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二)——我国技术现状及对策

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二)——我国技术现状及对策

一、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Ⅱ)──我国当前的技术状况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宇[1](2021)在《封闭聚氨酯改进丁苯橡胶金属(钢)热硫化粘合剂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材料科学中结构复合材料因其性能优异而被深入研究。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中的橡胶有着差异巨大的化学结构和力学性能,将两者粘接得到的复合件兼备了两者优点,可以应用到诸多场合,所以金属-橡胶热硫化复合体系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运用。封闭聚氨酯胶黏剂对金属有着优良的粘接性能,且储存稳定性良好。对丁苯橡胶进行官能化改性是提升与极性填料相容性,增强与金属粘接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制备了一种使用封闭聚氨酯改进的丁苯橡胶热硫化粘合剂,粘接金属(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实验以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合成聚氨酯预聚物,以丁酮肟(MEKO)作为封闭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与封闭;以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为扩链剂,制备了封闭型聚氨酯胶黏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其在160℃的解封和扩列行为;TG/DTG分析结果表明:解封温度在150℃附近,由PACM作为扩链剂时产物热稳定性更好;当湿固化时间为7天,NCO含量为4.8%,以IPDA扩链系数为0.6时,封闭聚氨酯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最大,为4.07MPa。本实验采用链中接枝技术,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BPO为引发剂,在甲苯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了接枝丁苯橡胶溶液。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接枝反应的成功;单体和BPO的用量都会影响溶液的粘度,随着用量的增加接枝率逐渐提升。本实验使用合成的封闭聚氨酯胶黏剂和接枝丁苯橡胶溶液,配合自制增粘剂、促进剂、硫磺、氧化锌和硬脂酸制备了橡胶-金属热硫化粘合剂。采用双涂的粘接工艺粘接钢片和丁苯橡胶混炼胶。探究了封闭聚氨酯用量、增粘剂用量和接枝橡胶接枝率对热硫化粘合剂的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当封闭聚氨酯胶黏剂选用NCO含量为4.8%,以IPDA扩链系数为0.9,接枝丁苯橡胶接枝率为13.6%,各组分固含量比例为封闭聚氨酯:接枝丁苯橡胶:增粘剂=4:1:3时,拉伸剪切强度最大为1.4MPa。

冯筱倩[2](2021)在《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固化后的涂膜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在建筑防水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由于我国基建设施发展迅速,铁路建设发达,道路总长加长,铁路道桥工程领域防水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聚氨酯防水涂料也不断向绿色环保、施工便利方向发展。本文采用较为环保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部分替代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了能满足铁路道桥工程领域防水要求的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时对施工更为便利的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采用MDI、TDI制备了较环保的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化学分析法对聚氨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单体及加料方式、异氰酸酯指数(R值)、聚醚二元醇和三元醇的配比、滑石粉的用量,以及消泡剂种类与用量等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该温度范围内的活化能为Ea=204.748 k J/mol;随着MDI用量增加,涂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下降,而热稳定性有所提升。随着A组份中R值的增大,涂膜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当R值为3.5时,涂膜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达到5.1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32%;当聚醚二元醇与三元醇的摩尔比为2∶1,滑石粉用量为质量百分比45%时,涂膜均显示较好的力学性能;非有机硅类消泡剂(BYK-054、DF831)具有更好消泡作用,涂膜表现出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在优化后的实验配方基础上制备的防水涂膜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13)标准中铁路桥梁非通行部位用Ⅱ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相关标准要求。论文也以TDI为单体,采用亚胺型和恶唑烷型潜固化剂、环保溶剂,制备了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分析了涂膜潜固化机理,研究了聚醚三元醇用量、R值、潜固化剂种类与用量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R值的增大,涂膜拉伸强度增加;增加聚醚三元醇的用量,涂膜拉伸强度提高,在聚醚二、三元醇质量比为3:7时具备了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亚胺型潜固化剂制备的涂膜更致密、表面针孔较少,其用量为1%~1.5%时能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沈照羽[3](2021)在《影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简称微孔PUE)是一种特殊的聚氨酯材料,因为泡孔结构的存在,其密度介于弹性体和软泡之间,具有密度低、抗冲击、高回弹等优良性能,可以用作减震材料和吸能材料等。当前对低密度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更好的拓宽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应用,研究影响其动态性能的因素就很有必要。本文主要采用全水发泡和半预聚体法的方式合成了低密度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分别探究了多元醇的种类、多元醇分子量、聚醚型多元醇并用、预聚体NCO%含量、R值、扩链交联剂种类、扩链剂用量、泡沫稳定剂用量、泡沫稳定剂种类、水的用量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聚酯型材料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聚醚型材料的落球回弹性好。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动静刚度比大小依次为PTMEG2000型<PPG220型<PEA20型<PCL2000型。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四甲撑醚二醇中,PTMEG2000型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和动态性能,PTMEG1000型材料的动静刚度比最小,随着分子量的增加,材料动态性能变差。随着聚醚多元醇P36-28所占比例的增多,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好,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损耗因子逐渐减小。(2)预聚体NCO%含量的增加造成材料密度降低,损耗因子减小,各种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性能变差,当预聚体NCO%含量在12%时,材料的动静刚度比最低。R值增大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动态性能变好,同时材料的落球回弹性变差,动静刚度比逐渐减小。(3)BDO作扩链剂时,材料有好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随着BDO用量的增多,材料的拉伸强度与硬度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的升高,低温柔顺性变差,动态性能也变差。当BDO用量为7份时,材料的动静刚度比最小;TEOA作扩链交联剂时,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DEOA作扩链交联剂时材料的损耗因子最小;KC作扩链交联剂时材料的损耗因子峰对应的温度较高。(4)泡沫稳定剂用量增多,材料的泡孔大小和泡孔结构更加均一,泡沫稳定剂的用量为5份时,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当泡沫稳定剂的用量超过3份后,材料的动静刚度比达到最佳。DC-193型和M-6688型泡沫稳定剂合成的材料物理机械性能较好,闭孔结构较多。L-580型材料的动静刚度比最小,M-6698型材料的动静刚度比最大。随着水的用量的增多,材料的泡孔数量增多,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差,动态性能变好,损耗峰对应的温度区间减小;当水的用量为0.7份时,材料的动静刚度比最大。

