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油豆沙卷面包的生产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钟细娥[1](2020)在《甘油在广式月饼饼皮、莲蓉馅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甘油作为水分保持剂、乳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可以提升产品柔软度、降低产品水分活度、延长产品保质期等,但在月饼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论文主要研究甘油在广式月饼饼皮、莲蓉馅料中的应用,探究甘油对月饼品质、贮存安全性、水分迁移、油脂迁移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以馅料质地为评价指标,研究甘油对莲蓉馅料的品质影响。甘油在莲蓉馅料中应用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增大产品的粘度、提高产品的内部组织紧密性、降低产品的硬度,甘油添加量在3%以内为宜。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粘牙性与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紧密性呈极显着正相关,硬度与紧密性呈极显着负相关。以感官评分、饼皮水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甘油对饼皮的品质影响。甘油在饼皮中应用可以增加月饼柔软度、缩短饼皮的回软回油时间、降低转化糖浆用量(约14%),甘油用量超过2%时还可改善饼皮面团机械操作性能;通过响应面分析实验构建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回归拟合良好(拟合度为0.9385),可用于分析和预测甘油和转化糖浆对感官评分影响。以水分活度、水分含量、质地、微生物、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甘油对月饼储存过程品质的影响。甘油有助于饼皮持水、促进水分从馅料往饼皮迁移,缩短饼皮回软回油时间,降低水分活度;与广式传统月饼相比,广式甘油月饼放置第2天时质子密度图像与第4天接近、饼皮水分含量高1.3%;广式甘油月饼的饼皮水分含量在月饼回软加油过程中逐日上升,油脂含量恒定,硬度及咀嚼性值逐渐增大,内聚性增大到第3天时开始下降,在40℃恒温储存一个月后过氧化值、菌落总数、霉菌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规定值以内。
常煜华,沈菊泉[2](2020)在《花样面包》文中研究说明氧气吐司、肉松小贝、脏脏包、"大列巴"……这年头,提到面包,你的脑海里恐怕早就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长方体或扁球状了。它们正跟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72变,变化出更多的品种、更多的模样、更多的滋味。当我们在为选择更多而高兴的同时,也会不时地生出疑问:有的面包很柔软,是用了什么添加剂吗?有的面包保质期长,是加了超多防腐剂吗?配料表里的"面包改良剂"是什么?"人造黄油"吃了会损害健康吗?……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科研开发部副主任沈菊泉,请他带大家一起看懂面包世界的"花样"。
李亚民[3](2020)在《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报告》文中提出食品包装文字具备多种功能,为消费者传达食品信息,代表产品及企业的形象,承担着传播中国食品文化的重任等。然而,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各类食品的翻译问题纷繁复杂,错误百出。本调研报告以实地调研和网站资源调研为主,针对食品包装文字的汉英翻译现状展开研究。本调研主要研究实体店和食品网站的各类国产食品包装文字的汉英翻译语料,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搜集到500种不同国产食品的中英文包装文字语料,分析其翻译现象和翻译问题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本研究结论力图改进食品包装文字的翻译质量,为相关部门建立标准化规范提供参考等。
于浩[4](2019)在《Y公司艺术蛋糕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如今蛋糕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当之快,国内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且市场趋于饱和,利润不断降低。裱花蛋糕起源于美国,传入亚洲韩、中以后因其独特的工艺被大众认可并升级到了艺术层面;在经过对配方和手法的不断改良和升级后,花式从最开始的只有玫瑰和康乃馨,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众多的仿真自然系花型,而且加工配方和手法仍在不断改良当中。韩式裱花蛋糕极具造型感、设计感,可以融合众多表达方式,将艺术设计应用在蛋糕设计当中。韩式裱花蛋糕以其成分天然,口感新颖,低糖健康等受到年青一代的一致追捧,其中爱美女士对其喜爱更甚。在传统奶油蛋糕竞争激烈,行业饱和度已趋于饱和的大环境下,新配方的裱花蛋糕在行业内可谓是标新立异、一股清流。因为韩式裱花蛋糕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在同样的成本下比传统奶油蛋糕售价更高,且市场饱和度低,也因此在众多蛋糕销售当中具有很好的营销卖点及更新的受众群体。本文以Y公司艺术蛋糕新产品-韩式裱花蛋糕上市的营销策略为背景,发现Y公司的传统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相关理论模型帮助新产品上市进行合理市场定位,包括:产品、品牌、包装、定价、调研分析、分销渠道、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售点展示、售后服务以及物流等。实现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措施。本文是基于在蛋糕行业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延伸营销组合策略对艺术蛋糕产品市场营销的决策作用,从而提高新产品上市价值,避免落入传统蛋糕行业价格战的竞争模式;并以此对Y公司的新产品营销策略提出规划与意见,希望能够对同类型行业新产品上市的营销策略起到借鉴作用。
侯琳琳[5](2017)在《我国预包装食品糖含量分析及其在人群糖摄入量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糖过量摄入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包括但不局限于与增加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龋齿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的关系[1,2,3]。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人们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要减少游离糖(Free Sugar)的摄入,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日摄入量控制在供能比10%以内;如能进一步将其降低于5%,会给健康带来更多益处[4]。我国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5]中也指出,居民要控制添加糖(Added Sugar)的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 g/d,最好控制在25 g/d以下,由此可见及时掌握居民糖摄入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从概念上讲,添加糖是指在食品加工和制备中添加的糖成分或者添加于餐桌食物中的糖[4];游离糖是指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4],尽管两个关于糖的概念所包含糖的种类和来源有所不同,这可能受到分析技术的影响,但是都表达了除天然食物以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额外加入了糖的涵义。