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重力值估算——兼论估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珠穆朗玛峰重力值估算——兼论估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姜刚[1](2016)在《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断层参数反演研究》文中指出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和不可准确预测性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其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20世纪地震学的最大进展之一是发现地震发生在断层上,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GPS技术能够精确的获取地壳的形变信息,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探求强震的孕育、发生以及发展规律,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龙门山断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不稳定。本文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区域,采用GRACE数据计算其周围的重力变化,研究同震形变的的分布规律,并构建速度场模型,分别采用三角形法和四边形法计算其应变变化分布。结合GPS、水准数据对龙门山断裂的断层模型进行了反演计算,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研究了关于地壳形变的位错理论及卫星重力,基于矩形半空间弹性位错理论模型数值模拟计算地表水平位移、垂直变化、以及重力变化的分布。当利用GRACE数据计算地表重力变化时高斯滤波对去条带误差的效果,其结论为当平滑半径为600km时,效果良好。(2)龙门山断裂的同震位移分布特征为在以映秀-北川断裂为中心的震中区范围内,离开断裂便很快衰减,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强烈的地壳水平方向的缩短,再加上龙门山断裂带西侧附近区域的GPS站的运动方向南部偏向南,而北部偏向北的有序偏转。(3)计算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20042015年的平均GRACE重力场变化相对于2003年的重力场的变化,并通过应力场变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了汶川地震的发生与GRACE重力变化相关;其中成都附近地区的GRACE重力异常变化在汶川地震前后变化较为显着。(4)当用多面函数法建立龙门山断裂的速度场模型时,若选择过多的结点出现过拟合现象,研究了光滑因子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论为光滑因子在[0.001-0.05]范围内取值,对模型的精度影响甚微。(5)利用GPS观测数据分别基于三角形法和四边形法计算分析了该龙门山地区的水平主应变、垂直主应变以及XY面、XZ面和YZ面的剪应变。通过分析对比,最后结果显示水平应变在处于断层附近的应变为正负应变的积累,与地质结果对比正好对应于公认的青藏高原板块向东运动碰到刚性的华南地块后应变在两个板块边缘高度积累,进而导致地震发生的事实一致。垂直应变结果显示在主断裂带以东南应变为负值,以西北应变为正,说明东南部地表略有下沉,西北部地表出现抬升情况,恰与龙门山断裂带东侧以下降为主地质结果相吻合。(6)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龙门山断裂地震断层滑动参数时,将复杂断层看成是22个子断层单元组合,来逼近真实的模型。当采用单一数据反演时,GPS的反演结果与水准数据的反演结果具有一致性。均显示为垂直断层方向的断层滑动最为突出,其次为走滑方向,表现出该断层滑动以右旋、逆冲运动为主,断层运动性质与构造地质结果基本一致。当采用多种数据联合反演时,把gps?作为未知数,与断层参数一起同时反演的反演结果优于采取常规的等权分配的反演结果。

沈乃澂[2](2013)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测量(续)》文中提出(接上期)三、2005年我国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1.中国珠峰高程测定的历程40年来我国单独或与国际合作,分别在1966年、1975年、1992年、1998年、1999年和2005年对珠峰高程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测量、数据处理和相应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天文、重力、平面、高程、大气折射等测量项目,不仅采用了常规技术,从1992年起还采用了GPS技术。从中国高程基准(青岛黄海海面)