房鑫[4](2020)在《喷涂型聚脲树脂的研究》文中认为聚脲是国内外近十几年来随着聚氨酯材料实际应用、施工环保要求提高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友好、性能突出的新型应用材料。喷涂型聚脲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了反应速度快、施工界面不流挂、不受环境温湿度影响等诸多优势,突破了传统喷涂技术的局限性,当前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现代以来,德国最先研制出喷涂型聚脲的产品,随后喷涂型聚脲工艺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使喷涂型聚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商业上的贸易应用。当下,聚脲的市场主要分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发展近些年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在国内喷涂型聚脲材料主要应用在船舶防腐、航空航天、铁路修建以及重要设施的建设上面。本论文使用半聚物的制备方法,先将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氨基聚醚进行预聚反应,聚合生成异氰酸酯部分;然后调试与异氰酸酯浓度匹配的不同种类聚醚氨混合物作为氨基化合物使用,最后将两组份加入到美国GUSMER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20/35型高压无气喷涂机中,根据实验条件调节仪器参数,通过快速喷涂的混合方式使之迅速反应完全,得到对异氰酸酯预聚物进行扩链合成目标的产物---喷涂型聚脲树脂。本文中对预聚生成异氰酸的过程以及合成不同种类聚醚氨的氨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合成异氰酸酯预聚物的最优条件、异氰酸酯浓度对聚脲树脂产物的反应时间和树脂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对反应合成的聚脲特征峰进行表征,确定目标树脂的生成;通过电化学(Tafel、EIS)腐蚀实验研究了其耐腐蚀的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对聚脲涂层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能够得到其结构平整度表征图片;通过热重分析对反应生成的聚脲进行耐温性能测试,可得到其耐热分解曲线;同时使用JM-Ⅳ型磨耗、LX-D型邵氏硬度计和CMT4204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反应生成的聚脲进行力学性能测定。论文着重研究了喷涂型聚脲树脂不同种类原料合成异氰酸酯对聚脲产物反应时间和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了不同种类原料合成异氰酸酯与一定浓度聚醚氨通过喷涂的方式快速混合反应形成聚脲材料。经研究发现,当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氨基聚醚(Mw2000),聚合生成的异氰酸酯预聚物与环氧树脂固化剂,聚醚多元氨,二乙基甲苯二氨,N,N-二烷基甲基二氨调试相应浓度的氨基化合物得到的喷涂聚脲树脂反应速度快、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好,漆膜连续平整光滑,测得邵氏硬度较高,断裂伸长率大于230%,拉伸强度大于20MPa,撕裂强度大于70/KN·m-1,强于其它组份反应生成的聚脲。

盖东杰[5](2017)在《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在高回弹软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提高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的泡沫承载力和开孔率通常在原料中添加聚合物多元醇。但是聚合物多元醇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还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挥发成分。因此寻求绿色、价廉的方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过量的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和不同结构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合成端-NCO基聚醚,并用其作为黑料组分制备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制备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的发泡配方,合成端-NCO基聚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不同分子结构聚醚合成端-NCO基聚醚对高回弹聚氨酯软泡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如下:1、用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和高活性聚醚多元醇(EP-330N)作为主要原料制备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温度、各组分用量和异氰酸酯指数对高回弹聚氨酯软泡性能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在模具温度60℃、料温25℃,异氰酸酯指数1.0,发泡组分中三乙醇胺为1.2pbw、用水量为3.5pbw、A-33为0.6pbw、A-1为0.1pbw时制备的产品性能最佳;2、用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和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作为主要反应原料,研究了合成端-NCO基聚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聚醚多元醇往高官能度异氰酸酯中的滴加方式、投料比R(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质量比)为10:4、反应温度为75℃、滴加时间为40 min为最佳的反应条件。3、用不同分子结构的聚醚多元醇与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合成端-NCO基聚醚,制备高回弹聚氨酯软泡并对比他们的性能。4、对比使用端-NCO基聚醚和使用聚合物多元醇制备的高回弹聚氨酯软泡在产品性能和发泡配方上的区别。

张立[6](2017)在《低游离TDI-TMP共混预聚物的合成及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TDI-TMP加成物被广泛应用在家具木器漆、防腐涂料和防水涂料等表面装涂,它赋予漆膜多种优异性能。TDI与TMP的反应过程动力学对聚合物结构、性能和游离单体含量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和仪器表征的手段对反应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系统的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进行程度对预聚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反应温度50℃,NCO转化率为5560%时加阻聚剂,为反应的最佳条件,得到的产物分子量分布均匀,游离单体含量低。采用FT-IR、GPC、HRMS和1H-NMR等表征方法,分析了预聚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温度对2,4位-NCO反应活性有选择性,低温有利于4位的-NCO优先反应,高温有利于2位的-NCO参与反应。其次,采用LCMS的方法对50℃、65℃和80℃反应中间体的含量进行追踪,并提出了TDI和TMP三步连串反应的基础反应模型。分析得出了不同温度下各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温度对反应中间体AB、AB2生成速率影响较小,其活化能分别为12.76kJ/mol、16.58 kJ/mol,反应终产物AB3对温度更敏感,活化能达到25.63 kJ/mol,反应总的表观活化能Ea=54.97 kJ/mol。此外,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反应动力学拟合,所得中间体含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相匹配,验证了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化学改性法,使用自制催化剂和长链醇,制备出低粘度、低游离TDI、高容忍度的TDI-TMP预聚物。研究表明,最佳催化剂用量为0.5 wt%,NCO转化率39.0%为最佳加入时机,合成原料配比m(TDI)/m(TMP)=4.0较为适宜,合成的TDI-TMP预聚物游离TDI=0.38、粘度=900 mPa·s;用正十二醇改性取得很好的效果,用量为3 wt%,此时二甲苯容忍度可达到3.5以上。

