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成市场份额韩国占据 国产网络游戏转守为攻(论文文献综述)
张罗罗[1](2021)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李岩[2](2020)在《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文中研究表明1987年以来,东亚社会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剧烈的转型,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新的创作形式和认同体验,进而使电影创作中的性别观念、性别形象、性别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关键的文化政治的转向。本文紧抓性别政治研究的三大脉络,即男性、女性和性少数,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察各阶段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生产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受到文化研究、演化心理学、后人类和赛博女性主义等理论的启发,并综合借鉴性别文化研究如男性研究、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性别身份、性别表演等最新成果,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中的性别气质、性别心理、性别隐喻、性别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性别政治不应简单地被视为一种女性主义运动的文化建构,而是以种族、阶级、地域、年龄等多元文化分析范畴共同形成的、交织性的多元文化视角,这使性别成为一种主体性身份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在解构和颠覆传统观念对性别乃至人本身之概念的理解,由后人类理论而发展出对传统性别政治观念的挑战。因此,本文在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现象进行梳理和研究时,将把性别政治现象作为一种生物本能与文化行为的综合性产物,并结合影视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东亚新电影相关视听表征进行解码。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文选题依据与背景,概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切入点;第一章通过对人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分析,厘清人类社会身份政治内生性矛盾的发生原理;并以赛博女性主义和后人类理论为基础,为性别政治问题的终结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并对后冷战以来,东亚社会中,政治、经济和电影政策历史转型背景和后浪潮下与性别政治相关的东亚新电影作品进行梳理,归纳出东亚新电影的大致格局。第二章以东亚新电影中的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权力结构的消解,对其从弑父到无父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探索男性主体形象建构和变迁以及主体性危机的原因,阐释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和父权关系转化的原理;再从从寻父到崇父,讨论新父权结构再确立的路径。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及其话语转向,探索东亚男性权力主体的建构方式,以及男权衰落和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的发生机制。第三章从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女性电影中的权力置换进行分析,阐释被客体化的和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分析东亚和女性双重他者视域下的女性主体叙事;并通过换装与换体电影中的主体身份置换建构,分析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关系从诞生到崩解过程;并以女性作为导演的电影生产与主妇权力战场下的突围相结合,分析东亚新电影中女性受难、荡妇羞辱和女性复仇的镜语表达,突出女性权力话语转换下对主体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第四章从政治正确的话语建构范式出发,以“去他者化”的性别语境,回应性少数题材东亚新电影的诞生与崛起的历史原因。并从生物学角度,区分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差异,建构起性少数平权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相关社会环境与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索“LGBTQIA+”群体中真性少数的平权;由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探索百合、耽美等伪性少数的禁忌趣味,并以其禁忌文本的消解与建构模型,探索性少数文化群体符号学游击战的运行机制,最后,从文本出发,探索不同性别、性向与性认同主体间欲望的共通之处。结论部分分别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层面对本文进行总结,提炼研究创新点,指出性别政治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秦北[3](2020)在《归心》文中研究指明叶明义飞机从纽约起飞的时候,叶明义还在想,也许北美的原住民真是从亚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地面的物体在舷窗里变小,化作线条和网格,还有不规则的色块。陆地的模样越来越像显微镜下他钻研了一辈子的半导体芯片。陆地与半导体本来也是同质的。岩石、沙砾里富含的硅元素,提纯,生长成单晶硅棒,再
夏正华[4](2019)在《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文中认为本论文旨在分析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作者认为,这条路径分别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铺陈开来,法国通过推进多位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对内巩固实力,对外展现并优化国家形象,维护其国际地位。作者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法国从强化民族凝聚力、到对外输出价值观与制度(法律)建设意识、到巩固政经影响力并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新型格局建构的大国发展轨迹,研究该国以兑现大国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战略实践的成效与得失。在当前呼唤国际治理的全球化环境中,法国在博弈的同时,倡导国家个体融入合作机制与多边法规,为构建新型规范的国际秩序和增强国际法实施效率贡献了智慧---这些在国际法语境中提供让全球不同国家受益的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创举,的确是扞卫本国话语权、刷出一流大国“存在感”的有效举措,个中经验(亦包括教训)值得分析。本论文围绕国别案例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法国基于一套文化自醒与自信的思维脉络,前瞻性地把法律、文化优势纳入国家战略实践的核心资源之中,在国际社会发挥精神与道义引领力,这有利于在处理与他国交往的问题时施加自身意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与他国的关系(即减轻对外交往的阻力),同时又有助于引领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创设进程,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政治主张、利益诉求、文化传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当然,有着“文化终极归宿”之美誉的法国,确实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理念传递至国际社会各个角落,在倡导“国际社会网络构建及各国在该网络中互动需要规则”这一共识的达成上兑现了一个“大国”的承诺与责任,在推动国际法规则构建与实施中提供了方案与智慧,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法国范式。法国如何把强国战略放在国际多边合作舞台上去推进,特别是她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的制度建设与运作中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话语平台、为本国谋求发展机遇、增强博弈能力,这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尝试将文化、国家战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多个领域衔接起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法国从强化政治影响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如何强化自身地位、依托外交展现国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法国从实现法律感召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数部有传世影响的法律文献,论述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法国通过影响国际社会制度构建来巩固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强国路径。第三章:法国从巩固文化吸引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巩固语言优势、展示文教活力、输出价值观,论述法国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第四章:法国从扞卫经济竞争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对于建设有序、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的贡献,以及搭建能够切实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平台的意识与努力。第五章:将法国营造优势地位与优良形象、把自身话语(观点与立场)通过制度外化的方式影响他者的经验,纳入到对我国新时代大国发展的思考中,总结有助于中国制定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启示,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上升。
