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

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

一、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点与防除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春梅[1](2017)在《厦门市同安区外来入侵植物在不同道路系统的分布研究》文中提出同安作为闽南地区"金三角"地带,厦门特区的工业、农林牧副渔业的聚集地,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经济发展,各区域交往频繁,入侵物种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种类越来越丰富。为了有效保护同安本地植物,需要查清同安外来植物种类、来源和分布状况。本研究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样线和典型样方调查相结合,对同安辖区内11个镇(街、场)进行全覆盖调查,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同安区现有71种入侵植物种类(29科57属)。其中菊科15种,豆科8种,苋科7种,大戟科6种,此4科入侵植物占同安区总入侵植物种类的50.1%。同安区入侵植物水平上的广布种主要有小蓬草 Erigeron canadensis、飞扬草 Euphorbia hirta、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牵牛 Ipomoea nil、马缨丹Lantana camara、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trilobata、假臭草 Praxelis clematidea、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黄花稔Sida acuta、鬼针草 Bidenspilosa、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等。(2)不同道路系统入侵植物数量和种类不同。单条道路分析得出:国道的入侵植物种类最多(31种),占总种类的46.3%;省道次之(22种);高速公路平均在18种左右;而县道的种类变化较大(5种~22种)。将相同等级的道路进行合并分析得出:高速公路沿途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29种(13科26属);国道公路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31种(15科27属);省道公路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21种(11科19属);县道公路调查出的入侵植物种类有41种(17科36属)。(3)不同级别的道路系统与入侵植物的聚类分析得出,入侵植物传播的可能路线:(国道公路+高速公路)→省道公路→县道公路。入侵植物先侵入我国不同地区,随后通过国道向各个省份传播,或通过高速公路网络向各个省份进行扩散;随后通过省道向县道进一步入侵,从而占领该地区。(4)入侵植物中来自于北美洲的种类最多(27种),其次是南美洲(12种)。即缘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占本次调查获得同安区的入侵植物的60%(39种)。其次是亚洲,欧洲(9种,8种);非洲和大洋洲最少(6种,3种)。(5)不同生境下的入侵植物种类分析得出,入侵植物物种丰富度排名为:农贸产品批发市场>公园>石材加工厂,工业园区>影视城,农田。农贸产品批发市场及公园的入侵植物种类丰富多,分别为25种及20种,占到所有入侵植物种类的35.2%及29.2%。经过本次调查,可知同安区入侵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表现出菊科种类最多、沿道路系统传播特征明显、源产地为美洲入侵植物最多等特点。经查找文献及科学分析,认为同安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丰富与"金三角"地区内及地区间的频繁贸易往来有关。源自美洲的入侵植物非常多,与类似的气候和栖息地有关。在今后开展入侵植物防治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国道和高速公路上新生的入侵物种,早发现早铲除。对于已经大面积扩散的物种,实行隔离和各个击破的方法。同时在物种引进和检疫工作中,应对起源于美洲的植物予以特别重视。

杨文权[2](2013)在《外来植物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欧洲和美国引入我国,由于其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花色优美等特点,可作为饲用、水土保持、公路护坡、观赏及绿肥植物等,在我国西北、华北、华东等很多地区都有引种栽培。但是,与小冠花共生的根瘤菌的多样性及分类地位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土壤因子对其多样性的影响还不了解;而且,作为外来植物,小冠花是如何在引入地找到合适的根瘤菌并很快建立共生关系问题也亟待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试验对采自陕西中部6个地点的90株小冠花根瘤分离的细菌,先进行了回接,然后进行了表型分析(123项生理生化测定)和遗传型分析(所有供试菌株的16S rRNA、nodC、nifH PCR-RFLP,代表菌株的16S rRNA、recA、nodC、nifH基因全序列测定分析),并研究了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90株供试菌株中有84株回接到了原宿主植物小冠花上。结瘤最多的植株有16个根瘤,最少的1个,平均结瘤6个。绝大多数根瘤着生在宿主植物的侧根上,少数着生在主根上或主根和侧根上都结瘤。根瘤为球状或短棒状,大小约0.4mm。颜色多为白色和粉色。2.对90株小冠花根瘤分离菌株的123项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有较广泛的碳、氮源利用能力,有较强的抗逆性。其中,17.8%的菌株可在3.0%的NaCl上生长;大多数菌株都对磷雷霉素、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有一定的耐受性;所有供试菌株可在0.1%、0.2%的去氧胆酸钠和NaNO2上生长;多数菌株对大部分的染料有一定的耐受性;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pH5.0-12.0的培养基上生长;12.2%的菌株可以在10℃、32.2%的菌株可以在40℃条件下生长。3.根据16S rRNA PCR-RFLP及16S rRNA、recA基因的全序列分析结果,除代表菌株CCNWSX661的聚类结果与16S rRNA不太一致外,其它均与16S rRNA序列揭示的系统发育关系一致。90株供试菌株分别位于Mesorhizobium、Rhizobium和Agrobacterium3个属中,对应M. sp.、M. alhagi、M. amorphae、M. caraganae、R.yanglingense和A. tumefaciens6个种,表现出了较高的多样性。其中,有4种基因型、共78株菌属于Mesorhizobium属,占所有供试菌株的86.7%,说明在陕西中部地区,小冠花主要与Mesorhizobium属的根瘤菌共生。4. nodC PCR-RFLP及其全序列分析表明,小冠花根瘤菌nodC基因共产生了5种基因型,分别位于Mesorhizobium和Rhizobium2个属中,其中,Mesorhizobium为主要的属,有4种基因型,占所有菌株的92.86%。系统发育树表明,该属根瘤菌的nodC基因可能是由原产地带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进入到本地根瘤菌中,通过逐渐适应,最后朝着M. alhagi的nodC基因进化。5. nifH PCR-RFLP及全序列分析表明,小冠花根瘤菌niH基因共产生了4种基因型,分别位于Mesorhizobium、Agrobacterium和Rhizobium3个属的系统发育支上。16S rRNA的系统发育树与nodC、nifH的系统发育树不一致,表明小冠花根瘤菌的共生基因在不同种、属间可能存在水平转移。6.对6个采样地点小冠花根瘤菌的16S rRNA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pH、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16S rRNA多样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越高,小冠花根瘤菌的16S rRNA多样性越高。