韩建成[3](2012)在《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地表浅层重力位确定大地水准面》文中指出大地水准面定义为最接近平均海水面的重力等位面,是最为接近地球真实形状的自然表面,是定义正高高程系统的高程基准面,又是一个能反映地球内部结构和密度分布特征的物理面,可为地学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提供亟需的基础信息。确定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已经开展了一个多世纪,在本世纪仍然是物理大地测量学科的主要任务,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研究团体的注意,确定一个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全球大地水准面已成为本世纪大地测量学科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详细阐述了由Shen (2006)提出的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新理论方法。与经典的大地水准面确定方法(Stokes方法、Molodensky方法以及Bjerhammar方法)不同,新理论方法从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出发,通过求解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位方程确定大地水准面的位置,无需求解Stokes积分或Molodensky积分。详细论述了地表浅层引力位的计算过程,包括地表浅层三维空间、密度模型的建立,以及引力位建模方法。地表浅层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上下界面的确定,本文计算中地表浅层上界面陆地部分由DTM2006.0模型、海面部分由DNSC08平均海面模型组成,下界面由EGM2008大地水准面下延150m得到;密度模型的建立,则需确定CRUST2.0模型包含在地表浅层上下界面之间的部分。确定三维空间、密度分布模型后,本文采用组合模型方法(近区prism模型,远区tesseroid模型)计算了地表浅层的引力位。鉴于地表浅层引力位计算的庞大工作量,本文研究了地表浅层引力位计算的相关快速算法。基于新理论方法,结合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数字高程模型DTM2006.0以及全球地壳模型CRUST2.0,确定了5′×5′新疆西藏区域大地水准面,覆盖区域为北纬25°~50°,东经70°~100°,并利用新疆境内均匀分布的21个GPS水准点对计算大地水准面以及该区域内同分辨率的EGM2008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检核。检核结果显示,计算大地水准面与EGM2008大地水准面在新疆境内的精度分别为17.9mc、19.8cm,前者要优于后者~2cm.基于新方法确定大地水准面时采用了EGM2008模型,针对EGM2008模型的传播误差(commission error)及截断误差(omission error),本文采用了相应方案加以控制和削弱。首先利用通过纯卫星重力场模型得到的低阶大地水准面替换计算大地水准面的相应低阶部分,以减小EGM2008模型传播误差的影响。EGM2008模型解算时采用的地面重力数据以及由卫星测高数据转换得到的重力资料中存在长波段的误差,这些误差是EGM2008传播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纯卫星重力场模型仅由卫星重力数据解算,不依赖地面数据,因此不受上述长波段误差的影响。结合不同的纯卫星重力场模型(GOCO02S、EIGEN-6S、ITG-Grace2010s以及GGM03S),经过多次试算,本文发现当纯卫星重力场模型截断到120阶时,替换效果最好。经低阶替换后,新的计算大地水准面在新疆地区的精度为15.7cm,优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4cm;其次利用剩余地形模型(RTM)估计了EGM2008模型的截断误差。应用剩余地形模型并替换低阶部分后的计算大地水准面在新疆的整体精度进一步提升为14.6cm.鉴于新理论方法的区域应用较为成功,本文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确定了5′×5′的全球大地水准面。为了检核所确定的全球计算大地水准面与同分辨率的EGM2008全球大地水准面的精度,本文收集了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及中国区域等四组GPS水准数据集。检核结果显示,在美国区域,计算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数据差值的标准差为29.3cm,稍优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29.6cm.若将比较区域限制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地区,那么计算大地水准面与该地区GPS水准点差值的标准差为18.6cm,较EGM2008大地水准面在落基山区的20.4cm有明显改进。在澳大利亚地区,计算大地水准面、EGM2008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数据集的比较结果非常接近,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19.6cm与19.5cm.在欧洲区域,与GPS水准数据集的比较结果显示,计算大地水准面差值的标准差为39.7cm,优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9mm.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地区的GPS水准数据集均存在一些长波段误差,但并不影响我们对计算大地水准面与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比较。在中国地区,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25.2cm,这一结果与章传银等(2009)利用7788个GPS水准点及Li et al.(2012)利用649个GPS水准点的检核结果接近,而计算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24.5cm,优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大约7mm.详细分析研究了基于新方法确定大地水准面的主要误差源的影响,研究了如何削弱这些误差源的影响,给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在基于新方法确定大地水准面的误差源中,重力场模型误差、高程模型误差以及密度模型误差占主导地位,其他误差如平均海面模型误差及计算方法误差影响较小,在目前精度要求下可以忽略不计。重力场模型的影响最大,全球平均大约在10cm以上,不过可以通过结合纯卫星重力场模型以及剩余地形模型等方法来加以控制与削弱。数字高程模型的影响非常显着,本文基于新理论方法及不同的高程模型计算了5′×5′新疆西藏区域大地水准面,并对所确定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若高程模型存在百米量级的误差,那么确定的大地水准面误差将接近dm量级。密度模型的影响也较大,本文基于新的理论方法及常密度假设(岩石圈密度设为2670kg/m3)计算了5′×5′新疆西藏区域大地水准面,经与新疆境内的GPS水准点比较,其精度为19.5cm,略优于该区域内同分辨率的EGM2008大地水准面3mm.由于EGM2008模型采用的也是常密度假设,上述结果证明了新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甚至是优越性。利用新方法,基于CRUST2.0模型的计算大地水准面(不加低阶项及RTM改正)在新疆境内精度为17.9cm,比基于常密度假设的结果精度提高了1.6cm,证明采用CRUST2.0模型后,确实带来了精度上的改进。同时由于二者差异在cm量级,这表明在计算新疆地区cm级精度大地水准面时,密度差异引起的变化不可忽视,仅仅采用常密度假设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密度的横向及垂向变化。因此,本研究对计算其他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大地水准面也有参考意义。基于新疆西藏地区5′×5′计算大地水准面模型以及同分辨率的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了珠峰高程,基于计算大地水准面的结果为8844.58m,基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结果为8844.75m,前者更接近2005年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权威值8844.43m.提出了基于新理论方法精化地壳内部密度构造的“剥离法”,但其有效性及实用性还需进一步的检验。同时探讨了基于新理论方法确定的大地水准面在高程基准统一中的应用。

