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调的南水价格并不高(论文文献综述)
于婉柔[1](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文中指出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质可通过环境介质及食物链扩散引起微生物抗菌素耐药性(AMR)以及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广泛传播,影响生态系统、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水气固三相环境中均有抗生素类物质的频繁检出,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赋存情况、环境行为、生态风险以及健康风险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确定抗生素优先控制种类,控制抗性基因的传播及减少耐药微生物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的基础上,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工程表层水及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进行调研,并对抗生素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固相萃取(SPE)、超声助提等分离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MS)联用的多物质同步检测方法,对南水北调干渠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磺胺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哇诺酮类(QN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β-Ls)、林可酰胺类(LMs)以及聚醚类(PEs)7大类83种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采用风险熵值法评估其对不同水生物种的生态风险及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风险,获得了以下成果:(1)对水体及沉积物中83种抗生素采用SPE-UHPLC检测方法。在流速为0.2 m L/min及0.25 m L/min,进样量5.0μL,以甲醇和0.1%(v:v)甲酸的水溶液分别作为流动相的条件下,出峰及分离效果良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且线性范围广(1~400 ppb),线性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3%~115%(水)and 67.2%~129%(沉积物),方法检出限为0.001~0.35 ng/L(水)及0.001~0.14 ng/g(沉积物),满足定量分析要求。(2)南水北调中线水体及沉积物中共有31种抗生素检出,涉及6大类;其中β-Ls未检出。水样中单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18.8 ng/L,沉积物中单体抗生素检出浓度为nd~43 ng/L,相比于国内其他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体及沉积物抗生素浓度均较低。从季节性差异来看,水体春季抗生素含量显着高于夏季;沉积物无明显季节差异。从空间分布来看,水体中抗生素总浓度呈现沿程增加的趋势,各渠段抗生素含量平均值为:丹江口水库、南阳段<河南段<河北段<天津、北京段。(3)通过组成差异分析,发现MLs、LMs以及PEs的主要污染渠段为河南段,以赵庄东南(ZZDN)及候小屯西(HXTX)最为显着,需加以重视;在沉积物中,河南段沉积物中抗生素种类最多,在秋季,姚营(YY)是沉积物中MLs的主要来源,这些点位可能长期受到抗生素污染,需加以注意。(3)亲水性较强的LMs(log Kow=0.56~2.16)载荷箭头指向水中样品,而更易分布在沉积物中的MLs(log Kow=1.63~4.34)、PEs(log Kow=5.43~8.53)、QNs(log Kow=-1.03~2.50)和TCs(log Kow=-1.30~2.24)载荷箭头指向沉积物样品,表明水和沉积物组成差异明显,主要与各种类抗生素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有关。(4)通过PCA-MLR分析两季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来源发现,干渠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畜牧、家禽等养殖场污染;2)人为污染或直接排放污染;3)农用地土壤污染以及4)水产养殖污染。(5)选取三种模式水生生物绿藻、大型蚤和鱼,利用风险熵法评价水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有检出的抗生素对绿藻、大型蚤和鱼均无生态风险(RQ<0.01),而通过联合风险熵值RQsum的计算发现在部分断面(如新峰)对大型蚤存在低生态风险(0.01<RQsum<0.1)。利用风险熵值法评估沉积物对沉积物中抗生素对最不利生物的生态风险,发现SGD在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较低风险(0.01<RQ<0.1)。抗生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干渠表层水体抗生素累积RQ值,远低于1,表明南水北调干渠抗生素无潜在健康风险。但在干渠南段ENR对0~3个月婴儿有较高风险,应加以重视。
梁运阁[2](2020)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实践中形塑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彰显,将其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为例,系统阐发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基本依据,全面剖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深入探究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实效策略,详细设计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案例,以促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迈上新的台阶。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内涵丰富,具体表现在: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吻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优化课堂德育功能,遵循课程资源应用的思想性、目标性、典型性、适度性和实践性等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应用价值。从当前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对知识的获取目的性强;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利用不支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家长、教育部门几个层面探讨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对策,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应用保驾护航。为了增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笔者以高中文化生活《永恒的民族精神》为例,从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升华学生情感、展现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反思七个环节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案例,以期使本研究更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
王长斌[3](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张基尧是在党和政府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专家,是改革开放后探索和构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和机制的先驱。他曾先后参与了鲁布革水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等新中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进入21世纪,张基尧不畏艰难,担负起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重任。