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气流分析与研究

空调室内气流分析与研究

一、空调房间内气流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洁[1](2021)在《低气压条件下建筑室内热风供暖气流流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风供暖具有热响应快、调节灵活的特点,是高原地区建筑供暖的主要方式之一。相比于平原地区的常压大气环境,高原地区具有空气稀薄、环境大气压力低的特点,这些高原特殊环境条件对热风供暖气流流动轨迹、供暖室内温度分布如何影响,以及相关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是否发生变化,尚需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海拔地区气候特性以及空气热物性参数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低气压条件下室内热风供暖房间的流动及传热数学模型,通过在高原低气压环境下的实验测试,验证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气压条件下室内气流流速及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掌握不同气压条件对热风供暖房间气流流动轨迹偏移规律、室内温度分布规律以及无量纲速度及温度衰减规律的影响;进而,在低气压条件下,通过不均匀系数、能量利用系数等指标,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不同送风参数对室内气流特征及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过程和主要结论如下:(1)气压条件对热风供暖气流流动特征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气压条件下的射流速度分析可得,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在相同送风温度和速度下,对于水平射流房间,水平方向的速度扩散几乎不受大气压力的影响,而垂直速度由于浮升力的作用,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射流向上弯曲程度越明显。对于垂直向下的射流,大气压力越低,浮升力越大,初始射流向下运动的阻力越明显,射流速度衰减越快。(2)气压条件对热风供暖室内温度分布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气压条件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分析可得,在相同送风温度和速度下,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水平射流和垂直射流房间内整体温度均减小。对于顶送下回供暖方式下的垂直射流,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房间温度梯度更加明显,上下温差增大,大气压力为57.71k Pa下的房间垂直温差比常压下房间垂直温差高2.5K。(3)不同送风方式及送风参数对低气压环境下热风供暖室内环境的营造效果:改变热风供暖送风方式、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通过不均匀系数以及能量利用系数等指标分析低气压环境下送风方式及送风参数对室内气流速度及热环境的影响。对于低气压环境下,热风供暖房间在送风参数一定时,顶送下回供暖方式下的室内热环境的营造效果较好,该方式下的能量利用系数最高为1.1,速度不均匀系数最低为0.6;增大送风速度,低气压条件下的热风供暖房间稳定后工作区平均温度增大,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能源利用率也相应提高;增大送风温度,供暖房间稳定后工作区平均温度增大,但房间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也增加,房间垂直温差增大,能量利用率减小;低气压条件下,送风速度的变化对室内气流流动及热环境产生的影响比送风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增加送风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工作区的平均温度,同时可降低房间垂直温差,提高能量利用率。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气压条件对室内气流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送风方式及送风参数对低气压环境下室内的流动及热环境的营造效果,掌握了高原低气压环境下的热风供暖规律,为高原低气压环境下热风供暖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

赵博[2](2021)在《平疫结合病房气流组织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设平疫结合型医院或病房,通过快速改建实现功能转换,使其具备针对疫情的医疗救治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对突发事件能进行处理。而合理设计和布置病房内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为治疗疾病,防止和降低感染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是以某医院改建前的普通病房和改建后的负压隔离病房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是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和研究了不同送风形式、不同送风量和不同进风温度工况下的温度、速度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在分析传染性颗粒传播途径的基础上,从缓冲间和卫生间的设置、负压、气流组织形式、通风空调形式和换气次数等五个主要方面探讨了隔离病房送风空调的设计要求。其次分析并确定了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型和数值求解方法。然后构建了上送上排送风方式下普通病房的物理模型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并讨论了不同送风量、不同送风温度下病房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情况,为了获得较为舒适的热环境,比较适宜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分别为20℃和0.6m/s。最后分析并研究了改建后的负压隔离病房在上送上排、上送下排(方式1与方式2)三种气流组织不同换气次数下的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普通病房下的上送上排方式送风效果一般,不适宜隔离病房送风,上送下排送风方式可有效降低病房内污染物浓度,当送风口布置在缓冲间左侧(方式1)时,污染物浓度分布最低。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为平疫结合病房的改建或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徐子涵[3](2021)在《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甲醛分布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室内空气品质是衡量室内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室内空气品质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气态污染物的含量。其中,源自室内装修建材中的甲醛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长时间在甲醛环境中停留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然而,仅仅通过自然通风来净化甲醛难以使其浓度满足健康要求,为有效地控制甲醛含量,需要研究甲醛在室内的分布特征。本文以上海市某套精装修住宅户型为研究案例,在其精装修竣工后,首先对室内的甲醛浓度进行了检测,然后采用Airpak软件对几种不同送风工况下的室内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得了甲醛浓度的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案例建筑某一卧室为对象,在建立其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Airpak软件构建了卧室甲醛分布的数值模型,然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的精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irpak软件可用于对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甲醛分布特征模型的构建。