王勃,薛金强,张少奎[7](2016)在《国内降低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异氰酸酯含量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异氰酸酯的性质、危害和检测方法,重点描述国内降低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异氰酸酯含量的技术进展。针对聚氨酯涂料在国内发展现状,对未来去除游离异氰酸酯技术的发展作了简单展望。

曹树坤[8](2016)在《高相容低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与应用》文中指出TDI三聚体作为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固化剂,可以有效提高漆膜干燥速度和硬度。目前,TDI三聚体产品众多,但高档TDI三聚体主要是国外产品。本论文旨在研发一种高相容低游离TDI三聚体,对TDI自聚规律、实验配方、操作工艺和产品性能进行了探究,具体工作如下:以基础配方探究催化剂选择及用量、催化温度、TDI初始投料量对TDI自聚的影响规律;跟踪反应体系游离TDI同分异构体各自含量来研究TDI单体消耗规律;探究改性醇对TDI三聚体容忍度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最终配方。实验表明:采用0.3wt%DMP-30催化剂在80℃条件下能够高效催化TDI自聚,样品粘度较低且可以有效降低游离TDI含量;TDI-80与溶剂初始投料比为3:2,并采用TDI-100替换50wt%TDI-80并以滴加方式投料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同时大幅度降低游离TDI含量;采用NCO与OH摩尔比为20的正十二醇改性TDI三聚体,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容忍度。综合以上实验规律确定实验配方,获得固体份含量为50.43wt%,NCO值为7.03wt%,粘度为320cp,游离TDI含量为0.44wt%,容忍度为3.5的TDI三聚体产品,基本达到高相容低游离要求。将自制TDI三聚体与市售优质TDI三聚体在物化指标、储存性能以及应用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自制TDI三聚体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常温储存6个月及加热储存4星期,产品NCO值与粘度指标无明显变化。配漆过程中将TDI三聚体与TDI加成物复配使用,漆膜表干速度、实干速度和硬度指标与TDI三聚体添加量呈正相关;TDI三聚体的引入对漆膜光泽度和丰满度影响程度较小,证明自制TDI三聚体具有较好的保光性与丰满度,从而达到高相容TDI三聚体的应用要求。

雷鸣[9](2011)在《无毒级TDI-TMP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研究》文中指出聚氨酯固化剂是聚氨酯产品中最重要的组份之一,多年来其高游离异氰酸酯单体含量一直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产业化生产低游离TDI的TDI-TMP型聚氨酯固化剂为目标,对合成工艺和分离工艺做进一步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合成出适合在薄膜蒸发设备中进行分离的TDI-TMP预聚物、合成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回收溶剂中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构比测定方法研究、游离TDI分离过程的工程放大研究。对预聚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增大TDI和TMP的配比,有利于降低预聚物的粘度,但是同时也会增大预聚物中的游离TDI含量,进而增加后续分离的负担,所以,从整个工艺考虑,比较合理的TDI/TMP的比例为5.25/1。高温反应会导致很多副反应的发生,这些副反应都会使分子量成倍增大,这样就不利于后续分离工艺的进行。所以合成温度控制在50-70℃较好。该条件下合成出的预聚物颜色浅、粘度小、分子量分布窄。探讨了多元醇的选择和预聚物的性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将得到的最优配方进行中试试验研究,探讨中试产品性能,在实际生产中检验实验室配方的科学性。用盐酸-二正丁胺滴定法分析TDI-TMP反应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得出不同温度下和不同配比下的速率常数,并计算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工艺数据。回收液的组成对生产中的进一步合成有重大影响,本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回收溶剂中TDI异构体定性定量测试,并对两种方法的测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准确,能够用于回收溶液中异构比的测定。结合中试试验的结果及进一步的工艺研究进行了大生产(5000吨/年聚氨酯无毒固化剂生产线)的工艺设计。设计大生产的合成和分离工艺,确定设备的基本尺寸和基本选型。计算结果表明:反应釜的大小为12m3,中间产品储罐为15m3,兑稀罐为5m3。一级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为2.66m2,二级冷凝的换热面积为2.1m2。大生产线每小时所需量为要的蒸汽量为1123.4Kg。

陈晓东[10](2010)在《高性能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与结构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汽车轮胎的三大行驶性能---------低的滚动阻力、高的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难以兼顾的矛盾,尤其是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能之间的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是长期困扰轮胎工业的老大难问题。而浇注性聚氨酯弹性体(CPUE)由于具有高弹性、耐磨、耐油、耐撕裂、耐化学腐蚀、耐射线辐射、黏合性好、吸震能力强等优良性能,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随着聚氨酯技术进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聚氨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六大合成材料之一。它是一类能依据某种交联方法(链增长或交联,或者兼有两种作用)用泵计量输送(温度在100℃时,粘度为1500泊以下)注入模具来制造弹性制品的聚合物。与橡胶材料相比,PUE具有硬度可调节范围宽(邵A10~邵D85)、耐腐蚀、耐磨、耐低温、耐油等特性;又因为它的液体橡胶特性,还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能耗小、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性能优异的CPUE材料制品倍受青睐,并在逐步替代许多特种橡胶制品,尤其是一些使用性能要求苛刻的制品,如坦克履带推进装置中的履带衬胶、负重轮挂胶、以及各种轮胎、胶轮、胶辊、减震材料和医用心血管材料等。而为了能够将具有高耐磨性的液体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用于轮胎胎面,实现CPUE胎面三大行驶性能的优化平衡,本论文以聚己内酯(PCL)—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配方体系为模型,在研究体系中引入耐热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以观察各种有关的相关关系,并综合分析和研究这些相关性,建立聚氨酯弹性体的分子组成——超分子结构——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和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包括:在两种基本扩链剂体系中采用不同分子量、不同硬段含量时的力学性能、内部结构、超分子微区结构、耐热性能和动态性能的研究。然后针对聚氨酯弹性体在高温、高承载及交变应力等苛刻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要求,对组成聚氨酯弹性体的三个主要成分软段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及扩链剂与材料各项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探索了纳米材料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改进及其机理,在聚氨酯弹性体分子组成和内部结构与材料耐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基础上,基于胎面用高分子材料设计的思路提出“集成聚氨酯弹性体”概念。