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营养学理论在环保型饲料生产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加晋,李群[1](2021)在《农业遗产视角下中国畜牧业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以畜禽饲喂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畜牧业正处于严重而典型的"现代性困境"中,从饲养与饲料等核心环节来看,一方面是与自然对立而造成的巨大污染,另一方面是对动物权利漠视下的伦理丧失。对此,学界有不同程度的讨论和反思,不过依靠科技创新为主的共识有待商榷。实际上,中国传统畜牧业智慧与解决当今困境路径具有高度契合性,表现为变废为宝式的饲料开发、废物循环式的养殖模式、宜性与关爱式的饲养管理等,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畜牧遗产进行活态传承。
田梦[2](2021)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苦心钻研,创造现代农业奇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循环型超有机功能农业产业化的领路人王安利积极践行国家战略,他多年坚持致力于国家战略落实、食品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创新生态养殖方式,研发颠覆性技术,为我国生态循环型超有机功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陈琛[3](2019)在《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文中研究说明动物营养学作为畜牧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整个饲料行业乃至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从营养学概念出发,回顾了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标志性成果,分析了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的局限和不足,结合当前学科处于"由静转动,由粗变细"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走向,从战略制定、研究重点、理论体系、研究领域、技术研发、生态保护方面展开论述,强调构建系统动物营养学体系,攻破动物营养研究中的"黑箱",以实现资源环境、动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学科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郑兰宇[4](2019)在《用科技手段改变饲养方式 确保养殖环境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养殖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通过养殖环节的改进和创新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当前畜牧养殖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优化养殖环境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简单综述,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蒋载阳,江书忠,曹霞,燕富永,肖淑华[5](2018)在《论猪舍中氨气的危害》文中认为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猪的危害与其浓度有关。如果猪舍内氨气的浓度过高不但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多种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危害着猪场的饲养员以及猪场周边环境。本文综述了猪舍内氨气浓度高的原因以及氨气的危害,以期为后期改善猪舍环境提供参考。
李丹[6](2018)在《猪粪在桂牧1号杂交象草种植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研究了三个猪粪肥施用水平(3000kg/667 m2、6000kg/667 m2和9000kg/667m2)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生产性能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肥对桂牧1号象草抗寒性能、越冬率的提高有一定影响,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分蘖数随施肥水平的增加有一定的增加,但差异不显着(P>0.05);2015年各处理组的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显着(P<0.05),2016年处理1差异极显着(P<0.01)于处理2、3,处理2与处理3之间差异显着(P<0.01),且第二年的生物产量显着高于第一年;五次草品质检测结果表明,营养物质中粗脂肪、粗蛋白变化幅度波动较大,但变化规律不明显,桂牧1号杂交象草对Cu、Zn、Cd、Pb、As5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不突出。二年高水平施用猪粪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Cu、Zn含量随猪粪施用水平量增大呈显着增加趋势,Cd含量有一定增加但不显着,Pb增加不明显,As残留影响不大。试验综合桂牧1号象草的抗寒性能、越冬率、分蘖数、生物产量等性能指标值,当施肥水平达到9000kg/667 m2时,各指标性能表现最好。在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富集不超标的情况下,宜在每次刈割测产后进行追肥施用,以确保每次所施的肥效能有效促进象草的快速生长,满足其对大量水肥的需求,达到增加象草的刈割次数、提高生物产量目的,同时也提高对猪粪肥的消纳能力。