何虹[5](2016)在《ZXTX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ZXTX公司的实际分析,来剖析其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其手机终端业务的影响,并根据其战略发展中的问题来提出优化改进建议,以促进其更好的应对国内外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本文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于ZXTX公司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公司运营理念的分析,加深对于知识产权理论实践应用的认知,为其他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照。本文基于当前各大企业推行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从企业竞争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及案例研讨的研究方法,结合ZXTX公司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上的发展状况,探讨公司在知识产权战略上的策略运用对其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同时指出其知识产权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本文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方法进行介绍,然后联系相关理论,对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如何影响企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以ZXTX为例,对其当前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其主要问题,再ZXTX提出可行的知识产权战略优化,以提升其企业竞争优势。最后对全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主要通过SWOT的分析方法对ZXTX公司面临的多方面因素做了分析,并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优化,提出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产权经营上采取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战略,以便发挥其知识产权作用,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刘永平[6](2016)在《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业安全问题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越来越突出,我国连续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对外投资频招安全审查,给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亦对外贸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影响超越了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媒体、外交、政治领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影响到全球利益的再平衡,中国希望和平崛起,就必须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发酵。当前,维护产业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任务。相对于现实的需求,产业安全理论中关于政府监管的部分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落后于国家在安全领域的监管实践和需要。因此,本文的选题目的,就是尝试填补在我国产业安全领域,政府监管体系理论研究的空白。产业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核心,受到经济安全因素的覆盖;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分支又受到国家安全因素的覆盖,导致产业安全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庞大的系统。所以,有关产业安全的研究,相应地涉及广泛的理论范畴和社会活动领域。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参阅产业安全基础理论、产业安全政府监管理论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产业安全的特点,以系统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广泛融入管理学、经济学、贸易理论、竞争力理论、产业经济学、运筹学、博弈论等理论成果中的观点和思想,引用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并援引大量案例和事实,尝试以新的视角,搭建对产业安全成因、演化轨迹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采取了实证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性地解析了产业安全的生成与发展规律。并借鉴各主要国家产业安全监管实践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完善和提高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议。根据查新结果,国内外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尚有很多的空白需要填补。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涉及多个方面。首先,以系统论的方法确立了产业安全系统,认定国内产业的存在是因国家的存在所至,将政府作为产业安全主体之一纳入系统,确立了以产业和政府共同作为系统主体的“双主体”结构。揭示了产业竞争的内生性,说明了产业安全问题源于产业的对外竞争,产业竞争也会通过国家竞争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竞争关系作为产业安全的监管对象,监管范围覆盖了贸易竞争、投资竞争、要素竞争、环境竞争和危机竞争,明确了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研究揭示了产业竞争以国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竞争中国民利益发生减损即构成了产业安全问题;揭示了对国民利益的保全,即构成了产业安全系统的基本特征之目的性。依据系统论的开放性、目的性、多维度、突现性、反直觉行为原理,发现了与之对应的产业安全系统的涉外性、国民性、多元性、整体性和逆转性特征。根据产业安全系统特征的内在关系,深入解析了产业安全监管体系面临的各种竞争关系。其次,分析了产业安全问题的演变规律。以“双比较”模式解析了贸易摩擦的成因;以“产业微笑曲线”归纳了产业纵向要素竞争与产业转型的关系,揭示了横向要素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关系;以“要素流动性结构”分析了各种要素流动性的不均衡,是造成产业竞争力差异性的根源,并揭示了要素流动结构的演变规律。阐释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参与国际分工为前提,实施全产业链产业安全监管的意义;分析了内外环境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将危机竞争作为常态化的存在纳入了产业安全监管的范畴。根据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产业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竞争和合作将相互依存的原因,说明“竞合”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基本趋势;自贸区的建设是全球化趋势的应有过程。第三,总结各国实践,分析了全球化的影响,研究了反直觉行为对竞争关系的调节作用,并用以完善产业安全监管体系。以促进创新作为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了宏观的配套措施;以推动法治经济为出发点,系统地提出了“嵌入式”改良现有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议;给出了敏感度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产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为监管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方向;依托云计算新技术、大数据管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对监管体系进行信息化、数据化改造以提升预测预警能力的建议;对监管主体决策模式,提出了开放性、聚能式改革的建议,以全面提升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效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是产业安全系统的构成部分,为了给监管体系定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其与产业安全系统的关系;并介绍了美欧印和我国产业安全监管的做法,明示其现实存在的可能状态。政府在产业安全系统的监管地位一经确定,同时也就定位了各具体产业等分系统在产业安全监管领域的位置。全系统定位对各分系统的超越,提供了解决产业安全问题的广阔视野,更有利于产业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也为管控危机、捕获危机和提供机遇,展现了更多的选择性。本文共使用图12幅,表5个,参考文献227篇。
