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

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

一、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论文文献综述)

匡昭敏,谭孟祥,刘志平,李政,马瑞升[1](2020)在《广西农业气象研究与业务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文中认为农业是广西的主要产业,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广西农业增产增效的主要因素,农业气象研究与服务一直是广西气象部门的主要业务。几十年来广西农业气象研究与业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尚没有文献对相关研究与业务做出较为系统的论述。为全面了解广西农业气象研究与业务的现状,在综合分析近50多年来相关文献以及广西气象人主持和参加的主要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对广西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农作物产量预报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提出了农业气象智能观测、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情灾情快速监测预警评估和信息化、精细化和动态化产量预报、面向作物生长全过程的智能精准靶向精细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作为广西农业气象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贾晓琳[2](2020)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始终是宣传报道“三农”的重要渠道。中国农业电视节目在发轫之初,就是为了推动解决“三农”问题诞生的,具有其鲜明的专业定位。随着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愈加深刻和全面,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并在创作和传播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理论突破和实践成果,但是相对于整个电视行业优质作品的大量涌现和传播环境的不断融合,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和传播仍然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中国农业电视节目需要用有力的创作与传播实践来践行初心,乡村振兴、全面小康也对其作为与地位提出了更多的时代要求。因此,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节目的创作和传播策略,是中国农业电视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实现自身发展与壮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文采用了访谈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农业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探讨了不同受众或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为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和传播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创作和传播两个侧重点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电视节目的现状,剖析了农业电视节目在创作和传播的如下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内容编选的问题、创作主体的问题、媒体融合的手段单一、融合层次的浅薄、创作者、受众和传播手段之间的隔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联系中国电视实际提出农业电视节目今后努力的原则、方向及有关具体措施:叙事手法多元化、节目形式多样化、创作主体复合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创作积极性;三网融合打造区域性传播平台、启动微信小程序拓展农业节目信息渠道,培养意见领袖加强农业节目的影响力,坚守责任以保持媒介传播的公信力,打造专门的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融媒体系。理论研究是实践发展的凝练与升华,反过来又能给实践发展提供强大指导,成为推动实践的重要动力支持。与实践发展相似,农业电视节目的研究也曾是电视理论研究的弱项和偏门,但在举国上下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的今天,三农电视理论的热度也在不断升高。农业电视节目该如何把握自身的内容定位和受众定位,该如何拓展自己的传播渠道与平台,如何从技术进步中获取传播的新手段、新动力,如何通过创作与传播的改进来实现更好的媒体服务以提高中国农业电视的影响与地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业内人士甚至整个社会深入思考和探讨的,也应受到相关决策层的关注,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电视节目发展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但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而且,由于早期节目未能吸引非农收视群体,甚至是被该群体刻意忽略和无视,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也没能稳固自己的收视基础。笔者今后将会持续关注媒体融合发展下的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广泛了解受众需求,拓展个人视野,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将理论学习与研究的收获与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

陆福贵[3](2019)在《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竞争战略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SD邮政速递物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新常态下,SD邮政速递物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其强有力的主导地位,快递市场格局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SD邮政速递物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重的威胁,在面临市场竞争格局巨大变化的同时,如何选择、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关系到SD公司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对竞争战略起源进行了简短的叙述,另对顺丰竞争战略进行SWOT分析,找出其在现代物流业中竞争优势,同时对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传统竞争战略进行简述与剖析,结合SD邮政速递物流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优化SD邮政竞争战略,寻找自我身差距,不断创新,制订提升新常态下SD邮政速递智慧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层次对SD邮政速递竞争战略进行相关剖析,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具体从科学发展机制、战略融合发展、AI智慧物流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高云江[4](2018)在《对加强我国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文中认为0概述当我们凝视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时,我们可能会再次记起:我国地大物博,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沿海国家。当我们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海洋似乎总和我们有一些交集——我们可能生活在海边或沿海城市;我们可能有过乘坐飞机或轮船,跨过台湾海峡或琼州海峡,到祖国的宝岛台湾、

本刊编辑部[5](2015)在《聚焦农网 落实党和国家工作部署》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回顾2014年主要工作时着重指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体现了对农网发展的重视,对供电企业和广大员工辛勤付出的肯定。农村电网处于电网末端,处于服务广大电力用户的第一线,覆盖范围广、服务客户多、电力需求大,但发展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电网建设,先后开展了四(批)次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坚强智能的农村电网在广阔农村延伸。