汤亚[7](2017)在《浏阳地区养殖业粪污处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浏阳是传统养殖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标准化养殖示范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草食牧业示范县。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养殖粪污处理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针对浏阳地区粪污处理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浏阳地区畜禽养殖业粪污处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浏阳地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现状。探索浏阳地区不同养殖规模的粪污处理工艺,为浏阳地区畜禽养殖业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法、典型调查法、走访观察法和分析比较法调查,发现浏阳地区养殖业粪污处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粪污排放量增加,种植业利用量减少;规模养殖集中排放,粪污处理难度增加,污染严重;生产布局不科学,环境污染严重;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养殖废弃物污染含量高;小型养殖户多且分散,养殖污染排放监管难度大;养殖业污染防治经费不足,采取措施简单不到位。针对以上问题,对浏阳地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利用畜禽粪便;加强养殖污染处理和防控体系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规范兽药和饲料标准,减少畜禽排泄污染物物;加强推广示范,引导规范生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张静[8](2017)在《脂肪水平对循环海水养殖道氏虹鳟的效应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殖最为广泛的冷水性经济鱼类之一,属三文鱼的一种,目前我国仍需大量进口,市场前景广阔。虹鳟养殖模式主要有流水、网箱以及循环水,前两种模式下营养与饲料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其营养需求特点的变化尚未探明,且在该模式下存在一些特有的脂肪代谢问题。本试验研究,首次探寻了饲粮脂肪水平对工业化循环海水养殖优良虹鳟品系——道氏虹鳟生长性能、相关生理代谢及脂肪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效应,为该模式养殖虹鳟的脂肪营养调控、腹脏脂肪沉积消减、及其生理代谢和分子营养机制探寻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试验研究综合运用动物营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营养学等理论和方法,利用营养调控和机制查寻手段,探究如何解决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虹鳟腹脏脂肪沉积过多问题。动物试验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模式下进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即试验饲粮在蛋白质、蛋白原料等营养素和营养源基本一致条件下,由4个脂肪水平组成——12%、15%、18%、21%(以L12、L15、L18、L21组表示),共形成4个试验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25尾鱼。试验饲粮统一加工为缓沉性膨化颗粒饲料。试验鱼为初始体重(333.25±20.71)g的道氏虹鳟,试验期77 d。试验研究最终获得如下结果:1.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低脂肪组(L12)试验鱼的增重率显着优于中高脂肪组(L18、L21)29.12%-34.35%(P<0.05);而低中脂肪组(L12、L15)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中高脂肪组12.95%-20.55%(P<0.05)。中高脂肪组显着增加腹脂率和脏脂率5.34%-9.34%(P<0.05),确实是导致虹鳟腹脂和脏脂沉积过多的主要营养因素,而低中脂肪组未发生此现象。可知,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45%时,饲粮低中脂肪水平更适合试验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并具减少腹脏脂肪沉积和促进体型正常的效应,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的饲粮脂肪水平需求量不超过12%。2.消化吸收和水质测定结果表明,低中脂肪组(L12、L15)主要通过显着提高小肠脂肪酶及AKP活力(P<0.05),改善试验鱼脂肪消化和其它营养物质吸收,可谓饲粮低脂肪水平(L12)生长性能较高的消化生理机制。低脂肪组脂肪酶活力显着高于其他三组5.98%-8.82%,低中脂肪组AKP活力显着高于中高脂肪组6.23%-11.25%(P<0.05)。各组水体氨氮相对浓度随饲粮脂肪水平升高而显着降低:低脂肪组相对氨氮浓度最高(0.127 mg/L/kg),显着高于其他组18.44%-24.91%(P<0.05);亚硝态氮(0.004 mg/L/kg)显着高于中高脂肪组95.04%-140.05%(P<0.05);然而,日常监测中低脂肪组水氨氮绝对浓度为0.34-0.48 mg/L,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小于0.5 mg/L)。饲粮低脂肪水平试验鱼较高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是其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也与饲粮高脂肪水平提高氮利用率有一定关系。3.肝脏和血浆脂肪生理代谢测析表明,(1)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力随饲粮脂肪水平升高而显着降低(P<0.05),而脂肪分解酶类LPL、HL、L-CPT1活力变化特征与之相反。其中,低脂肪组(L12)组FAS活力显着高于中高脂肪组(L18、L21)7.5%、8.7%(P<0.05),与L15组差异不显着(P>0.05);L-CPT1活力显着低于其他组13.08%-16.35%(P<0.05)。同时,低中脂肪组(L12、L15)LPL、HL活力分别显着低于高脂肪组(L21)26.81%-31.16%、18.92%-21.62%(P<0.05)。说明饲粮低中脂肪水平试验鱼主要通过增加肝脏脂肪合成和降低分解的自我调控方式,提高脂肪利用率,从而不仅保证鱼体脂肪营养需要,而且间接促进了生长。(2)初步显示,饲粮脂肪水平影响试验鱼血浆胆固醇(CHO)转运及肝脏相关脂质合成。