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畅想绿色——访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骅(论文文献综述)
陆红梅,江南[1](2014)在《《园林》创刊30周年主题论坛暨刊委会年会召开》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11月1415日,《园林》创刊30周年主题论坛暨’2014《园林》刊务委员会年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主会场)及无锡红豆杉庄(分会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主题"回眸三十年,共筑园林梦",由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主办,园林杂志社承办,江苏红豆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特邀《园林》刊务委员会会员单位、资深广告客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及园林杂志社的相关领导参加。《园林》
刘德良[2](2006)在《中外城市林业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在查阅大量中外城市林业/森林研究文献、相关学科对城市植被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林业引进、发展的现状,在国内同类研究中首次就城市、城市化与中外城市林业,中外城市林业产生和发展,中外城市林业的绿化实践,中外城市林业的人才培养,中外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中外城市林业的组织保障体系6个方面展开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就中外城市林业的学科地位、21世纪制约中国城市林业发展的3大瓶颈、探索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中外城市林业的比较研究,以世界的眼光,本文前瞻性的明确和阐明了中国城市林业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城市林业理论,特别是回答和解决了当前中国城市林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绿化实践、行政管理体制、法制法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措施:①理论研究上,探讨了制约21世纪中国特色城市林业建设的三大瓶颈,其中土地是中国特色城市林业发展的基础瓶颈;资金是推动中国特色城市林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机制是中国特色城市林业高效有序运行的保证;提出了城市林业是一门横断学科的观点,因为从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领域、对象、范畴、层次、问题和关系的多学科特点和超越各单独学科范畴的特点来看,城市林业不是原有学科的水平交叉,而是更高水平上的整合与提高;②绿化实践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5项对策:以规划为龙头,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带动高标准建设;依法治绿;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社会化兴绿的良好氛围;建绿与护绿并举;树立“近自然”森林和生态绿化的理念;③人才培养上,探讨了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高等教育体系,并对拟议中的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2种对策;一是对风景园林专业进行“城市林业化”改造;二是直接创办城市林业本科教育,并借鉴欧美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课程结构体系;④科学研究上,提出了从5个方面加强和提高城市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主张,一是建设一批国家城市林业科学中心;二是建设一批国家城市林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实验基地;三是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平台、开展重大研究项目的联合攻关;
葛伟强,周红妹,屠德纪[3](2005)在《上海城市绿地对周边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城区绿地和温度场分布现状,以及绿地对周边温度场的影响,指出了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热红外通道的热场等值线图能精确细致地反映热场的分布状况。通过选取相对独立的绿地缓冲分析区域,研究温度场中低温百分比和绿地面积的关系,建立和给出绿地对温度场影响距离的拟合公式,从而初步得出绿地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
葛伟强,周红妹,屠德纪[4](2005)在《上海城市绿地对周边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城区绿地和温度场分布现状,以及绿地对周边温度场的影响,指出了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热红外通道的热场等值线图能精确细致地反映热场的分布状况。通过选取相对独立的绿地缓冲分析区域,研究温度场中低温百分比和绿地面积的关系,建立和给出绿地对温度场影响距离的拟合公式,从而初步得出绿地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
汤潇,张超[5](2002)在《上海:畅想绿色——访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骅》文中认为记者:胡局长,您是园林绿化战线上的一员老将,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原先的城市绿化基础? 胡局长:解放前,十里洋场的上海只有在徐汇、长宁等一些洋人住的地方和高档住宅区有点绿化,而象南市区等劳动人民居住
二、上海:畅想绿色——访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畅想绿色——访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骅(论文提纲范文)
(2)中外城市林业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
1.2.1 关于中外 |
1.2.2 关于城市林业 |
1.2.3 关于比较研究法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研究背景说明 |
1.4.1 当前中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宏观背景 |
1.4.2 当前中国整体发展在世界大国中的地位 |
2 城市、城市化和中外城市林业 |
2.1 城市与城市发展 |
2.1.1 城市的概念、城市要素和城市功能 |
2.1.2 国内外城市标准和统计口径的界定 |
2.1.3 城市的发展 |
2.2 中外城市化进程分析 |
2.2.1 世界城市化进程分析 |
2.2.2 中国城市化进程分析 |
2.2.3 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 |
2.3 城市化的负效应及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
2.3.1 西方发达国家早期的环境公害事件 |
2.3.2 中国的城市生态问题 |
2.3.3 城市问题的生态学探讨 |
2.4 城市化与中外城市林业 |
2.4.1 城市化及其负效应是城市林业产生与发展的宏观背景 |
2.4.2 城市森林是改善和缓解“城市病”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
2.5 本章小结 |
3 中外城市林业的产生与发展 |
3.1 北美城市林业的起源与发展 |
3.1.1 时代背景 |
3.1.2 直接动力 |
3.1.3 北美城市林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
3.1.4 北美城市林业发展大事记 |