李建龙[6](2012)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村电网仍然存在着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低、损耗高、电能质量差、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电价水平偏高、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等落后现象。现有的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条件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结合国外农网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必然的形势。在坚持“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从智能农网建设的阶段划分、建设管理wBs、建设管理流程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项目管理范围及内容。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是农网建设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从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运维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滦平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滦平智能农网建设项目为例,针对滦平地区农网的发展现状及现实问题,提出符合滦平地区智能农网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使滦平辖区内的电网发展能够趋于科学、合理和规范,城乡配电网架结构更加优化,使得电网的改造建设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全社会的电力需求,使电网结构坚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针对我国农网现状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案,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实现农网发展全寿命的智能化,拓展了政府管理农网智能化问题的思路和视野,能够使农网朝着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方向发展。

张俊峰[7](2012)在《福建武夷星大红袍品牌市场推广研究》文中提出综观我国茶产业与市场的全局,从茶资源、茶营销到茶品牌、茶文化等系列现状来看,其“品牌”茶建设和茶营销理念的落后已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如今品牌营销盛行的大环境下,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占有率,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品牌就没有国际影响力。鉴于此并结合其长远发展来看,茶行业打造消费者宠爱的茶品牌,实际上就是打造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现代生活方式与国际趋势发展的品牌体验。同时,积极地实施茶品牌的培育和推广,也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企业未来走向世界,无不具有前瞻性意义。因此,本文在广告学、品牌学、营销学视域下,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实证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武夷星大红袍品牌市场推广进行研究。大红袍是我国武夷岩茶类的杰出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一路走到今天,并作为武夷星公司的主导产品品牌,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另外,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让我们看到,大红袍在走向大众消费者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环境因素。因此,从茶产业政策、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竞争者因素、消费者因素和游资炒作大红袍这些层面进行分析,来阐述大红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武夷星公司从战略高度对大红袍品牌进行了全方位设计和包装,借助于差异化来进行传播:在品牌定位方面,利用大红袍品质不可复制和加工技术讲究的特点,进行品质定位;及大红袍极具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又进行功效定位。在产品包装及价位策略上,则把大红袍统一按小包装形式接触消费者,这是不同于其它岩茶企业的特色经营。在从茶园到茶杯质量全程跟踪策略上,实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产品电子信息档案,方便消费者查询;其不同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体现了武夷星公司品牌推广中所树立的标杆作用。武夷星公司为了推广大红袍品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如:广告媒介策略、事件营销、文化营销、茶旅营销、会展营销及公关赞助等多种营销方式,并进行了这方面的创新。在事件营销活动中,武夷星大红袍通过参加国家外事活动,不仅提高了大红袍的知名度,而且使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在文化营销活动中,通过“印象大红袍”全球公演,将茶叶与艺术相结合,实行跨界经营,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上茶叶品牌向全球扩张的特色之路。至此,对武夷星大红袍品牌的市场推广作详细而充分研究,以期能对其它产茶企业如何打造、推广品牌提供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夏支平[8](2011)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阶段农村公共危机及其治理。做出这样的研究定位,一方面在于农村公共危机频发,形势严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农村却相对衰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荒废、自然灾害发作频繁、黑恶势力横行乡里、农民负担沉重、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总之,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性社会危机和村庄失序。另一方面,目前学界对公共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危机的政府管理、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和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等方面,对农村乡土社会变迁和基层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缺乏了解,未能对农村公共危机及其治理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把研究范围限定在农村公共危机,即发生地在农村,或者发生地不在农村但其影响波及到农村场域的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农村公共危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事件。为了追本溯源,了解农村公共危机的诱因,本文构建了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当前农村频发的公共危机根源于农村风险社会形成和农村社会的脆弱性。治理农村公共危机,应该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减少风险隐患,降低农村社会的脆弱性。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是由治理主体理对象和治理环境等三元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在当前中国农村,农村公共危频频发作,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多变。农村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相互之间权责不清,缺乏有效整合,治理效能不足。同时,由于资源外流,农村社会呈现全面衰败的趋势,公共危机治理资源和手段极为有限。显然,没有健全有力的治理主体,没有明确的权责配置,缺乏可操作的制度化方法,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相反可能会加重危机,导致更大的损失。为此,本文以治理理论为指导,从主体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三个层面,阐明了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之道,指出应该当塑造健全有力的治理主体,建立分工协作和权责明确的治理体制,建设反应快速、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治理机制。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体系。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有一个关键性的预设前提:社会组织程度高,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不仅坚强有力,而且合作良好。显然,在当前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这个前提并不具备。恰恰相反,县级政府职能偏颇,乡镇政府贫弱不堪,村社组织发育不良,农户合作困难,干群关系紧张。如此等等,都表明农村社会组织程度低下,合作成本高昂、集体行动困难、主体效能不足。因此,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公共危机,首先应该通过民主自治、职能机构的精简,造就一个以民为本的责任型县级政府;其次是通过实行乡派和职能精简,建设惠农型乡镇政府;再次是通过赋权强村,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发挥村社组织的自救互救功能;最后是通过维权和自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减灾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先后实施,一方面农户和村社组织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县乡政府也逐步淡出了农村社会,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成型。