周璐铭[7](2015)在《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2000-2015)》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的国际战略体系中,文化战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向全球拓展,进一步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从战略角度思考文化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文化将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角力形式。谁能使自己的文化成为主流,主导话语权并占领道德高地,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谁的发展就能赢得巨大的战略优势。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却远不能与经济实力相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在此背景下,中国亟需构建自己的对外文化战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进行对外传播,从而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中国构建对外文化战略的理论来源并对21世纪以来的对外文化交流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实施对外文化战略提出若干建议。按照这个逻辑,本研究首先进行对外文化战略的理论建构,其次分别从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分析中国特色对外文化战略的思想理论来源,然后对中国21世纪对外文化传播实践进行总结与评估,最后提出未来中国文化战略的建设方向。第一章主要建立对外文化战略的分析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重点探讨文化的战略价值、梳理文化战略以及对外文化战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大国发展过程中对外文化战略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本章基本厘清了文化与战略的关系,文化怎样成为战略手段以及文化战略的概念,并且从大国崛起的角度论述对外文化战略的重要价值,从而为后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战略价值。本章按照案例分析、提取观点、正反论述的逻辑,通过三个着名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道德主义、兼容并蓄、家国一体以及天下思想等,进而分析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阻碍现代化进程的特性,例如缺乏进取诉求、过分强调伦理以及惯性强大等,本章认为这些特性是中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弱点,我们应理性认识本国文化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战略设计中有的放矢。第三章主要论述中国在变革时期的文化建设之艰难探索和21世纪中国对外文化战略构想的产生。首先客观分析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包括一些失误的方面,如经济与文化建设严重不平衡;忽视传统文化,缺乏对外传播意识以及片面发展文化产业等,然后论述中国对于文化建设的反思和对文化战略价值的再认识,从而产生出面向21世纪的对外文化战略构想。本章认为21世纪十五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其文化观在与时俱进,党的对外文化战略思想正是21世纪中国展开对外文化战略实践的指导思想。第四章论述21世纪十五年来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践,从五个方面展开,即政府主导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外文化贸易、留学生教育、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综合论述取得的成就、不足和战略建议。本章认为十五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都显着上升,文化贸易已经进入战略发展阶段,留学生教育影响力日益扩大,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的迅速发展更为今后的战略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中国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也存在效率不高、收益不良、观念滞后等问题,在新的传播理念和战略的指导下,今后的文化传播事业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第五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对中国21世纪以来的对外文化战略实践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家形象从正面与负面两个角度进行;文化影响力的评估分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家的影响力和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部分。通过一些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过去的十五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倡导开放共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在西方的固有偏见和有意抹黑之下,中国的形象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攀升,但西方主导下的文化秩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鉴于以上情况,中国今后应在进一步打牢国内文化基础的前提下,加强话语权的掌控和传播能力的建设,使硬实力更好地转化为软实力。第六章对中国的对外文化战略进行设计和展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当前中国当前对外文化战略实施的国内外背景;论述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要点,提出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途径。本章认为综合国内外因素,当前中国构建新时期的对外文化战略正当其时且任务紧迫,而构建的要点应在密切结合国内外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传统文化和壮大文化产业。具体的实施路径则包括进一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文化贸易、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以及密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最后,文章阐述了中国对外文化战略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深化对外文化战略的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围绕构建中国21世纪对外文化战略这个主题,从战略理论、历史文化渊源、当代文化建设探索、新时期的对外传播实践与评估四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研究框架。同时,本文将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穿插于文中作为参照和启示,全面分析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方式,为中国实施面向未来的对外文化战略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助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和中国国家实力的全面提升。