3.1.5 北美城市林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
3.2 其它发达国家城市林业概念的引进与发展 |
3.2.1 欧洲 |
3.2.2 日本 |
3.2.3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历程 |
3.2.4 其它国家 |
3.3 发展中国家城市林业思想的引进与发展 |
3.3.1 马来西亚 |
3.3.2 菲律宾 |
3.3.3 其它 |
3.4 中国城市林业思想的引进与发展 |
3.4.1 中国城市林业发展大事记 |
3.4.2 中国城市林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外城市林业实践的比较研究 |
4.1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的实践 |
4.1.1 美国城市森林的现状与问题 |
4.1.2 英国的城市森林 |
4.1.3 俄罗斯的城市森林 |
4.1.4 日本 |
4.1.5 澳大利亚的城市绿化建设 |
4.1.6 其他国家 |
4.2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绿化实践 |
4.2.1 进程 |
4.2.2 典型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 |
4.3 中外城市森林绿化实践的比较研究 |
4.3.1 绿地建设标准(指标)低 |
4.3.2 城市森林绿地的系统性差 |
4.3.3 城市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 |
4.4 启示与对策 |
4.4.1 当前中国城市绿化实践建设的评价 |
4.4.2 对策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外城市林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
5.1 北美(美国) |
5.1.1 概述 |
5.1.2 城市林业教育 |
5.1.3 城市林业技术培训 |
5.2 欧洲城市林业高等教育 |
5.2.1 概况 |
5.2.2 欧洲城市林业教育发展 |
5.2.3 城市林业教育的规模和地位 |
5.2.4 多学科方法 |
5.2.5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 |
5.2.6 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
5.3 其它国家 |
5.4 我国城市林业人才培养 |
5.4.1 城市林业高等教育 |
5.4.2 园林、城市规划与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城市林业教育 |
5.4.3 其它技术培训 |
5.5 中外城市林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
5.5.1 学历教育比较研究 |
5.5.2 非学历教育比较研究 |
5.6 启示与对策 |
5.6.1 启示 |
5.6.2 对策 |
5.7 本章小结 |
6 中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研究 |
6.1 国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 |
6.1.1 重要学者及主要理论建树 |
6.1.2 典型研究机构与项目 |
6.2 中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 |
6.2.1 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 |
6.2.2 主要研究机构简介 |
6.2.3 主要研究项目简介 |
6.3 中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研究 |
6.3.1 研究规范性 |
6.3.2 研究系统性 |
6.3.3 研究方法与手段 |
6.3.4 研究内容 |
6.4 启示与对策 |
6.4.1 未来中国特色城市林业研究的方向 |
6.4.2 启示与对策 |
6.5 本章小结 |
7 中外城市林业组织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 |
7.1 行政管理体制 |
7.1.1 国外典型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
7.1.2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 |
7.1.3 比较研究 |
7.2 法制法规建设 |
7.2.1 国外典型国家 |
7.2.2 中国 |
7.2.3 比较研究 |
7.3 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体系 |
7.3.1 行业和专业协会 |
7.3.2 自愿者组织和民间团体 |
7.3.3 市民 |
7.3.4 比较研究 |
7.4 启示与对策 |
7.4.1 组建新型的中国城市林业管理机构 |
7.4.2 制订《城市林业管理条例》 |
7.4.3 树立全社会办绿兴绿的良好社会风尚 |
7.5 本章小结 |
8 启示与对策——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建设 |
8.1 中外城市林业学科地位探讨 |
8.1.1 中外对城市林业概念的理解 |
8.1.2 国外城市林业的学科地位 |
8.1.3 中国城市林业的学科地位争议 |
8.1.4 城市林业学科地位的解读 |
8.2 土地、资金与机制——制约21 世纪中国城市林业发展的瓶颈 |
8.2.1 土地——城市林业发展的基础 |
8.2.2 资金——推动城市林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 |
8.2.3 机制——城市林业高效有序运行的保证 |
8.2.4 讨论 |
8.3 探索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 |
8.3.1 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平台,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城市森林 |
8.3.2 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8.3.3 建设高效有序的中国特色城市林业组织保障体系 |
8.3.4 园林与城市林业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
8.4 结论与讨论 |
8.4.1 结论 |
8.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副导师简介 |
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附件 |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
(3)上海城市绿地对周边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市区绿地和温度场分布现状遥感监测分析 |
2.1 绿地和温度场遥感信息提取 |
1.2 绿地和温度场的分布状况分析 |
3 绿地的温度影响范围分析 |
3.1 分析区域的选择和处理 |
3.2 绿地影响范围计算和处理 |
4 结 语 |
四、上海:畅想绿色——访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骅(论文参考文献)
- [1]《园林》创刊30周年主题论坛暨刊委会年会召开[J]. 陆红梅,江南. 园林, 2014(12)
- [2]中外城市林业对比研究[D]. 刘德良.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1)
- [3]上海城市绿地对周边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初步研究[J]. 葛伟强,周红妹,屠德纪.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5(05)
- [4]上海城市绿地对周边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初步研究[A]. 葛伟强,周红妹,屠德纪. 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5
- [5]上海:畅想绿色——访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胡运骅[J]. 汤潇,张超.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