另一方面,面对危机的严重威胁和破坏,县乡政府、村社组织和农户等任何一方都缺乏独立应对的能力。因此,唯一的选择是团结起来,合作共治。目前,以县为主,党政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村社组织协同,农户积极参与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初见雏形,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障碍。为此,应该从政府责任和社会资本两方面着手,刚柔并济,相辅相成,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政府、村社组织和农户等多元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协同效应。公共危机治理,依赖于一系列制度化方法,即治理机制。当前,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重点依然停留在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性重建上,对危机事前的预防预警,以及灾后重建的战略性重视不足。为此,应该以危机预防和准备为主,以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为核心,重视农村灾区重建的战略性,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邓博[9](2011)在《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文中认为县是中国最为稳定的政区单元,县级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位。县级政府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是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键环节,而这又取决其权力配置。本研究从历史变迁入手,对历代各时期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沿革、内容及特点进行描述,以总结其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县级政府进行权力配置的目的在于发挥其应当具有的功能,因而,本研究以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为背景,对县级政府应当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县级政府现有权力配置与其承担的职能相互背离的状况。县级政府的现有权力配置并非孤立和静止的现象,而是与国家宏观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密切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本研究着力对权力配置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县级政府机构设置以及放权收权、机构改革、制度创新的权力配置方式所依赖的既有制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明晰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实然状态,本研究以N县和F市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实证分析。在对以上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借鉴联邦制美国和单一制法国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有益经验,构设出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方向及其实现路径。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导论简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第一章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历史变迁对新中国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进行系统梳理,以获得县级政府在中国历史稳定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对不同时期县级政府的具体权力配置进行分析,得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第二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对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进行了梳理,以此为背景对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进行了探讨,进而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应当具备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分析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对县级政府权力配置产生的影响,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县级政府所依据的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四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以N县为例,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纵向配置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以F市为例,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横向配置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以联邦制的美国和单一制的法国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西方法治先进国家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进行了分析,以得出中国可以借鉴的法治化经验。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应有的法治状态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目标提出了法治化的路径。本研究提出以下主要观点:1.县级政府在中国地方政府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中央政府直接对公众履行相对稳定的职能,造成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变迁的核心要素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重点、具体内容、行使方式发生转变,将政府职能定位为提供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层级政府应向公众提供不同内容的公共服务。3.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并非孤立存在,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和政党制度均与其有密切联系。县级政府权力的纵向配置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横向配置的实质是县级政府的机构设置;纵向配置的方式主要是放权收权,横向配置的方式主要是机构改革,制度创新的方式也不容忽视。4.当前县级政府权力纵向配置、横向配置和配置方式的实际状况难以支撑县级政府应有职能定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走法治化的道路。5.县级权力配置的法治化状态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稳定有序、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权力运行规范高效,而达到这种状态的路径是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改善政治生态环境、严格规范权力配置的路径、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权力、科学设置政府机构和以法治的方式配置政府权力。