2.利用已验证模型对比分析了侧送上回、侧送下回和上送下回三种送风方式下室内甲醛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侧送上回方式下室内甲醛的分布最为理想,而上送下回方式最不利于室内甲醛消散。3.分析了送风风速分别为0.3m/s和0.6m/s,送风温度分别为22℃、24℃和26℃时,各送回风方式下的室内甲醛浓度的分布情况。得到:侧送上回方式的最佳送风风速为0.6m/s,最佳送风温度为22℃;侧送下回方式的最佳送风风速为0.3m/s,最佳送风温度为22℃;上送下回方式的最佳送风风速为0.3m/s,最佳送风温度为22℃。4.对比分析了室内有无家具布置对甲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家具布置一定程度上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不利于甲醛的消散。本文获得了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甲醛的分布特征,以期为室内甲醛分布特征的进展研究提供理论,并为不同送风方式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梁爽[4](2021)在《基于大空间厂房的CFD气流组织模拟和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出现越来越多的内部空间体积大、设备多、散热量大、空调负荷高的高大空间建筑,如大型商场、工业车间等。而其中,空调系统承担了最主要的空气调节的功能。为了响应国家的低碳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绿色建筑的概念被提出,人们希望通过对空调系统的改进,来达到改善建筑室内工作环境和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针对工业车间、洁净实验室、制药车间等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的改进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气流组织分布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一个制药厂包装车间,主要运用CFD数值模拟仿真和对比择优法,对空调系统的送风形式进行优化设计,达到包装车间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气流组织分布均匀及工作环境改善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现场勘察和建筑图纸,建立三维数据模型。现场布点分时实测数据,以此作为边界条件进行仿真模拟,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验证CFD仿真模拟方法可行性。(2)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对不同送风方式进行CFD模拟,从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行对比选择最优方案,并通过模拟云图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3)针对风口进行优化设计,以“N点动量模型”取代基本模型。结合多种评价指标,更好地表征气流组织分布情况。将新型风口运用到不同方案进行对比模拟分析,结合评价指标选择最优方案。(4)改变送风高度、角度、温度和风速四个参数进行多次模拟,并将结果拟合为数学模型,探究各项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

赵宁[5](2021)在《长江流域地区卧室热泵供暖最佳运行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生产的方式越来越现代化,居住建筑物的室内热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居住质量以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长江流域地区频频出现极端天气,冬季平均温度明显降低,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针对长江流域地区供暖问题,江亿院士指出空气源热泵技术非常适用!长江流域地区,空调设计工况多以夏季工况设计为主,风口布置形式多为侧送侧回形式,冬季供暖时会出现热力分层现象,导致出现能源利用率较低、室内热舒适性差的问题,因此,针对长江流域地区热泵供暖的优化研究极为迫切。本课题通过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卧室热泵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设计空调组合运行工况,综合研究了影响因子变化时对床表面空气温度以及室内热力分层的影响情况,并总结得出了热泵的最佳运行策略。主要结果与内容如下:(1)通过建立床表面空气温度热平衡公式,将床表面空气温度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公式中每一项得热量或失热量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确定影响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影响因子,研究中变量影响因子为:房间长宽比、房间面积、床相对室内机送风口距离、室外温度、室内初始温度、送风角度、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并确定其取值范围。(2)按照空调实际使用习惯设计空调的组合运行工况,开机工况设置为高温大风速运行,当床表面空气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降低为小风速运行,考虑到送风角度及调整后送风温度不同,设计为9种空调运行工况,实验研究了9种空调运行工况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分析得到,工况运行过程中,床表面空气风速均小于0.2m/s,符合舒适度相关标准,送风温度越低,床表面空气风速越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空调送风角度为90°、送风温度为28℃时风速达到最小值。(3)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长江流域地区实际住宅卧室一致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并根据商用房间面积对空调进行选型,在同一工况下运行,发现随着房间面积的增大,床表面空气温度的上升速率逐渐提高,床表面空气温度在调整工况后稳定温度也逐渐升高。(4)通过分析不同房间面积送风工况变化时,室内热环境的变化发现,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加以及送风温度的减小,室内垂直温差均逐渐减小;对比研究房间长宽比不同时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出房间长宽比为4:3时,热力分层程度最小;室外温度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床表面空气温度上升速率逐渐增高,调整风速后稳定温度越高,室内热力分层程度逐渐减小;室内初始温度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室内初始温度的升高,温度上升速率逐渐提高;床相对室内机送风口距离的影响,床位置变化时,床紧靠室内机送风口相对墙布置时,温度上升速率最高,空调送风口位置变化时,当其位于墙中心位置布置时,温度上升速率最高。(5)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组合送风工况情况下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变化发现,空调送风速度降低时,送风角度为45°时的床表面空气温度下降幅度最大;送风角度90°、送风温度为38℃时,降低风速后床表面空气温度基本能够维持在设定温度。(6)对模拟结果进行整理,并运用统计回归的方式得到送风角度为0°、45°、90°,送风温度保持38℃工况的床表面空气温度的稳定温度预测模型、床表面空气温度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以及床表面空气温度达到稳定温度时室内垂直温差预测模型,并通过对预测模型结果进行比较,提出长江流域地区冬季热泵供暖的最佳运行策略。