开展了集成聚氨酯弹性体的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研究,使集成聚氨酯弹性体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耐磨损性和内生热性四个性能之间的综合平衡。因此“集成聚氨酯弹性体”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合成探索实验的结果验证,为高速轮胎胎面用高性能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应用理论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①系统地研究了软段种类及分子量、异氰酸酯品种及含量、醇/胺扩链剂品种及复配比例分别对CPUE的力学性能、高温强度、动态力学性能及材料结晶性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其分子结构与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综合分析了其分子组成、微观结构与材料耐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②通过HTPB/IPDI体系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形貌和固化流变性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聚氨酯软段和硬段的热力学不相容性、反应流变性和软硬链段的运动能力是决定嵌段聚氨酯微观结构的三个因素,而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哪一个会成为主导因素”的观点;③对纳米填料改进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其改善程度与纳米填料的表面性质及软段多元醇的种类有关联。亲水性的AEROSIL 200和疏水性的AEROSIL R972两种纳米SiO2在不同体系的CPUE中分散性和稳定性存在差异,AEROSIL 200在聚己内酯(PCL)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补强效果,而在PTMG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均较差,甚至有超过μm级的团聚体的存在;AEROSIL R972在PCL和PTMG两种体系的CPUE中均有较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其中PCL体系的CPUE材料中两种纳米SiO2均有显着的增强、增韧和提高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作用,其中含AEROSIL 200的PCL体系CPUE的100℃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比纯PCL体系CPUE对比样提高1.84和1.13倍;而含AEROSIL R972的PCL体系CPUE的100℃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比纯PCL体系CPUE对比样提高1.78和2.13倍。④研究了传统硫化橡胶与CPUE液体橡胶在分子结构上的不同,同时探寻了导致传统硫化橡胶与CPUE液体橡胶在力学性能及动态性能上差异的内在因素,提出了“集成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思路,并根据理论指导合成了多元配方体系CPU,其力学性能基本上可以满足本研究预定的设计指标要求,三元和四元多元配方体系在性能上兼备了各单元体系的优点,克服了各单元体系的缺点,使力学性能各指标之间有一个最佳的综合平衡,实现了力学性能的优化。⑤通过集成CPUE的初步探索,在材料的三大性能上取得突破,即⑴CPUE的初始模量可大幅度降低至通用硫化橡胶的水平;⑵CPUE的Tg可降低到通用硫化橡胶水平;⑶在50~100℃温度段CPUE的tanδ可低于通用橡胶,使CPUE具有低的内生热和低的滚动阻力。

二、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Ⅱ)──我国当前的技术状况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Ⅱ)──我国当前的技术状况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封闭聚氨酯改进丁苯橡胶金属(钢)热硫化粘合剂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橡胶与金属粘接概述
        1.1.1 橡胶金属粘接研究进展
        1.1.2 橡胶与金属粘接机理概述
        1.1.3 橡胶与金属粘接工艺
        1.1.4 橡胶与金属粘接失效原理概述
    1.2 封闭型聚氨酯胶黏剂概述
        1.2.1 封闭型聚氨酯的原料
        1.2.2 封闭型聚氨酯的反应机理
        1.2.3 封闭型聚氨酯的发展及应用
    1.3 丁苯橡胶胶黏剂概述
        1.3.1 丁苯橡胶概述
        1.3.2 溶聚丁苯橡胶的改性技术
        1.3.3 接枝溶聚丁苯橡胶胶黏剂的原料
    1.4 选题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封闭型聚氨酯的合成及其胶黏剂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测试方法
        2.3.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2.3.2 热性能分析
        2.3.3 NCO含量测定
        2.3.4 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2.4 实验步骤
        2.4.1 端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合成
        2.4.2 端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封闭
        2.4.3 封闭物的解封与扩链反应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红外光谱图分析
        2.5.2 热性能分析
        2.5.3 力学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接枝丁苯橡胶的合成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测试方法
        3.3.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3.3.2 旋转粘度测试
        3.3.3 接枝率测定
    3.4 实验步骤
        3.4.1 AA接枝丁苯橡胶溶液的制备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红外光谱图分析
        3.5.2 AA用量对AA接枝丁苯橡胶溶液的影响
        3.5.3 BPO用量对AA接枝丁苯橡胶溶液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封闭型聚氨酯改进丁苯橡胶热硫化粘合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测试方法
        4.3.1 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配方
    4.6 结果与讨论
        4.6.1 封闭聚氨酯用量对热硫化粘合剂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4.6.2 增粘剂用量对热硫化粘合剂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4.6.3 接枝橡胶接枝率对热硫化粘合剂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氨酯概述
        1.1.1 异氰酸酯
        1.1.2 多元醇
        1.1.3 聚氨酯合成化学
    1.2 聚氨酯防水涂料分类及应用
        1.2.1 不同有机填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1.2.2 不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
    1.3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
        1.3.1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理论基础研究
        1.3.2 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
        1.3.3 环保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
    1.4 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高强度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
        2.2.4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制备
        2.2.5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2.3.2 聚氨酯预聚体红外光谱分析