L12、L15和L18组均通过协调血浆LDL-C及HDL-C含量,使得HDL-C/LDL-C显着高于L21组51.16-65.56%(P<0.05),从而促进外周CHO回肝代谢;L12组血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显着高于后三组9.69%-15.72%、37.06%-59.55%(P<0.05)。即饲粮低脂肪水平通过增加CHO和TG的内源性合成,补充机体外源性摄取的不足;而饲粮高脂肪水平减缓了CHO向肝内转运,增加其在外周组织的积累。4.肝脏抗氧化因子测析表明,不同饲粮脂肪水平影响试验鱼肝脏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途径或机制存在差异。高脂肪组(L21)通过SOD和GSH两种酶联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分别显着高于低中脂肪组4.16%-10.64%和30.89%-43.50%(P<0.05)。低脂肪组(L12)则主要依靠CAT提高抗氧化能力和降低MDA含量,其CAT活力显着或极显着高于中高脂肪组(L18、L21)8.50%-19.39%(P<0.05,P<0.01),并通过SOD和CAT相互配合确保细胞膜氧化损伤最小,从而保证试鱼健康,为保持较高生长性能提供了内在条件。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对试验鱼血浆免疫能力(总蛋白、球蛋白以及溶菌酶)无显着影响(P>0.05)。5.脂肪代谢酶基因表达测析表明,(1)FAS mRNA基因表达量,在肌肉中总体随饲粮脂肪水平升高而逐渐降低,低脂肪组(L12)显着高于高脂肪组(L21)66.82%;在肝脏中,低脂肪组显着高于其他组48.29%-55.15%(P<0.05)。LPL mRNA表达量,在肝脏中与饲粮脂肪水平呈正相关,高脂肪组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组36.72%-113.59%(P<0.05或P<0.01),肌肉中也有类似趋势。该结果与脂肪代谢酶活力变化特征(肝脏FAS活力随饲粮脂肪水平升高而显着降低,LPL与之相反)具有同步相似性。(2)从测析结果中新发现:肝脏与肌肉对饲粮脂肪水平干预的分子生物学应答呈现组织差异性特征。即随饲粮脂肪水平变化,肌肉FAS基因表达比肝脏更明显且规律性更强,而肝脏LPL基因表达变化较肌肉明显,这一特征应该是由三文鱼肌肉脂肪沉积较强的特殊性所致。6.本研究的初步新发现是:(1)饲粮脂肪水平影响虹鳟血液胆固醇(CHO)转运:低中脂肪水平HDL-C/LDL-C比值较高,促进外周CHO回肝代谢,从而降低CHO在外周的沉积;而高脂肪水平比值最低,显着减缓其向肝内转运。(2)肝脏与肌肉对饲粮脂肪水平干预的分子生物学应答呈现组织差异性特征。即随饲料脂肪水平变化,肌肉FAS基因表达比肝脏更明显且规律性更强,而肝脏LPL基因表达变化较肌肉更明显。此可谓三文鱼肌肉脂肪分子营养调控的特征或机理显现。总之,本试验研究表明,饲粮脂肪水平对工业化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的生长性能、腹脏脂肪沉积、脂肪生理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产生了显着或极显着的影响。研究初步揭示,试验鱼采食低中脂肪水平(L12、L15)饲粮后,主要通过调控肝脏和肌肉中脂肪关键酶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肝脏和肌肉中FAS和降低LPL的酶活性,加之降低CPT1、HL等脂肪分解酶类活性、协同脂肪转运蛋白等其他生理效应,总体上促进了体内脂肪代谢,最终达到既满足机体脂肪营养需求、又降低腹脏脂肪沉积、促进生长的目的。同时通过增强肠脂肪酶、AKP酶活力,促进脂肪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凭借SOD和CAT组合效应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证了低中脂肪组试验鱼的营养供给和免疫抗病。研究初步证实,饲粮脂肪水平较高(18%-21%),是导致试验虹鳟腹脂和脏脂沉积过多的主要营养因素;而较低饲粮脂肪水平水平(12%-15%),不会发生此现象。研究初步确定,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为45%时,330-600 g左右道氏虹鳟脂肪需求量不超过12%。该研究结果与目前国内外虹鳟养殖饲粮普遍采用较高脂肪水平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营养调控手段和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等机制方面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虹鳟腹脏脂肪沉积过多问题,也为不同养殖模式专用营养饲料研发的必要性找到了具体答案。
关献涛[9](2017)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的生长、体色和抗氧化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隶属于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东星斑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体色艳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受国际市场尤其东南亚市场的欢迎。人工养殖的东星斑皮肤颜色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影响了东星斑的品质和市场售价。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文通过添加不同量的虾青素、叶黄素、螺旋藻和玉米蛋白粉,制成实验饲料,在一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喂养东星斑75 d。本研究以生态营养学、生理生化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选择体形、色泽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大小较一致[体长(16.8±0.65)cm,体重(92.13±7.91)g],共200尾(部分多余备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虾青素(0.05%、0.10%、0.15%、0.20%)、叶黄素(0.05%、0.10%、0.15%、0.20%)、螺旋藻(4%、8%、12%、16%)以及玉米蛋白粉(4%、8%、12%、16%)对东星斑的生长、体色以及肝脏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生长的影响每隔15 d测定东星斑体长、体重等主要生长指标1次,结果显示:实验的4种添加剂对东星斑的体长及饲料系数的影响不明显;投喂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叶黄素的东星斑的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随着添加剂的增加而增加;投喂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和玉米蛋白粉的东星斑的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先升后降的趋势,但4种添加物对东星斑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2.