董星希[8](2010)在《皮克斯动画片工作室研究》文中指出皮克斯工作室是现今世界最具含金量的动画工作室之一,其前身为纽约理工学院计算机图形工作室,纽约理工学院计算机图形工作室成立于1974年11月。皮克斯工作室的成功经验主要可以总结为动画故事内容上的成功和企业经营上的成功。从动画故事内容上进行分析,可细分为故事特点、人物塑造、背景画面和技术研发等要素。皮克斯动画突破传统动画受众定位、故事题材等限制,同时又在故事节奏、冲突的设计上体现了迪斯尼经典动画原理;而在人物塑造上更以复杂而具有真实感的人物性格和非人类角色的出色塑造给带来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同时,画面质量追求真实感、以及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在技术上,坚持电脑动画技术为动画故事内容服务,根据故事要求研发新技术。在重视动画制作内容的基础上,皮克斯重视企业的生存发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始终贯穿战略管理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重点关注企业心灵契约、高层管理团队、核心员工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市场营销上,在对市场充分细分的基础上,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并始终致力于推广渠道的建设。我国动画片产业在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积极支持下发展迅速,承担了大量的外包制作业务,但就我国原创动画与美国日本动画相比尚有差距,而动画制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动画制作企业。受未市场化时期影响,我国动画片题材单一、人物造型、故事内容严重同质化,技术条件不足,过于重视动画的教育功能;动画制作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产业链条缺失,缺乏战略管理思维。因此,可借鉴国外动画制作公司的先进发展经验,在动画内容上,丰富创作题材、塑造个性化人物、强调动画片故事性,在经营管理上,区别动画制作企业与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打造有利于动画创作的企业文化、培养动画制作人才,建立现代动画企业管理制度。
乔雯[9](2008)在《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其近邻日本和韩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农业经贸交流历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业贸易、投资、科教及渔业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日韩两国不仅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两大重要市场,也是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面临着新形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的频率明显增加、日韩对华农业投资快速升温、日韩两国农产品进口壁垒增高等。因此,研究新形势下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十分必要。本文坚持描述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历史研究、对比分析、归纳分析、统计指数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了农业经贸关系的变动态势,剖析了影响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日韩三国在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物质投入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生产率、农户收入水平及食物消费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其中,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出口农产品的相似度较大,在世界深加工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除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优势互补外,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指数分析显示,中国与日韩两国之间不仅形成了很紧密的农产品贸易联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上存在显着差异,即中国在水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日韩两国在食品、调味品、树胶树脂等中间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的增长与结构变动。分析表明,(1)中国对日韩两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类型在加入WTO前后发生了变化,即在入世前一个时期,对日韩两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都属于竞争力效应推动型,但入世以来的5年间,对日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竞争力效应与需求效应共同推动,对韩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需求效应推动;(2)中国对日出口以水产品和园艺产品为主,对韩出口则以水产品、园艺产品和谷物产品为主;在出口水产品中,对日出口以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为主,对韩出口以鲜活冷藏冷冻的鱼和甲壳软体为主:对日韩出口水果和肉类产品中,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对日韩出口蔬菜以调理加工类、保鲜类和冷冻类为主,且冷冻蔬菜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进口结构方面,我国从日本进口以水产品和杂项食品为主,且这两类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从韩国进口以水产品和食糖为主,且水产品取代食糖成为进口的第一大类别;(3)我国对日韩两国的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但对日韩农产品出口数量指数都持续快速攀升,说明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利益的增加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对农业生产资料贸易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分析表明,中、日、韩三国不仅在世界农资产品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三国之间互为重要的农资产品贸易伙伴:中日、中韩双边农资贸易在入世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农资产品贸易逆差规模也随之扩大:我国对日出口农资产品以农机、饲料和化肥为主,进口以农机产品为主:对韩出口农资产品以农机与饲料为主,进口则以农机与农膜为主;技术差距是造成上述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3.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的特点、诱因与效应。分析表明,(1)日韩对华农业投资主要集中在食品与饮料制造业;投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投资主体是大中型食品企业和综合商社;投资动机由追求资源逐步转向市场开拓。(2)日韩两国农业比较优势的丧失与边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低廉、我国极其优惠的农业引资政策以及双边经贸联系日趋紧密,是日韩两国企业来华投资农业的主要诱因;(3)日韩对华农业投资会显着地促进农业GDP的增长,人均农业FDI(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人均农业GDP增加0.051个百分点,此外,还会产生技术外溢、产业结构和政策调整效应;日本对华农业投资与双边农产品贸易间存在互补关系,有利于促进中国进口日本农产品的增长。但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与日本农业投资之间不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4.影响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与国别因素。分析表明,《农业协定》有关承诺的履行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对日韩出口的快速增长;《SPS协定》和《TRIPS协定》在短期会对我国农产品对日韩出口产生负面效应,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出口结构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从国别因素看,我国对日韩出口农产品所具有的生产成本与价格优势、中日韩三国政府农产品出口促进力度的增强,是导致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不高、出口公共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落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行为已成为制约我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障碍。5.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的前景展望。