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糖的预包装食品(以下简称为“含糖食品”)消费水平不断增加,因此除天然食物和烹调用糖外,含糖食品的消费也成为重要的糖摄入来源,然而由于缺少预包装食品糖成分含量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来自预包装食品的糖摄入水平评估研究较少,尽管刘素等[6]曾报告了我国居民糖摄入水平,但其所采用的食品糖含量数据基本来自于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因此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本研究旨在:1.在确立适合预包装食品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测定的分析技术基础上,完成8类含糖食品的糖含量测定及分布统计;2.结合15个省居民膳食调查中预包装食品消费数据,对来自预包装食品中糖摄入水平进行评估。研究方法1预包装食品糖含量测定1.1样品采集:根据食品分类、口味、工艺,确立对八类含糖预包装食品进行采样,采样地点选择北京市物流量较大的综合超市,采样品种根据同类食品市场占有率排行或消费频率,选择排行靠前的品牌产品,最终确定样品为饮料类82个,饼干类53个,面包类28个,糕点类44个,乳和乳制品类63个,糖和糖果类16个,即食甜食类47个,水果类制品25个(其中饼干、即食甜食、乳和乳制品和饮料类中含有部分声称为“无糖”、“低糖”或“低蔗糖”的食品);每个样品均按照≥3个批次,每个批次≥3个包装进行抽样,按照等质等量原则进行混匀分装后待测。另外采集部分声称为“无糖”、“低糖”或“无蔗糖”的食品。1.2样品糖含量测定:建立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同时在线测定的离子交换色谱法,按照方法学对方法线性范围、准确性、重现性、检出限等参数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类食品中6种单体糖含量测定,并计算糖含量总和(以下简称“总糖”)。1.3统计分析:按照食品工艺、口味对各类食品进行进一步的亚类分层,统计各类(包括亚类)食品糖含量水平分布情况;按照同类比较原则与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中糖含量进行比较;所有进行糖含量声称的样品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判断糖含量声称的符合性。2预包装食品糖含量数据在居民糖摄入量评估中的应用2.1被调查人群的确立:根据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在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黑龙江、北京、上海、重庆、山西、浙江和云南15个调查区居民的膳食调查记录(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筛选有一次及以上含糖预包装食品消费记录的6岁及以上居民为“含糖食品消费人群”,作为糖摄入量评估的被调查人群。2.2来自预包装食品的糖摄入量评估:根据被调查人群饮料、饼干、面包、糕点、纯牛乳、乳制品、即食甜食、糖和糖果以及水果制品等9类预包装食品消费量记录,统计各类含糖食品有消费记录的人数占被调查含糖食品消费人群总数的百分比;根据各类含糖食品消费量乘以相应的糖含量赋值,累积统计各单体糖及总糖的摄入水平;以及不同类型食品消费人群所获得的糖摄入量水平,并分析年龄、性别对含糖食品消费趋势的差异。所有统计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检测方法的确立通过对糖测定方法的建立,确立了基本检测流程,即样品经石油醚去除脂肪,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去除蛋白质后,经固相萃取柱去除锌离子,应用离子色谱分离定量测定,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回收率在97.6%~104.6%之间,检出限低于0.06 mg/L,证明所建立方法可以用于食品糖含量的精准测定。2.各类含糖预包装食品总糖和各单体糖含量及分布本研究共完成饮料类、饼干类、面包类、糕点类、乳和乳制品类、即食甜食类、糖和糖果类和水果制品类等8类358个样品的糖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数),各类食品受到食品类别、工艺、口味的影响糖含量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即食甜食类总糖含量范围为1.67~69.1 g/100g,以蔗糖含量水平最高;液体饮料类总糖含量范围为2.20~11.5g/100g(mL),以葡萄糖、果糖、蔗糖为主,咖啡饮料、蛋白饮料、奶茶等饮料中含有部分乳糖;乳和乳制品类糖组分分布差异较大(6.06~46.0g/100g),纯牛乳中主要含有天然来源的乳糖(5.89g/100mL),舒化奶中乳糖经过分解后含有较多的半乳糖和葡萄糖,调味乳和其它乳制品中除含有部分天然乳糖,还增加较多的蔗糖成分;饼干类总糖含量范围为2.39~27.2 g/100g;糕点类总糖含糖范围为10.5~26.8 g/100g,面包类总糖含量范围为7.97~18.0 g/100g,饼干、糕点和面包类食品中主要的单体糖成分为蔗糖,面包中麦芽糖含量较高,奶油夹心类的食品中乳糖含量较高;糖和糖果类总糖含量范围为28.8~73.0 g/100g,除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其它均含有较高的蔗糖;水果制品类总糖含量范围为11.6~65.9g/100g,该类食品中葡萄糖和果糖是主要的单体糖成分。以上结果说明,在描述各类食品糖含量水平时,除基本的食品分类外,还应根据工艺、口味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亚类划分,才可更为精确地描述各(亚类)食品糖含量的集中趋势。通过与美国同类食品的总糖含量的比较,可以发现,本研究获得的冰激凌、糕点和非夹心饼干类食品总糖含量明显低于美国同类食品(p<K0.05),而全麦面包、发酵饼干和原味酸奶的总糖含量高于美国同类食品(p<0.05)。3.居民含糖食品消费状况和糖摄入量评估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共包括15个省17660名居民(男性8421名,女性9239名),其中有1次以上含糖预包装食品消费记录的人群共5980名(男性2685名,女性3295名),占总人数的33.9%,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分别为35.7%和31.9%,p<0.001)。在这些含糖食品消费人群(5980名)中,纯牛乳类消费人群构成比最高(44.2%),其次为面包类(28.5%)、糕点类(23.8%)和乳制品类(22.2%)食品。根据每类食品的消费量和糖含量水平,计算获得来自预包装食品的总糖摄入量中位数为10.5g/d,其中蔗糖的摄入水平中位数为4.0g/d,其次是乳糖3.9g/d,与食品消费构成有关。总糖上四分位数(P75)和下四分位数(P25)分别为5.1 g/d和19.0 g/d,其中有15.8%含糖食品消费人群(945名)总糖摄入水平超过25 g/d。不同年龄组间,6-17岁、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总糖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1.6g/d、10.2g/d、10.1g/d、11.0g/d,以6-17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总糖摄入量最高(p<0.001),男女性别间总糖摄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各类食品消费人群糖摄入状况由于消费人群对各类食品消费选择的差异较大,本研究也进一步分析了各类食品消费人群由该类食品获得的糖摄入水平,发现选择乳类制品的消费者糖摄入量为9.3 g/d,选择水果制品类的消费者总糖摄入量为8.3 g/d,选择糕点类的消费者总糖摄入量为7.1 g/d;不同年龄人群在食品类别选择上有一定倾向性,6-17岁和18-44岁人群更愿意选择纯牛乳和面包,60岁及以上人群更愿意选择纯牛乳和糕点(p<0.05)。结论1.本研究测定分析了大量含糖预包装食品中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的含量,首次根据食品分类、工艺、口味建立了含糖预包装食品糖含量分布,为我国的糖摄入量评估及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等提供数据依据。2.我国与美国同类含糖食品的总糖含量相比,冰激凌、面包、饼干、糕点和原味酸奶的总糖含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我国含糖食品的糖含量数据更适用于评估我国居民糖摄入水平。3.我国6岁及以上含糖食品消费居民总糖的摄入水平中位数为10.5g/d,其中蔗糖是我国居民从含糖预包装食品中摄入较多的单体糖,其次为乳糖。2015年我国含糖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人群百分比为33.9%,女性消费人群百分比高于男性。纯牛乳类、面包类、糕点类和乳制品类食品的消费人群较多。