        2.3.3 MDI单体对PU涂膜性能的影响
        2.3.4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涂膜性能的影响
        2.3.5 预聚合反应三元醇用量对聚氨酯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3.6 滑石粉用量对PU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2.3.7 消泡剂类型和用量对PU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2.3.8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综合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潜固化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主要原料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2.3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
        3.2.4 涂膜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异氰酸酯指数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3.2 聚醚二元醇/三元醇比例对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环保溶剂对PU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3.4 潜固化剂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3.3.5 单组份PU防水涂料综合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影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简介
    1.2 合成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所用的原料
        1.2.1 多元醇
        1.2.2 异氰酸酯
        1.2.3 扩链剂与交联剂
        1.2.4 催化剂
        1.2.5 发泡剂
        1.2.6 泡沫稳定剂
        1.2.7 填料
    1.3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原理
        1.3.1 异氰酸酯的反应特性
        1.3.2 泡沫的形成过程
    1.4 合成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
        1.4.1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造方法
        1.4.2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发泡工艺
    1.5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5.1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分类
        1.5.2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应用
    1.6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多元醇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助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造方法
    2.3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多元醇种类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4.2 多元醇分子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4.3 聚醚型多元醇并用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异氰酸酯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助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造方法
    3.3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预聚体NCO%含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4.2 R值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扩链交联剂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助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造方法
    4.3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扩链交联剂种类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4.2 扩链剂用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发泡助剂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与助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造方法
    5.3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泡沫稳定剂用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5.4.2 泡沫稳定剂种类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5.4.3 水的用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喷涂型聚脲树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脲树脂的发展史
        1.1.1 国外聚脲树脂概述
        1.1.2 国内聚脲树脂概述
    1.2 喷涂型聚脲树脂
        1.2.1 聚脲树脂反应原理
        1.2.2 物料配比计算
        1.2.3 扩链剂的选择
        a-扩链剂的作用
        b-扩链剂的种类
        C-扩链剂的确定
        1.2.4 预聚物组成选择
    1.3 聚脲树脂的应用领域
        1.3.1 聚脲树脂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3.2 聚脲在防腐蚀方面的应用
        1.3.3 聚脲在汽车方面的应用
        1.3.4 聚脲在道路方面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设想和内容创新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4.2 本课题研究的设想
        1.4.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创新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原料的准备
        2.2.1 聚丙二醇(PPG)脱水
        2.2.2 TDI的脱水
        2.2.3 端氨基聚醚(D2000)脱水
        2.2.4 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合成
        2.2.5 氨基化合物的配置
    2.3 预聚物NCO含量的测定
        2.3.1 指示剂的配制
        2.3.2 测定NCO含量
    2.4 甲苯二异氰酸酯型喷涂聚脲树脂的制备
        2.4.1 喷涂基板的处理
        2.4.2 型喷涂聚脲树脂的制备
    2.5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2.5.1 FT-IR红外光谱表征
        2.5.2 扫描电镜表征(SEM)
        2.5.3 热重分析(TGA)
        2.5.4 电化学分析
        2.5.5 耐磨擦性测试
        2.5.6 拉伸性能测定
        2.5.7 硬度测试
        2.5.8 冲击强度测试
        2.5.9 粘度的测定
        2.5.10 固体含量的测定
        2.5.11 凝胶时间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红外测试结果分析
    3.2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分析
    3.3 热失重测试结果分析
    3.4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3.5 耐磨擦测试结果分析
    3.6 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3.7 硬度测试结果分析