他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汲取集体的智慧,积极组织和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事宜,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朝着构建科学、效益显着、运行稳定的方向不断完善,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回顾张基尧涉足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主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历程,论证他在统筹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探索征地移民策解之道和构建治污保洁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客观分析张基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思想的内涵,总结其特点,揭示他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因由,冀望以鲜活的史实和史识为当代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张贤哲[4](2020)在《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水北调东线枣庄徐州段作为两省连接处,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规划区的水质敏感区,其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东线供水工程水质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南水北调水污染鲁苏跨域区域协同治理是实现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协同治理在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不仅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提高了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首先对协同治理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鲁苏区域水污染现状指出跨域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其次,利用调查的方式同两地涉及到南水北调治污相关单位人员开展深度访谈,并基于访谈所得信息对该区域的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已构建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水污染防治法律初步成型,已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等。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治理主体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相关法律不健全、公众参与度不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淡薄,法律支撑滞后,社会公众参与不受重视。最后,从国内外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统一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思想认知、完善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法律保障制度、构建跨流域政府间的协同治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水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
朱杰[5](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移民村庄发展策略研究 ——以封丘县移民村为例》文中指出乡村发展就是要实现乡村富裕、文化振兴,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安居乐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再一次被推向关注的焦点。作为实现百年计划的短板,是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政府的一系列扶持下,当前乡村环境已发生较大改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教育等因素制约,“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南水北调移民村,在面临各种压力的前提下实施该战略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南水北调移民村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区县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鉴于此,笔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选取封丘县南水北调移民村庄来进行针对性和深入性研究。一方面力图证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针对移民村的特殊性,为其他地区移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和移民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移民、乡村现状、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研究基点。采用了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封丘县移民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可持续发展中,正面临着如下问题:心态偏差、政策落实不到位、建设过程投入力度不够、人才匮乏、生态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城乡一体化差距较大等问题。基于封丘县南水北调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南水北调移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河南省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落实移民“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和完善基本政策底线,激活农村市场,打造“一村一品”品牌效应,加大人才引进建设和人才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移民村治理体系,努力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等对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封丘县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考察研究,认识到该地区要想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针对移民村庄的特殊问题,实行移民村版“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做到精密筹备,精心策划,因地制宜,兼容并蓄,综合治理,补齐短板,早日实现我国的全面“乡村振兴”。
才淦[6](2018)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构想,历经60多年的规划、设计、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伟大的实践往往孕育着崇高的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南水北调精神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南水北调精神形成的四个条件,其中包括它的实践基础和三个主要文化渊源,并按照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发展历程把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其次,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把南水北调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为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南水北调精神区别于其他精神的三个主要特征;再次,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最后,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弘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弘扬的基本路径。总的来说,南水北调精神既具有实践基础,也具有思想渊源,它是南水北调工程各方参与者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内含丰富,特征鲜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在当前,面对南水北调精神在弘扬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南水北调精神发扬光大。
