30年(论文提纲范文)

1从申办到成功地主办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
2Servei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建立的始末
3首次海峡两岸药理学术交流

四、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均田教授(论文参考文献)

  • [1]音容常在 风范长存——深切缅怀刘干中教授[J]. 张永祥,杜冠华,李学军.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05)
  • [2]《中国药理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启示[J]. 朱倩蓉,吴民淑. 学报编辑论丛, 2018(00)
  • [3]防己的性味研究[D]. 王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为促进我国药理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热烈庆祝中国药理学会成立30周年[J]. 《医药导报》编辑部. 医药导报, 2015(11)
  • [5]铭记中国药理学会发展历程,怀念老一辈药理学家,沿着他们开辟的药理学道路阔步前进[J].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05)
  • [6]一生有你 同舟共济[J]. 张丹参.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05)
  • [7]亲历中国药理学会30年[J]. 林志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05)
  • [8]中国药理学会成立30周年有感[J]. 王永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05)
  • [9]追逐梦想 永不停歇[J].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05)
  • [10]《神经药理学报》第二届编委会会议简讯[J]. 《神经药理学报》编辑部. 神经药理学报, 2015(01)

标签:;  ;  ;  ;  

药理学研究专家张军田教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