本课题运用实验、模拟、统计回归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影响因子变化时床表面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变化规律,提出热泵运行的最佳运行策略,有利于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为长江流域地区供暖空调末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邓晓瑞[6](2020)在《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对人体呼吸微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有限空间,尤其是人们居住的室内空间中,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患病人体通过呼吸活动释放的代谢产物中常含有某些致病物质,健康人体通过呼吸活动吸入这些致病物质而受感染。所以人体的呼吸活动和呼吸微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本课题以人体呼吸微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包括:(1)对比分析大气稳定性、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和瑞利-伯纳德不稳定性,并讨论各项判据,即理查森数(iR数)、cG数以及瑞利数(aR数)的物理意义。在大气环境中,iR数表示温差与紊流附加切应力项的比值,但iR数的定义中温差项使用的位温概念不合适或者不方便用于有限空间内,于是cG数被提出,且cG数分母项为Navier-Stokes方程中竖向惯性力项,不同于理查森数的分母项。在有限空间内,另一个与浮力驱动对流相关的无量纲数是aR数。瑞利-伯纳德不稳定性与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都是研究在有限空间内由于上下表面温度差导致空间内部流体流动的物理现象。瑞利-伯纳德不稳定针对的是有限空间内对流发生临界点,而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针对的是有限空间内温度梯度对质点竖向惯性力的影响。(2)通过对有限空间内多重浮力作用的理论分析,在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基础上提出新的温差射流轨迹公式,从而得到多重浮力影响下的温差射流轨迹方程。通过计算发现影响射流轨迹的因素主要有:射流温度0T、周围环境温度eT、初始速度u0、有限空间内温度梯度d T dy、rA数、cG数以及流体域几何大小。当rA>0时射流向上弯曲,相反rA<0时气流向下弯曲。当cG>0时射流沿主流方向传播,cG<0时射流易在主流共轭方向扩散。通过量纲分析或因次分析给出了射流在x轴方向运动距离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结果给出了无量纲系数C1,C2计算步骤。我们发现,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中系数C1一致,充分说明了温度背景效应对射流运动的共轭作用。(3)通过全尺寸真人实验及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在常重力与微重力情况下对人体呼吸微环境中污染物传播的作用机理及对其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把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与不同通风方式结合,研究人体呼吸微环境中污染物的对流扩散规律,建立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与通风方式对人体呼吸微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可有效去除呼吸微环境中的污染物。在单人呼吸阶段和双人呼吸实验衰减阶段,不稳定型中CO2浓度约比稳定型中小100-150 ppm。结合真人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单人呼吸及双人交互呼吸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使用雷诺平均方法对对人员呼吸微环境及其周围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并利用实验测量数据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和结果。经比较,实验与模拟之间的最大误差稳定型中为7.61%,中性型中为4.79%。不稳定型中为4.27%。通过对室内温度分布、流场速度分布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研究,建立不同稳定性条件下呼气污染物的传播及分布规律(4)分析在通风房间(全面通风)中不同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条件下,单人呼吸微环境与双人交互呼吸微环境中的污染物暴露情况,进而评估室内人员污染物暴露风险,并找到人体暴露水平与通风方式及有限空气稳定性的关系。在呼吸气流的初始释放阶段,个人暴露水平主要取决于呼吸活动,随着污染物离污染源距离越远,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与通风对呼吸微环境中的人员暴露情况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在稳定型中,呼吸微环境严重污染,人体局部暴露水平较高,而不稳定型可以大大降低室内人员对呼吸微环境中污染物的局部暴露情况。暴露强度取决于室内人员暴露于被污染环境中的时间与人员数量。本研究中稳定型的暴露强度是不稳定型的暴露强度的两倍。不稳定型中暴露强度远低于稳定型中的暴露强度。本研究中获得的有空间空气稳定性对人体呼吸微环境中污染物传播的作用机理,可成为判断污染物传播、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在控制污染物的传播,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研究所提出的新温差射流模型将为温差射流或浓差射流的运动轨迹提供新的预测方法。本研究提出的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概念将为各类型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和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手段。可以据此选择最有效的通风空调方式,设计更合理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何博,李建建[7](2020)在《基于PMV的空调房间舒适性仿真分析与优化》文中认为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采用STAR-CCM+软件对冬季制热工况下某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和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人体模型附近的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PMV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导风板角度位于制热默认角度53°时,人体PMV整体偏高,舒适性较差;将默认导风板角度优化调整为28°后,舒适性明显提升。

吕童[8](2020)在《基于OpenModelica平台的太阳能烟囱模拟和模型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太阳能烟囱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辅助进行有组织的促进室内空气流动的被动通风装置,其系列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类节能建筑中,根据其地区差异和建筑需求在采暖、通风、发电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其效果由于影响要素众多更多依赖于实地感知,缺乏系统、统一的经验指导。除田野实验外,目前太阳能烟囱的理论研究主要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研究稳定状态下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效果,而缺乏以建筑为单位的,长期变化环境下相关研究,且无法得到统一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Modelica作为一种基于方程和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在模拟多领域工程系统之间的动态过程和相互作用有独到优势,且擅长处理复杂系统的整体控制和运行优化,利用Modelica语言,以其仿真工具OpenModelica为平台进行太阳能烟囱的模拟,可补足在长时间、多因素、以建筑为单位考虑多个系统模拟上的缺失,综合考量烟囱的通风效果和建筑能耗,同时发挥Modelica语言的独特优势对其运行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控制,复现实际使用中的运行方案并为其合理性或更优解提供依据。