粟薇[6](2017)在《鱿鱼松夹心酥和鱿鱼粒酥球产品的研发及品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研发出以鱿鱼为原料具有海鲜风味的新型焙烤产品-鱿鱼松夹心酥和鱿鱼粒酥球。并建立新的萃取方法萃取鱿鱼松夹心酥风味物质,对焙烤过程风味、质构、重量、色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本论文以鱿鱼丝、鱿鱼胴体为原料,制备出鱿鱼松夹心酥和鱿鱼粒酥球。对于鱿鱼松夹心酥产品的制作,通过感官评价确定馅料最佳配方:葵花籽油添加量为10%(以豆泥质量计为1)、糖添加量为30%(以豆泥质量计为1)、木糖醇与海藻糖质量比例为1:3、鱿鱼松添加量为75%(以炒制后豆泥质量计为1);通过感官评分、质构分析、色泽分析,确定面皮最佳配方(以低筋面粉质量计为1):白砂糖添加量,棕榈油油添加量、蛋液添加量分别为10%、、35%、25%。对于鱿鱼粒酥球产品的制作,通过感官评定,质构分析,色泽分析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结果如下:以鱿鱼丁(1cm)沸水煮5min经绞磨成鱿鱼粒,面团中(以低筋面粉质量计为1)蛋液添加量、总油脂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分别30%、30%、20%,以面团与鱿鱼粒质量比2.5:1添加鱿鱼粒,1750C,25min为最佳焙烤条件。为进一步确定焙烤产品的风味物质,针对鱿鱼松夹心酥风味的分析,开发出新的风味萃取方法,即真空辅助风味蒸发-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VAFE-SPME),确定出最佳萃取条件:VAFE阶段料液比(样品重量:样品加水量)为25g:1m1,样品较佳总量50g,真空萃取时间为20min;SPME阶段孵育时间、孵育/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别为1Omin,60℃,20min。对比SPME和SAFE方法,VAFE-SPME对于GC-MS风味物质分析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稳定性。使用VAFE-SPME,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在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180℃,Omin,5min,1Omin,15min,20min)被检测出,其中,醇类物质13种,醛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7种,杂环类物质6种,其他23种。随着焙烤过程的进行,鱿鱼松夹心酥水分逐渐蒸发,重量逐渐减小,硬度逐渐下降,并发生褐变。
许荣华,马巧云,吴赞[7](2017)在《预包装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密闭高压微波消解预包装面制食品试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分析比较14类共80种预包装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均未超过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北京超市预包装面制食品铝污染程度较小;桃酥酥饼类中铝含量最高,其次是沙琪玛类、汉堡类和蛋糕类,而饼干类(除发酵饼干外)铝含量最低,其次是蛋挞类。
李珊[8](2015)在《食品中氯中醇酯的污染水平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氯丙醇脂肪酸酯(氯丙醇酯)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氯丙醇与不同脂肪酸结合的一类污染物。食品中脂肪酸种类繁多致使氯丙醇酯的种类多样,但根据与不同的氯丙醇结合,主要包括单氯取代的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2-氯-1,3-丙二醇脂肪酸酯(2-MCPD酯)和双氯取代的1,3-二氯-2-丙醇脂肪酸酯(1,3-DCP酯)、2,3-二氯-1-丙醇脂肪酸酯(2,3-DCP酯)。氯丙醇酯存在于多种含油脂食品中,尤其是精炼植物油中含量较高;随着国外不同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的报道,摄入氯丙醇酯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需建立不同食品基质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并调查含油脂食品中氯丙醇酯污染水平,进一步开展膳食暴露评估。针对含油脂食品基质的繁多和复杂性,本研究建立和优化了不同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以甲醇钠-甲醇溶液进行酯键断裂反应,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净化,采用七氟丁酰基咪唑进行衍生化反应,衍生物经氯化钠溶液萃取后进行GC-MS测定,以氘代氯丙醇酯为内标进行内标法定量。采用空白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评价方法的准确度,以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代表方法的精密度。食用植物油、乳粉、面包、糕点、香肠、咖啡以及奶酪等食品基质中4类氯丙醇酯的检出限在0.0020.015 mg/kg之间,定量限在0.0060.050 mg/kg之间;4类氯丙醇酯在0.0050.800 mg/L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5。不同的空白食品基质在0.025、0.050和0.100 mg/kg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1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11.4%,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通过线性实验、加标回收实验等方法学参数验证,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性可靠、定量准确,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乳粉、面包和糕点、香肠、咖啡等含油脂食品基质中4类氯丙醇酯的检测。采用已建立的方法参加2014年英国食品分析能力评价体系(FAPAS)的考核(T2642),氯丙醇酯考核结果的z评分为1.1,成绩合格,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已建立和优化的氯丙醇酯检测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乳粉、面包和糕点、香肠和咖啡等337份样品进行了4类氯丙醇酯的检测。大部分样品中检出3-MCPD酯和2-MCPD酯,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1,3-DCP酯和2,3-DCP酯;其中食用植物油、面包和糕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污染水平较高;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含量范围分别为未检出(ND)10.646 mg/kg(平均值为1.799mg/kg,检出率为94.6%)和ND3.617 mg/kg(平均值为0.816 mg/kg,检出率为63.5%),棕榈油和稻米油是氯丙醇酯污染水平较高的油品,橄榄油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最低;面包和糕点中3-MCPD酯和2-MCPD酯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1.716mg/kg(平均值为0.197 mg/kg,检出率为100%)和ND0.272 mg/kg(平均值为0.032 mg/kg,检出率为20.7%)。