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体色的影响每隔15 d测定东星斑头颊部、鳃盖、背部、腹部、背鳍、胸鳍、尾鳍、尾柄的体色L*值(亮度)、a*值(红-绿)和b*值(黄-蓝)1次。结果显示:4种添加物均能使东星斑的体色L*值(亮度)略变小,与空白对照组比,虾青素对东星斑头颊部、腹部、胸鳍、尾鳍和尾柄的L*值具有显着性影响,对其他部位的L*值无显着性影响。4种添加物均能使东星斑的a*值、b*值升高,且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显着,尤其是0.10%的虾青素,对东星斑体色整体变红、变黄效果最为显着。3.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对东星斑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虾青素、叶黄素以及螺旋藻添加量的升高,东星斑肝脏SOD、GSH-Px以及T-AOC活性上升,MDA活性下降,并具影响显着;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添加量的升高,东星斑肝脏SOD、GSH-Px以及T-AOC活性呈先升后降,MDA活性先下后升,与对照组比,除SOD外,对其他几种抗氧化活性影响均显着。故这四种添加物对东星斑抗氧化性均具有影响。
叶贤银[10](2017)在《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南雄市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各种肉类、奶类以及蛋类等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南雄市畜禽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南雄市的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进步虽然使得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以保证,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通过近两年的整治已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目前南雄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城郊老旧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中小规模养殖场环境条件差、资金投入不足、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局限和兽医卫生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等。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大量资料收集、文献查阅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在了解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状况及污染治理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后,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为畜禽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村资源产权模糊、养殖场的规划选址不合理、养殖污染的负外部性以及在污染防治上存在的政府失灵。据此,最后提出了政府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综合运用管理与治理技术、加大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和监督、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等措施。同时提出了适用于南雄市的“事前清粪、固液分离—沉淀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配套农林综合利用”的节能减排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采取切合南雄实际的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对策,有效解决南雄市目前存在的畜禽养殖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南雄市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可为国内或国外进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二、生态营养学理论在环保型饲料生产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态营养学理论在环保型饲料生产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遗产视角下中国畜牧业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以畜禽饲喂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畜牧业的现代性困境 |
(一)与自然对立下的环境污染 |
(二)对生命漠视下的伦理缺失 |
二、困境中对现代养殖模式的反思 |
三、传统畜牧生态智慧与困境解决路径的契合 |
(一)变废为宝式的饲料开发 |
(二)废物循环式的养殖模式 |
(三)关爱与宜性式的饲养管理 |
四、活态传承中国传统畜牧遗产 |
(一)思想层面的活态传承 |
(二)实践层面的活态传承 |
(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苦心钻研,创造现代农业奇迹(论文提纲范文)
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 |