本文搭建了OpenModelica的太阳能烟囱模型,将其与常用软件Fluent和Energy Plus对比验证其准确性,探究影响因素和室内工况对烟囱通风效果和房间能耗的影响,并提出了多种模型的控制优化方案,通过考量建筑需求和监控始时环境条件提出更合理、符合实际的运行模式。文章以高度为3米,面积为20m2的房间为例,在稳态下探究烟囱空腔宽度、高度、室外辐射强度和房间窗口大小对烟囱通风量的影响,证明这些因素的取值增大均对烟囱的通风量起积极作用,其中房间窗口大小对太阳能烟囱的通风能力的影响力存在一个临界值,在本文中这个临界值接近1m2,当房间窗口大小小于1m2时烟囱通风能力随窗口增大而增大,超过1m2则影响可忽略不计。动态条件下,本文探究有无太阳能烟囱对室内两种工况(全年开窗且无空调控温系统,全年关窗且将室内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区间内)下环境的影响,证明太阳能烟囱对室内通风环境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有烟囱的条件下两种工况均可满足全年ACH大于1的要求,但在冬季和夏季可能导致能耗的增加。文中提出三种对带太阳能烟囱房间模型运行模式的优化方案:建立合理的烟囱-房间体积配比,对本文选用的房间案例来说合适的太阳能烟囱长度约为0.5米;控制房间窗户的开启时段,通过监控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房间窗户的开闭,与建筑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相同;控制太阳能烟囱的通风能力,可从烟囱的阀门入风口和玻璃板遮阳率入手,模拟得到的结果证明此方案可将室内通风量控制在需要的范围,且一定程度上减小冬夏季节建筑能耗,两种控制情况相比,阀门控制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正文共约46000字,图表88幅。

冯岑[9](2020)在《办公室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方式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建筑集群拔地而起。规模化的建筑集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由于其极高的建设密度与最大化的空间利用率要求,使得单纯依靠自然风调节室内环境的空气调节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室内环境舒适度与空气品质要求。因此各类建筑中通风空调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针对办公室,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一空气-水调节系统的送风方式进行模拟与改进。将系统送风方式具体分为4种系统独立侧送风,系统独立顶送风,系统混合侧送风和系统混合顶送风。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网格划分等研究步骤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获得温度场,速度场和PMV指数。最后分析模拟结果并找出最优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侧送风方式的温度场符合设计要求,但工作区风速超标,速度场不符合设计要求。独立顶送风方式的空间温度场分布较差。混合侧送风方式由于人体头部呼吸区风速过高,速度场不符合设计要求。混合顶送风方式的温度场,速度场,均符合设计要求,但PMV值欠佳。针对混合顶送风的PMV值欠佳情况,进行混风管末端变径。当末端混气管径减小为230 mm×230 mm时,送风风速增加。PMV指数下降为-1.27。因此方案不可行。当末端混气管径增大为270 mm×270 mm时,送风风速减缓,PMV值提升至为-0.26,因此认为此方案可有效优化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送风热舒适度。最后,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经济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风机盘管建造成本,新风系统建造成本和混合系统运行成本。通过混合系统运行成本计算可知,当空间尺度为5m×6 m×3.5 m办公室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混合送风模式时,每年需消耗1770.08k W.h的电能,折合标准煤为725.7 kg。

李耀东[10](2020)在《室内环境下甲醛扩散的数值模拟及能耗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大气污染恶化和能源危机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有效利用能源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污染物浓度扩散对人们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FLUENT模拟软件为基础,采用RNG k-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法和基于Species(Species Transport)方法的污染物扩散模型,开展室内环境下甲醛扩散模拟以及实验对比研究。首先对室内密闭情况下甲醛扩散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实验验证,证明所选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针对夏季新风系统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送风速度及温湿度变化对室内常见甲醛气体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并以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空气分布不均匀系数、能量利用效率和通风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室内空气品质,结果表明异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下甲醛浓度场分层明显且均匀,能较好控制甲醛扩散,ADPI值最高,人体舒适度最高;同侧上送下回的空气分布不均匀系数较小,产生气流较为均匀;置换通风的能量利用系数和通风效率较高,排污和排热能力较强;顶送下回的ADPI值最小,空气分布不均匀系数较大,舒适度较差。此外,通过改变异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下的送风速度(变化范围1.1~2.6m/s)、送风温度(22~28℃)及相对湿度(40%~70%)参数,研究不同参数下的甲醛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增大送风速度能有效排除室内甲醛;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甲醛释放;结合室内气流的均匀性和舒适度等参数综合考虑,新风系统的送风速度应控制在2 m/s左右;送风温度应在26~28℃之间;送风相对湿度在50%左右。最后,通过建立室内甲醛估算模型和夏季工况下新风系统能耗模型,开展不同室内环境的能耗分析研究,以明确室内新风能耗与送风速度、温度、湿度和甲醛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降低相同甲醛浓度的前提下,通过新风系统降低室内甲醛处于低浓度所消耗的能量远大于室内甲醛处于高浓度时所消耗的能量;送风相对湿度从40%升高到70%,新风系统能耗减少34.62%;送风温度由22℃升高到28℃时新风系统能耗减少28.40%。图52幅;表21个;参68篇。

二、空调房间内气流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调房间内气流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气压条件下建筑室内热风供暖气流流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低压环境条件下空气流动换热过程的研究
        1.2.2 冬季热风供暖送风气流组织设计
        1.2.3 空气自由射流理论与方法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空气热物性参数随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2.1 高海拔地区典型气候特征
    2.2 低气压环境下空气物性参数的变化
        2.2.1 空气密度
        2.2.2 气体的导热系数
        2.2.3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