表明在陕西地区,土壤pH可能对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范安辉[3](2012)在《假俭草坪用性状与关键养护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假俭草具有耐贫瘠、耐旱性、抗病性、不需要频繁修剪等优势,是最适合低碳管理的乡土草坪草种,在园林绿化、体育运动场草坪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此,本课题对从我国各地野生资源中选育出的假俭草品系进行了坪用性状的评价,并研究了假俭草草坪建植期的芽前除草剂筛选、成坪期的芽后除草剂筛选、假俭草草坪冬季交播多年生黑麦草最佳时期等关键养护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从我国野生资源中选育出的11个假俭草品系与2个假俭草品种和狗牙根“419”,与结缕草“Zenth”和海滨雀稗“Salam”进行了坪用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假俭草4号外,其他品系的绿期均比美国品种“TifBlair”要长,其中,假俭草7号的绿期长达237天,略高于结缕草“Zenth”(234天)和海滨雀稗“Salam”(236天)。所有参试品系的质地均优于“TifBlair”,其中假俭草7号的质地达到了结缕草“Zenth”的水平;所有参试品系的田间抗旱性均优于“TifBlair”,其中假俭草7号的抗旱性优于结缕草“Zenth”和狗牙根“419”,但仍略低于海滨雀稗“Salam”。11个假俭草品系和2个假俭草品种的绿期略低于狗牙根“419”与结缕草“Zenth”和海滨雀稗“Salam”相似,相比较而言,假俭草7号是供试的11个假俭草品系2个假俭草品种中形态指标和生理生态指标均表现最优良的草坪草,所以可以推荐假俭草7号作为利用假俭草建植草坪的优选品系。2、用农思它、氟乐灵、氨基氟乐灵、金都尔、秀百宫5种芽前除草剂在假俭草草坪建植期对杂草的封杀效果和草坪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思它会引起假俭草叶片的直接灼伤,但其药害能够逐渐恢复;秀百宫对假俭草有明显的药害,且药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对假俭草的生长也产生了严重的抑制;氨基氟乐灵、氟乐灵、金都尔对假俭草安全,使用后未产生明显的药害症状,处理后假俭草匍匐茎的生长不仅未受到抑制,而且其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从这5种芽前除草剂对杂草的封杀效果来看,氨基氟乐灵表现最好,因此可以推荐作为假俭草草坪建植期的芽前除草剂应用。3、研究了使它隆、拿捕净、二氯喹啉酸、千金、五氟磺草胺、秀百宫等六种芽后除草剂对平民假俭草的安全性及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秀百宫对假俭草的伤害程度最大,严重抑制了假俭草的生长;使它隆和二氯喹啉酸对假俭草叶片有明显的灼伤,但其药害能够逐渐恢复;千金对假俭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失绿现象;拿捕净对假俭草安全,未产生明显的药害症状;五氟磺草胺对假俭草有轻微的伤害,对假俭草的生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但能很快恢复恢复。从六种除草剂中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看,秀百宫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其次为千金、五氟磺草胺、拿捕净、二氯喹啉酸,使它隆的防效最差。结合对假俭草的安全性和对杂草的防效,推荐拿捕净作为假俭草“Civil”草坪成坪后的芽后除草剂。4、选择5个不同交播日期(9月27日、10月12日、10月27日、11月11日和11月26日)在假俭草“Civil”草坪上交播多年生黑麦草。结果表明: 9月27日、10月12日交播,冬前黑麦草可以成坪,草坪景观质量较好,在整个冬季草坪质量基本上仍可达到可接受草坪质量水平; 10月27日、11月11日、11月26日交播,冬前黑麦草盖度较低,草坪景观质量较差,冬季达不到可接受草坪质量水平;春季随着气温回升,11月11日之前交播的草坪质量均能够维持在可接受水平之上,但仍以9月27日、10月12日交播的草坪质量最高;在春季草种转换期间,所有日期的交播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都会逐步消亡,草坪都能自然转换到假俭草。综合冬前、冬季和春季转换期间草坪的质量,推荐9月27日至10月12日作为上海地区假俭草交播多年生黑麦草的参考日期。

雷军成,徐海根[4](2011)在《外来入侵植物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预测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控制其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采样后的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全球分布数据,以19个生物气候因子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MaxEnt模型作为物种适生性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假高粱的生态学参数,预测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假高粱在我国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目前的实际分布远没有达到其最大潜在分布范围,因此仍有可能继续扩散。最冷季节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干季节降水量和最冷季节降水量等环境要素对假高粱的生长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假高粱的扩散。

孟庆会[5](2009)在《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化感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 (L.) Pers.],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为禾本科蜀黍属多年生杂草,现分布于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假高粱的入侵机制一直是科学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研究它成功入侵的化学机制,我们对其地上部分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进行了研究,尝试揭示假高粱成功入侵的化学基础。(1)利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测方法研究了假高粱地上部分对3种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感潜力,并进行化感作用评价。结果表明:假高粱地上部分能够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化感作用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其化感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利用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以及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假高粱地上部分中共得到5种化合物。(2)运用液-质联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解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麦黄酮tricin、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 hydroxycinnamic acid和木犀草素luteolin。(3)幼苗生长试验显示: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和木犀草素能够显着抑制莴苣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活性。