陈少林[10](2011)在《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水利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水土资源组合极端不均衡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总量占全国45.9%,而83%集中在西南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水利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基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尤其是对于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水利建设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水利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遵循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匹配的基本模式,综合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从系统阐述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入手,全面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水利发展进程与现状,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进行区域比较与评价,运用数理模型实证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估算,结合西南大旱旱情以案例形式对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最后给出今后十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国外水利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国外水利发展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有益借鉴和启示。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的水利发展给本文如下启示:水利建设和发展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这些启示的获得,有助于破解制约我国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水利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进而为实现我国水利良性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第二,第一次系统预测了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本文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情况入手,利用Malmquist(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分析西部各省(区、市)目前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变动情况,再利用灰色系统关联来分别分析影响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受制于直接测算水利需求在数据获取和技术分析方面均有一定难度,目前学术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预测几无涉猎。本文采用上述计量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进行估算是一次新的尝试。第三,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系统全面的阐释了2010年西南大旱的成因及其教训。本文研究发现,西南大旱的发生,自然气象因素固然是其直接原因,但主观人为因素不可忽视。本次旱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海拔区域水利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水资源丰富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即水利欠账太多。原本水资源储量丰富的云南寻甸县发生严重旱情的事实表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水生态保护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望,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第四,提出了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总体战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即西部水利事业应把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建设战略和西电东送战略等具体战略措施,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同的水利条件和发展取向分别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二、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农业气象研究与业务的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广西农业气象研究与业务的发展历程
    1.1 广西农业气象观测技术发展历程
    1.2 农业气候区划发展历程
        (1)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的三个阶段
        (2)三次农业气候区划的优缺点分析
    1.3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发展历程
2 广西农业气象研究成果回顾
    2.1 广西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研究与业务进展
    2.2 广西农业气候区划成果
    2.3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成果
        2.3.1 暴雨洪涝
        2.3.2 干旱
        2.3.3 高温热害
        2.3.4 寒冻害
        2.3.5 低温阴雨和寒露风
    2.4 广西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应用与实践
3 存在的问题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发展方向和展望
        (1)农业气象智能观测技术及其基础理论研究
        (2)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技术及区划成果快速应用技术研究
        (3)农情灾情的快速监测预警评估和信息化技术研究
        (4)精细化和动态化产量预报技术研究
        (5)面向作物生长全过程的智能精准靶向精细化服务技术研发。

(2)媒体融合环境下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
第一章 农业电视节目创作与传播概述
    第一节 农业电视节目概念界定及分类
    第二节 农业电视节目创作与传播现状
    第三节 农业电视节目创作困境与问题
    第四节 农业电视节目传播困境与问题
第二章 媒体融合环境下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策略
    第一节 内容贴近受众需求
    第二节 叙事手法合理化
    第三节 节目样态多样化
    第四节 创作主体复合化
第三章 媒体融合环境下农业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
    第一节 充分合理利用多元的传播手段
    第二节 打造专门农业电视节目融媒传播体系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附录
    《飞防达人》导演阐述
    《中国原产递——崂山绿茶》的导演阐述
    《中国原产递——莱阳梨膏》的导演阐述
视频网盘地址与提取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拍摄作品及发表论文
    一、拍摄作品
    二、学位论文
致谢

(3)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竞争战略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2 研究的基本理论
    2.1 五力模型理论
    2.2 成本领先战略理论
    2.3 差异化战略理论
    2.4 聚集战略理论
    2.5 精益物流理论
3 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传统竞争战略与顺丰竞争战略的比较研究
    3.1 SD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3.1.1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3.1.2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1.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1.4 替代品的威胁
    3.2 顺丰速运竞争战略
        3.2.1 顺丰的内部环境分析
        3.2.2 顺丰的使命和战略目标
        3.2.3 顺丰SWOT分析
        3.2.4 顺丰SWOT战略选择
        3.2.5 顺丰竞争战略
        3.2.6 顺丰竞争战略的实施
    3.3 SD公司传统竞争战略
        3.3.1 SD公司环境分析
        3.3.2 SD公司使命和战略目标
        3.3.3 SD公司现状及SWOT分析
        3.3.4 SD公司SWOT战略选择
        3.3.5 SD公司竞争战略
    3.4 SD公司竞争战略与顺丰战略差异性分析
        3.4.1 竞争环境差异性分析
        3.4.2 企业使命差异性分析
        3.4.3 SWOT差异性分析
        3.4.4 战略差异性分析
4 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传统竞争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战略定位存在的问题
        4.1.1 管理定位思想缺乏
        4.1.2 战略定位脱离实际
        4.1.3 战略定位功能不当
        4.1.4 战略定位与计划混淆
    4.2 战略设计存在的问题
        4.2.1 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4.2.2 未突出核心竞争力
        4.2.3 品牌开发措施不当
        4.2.4 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整体水平不高
    4.3 战略执行存在的问题
        4.3.1 战略未有效落地
        4.3.2 组织系统与战略不匹配
        4.3.3 资源配置与战略未挂钩
