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运动程序示例

抛物线运动程序示例

一、抛物运动程序习题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章建跃[1](2021)在《利用几何图形建立直观通过代数运算刻画规律——解析几何内容分析与教学思考(之二)》文中研究指明4 "圆锥曲线"的内容和要求课程标准提出,本单元将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通过行星运行轨道、抛物运动轨迹等,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与应用;帮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认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标准方程;运用代数方法进一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运用平面解析几何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感悟平面解析几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素养.本单元的内容和要求是:

看召草[2](2021)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反馈对大学生认知投入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在线学习的普及和发展,在线学习中的认知投入逐渐受到关注,认知投入被认为是影响在线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认知投入普遍较低,让学习者投入在线学习被认为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本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旨在探讨在线学习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教师反馈对大学生认知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习者对不同类型教师反馈的态度和看法,以期为在线学习环境下提升学习者的认知投入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关于认知投入及教师反馈的概念、研究现状、理论成果等进行总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师反馈对认知投入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对教师反馈的类型、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综述。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三年级一个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远程教育应用》实践课程为依托,于在线小组讨论阶段分别实施鼓励性教师反馈、提示性教师反馈、澄清请求性教师反馈。采用认知投入量表,认知投入方式编码表,认知结果评价表,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态度问卷等研究工具,收集实验前后的认知投入量表数据,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讨论文本数据和小组任务方案,以及学习者对不同教师反馈的态度问卷的文本数据。分别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滞后序列分析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话语分类统计分析法等处理数据,得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澄清请求性反馈下,学习者的认知投入最高,其次是提示性反馈和鼓励性反馈。在澄清请求性反馈下,学习者表现出质疑、批判、提出并修正问题等深度的认知投入特征;在鼓励性反馈下,认知投入方式更多倾向于对自我意义的建构,缺乏与同伴之间有意义的交互。提示性反馈下,学习者倾向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会对同伴观点进行补充或修正,但是在同伴提出问题或质疑后,往往得不到回应。三种教师反馈下的认知结果表现出显着差异,澄清请求性反馈下的认知结果显着优于鼓励性反馈和提示性反馈。从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态度而言,学习者虽然认为鼓励性的反馈对他们有积极的情绪影响,但是提示性反馈和澄清请求性反馈更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章建跃[3](2021)在《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从课程目标、教材结构、内容安排等介绍了新编写的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的教材结构与内容;从理解数学(圆锥曲线的定义,解析几何的学科特点)、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系列化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有结构、有逻辑的系统学习,加强背景和应用完善学习过程)、理解教学(体现单元教学设计思想)和理解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几何直观提供方便)等角度介绍了本章教材研究和编写过程中考虑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五条教学建议:以坐标法为核心和纽带,重视对研究对象几何特征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解析几何中的运算,注意用好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意循序渐进地提高综合和联系的要求。

王娟[4](2020)在《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研究 ——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文中认为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七十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共计颁布了1部精简纲要、1部标准草案、12部教学大纲及2部课程标准,其中几何课程的发展一直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虽然在我国针对几何的研究较多,但是专门针对于几何内容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变迁情况的研究却极少,且在已有研究中对于几何内容及其设置的变迁情况研究的系统性及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这种在研究方式及研究内容上的缺憾容易导致对已有经验的忽视与已有问题的轻视;此外,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数学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而几何内容相应的成为发展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为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及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对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以史为鉴,从几何课程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总结经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数学学科内容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具体落实的顶层设计,本研究主要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来分析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在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内容要求、内容难度及课程实施建议等维度的设置上发生的变迁及其特点有哪些?(2)影响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发生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对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改革的启示有哪些?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内容要求、内容难度及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几何内容在各个维度上设置的变迁特点。由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特点,总结出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总体变迁特点:(1)高中数学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增强了高中数学课程顶层定位与几何具体培养目标的贯通与落实;(2)内容结构从纵向与横向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与突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高中几何内容结构体系;(3)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部分在内容要求上经历了“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发展过程,促进了个性化几何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成与发展;(4)几何内容广度、深度及难度的变迁趋势,逐渐体现出新时代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夙愿与追求;(5)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高中几何课程的实施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与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基于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从促进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视角,得出几点启示:(1)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总体上应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传承与变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2)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内容的宏观安排,应与学科知识结构的发展规律、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相适应;(3)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内容的微观要求,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4)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实施,应逐步升级与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与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5)应建立健全课程标准的实施指导与监测制度,促进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有效实施。