一路走来,取得瞩目成果 |
创新生态养殖方式 |
生态循环型超有机功能农业产业化 |
产业化落地市场意义重大 |
(3)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
2.1 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全局观的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 |
2.2 继续挖掘代谢机理, 重点集中在分子水平 |
2.3 系统营养观念不断发展, 致力于营养互作和平衡研究 |
2.4 消化道营养仍是研究重点, 但研究领域有所扩展 |
2.5 加快新型饲料技术研发, 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 |
3 结语 |
(4)用科技手段改变饲养方式 确保养殖环境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殖规模的影响 |
2 饲料成分的影响 |
3 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 |
(6)猪粪在桂牧1号杂交象草种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猪粪对环境的影响 |
1.1.1 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危害 |
1.1.2 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危害 |
1.1.3 对水体环境产生的危害 |
1.2 国外猪粪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猪粪污染防治处理方法 |
1.2.2 国外猪粪资源化利用现状 |
1.3 国内猪粪污染防治处理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猪粪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主要模式 |
1.3.2 国内猪粪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 |
1.4 牧草对猪粪的消纳 |
1.4.1 猪粪成分构成 |
1.4.2 牧草对猪粪消纳研究进展 |
1.4.3 桂牧1号杂交象草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1.7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2.1 猪粪施用水平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小结与讨论 |
2.2 猪粪施用水平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及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浏阳地区养殖业粪污处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
1.2 我国养殖粪污基本情况 |
1.3 养殖粪污对环境的污染 |
1.3.1 养殖粪污对空气的污染 |
1.3.2 养殖粪污对水体的污染 |
1.3.3 养殖粪污对土壤的污染 |
1.4 畜禽养殖业中粪污处理措施 |
1.4.1 种养结合模式 |
1.4.2 循环利用模式 |
1.4.3 达标排放模式 |
1.4.4 集中处理模式 |
1.4.5 多种模式并举综合治理 |
1.5 我国畜禽养殖业中粪污处理不当所带来的危害 |
1.6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1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浏阳地区畜禽养殖及粪污现状调查 |
2.1 调查方法 |
2.1.1 文献分析法 |
2.1.2 典型调查法 |
2.1.3 走访观察法 |
2.1.4 分析比较法 |
2.2 浏阳地区畜禽养殖的现状 |
2.2.1 浏阳地区自然养殖环境基本情况 |
2.2.2 浏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2.2.3 浏阳地区畜禽养殖总体情况 |
2.2.4 浏阳养殖发展带布局 |
2.2.5 浏阳地区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
2.2.6 浏阳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情况 |
2.3 浏阳地区养殖粪污处理现状 |
2.3.1 浏阳地区养殖粪污处理概况 |
2.3.2 浏阳地区现有养殖粪污主要利用渠道 |
2.3.3 生态循环技术模式 |
2.4 浏阳地区养殖业粪污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1 粪污排放量增加,种植业利用量减少 |
2.4.2 规模养殖排放过于集中,增加粪污处理难度 |
2.4.3 生产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 |
2.4.4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养殖废弃物污染含量高 |
2.4.5 小型养殖户多且分散,养殖污染排放监管难度大 |
2.4.6 养殖业污染防治经费不足,采取措施简单不到位 |
第三章 浏阳地区养殖粪污不同处理方案比较 |
3.1 A养殖粪污处理方案 |
3.2 B养殖粪污处理方案 |
3.3 C养殖粪污处理方案 |
3.4 D养殖粪污处理方案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防治建议 |
4.2.1 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利用畜禽粪便 |
4.2.2 加强养殖污染处理和防控体系建设 |
4.2.3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
4.2.4 严格规范兽药和饲料标准,减少畜禽排泄污染物 |
4.2.5 加强推广示范,引导规范生产 |
4.2.6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脂肪水平对循环海水养殖道氏虹鳟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虹鳟的生物学特性 |
1.1.1 分类和分布 |
1.1.2 生活和摄食习性 |
1.1.3 鱼产品营养价值 |
1.1.4 道氏虹鳟的特性 |
1.2 虹鳟主要营养素需求研究进展 |
1.2.1 蛋白质营养需求 |
1.2.2 氨基酸营养需求 |
1.2.3 脂肪营养需求 |
1.2.4 脂肪酸营养需求 |
1.3 虹鳟脂肪生理代谢研究进展 |
1.3.1 脂肪消化生理 |
1.3.2 脂肪主要代谢途径 |