(4)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假高粱地上部分挥发油,应用GC和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鉴定出的2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76.51%,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如反式-α-佛手烯(21.95%)、α-绿叶烯(10.77%)和α-雪松烯(4.66%)等。(5)探讨了假高粱挥发油对作物、杂草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试验。确认了假高粱挥发油对杂草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及其干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假高粱挥发油作用下,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减少,细菌数量明显增加。通过本试验,证明了假高粱挥发油对其他植物及土壤微生物显示出较强的化感效应。(6)通过研究证明,假高粱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显着增强。当最大浓度为3000μl/L时,对芦笋茎枯Phomopsis asparagi Sacc、棉花立枯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黄瓜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油菜菌核Scle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的生长抑制率均大于78%,其中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615.18-909.91μl/L。本论文首次对我国假高粱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假高粱的化感物质种类,明确了假高粱对其它植物、植物病原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假高粱的化感作用可能为其影响邻近植物正常萌发、生长,为其自身旺盛生长、成功入侵,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少华,杨剑,涂炳坤[6](2008)在《草坪外来入侵种杂草化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论述了外来入侵种的概念以及草坪中外来入侵种在我国的杂草化趋势和入侵现状,入侵危害,入侵机制及其生物学特性,归纳了国内各地区草坪外来入侵杂草种类及原产地,提出了对外来入侵杂草的综合防治措施与管理对策。外来入侵杂草利用其自身的化感作用造成草坪草的逐步退化,破坏草坪的美观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欧健[7](2008)在《厦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成为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是继生境破坏之后的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而对岛屿型生态系统而言,外来物种入侵更是岛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因素。外来物种的成功入侵,常常会造成入侵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社会经济乃至人群健康的巨大损失。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物种在不同生态系统的入侵危害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别。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针对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可依据的风险评估的方法研究仍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及风险评估工具大多针对全国生物入侵的整体情况,虽然对地方外来物种的管理具有指导和框架作用,但存在针对性差,难以付诸实际应用的问题。而针对某一地方生态系统或行政管理辖区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研究仍较为缺乏。厦门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湾型生态城市,海岛型生态系统等特点使得其特别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面临严峻的生物入侵形势,地方外来物种管理者亟需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及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应对外来物种的引入及管理。本文根据厦门市生物入侵现状及当地外来物种管理者的需求,系统地开展了厦门市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生物入侵过程的探讨和研究,从外来物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及有害生物(检疫领域)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联的角度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内涵及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阐释。(2)对厦门市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识别整理了目前厦门地区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13种)及潜在的外来入侵植物(51种),共计64种外来植物名录及其在厦门的主要分布情况。(3)基于对完整的生物入侵过程及其各阶段关键特性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框架;根据厦门市的区域生态系统特点、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以及地方生物入侵管理事务的需求,应用这一指标框架,构建了适应厦门地区的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由于包括了“引入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存在型的评估指标体系”两套评价指标,该评估体系可同时满足地方外来物种管理者对预防高入侵风险的外来植物的引入以及对已定殖的外来物种实施管理两方面的需要。50种在本地及周边区域代表不同危害及影响程度的外来植物物种被用于对指标体系的验证评价,评价结果与外来物种的实际危害情况相符合。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了厦门市外来植物的引入风险分级标准。(4)采用所构建的厦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型的评估指标体系)对2007年厦门环东海域海岸带红树林生态恢复种植工程拟引入的两种红树植物一无瓣海桑和拉贡木的引入风险进行实例评估分析。结论为:无瓣海桑风险分值42(41),拉贡木风险分值40(36.5),风险等级为“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获取相关信息进一步加以研究或应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评估结果为厦门市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外来植物引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相应的管控建议。(5)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应用于外来物种引入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用于外来物种引入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评价内容及相应的要求。