王禹辰[5](2020)在《AP物理考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P课程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该课程有30多个学科领域供学生选择,课程内容的难度与美国大学课程难度相似。通过该课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在大学中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还可以获得大学学分,从而缩短大学的学时,降低教育成本。本文主要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的文献做了综述,包括AP物理的考察目标、教学内容以及AP物理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衔接、AP物理课程的成效及启示;第三部分是在分析总结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论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对AP物理考试进行整体的分析,主要包括AP物理1、2和AP物理C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考察能力的占比、考试内容的占比及题型分析;第五部分是对AP物理考试考察内容的分析,选取了动力学、运动学、圆周运动、能量、动量以及电场部分进行分析与讨论;第六部分主要是对AP物理1、2及AP物理C的例题进行分析与比较,选取的主题是动力学、功和能及动量、电场、电路部分内容;第七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找出我国高考可以向AP物理考试借鉴的地方,并对我国高考改革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AP物理考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AP物理考试的核心,同时,AP物理考试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考试难度和考察范围来看,AP物理1和2考试范围广,难度较低;AP物理C考察范围小,但难度比较大。

袁伟[6](2020)在《GEOGEBRA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整合教学和信息技术,通过增加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运用软件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前广大物理教师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进行整合,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鉴于GeoGebra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免费开源、计算精确、图文并茂、动态交互等特点,非常适合辅助物理教学,由此引起了大量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并对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GeoGebra的辅助物理教学策略。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综合分析,了解了 GeoGebra软件在当前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现状,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结合当代中学生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对GeoGebra软件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对GeoGebra软件的介绍探讨了使用GeoGebra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优越性。接下来,利用GeoGebra软件结合实际物理教学,讨论了该软件在高中物理中进行矢量教学,运动学图像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抽象的概念如电场线、等势面、磁感线等形象的展现。最后,从教学实践方面,基于GeoGebra设计了两个实际的教学案例,力的合成与分解新课教学,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习题课教学,利用GeoGebra软件开展课堂教学,并组织了实际的教学活动。最后总结出GeoGebra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希望能为使用者提出参考。

石逸吉,代钦[7](2020)在《内地与香港中学数学教科书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内地和香港的中学数学教科书中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背景信息、内容结构、知识呈现方式、例习题难度、扩展学习资源以及章末小结设置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香港版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对一元二次方程在教学安排上存在差异;香港版教科书例习题背景与实例结合较少;香港版教科书中有较多与IT技术以及与艺术作品整合的内容。

苏涛宇[8](2019)在《基于实时场景建模的物理学过程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应用到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本论文针对物理学科由于自身特点给广大学习者造成物理学习困难的现状,从物理教学的习题案例出发,分析并确立了物理学过程模拟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交互需求。以Box2D为基础,Qt为开发框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实时场景建模的物理学过程模拟系统。系统主要分为场景建模、场景管理、物理运动模拟、场景分析四个功能部分。其中,场景建模允许用户依据自身需求利用系统提供的物理构件自由进行物理场景建模,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基于Json数据格式结合自定义的存储结构来实现保存与导入等场景管理功能,不但能够避免对常用物理场景的反复搭建,而且有利于场景资源的共享;系统通过在Box2D与Qt之间实现物理计算的数据传递完成物理场景的运动模拟;通过对指定物理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瞬时状态分析等操作实现系统场景分析功能。本文系统拥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实用性,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上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陈星冈[9](2019)在《美国AP物理教科书与我国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作为教师的第一手资料,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传授这方面知识时往往由于教科书的编写上表述过于单一,导致这些知识让学生感觉枯燥,难以理解,高中有些内容与大学物理中的内容差异较大,随着大学教育在我国的普及,在高中学习的物理知识需要加强和大学物理的联系,以便学生在大学进一步学习物理中,不造成知识体系的断层,为学生大学物理的学习与知识的建构做好铺垫。对于所需要改革的内容不仅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需要我们在教育理念上更换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使得我们高中物理教育能更上一层楼。AP物理作为美国高中预科课程,由于AP课程有三大优势即高水平的课程编制、优质的课程教学、政府教育部部门以及社会的倾力支持。AP物理教科书知识丰富,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难度跨度小,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上更加多样,注重显化科学方法教育。通过借鉴和对比AP物理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和理念丰富我们国家教科书的表述方式,呈现方式等。本文首先进行文献和最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查阅后,对于物理教科书应编写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呈现教科书中的内容等等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并对比较教育学进行相关书籍和文献查阅,为之后的两版教科书比较奠定基础。而后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访谈,了解目前学习几种美国留学课程学生的人数变化并对学习和教授这些课程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最后运用比较教育学的科学视角与方法对两本教科书进行对比。在教科书的内容上,分别对物理知识内容、实验内容与类型和习题难度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其次在比较重要的物理内容上,例如牛顿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电动势等内容上比较关于两本教科书在呈现方式,表述方式,插图配比、习题难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力求从AP物理教科书中找出能为我国教科书提供值得借鉴的内容与理念,使我国的物理教科书能在培养学生方面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根据新课标和众多经典的教育理论下,总结本文研究,列举我国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与AP物理教科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对我国未来的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些启示与补充。

