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30例

超短波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30例

一、超短波氦氖激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束敏[1](2021)在《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种光疗方案对早期带状疱疹创面修复、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的效果,同时探讨三种光疗方案对早期带状疱疹不同时间的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护理干预提供预见性的指导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州市某医院皮肤科2019年12月—2021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带状疱疹门诊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远红外组(60例)、氦氖激光组(60例)及TDP神灯组(60例),三组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上,分别给予远红外、氦氖激光、TDP神灯进行光照射。干预前应用《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登记表》(自行设计)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各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情况,组间无差异;干预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在治疗第3天、第5天、第10天评估带状疱疹的疼痛的治疗效果,应用《疱疹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皮损修复所需时间,应用《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满意度,30天、90天应用《随访记录单》对患者疼痛情况、皮损修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分析。研究结果:1.三组带状疱疹患者在治疗的第3天、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三组对带状疱疹疼痛都有缓解作用,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其中,氦氖激光组患者在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远红外组、TDP神灯组;远红外组在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均低于氦氖激光组、TDP神灯组。2.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1)。远红外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显着低于氦氖激光组和TDP神灯组。3.疼痛及皮损的观察:三组带状疱疹患者30天随访时疼痛、皮损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远红外组患者30天时“无痛、无色素沉着”占比最高(53.7%、18.5%),其次是氦氖激光组(32.7%、9.6%)和TDP神灯组(23.5%、2.0%)。三组带状疱疹患者90天“无痛、无色素沉着”存在显着差异(P<0.05)。远红外组患者90天时“无痛、无色素沉着”占比最高(90.7%、81.5%),其次是氦氖激光组(80.8%、65.4%)和TDP神灯组(64.7%、43.1%)。4.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满意度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1)。TDP神灯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接受度最高(4.18±0.91)分,其次是氦氖激光组(3.52±0.80)分,远红外组患者相对最低(3.43±0.82)分;远红外组患者的治疗舒适度(4.37±0.62)显着高于TDP神灯组(3.92±0.74)氦氖激光组(3.67±0.76)。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远红外、氦氖激光与TDP神灯对早期带状疱疹的疼痛、皮损修复均有一定效果。但远红外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效果更显着,其次是氦氖激光,TDP神灯;氦氖激光在第3天止痛效果明显,优于远红外、TDP神灯;远红外在治疗的第5天、第10天止痛效果明显,优于氦氖激光、TDP神灯。远红外组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发生率最低,其次是氦氖激光组、TDP神灯组;TDP神灯的治疗费用接受度最高,其次是氦氖激光,远红外;远红外的舒适度最高,其次是TDP神灯,氦氖激光。三组患者光照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可归因于光疗的不良反应状况,患者容易接受。三种辅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光疗方案,在止痛效果、皮损修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费用接受度和舒适度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郭思思[2](2020)在《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中药芩矾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观察其各项实验室指标、全身及局部症状改善情况与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探讨中药芩矾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治疗(青霉素)+消水肿治疗(50%硫酸镁温热湿敷)+基础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清淡饮食);治疗组全身抗感染治疗+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局部予以中药芩矾汤湿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天至14天时全身发热、局部症状(皮损范围、皮温、自觉疼痛程度)、实验室指标(WBC、NE%、CRP、ESR)等情况,并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及全身不适症状,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若受试者中途因身体不适口服其他药物,要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3例、10例、7例、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8例、18例、2例,总有效率93.3%;2、两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对比,性别比较P=0.793,年龄比较t=1.184,P=0.246,病程比较t=0.813,P=0.423,P>0.05;患者诱因比较χ2=0.914a,P=0.816>0.05;患者治疗前症状比较:体温比较t=3.378,P=0.071,皮损面积比较t=0.252,P=0.617,皮温差比较t=0.248,P=0.778,疼痛感比较t=0.242,P=0.810,P>0.05;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血白细胞(WBC)比较t=0.103,P=0.91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比较t=0.559,P=0.579,C反应蛋白(CRP)比较t=-0.375,P=0.709,血沉(ESR)比较t=0.349,P=0.730,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P<0.05;实验室指标组内比较P=0.000<0.05;治疗后实验室各项指标组间比较P<0.05;局部症状组内比较P<0.05;局部症状组间比较,对照组皮损面积中位数及四分位数3.00(2.00,4.25),治疗组皮损面积中位数及四分位数2.00(0.00,3.50),P=0.001<0.05;对照组皮温差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00(0.57,1.52),治疗组皮温差中位数及四分位数0.75(0.22,1.22),皮温差比较P=0.075>0.05;对照组疼痛感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00(1.00,2.00),治疗组疼痛感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00(0.00,1.00),疼痛感比较P=0.007<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ALT、AST、BUN、Ccr)分析,P>0.05。结论实验结果显示1、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治疗下肢丹毒,改善其临床症状,但中药芩矾汤湿敷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显着;2、中药芩矾汤湿敷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程短,安全性高。图2幅;表14个;参116篇。