蒋平[4](2011)在《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GPS技术已经渗透到测绘学科的各个领域,同样在水准测量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GPS测高具有效率高,经济实用的特点,有着传统水准测量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GPS水准高程拟合技术也已日臻完善,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没有物理意义的大地高转换成具有使用价值的正常高。通常的做法是将高程异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的不同,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重力模型用移去恢复法进行拟合。如今,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一般可以达到厘米级,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随着CQG2000和省市级似大地水准面的建立,给GPS测高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其精度难以满足高精度的测绘工作,于是,在CQG2000的基础上,各省市着力研究各自的区域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至今已取得不少成果,精度相对于CQG2000已提升了一个档次,但这些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以江苏省某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已有似大地水准面的情况下进一步精化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和可行性。并开发一套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数据解算和精度分析。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相关的概念和各种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然后着重介绍了其中的GPS/水准拟合法。并分别用多项式拟合法、多面函数拟合法、加权平均拟合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试算和分析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精度和实用性比较。接着研究了在已有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利用移去-恢复法和GPS/水准拟合法进行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可行性,给出了具体思路和计算步骤,并利用实际数据对此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做了分析和探讨。最后以Visual Basic为平台,通过无缝连接Matlab开发了相关的一套解算软件。

杨庆振[5](2009)在《拟合方法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大地水准面或似大地水准面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高程基准面,在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支持下,利用GPS技术可以直接测定正高或正常高,从而取代传统复杂的水准测量方法,使得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分离的传统大地测量模式成为历史。因此,精化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现代高程基准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地水准面精化是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测绘项目。确定厘米量级的局部(似)大地水准面是当今大地测量学研究的热点。它将为基础测绘、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区域沉降监测、环境预报与防灾减灾、国防建设、海洋科学、气象预报、地学研究、交通、水利、电力等多学科研究与应用提供必要的测绘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首先系统地研究了精化大地水准面各种方法的原理,然后分别对其中的几何法和重力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在几何法中分别用传统的移动曲面、多面函数以及神经网络法试算和分析各自的应用范围,进行精度和实用性比较;在重力法中通过实例,试算并分析了由位系数确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精度及其特点,并结合地球位模型的优点,研究地球位模型与其他各种方法的结合:讨论了地球位模型与神经网络法结合,从而拓展后者的使用范围;重点研究了计算区域大地水准面的标准算法(移去~恢复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结合测区GPS水准资料,采用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移动曲面拟合模型和多面函数模型,用matlab自编程序做了拟合试验和精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取得良好效果,拟合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可应用于GPS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转换。之后,介绍了地球重力场模型理论,研究了如何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和GPS水准数据,采用移去~恢复方法计算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进而求解正常高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将其与常规拟合的结果进行比较,对其在生产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陈少明[6](2008)在《月球重力场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月球重力场强烈地影响着绕月探测器的运行轨道,利用精细的月球重力场,探月项目设计者能够更好地设计探月航天器的轨道。探测月球重力场有利于更好地计算月球的大地测量与动力学常数,也有助于月球物理天平动的研究,在充分了解月球重力场的基础上,还可以精确地知道月球的质心和转动惯量,以进一步地确定月球的大地坐标系。此外,月球重力场还是月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反映,通过研究月球重力场,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结构。本文以月球重力场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月球重力场模型,重点研究了评估月球重力场模型的理论与方法、月球扰动引力矢量的空间特征和频谱特性以及月面地形与重力场相关性等内容,分析推导了基于跟踪观测技术恢复月球重力场的条件和能力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有:1)介绍了月球概况、坐标系、月球重力场区别于地球重力场的特点及它的表示方法,总结了恢复月球重力场的原理,其中涉及动力学模型、解算过程等方面内容。2)研究了月面质量瘤区域地形与重力异常的负相关性问题。结合现有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时采用跟踪数据的特点,通过各模型重力异常的直观对比以及阶方差曲线与考拉准则曲线吻合情况的比较,对月球重力场模型的质量进行了评估。研究并提出了对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模型的信噪比反映了各模型空间频谱信号和频谱误差的强度,对模型的可靠性做出分析。通过这些手段,探索了一套适用于评估月球重力场模型的理论与方法。3)分析了月球扰动引力矢量随高度变化的特征,对探测器在低空环境中所受月球扰动引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分析扰动引力径向谱分量与高度有关的谱分布趋势,估计了谱分量信息随高度增加而衰减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频段的谱敏感度,得到了敏感各频段位系数与所需探测器轨道高度的关系。研究了该谱分量不同频段的分布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在解算不同频段月球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时对解算方法进行改进的思路。4)在深入了解深空探测器跟踪观测的主要技术的前提下,确定了恢复一定阶次重力场模型的分辨率条件,推导得到月球极圆轨探测器恢复至不同阶次月球重力场模型沿纬度方向(星下点轨迹间距)和沿经度方向(采样间隔)的最低分辨率条件,并结合我国“嫦娥一号”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轨道参数的选取对恢复月球重力场模型的重要影响以及两种评估绕月探测器恢复月球重力场能力的方法。