        4.3.4 部门岗位存在壁垒
        4.3.5 战略执行中的监督系统不完善
    4.4 SD公司战略问题原因分析
        4.4.1 战略目标分解,市场细分
        4.4.2 增强企业竞争力
        4.4.3 建立建全内控制度,形成战略管理机制
        4.4.4 加快邮政速递信息化建设步伐
5 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竞争战略的优化设计与实施
    5.1 SD竞争战略的优化设计
        5.1.1 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5.1.2 公司层和经营、职能层战略选择综述
    5.2 SD竞争战略的实施
        5.2.1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2.2 加快AI速递信息化建设
        5.2.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5.2.4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5.3 SD公司竞争战略优化设计效果评估
        5.3.1 SD公司竞争战略总结
        5.3.2 SD公司竞争战略分析及进一步研究问题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对加强我国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海上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3 加强我国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4 对加强我国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海上无线电监测网, 作为陆基监测网的有效补充和扩展
    (2) 逐步开展系统的海上无线电监测, 掌握无线电频谱在我国沿海、典型的国际航海航线和航空航线海域的时空分布规律
    (3) 陆海统筹开拓和做好新时代的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

(6)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智能农网建设发展现状
    2.1 智能农网建设发展历程
        2.1.1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农网项目
        2.1.2 国家电网启动2011年农网智能化项目
        2.1.3 首批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通过验收
        2.1.4 舟山东极岛实现农网智能化用电信息全采集
    2.2 我国典型地区农电发展现状
        2.2.1 河南农电发展现状
        2.2.2 江西农电发展现状
        2.2.3 湖南农电发展现状
        2.2.4 陕西农电发展现状
        2.2.5 福建农电发展现状
    2.3 农网改造升级与建设方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范围及内容
    3.1 智能农网建设阶段划分
        3.1.1 投资决策阶段
        3.1.2 自动化与优化运行阶段
        3.1.3 智能农网运维阶段
    3.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WBS
        3.2.1 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的结构
        3.2.2 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分解的步骤
        3.2.3 智能农网建设项目WBS分解结构
    3.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4.1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
        4.1.1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对比
        4.1.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4.1.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4.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运维机制
        4.2.1 电力光纤到户运维原则
        4.2.2 电力光纤到户运维模式
    4.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保障机制
        4.3.1 制度保障
        4.3.2 组织保障
        4.3.3 监管保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滦平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案例
    5.1 滦平农网发展概况
        5.1.1 110kV电网概况
        5.1.2 35kV电网概况
        5.1.3 电网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5.1.4 高压配电网发展战略
    5.2 滦平农网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
        5.2.1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WBS分析
        5.2.2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建设流程
        5.2.3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建设模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福建武夷星大红袍品牌市场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四)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的创新
        2.文化营销内容创新
一、大红袍历史变迁与武夷星公司简介
    (一)大红袍历史变迁
    (二)武夷星公司简介
二、大红袍市场环境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竞争者分析
    (五)消费者分析
    (六)游资炒作大红袍
        1.产量有限被炒作
        2.信息不对称导致被炒作
        3.大红袍成为热钱的猎物
        4. 大量“山寨大红袍”涌入市场
三、大红袍品牌化战略
    (一)品牌定位策略
        1.品质定位
        2.功效定位
    (二)产品包装及价位策略
    (三)复合式渠道策略
        1.直营店和连锁专柜
        2.加盟(代理)连锁模式
        3.淘宝商城武夷星官方旗舰店
    (四)品牌维护策略
        1.商标注册
        2.专利申请与防伪技术
    (五)从茶园到茶杯质量全程跟踪策略
四、大红袍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一)广告媒介策略
        1.传统媒体推广
        2.微博互动营销
    (二)事件营销
    (三)文化营销
        1.印象·大红袍全球公演
        2.CCTV 倾力打造武夷山茶文化
        3.举办大红袍国际禅茶文化节
    (四)茶旅营销
    (五)会展营销
    (六)公关赞助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综合评价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思考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思考
第二章 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态势
    2.1 农村与农村公共危机
        2.1.1 农村
        2.1.2 农村公共危机
    2.2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态势
        2.2.1 国际背景
        2.2.2 国内环境
        2.2.3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态势
第三章 农村公共危机的诱因分析
    3.1 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关系的分析框架
        3.1.1 危机与风险的关系
        3.1.2 危机与脆弱性的关系
        3.1.3 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关系的分析框架
    3.2 农村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
        3.2.1 社会风险形成的理论阐释
        3.2.2 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与风险
        3.2.3 农村政治结构变革与风险
        3.2.4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与风险
        3.2.5 城乡关系演变与农村风险
    3.3 农村社会的脆弱性分析
        3.3.1 脆弱性的分析模型
        3.3.2 农业是弱质产业
        3.3.3 农民的贫困化
        3.3.4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第四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
    4.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
        4.1.1 治理理论
        4.1.2 乡村治理理论.