本文简要探讨了新一轮农业谈判、双边与区域贸易开放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以及供求水平和贸易互补性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生产资料贸易的影响,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贸易格局会保持相对稳定,但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对双边农业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钟伟勇[10](2008)在《固网运营商在3G时代的经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传统固话逐渐被移动电话所取代,移动电信运营商在我国电信市场上呈一枝独秀的局面,固网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已越来越低,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也迫在眉睫,可以预计在2008年3G业务一定会在我国进行推广运营,而固网电信运营商将很有机会获得3G业务牌照。3G业务与固话完全不同,绝不能按固有固话模式来经营3G业务,而世界上目前除韩国、日本外,大部分的经营3G电信运营商都处于亏本状态,我国在目前上3G也使电信运营商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3G不仅有效推动了手机上网业务增长,提升了运营商的ARPU,而且加速了运营商业务资费方式的创新,如果将3G业务在中国经营成功,必能使3G业务成为传统固话电信运营商的新的增长点,将直接使传统固网运营商摆脱目前的低迷状态,重新高速发展。本文参考近几年世界3G发展现状,收集各电信运营商3G经营数据对我国固话运营商在3G时代应该如何经营进行研究探讨。由于目前我国还未真正上马3G项目,主要按照国外3G业务的经营情况参照我国现有移动通信市场进行研究。根据收集各已运营3G业务的电信运营商的3G经营数据。参照我国居民现在使用移动电信终端习惯,将数据收集汇总,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分析方法类比外的逻辑推理方法对我国3G业务发展进行预测。根据固网运营商的特点,在市场机会挖掘、竞争策略、套餐梳理、品牌推广策略、流程优化、激励机制等进行体系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既能满足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又符合我国固网运营商经营利润的经营建议。
二、八成市场份额韩国占据 国产网络游戏转守为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成市场份额韩国占据 国产网络游戏转守为攻(论文提纲范文)
(2)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 |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性别政治下的东亚新电影 |
第一节 性别政治的后人类终结 |
一、人本主义身份政治的终结 |
二、后人类对性别政治的消解 |
第二节 东亚新电影的历史图景 |
一、东亚新电影的历史转型 |
二、后浪潮下的东亚新电影 |
第二章 父权危机下性别政治影像建构 |
第一节 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结构的消解 |
一、从弑父到无父: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 |
二、从寻父到崇父:新父权结构的再确立 |
第二节 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到男性弱化转向 |
一、东亚男性气质的主体建构 |
二、东亚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 |
第三章 女权崛起下的性别政治身份转型 |
第一节 双重他者化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
一、他者之他者视域下的女性呈现 |
二、换装与换体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
第二节 对父权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 |
一、东亚女性导演的崛起 |
二、女性受难与女性复仇 |
第四章 性少数平权下性别政治的消解 |
第一节 从误读到日常:可讲述性的获得 |
一、从政治正确到去他者 |
二、性别取向与性别认同 |
第二节 性别想象: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 |
一、真性少数的平权 |
二、伪性少数的趣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科研工作 |
致谢 |
附录:与本文相关的主要影片 |
附表: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东亚电影剧情长片 |
(4)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法国从政治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联合国---法国重建大国实力的最佳阵地 |
一 法国对于联合国组建以及《联合国宪章》制订的贡献 |
二 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
三 法国在国际外交中的特色与影响力 |
第二节 欧洲联盟---法国的“权力放大器” |
一 法国整合与影响欧洲的历史沿革 |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法国意志:从强大的欧洲到强大的法国 |
三 法兰西文化中的“欧洲认同”与“欧洲观念” |
第三节 法语国家组织---法语传播力的核心阵地 |
一 法国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 |
二 法语国家组织之于法国的特殊意义 |
三 法语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作用 |
四 法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共迎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法国从法律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 |
一 罗马法对于法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
二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国 |
第二节 《论法的精神》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启蒙影响 |
一 孟德斯鸠..西方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奠基者 |
二 《论法的精神》---为世界立法者立法 |
三 “三权分立”学说对于各国政体架构的原则性指导 |
第三节 《拿破仑法典》---欧洲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
一 拿破仑与他的治国创举 |
二 罗马法之集大成者 |
三 《拿破仑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
第四节 法国人权观念的世界性普及 |
一 法国人权观念及实践的创新性与普世性 |
二 法国《人权宣言》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及宣言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法国从文化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展现的舞台 |
一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二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构建 |
三 法语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传播 |
第二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复兴人文主义理念的竞技场 |
一 推动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法国社会人文环境 |
二 “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法式”人文情结 |
三 法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
第三节 法国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
一 文化全球化下的法语推广 |
二 法语国家大学联盟的文化传播力 |
三 法国高等教育国家战略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进程 |
四 法国影视听传播网络的攻坚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法国从经济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法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 |
一 道德正义和实际利益的平衡 |
二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执着与妥协 |
三 在传统中寻求振兴经贸的创新点 |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法式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普及 |
一 《法英商约》--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雏形 |
二 当代国际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多样性”本色 |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影响世界金融政策走向的阵地 |
一 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二 法式思维在影响IMF决策能力上的体现 |
三 法国推动“欧洲联合文化”,建构欧盟在IMF的影响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对中国强国战略实施的 |
第一节 法国国家人文吸引力战略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