郭春喜,宁津生,陈俊勇,王斌,陆洋,孙凤华[7](2008)在《珠峰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珠峰顶正高的确定》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使用珠峰及其周边地区的重力数据与SRTM3、1∶50000DEM、GTOPO30地形数据,以该地区的44个GPS水准点为控制,选择国内外的EGM96、WDM94、IGG05B、DQM2000D和CG03C作为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首次完成了珠峰地区分辨率为2.5′×2.5′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其精度达到±9cm,并据此推算了珠峰顶高程异常值.再利用登山线路上的新测重力点与珠峰地形数据,依据严格的重力归算理论及移去-恢复技术,完成了珠峰顶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差值计算,即珠峰正常高与正高的换算.

张赤军[8](2001)在《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文中研究指明在山区 ,尤其是在有全球第三极之称的喜马拉雅山区 ,当相邻点间距不大时 ,如何利用这些点上的重力与地形 (高程 )数据推估待求点的重力值 ,这对难以攀登和不能用仪器观测的山峰很有意义。研究指出 ,在地形负荷的波长很短时 ,具有一定强度的地壳足以能够支撑这种负荷 ,因此 ,不能用Airy Heiskanen和Pratt Hayford局部补偿模型作重力推估 ;由于空间异常主要受地形起伏制约 ,因此借助于邻近重力点的地形 (高程 )作推估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基于这一思路 ,我们采用了 4种有关公式 ,有效地推估了第三极之巅珠穆朗玛峰顶上的重力值 ,该值为(976 970± 7)× 1 0 - 5m·s- 2 。这一结果为精确推求珠峰大地水准面和正高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若用均衡的方法来推估 ,则可能相差近 1 0 0× 1 0 - 5m·s- 2 。

张赤军[9](1997)在《珠穆朗玛峰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的确定——兼述重力垂直梯度在其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在公元1717年(康熙56年)出版的皇舆全览图中,已有珠穆朗玛阿林(珠峰)的记载。自它成为世界第一高峰后,既激起了登山者的兴趣,又引起了大地测量工作者的重视,后者关心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它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带交接处,根据它和邻近点的相对位移,可以推求板块水平运动和喜马拉雅山的隆升。为确定珠峰高程,首先要涉及高程的基准面即大地水准面,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确定重力垂直梯度,由此结合重力异常和高程异常资料,即可获得这一基准面;用同样的方法求得地下深处的重力值,结合正常高资料,则可计算出珠峰的正高。