彭卓越[7](2018)在《调水工程的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调水工程是为了缓解水资源地区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调水工程不仅可以改善受水区的供水条件,促进工农牧业的生产,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对于提高受水区的饮用水质量及人民健康、社会安定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调水工程的管理经营一直是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单向管理,公众缺乏自主管理权,导致积极性不高,对水资源的价值认识片面,调水工程水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调水工程水资源蕴含的巨大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维价值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评价,不利于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因此,调水工程的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的研究,建立囊括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的评估技术框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调水工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快我国水资源市场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对调水工程水资源的价值评估普遍采用定性的方法,或者单纯的定性或单纯的定量,评估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均有欠缺,不仅缺少系统性的指标体系,而且其方法体系也有待考量。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调水工程的水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构建了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技术框架,以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理论的分析基础上,从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的内涵出发,提出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应该囊括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特色区域价值。通过跨学科的协同合作,考虑到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估的复杂性及每种指标评估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建立了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的技术框架,包括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提供理论基础,评估方法体系则是指标体系的价值反馈。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包括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指标的分项评估和综合评估,各指标的分项评估研究可获得各指标的定量或定性评估,综合评估则是分析调水工程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总体贡献,可以提高水资源“有价”的公众认可度,有助于资源环境市场化政策的实施。针对研究对象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的特点,建立了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2)运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对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进行研究,将能量流、物质流和货币流综合起来,以太阳能值转换率为能值核算的转换工具,对各分项指标价值的量化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在能量系统图中加入了外调水作为其可更新能源之一,力图实现调水工程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科学、全面、统一的度量和评估。研究得到2015年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各生态环境指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水源供给>科研教育>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生态补水>预防地面沉降>休闲娱乐>水资源调蓄>气候调节>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释氧>生物量。水源供给的价值量最大,占27.49%,说明南水北调水对北京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对北京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2015年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环境能值价值总计7.82亿美元,合计人民币49.97亿。(3)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根据受水区及工程特点选择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构建北京市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BJCGE),探讨了北京市南水北调供水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社会价值的评估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南水北调水减少,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下降,特别是高用水行业比重下降;南水北调供水量减少量高于3.02亿m3会引起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不利;就业率下降,失业率增加。经济价值的评估结果显示随着南水北调供水减少量的增加,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高用水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GDP随着南水北调水减少呈下降趋势,总体上GDP减少的速率小于供水减少量减少速率,但随着供水减少量增加,GDP减少速率呈增大的趋势。南水北调不供水的方案,GDP为20466.9亿元,相对于基准情景减少了2501.7亿元,即经济水平下降;当无南水北调不供水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21元,相对于基准情景减少了2037元,城市竞争力减弱。(4)根据受水区(北京市)的特征选取了政治价值作为其特殊区域价值进行研究,分别从水资源储备资源价值和战略资源价值角度进行评估。战略储备价值采用德尔菲法定性评估,分别对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对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北京市新机场的建设和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是北京市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资源价值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计算,运用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区域居民对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的认知度及接受程度等来评估其资源储备价值,得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储备价值量为9.15亿元。将贝叶斯网络模型引入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领域,得到影响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储备价值的因素。由贝叶斯网络模型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支付意愿的最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众对工程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水资源的支持度、参加公益的愿意度、公众对北京市缺水情况的认知、家庭月收入及对工程的知晓情况。最后对政策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几个节点变量:不同学历、不同职业、公众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认知度和公众是否知晓南水北调工程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未来的环境策略逐步转向市场,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政府和规划部门深入了解群众对公众环境资源的支付行为,并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依据。(5)基于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估研究是一个既有定量又有定性指标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半结构性问题,提出了多指标半结构性数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计算得出各定性指标的价值量,进一步综合得到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总价值量为4561.30亿元,其中社会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政治价值,社会经济价值远远大于生态环境价值和政治价值。随着北京市南水北调水量的持续增加,其综合效益会越来越大。