(6)通过对国内当前外来物种的法律法规及管理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厦门市外来物种立法和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包括地方外来物种法规及管理体制的完善及具体管理制度的健全,为当地生物入侵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王明玖,杨茂,张力[8](2007)在《草地植物入侵的预防和控制》文中认为外来植物入侵属于生物入侵的范畴,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性影响。植物入侵的途径很多,但有意引进是最主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国外一些地方由于植物入侵所造成的损失和教训。重点介绍了我国植物入侵的形势及主要有害外来植物种类、来源、入侵途径、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根据国际、国内目前应对植物入侵的作法和未来趋势,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的办法和措施。认为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是草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刘海军[9](2006)在《中国输美木包装携带重要钻蛀性害虫的风险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的高风险性不断被认识。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国家认为我国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的分布区之一,先后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木包装实施特定的管理措施,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贸易损失。《国际贸易中木包装管理准则》草案(ISPM No.15)颁布以来,木包装相关领域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价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破除非关税技术壁垒,保护我国出口贸易势在必行。因此,进行出境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风险评价,在应对贸易单方面管理措施时占据主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系统完备的资料,在木包装风险源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木包装主要的用材树种来源及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的特点等,并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的类群、分布特点、关注程度以及口岸截获等因素,确定了以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rster)、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和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作为典型种类进行风险评价,以期为木包装途径上大量其它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价提供借鉴。论文的关键性结论如下:(1)首次在中国木包装害虫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考虑环境与寄主双重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将GARP预测的潜在适生区与潜在寄主进行叠加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星天牛与桑天牛在美国的潜在适生区广泛,其东部几乎所有地区都是两种有害生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区寄主丰富度大小即是潜在风险性的大小。松墨天牛的潜在寄主分布于美国东北部与东南大部分地区,其中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是松墨天牛的潜在适生区。对于东部与东南大部分地区,寄主的丰富度高,分布广泛,即是松墨天牛的潜在分布区,也是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分布区。花曲柳窄吉丁的潜在分布区与寄主叠加的区域主要位于下列各州: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北达科他、密歇根、印第安那、俄亥俄、肯塔基、维吉尼亚、田纳西、及北卡罗莱纳、伊利诺斯、密苏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塔的全部或部分

彭建[10](2005)在《苜蓿种子田恶性杂草田旋花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杂草是影响苜蓿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恶性杂草田旋花又是种子田中杂草种群的优势种。本文研究了田旋花种子的发芽特性、大田种子库中田旋花种子数量及变化、不同季节田旋花根的分布及数量变化。通过研究表明:当年生种子有极高的硬实率,室内越冬的种子其硬实率有所下降;在土壤中经过越冬的种子硬实率下降明显,但种子活力下降较大;在土壤中,上层(0-5cm)的种子发芽率低于下层(5-15cm)种子,土壤对田旋花种子起有保护作用。不同利用年限苜蓿种子田土壤中田旋花种子调查发现:春季田旋花种子在利用3 年和4 年两块田中主要分布于0-5cm 土壤层中,少部分能进入5-25cm 土壤层,25cm 土壤层以下未发现有田旋花种子存在,利用1 年的田块中,只有极个别样点中发现有田旋花种子,说明其危害较轻;播种10 年的原原种地由于春季的焚田,田旋花种子数目虽然多,但活力明显下降。田旋花种子在土壤中的年季变化表现为:上层呈波状迅速上升,下层变化平稳,略有增加。苜蓿种子田田旋花根量的调查发现:在春季田旋花根量主要集中于土壤0-30cm,经过一个生长季,0-30cm 土层根量比重下降,30cm 以下土壤层根量变化不大。苜蓿种子田中的调查发现,田旋花实生苗的出苗时间非常集中,五月下旬出苗占全年总出苗数的85.64%,七月中旬后停止出苗,出苗高峰期与灌水关系密切。除草剂筛选试验中,2.4-D 丁脂效果最好,但对苜蓿毒性大,喷雾器加罩定向喷雾可减轻这种危害。在田旋花化学防除时机的选择上,春季田旋花抗性最弱,但田旋花出苗不整齐,降低了除草效果;夏季田旋花出苗整齐,但田间操作困难;夏末收种前苜蓿抗性强,为除草的最佳时机。在当地寻找到两种田旋花天敌,分别为旋花蛾与龟甲,其中龟甲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田旋花的昆虫。

二、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点与防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点与防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厦门市同安区外来入侵植物在不同道路系统的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入侵生物研究现状
        1.1.2 国内入侵生物研究现状
    1.2 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
    1.3 入侵生物的入侵途径
    1.4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区域概况
    1.7 同安区入侵植物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同安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
    3.2 不同道路系统对入侵植物入侵的影响情况
        3.2.1 不同道路系统中入侵植物的情况
        3.2.2 入侵植物在不同道路系统的传播途径
        3.2.3 入侵植物的来源地情况