而乳粉、香肠、咖啡等食品基质中3-MCPD酯和2-MCPD酯污染水平较低,多数样品中3-MCPD酯的污染水平低于0.010 mg/kg,2-MCPD酯基本未检出。结合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和污染水平调查数据进行了我国一般人群和婴幼儿群体对氯丙醇酯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我国一般人群由于摄入食用植物油而产生的3-MCPD酯(以3-MCPD计)的平均膳食暴露量和高端暴露量(P97.5)分别为0.939μg/kg bw/d和4.242μg/kg bw/d,分别占JECFA规定的3-MCPD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2μg/kg bw/d)的47.0%和212.1%。摄入乳粉为主的6月龄婴儿3-MCPD酯(以3-MCPD计)的平均膳食暴露量和高端暴露量(P97.5)分别为0.304μg/kg bw/d和1.735μg/kg bw/d,分别占PMTDI的的15.2%和86.7%。根据膳食暴露结果可知,我国一般人群由于摄入食用植物油和一般婴幼儿(6月龄)由于摄入乳粉的3-MCPD酯膳食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植物油中3-MCPD酯的高端膳食摄入量(P97.5)超过了PMTDI,提示如长期食用高污染水平的食用植物油,则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且很多样品中出检出3-MCPD酯外,还检出2-MCPD酯,含量水平仅稍低于3-MCPD酯的污染,而2-MCPD作为3-MCPD的同分异构体,虽目前暂无健康指导值的相关报道,但其化学结构与3-MCPD相似,其引起的健康风险亦不容忽视。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原料油、不同加工精炼阶段中的油品进行了4类氯丙醇酯的测定,发现3-MCPD酯在原料油中污染普遍;棕榈油原料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污染最严重,平均含量分别为4.135 mg/kg和1.582 mg/kg;大豆原料油和棕榈原料油中3-MCPD酯、2-MCPD酯污染水平在精炼加工过程中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脱臭的过程中增加显着。本研究对于指导改进油脂精炼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陈荣凯[9](2013)在《无糖绿茶月饼配方及营养价值研究》文中指出无糖月饼是指以麦芽糖醇、低筋面粉、花生油等为主要原料制成饼皮,再经包无糖馅料、成型、烘烤而制成的饼皮紧密、口感柔软的一类月饼。无糖绿茶月饼,是在月饼皮和月饼馅中加入绿茶粉,从而实现无糖月饼与绿茶月饼的完美结合。既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又满足人们追求绿色、健康功能性食品的需要。通过研究无糖绿茶月饼皮的配方,探究其最佳搭配比例。通过研究几种无糖绿茶陷的配方,探究其最佳搭配比例、最佳口感。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对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皮的工艺配方研究得出,以低筋面粉100%计,添加麦芽糖醇70%,花生油30%,绿茶粉3%,碱水1.5%时,其感官评判结果最高,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营养指标比传统月饼更胜一筹。[2]通过对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馅料的工艺配方研究得出,以红豆沙100%计,添加麦芽糖醇35%,花生油45%,绿茶粉2.5%,添置温度90摄氏度时,其感官评判结果最高,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3]通过对麦芽糖醇绿茶糖浆的工艺配方研究得出,对麦芽糖醇糖浆质量影响大小顺序为加热温度>绿茶量>浸提时间,其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A2B2C3,即:麦芽糖醇1000克,绿茶20克,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分钟。通过对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皮工艺配方的研究得出,影响月饼皮质量因素大小顺序为花生油>碱水>麦芽糖醇糖浆,其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A2B1C3,比例为低筋面粉100%,麦芽糖醇70%,花生油25%,碱水2.0%。其感官评判结果最高,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营养指标比传统月饼更优。[4]通过对无糖五仁绿茶月饼馅料的工艺配方研究得出,以五仁馅料100%计,添加麦芽糖醇20%,花生油25%,熟糯米粉20%,绿茶粉2.5%时,其感官评分结果最高,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通过对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烘烤温度、时间的研究得出其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A2B3C3D3,即:面火190℃,底火170℃,第一次烘烤7分钟,第二次烘烤12分钟。其色香味最佳。
肖珊[10](2013)在《“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文中提出烘焙糕点目前已经成为是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在国内烘焙市场中有国内国外多个大型的烘焙糕点品牌、区域性的小型烘焙糕点品牌以及家庭式的小型烘焙糕点作坊。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大型的烘焙糕点品牌占有了一线以及二线城市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的烘焙糕点品牌只有极小的市场占有率,而在三线城市大型烘焙食品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不及在一、二线城市,面对日趋饱和的一、二线城市市场,未来几年,把自己的品牌推向三线城市才是获得更多商业利益的可行举措。总体而言,这些烘焙食品品牌竞争的重点仍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品牌形象的竞争及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但没有多少烘焙糕点品牌真正地依靠品牌效益来推动销售,这无疑使中国的西点市场停留在一个相对初级的低层次竞争时代。因此,文章首先对国内烘焙食品行业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描述,介绍国内外各烘焙食品品牌在中国的市场现状,通过4PS理论,从品牌形象、产品、广告、服务、渠道、销售策略等方面找出“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与市场领导烘焙食品品牌形象在三线城市的差距,接着通过三线城市的市场分析,运用基于PEST方法及S.T.P理论,结合品牌形象、竞争对手、“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自身的现状,找出适合“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在三线城市湖南郴州的应用策略:跟随者策略加差异化之路。跟随者策略就是在品牌形象应用、产品开发、广告投入、服务方式、渠道开发,策略制定上模仿竞争对手优秀的做法,弥补差距:差异化就是在自身糕点口感、创新糕点制作体验、系统化管理和整合营销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在制定“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应用策略时,是建立在长期的角度来看待的,充分考虑了品牌的未来,三线城市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特性;同时又从短期的角度来考虑,对于“贝芙丽烘焙坊”品牌目前在三线城市操作中急需改善的方面详细论述,做到长期与短期的结合,使制定的竞争策略可操作性更强。文章通过大量数据和市场信息分析并制定“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在中国三线城市郴州的市场应用策略。本文不仅是从这具体的三个品牌来看待中国的三线城市市场,而且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指出“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要从整体市场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三线城市的市场成功的应用。与此同时也为国内烘焙食品品牌在制定形象推广策略方面提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建议,文章的部分内容还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作者会一直关注和调研。