张蜀青[10](2019)在《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若干轮,从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到2017年的新课标,除了对教学知识版块进行了增减,还产生了各种教育理念.在教师群体中,则主要是基于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教育届有识之士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的再创造过程,我们也看到很多论文言必称弗莱登塔尔和“再创造”,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数学再创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内涵解释和操作行为准则.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驱动”是对弗莱登塔尔数学教育观的发展和丰富,是其“再创造”思想的具体化.它倡导教师借助数学史等深入了解知识内部,通过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了解数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剖析其文化价值.具体实施过程则是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引发概念被创建或定理被发现的问题嵌入到情境中,实现问题驱动教学.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文献综述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及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世界数学教育改革情况.根据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教学理论.2.从数学教育的本质、数学教育的价值来详细阐述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强调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思辨和直觉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数学教育除了体现学科价值还应该体现人文价值.3.深入阐述了“问题驱动”的内涵与外延,指出何为“真问题”和“真情境”,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给出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解读.4.本研究在积累了近百篇教学设计基础上,通过三种课型的5个典型案例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评价,从多个角度用实际案例示范引领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实现问题驱动.5.总结了近四年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和导师一起建立了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教学理论并进行了实践.2.和导师一起建立了反映数学本质的简单易操作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提出了数学教育是数学的有限再创造的观点,丰富发展了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4.大、中学教师以及教研员长期扎根一线教学,通过教学研讨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崭新合作模式,使理论研究落到实处,也使课堂教学有章法可循,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一套有效可行的实现数学再创造的理论,一方面落实“四基”和“四能”,一方面探索出一条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道路.本研究已在高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二、抛物运动程序习题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抛物运动程序习题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2)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反馈对大学生认知投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1.1 认知投入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1.1.1.2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投入普遍较低
        1.1.1.3 在线学习环境为测量学习者认知投入提供更多途径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教师反馈
        2.1.1 教师反馈的概念界定
        2.1.2 教师反馈的类型
        2.1.3 不同类型教师反馈的有效性研究
        2.1.4 在线教学环境下教师反馈相关研究
    2.2 认知投入
        2.2.1 认知投入的概念界定
        2.2.2 在线学习中提高认知投入的相关策略研究
    2.3 问题提出
第3章 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反馈的实验研究
    3.1 课程介绍
        3.1.1 课程前期分析
        3.1.1.1 课程背景
        3.1.1.2 课程目标
        3.1.1.3 课程内容
        3.1.2 在线学习活动
        3.1.3 在线学习工具
    3.2 实验实施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设计
        3.2.3 实验流程
        3.2.4 实验工具
        3.2.5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教师反馈前后学习者认知投入差异
    4.2 三种教师反馈下的认知投入方式
        4.2.1 教师鼓励性反馈下的认知投入方式
        4.2.2 教师提示性反馈下的认知投入方式
        4.2.3 教师澄清请求性反馈下的认知投入方式
    4.3 三种教师反馈下学习者认知结果分析
    4.4 三种教师反馈下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态度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5.1.1 教师澄清请求性反馈下学习者具有较深的认知投入
        5.1.2 学习者更加愿意接受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的教师反馈类型
        5.1.3 教师反馈激发学习者内部反馈机制,从而影响个体的交互
    5.2 对策建议
        5.2.1 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反馈为落脚点,提升教师反馈素养
        5.2.2 教师反馈要激发同伴反馈,并使学习者持续地投入学习过程
        5.2.3 在线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测评要注重对学习过程性数据的挖掘
第6章 研究展望
    6.1 研究创新点
        6.1.1 突破传统反馈模式,以在线学习环境为基础
        6.1.2 扩展测量方式,实现认知投入的主客观综合测评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课程内容主题
    附录2:认知投入量表
    附录3:认知投入方式编码表
    附录4:认知结果评价表
    附录5: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态度问卷
    附录6:在线讨论文本整理表
    附录7:小组任务案例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研究 ——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丰富与完善我国数学课程史研究的需要
        2.开拓数学课程文化视野的需要
        3.推进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4.促进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体系建设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高中数学课程
        2.几何内容
        3.几何内容设置
        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5.变迁
    (四)研究问题表述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变迁或发展历程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文本的研究
    (三)关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的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历史文献法
        2.比较研究法
        3.计量分析法
四、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及特点
    (一)关于理念与目标的变迁及特点
        1.课程理念的变迁
        2.目标要求的变迁
        3.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的变迁特点
    (二)关于内容结构的变迁及特点
        1.文本整体结构体系的变迁
        2.内容设置框架的变迁
        3.内容结构的变迁
        4.内容结构的变迁特点
    (三)关于内容要求的变迁及特点
        1.内容要求的变迁
        2.内容要求的变迁特点
    (四)关于内容难度的变迁及特点
        1.内容广度的变迁
        2.内容深度的变迁
        3.内容难度的变迁
        4.内容难度的变迁特点
    (五)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变迁及特点
        1.课程实施建议的变迁
        2.课程实施建议的变迁特点
五、研究结论
    (一)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特点
    (二)影响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发生变迁的主要因素
    (三)对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改革的启示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AP物理考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2.1 考察目标
    2.2 AP物理的教学内容
    2.3 AP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
    2.4 AP物理课程成效及启示
3.理论基础
    3.1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3.2 联结——认知主义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AP物理考试整体分析
    4.1 AP物理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4.2 AP物理的考试内容及考察能力的占比
    4.3 AP物理考试的题型分析
5.AP物理具体考试考试内容的分析
    5.1 运动学
    5.2 动力学
    5.3 圆周运动
    5.4 能量
    5.5 动量
    5.6 电场
    5.7 考试内容的分析总结
6.相同主题内容的例题分析
    6.1 动力学
    6.2 功和能及动量
    6.3 电场
    6.4 电路
    6.5 AP物理试题分析总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对高考改革的建议
    7.3 不足
    7.4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GEOGEBRA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化教学现状
        1.2.2 GeoGebra应用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目的
第2章 GEOGEBRA辅助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的问题
    2.2 教育心理学基础
        2.2.1 布鲁纳发现教学理论
        2.2.2 学习迁移理论
        2.2.3 构建主义理论
    2.3 学习理论对GeoGebra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第3章 GEOGEBRA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分析
    3.1 GeoGebra软件介绍
        3.1.1 发展历史
        3.1.2 功能特点
        3.1.3 基本使用方式
    3.2 GeoGebra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3.2.1 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3.2.2 GeoGebra在辅助物理教学的切适性
        3.2.3 对学生认知的影响
第4章 GEOGEBRA辅助物理教学的实际应用
    4.1 利用GeoGebra进行图像物理意义的教学
    4.2 利用GeoGebra展示物理模型、探究物理规律
        4.2.1 等量同种电荷和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展示
        4.2.2 定量研究交变电流中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
        4.2.3 定量分析分压式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问题
        4.2.4 进行测量工具的学习
    4.3 利用GeoGebra动态绘图功能辅助教学
        4.3.1 波的叠加现象的演示
        4.3.2 构建天体运动模型
        4.3.3 辅助矢量的合成教学
        4.3.4 探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第5章 GEOGEBRA辅助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5.1 利用GeoGebra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新课教学
        5.1.1 教材地位与学情分析
        5.1.2 教学设计
        5.1.3 教学反思与教学效果分析
    5.2 利用GeoGebra进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习题课教学
        5.2.1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5.2.2 教学设计
        5.2.3 教学反思与教学效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总结
    6.2 教学建议
    6.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内地与香港中学数学教科书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教学要求比较
三、内容设置比较
    (一)背景信息比较
    (二)内容结构比较
    (三)知识呈现方式比较
        1.概念引入。
        2.解法呈现方式比较。
        (1)配方法。
        (2)因式分解法。
        (3)公式法。
        (4)图象法。
        3.应用的呈现方式比较。
    (四)例习题综合难度比较
    (五)扩展学习资源比较
    (六)章末小结设置
四、小结