周珺华[8](2017)在《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文中指出本文详细阐述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情况,阐明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初期的历史遗留问题。挖掘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存在用水的效率不高、国家政策与管理现状存在差距、水费支付对象不明、向省外调水费用未足额收取等问题,进而分析总结出管理体制不顺、水量交易主体不明、补偿政策缺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开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水费管理实践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水费管理机制的案例,论述了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兼有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水等公益功能,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南水北调的相关研究不仅要强调水资源准公共产品的特点,还要兼顾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所以,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的研究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费用的研究,有其独特之处。文章广泛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水价及供水成本补偿实践,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水资源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管理政策的不同,因地制宜开展水费管理。但是,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对农业水费采取优惠政策,弥补农业供水上的损失,保证水利供水工程维持简单再生产,分为成本和价格两种不同的补贴方式,而我国各地区在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和农业供水补偿相关机制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考虑到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建成之后,受水区综合供水主要是农业,灌区农民是水价政策的直接受益人的现状。因此对照相关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详细数据,研究了苏北地区农民对于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制定相应农业用水补偿政策方案的参考性依据。结合江苏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现状,文章研究提出基于政府补偿的四种水费管理方案,统筹考虑管理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各种因素,指出了各方案存在的优缺点。经过详细的综合比较,分远期、过渡期、近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最优方案。结合国内外农业水费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的宏观对策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水量交易主体,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投入,加强用水管理等几个方面。最后,对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展望了随着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推广,水价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南水北调水价政策制定的新目标,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基尧,李树泉,谢文雄[9](201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些深层次思考》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12月,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7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南段试通水。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工程正式通水后,将较大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在北方缺水地区翘首以待之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来水的水量和水质,我却以为除调水水量、水质外,应更深层考虑的是调水能不能实现南水北调规划时设定的目标,在增加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量的同时促进该地区限制超采地下水、节
黄芳[10](2014)在《我国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地区间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跨地区调水成为客观需求。从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兴建并运行了几十项大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逐步形成“四横三纵、四片贯通、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调水布局。随着跨地区调水工程的增多,同一受水区可能出现两个甚至多个调水工程同时供水的局面,构成一个多水源的水市场。建立和实施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跨地区多水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中,定价问题更是关系到多水源调水系统运营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博弈分析、数理模型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本文对相关文献和经济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综述,找到研究的空白点,确定研究的方向。通过梳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相关理论,寻求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对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博弈研究,梳理各定价主体之间的关系,弄清各定价主体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探寻定价问题的实质,理清定价问题的脉络结构,总结出影响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四个因素;再次,根据影响定价的相关因素,从供需角度出发,基于受水区和调水企业收益最大化原则,构建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分别分析了调水企业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条件下不同的调水价格和收益情况,结合跨地区调水的实践情况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软件绘图,对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天津市受水区对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的水价进行了测算,并将测算出的水价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合理定价的对策和建议:推行准市场定价模式、加强对定价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水权交易体系、健全水资源定价的法律法规,保证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在实践层面得以顺利进行。本文的研究特点在于:首先,本文的选题来自实践调研和文献研究。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是实践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实践意义。从目前研究成果看,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几乎是研究的空白点,具有理论意义;其次,本文注重对定价机制的研究,运用博弈理论对调水系统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弄清各个利益主体在定价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找出影响定价的因素,为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再次,本文的定价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的缺陷,构建了基于受水区和调水企业收益最大化的定价模型,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商品属性,更准确地揭示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更加适应我国水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后,本文从多水源供水角度,对天津市为受水区的引滦入津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进行测算,为引滦入津工程水价和南水北调工程水价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二、北调的南水价格并不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调的南水价格并不高(论文提纲范文)