黄敏敏[3](2020)在《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程长短、疼痛缓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后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组75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7例)和对照组(n=38例),治疗组予口服柴瓜蝎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均在治疗开始与结束行外周血补体C3、C4水平的检测及相关常规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分;于研究开始及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病程长短、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的高低;研究结束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有无遗留神经痛及计算其发生率;试验期间及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评估其安全性,从而综合评价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脱落及失访5例病例,最终纳入70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一致。(2)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更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3)治疗病程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痛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缩短病程。(4)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5)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补体C3、C4水平比较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补体C3、C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比:结束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者4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发生后遗神经痛者15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42.86%。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柴瓜蝎汤在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治疗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效果要优于盐酸伐昔洛韦胶囊。(2)柴瓜蝎汤与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在用药安全性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效果相当。(3)柴瓜蝎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补体C3、C4等免疫系统相关。

李中平[4](2019)在《扶正祛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扶正祛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从而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有试验研究病例都来自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或住院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本研究制定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共收入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扶正祛瘀汤口服加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加巴喷丁胶囊口服及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QS评分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用统计学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Q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着降低,即两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故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Q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QS评分均有显着降低,即两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Q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后的Q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故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6、治疗组愈显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6.67%。结论:1、扶正祛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2、扶正祛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汤禹李焓[5](2019)在《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运用毫火针对比常规针刺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探讨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作用,探索并完善治疗后遗症期安全有效的疗法,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2组治疗的主穴、疗程、治疗周期等均相同,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2天,共治疗4个疗程。各组均用H-B分级量表、Sunnybrook评分量表、FDI评分量表进行比较分析,在入组前3天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和相关评分级别对比。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记录,其结果进行文字描述性分析,最终完成该临床实验观察。结果:1.治疗前对各组基线进行比较,大致基本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H-B分级量表比较:治疗后两组H-B评级与治疗前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操作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后两组组内H-B分级评分较各自治疗前都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和常规针刺对后遗症期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有提高作用;3.Sunnybrook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与各自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与常规针刺对于面瘫患者患侧的运动、静止及联动状态的症状均能得到有效改善;4.FD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FDI躯体功能、FDI社会功能评分上与治疗前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治疗组在对患者的躯体和社会生活功能的提高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FDI躯体功能、FDI社会功能评分与各自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推断两组治疗均能对躯体功能、社会生活功能有提高;5.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30例,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30例,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毫火针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均有疗效。2.选用毫火针治疗比以常规针刺治疗在H-B分级、Sunnybrook量表评分、FDI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更有好的效果。3.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医学运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赵艳[6](2011)在《肾移植与物理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选择正确的方案防治肾移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移植肾的近远期存活效果。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物理治疗效果。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肾移植与物理疗法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肾移植;并发症;物理治疗。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排除一些重复性研究或较陈旧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检索文献30篇,其中18篇文献符合标准。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增加了各种疾病的感染因素。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紫外线照射、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高频电疗法等多种局部的物理疗法可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

杨瑾[7](2007)在《蛇串疮中西医治疗现状》文中研究说明蛇串疮,西医又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西医治疗常用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和镇静止痛药等;激光,窄谱紫外线局部照射,神经阻滞,微波,脉冲短波加脉冲电磁场与高电位疗法联合等物理治疗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价格相对昂贵,而且糖皮质激素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对于一些合并有其他病症的特殊患者(如合并糖尿病)不宜使用。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尤其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且费用较为便宜,易于被患者接受。对头面部重症带状疱疹和坏疽性带状疱疹的治疗具有显着优势。中医治疗本病有很大优势,疗法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突出了祖国医学的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蛇串疮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但蛇串疮中医内治法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中药高效复方的筛选以及益气法和补气药在该病治疗中的运用均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近10年相关治疗文献的回顾和复习,以及对中医基础理论和本病临床治疗的学习,作者对于中医内治法治疗本病提出以下两点设想:一是在辨证治疗中引入三焦辨证的方法;二是有明显归经走向的古方如川芎茶调散,瓜蒌散,柴胡疏肝散和二妙散等用于不同神经节段的蛇串疮,这些思路均有待进一步探讨及完善。