二、奶油豆沙卷面包的生产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油豆沙卷面包的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甘油在广式月饼饼皮、莲蓉馅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 |
1.1.1 广式月饼研究现状及常见问题 |
1.1.2 甘油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
1.2 项目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甘油对莲蓉馅料的品质影响 |
1.2.2 研究甘油对饼皮的品质影响 |
1.2.3 研究广式甘油月饼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 |
1.3 项目研究意义和价值 |
1.4 项目创新点 |
第二章 甘油对莲蓉馅料的品质影响 |
2.1 原辅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原辅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甘油莲蓉馅料制备 |
2.2.2 甘油莲蓉馅料感官评价 |
2.2.3 甘油莲蓉馅料质构特性检测 |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测试条件对馅料质构特性的影响 |
2.3.2 甘油对莲蓉馅料的品质影响 |
2.4.本节小结 |
第三章 甘油对广式月饼饼皮的品质影响 |
3.1 原辅料与仪器设备 |
3.1.1 原辅料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甘油在广式月饼中应用实验设计 |
3.2.2 转化糖浆在广式月饼中应用实验设计 |
3.2.3 响应面实验设计 |
3.2.4 甘油对饼皮面团机械操作性影响实验设计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甘油、转化糖浆对广式月饼品质的影响 |
3.3.2 甘油、转化糖浆对广式月饼回软过程中饼皮感观的影响 |
3.3.3 甘油、转化糖浆对广式月饼饼皮水分含量的影响 |
3.3.4 响应面实验结果 |
3.3.5 甘油对饼皮面团静置过程中质地的影响 |
3.4 本节小结 |
第四章 广式甘油月饼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 |
4.1 原辅料与仪器设备 |
4.1.1 原辅料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2.实验方法 |
4.2.1 广式甘油月饼和传统广式月饼的制作 |
4.2.2 月饼色度的检测 |
4.2.3 月饼储存期质构特性检测 |
4.2.4 月饼储存期水分、油脂含量检测 |
4.2.5 月饼储存期水分、油脂迁移特性检测 |
4.2.6 月饼储存期过氧化值、微生物、水分活度检测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广式甘油月饼和传统广式月饼色度的结果分析 |
4.3.2 广式甘油月饼和传统广式月饼储存期水分、油脂迁移规律 |
4.3.3 广式甘油月饼储存期质构特性与水分含量的相关性 |
4.3.4 月饼储存期过氧化值、微生物、水分活度的变化 |
4.4 本节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花样面包(论文提纲范文)
口感软硬,奥妙在哪里? |
保质期长短,关键靠什么? |
怎样选择面包才健康? |
1短保面包和长保面包,选哪种好? |
2短保面包买回来不马上吃的话,需要放冰箱吗? |
3配料标签上有长长一串添加剂的面包能吃吗? |
4只加一种防腐剂的面包是不是比加了几种防腐剂的好一些? |
5“面包改良剂”是什么,影响健康吗? |
6人造黄油=反式脂肪酸吗? |
7我在健身减脂,是否应该吃“无糖面包”? |
8“全麦面包”“全麦谷物面包”“黑麦全麦面包”等是完全用100%全麦来做的吗? |
(3)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食品包装文字综述 |
第二节 国外食品包装文字翻译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国内食品包装文字翻译研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设计 |
第一节 调研背景 |
第二节 调研目的和意义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意义 |
第三节 调研对象 |
第四节 调研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调研结果总体数据统计 |
第二节 汉英语料的分类及分析 |
一、汉英语料分类 |
二、汉英语料分析 |
三、汉英语料翻译策略、方法统计 |
四、汉英语料翻译问题统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问题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一节 翻译问题案例分析 |
一、漏译 |
二、用词不当 |
三、中式化英语 |
四、拼写及印刷错误 |
五、译文不统一 |
六、误译 |
第二节 解决方案 |
一、食品企业加强对翻译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
二、译者需练就英语扎实基本功 |
三、译者需重视英汉双语异同和文化差异 |
四、食品企业需重视对包装印刷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 |
五、食品企业建立并实施最严格的翻译审校机制 |
六、食品企业针对翻译问题设立消费者意见反馈部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调研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总结 |
一、选译现象呈主流趋势 |
二、翻译问题复杂多样化 |
第二节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展望与建议 |
一、食品企业应高度重视包装文字的汉英翻译质量 |
二、译者应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翻译水平 |
三、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统一的规范化翻译标准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语料来源表 |
附录2 :调研食品汇总表 |
附录3 :图表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Y公司艺术蛋糕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文献 |
2.1 市场营销管理理论 |
2.2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
第3章 Y公司艺术蛋糕营销组合现状与问题 |
3.1 行业现状 |
3.1.1 国外行业现状 |
3.1.2 国内行业现状 |
3.2 Y公司的创立与发展历程 |
3.2.1 Y公司的创立 |