        4.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4.2 农村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
        4.2.1 应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治理
        4.2.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
        4.2.3 农村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
第五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建设
    5.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化主体体系
        5.1.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
        5.1.2 农村公共治理主体体系的构成
    5.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5.2.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效能的分析框架
        5.2.2 县级政府执政偏颇
        5.2.3 乡镇政府“悬浮”
        5.2.4 村社组织消极被动
        5.2.5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5.3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建设的路径
        5.3.1 民主简县
        5.3.2 乡派精乡
        5.3.3 赋权强村
        5.3.4 保障农民权利
第六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优化
    6.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演变
        6.1.1 建国初期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1.2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1.3 改革开放时代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现状及评价
        6.2.1 现行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2.2 现行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优势
        6.2.3 现行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6.3 完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思路
        6.3.1 双重整合的总体思路
        6.3.2 政府权力的刚性整合
        6.3.3 社会资本的柔性整合
第七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完善
    7.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机制体系
        7.1.1 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分析模型
        7.1.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机制体系
    7.2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改进
        7.2.1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内容
        7.2.2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欠缺
        7.2.3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改进
    7.3 农村公共危机预警与应急机制的改善
        7.3.1 农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改善
        7.3.2 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的改善
    7.4 农村灾区的战略性重建
        7.4.1 问题的提出
        7.4.2 战略性重建的涵义与要求
        7.4.3 农村灾后的战略性重建的过程与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县级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位
        二、县级政府权力配置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环节
        三、县级政府权力的有效配置关系服务型政府的建构
        四、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县
        二、县级政府
        三、权力配置
        四、法治化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章 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及沿革
        一、清末以前县级政府权力配置
        二、清末至北洋政府县自治运动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政府权力配置
        四、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县级政权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县级政府权力配置
        一、人民政府委员会时期
        二、县人民委员会时期
        三、县革命委员会时期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变迁
        一、县人民政府体制的恢复
        二、市管县体制的推广
        三、改革市管县体制的探索
第二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政治职能的转变
        二、经济职能的转变
        三、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
        四、文化职能的转变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
        一、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
        二、公共服务的内涵、内容及分类
        三、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 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公共服务的分层供给结构
        二、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县级政府权力配置与职能需求的背离
第三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政治生态环境:县级政府所处的宏观制度
        一、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
    第二节 纵向配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
        一、职责同构的事务权
        二、分税制下的财政权
        三、党管干部制度下的人事权
    第三节 横向配置:县级政府机构的设置
        一、县级政府机构设置及运行方式
        二、县级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特点
        三、县级政府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配置方式:放权收权与机构改革
        一、放权收权
        二、机构改革
        三、制度创新
第四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纵向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以N县为例
        一、N县政府的"权力清单"
        二、N县政府"权力清单"中的权力配置
        三、对N县政府权力配置的分析
    第二节 横向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以F市的改革为例
        一、F市政府权力横向配置状况
        二、F市的"专委会制"改革
        三、县级政府权力横向配置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
    第一节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经验
        一、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配置——以美国为例
        二、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配置——以法国为例
        三、对中国当代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启示
    第二节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方向
        一、央地关系稳定有序
        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三、权力运行规范高效
    第三节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法治理念
        二、改善政治生态环境
        三、严格规范权力配置路径
        四、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权力
        五、科学设置政府机构
        六、以法治的方式配置政府权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0)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0.3 研究的内容框架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0.5 研究的主要创新
1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1.1 水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1 水资源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2 水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2 水利发展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作用