张赤军[10](1997)在《重力垂直梯度在大地测量和物探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简要地介绍重力垂直梯度的一种确定原理和方法,着重研究它在现今大地测量和物探中的一些应用,指出利用垂直梯度可以解决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些问题,它们是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偏离、大地水准面高和地球内部的重力。以珠穆朗玛峰为例,我们已计算出其下的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偏离为-0.14m,大地水准面高为-30.36m,辅之以正常高等还可求得珠峰的海拔高为8847.82±0.28m,这一结果与我国学者所得的结果甚为接近。此外对利用重力垂直梯度探测了十三陵中未开挖的茂陵,以及重力与垂直梯度联合反演等也作了叙述和介绍

二、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断层参数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及形变分析理论
    2.1 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
        2.1.1 汶川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2.1.2 汶川地震的成因
        2.1.3 龙门山断裂带区域特点
    2.2 位错理论及其形变特征
        2.2.1 位错引起的水平位移
        2.2.2 位错引起的垂直位移
        2.2.3 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
        2.2.4 断层位错和地表形变以及重力改变特点
    2.3 卫星重力及GRACE数据
        2.3.1 卫星测定地球重力场基本理论
        2.3.2 GRACE卫星数据的相应产品
        2.3.3 GRACE数据计算区域重力场改变理论
        2.3.4 空间平滑函数的选择
    2.4 小结
第3章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与速度场模型
    3.1 龙门山断裂带监测数据的获取及处理方法
    3.2 龙门山断裂带速度场的建立
        3.2.1 多面函数法构建速度场模型时有关节点个数选择与平滑因子探讨
        3.2.2 局部多项式拟合法
        3.2.3 反距离加权法
    3.3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变形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GRACE观测的龙门山断裂带区域重力及应力变化研究
    4.1 GRACE观测的龙门山断裂带区域重力变化研究
        4.1.1 GRACE观测的汶川地区年重力变化
        4.1.2 GRACE观测的汶川地区季度重力变化
        4.1.3 汶川地区同震重力变化及分析
    4.2 GRACE观测的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应力变化研究
    4.3 小结
第5章 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地壳应变特征研究
    5.1 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地壳应变计算
        5.1.1 三角形法计算地壳应变
        5.1.2 四边形法计算地壳应变
    5.2 利用四边形法获取汶川地区应变特征参数及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同震形变反演
    6.1 粒子群算法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断层参数反演研究
        6.1.1 粒子群算法
        6.1.2 粒子群算法的GPS数据反演断层参数
    6.2 龙门山断裂带单一数据的三维运动速率反演
        6.2.1 GPS数据反演
        6.2.2 水准数据反演
    6.3 龙门山断裂带联合数据的三维运动速率反演
        6.3.1 联合反演的数学模型
        6.3.2 水准和GPS数据联合反演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测量(续)(论文提纲范文)

三、2005年我国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
    1. 中国珠峰高程测定的历程
    2.2005年珠峰测高中平面测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四、2005年我国测量珠峰高度的成果
    1. 2005年珠峰高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 历次珠峰高程测量值的总结与回顾

(3)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地表浅层重力位确定大地水准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格
缩写列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大地水准面概述
        1.1.1 Stokes理论
        1.1.2 Molodensky理论
        1.1.3 Bjerhammar理论
    1.2 大地水准面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确定重力大地水准面的新方法
    2.1 基本理论
    2.2 实施方案
        2.2.1 恢复外部重力场
        2.2.2 确定大地水准面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源及预处理过程
    3.1 数据源简介
        3.1.1 地球重力场模型
        3.1.2 数字高程模型
        3.1.3 地壳密度模型
        3.1.4 平均海面模型
        3.1.5 GPS水准数据集
    3.2 数据预处理
        3.2.1 EGM2008模型相关处理
        3.2.2 GPS水准数据集相关处理
        3.2.3 其他预处理内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表浅层引力位的计算
    4.1 地表浅层三维模型的建立
        4.1.1 地表浅层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
        4.1.2 地表浅层三维密度模型的建立
    4.2 地表浅层引力位建模方法
        4.2.1 柱体模型方法
        4.2.2 楔形体建模方法
        4.2.3 组合模型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新方法确定大地水准面模型
    5.1 确定区域大地水准面
        5.1.1 区域大地水准面的计算
        5.1.2 与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比较
        5.1.3 与GPS水准数据的比较
        5.1.4 计算大地水准面的进一步精化
    5.2 确定全球大地水准面
    5.3 5x5全球大地水准面
        5.3.1 与GPS水准数据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各种误差源的影响
    6.1 重力场模型的影响
    6.2 密度模型的影响
    6.3 高程模型的影响
    6.4 平均海面地形模型的影响
    6.5 计算方法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应用研究
    7.1 计算珠峰高程
    7.2 精化地壳内部密度结构
    7.3 统一高程基准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与成果
    8.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工作与成果
致谢