第二节 法国国际政治生态观对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ZXTX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知识产权管理及企业竞争优势相关文献综述 |
2.1 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理论及研究 |
2.2 企业竞争优势及知识产权战略 |
3 ZXTX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及主要问题分析 |
3.1 ZXTX公司简介 |
3.2 ZXTX的知识产权战略 |
3.3 当前ZXTX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问题 |
4 ZXTX的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2 劣势分析 |
4.3 机遇分析 |
4.4 威胁分析 |
5 ZXTX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优化建议 |
5.1 开展更具深度的技术创新 |
5.2 加强知识产权的市场开发 |
5.3 推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 |
6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产业安全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产业安全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
1.2.2 产业安全政府监管研究综述 |
1.2.3 对前期产业安全研究的思考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创新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2 产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理论解析 |
2.1 关于产业安全主体的辨析 |
2.1.1 产业的定义及其特征 |
2.1.2 产业安全系统的定义 |
2.2 产业安全系统特征辨析 |
2.2.1 产业安全系统的涉外性 |
2.2.2 产业安全系统的国民性 |
2.2.3 产业安全系统的多维度 |
2.2.4 产业安全系统的突现性 |
2.2.5 产业安全系统的反直觉行为 |
2.2.6 产业安全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
2.3 产业安全系统结构及政府监管体系 |
2.3.1 产业安全系统结构描述 |
2.3.2 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描述 |
2.4 小结 |
3 产业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
3.1 贸易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
3.1.1 贸易竞争中的国民利益 |
3.1.2 贸易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
3.2 投资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
3.2.1 内生的资本外溢 |
3.2.2 投资竞争的贡献 |
3.2.3 投资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
3.3 要素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
3.3.1 纵向要素竞争 |
3.3.2 横向要素竞争 |
3.3.3 要素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
3.4 解析要素流动结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
3.4.1 关于要素流动结构分类的探讨 |
3.4.2 流动结构与产业活动的组织 |
3.4.3 优化流动结构的方向性解析 |
3.5 小结 |
4 国家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
4.1 管窥国家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
4.2 应运而生的国家竞争环境评估 |
4.3 中国产业生存环境优劣概论 |
4.3.1 中国产业生存环境的优势 |
4.3.2 中国产业生存环境的隐患 |
4.4 国家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
4.5 小结 |
5 危机竞争状态下的产业安全问题 |
5.1 危机的存在及其特征 |
5.2 危机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
5.3 危机投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
5.3.1 市场危机 |
5.3.2 产业危机 |
5.4 小结 |
6 全球化对产业安全系统和环境的影响 |
6.1 全球化对系统环境的影响 |
6.1.1 全球化重塑世界格局 |
6.1.2 全球化重塑世界之痛 |
6.1.3 全球化更追求自由化 |
6.2 全球化经济贸易摩擦成因解析 |
6.3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归宿探析 |
6.4 小结 |
7 主要国家的产业安全政府监管实践 |
7.1 产业安全视角的政府监管分类 |
7.2 美欧印产业安全政府监管实践 |
7.2.1 美国监管的突出领域 |
7.2.2 欧盟监管的突出领域 |
7.2.3 印度政府的监管实践 |
7.2.4 借鉴美欧印的监管实践 |
7.3 我国的产业安全政府监管实践 |
7.3.1 政府监管体系的嬗变 |
7.3.2 监管进化的突出领域 |
7.3.3 嵌入式改良监管体系 |
7.4 小结 |
8 系统完善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 |
8.1 完善对贸易竞争的产业安全监管 |
8.1.1 贸易竞争监管的内容 |
8.1.2 维护合理的贸易结构 |
8.1.3 统一内外贸监管法规 |
8.2 完善对投资竞争的产业安全监管 |
8.2.1 投资竞争监管的内容 |
8.2.2 放开汇率优化投资环境 |
8.2.3 完善金融体系保持货币政策稳健 |
8.3 完善对要素竞争的产业安全监管 |
8.3.1 要素竞争监管的内容 |
8.3.2 以市场机制为主配置资源 |
8.3.3 推行支持创新的积极财政 |
8.4 完善产业安全依存的国家竞争环境 |
8.4.1 优化基本制度环境 |
8.4.2 经略国际社会环境 |
8.5 完善对危机竞争的管控机制 |
8.5.1 危机竞争和危机预警的本质 |
8.5.2 危机竞争下反直觉行为的实现 |
8.6 小结 |
9 提高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效能 |
9.1 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效能评价 |
9.1.1 监管体系理想状态与设计标准 |
9.1.2 监管体系行为有效性评估模型 |
9.2 升级产业安全政府监管组织体系 |
9.2.1 当前政府监管职能的分布 |
9.2.2 集成各部门政府监管职能 |
9.3 大数据化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 |
9.3.1 我国产业安全数据库分布 |
9.3.2 建立国家产业安全数据库 |
9.5 小结 |
10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附录G |
附录H |
附录I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2000-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框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难点 |
五、论文的结构 |
第一章 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文化的战略价值 |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
二、文化的作用 |
三、文化何以与战略相联系 |
第二节 对外文化战略的概念界定 |
一、战略的概念 |
二、文化战略及对外文化战略的概念 |
三、对外文化战略与文化外交的区别 |
四、对外文化战略与意识形态宣传的区别 |
第三节 对外文化战略的兴起 |
一、对外文化战略兴起的时代背景 |
二、对外文化战略在西方大国整体战略中的地位 |
三、对外文化战略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战略价值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对外文化交流撷英 |
一、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先声 |
二、日本遣使赴唐:中国多元开放文化的映像 |
三、郑和七下西洋: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巅峰 |
第二节 中国的重要文化传统及其战略价值 |
一、道德主义 |
二、兼容并蓄 |
三、家国一体 |
四、天下思想 |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战略弱点和对当代的启示 |
一、中国文化的战略弱点 |
二、战略弱点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三章 观念变革与对外文化战略构想的产生 |
第一节 近代以来文化观念变革概述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的失误与反思 |
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的失误和对外文化战略的缺失 |
二、对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和对外文化战略构想的产生 |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和对外文化战略思想 |
一、党的历次重要报告中文化建设强调重点的变化 |
二、党的文化观的转变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