        2.2.4 导温系数
        2.2.5 粘度
        2.2.6 体积膨胀系数
        2.2.7 普朗特数
    2.3 本章小结
3 低气压条件下室内热气流流动模型及评价指标
    3.1 流动及传热数学模型
        3.1.1 关于浮升力的处理
        3.1.2 模型假设
        3.1.3 控制方程
    3.2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3.2.1 热风供暖房间物理模型
        3.2.2 网格划分
        3.2.3 模型边界条件设置
    3.3 求解设置与模型验证
        3.3.1 求解设置
        3.3.2 网格的无关性检验
        3.3.3 数值模型的实验验证
    3.4 低气压条件下热气流分布评价指标
        3.4.1 能量利用系数
        3.4.2 不均匀系数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气压条件下室内热气流流动及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4.1 模拟工况分析
    4.2 不同气压条件下室内气流速度特征分析
        4.2.1 水平射流室内速度特性
        4.2.2 垂直射流室内速度特性
    4.3 不同气压条件下室内温度特征分析
        4.3.1 水平射流室内温度分布特性
        4.3.2 垂直射流室内温度分布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低气压条件下室内热气流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特征
    5.1 模拟工况分析
    5.2 送风方式对低气压条件下室内气流流动及温度场影响
        5.2.1 室内气流流动特征分析
        5.2.2 室内温度分布特性分析
    5.3 送风速度对低气压条件下室内流场及温度场影响
        5.3.1 室内气流流动特征分析
        5.3.2 室内温度分布特性分析
    5.4 送风温度对低气压条件下室内气流流动及温度场影响
        5.4.1 室内气流流动特征分析
        5.4.2 室内温度场特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表目录
    B 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
致谢

(2)平疫结合病房气流组织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普通房间气流组织研究
        1.2.2 负压隔离病房气流组织研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隔离病房送风空调设计及分析
    2.1 传染性颗粒的传播途径
    2.2 隔离病房送风空调设计要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缓冲间和卫生间设置
        2.2.2 负压
        2.2.3 气流组织形式
        2.2.4 通风空调形式
        2.2.5 换气次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流组织的理论模型
    3.1 基本假设条件
    3.2 控制方程
        3.2.1 质量守恒方程
        3.2.2 动量守恒方程
        3.2.3 能量守恒方程
        3.2.4 组分守恒方程
    3.3 湍流模型
        3.3.1 单方程模型
        3.3.2 k-ω模型
        3.3.3 k-ε模型
    3.4 离散方法
        3.4.1 离散方法
        3.4.2 离散方程的求解
    3.5 Fluent求解过程
        3.5.1 程序结构
        3.5.2 网格划分
        3.5.3 设置与求解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普通病房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
    4.1 普通病房物理模型
    4.2 边界条件和模拟工况
        4.2.1 边界条件
        4.2.2 模拟工况
    4.3 网格无关性验证
    4.4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4.1 送风量的影响
        4.4.2 送风温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隔离病房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
    5.1 隔离病房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
    5.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2.1 上送上排送风方式对隔离病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5.2.2 上送下排送风方式1 对隔离病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5.2.3 上送下排送风方式2 对隔离病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甲醛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室内空气环境研究现状
        1.1.2 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标准要求
        1.1.3 室内空气污染物研究必要性
    1.2 主要空气污染物种类
        1.2.1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
        1.2.2 PM2.5、PM10
        1.2.3 甲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行业及标准研究现状
        1.3.2 检测和实验研究现状
        1.3.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模拟理论基础
    2.1 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数学模型
        2.1.1 湍流模拟方法
        2.1.2 雷诺时均模型
        2.1.3 标准k-eplison模型
    2.2 污染物扩散
        2.2.1 菲克扩散定律
        2.2.2 对流传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FD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3.1 CFD软件选用
    3.2 模型介绍
        3.2.1 案例建筑选取
        3.2.2 模型的简化
        3.2.3 室内材料选用
        3.2.4 新风机组产品选型
    3.3 数值模型的搭建与结果分析
        3.3.1 模型搭建
        3.3.2 网格划分
        3.3.3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4 模拟结果分析
    3.4 模型的实验验证
        3.4.1 实验方法简介
        3.4.2 实验方案
        3.4.3 实验仪器及设备
        3.4.4 实测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送风工况下甲醛浓度分布特征分析
    4.1 不同送风方式和研究对象点位确定
        4.1.1 侧送上回工况
        4.1.2 侧送下回工况
        4.1.3 上送下回工况
        4.1.4 小结
    4.2 不同送风风速
        4.2.1 侧送上回工况
        4.2.2 侧送下回工况
        4.2.3 上送下回工况
    4.3 不同送风温度
        4.3.1 侧送上回工况
        4.3.2 侧送下回工况
        4.3.3 上送下回工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具布置前后甲醛分布对比分析
    5.1 交付状态(无家具布置)下室内甲醛分布
        5.1.1 送风风速0.3m/s
        5.1.2 送风风速0.6m/s
    5.2 监测点位空气环境对比分析
        5.2.1 送风风速0.3m/s