(4)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似大地水准面的现状和发展
    1.3 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进展和现状
    1.4 我国部分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现状
        1.4.1 海南地区
        1.4.2 香港地区
        1.4.3 深圳地区
        1.4.4 江苏地区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2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理论与方法
    2.1 基本概念
        2.1.1 大地高系统、大地高与参考椭球
        2.1.2 正高系统、正高与大地水准面
        2.1.3 正常高系统、正常高和似大地水准面
        2.1.4 高程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
    2.2 几何方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
        2.2.1 GPS
        2.2.2 天文大地水准法
        2.2.3 卫星无线电测高法
    2.3 重力学方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
        2.3.1 Stokes 理论
        2.3.2 Molodensky 理论
        2.3.3 Stokes 理论与Molodensky 理论的比较
    2.4 组合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
        2.4.1 移去- 恢复法的原理
        2.4.2 移去- 恢复法的具体步骤
        2.4.3 组合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具体方法、步骤
3 GPS/水准拟合法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3.1 引言
    3.2 函数模型法
        3.2.1 多项式函数模型
        3.2.2 多面函数模型
    3.3 统计模型法
        3.3.1 加权平均模型
        3.3.2 克里格(Kriging)模型
    3.4 综合模型法
    3.5 GPS 水准拟合的误差来源与精度分析
        3.5.1 GPS/水准拟合法的误差来源
        3.5.2 GPS/水准拟合法的精度分析
    3.6 算例分析计算
        3.6.1 计算区域介绍
        3.6.2 各种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3.6.3 小结分析
4 基于已有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4.1 江苏省似大地水准面
    4.2 基于JSGeoid 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4.3 Shepard 插值
    4.4 实例计算
    4.5 小结分析
5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软件开发
    5.1 VB 调用M at l ab 的方法
    5.2 MatrixVB 使用简介
        5.2.1 Matrix VB 简介
        5.2.2 VB 中调用Matrix VB 的步骤
        5.2.3 Matrix VB 在VB 中的使用方法
    5.3 测绘数据软件开发
        5.3.1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数据组织
        5.3.2 系统简介
    5.4 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拟合方法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似)大地水准面发展的概况
        1.2.1 国外概况
        1.2.2 国内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2 基本原理与模型
    2.1 基本概念与联系
        2.1.1 平均海平面与高程基准面
        2.1.2 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
        2.1.3 大地高系统
    2.2 GPS水准模型
        2.2.1 多项式法
        2.2.2 多面函数法
    2.3 BP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
        2.3.1 BP神经网络的原理
        2.3.2 BP的算法步骤与流程图
    2.4 其他方法介绍
        2.4.1 移动曲面拟合法
        2.4.2 曲面样条函数
        2.4.3 有限元法
3 顾及重力场模型的水准面拟合方法
    3.1 地面重力数据的归算
        3.1.1 空间重力异常
        3.1.2 布格异常
    3.2 重力法
        3.2.1 Stokes理论
        3.2.2 Molodensky理论和似大地水准面
        3.2.3 其他方法介绍
4 误差分析
    4.1 GPS水准的误差来源及改进办法
        4.1.1 GPS水准的误差来源
        4.1.2 GPS水准误差的改进办法
    4.2 重力数据的误差来源
5 试算分析与体会
    5.1 GPS水准法
    5.2 组合法方案
        5.2.1 移去~恢复法
        5.2.2 移去~恢复法的原理
        5.2.3 移去~恢复法的步骤
        5.2.4 移去恢复法的流程图
        5.2.5 Shepard方法介绍
    5.3 组合法试算结果
    5.4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月球重力场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月球重力场研究进展
        1.2.2 我国探月进展
        1.2.3 其它相关研究情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月球重力场概论
    2.1 月球概况
    2.2 常用月球坐标系
        2.2.1 月固坐标系
        2.2.2 月心天球坐标系
        2.2.3 月心赤道坐标系
    2.3 月球参考椭球(球)与基准面
    2.4 月球重力场的特点
        2.4.1 质量瘤
        2.4.2 带球谐系数
        2.4.3 摄动规律
        2.4.4 恢复手段的差异
    2.5 月球重力场的表示方法
        2.5.1 全球模型
        2.5.2 局部模型
    2.6 恢复月球重力场的原理
        2.6.1 动力学模型
        2.6.2 解算过程
第三章 月面地形与重力异常相关性分析及重力场模型评估
    3.1 月面地形与重力异常的相关性
        3.1.1 月面地形模型
        3.1.2 相关性分析
    3.2 模型重力异常比较
    3.3 模型质量分析
        3.3.1 跟踪数据情况
        3.3.2 考拉准则
        3.3.3 模型质量分析
    3.4 模型可靠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月球扰动引力的空间特征及频谱特性
    4.1 月球扰动引力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4.1.1 扰动引力的球谐表达
        4.1.2 扰动引力随高度变化特征
        4.1.3 低空局部区域扰动引力对探测器影响初探
    4.2 扰动引力信号频谱特性及应用研究
        4.2.1 扰动引力信号的谱分量
        4.2.2 径向谱分量特性及谱敏感度
        4.2.3 跟踪数据的权
        4.2.4 径向谱分量分布特性及应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跟踪观测技术恢复月球重力场的条件和能力
    5.1 探测器跟踪观测技术
        5.1.1 激光测量技术
        5.1.2 无线电多普勒测量技术
        5.1.3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5.2 我国的月球探测器跟踪观测
        5.2.1 深空测控网
        5.2.2 月球探测器跟踪能力
    5.3 分辨率条件
        5.3.1 重力场模型的分辨率
        5.3.2 星下点轨迹间距(沿纬度方向)条件
        5.3.3 采样间隔(沿经度方向)条件
        5.3.4 覆盖条件
    5.4 制约恢复月球重力场能力的轨道参数条件
        5.4.1 轨道高度
        5.4.2 轨道倾角及偏心率
    5.5 评估恢复月球重力场能力的方法
        5.5.1 信噪比方法
        5.5.2 功率谱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月球与地球基本参数对照表
    附录B 月球质量瘤统计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8)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重力异常与地形的关系
    1.1 理论分析
    1.2 统计特征
2 地壳均衡理论不适合于局部重力场的推估
    2.1 爱黎-海斯卡宁 (Airy-Haiskanen) , 普拉特-海福特 (Pratt-Hayford) 模型的局限性
    2.2 线性均衡结果的启示
3 珠峰重力值推估的几种方法及其结果
    3.1 回归分析
    3.2 经广义布格异常改化后的拟合推估
    3.3 只顾及近处测点的平均异常与平均高程的推估
    3.4 最近点顾及地形效应的推估
4 结语与讨论