三、党在新时期的对外文化战略思想 |
第四章 21世纪十五年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践 |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
一、2000-2014 年对外文化交流重要活动与项目 |
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特点 |
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不足 |
第二节 十年来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
一、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探索起步期(2004-2005) |
二、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期(2006-2010) |
三、对外文化贸易的战略发展期(2011—) |
第三节 对外文化战略视域下的留学生教育 |
一、21 世纪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概况 |
二、美国富布赖特计划及其启示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政策建议 |
第四节 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践之一——孔子学院 |
一、孔子学院十年发展情况统计 |
二、孔子学院的建设成果分析 |
三、孔子学院的战略意义与战略定位 |
四、对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的建议 |
第五节 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践之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
一、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概况 |
二、中国文化中心的特点 |
三、中国文化中心的战略价值 |
四、中国文化中心个案研究——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考察 |
五、对中国文化中心发展战略的建议 |
第五章 21世纪十五年中国对外文化战略实践的评估 |
第一节 西方视角下中国形象的历史变迁 |
一、“美丽富饶的乌托邦”到“停滞的帝国” |
二、意识形态对抗中的妖魔化形象 |
三、经济发展与“中国威胁论”交织的毁誉参半形象 |
第二节21世纪的中国国家形象评估 |
一、关于中国的正面评价 |
二、关于中国的负面评价 |
第三节21世纪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评估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评估 |
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评估 |
三、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家的影响力评估 |
四、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评估 |
第六章 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未来取向 |
第一节 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二、国内背景 |
第二节 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要点 |
一、夯实对外文化战略的国内基础 |
二、进一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
三、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 |
四、加强传播能力建设 |
第三节 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途径 |
一、加强对中国当代价值观念的研究与传播 |
二、走守正创新之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三、加强战略规划,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 |
四、密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开创对外文化战略新局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皮克斯动画片工作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 |
1.3.1 分析与综合法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皮克斯动画片工作室发展史 |
2.1 皮克斯工作室诞生的背景和条件 |
2.1.1 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动画产业竞争格局 |
2.1.2 20 世纪美国IT 业和动画技术 |
2.1.3 皮克斯诞生的人才条件 |
2.2 皮克斯工作室的发展历程 |
2.2.1 皮克斯工作室的诞生阶段——从创业到皮克斯动画片工作室 |
2.2.2 皮克斯工作室的成熟阶段——最具含金量动画片工作室 |
2.2.3 皮克斯作品对动画产业的推动 |
第三章 皮克斯工作室的成功经验 |
3.1 皮克斯动画片的内容特点 |
3.1.1 皮克斯式动画故事 |
3.1.2 皮克斯动画中的人物塑造 |
3.1.3 皮克斯的背景画面 |
3.1.4 电脑动画技术的超前推进 |
3.2 皮克斯工作室的经营经验 |
3.2.1 稳中求进的企业战略 |
3.2.2 皮克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3.2.3 皮克斯营销经验 |
第四章 对我国动画片企业的启示 |
4.1 我国动画片产业现状 |
4.2 对我国动画片内容的启示 |
4.2.1 对我国动画片故事的启示 |
4.2.2 中国特色的动画片技术 |
4.3 对我国动画片企业经营的启示 |
4.3.1 转变产业结构提高融资能力 |
4.3.2 提高创新能力吸引培养人才 |
4.3.3 建立现代动画片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论文主要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数据来源与说明 |
(一) 数据来源 |
(二) 数据说明 |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 可能的创新点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
一、地缘经济学理论 |
二、国家相互依存理论 |
三、比较优势理论 |
四、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五、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一)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二)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第二章 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一、中日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一) 中日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 |
(二) 中日农业经贸关系的现状 |
二、中韩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一) 中韩农业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 |
(二) 中韩农业经贸关系的现状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
一、中日韩三国农业发展现状比较 |
(一)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与水平比较 |
(二) 农业物质投入水平比较 |
(三) 农业生产结构比较 |
(四) 农业生产率水平比较 |
(五) 农户收入水平比较 |
二、中日韩三国农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
(一) 农业生产结构的相似与差异 |
(二) 食物消费的相似与差异 |
(三) 出口农产品的相似度 |
三、中日韩三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 |
(一) 农业资源优势的互补性 |
(二) 农业科技优势的互补性 |
(三) 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流量、结构与贸易条件变动 |
一、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增长分析 |
(一) 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 |
(二) 中国对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态势 |
(三) 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 |
二、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动分析 |
(一) 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 |
(二) 中国对日韩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变动趋势 |
(三) 中国对日韩出口农产品集中度分析 |
(四) 中国从日韩进口农产品结构的变动趋势 |
(五) 中国进出口日韩农产品结构变动与要素密集度 |
三、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分析 |
(一) 概念诠释 |
(二) 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算 |