(1)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抗生素概述 |
1.1.1 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 |
1.1.2 环璄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分布 |
1.1.3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
1.1.4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 |
1.2 国内外抗生素研究进展 |
1.2.1 国内污染研究进展 |
1.2.2 国外污染研究进展 |
1.2.3 风险评估方法 |
1.3 环境中分析对象物质及特征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2 标准样品及试剂 |
2.2.3 常规指标测定 |
2.2.4 样品前处理 |
2.2.5 仪器分析 |
2.2.6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
3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特征 |
3.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
3.1.2 表层水体样品采集 |
3.1.3 沉积物样品采集 |
3.2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总检出情况 |
3.2.1 总检出情况 |
3.2.2 与国内水源水对比分析 |
3.3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
3.3.1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季节分布特征 |
3.3.2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
3.4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组成差异分析 |
4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及环境行为研究 |
4.1 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 |
4.2 抗生素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 |
4.3 抗生素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分配行为 |
5 环境风险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 |
5.1 环境风险评价 |
5.1.1 水体典型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
5.1.2 沉积物典型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
5.2 健康风险评价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 |
(一)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
(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 |
(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
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前提条件 |
(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吻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 |
(三)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
三、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
(一)思想性原则 |
(二)目标性原则 |
(三)典型性原则 |
(四)适度性原则 |
(五)实践性原则 |
第二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应用意识淡薄,缺乏深入研究 |
(二)学生:认知程度较低,学习偏向趣味 |
(三)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认识不到位,未发挥好主导作用 |
(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未彰显主体地位 |
(三)外部缺少支持力,未形成教育合力 |
第三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对策 |
一、以师促教,发挥教师主导性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二)课堂实施阶段 |
(三)课后延展阶段 |
二、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积极性 |
(一)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
(二)对学生多元化评价 |
三、以校为点,优化外部支持度 |
(一)学校:积极倡导利用 |
(二)教育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
第四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
一、分析教材内容 |
二、明确教学目标 |
三、选择教学情境 |
四、突破重难点 |
五、升华学生情感 |
六、具体教学过程 |
七、课后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3)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涉足水利和投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
第一节 青年时期踏上水利水电之路(1962—1979)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在水电工程建设中显身手(1980—1999) |
第三节 新世纪力促南水北调工程兴建(2000—2010) |
第二章 统筹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 |
第一节 创建“三位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架构 |
第二节 探索“项目法人”主导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
第三章 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的策解之道 |
第一节 对南水北调征地移民重要性的认识 |
第二节 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新举措 |
第四章 对南水北调治污保洁工作的指导与协调 |
第一节 推动构建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机制 |
第二节 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工作 |
第五章 张基尧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特点和成功因由 |
第一节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上的若干特点 |
第二节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因由 |
附录 1: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大事记(2000年至2010年) |
附录 2: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设计单元分布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基础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现状及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
2.3 理论基础 |
3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现状 |
3.1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调查 |
3.2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成效 |
4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存的问题及原因 |
4.1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
4.2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5 国内外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
5.1 国外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
5.2 国内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
5.3 国内外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启示 |
6 完善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 |