(9)珠穆朗玛峰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的确定——兼述重力垂直梯度在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
2 计算结果
3 结论
致谢

(10)重力垂直梯度在大地测量和物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确定重力垂直梯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大地测量上的应用
四、物探中的应用
    1. 茂陵探测试验[7]
    2. 重力异常及其垂直梯度的联合反演 (1)
五、结语与讨论

四、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断层参数反演研究[D]. 姜刚. 长安大学, 2016(02)
  •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测量(续)[J]. 沈乃澂. 中国计量, 2013(05)
  • [3]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地表浅层重力位确定大地水准面[D]. 韩建成. 武汉大学, 2012(01)
  • [4]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的研究[D]. 蒋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5]拟合方法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比较[D]. 杨庆振.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6]月球重力场模型及应用研究[D]. 陈少明.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8(03)
  • [7]珠峰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珠峰顶正高的确定[J]. 郭春喜,宁津生,陈俊勇,王斌,陆洋,孙凤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 [8]珠穆朗玛峰重力值的推估──兼论推估方法的基本原理[J]. 张赤军. 极地研究, 2001(04)
  • [9]珠穆朗玛峰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的确定——兼述重力垂直梯度在其中的作用[J]. 张赤军. 科学通报, 1997(23)
  • [10]重力垂直梯度在大地测量和物探中的应用[J]. 张赤军. 测绘通报, 1997(07)

标签:;  ;  ;  ;  ;  

珠穆朗玛峰重力值估算——兼论估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