(三) 中国对日韩出口蔬菜数量与价格变动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资产品贸易:规模、结构与成因 |
一、中日韩三国在世界农资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
(一) 化肥、农药、农膜进出口贸易 |
(二) 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 |
(三) 饲料产品进出口贸易 |
二、中国与日韩两国农资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
(一) 中日农资产品贸易额增长 |
(二) 中韩农资产品贸易额增长 |
三、中国对日韩进出口农资产品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
(一) 中国对日进出口农资商品结构 |
(二) 中国对韩进出口农资商品结构 |
四、中日韩农资产品贸易格局与我国技术差距 |
(一) 中国在种子科技上差距明显 |
(二) 中国在农膜及其原料生产技术上的差距 |
(三) 中国在农机制造技术上的差距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特点、诱因与效应 |
一、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的发展 |
(一) 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二) 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 |
二、日韩对华农业直接投资的诱因分析 |
三、日韩对华农业投资的效应评价 |
(一)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
(二) 日韩对华农业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
(三) 日韩对华农业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 |
(四) 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调整效应 |
(五) 日韩对华农业与食品加工业投资的典型案例 |
四、日本对华农业直接投资与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
(一) 分析方法与样本数据 |
(二) 计量检验 |
(三) 结果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影响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经贸关系的因素分析 |
一、国际多边协议对三国农业贸易政策的影响 |
(一) 《农业协定》对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影响 |
(二) 《SPS协定》的影响-以肯定列表制度为例 |
(三) 《保障措施协定》的影响 |
(四) 《TRIPS协定》的影响 |
二、影响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国别因素 |
(一) 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价格 |
(二)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三) 相关与支持产业 |
(四) 出口企业无序竞争行为 |
(五) 出口促进政策 |
三、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前景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中国与日韩两国农业贸易前景展望 |
(一) 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 |
(二) 农资产品贸易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计算贸易条件时选取的75种农产品(HS4位编码) |
附录二:农机产品的分类标准 |
附录三:格兰杰因果检验使用的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 |
附录四:1992-2006年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额 |
附录五:1992-2006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 |
附录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10)固网运营商在3G时代的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3G核心网概述 |
2.1 移动网发展趋势 |
2.2 世界3G核心网建设情况归纳 |
2.2.1 3G技术演进路线 |
2.2.2 3G核心网的投资情况 |
2.3 3G三大标准演进及比较分析 |
2.3.1 三大标准及其发展分析 |
2.3.2 三大标准的技术层面比较及优劣势分析 |
2.3.4 3G三大标准演进及比较分析 |
2.4 中国3G业务测试情况 |
2.5 3G业务带来的挑战 |
3 传统固网运营商在3G时代的经营转变 |
3.1 传统固网运营商发展现状溯因 |
3.1.1 固网运营商的困境 |
3.1.2 固定电话运营商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
3.1.3 固定电话运营商的出路 |
3.2 传统固网与3G业务的共存经营探讨 |
3.2.1 KDDI强化FMC(固网、移动融合)业务统一性 |
3.2.2 NTT遵循IMS的分层模型 |
3.2.3 软银强调服务融合 |
3.3 3G给运营商带来了什么 |
3.3.1 3G成为手机上网业务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
3.3.2 3G提升了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收入 |
3.3.3 3G促使运营商的资费方式创新 |
3.3.4 3G给运营商带来新伙伴MVON |
3.4 世界上现有3G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
3.4.1 和记电讯的“3” |
3.4.2 日本移动3家运营商提供丰富多媒体服务 |
3.4.3 韩国SK电讯提供的3G业务——June |
3.5 转变固网经营模式,运营模式支撑发展 |
4 固网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的经营策划 |
4.1 固网运营商FMC准备 |
4.2 网络规划优化为3G铺平道路 |
4.3 3G应用加快产业融合 |
4.4 制定适合市场运营模式 |
4.5 3G经营展望 |
5 固网运营商在3G时代的营销管控 |
5.1 营销机会研究——挖掘用户数据业务需求 |
5.2 市场细分——需求、使用度细分 |
5.3 竞争策略的应对——实行差异化战略 |
5.4 套餐梳理——形成客户区隔较为合理的资费管理模式 |
5.5 营销方案推广——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
5.5.1 3G营销方案的核心在于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内容 |
5.5.2 提前做好整体品牌形象方案的建设工作 |
5.5.3 有效的细分营销推广,重视中低端市场 |
5.5.4 务实的市场定位方案和针对性营销服务措施 |
5.6 流程优化——实现敏捷、整合的流程 |
5.7 激励机制——适应企业特点和员工需求 |
5.8 营销效果后评估管理——不断完善营销策划 |
5.9 完善商业模式——创造出崭新的盈利模式 |
6 案例分析 |
6.1 欧、日、韩3G运营商的市场定位与业务组合分析 |
6.1.1 H3G——降低成本、实行差异化战略 |
6.1.2 沃达丰——细分市场,定位在35岁以下人群 |
6.1.3 NTT DoCoMO——重点挖掘用户数据业务需求 |
6.1.4 KDDI——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
6.2 沃达丰在日本的失败——差异化经营不切合市场需要的失败 |
6.3 和黄3G的得与失——差异化不明显造成ARPU值降低 |
6.4 NTT DoCoMo:成功源于各环节协调发展 |
6.4.1 靠培养用户3G消费习惯打开市场 |
6.4.2 进行套餐梳理,提升客户延续性 |
6.5 中国固网运营商与国外运营商的差异与借鉴 |
6.5.1 中国电信vs英国电信:目标一致,方式迥异 |
6.5.2 中国固网运营商与国外运营商的借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八成市场份额韩国占据 国产网络游戏转守为攻(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 张罗罗.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D]. 李岩. 南京大学, 2020(09)
- [3]归心[J]. 秦北. 当代, 2020(02)
- [4]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D]. 夏正华. 武汉大学, 2019(06)
- [5]ZXTX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优化研究[D]. 何虹. 华中科技大学, 2016(11)
- [6]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D]. 刘永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6(10)
- [7]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2000-2015)[D]. 周璐铭.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1)
- [8]皮克斯动画片工作室研究[D]. 董星希. 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05)
- [9]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农业经贸关系研究[D]. 乔雯.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固网运营商在3G时代的经营管理研究[D]. 钟伟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