        5.2.2 送风风速0.6m/s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大空间厂房的CFD气流组织模拟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高大空间建筑概述
    1.3 CFD模拟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CFD模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方法
    2.2 模拟软件的选择
    2.3 模拟所涉及的数学模型
        2.3.1 控制微分方程
        2.3.2 零方程模型
        2.3.3 一方程模型
        2.3.4 两方程模型
        2.3.5 N-S方程(Navier-Stokes方程)
    2.4 湍流模拟的方法
        2.4.1 DNS模拟法(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2.4.2 LES模拟法(Large Eddy Simulation)
        2.4.3 RTPM模拟法(Reynolds Time-Average Parameter Method)
    2.5 边界条件的分类
        2.5.1 入口边界条件
        2.5.2 出口边界条件
        2.5.3 固壁边界条件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车间的现场测量与原方案的对比验证
    3.1 现场测量的目的
    3.2 现场测量的人员、地点及方案
    3.3 现场测量的方案
        3.3.1 典型位置处的温度、风速测量
    3.4 原方案下大空间车间的数值模拟
        3.4.1 ICEM CFD前处理过程
        3.4.2 Fluent计算过程
    3.5 现场实测与数据模拟对比分析
        3.5.1 温度场对比
        3.5.2 速度场对比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不同方案下大空间CFD模拟
    4.1 模型处理
        4.1.1 一些说明
        4.1.2 网格划分
    4.2 温度场模拟
        4.2.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2.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2.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3 速度场模拟
        4.3.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3.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3.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4 本章总结
        4.4.1 温度场分析
        4.4.2 速度场分析
        4.4.3 方案对比择优
        4.4.4 存在问题
第五章 新型风口设计及气流组织评价
    5.1 风口描述方法及风口模型
    5.2 新型风口设计
    5.3 气流组织的评价标准
        5.3.1 能量利用系数
        5.3.2 温度场和速度场评价指标
        5.3.3 人员评价指标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新型风口下空调方案的气流组织模拟
    6.1 网格划分
    6.2 温度场模拟
        6.2.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2.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2.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3 速度场模拟
        6.3.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3.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3.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4 气流组织评价
        6.4.1 新旧上送上回方案对比
        6.4.2 新旧上送下回方案对比
        6.4.3 新旧侧送侧回方案对比
    6.5 不同参数的回归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科研情况
附录一
致谢

(5)长江流域地区卧室热泵供暖最佳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长江流域地区供暖空调解决方案
        1.1.2 空气源热泵概述
    1.2 研究现状
        1.2.1 长江流域地区供暖研究现状
        1.2.2 冬季空调供暖房间热力分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射流送风气流组织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空调射流原理
        2.1.1 射流场结构
        2.1.2 非等温射流
    2.2 室内气流组织评价标准
    2.3 模拟计算相关理论基础
        2.3.1 数值模拟软件
        2.3.2 流体控制方程
        2.3.3 SIMPLE算法
        2.3.4 湍流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因子的确定及取值
    3.1 影响因子的确定过程
        3.1.1 空调系统相关影响因子
        3.1.2 室内热负荷角度相关影响因子
    3.2 影响因子的选择与取值
    3.3 小结
第四章 实验研究
    4.1 实验台介绍
        4.1.1 实验环境介绍
        4.1.2 实验仪器
    4.2 测点布置
    4.3 实验方案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
        4.5.1 床表面温度分析
        4.5.2 舒适度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数值模拟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5.1 CFD数值模拟求解思路
    5.2 模拟方法
        5.2.1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5.2.2 空气流动特征及简化
        5.2.3 控制方程的建立
        5.2.4 湍流模型的选择
        5.2.5 边界条件的设置
    5.3 模拟方法的验证
        5.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5.3.2 网格划分
        5.3.3 求解器设置
        5.3.4 模拟方法的验证
    5.4 小结
第六章 长江流域地区热泵运行模拟研究
    6.1 模拟工况
    6.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2.1 开机送风工况的确定
        6.2.2 房间长宽比的影响
        6.2.3 室外温度的影响
        6.2.4 室内初始温度的影响
        6.2.5 不同面积影响情况
        6.2.6 床相对空调送风口的距离
        6.2.7 送风参数的影响
    6.3 回归资料的整理
    6.4 小结
第七章 热泵运行最佳运行策略的提出
    7.1 多元回归分析
    7.2 预测模型误差检验
    7.3 热泵最佳运行策略的提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对人体呼吸微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1.1.2 呼吸系统疾病与人体呼吸微环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风方式与室内环境
        1.2.2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
        1.2.3 人体暴露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基本理论
    2.1 大气稳定性
        2.1.1 基本概念
        2.1.2 大气稳定性判据
    2.2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
        2.2.1 基本概念
        2.2.2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判据