1.4 虹鳟养殖模式的种类和趋势 |
1.4.1 网箱与池塘养殖 |
1.4.2 设施流水养殖 |
1.4.3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
1.5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创新点等 |
1.5.1 研究背景 |
1.5.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1.5.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4 创新点 |
第二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效应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设计、饲粮配制、饲养管理 |
2.2.2 样品采集 |
2.2.3 指标测定方法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试验结果 |
2.3.1 生长性能结果 |
2.3.2 形体指标结果 |
2.4 分析与讨论 |
2.4.1 脂肪水平对生长性能的效应 |
2.4.2 脂肪水平对形体指标的效应 |
2.5 小结 |
第三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消化吸收和水环境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动物试验 |
3.2.2 样品采集 |
3.2.3 指标测定方法 |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试验结果 |
3.3.1 消化吸收酶测定结果 |
3.3.2 水环境指标测定结果 |
3.4 分析与讨论 |
3.4.1 饲粮脂肪水平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
3.4.2 饲粮脂肪水平对水环境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血浆和肝脏脂肪代谢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动物试验 |
4.2.2 样品采集 |
4.2.3 指标测定方法 |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试验结果 |
4.3.1 血浆脂肪代谢结果 |
4.3.2 肝脏脂肪代谢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脂肪水平对血浆脂肪代谢的影响 |
4.4.2 脂肪水平对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抗氧化和免疫的效应特征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动物试验 |
5.2.2 样品采集 |
5.2.3 指标测定方法 |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 试验结果 |
5.4 分析与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肝脏脂肪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动物试验 |
6.2.2 样品采集 |
6.2.3 指标测定方法 |
6.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3 试验结果 |
6.4 分析与讨论 |
6.4.1 饲粮脂肪水平对肝脏和肌肉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
6.4.2 饲粮脂肪水平对肝脏和肌肉LPL基因表达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
(9)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的生长、体色和抗氧化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鱼类体色研究进展 |
1.1.1 鱼类体色的研究现状 |
1.1.2 鱼类体色的生物学功能 |
1.1.3 鱼类体色的形成 |
1.1.4 影响鱼类体色的因素 |
1.2 添加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
1.3 添加物对鱼类抗氧化性的研究 |
1.4 展望与意义 |
1.5 实验设计 |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计与实验饲料的制作 |
2.1.3 实验管理 |
2.1.4 生长指标测定 |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虾青素对东星斑体长与体重的影响 |
2.2.2 叶黄素对东星斑体长与体重的影响 |
2.2.3 螺旋藻对东星斑体长与体重的影响 |
2.2.4 玉米蛋白粉对东星斑体长与体重的影响 |
2.2.5 饲料中添加4种物质对东星斑生长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体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设计与实验饲料的制作 |
3.1.4 实验管理 |
3.1.5 体色指标测定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东星斑体色的影响 |
3.2.2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东星斑体色的影响 |
3.2.3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东星斑体色的影响 |
3.2.4 饲料中添加玉米蛋白粉对东星斑体色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添加物对东星斑不同部位体色的影响 |
3.3.2 鱼类对不同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能力 |
3.3.3 水生生物体表成色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抗氧化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实验材料 |
4.1.2 主要实验器具和仪器 |
4.1.3 实验设计 |
4.1.4 实验管理 |
4.1.5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4.1.6 抗氧化酶的测定原理 |
4.1.7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 |