    3.3 生境类型对入侵植物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外来植物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根瘤菌的发现及分类
        1.2.1 根瘤菌的发现
        1.2.2 根瘤菌的分类
        1.2.3 现有根瘤菌属的简介
    1.3 根瘤菌的多样性
        1.3.1 生物多样性
        1.3.2 根瘤菌表型多样性及研究方法
        1.3.3 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研究方法
    1.4 环境因子对根瘤菌多样性的影响
        1.4.1 土壤水分缺乏
        1.4.2 土壤盐胁迫
        1.4.3 土壤 pH
        1.4.4 高温和热胁迫
        1.4.5 土壤肥力
        1.4.6 重金属
        1.4.7 土壤管理措施
    1.5 外来植物及其入侵
        1.5.1 外来入侵植物的概念
        1.5.2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
        1.5.3 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
        1.5.4 根瘤菌共生与豆科植物入侵
    1.6 小冠花及其根瘤菌研究概况
        1.6.1 小冠花的植物学特性
        1.6.2 小冠花的应用价值
        1.6.3 小冠花根瘤菌
        1.6.4 小冠花的入侵性
    1.7 本研究的立题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根瘤的采集
    2.2 土壤的采集及土壤成分分析
    2.3 根瘤菌的分离和纯化
        2.3.1 根瘤菌的分离
        2.3.2 根瘤菌的纯化
        2.3.3 根瘤菌的染色和镜检
    2.4 回接试验
        2.4.1 种子硬实处理及表面消毒
        2.4.2 种子催芽
        2.4.3 回接试管的制备
        2.4.4 菌悬液的制备
        2.4.5 接种和培养
        2.4.6 观察记录
    2.5 表型特征分析
        2.5.1 对 NaCl 的抗性(1-5)
        2.5.2 对抗生素的抗性(6-25)
        2.5.3 对化学药物的抗性(26-29)
        2.5.4 对染料的抗性(30-49)
        2.5.5 耐酸碱性(50-55)
        2.5.6 对重金属的抗性(56-80)
        2.5.7 唯一氮源利用(81-96)
        2.5.8 唯一碳源利用(97-114)
        2.5.9 生长温度测定(115-118)
        2.5.10 过氧化氢酶测定(119)
        2.5.11 氧化酶测定(120)
        2.5.12 肉质蛋白胨生长反应(121)
        2.5.13 产酸产碱反应(122-123)
    2.6 总 DNA 的提取
        2.6.1 提取用的主要试剂
        2.6.2 提取用的主要仪器
        2.6.3 提取过程
    2.7 16S rRNA PCR-RFLP 分析
        2.7.1 扩增引物
        2.7.2 反应体系
        2.7.3 反应程序
        2.7.4 16S rRNA 扩增片段的检测
        2.7.5 16S rRNA 的酶切及图谱分析
        2.7.6 16S rRNA 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2.8 持家基因 recA 的分析
        2.8.1 recA 基因的扩增引物
        2.8.2 recA 基因的反应体系
        2.8.3 recA 基因的反应程序
        2.8.4 recA 基因扩增产物的检测
        2.8.5 recA 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2.9 结瘤基因 nodC PCR-RFLP 分析
        2.9.1 结瘤基因 nodC 的扩增引物
        2.9.2 nodC 的反应体系
        2.9.3 nodC 扩增的程序
        2.9.4 nodC 扩增产物的检测
        2.9.5 nodC 的酶切及图谱分析
        2.9.6 nodC 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2.10 固氮基因 nifH PCR-RFLP 分析
        2.10.1 固氮基因 nifH 的扩增引物
        2.10.2 nifH 的反应体系
        2.10.3 nifH 扩增的程序
        2.10.4 nifH 扩增产物的检测
        2.10.5 nifH 的酶切及图谱分析
        2.10.6 nifH 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2.11 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2.11.1 多样性分析
        2.11.2 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回接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表型特征结果与分析
        3.2.1 对 NaCl 的抗性
        3.2.2 对抗生素的抗性
        3.2.3 对化学药物的抗性
        3.2.4 对染料的抗性
        3.2.5 耐酸碱性
        3.2.6 对重金属的抗性
        3.2.7 唯一氮源利用
        3.2.8 唯一碳源利用
        3.2.9 生长温度
        3.2.10 过氧化氢酶测定
        3.2.11 氧化酶测定
        3.2.12 肉质蛋白胨生长反应
        3.2.13 产酸产碱反应
    3.3 16S rRNA PCR-RFLP 结果与分析
        3.3.1 16S rRNA PCR 扩增结果
        3.3.2 16S rRNA RFLP 酶切电泳结果
        3.3.3 16S rRNA RFLP 遗传分析
        3.3.4 16S rRNA 全序列系统发育树
    3.4 持家基因 recA 的结果与分析
        3.4.1 recA 的 PCR 扩增结果
        3.4.2 recA 基因全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3.5 结瘤基因 nodC PCR-RFLP 结果与分析
        3.5.1 小冠花根瘤菌 nodC 的 PCR 扩增结果
        3.5.2 小冠花根瘤菌 nodC RFLP 酶切电泳结果
        3.5.3 小冠花根瘤菌 nodC RFLP 遗传分析
        3.5.4 小冠花根瘤菌 nodC 基因全序列系统发育树
    3.6 固氮基因 nifH PCR-RFLP 结果与分析
        3.6.1 小冠花根瘤菌 nifH 的 PCR 扩增结果
        3.6.2 小冠花根瘤菌 nifH RFLP 酶切电泳结果
        3.6.3 小冠花根瘤菌 nifH RFLP 遗传分析
        3.6.4 小冠花根瘤菌 nifH 基因全序列系统发育树
    3.7 小冠花根瘤菌 16S rRNA 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7.1 不同地点的小冠花根瘤菌 16S rRNA 多样性分析
        3.7.2 小冠花根瘤菌 16S rRNA 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结论与创新点
    4.1 讨论
        4.1.1 环境因素与抗逆根瘤菌种质资源的筛选
        4.1.2 小冠花根瘤菌的多样性
        4.1.3 小冠花根瘤菌共生基因的转移与进化
        4.1.4 土壤 pH 与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
        4.1.5 根瘤菌共生对豆科植物入侵的影响
    4.2 结论
    4.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3)假俭草坪用性状与关键养护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假俭草概述