    3.8 冲击强度测试结果分析
    3.9 粘度测定结果分析
    3.10 固体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3.11 胶时间测定结果分析
    3.12 聚脲树脂浓度的确定
    3.13 聚脲树脂当量比的确定
    3.14 聚脲树脂喷涂体积比的确定
    3.15 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在高回弹软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氨酯泡沫塑料概述
        1.1.1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简介
        1.1.2 聚氨酯软泡的发展过程
        1.1.3 聚氨酯软泡的应用
        1.1.4 PU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
        1.1.5 高回弹聚氨酯软泡与普通聚氨酯软泡区别
    1.2 多异氰酸酯的研究进展
        1.2.1 多异氰酸酯概述
        1.2.2 多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
        1.2.3 多异氰酸酯的主要品种
    1.3 对聚氨酯泡孔结构形成的物理化学演变过程及开孔机理的研究
        1.3.1 聚氨酯泡孔结构形成的物理过程
        1.3.2 聚氨酯泡孔结构形成的化学过程
        1.3.3 聚氨酯泡孔的开孔机理
        1.3.3.1 气体压力效应开孔
        1.3.3.2 脲沉积效应开孔
        1.3.3.3 硅酮表面活性剂效应开孔机理
    1.4 影响高回弹聚氨酯软泡性能的因素
        1.4.1 泡孔
        1.4.1.1 泡孔开孔率
        1.4.1.2 泡孔结构
        1.4.2 聚醚多元醇的分子结构
        1.4.2.1 聚醚多元醇的活性
        1.4.2.2 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
        1.4.2.3 聚醚多元醇的链结构
        1.4.3 发泡配方各组分用量对高回弹软泡沫性能的影响
        1.4.3.1 催化剂
        1.4.3.2 硅酮表面活性剂
        1.4.3.3 发泡剂
        1.4.3.4 扩链剂和交联剂
        1.4.3.5 有机多元醇化合物
    1.5 端-NCO基聚醚
        1.5.1 端-NCO基聚醚的概述
        1.5.2 端-NCO基聚醚的合成
        1.5.2.1 合成机理
        1.5.2.2 合成工艺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泡配方对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在高回弹软泡中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规格
        2.2.2 实验仪器
        2.2.3 原料的预处理
        2.2.4 实验过程
        2.2.5 聚氨酯高回弹软泡性能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用量对聚氨酯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2.3.2 水的用量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2.3.3 温度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2.3.3.1 物料温度对发泡速度的影响
        2.3.3.2 模具温度对泡沫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软泡硅油用量对泡沫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异氰酸酯指数r取值聚氨酯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2.3.6 用不同质量的TDI与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复配
        2.3.6.1 高官能度异氰酸酯与TDI复配后对-NCO含量的影响
        2.3.6.2 高官能度异氰酸酯与TDI复配后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2.3.6.3 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对高回弹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端-NCO基聚醚的制备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1.1 实验所需原料
        3.2.1.2 实验仪器
        3.2.2 预聚体的合成
        3.2.2.1 原材料的预处理
        3.2.2.2 工艺合成路线
        3.2.2.3 酸碱滴定测预聚体中游离-NCO含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端-NCO基聚醚多元醇投料比R的选择
        3.3.2 合成端-NCO基聚醚多元醇投料方式的选择
        3.3.3 合成端-NCO基聚醚滴加时间的选择
        3.3.4 合成端-NCO基聚醚反应时间的选择
        3.3.5 合成端-NCO聚醚温度的选择
        3.3.6 端-NCO基聚醚的表征
    3.4 端-NCO基聚醚与不同质量的TDI复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端-NCO基聚醚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试验方法
        4.2.4 高回弹聚氨酯软泡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元醇官能度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4.3.2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异氰酸酯合成的端-NCO基聚醚对高回弹软泡性能的影响
        4.3.4 端-NCO基聚醚与MDI复配做为黑料组分制备高回弹软泡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聚合物多元醇与半预聚体制备的高回弹泡沫性能对比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方法及对产品的性能检测及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发泡配方的区别
        5.3.2 泡沫力学性能的对比
        5.3.3 泡沫动态力学性能对比
        5.3.4 泡沫的热力学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术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低游离TDI-TMP共混预聚物的合成及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涂料
        1.2.1 聚氨酯涂料的分类
        1.2.2 聚氨酯原料
        1.2.2.1 异氰酸酯单体
        1.2.2.2 多元醇
        1.2.2.3 扩链剂
        1.2.3 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
    1.3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3.1 异氰酸酯与羟基反应
        1.3.2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
        1.3.3 异氰酸酯与胺反应
        1.3.4 异氰酸酯与羧基反应
        1.3.5 异氰酸酯的环化反应
    1.4 TDI-TMP预聚物
    1.5 TDI与TMP的反应
    1.6 降低游离TDI的方法
        1.6.1 萃取分离法
        1.6.2 分子蒸馏法
        1.6.3 分子筛吸收法
        1.6.4 化学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测试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盐酸-二正丁胺反滴法
        2.3.2 粘度的测定
        2.3.3 固含量的测定
        2.3.4 Fe-Co比色法
        2.3.5 二甲苯容忍度的测定
        2.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7 气相色谱分析
        2.3.7.1 测试条件
        2.3.7.2 实验方法
        2.3.8 高分辨质谱分析
        2.3.9 核磁共振分析
        2.3.10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3.1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第三章 TDI-TMP预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3 NCO转化率对反应的影响