    2.3 瑞利-伯纳德不稳定性
        2.3.1 基本概念
        2.3.2 瑞利-伯纳德不稳定性与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的联系与区别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重浮力效应温差射流运动规律
    3.1 自由射流
    3.2 温差射流
    3.3 多重浮力效应基本公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工况真人呼吸实验研究
    4.1 实验室与实验设备
        4.1.1 测试房间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与实验设置
        4.2.1 实验方法
        4.2.2 不同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设置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单人工况呼吸实验结果
        4.3.2 双人工况交互呼吸实验结果
        4.3.3 呼吸高度CO_2浓度变化规律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工况人体交互呼吸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5.1 人体交互呼吸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5.1.1 CFD控制方程组
        5.1.2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5.1.3 用户自定义函数
    5.2 人体交互呼吸过程模型建立
        5.2.1 模型尺寸
        5.2.2 网格划分
        5.2.3 湍流模型选择
        5.2.4 边界条件
        5.2.5 求解计算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
        5.3.2 浓度场分布
        5.3.3 模拟验证
    5.4 小结
第6章 有限空间稳定性在太空舱呼吸微环境应用研究
    6.1 概述
    6.2 模型建立
        6.2.1 模型尺寸
        6.2.2 网格划分
        6.2.3 控制方程
        6.2.4 边界条件
        6.2.5 工况设置
        6.2.6 求解计算
    6.3 结果讨论
        6.3.1 垂直温度梯度分布
        6.3.2 温度与速度分布云图
        6.3.3 呼吸微环境与太空舱大环境中的CO_2浓度分布
        6.3.4 通风换气次数对微重力环境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工况人体暴露分析
    7.1 暴露参数
    7.2 常重力单人工况呼吸实验暴露分析
    7.3 常重力双人工况交互呼吸实验暴露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研究

(7)基于PMV的空调房间舒适性仿真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1.1 舒适性评价方法
    1.2 PMV指标的计算
2 数值模拟
    2.1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2.2 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
3 仿真结果分析与实验验证
    3.1 空调房间内气流组织分析
    3.2 速度场和温度场分析
    3.3 PMV理论计算及舒适性分析
    3.4 实验验证
4 空调导风板角度优化与分析
    4.1 优化方案
    4.2 优化结果分析
5 结论

(8)基于OpenModelica平台的太阳能烟囱模拟和模型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文章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太阳能烟囱的概念
        2.1.2 Modelica和 OpenModelica介绍
    2.2 太阳能烟囱研究现状
        2.2.1 太阳能烟囱在实际建造中的应用
        2.2.2 太阳能烟囱热工性能研究
        2.2.3 太阳能烟囱节能效果研究
    2.3 Modelica研究现状
        2.3.1 Modelica模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2.3.2 太阳能烟囱Modelica模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搭建过程
    3.1 烟囱模型的建立
    3.2 研究工具和验证工具
    3.3 热压通风模型
        3.3.1 通风口模型
        3.3.2 烟囱腔体模型
    3.4 玻璃盖板模型
        3.4.1 太阳辐射模型
        3.4.2 玻璃传热模型
    3.5 房间窗口模型
    3.6 房间传热模型
        3.6.1 墙体和屋顶传热过程传热
        3.6.2 地面传热
    3.7 房间内部得热
        3.7.1 室内固定热源
        3.7.2 空调控制系统
    3.8 等效气候模型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烟囱的模拟、验证和优化
    4.1 稳态太阳能烟囱的模拟和验证
        4.1.1 Fluent模拟验证
        4.1.2 辐射强度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4.1.3 烟囱高度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4.1.4 房间窗口大小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4.2 动态太阳能烟囱的模拟和验证
        4.2.1 Energy Plus模拟验证
        4.2.2 太阳能烟囱对室内物理环境的贡献
        4.2.3 太阳能烟囱对建筑节能的贡献
    4.3 太阳能烟囱模型运行模式的优化选择
        4.3.1 建立合理的烟囱-房间体积配比
        4.3.2 控制房间窗户的开启时段
        4.3.3 控制太阳能烟囱的通风强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一 OpenModelica部分模型代码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办公室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方式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空调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空调通风方式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与气流组织及其评价指标介绍
    2.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介绍
        2.1.1 风机盘管概述
        2.1.2 新风系统概述
        2.1.3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2.2 气流组织形式与任务
        2.2.1 气流组织概述
        2.2.2 通风方式与送风方式
        2.2.3 气流组织任务
    2.3 气流组织评价标准
        2.3.1 空气龄
        2.3.2 换气效率
        2.3.3 通风效率
        2.3.4 吹风感特性指标
        2.3.5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2.3.6 室内热舒适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与数值模拟理论方法
    3.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3.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3.2.1 质量守恒方程
        3.2.2 动量守恒方程
        3.2.3 能量守恒方程
    3.3 湍流模型
        3.3.1 直接数值模拟(DNS)
        3.3.2 大涡模拟(LES)
        3.3.3 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组(RANS)的模型