        1.2.1 生物学研究概况
        1.2.1.1 形态学研究
        1.2.1.2 细胞学研究
        1.2.1.3 分子水平研究
        1.2.1.4 酶学研究
        1.2.2 抗性研究概况
        1.2.2.1 耐荫性研究
        1.2.2.2 抗旱性研究
        1.2.2.3 耐寒性研究
        1.2.2.4 坪用性状研究
    1.3 草坪杂草及防除方法
        1.3.1 草坪杂草
        1.3.1.1 草坪杂草的定义
        1.3.1.2 草坪杂草的特征
        1.3.1.3 草坪杂草的危害
        1.3.1.4 土壤中杂草种子库
        1.3.1.5 草坪杂草的分类
        1.3.1.6 草坪常见杂草
        1.3.2 杂草防除方法
        1.3.3 草坪对杂草的抵御作用
        1.3.3.1 草坪主动除草的定义和优势
        1.3.3.2 获得草坪主动除草的措施
        1.3.4 除草剂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及其药害
        1.3.4.1 除草剂的分类
        1.3.4.2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3.4.3 除草剂对草坪的药害
        1.3.5 草坪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1.3.5.1 暖季草坪带杂草的防除技术
        1.3.5.2 过渡草坪带杂草的防除技术
        1.3.5.3 冷季草坪带杂草的防除技术
    1.4 交播
        1.4.1 交播的概念
        1.4.2 草坪交播技术
        1.4.2.1 草种选择
        1.4.2.2 交播量
        1.4.2.3 交播时间
        1.4.2.4 转换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假俭草品系的坪用性状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气候状况
        2.2.2 实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草坪草的返青日期、枯黄日期和绿期
        2.3.2 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与形态指标
        2.3.3 草坪草匍匐茎生长速度
        2.3.4 草坪草的抗旱性
    2.4 结论
第三章 假俭草草坪建植期的芽前除草剂筛选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处理
        3.2.3 测定方法
        3.2.3.1 杂草封杀效果调查
        3.2.3.2 除草剂对假俭草生长的影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杂草数量、种类及所占比例
        3.3.2 芽前除草剂对杂草的封杀效果
        3.3.3 除草剂对假俭草生长的影响
        3.3.3.1 草坪药害指数
        3.3.3.2 芽前除草剂对假俭草匍匐茎生长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假俭草草坪的芽后除草剂筛选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方法与供试草坪草
        4.2.2 试验处理
        4.2.2.1 盆栽试验
        4.2.2.2 田间试验
        4.2.3 测定方法
        4.2.3.1 除草剂对假俭草生长的影响
        4.2.3.2 杂草封杀效果调查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芽后除草剂对假俭草生长的影响
        4.3.1.1 垂直生长速度
        4.3.1.2 匍匐茎生长速度
        4.3.1.3 生长量
        4.3.2 芽后除草剂对平民假俭草生理的影响
        4.3.2.1 光化学效率
        4.3.2.2 相对电导率
        4.3.2.3 叶绿素含量
        4.3.3 草坪伤害指数
        4.3.4 芽后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4.3.4.1 杂草数量、种类及所占比例
        4.3.4.2 芽后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
    4.4 结论
第五章 假俭草与多年生黑麦草交播时间对草坪质量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状况
        5.2.2 试验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交播草坪多年生黑麦草的盖度
        5.3.2 交播草坪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速度
        5.3.2.1 多年生黑麦草的出苗速度
        5.3.2.2 多年生黑麦草的苗龄
        5.3.2.3 多年生黑麦草的单株茎蘖数
        5.3.3 多年生黑麦草的密度
        5.3.4 交播草坪的目测质量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或录用的论文

(4)外来入侵植物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假高粱分布数据的收集整理
    1.2 环境数据
    1.3 地图数据
    1.4 软件
    1.5 方法
        1.5.1 假高粱在我国分布边界的确定
        1.5.2 物种分布数据的处理
        1.5.3 潜在分布区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5)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化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外来入侵植物概述
        1.1.1 外来入侵植物现状
        1.1.2 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传入途径
        1.1.3 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1.2 外来入侵杂草假高粱概述
        1.2.1 假高粱的鉴别特征
        1.2.2 假高粱的传播方式
        1.2.3 假高粱在我国的传播
        1.2.4 假高粱在世界的分布范围
        1.2.5 假高粱在我国的适宜和可以分布区
        1.2.6 假高粱成功入侵的原因分析
        1.2.7 假高粱的危害
    1.3 植物化感作用概述
        1.3.1 植物化感作用定义
        1.3.2 植物化感物质分类
        1.3.3 植物化感物质释放途径
        1.3.4 植物化感物质滞留、转化和迁移
    1.4 植物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假高粱地上部分化感作用初评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生物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假高粱地上部分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2.2 假高粱地上部分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假高粱地上部分化感物质研究
    3.1 试剂与仪器
    3.2 植物材料与提取分离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假高粱地上部分化感物质提取
    3.3 假高粱地上部分粗提物化感活性比较
        3.3.1 生测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讨论
    3.4 假高粱地上部分化感物质的分离
        3.4.1 氯仿部分的分离(图3.2)