4.2.1 添加物对东星斑肝脏SOD活力的影响 |
4.2.2 添加物对东星斑肝脏MDA含量的影响 |
4.2.3 添加物对东星斑肝脏GSH-Px活力的影响 |
4.2.4 添加物对东星斑肝脏T-AOC活力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整体思路框架 |
1.4 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概念及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 |
2.1.2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种类及传播途径 |
2.1.3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及方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环境承载力理论 |
2.2.2 外部经济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污染治理现状 |
3.1 南雄市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及污染现状 |
3.1.1 南雄市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 |
3.1.2 南雄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
3.1.3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环境承载力评价 |
3.2 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
3.2.1 制定了适合南雄市的条例及法规 |
3.2.2 成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治理专案小组 |
3.2.3 严格实施惩罚制度和规范管理 |
3.2.4 开展南雄市畜禽养殖关停工作 |
3.2.5 推广畜禽养殖业生态农业模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南雄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城郊老旧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
4.1.2 中小规模养殖场环境条件差 |
4.1.3 资金投入不足 |
4.1.4 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局限 |
4.1.5 兽医卫生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
4.2 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畜禽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导致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滞后和成本加大 |
4.2.2 养殖场的规划选址不合理 |
4.2.3 农村资源产权模糊 |
4.2.4 畜禽养殖污染存在严重的负外部性 |
4.2.5 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上的政府失灵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
5.1 政府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管理 |
5.1.1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日常管理 |
5.1.2 制定完善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
5.1.3 完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 |
5.1.4 建立排污管理制度 |
5.2 企业综合运用管理与治理技术 |
5.2.1 企业综合运用管理技术 |
5.2.2 积极探索和推广具有地区特色的实用治污工艺与技术 |
5.3 加大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和监督 |
5.4 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生态营养学理论在环保型饲料生产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遗产视角下中国畜牧业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以畜禽饲喂为中心的考察[J]. 陈加晋,李群. 古今农业, 2021(02)
- [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苦心钻研,创造现代农业奇迹[J]. 田梦. 中国高新科技, 2021(01)
- [3]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陈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03)
- [4]用科技手段改变饲养方式 确保养殖环境优化[J]. 郑兰宇.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03)
- [5]论猪舍中氨气的危害[J]. 蒋载阳,江书忠,曹霞,燕富永,肖淑华. 中国猪业, 2018(08)
- [6]猪粪在桂牧1号杂交象草种植中的应用[D]. 李丹.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7]浏阳地区养殖业粪污处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汤亚.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1)
- [8]脂肪水平对循环海水养殖道氏虹鳟的效应和机制研究[D]. 张静.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04)
- [9]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等4种物质对东星斑的生长、体色和抗氧化性的影响[D]. 关献涛.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10]南雄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D]. 叶贤银.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