    3.4 网格生成技术
    3.5 数值模拟
        3.5.1 有限差分法(FDM)
        3.5.2 有限体积法(FVM)
        3.5.3 有限元法(FEM)
    3.6 本章小结
4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方式模拟研究
    4.1 送风方式的数值模拟的建立
        4.1.1 数学模型的选用
        4.1.2 物理模型的建立
        4.1.3 边界条件的设定
        4.1.4 网格的划分
    4.2 送风方式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1 独立侧送风入房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
        4.2.2 独立顶送风入房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
        4.2.3 混合后侧送风入房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
        4.2.4 混合后顶送风入房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
    4.3 本章小结
5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混合送风的结构优化与经济性分析
    5.1 送风管末端混风管径的优化
        5.1.1 模型建立
        5.1.2 边界条件
        5.1.3 混气后顶送风方式增大送气末端管径
        5.1.4 混气后顶送风方式减小送气末端管径
    5.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5.2.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建造成本与能耗
        5.2.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运行成本与能耗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室内环境下甲醛扩散的数值模拟及能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室内甲醛污染来源及危害
        1.1.2 室内去除甲醛污染方法
        1.1.3 建筑能耗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
        1.3.1 气流组织研究现状及发展
        1.3.2 影响甲醛释放的环境因素研究现状及发展
        1.3.3 建筑新风空调系统能耗研究现状及发展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主要解决问题
第2章 室内气流数值模拟原理及评价指标
    2.1 CFD技术特点
    2.2 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原理及方法
    2.3 室内甲醛释放机理及方法
    2.4 气流分布特性的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甲醛模拟方法验证及空调房间模型建立
    3.1 室内甲醛扩散数值模拟验证
        3.1.1 用于模型验证的实验介绍
        3.1.2 模型建立
        3.1.3 网格划分
        3.1.4 边界条件设定
        3.1.5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3.2 空调房间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2.1 几何模型建立
        3.2.2 网格划分
        3.2.3 网格无关性检验
        3.2.4 基本假设
        3.2.5 边界条件设置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风系统送风形式和参数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新风系统不同送风方式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
        4.1.1 同侧上送下回方式对甲醛浓度影响
        4.1.2 异侧上送下回方式对甲醛浓度影响
        4.1.3 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对甲醛浓度影响
        4.1.4 置换通风对甲醛浓度影响
        4.1.5 不同送风方式下能量利用系数及通风效率
        4.1.6 不同送风方式下空气分布特性及分布不均匀系数
        4.1.7 本节小结
    4.2 新风系统不同送风速度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
        4.2.1 不同送风速度对甲醛扩散结果分析
        4.2.2 不同送风速度下的能量利用系数和通风效率
        4.2.3 不同送风速度下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4.2.4 不同送风速度下空气分布不均匀系数
        4.2.5 本节小结
    4.3 新风系统不同送风温度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
        4.3.1 不同送风温度对甲醛扩散结果分析
        4.3.2 不同送风温度下能量利用系数和通风效率
        4.3.3 不同送风温度下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4.3.4 不同送风温度下空气分布不均匀系数
        4.3.5 本节小结
    4.4 新风系统不同送风湿度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
        4.4.1 不同送风湿度对甲醛扩散结果分析
        4.4.2 不同相对湿度下能量利用系数及通风效率
        4.4.3 不同相对湿度下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4.4.4 不同相对湿度下空气分布不均匀系数
        4.4.5 本节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室内不同环境下的能耗分析
    5.1 室内降低甲醛新风系统能耗计算模型
    5.2 室内环境设定与新风系统能耗关系
        5.2.1 不同送风速度对能耗的影响
        5.2.2 不同送风温度对能耗的影响
        5.2.3 不同送风湿度对能耗影响
    5.3 室内污染物浓度平衡
    5.4 室内甲醛浓度与新风系统能耗计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空调房间内气流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气压条件下建筑室内热风供暖气流流动特性研究[D]. 宋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平疫结合病房气流组织分析与研究[D]. 赵博.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甲醛分布特征研究[D]. 徐子涵. 扬州大学, 2021(08)
  • [4]基于大空间厂房的CFD气流组织模拟和优化[D]. 梁爽.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长江流域地区卧室热泵供暖最佳运行策略研究[D]. 赵宁.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6]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对人体呼吸微环境的影响研究[D]. 邓晓瑞. 湖南大学, 2020(02)
  • [7]基于PMV的空调房间舒适性仿真分析与优化[J]. 何博,李建建. 暖通空调, 2020(08)
  • [8]基于OpenModelica平台的太阳能烟囱模拟和模型控制优化研究[D]. 吕童. 南京大学, 2020(12)
  • [9]办公室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方式与优化研究[D]. 冯岑.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10]室内环境下甲醛扩散的数值模拟及能耗分析[D]. 李耀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空调室内气流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