        3.4.2 乙酸乙酯部分的分离(图3.3)
    3.5 假高粱地上部分化感物质的结构鉴定
        3.5.1 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 1)
        3.5.2 麦黄酮(tricin, 2)
        3.5.3 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3)
        3.5.4 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 acid, 4)
        3.5.5 木犀草素(luteolin, 5)
    3.6 化感物质活性测定
        3.6.1 实验材料
        3.6.2 化合物对莴苣幼苗生长的测定
        3.6.3 结果与分析
        3.6.4 讨论
第四章 假高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潜力评价
    4.1 假高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结果与分析
        4.1.4 讨论
    4.2 假高粱挥发油抑菌作用研究
        4.2.1 供试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讨论
    4.3 假高粱挥发油对作物、杂草和土壤微生物的化感作用
        4.3.1 供试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结果与分析
        4.3.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草坪外来入侵种杂草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来入侵种的概念及其在草坪中的杂草化趋势*
    1.1外来入侵种的概念
    1.2 草坪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的杂草化趋势以及入侵现状
2 草坪外来入侵杂草的危害
    2.1 通过竞争占据草坪物种的生态位
    2.2 外来入侵种对草坪自然环境及观赏功能的影响
        2.2.1 造成严重的草坪生态破坏
        2.2.2 破坏草坪的自然性和美观性
        2.2.3 影响土壤和气候条件
3 草坪外来杂草的入侵机制
    3.1 草坪外来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3.1.1 繁殖特性
        3.1.2 传播特性
        3.1.3 种子休眠特性
        3.1.4 环境适应能力
    3.2 入侵杂草与草坪草之间的相互作用
        3.2.1 入侵杂草逃离了天敌控制
        3.2.2 入侵杂草与草坪草之间的营养竞争
        3.2.3 入侵杂草与草坪草之间的相互抑制
        3.2.4 入侵杂草与其他生物协同入侵
    3.3 初始入侵杂草的种群参数
    3.4草坪的可入侵力
4 草坪外来入侵杂草的管理对策与综合防治
    4.1 管理对策
        4.1.1 植物检疫
        4.1.2 实施监控
    4.2 综合防治
        4.2.1 传统防治措施
        4.2.2 综合防制建议

(7)厦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图索引
论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研究背景
    1.2 厦门市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的意义
    1.3 外来物种相关的术语与定义
        1.3.1 生物入侵的概念缘起
        1.3.2 外来物种的定义
        1.3.3 外来入侵物种定义的阐释
        1.3.4 有害生物的相关定义
        1.3.5 生物入侵相关定义的归纳和阐释
第2章 国内外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2.1 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内涵
    2.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2.2.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2.2.2 国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现状
        2.2.3 主要国家的PRA现状
        2.2.4 国内PRA研究的主要进展
        2.2.4.1 多指标综合评估法
        2.2.4.2 农业气候相似距分析
        2.2.4.3 地理信息系统
        2.2.4.4 生态气候模型评价
    2.3 从外来物种范畴开展的风险评估研究
        2.3.1 外来物种的适生区研究
        2.3.2 模拟物种扩散行为研究
        2.3.3 基于物种入侵特性等方面的风险评估研究
        2.3.3.1 国外的经验与案例
        2.3.3.2 国内的经验与案例
        2.3.3.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及其优缺点
    2.4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4章 厦门市生物入侵现状
    4.1 厦门市外来物种入侵概况
    4.2 厦门市外来植物物种名录
    4.3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原因分析
第5章 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5.1.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的选取
        5.1.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5.2 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框架的构建
        5.2.1 完整生物入侵过程分析
        5.2.1.1 传入阶段(Introduction)
        5.2.1.2 定殖阶段(Established)
        5.2.1.3 扩散阶段(Dispersal)
        5.2.1.4 危害影响阶段(Hazard)
        5.2.1.5 防控阶段(Control)
        5.2.2 轮换指标组的设置
        5.2.3 风险评估指标框架
    5.3 厦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3.2 体系各级指标的确定
        5.3.3 厦门特色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设计
        5.3.4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5.3.5 预判准则的设置
        5.3.6 厦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5.3.7 评估体系计算方法
        5.3.8 评估信息缺陷的处理方式
    5.4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检验
        5.4.1 “引入型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检验
        5.4.2 “存在型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检验
    5.5 讨论
第6章 环东海域海岸带红树林生态恢复种植工程红树植物引种案例研究
    6.1 工程选址与树种选择
    6.2 工程种植地自然环境条件及引种情况
    6.3 无瓣海桑的引入风险评估
        6.3.1 物种评价信息
        6.3.2 引入风险评价
    6.4 拉贡木的引入风险评估
        6.4.1 物种评价信息
        6.4.2 引入风险评价
    6.5 引入风险等级及管控建议
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于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研究