        3.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3.5 高分辨质谱分析
        3.3.6 ~1H-NMR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I和TMP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TDI-TMP预聚物的合成
        4.2.2 TDI-TMP预聚物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DI和TMP的基础反应模型
        4.3.2 各步反应速率常数的建立
        4.3.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4.4 模型拟合
        4.4.1 初级拟合
        4.4.2 复杂拟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DI-TMP共混预聚物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自制Mannich催化剂的制备
        5.2.2 TDI-TMP共混预聚物的合成和改性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自制Mannich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5.3.2 催化剂的用量及加入方式的影响
        5.3.3 TDI与TMP配比的影响
        5.3.4 长链醇改性
        5.3.5 抗氧化剂和阻聚剂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国内降低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异氰酸酯含量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游离异氰酸酯行业规范
2 游离异氰酸酯的性质及危害
3 游离异氰酸酯的检测方法
4 国内降低游离异氰酸酯的技术
    4.1 国内目前的技术状况
    4.2 国内脱除游离异氰酸酯的方法分类
    4.3 国内降低游离异氰酸酯的技术应用
        4.3.1 化学法
        4.3.2 物理法
        4.3.2. 1 溶剂萃取法
        4.3.2. 2 高真空刮板薄膜蒸发法
        4.3.2. 3 分子蒸馏法
        4.3.2. 4 共沸蒸馏法
5 结束语

(8)高相容低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异氰酸酯简介
    1.3 甲苯二异氰酸酯自聚反应
    1.4 异氰酸酯三聚催化剂
    1.5 TDI催化自聚机理
    1.6 TDI三聚体中游离TDI降低方法
    1.7 游离TDI检测方法
    1.8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内容
        1.8.3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仪器、药品和测试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2 实验药品
        2.2.3 实验测试方法
第三章 高相容低游离TDI三聚体合成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TDI三聚体初合成工艺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选择及用量
        3.3.2 温度的影响
        3.3.3 TDI投料比的影响
        3.3.4 TDI同分异构体消耗规律
        3.3.5 TDI三聚体改性研究
        3.3.6 高相容低游离TDI三聚体合成配方与工艺
        3.3.7 TDI三聚体红外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相容低游离TDI三聚体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制TDI三聚体与市售同类型固化剂指标对比
        4.3.2 自制TDI三聚体储存稳定性测试
        4.3.3 TDI三聚体对漆膜干速的影响
        4.3.4 TDI三聚体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4.3.4.1 TDI三聚体对漆膜硬度的影响
        4.3.4.2 TDI三聚体对漆膜光泽的影响
        4.3.4.3 TDI三聚体对漆膜丰满度影响
        4.3.5 自制TDI三聚体与市售同类型固化剂综合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无毒级TDI-TMP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聚氨酯涂料的发展
        1.1.2 TDI 及其性能
        1.1.3 TDI-TMP 预聚物
        1.1.4 游离TDI 过量的原因
        1.1.5 游离TDI 的行业规范
    1.2 降低游离TDI 的技术分析
        1.2.1 直接合成法
        1.2.2 催化聚合法
        1.2.3 分子蒸馏法
        1.2.4 高真空薄膜蒸发
    1.3 国内外固化剂产品技术状况
    1.4 本论文的研究基础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TDI-TMP 预聚物合成研究
    2.1 引言
    2.2 聚氨酯化学
        2.2.1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2.2.2 异氰酸酯的反应类型
        2.2.3 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原料
        2.3.2 实验仪器设备
        2.3.3 研究思路
        2.3.4 实验步骤
        2.3.5 分析与测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NCO:OH 对预聚物的影响
        2.4.2 反应温度对聚氨酯预聚物合成的影响
        2.4.3 多元醇体系的选择
    2.5 最优配方的中试产品表征
        2.5.1 分离前后预聚物的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5.2 与拜耳L75 产品相对比
        2.5.3 分离后固化剂的质谱分析
        2.5.4 最优配方中试车间实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I-TMP 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合成过程NCO 浓度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动力学公式推导
        3.3.2 温度动力学
        3.3.3 配比动力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收溶剂中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构比测定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和试剂
        4.2.2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4.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4.2.4 回收溶剂的配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DI 原料的检测
        4.3.2 回收溶剂中TDI 异构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游离TDI 分离过程的工程放大研究
    5.1 工艺设计要求和流程
        5.1.1 大生产设计要求
        5.1.2 大生产流程设计
    5.2 工艺流程的详细说明
        5.2.1 工艺流程框架图
        5.2.2 工艺说明
    5.3 大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
        5.3.1 主题设备大小的确定
        5.3.2 主要管径的计算
        5.3.3 换热面积计算
        5.3.4 蒸汽用量的计算
    5.4 大生产所需设备和设计要求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

(10)高性能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与结构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氨酯材料的发展概况
    1.2 聚氨酯弹性体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2.1 PUE 的分类
        1.2.2 PUE 的现状
        1.2.3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CPUE)的发展方向