(8)基于实时场景建模的物理学过程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软件及技术
    2.1 Qt平台
        2.1.1 图形视图框架
        2.1.2 信号和槽机制
    2.2 物理引擎的对比与选择
    2.3 Box2D的数据计算
    2.4 Json数据存储技术
    2.5 开发环境的搭建
3 基于习题案例的需求分析
    3.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案例
        3.1.1 案例解读
        3.1.2 功能及交互需求
    3.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案例
        3.2.1 案例解读
        3.2.2 功能及交互需求
    3.3 需求总结
        3.3.1 功能模块
        3.3.2 交互需求
4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功能设计
    4.2 交互设计
    4.3 流程设计
    4.4 架构设计
    4.5 场景建模
        4.5.1 物理构件
        4.5.2 构件管理
        4.5.3 物理构件位置校准
        4.5.4 场景建模案例
    4.6 场景管理
        4.6.1 场景新建
        4.6.2 场景保存与导入
    4.7 运动模拟
        4.7.1 数据准备
        4.7.2 数据传递
    4.8 场景分析
        4.8.1 物体受力分析
        4.8.2 物体瞬时状态分析
    4.9 结果展示
        4.9.1 系统操作步骤演示
        4.9.2 运动模拟演示
        4.9.3 物体瞬时状态演示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9)美国AP物理教科书与我国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指导方向
        (二)基于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三)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流程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 理论探讨
    一、理论基础
        (一)物理课程理论
        (二)物理教学理论
        (三)比较教育理论
        (四)物理学科素养
    二、内容的选取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内容的选取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美国留学课程及其教科书调查分析
    一、美国留学考试与相关课程概述
        (一)主要美国留学考试种类
        (二)三种美国留学考试差别比较
    二、ACT、SAT、AP相关课程及教科书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访谈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两版教科书内容框架的比较分析
    一、物理知识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两版教科书物理知识点差异比较
        (二)两版教科书物理知识分布比较
        (三)两版教科书物理知识要求难度比较
    二、物理实验内容的比较
        (一)物理实验内容设置上的比较分析
        (二)物理实验内容类型上的比较分析
        (三)物理实验难度的比较分析
    三、物理习题的比较分析
        (一)习题配比的种类
        (二)例题难易程度
第五章 两版教科书相同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呈现方式
        (一)知识顺序的安排
        (二)物理公式的呈现
    二、插图配比
        (一)插图的逻辑性
        (二)插图的多样性
        (三)插图的生动形象
    三、栏目设置
        (一)栏目设置的多样性
        (二)栏目设置的内容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一)两版教科书的相同点
        (二)两版教科书的不同点
    二、研究启示
        (一)对我国教科书编写在内容上的启示
        (二)对我国教科书编写在理念上的启示
    三、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历