史文红,李华云,李菁[8](2003)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物理治疗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音频、氦氖激光、超短波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60例患者都有典型带状疱疹病史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入综合物理治疗。在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且有显着差异 (P <0 .0 1)。结论 综合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痛有较好的作用

柯梦笔[9](1986)在《氦—氖激光针临床应用近况》文中指出 自从医用激光进入针灸经络领域,短短10余年间取得了长足进展。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小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下简称光针)对许多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无痛、无菌、无损伤、无强烈刺激等优点。本文拟就1984年以来国内有关氦一氖激光

王靖[10](2010)在《解毒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观察解毒止痛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解毒止痛汤治疗,对照组以泛昔洛韦治疗。用药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80例入组患者,其中4例为脱落病例,对76例合格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治疗第7、14天,VRS积分显示: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缓解症状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月后,治疗组有0例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则有4例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论:解毒止痛汤组显效率为89.47%,是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有效方剂;解毒止痛汤能有效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超短波氦氖激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短波氦氖激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带状疱疹流性病学特征
        1.1.2 带状疱疹的预后
        1.1.3 带状疱疹的常规治疗方法
        1.1.4 光疗在带状疱疹中的应用
        1.1.5 护理人员在光疗中的作用
    1.2 光疗的研究现状
        1.2.1 不同光疗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1.2.2 光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路线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2.1.5 实验材料及操作方法
        2.1.6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和工具
        2.2.1 成立研究团队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指标和工具
        2.2.4 安全性指标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数据处理阶段
    2.5 统计学分析
        2.5.1 数据管理
        2.5.2 统计方法
    2.6 伦理原则
        2.6.1 自愿原则
        2.6.2 保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3.1.1 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
        3.1.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第1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 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
        3.2.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第3天、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2 远红外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3 氦氖激光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4 TDP神灯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3 三组患者皮损程度的差异比较
        3.3.1 三组患者止疱时间的差异比较
        3.3.2 三组患者结痂时间的差异比较
        3.3.3 三组患者脱痂时间的差异比较
    3.4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4.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30 天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4.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90 天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5 三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5.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费用接受度的差异比较
        3.5.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差异比较
    3.6 选择清单
4 讨论
    4.1 早期带状疱疹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
        4.1.1 人口疾病学特征
        4.1.2 伴随症状特征
    4.2 三组光疗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的影响
    4.3 三组光疗对早期带状疱疹皮损改善程度的影响
    4.4 三组光疗对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影响
        4.4.1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4.4.2 对带状疱疹皮损修复中出现色素沉着的影响
    4.5 三组患者光疗的满意度
    4.6 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5 小结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不足与改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治疗方法
    1.2 观察指标
        1.2.1 基本记录
        1.2.2 症状测量
        1.2.3 评定标准
        1.2.4 安全性分析
        1.2.5 统计学方法
        1.2.6 试验中出现的反应及处理
    1.3 治疗结果分析
        1.3.1 治疗前比较
        1.3.2 治疗结果
    1.4 讨论
        1.4.1 应用中药芩矾汤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理论
        1.4.2 试验结果分析
        1.4.3 外治法
        1.4.4 方解
    1.5 小结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祖国医学对丹毒的认识及进展
        2.1.1 病名来源
        2.1.2 古代中医总结的病因病机
        2.1.3 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2.1.4 中医辨证
    2.2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2.2.1 按部位辨证治疗
        2.2.2 按分期分型治疗
        2.2.3 中医内治法
        2.2.4 中医外治法
        2.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3 西医对下肢丹毒的认识及发展
        2.3.1 现代医学对丹毒的认识
        2.3.2 下肢丹毒的诊断
        2.3.3 下肢丹毒的病因
        2.3.4 丹毒的并发症
        2.3.5 致病菌及淋巴管的研究分析
        2.3.6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治疗前后记录表
附录 B 治疗过程中病例记录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生活调摄
    2.5 治疗疗程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脱落病例
    4.2 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4.3 疼痛评分
    4.4 治疗病程对比
    4.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4.6 生活质量评分
    4.7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
    4.8 补体C3、C4的检测
    4.9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 讨论
    5.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研究
    5.2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5.3 导师对于带状疱疹的中医认识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疼痛评分
    6.2 治疗病程对比
    6.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6.4 生活质量评分
    6.5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
    6.6 补体C3、C4水平比较结果分析
    6.7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科研及工作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扶正祛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2 西医治疗 PHN 的研究进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判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4 讨论
    4.1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4.2 扶正祛瘀汤方药分析
    4.3 热敏灸作用机制的探讨
    4.4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4.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5)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周围性面瘫的相关研究
        1.1.1 周围性面瘫的概念
        1.1.2 病因病理及起病机制
        1.1.3 神经电生理改变
        1.1.4 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概论依据
    1.2 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相关研究
        1.2.1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定义
        1.2.2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发病机制
        1.2.3 周围性面瘫的后遗症的西医治疗
    1.3 祖国医学对面瘫的认识
        1.3.1 面瘫病名的认识
        1.3.2 面瘫的病因病机
        1.3.3 中医治疗面瘫病概述
    1.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2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技术线路图
        2.2.3 治疗方法
        2.2.4 观察方法
        2.2.5 评价指标
        2.2.6 质量控制
        2.2.7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统计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侧分布情况分析比较
    3.2 治疗前各评价指标结果分析情况
    3.3 治疗结果数据分析
        3.3.1 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3.3.2 两组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3.5 脱落与剔除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毫火针的相关研究
        4.1.1 关于毫火针的发展
        4.1.2 毫火针的治病机理
    4.2 毫火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机理
    4.3 毫火针选穴依据
        4.3.1 颧髎穴
        4.3.2 阳白穴
        4.3.3 迎香穴
        4.3.4 颊车穴
        4.3.5 地仓穴
        4.3.6 合谷穴
        4.3.7 百会穴
        4.3.8 足三里穴
        4.3.9 翳风穴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基线、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4.4.2 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分析
        4.4.3 治疗组治疗前后数据分析
        4.4.4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数据分析
        4.4.5 毫火针疗效分析
    4.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6)肾移植与物理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入选标准
    1.2 资料提取策略
    1.3 对纳入文献的评价
2 结果
    2.1 肾移植后并发症特点
    2.2 肾移植后并发症的物理疗法
        2.2.1 肺内感染
        2.2.2 带状疱疹
        2.2.3 无尿或少尿
        2.2.4 胃肠道反应
        2.2.5 口腔溃疡
3 讨论