    1.3 浇注型PU 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1.3.1 浇注型PU 弹性体的结构形态研究
        1.3.2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
        1.3.3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1.4 本研究工作目的和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具体研究内容
        1.4.3 关键问题
        1.4.4 研究方法
        1.4.5 技术路线及试验方案
        1.4.6 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CPUE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原料和实验装置
        2.1.1 原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2 CPU 弹性体的制备与表征
        2.2.1 试样的制备
        2.2.2 试样的表征
    2.3 机械性能测试
        2.3.1 拉伸测试
        2.3.2 断裂伸长率
        2.3.3 耐磨性测试
        2.3.4 撕裂强度
        2.3.5 硬度的测定
        2.3.6 回弹率的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PUE 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形态的相关关系研究
    3.1 结果与讨论
        3.1.1 软段品种对CPUE 力学性能的影响
        3.1.2 软段分子量对CPUE 力学性能的影响
        3.1.3 软段结晶对CPUE 性能的影响
        3.1.4 异氰酸酯品种对CPUE 力学性能的影响
        3.1.5 异氰酸酯结构对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体系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1.6 不同硬段含量对CPUE 力学性能的影响
        3.1.7 不同扩链剂对CPUE 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CPUE 的耐热性能与结构形态的相关关系
    4.1 前言
    4.2 二异氰酸酯品种对耐热性能的影响
    4.3 扩链剂品种对CPUE 耐热性能的影响
    4.4 软段品种对CPUE 耐热性能的影响
        4.4.1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
    4.5 硬段含量对CPUE 耐热性能的影响
        4.5.1 不同硬段含量CPUE 试样耐热性能的研究
        4.5.2 硬段含量对CPUE 中氢键化程度的影响
    4.6 引入耐热基团对CPUE 耐热性能的影响
    4.7 纳米填料对CPUE 耐热性能的影响
        4.7.1 实验部分
        4.7.2 结果与讨论
    4.8 CPUE 的微相分离对耐热性能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PUE 的动态力学性能与结构形态的相关关系
    5.1 CPUE 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5.2 CPUE 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表征
        5.2.1 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应力-应变特性
        5.2.2 损耗模量或损耗因子
    5.3 异氰酸酯种类对CPUE 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结果与讨论
    5.4 扩链剂种类对CPUE 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4.1 扩链剂种类对聚己内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硬段含量对聚己内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6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5.6.1 软段品种对CPUE 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6.2 软段分子量对聚己内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6.3 软段分子量对聚四氢呋喃型聚氨酯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PUE 的其它性能与结构形态的相关关系
    6.1 丁羟体系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6.1.1 丁羟体系聚氨酯弹性体微观结构的研究
        6.1.2 实验
        6.1.3 结果与讨论
    6.2 聚四氢呋喃多元醇体系预聚体流变性能的研究
        6.2.1 实验
        6.2.2 结果与讨论
        6.2.3 预聚体的粘度-温度关系
    6.3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与硫化橡胶的性能对比分析
        6.3.1 实验
        6.3.2 两类橡胶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比较
        6.3.3 导致两种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差异的材料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集成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设计理论和探索研究
    7.1 集成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7.1.1 技术问题的提出
        7.1.2 高性能CPUE 的设计指标要求
        7.1.3 集成CPUE 概念和设计理论的提出
    7.2 集成CPUE 的初步探索研究
        7.2.1 CPUE 综合力学性能的优化集成-----聚己内酯多元配方体系 CPU 的合 成和力学性能研究
        7.2.2 集成CPUE 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性理论
    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四、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Ⅱ)──我国当前的技术状况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封闭聚氨酯改进丁苯橡胶金属(钢)热硫化粘合剂性能的研究[D]. 王鑫宇. 沈阳化工大学, 2021(02)
  • [2]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冯筱倩.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影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因素研究[D]. 沈照羽.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4]喷涂型聚脲树脂的研究[D]. 房鑫.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5]高官能度异氰酸酯在高回弹软泡中的应用研究[D]. 盖东杰.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6]低游离TDI-TMP共混预聚物的合成及过程研究[D]. 张立.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7]国内降低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异氰酸酯含量技术研究进展[J]. 王勃,薛金强,张少奎.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6(03)
  • [8]高相容低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与应用[D]. 曹树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无毒级TDI-TMP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研究[D]. 雷鸣.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10]高性能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与结构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D]. 陈晓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降低多异氰酸酯预聚物中游离TDI的含量(二)——我国技术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