(10)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新中国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发展概述
        1.2.2 国外当代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历程
        1.2.3 我国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与问题驱动教学设计相关的研究综述
        1.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3 研究的意义
        1.3.4 研究的目的
        1.3.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理论
    2.1 何为数学的再创造?
    2.2 何为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
    2.3 如何实现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
    2.4 我们应该教什么样的数学
        2.4.1 思辨、演绎、算法并重的数学课堂教学
        2.4.2 培养直觉能力的数学教学
第三章 从数学教育的本质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要素
    3.1 数学教育的本质
        3.1.1 数学的本质
        3.1.2 数学教育的本质
    3.2 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要素
    3.3 案例分析
    3.4 体现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的教学评价量表
第四章 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4.1 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4.1.1 概念课案例1
        4.1.2 概念课案例2
        4.1.3 概念课案例3
    4.2 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原理课教学
        4.2.1 原理课案例1
        4.2.2 原理课案例2
    4.3 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解题课教学
        4.3.1 问题驱动的习题课教学设计
        4.3.2 教学评析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1.1 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价值观念的改变
        5.1.2 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5.1.3 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5.1.4 开创了一线教学实践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合作新模式
        5.1.5 研究的不足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抛物运动程序习题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几何图形建立直观通过代数运算刻画规律——解析几何内容分析与教学思考(之二)[J]. 章建跃. 数学通报, 2021(08)
  • [2]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反馈对大学生认知投入的影响[D]. 看召草.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J]. 章建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1(01)
  • [4]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研究 ——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D]. 王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AP物理考试的研究[D]. 王禹辰.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GEOGEBRA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 袁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内地与香港中学数学教科书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研究[J]. 石逸吉,代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 [8]基于实时场景建模的物理学过程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涛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美国AP物理教科书与我国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对比研究[D]. 陈星冈.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8)
  • [10]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D]. 张蜀青. 广州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抛物线运动程序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