3.2.2 Y公司的发展 |
3.3 Y公司艺术蛋糕营销组合现状 |
3.3.1 主要产品 |
3.3.2 产品价格 |
3.3.3 营销渠道 |
3.3.4 促销方式 |
3.4 Y公司艺术蛋糕营销组合存在的问题 |
3.4.1 产品特色不突出 |
3.4.2 价格定位偏高 |
3.4.3 营销渠道单一 |
3.4.4 促销方式传统 |
第4章 Y公司艺术蛋糕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
4.1 市场细分与定位 |
4.1.1 市场环境分析 |
4.1.2 市场细分 |
4.1.3 市场定位 |
4.2 新产品开发策略 |
4.2.1 开发保健类高端产品 |
4.2.2 开发艺术蛋糕装饰类特色产品 |
4.2.3 优化现有产品结构 |
4.2.4 提高产品质量 |
4.3 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 |
4.3.1 基本定价政策 |
4.3.2 制定优惠政策 |
4.4 渠道策略 |
4.4.1 有效运营直营店 |
4.4.2 积极发展加盟店 |
4.4.3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
4.5 促销策略 |
4.5.1 采用会员制 |
4.5.2 广告策略 |
4.5.3 精准推广 |
第5章 Y公司艺术蛋糕营销组合策略实施 |
5.1 充实市场营销人员 |
5.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
5.3 重视公司品牌建设 |
5.4 强化产品艺术设计 |
5.5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预包装食品糖含量分析及其在人群糖摄入量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过量糖摄入与健康的关系 |
2 不同单体糖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
3 糖摄入相关的营养政策 |
4 我国糖摄入水平研究和现状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我国预包装食品的糖含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分析方法的建立 |
1.2 样品的采集 |
1.3 样品糖含量的测定分析 |
1.4 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
2 结果 |
2.1 食品糖含量分析技术的确立 |
2.2 预包装食品中总糖及各单体糖含量分布 |
2.3 与美国含糖食品总糖含量对比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章 我国居民总糖和各单体糖摄入水平 |
1 数据来源和评估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对象 |
1.3 被调查食品糖含量赋值 |
1.4 糖摄入量评估 |
1.5 统计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
2 研究结果 |
2.1 2015年含糖食品消费人群分布 |
2.2 各类含糖预包装食品的消费构成比 |
2.3 被调查人群糖摄入量评估 |
2.4 各类含糖食品消费人群的总糖和各单体糖摄入水平 |
3 结论 |
4 讨论 |
4.1 我国居民2015年含糖预包装食品的消费情况 |
4.2 糖摄入食品来源 |
4.3 糖摄入水平 |
4.4 建议 |
4.5 糖摄入水平评估中存在的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创新之处 |
不足之处 |
未来研究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鱿鱼松夹心酥和鱿鱼粒酥球产品的研发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烘焙食品概述 |
1.1.2 鱿鱼概述 |
1.2 烘焙食品现状 |
1.3 鱿鱼营养价值及现状 |
1.4 食品品质评价方法 |
1.4.1 感官评定在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
1.4.2 质构分析在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
1.4.3 色泽测定在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
1.4.4 电子鼻在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
1.5 风味物质分析 |
1.6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二章 鱿鱼松夹心酥和鱿鱼粒酥球产品的研发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试验设备 |
2.3 鱿鱼松夹心酥 |
2.3.1 实验方法 |
2.3.1.1 鱿鱼松的制备 |
2.3.1.2 鱿鱼松夹心酥的加工工艺 |
2.3.1.3 鱿鱼松夹心酥产品品质评价 |
2.3.1.4 鱿鱼松夹心酥配方工艺优化实验 |
2.4 鱿鱼粒酥球 |
2.4.1 实验方法 |
2.4.1.1 鱿鱼粒的制备 |
2.4.1.2 鱿鱼粒酥球的加工工艺 |
2.4.1.3 鱿鱼粒酥球产品品质评价 |
2.4.1.4 鱿鱼粒酥球配方工艺优化实验 |
2.4.1.6 鱿鱼粒酥球焙烤条件的优化 |
2.5 结果及讨论 |
2.5.1 鱿鱼松夹心酥 |
2.5.1.1 鱿鱼松的制备 |
2.5.1.2 鱿鱼松夹心酥配方工艺优化 |
2.5.2 鱿鱼粒酥球 |
2.5.2.1 鱿鱼粒的制备 |
2.5.2.2 鱿鱼粒酥球配方工艺优化 |
2.5.2.3 鱿鱼粒酥球焙烤条件的优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味物质萃取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品处理 |
3.3.2 鱿鱼松夹心酥主要成分的测定 |
3.3.3 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 |
3.3.3.1 VAFE-SPME |
3.3.3.2 SPME |
3.3.3.2 SAFE |
3.3.4 原样与VAFE萃取液风味比较 |
3.3.5 GC-MS分析 |
3.3.5.1 GC-MS条件参数设定 |
3.3.5.2 GC-MS化合物数据定性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鱿鱼松夹心酥主要成分 |
3.4.2 VAFE-SPME优化 |
3.4.2.1 VAFE优化 |
3.4.2.2 SPME优化 |
3.4.2.3 GC-MS数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样品准备 |
4.3.2 重量测定 |
4.3.3 色泽测定 |
4.3.4 质构测定 |
4.3.5 电子鼻测定风味 |
4.3.6 GC-MS测定风味 |
4.3.7 GC-MS风味化合物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重量变化 |
4.4.2 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中质构的变化 |
4.4.3 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色泽的变化 |
4.4.4 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中电子鼻测定结果的变化 |
4.4.5 鱿鱼松夹心酥焙烤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预包装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原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试样制备 |
1.3.2 铝的测定[7] |
1.3.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类别的预包装面制食品铝含量比较 |
2.2杂粮面制食品铝含量比较 |
2.3豆类面制食品铝含量比较 |
3 结论 |
(8)食品中氯中醇酯的污染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氯丙醇酯的结构和毒性 |
1.1.1 氯丙醇酯的结构 |
1.1.2 氯丙醇酯和氯丙醇的毒性 |
1.2 氯丙醇酯的分析方法 |
1.3 氯丙醇酯的污染状况 |