6.1 统一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思想认知 |
6.2 完善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法律保障制度 |
6.3 构建跨流域政府间的协同治理体制 |
6.4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水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 |
6.5 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移民村庄发展策略研究 ——以封丘县移民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总结与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移民村庄发展概述 |
2.1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
2.1.1 “乡村振兴战略”缘起 |
2.1.2 主要内容 |
2.1.3 意义与作用 |
2.2 移民村庄发展概述 |
2.2.1 提出背景 |
2.2.2 发展过程 |
2.2.3 发展现状 |
2.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移民村庄 |
2.3.1 移民村庄的特殊性 |
2.3.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民村庄的特殊性 |
2.3.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民村庄的发展情况 |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民村庄发展实证研究 |
3.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封丘县移民村现状 |
3.1.1 人力资源 |
3.1.2 文化资源 |
3.1.3 产业资源 |
3.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封丘县移民村现状SWOT分析 |
3.2.1 发展优势 |
3.2.2 发展劣势 |
3.2.3 发展机会 |
3.2.4 发展挑战 |
3.3 封丘县移民村发展思考 |
3.3.1 启示与思考 |
3.3.2 困难和未来 |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民村庄发展的困难和原因分析 |
4.1 政策层面 |
4.1.1 政策落实不到位 |
4.1.2 产业定位不清晰农村市场薄弱 |
4.2 人才层面 |
4.2.1 农村人才流失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难 |
4.2.2 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 |
4.3 生态治理层面 |
4.3.1 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
4.3.2 追究问责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 |
4.3.3 农村生态治理保障能力差 |
4.4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充分 |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民村庄的发展策略 |
5.1 政策层面 |
5.1.1 坚持和完善移民新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底线 |
5.1.2 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要素市场 |
5.1.3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
5.2 人才层面 |
5.2.1 加强新形势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
5.2.2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突出项目带动作用 |
5.3 生态治理层面 |
5.3.1 加强宣传提升关注度 |
5.3.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5.3.3 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5.4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6)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研究 |
1.2.2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文化渊源的研究 |
1.2.3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1.4.1 创新点 |
1.4.2 难点 |
1.5 南水北调精神的概念界定 |
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 |
2.1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条件 |
2.1.1 南水北调工程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实践基础 |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 |
2.1.3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2.1.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沃土壤 |
2.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历程 |
2.2.1 南水北调精神的萌芽期(1952-1977) |
2.2.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期(1978-2001) |
2.2.3 南水北调精神的成熟期(2002-2014) |
2.2.4 南水北调精神的深化期(2015 至今) |
3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
3.1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
3.1.1 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
3.1.2 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人本精神 |
3.1.3 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
3.1.4 科学筹划、严谨务实的求实精神 |
3.1.5 敢作敢为、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
3.1.6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
3.2 南水北调精神的特征 |
3.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
3.2.2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
3.2.3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
4 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
4.1 有利于南水北调工程和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 |
4.1.1 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实践 |
4.1.2 促进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 |
4.2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
4.2.1 它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弘扬 |
4.2.2 它是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展现 |
4.2.3 它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 |
4.3 有利于“四个自信”的增强 |
4.3.1 坚定道路自信 |
4.3.2 强化理论自信 |
4.3.3 筑牢制度自信 |
4.3.4 增强文化自信 |
4.4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4.4.1 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
4.4.2 有利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
5 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 |
5.1 南水北调精神弘扬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5.1.1 弘扬方法应用不到位影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宣传效果 |
5.1.2 传播载体运用不灵活限制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范围 |
5.1.3 学术界研究不够深入不利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精神的影响力 |
5.2 南水北调精神弘扬的基本路径 |
5.2.1 科学应用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方法以改善其宣传效果 |
5.2.2 灵活运用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载体以扩大其传播范围 |