    7.1 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于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可行性探讨
    7.2 外来物种的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程序
        7.2.1 评价程序流程图
        7.2.2 评价具体内容及程序
第8章 外来物种立法及管理对策研究
    8.1 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8.1.1 外来物种管理的立法现状
        8.1.2 外来物种法律体系的创制与完善
        8.1.3 生物入侵管理体系的创制与完善
    8.2 厦门市外来物种立法及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8.2.1 外来物种管理立法的思路
        8.2.2 确定外来物种管理体制
        8.2.3 完善外来物种管理制度
        8.2.3.1 建立外来物种名录制度
        8.2.3.2 建立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8.2.3.3 建立外来物种引进许可证制度
        8.2.3.4 建立圈养制度
        8.2.3.5 加强外来物种检验检疫制度
        8.2.3.6 建立外来物种跟踪监测机制
        8.2.3.7 加强宣传教育
第9章 总结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50种外来植物的“引入型的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价结果
附录2 猫爪藤入侵风险评价表
附录3 假臭草入侵风险评价表
附录4 凤眼莲入侵风险评价表
附录5 38种本地存在的外来植物“存在型的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价结果
附录6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及其他成果
致谢

(8)草地植物入侵的预防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什么是植物入侵
2 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3 外国草地植物入侵的教训
4 我国植物入侵的形势及主要有害外来植物种类
    4.1 薇甘菊
    4.2 大米草
    4.3 紫茎泽兰
    4.4 水葫芦
5 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的办法和措施
    5.1 做好调查研究和评估工作, 摸清植物入侵和危害程度的底数
    5.2 加强宣传, 提高对抵御植物入侵重要性的认识
    5.3 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规范引种行为
    5.4 保护好当地原始植被及栖息地, 不给外来植物入侵以可乘之机
    5.5 对于已发生的植物入侵, 要采取措施进行彻底清除

(9)中国输美木包装携带重要钻蛀性害虫的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况
    1.2 进出口商品木包装研究概况
    1.3 进行中国输美商品木包装PRA 的意义
2 木包装携带钻蛀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框架
    2.1 木包装途径PRA 的整体思路
    2.2 木包装途径PRA 的实现途径
    2.3 本论文的主体结构
3 中国输美木包装携带重要钻蛀性害虫的风险源描述
    3.1 木包装途径的总体风险特征
    3.2 我国出境木包装的特点
    3.3 我国出境木包装途径风险的分布
    3.4 我国与木包装途径相联系的钻蛀性有害生物
    3.5 重点评价的钻蛀性有害生物种类
    3.6 中国(输美)商品木包装的来源
4 重点钻蛀性害虫种类的危险性评价
    4.1 运用GARP 预测重点钻蛀性种类在美国的适生区
    4.2 重点钻蛀性害虫种类在美国的潜在寄主
    4.3 重点钻蛀有害生物传入后的生态价值损失评价
5 重要钻蛀性害虫随木包装途径传入美国的概率分析
    5.1 木包装途径携带有害生物的场景分析
    5.2 重点钻蛀性种类随木包装传入美国的概率计算
6 输美木包装携带钻蛀性害虫的风险管理
    6.1 我国木包装管理措施的评价
    6.2 输美木包装管理的总体策略
    6.3 木包装管理的主要措施
7 主要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7.3 木包装途径PRA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一)
导师简介(二)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及论着目录
致 谢
附图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10)苜蓿种子田恶性杂草田旋花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1 多年生杂草的研究进展
    2 杂草防除技术的研究
    3 田旋花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试验部分
    1 验试区自然条件
    2 供试材料
    3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田旋花种子在土壤中存在的调查
        4.2 田旋花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4.3 不同土壤层中种子发芽试验
        4.4 田旋花根量的分布及季节性变化
        4.5 田旋花实生苗出苗情况调查
        4.6 田旋花生育期观察记载
        4.7 田旋花的防除研究
    5 讨论
第三章结论
展望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图

四、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点与防除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厦门市同安区外来入侵植物在不同道路系统的分布研究[D]. 黄春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2]外来植物小冠花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 杨文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3]假俭草坪用性状与关键养护技术的研究[D]. 范安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4]外来入侵植物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J]. 雷军成,徐海根. 植物保护, 2011(03)
  • [5]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化感作用研究[D]. 孟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6]草坪外来入侵种杂草化的研究进展[J]. 杨少华,杨剑,涂炳坤. 草业科学, 2008(06)
  • [7]厦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D]. 欧健. 厦门大学, 2008(08)
  • [8]草地植物入侵的预防和控制[J]. 王明玖,杨茂,张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5)
  • [9]中国输美木包装携带重要钻蛀性害虫的风险评价[D]. 刘海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1)
  • [10]苜蓿种子田恶性杂草田旋花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研究[D]. 彭建. 新疆农业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铜仁地区假高粱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