1.3.1 国外食品中氯丙醇酯污染状况的报道 |
1.3.2 国内食品中氯丙醇酯污染状况的报道 |
1.3.3 国内外对某些食品中 3-MCPD酯污染水平比较 |
1.3.4 国内外对氯丙醇酯的限量要求 |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建立与优化 |
2.1 范围 |
2.2 原理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试剂和材料 |
2.3.2 标准溶液的制备 |
2.3.3 仪器与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样品前处理 |
2.4.2 空白试样溶液制备 |
2.4.3 仪器参考条件 |
2.4.4 标准曲线的制作 |
2.4.5 试样溶液的测定 |
2.4.6 分析结果的表述 |
2.5 方法学验证 |
2.5.1 线性实验、检出限和定量限 |
2.5.2 空白加标回收实验 |
2.5.3 FAPAS考核样品T2642的测定 |
2.6 讨论 |
2.6.1 内标的选择 |
2.6.2 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洗脱溶剂的选择 |
2.6.3 不同品牌硅藻土小柱的比较 |
2.6.4 萃取试剂的选择 |
2.6.5 对香肠等高脂肪含量样品的提取溶剂的选择 |
2.7 小结 |
第三章 食品中氯丙醇酯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1 样品的采集及测定 |
3.1.1 不同食品基质样品的采集 |
3.1.2 不同食品基质样品的测定 |
3.1.3 氯丙醇酯结果的处理 |
3.1.4 氯丙醇酯的暴露评估方法 |
3.2 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2.1 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测定结果与分析 |
3.2.2 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健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3 乳粉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3.1 乳粉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 |
3.3.2 婴幼儿乳粉中氯丙醇酯对婴幼儿的健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4 面包和糕点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4.1 面包和糕点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 |
3.4.2 面包和糕点中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健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5 香肠动物性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5.1 香肠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 |
3.5.2 香肠中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健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6 咖啡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6.1 咖啡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 |
3.6.2 咖啡中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健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7 奶酪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
3.7.1 奶酪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 |
3.7.2 奶酪中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健康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8 小结 |
第四章 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氯丙醇酯污染产生分析 |
4.1 样品的采集及测定 |
4.1.1 样品的采集 |
4.1.2 样品的测定 |
4.1.3 氯丙醇酯结果的处理 |
4.2 原料油样品中氯丙醇酯污染状况 |
4.3 氯丙醇酯在不同加工精炼阶段植物油中的污染状况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无糖绿茶月饼配方及营养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月饼与茶 |
1.2 月饼的种类 |
1.3 绿茶的功效 |
1.4 无糖食品的市场需求 |
1.5 无糖绿茶月饼市场优势 |
1.6 麦芽糖醇的性质及应用 |
1.7 无糖月饼加工工艺 |
1.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2.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的工艺配方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1.3.1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制作工艺流程 |
2.1.3.2 操作要点 |
2.1.3.3 直接添加法制备无糖绿茶月饼皮正交试验设计 |
2.1.3.4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馅单因素试验设计 |
2.1.3.5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馅正交试验设计 |
2.1.3.6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最佳烘烤温度设计 |
2.1.3.7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的感官指标设定 |
2.1.3.8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的理化指标测定 |
2.1.3.9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的微生物指标测定 |
2.1.3.10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营养指标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皮工艺配方优化结果 |
2.2.2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馅工艺配方优化结果 |
2.2.2.1 麦芽糖醇添加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2.2.2.2 花生油添加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2.2.2.3 绿茶粉添加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2.2.2.4 绿茶粉加入时馅料温度确定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2.2.2.5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馅配方的正交实验 |
2.2.3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烘烤温度的确定 |
2.2.4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测定结果 |