(7)蛇串疮中西医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一 蛇串疮中医治疗现状
    1、中医文献论述
    2、病因病机
    3、中医诊断依据
    4、中医内治法
    5、中医外治法
    6、针灸治疗
    7、穴位注射
    8、综合治疗
综述二 蛇串疮西医治疗现状
    1化学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
    3局部治疗
    4心理治疗
综述三 蛇串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口服联合西药治疗
    2中药口服联合物理治疗
    3中西药联合物理治疗
病案举例
    病例一
    病例二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物理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①音频治疗
        ②氦氖激光治疗
        ③超短波治疗
2.结果
3.结论

(10)解毒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研究概况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1.3.1 名家治验
        1.3.2 辨证施治
        1.3.3 中成药
        1.3.4 中药外治
        1.3.5 其他疗法
    2 西医研究概况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治疗概况
        2.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中医诊断标准
        1.2 西医诊断标准
    2 一般情况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服药方法
        3.3 观察方法
    4 观察项目及指标
        4.1 症状、体征指标
        4.2 疼痛疗效评价
        4.3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5 统计学处理
    6 研究结果
        6.1 疗前、疗后症状、体征指标综合评分比较
        6.2 两组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6.3 疼痛指标比较
        6.4 两组发生后遗神经痛情况比较
        6.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组方分析
    2 现代药理研究
    3 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超短波氦氖激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D]. 束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思思.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 黄敏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扶正祛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中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观察[D]. 汤禹李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肾移植与物理治疗[J]. 赵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1)
  • [7]蛇串疮中西医治疗现状[D]. 杨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物理治疗观察[J]. 史文红,李华云,李菁. 海南医学, 2003(11)
  • [9]氦—氖激光针临床应用近况[J]. 柯梦笔. 上海针灸杂志, 1986(04)
  • [10]解毒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的临床观察[D]. 王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超短波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