5.2.3 加强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其影响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调水工程的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资源概况 |
1.1.2 调水工程的概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 |
1.2.2 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
1.3 研究意义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论文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二 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技术框架 |
2.1 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 |
2.1.1 劳动价值论 |
2.1.2 效用价值论 |
2.1.3 地租论 |
2.1.4 生态价值论 |
2.1.5 环境价值论 |
2.2 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内涵和构成 |
2.2.1 水资源价值内涵 |
2.2.2 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内涵 |
2.2.3 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的构成 |
2.3 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技术框架 |
2.3.1 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技术框架 |
2.3.2 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
2.3.3 调水工程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三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价值评估体系 |
3.1 北京市概况 |
3.1.1 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3.1.2 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 |
3.1.3 北京市水资源状况 |
3.2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
3.2.1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 |
3.2.2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
3.3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
3.3.1 生态价值指标 |
3.3.2 环境价值指标 |
3.3.3 社会价值指标 |
3.3.4 经济价值指标 |
3.3.5 政治价值指标 |
3.4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
3.5 本章小结 |
四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
4.1 调水工程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相关概念 |
4.1.1 调水工程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组成及研究方法 |
4.1.2 基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环境价值内涵 |
4.2 生态环境价值能值评估方法 |
4.2.1 能值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
4.2.2 能值评估基本框架 |
4.2.3 能值转换率 |
4.2.4 能值/货币比率 |
4.2.5 能值-货币价值 |
4.2.6 生态环境能值指标及评估方法 |
4.3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
4.3.1 能量系统图 |
4.3.2 能值/货币比率 |
4.3.3 指标能值评估过程与结果 |
4.3.4 生态环境能值-货币价值 |
4.4 本章小结 |
五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社会经济价值评估 |
5.1 调水工程水资源社会经济价值的组成及研究方法 |
5.2 一般均衡模型理论 |
5.2.1 概念及研究进展 |
5.2.2 生产函数 |
5.2.3 基本结构 |
5.3 北京市一般均衡模型(BJCGE)的构建 |
5.3.1 核心模块 |
5.3.2 模型改进 |
5.3.3 情景设置 |
5.4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社会经济价值 |
5.4.1 社会价值评估 |
5.4.2 经济价值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六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政治价值评估 |
6.1 政治价值组成及研究方法 |
6.1.1 政治价值组成 |
6.1.2 条件价值评估法 |
6.1.3 贝叶斯网络 |
6.1.4 德尔菲法 |
6.2 储备资源价值评估 |
6.2.1 储备资源价值 |
6.2.2 调查问卷内容 |
6.2.3 价值量的计算 |
6.2.4 价值量影响因素分析 |
6.3 战略资源价值评估 |
6.3.1 战略资源价值 |
6.3.2 调查问卷 |
6.3.3 评估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七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多维价值综合评估 |
7.1 多指标半结构性评估模型 |
7.2 研究方法 |
7.2.1 层次分析法 |
7.2.2 人工神经网络法 |
7.3 多维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估 |
7.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7.3.2 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估 |
7.4 本章小结 |
八 结论与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创新点 |
8.4 本文有待完善的地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致谢 |
(8)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相关文献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 |
(一) 基本概念 |
1、水价 |
2、两部制水价 |
3、南水北调水价 |
4、水费 |
5、南水北调基本水费 |
6、南水北调计量水费 |
(二) 基础理论 |
1、准公共产品理论 |
2、公共财政理论 |
二、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与问题 |
(一) 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 |
1、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
2、根据国家政策测算出的江苏南水北调水费 |
3、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 |
(二) 南水北调水费管理问题 |
1、规划分配的净增供水量尚未使用,南水北调用水达效率不高 |
2、国家公布的初期水价政策与江苏现实管理状况有距离 |
3、江苏向省外供水的水费尚未足额收取 |
4、水费支付对象不明确 |
(三) 南水北调水费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1、规划论证时期增供水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
2、农业水费管理本身就困难重重 |
3、水量交易主体不明 |
4、国家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
5、相关补偿政策的缺位 |
三、国内外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
(一) 国外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
1、美国 |
2、日本 |
3、法国 |
4、以色列 |
5、印度尼西亚 |
(二) 国内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
1、浙江 |
2、山东 |
3、福建 |
4、黑龙江 |
5、陕西 |
6、甘肃 |
(三) 启示经验 |
四、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对策建议 |
(一) 水费管理改革的可行性:苏北农民的承受能力分析 |
1、江苏现有农业水费管理情况 |
2、现阶段苏北地区农民承受能力分析 |
(二) 基于政府补偿的水费管理方案 |
1、方案一:提高全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解决基本水费 |
2、方案二:受水区市县财政按用水控制比例承担基本水费 |
3、方案三:受水区市县财政按工农业指标比例承担基本水费 |
4、方案四:将南水北调水价纳入省内供水水价统筹调整 |
5、方案比选 |
(三) 宏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
1、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明确水量交易主体、水费支付对象 |
2、开展南水北调工程达效研究 |
3、加强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
4、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投入,提高和完善计量用水管理 |