2.2.5 无糖红豆沙绿茶月饼营养指标分析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3.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的工艺配方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1.3.1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制作工艺流程 |
3.1.3.2 操作要点 |
3.1.3.3 浸提法制备无糖绿茶月饼皮正交试验设计 |
3.1.3.4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馅料制作五仁搭配比例的确定 |
3.1.3.5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馅单因素试验设计 |
3.1.3.6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馅正交试验设计 |
3.1.3.7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最佳烘烤温度设计 |
3.1.3.8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的感官指标设定 |
3.1.3.9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的理化指标测定 |
3.1.3.10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的微生物指标测定 |
3.1.3.11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营养指标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浸提法制备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皮工艺配方优化结果 |
3.2.1.1 麦芽糖醇茶糖浆工艺配方优化结果 |
3.2.1.2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皮工艺配方优化结果 |
3.2.2 无糖五仁绿茶馅料五仁配比结果分析结果 |
3.2.3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馅工艺配方优化结果 |
3.2.3.1 麦芽糖醇添加量单因素实验结果 |
3.2.3.2 花生油添加量单因素实验结果 |
3.2.3.3 熟糯米粉添加量单因素实验结果 |
3.2.3.4 绿茶粉添加量单因素实验结果 |
3.2.3.5 无糖五仁月饼馅正交实验分析结果 |
3.2.4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烘烤温度、时间的确定 |
3.2.5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测定结果 |
3.2.6 无糖五仁绿茶月饼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创新之处 |
4.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10)“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内容 |
1.1.1 背景分析 |
1.1.2 三线城市的定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理论与技术路线 |
1.3.1 S.T.P 理论 |
1.3.2 4PS 理论 |
1.3.3 技术线路 |
2 国内外烘焙食品品牌发展现状 |
2.1 发达国家和地区烘焙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
2.2 国内烘焙食品品牌的发展历程 |
2.3 国内烘焙食品品牌的行业特点 |
3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与烘焙食品市场领导品牌相比较 |
3.1 品牌对比 |
3.2 产品对比 |
3.3 广告对比 |
3.4 服务质量对比 |
3.5 销售渠道及策略对比 |
4 三线城市的市场研究 |
4.1 三线城市的消费者研究 |
4.2 三线城市的传播媒体研究 |
4.3 三线城市的渠道研究 |
5 烘焙食品品牌推广环境分析 |
5.1 烘焙食品品牌营销环境的 PEST 分析 |
5.1.1 政治环境 |
5.1.2 经济环境 |
5.1.3 社会环境 |
5.1.4 技术环境 |
5.1.5 优劣势分析 |
5.2 国内烘焙食品品牌生存环境分析 |
5.2.1 产品同质化 |
5.2.2 过度的价格大战 |
5.2.3 客户定位 |
5.2.4 促销形式 |
5.2.5 经营模式 |
6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推广的建议 |
6.1 细分目标市场 |
6.2 多元化经营 |
6.3 品牌创新 |
6.4 构建灵活的营销组合 |
7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推广应用 |
7.1 SWOT 战略分析 |
7.1.1 竞争优势(S) |
7.1.2 竞争劣势(W) |
7.1.3 潜在机会(O) |
7.1.4 外部威胁(T) |
7.2 三线城市推广战略选择 |
7.2.1 品牌跟随策略 |
7.2.2 产品跟随策略 |
7.2.3 广告跟随策略 |
7.2.4 服务跟随策略 |
7.2.5 销售及渠道跟随策略 |
7.3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的差异化之路 |
7.3.1 “贝芙丽烘焙坊”自助创新体验中心引领市场 |
7.3.2 系统化管理及整合营销 |
7.4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 |
7.4.1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认知与定位策略 |
7.4.2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形象的管理 |
7.5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案例 |
7.5.1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定位 |
7.5.2 “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
7.5.3 “贝芙丽烘焙坊”产品及价格定位 |
7.5.4 “贝芙丽烘焙坊”推广渠道及方式 |
7.5.5 “贝芙丽烘焙坊”广告推广策略 |
7.5.6 “贝芙丽烘焙坊”与公共关系 |
8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和建议 |
8.2 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奶油豆沙卷面包的生产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甘油在广式月饼饼皮、莲蓉馅料中的应用研究[D]. 钟细娥. 暨南大学, 2020(12)
- [2]花样面包[J]. 常煜华,沈菊泉. 食品与生活, 2020(07)
- [3]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报告[D]. 李亚民. 黑龙江大学, 2020(08)
- [4]Y公司艺术蛋糕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于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5]我国预包装食品糖含量分析及其在人群糖摄入量评估中的应用[D]. 侯琳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6]鱿鱼松夹心酥和鱿鱼粒酥球产品的研发及品质研究[D]. 粟薇. 大连工业大学, 2017(07)
- [7]预包装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比较研究[J]. 许荣华,马巧云,吴赞.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08)
- [8]食品中氯中醇酯的污染水平调查分析[D]. 李珊. 武汉轻工大学, 2015(06)
- [9]无糖绿茶月饼配方及营养价值研究[D]. 陈荣凯.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10]“贝芙丽烘焙坊”品牌视觉形象的应用[D]. 肖珊.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