5、完善供水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1.4.1 构建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博弈模型 |
1.4.2 构建了供需兼顾的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 |
1.4.3 从多水源供水角度对天津市跨地区调水水价进行测算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相关概念研究 |
2.1.2 水价相关问题研究 |
2.1.3 跨地区调水定价问题研究 |
2.1.4 多水源供水问题研究 |
2.1.5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水资源供求理论 |
2.2.2 准公共物品理论 |
2.2.3 价格规制理论 |
第3章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博弈分析 |
3.1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系统概述 |
3.1.1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系统的构成 |
3.1.2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系统的特点 |
3.2 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的博弈关系 |
3.2.1 模型基本假设 |
3.2.2 没有政府参与的调水区和受水区间的博弈分析 |
3.2.3 政府参与的调水区和受水区间的博弈分析 |
3.2.4 模型结果分析 |
3.3 调水企业和受水区之间的博弈关系 |
3.3.1 模型基本假设 |
3.3.2 完全信息下调水企业和受水区间的博弈分析 |
3.3.3 不完全信息下调水企业和受水区间的博弈分析 |
3.3.4 模型结果分析 |
3.4 调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 |
3.4.1 模型基本假设 |
3.4.2 博弈模型构建 |
3.4.3 模型结果分析 |
3.5 基于同一受水区的不同调水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 |
3.5.1 模型基本假设 |
3.5.2 博弈模型构建 |
3.5.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章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原则、影响因素和目标 |
4.1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原则 |
4.1.1 成本与收益原则 |
4.1.2 市场与政府原则 |
4.1.3 公平与效率原则 |
4.2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影响因素 |
4.2.1 供水方因素 |
4.2.2 需水方因素 |
4.2.3 政府因素 |
4.2.4 水权交易市场因素 |
4.3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目标 |
4.3.1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
4.3.2 保证跨地区调水系统良性运营 |
4.3.3 促进节约用水 |
4.3.4 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 |
第5章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及影响分析 |
5.1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假设 |
5.1.1 定价模型构建原则 |
5.1.2 定价模型基本假设 |
5.2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的构建 |
5.2.1 模型构建 |
5.2.3 模型结果分析 |
5.3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的影响效应分析 |
5.3.1 定价模型对调水企业的影响 |
5.3.2 定价模型对受水区的影响 |
5.3.3 定价模型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
第6章 案例分析:天津市受水区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水价测算 |
6.1 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基本情况 |
6.1.1 南水北调工程基本情况 |
6.1.2 引滦入津工程基本情况 |
6.2 天津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分析 |
6.2.1 天津市水资源供需现状 |
6.2.2 天津市供水量预测 |
6.2.3 天津市需水量预测 |
6.3 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单位供水成本 |
6.3.1 南水北调工程单位供水成本 |
6.3.2 引滦入津工程单位供水成本 |
6.4 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水价测算 |
6.4.1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 |
6.4.2 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水价计算 |
6.4.3 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水价分析 |
第7章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若干建议 |
7.1 推行准市场定价模式 |
7.1.1 政府定价模式的缺陷 |
7.1.2 市场定价模式的缺陷 |
7.1.3 准市场定价模式的涵义和构建 |
7.2 加强定价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
7.2.1 加强供水成本的核算 |
7.2.2 加强对需水方的调研 |
7.2.3 加强对调水工程问关系的管理 |
7.2.4 加强政府对定价的监督 |
7.3 完善水权交易体系 |
7.3.1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
7.3.2 完善水权交易制度 |
7.3.3 建立水权交易监管机构 |
7.3.4 设置水权交易组织机构 |
7.4 完善水资源定价的法律法规 |
7.4.1 我国现行水资源定价的法律法规 |
7.4.2 水资源定价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之处 |
7.4.3 完善水资源定价法律法规的基本思路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提出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工程联合定价的必要性 |
8.1.2 通过博弈分析理清了定价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
8.1.3 通过博弈分析提出了影响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的四个因素 |
8.1.4 构建了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模型 |
8.1.5 测算了天津市受水区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的水价 |
8.2 研究不足 |
8.2.1 研究资料获取的局限性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 |
8.2.2 定价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影响了研究的广度 |
8.3 研究展望 |
8.3.1 多因素影响下的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研究 |
8.3.2 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对于受水区终端水价的传导与影响 |
8.3.3 不同定价方式下的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研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北调的南水价格并不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D]. 于婉柔.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运阁. 河南大学, 2020(02)
- [3]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D]. 张贤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移民村庄发展策略研究 ——以封丘县移民村为例[D]. 朱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6]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 才淦.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7]调水工程的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研究[D]. 彭卓越. 东华大学, 2018(06)
- [8]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D]. 周珺华. 南京大学, 2017(05)
- [9]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些深层次思考[J]. 张基尧,李树泉,谢文雄. 百年潮, 2015(02)
- [10]我国跨地区多水源调水定价问题研究[D]. 黄芳. 天津财经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