        1.2.1 水利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1.2.2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1.2.3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2.4 水利发展保障西部地区改善民生
        1.2.5 水利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1.3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1.3.1 水利发展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2 水利发展在西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1.3.3 水利发展在西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1.3.4 水利发展在西部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2 西部大开发十年水利发展概况
    2.1 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状况
        2.1.1 西北地区
        2.1.2 西南地区
    2.2 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2.2.1 前期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2.2.2 骨干工程支撑西部发展
        2.2.3 民生水利普惠人民群众
        2.2.4 节水改造推进节水社会
        2.2.5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2.2.6 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3 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调控能力不足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2.3.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2.3.3 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2.3.4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稳定增产的水利基础亟待加强
3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比较研究
    3.1 东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1.1 东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1.2 东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2 中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2.1 中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2.2 中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3 西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3.1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3.2 西部地区各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4 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比较
        3.4.1 水利投资情况比较
        3.4.2 水利发展政策的比较
        3.4.3 东中部水利发展对西部水利建设的启示
4 国外水利发展情况及对西部水利发展的启示
    4.1 美国水利发展情况
        4.1.1 美国水资源概况
        4.1.2 美国水资源管理结构
        4.1.3 美国水利政策的特点
    4.2 印度水利发展情况
        4.2.1 印度水资源概况
        4.2.2 印度水资源管理结构
        4.2.3 印度水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4.3 以色列水利发展情况
        4.3.1 以色列水资源概况
        4.3.2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结构
        4.3.3 以色列水利政策的特点
    4.4 日本水利发展情况
        4.4.1 日本水资源概况
        4.4.2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结构
        4.4.3 日本水利政策的特点
    4.5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示
        4.5.1 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
        4.5.2 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
        4.5.3 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
        4.5.4 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
5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西部大开发对水利需求的特征分析
    5.2 目前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5.2.2 MALMQUIST 指数分析
        5.2.3 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3 基于灰色关联的西部水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3.1 灰色关联模型
        5.3.2 西部地区用水需求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5.4 西部地区用水量需求预测
        5.4.1 灰色系统预测的基本分类
        5.4.2 GM(1,1)预测模型
        5.4.3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与西南大旱—云南寻甸教训与启示
    6.1 西南大旱旱情回顾
    6.2 寻甸基本县情及水情
        6.2.1 基本县情
        6.2.2 水资源概况
        6.2.3 降雨概况
    6.3 寻甸县水利发展现状
        6.3.1 蓄水工程概况
        6.3.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状
        6.3.3 防洪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情况
        6.3.4 农村饮水安全及农田小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6.3.5 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现状
        6.3.6 引水工程概况
    6.4 大旱至灾凸显的水利发展问题
        6.4.1 水利“欠账”太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
        6.4.2 水利投资方向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不受重视
        6.4.3 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抗旱非工程措施不完善
        6.4.4 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6.5 特大干旱灾害带给人们的启示
        6.5.1 应从战略上重视水利与水务工作
        6.5.2 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5.3 应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
        6.5.4 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6.6 对策与建议
        6.6.1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6.6.2 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6.6.3 完善抗旱非工程性措施
        6.6.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研究
    7.1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7.1.1 指导思想
        7.1.2 基本原则
        7.1.3 基本目标
    7.2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选择
        7.2.1 总体战略
        7.2.2 具体战略
    7.3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7.3.1 西北地区水利发展措施
        7.3.2 西南地区水利发展战略
    7.4 实施建议
        7.4.1 编制实施西部水利专项规划
        7.4.2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7.4.3 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途径
        7.4.4 创新西部水利发展机制
        7.4.5 加大对西部水利工作的领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农业气象研究与业务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匡昭敏,谭孟祥,刘志平,李政,马瑞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04)
  • [2]媒体融合环境下农业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研究[D]. 贾晓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SD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竞争战略的优化研究[D]. 陆福贵.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4]对加强我国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 高云江. 中国无线电, 2018(10)
  • [5]聚焦农网 落实党和国家工作部署[J]. 本刊编辑部. 农电管理, 2015(04)
  • [6]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 李建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2)
  • [7]福建武夷星大红袍品牌市场推广研究[D]. 张俊峰. 河南大学, 2012(10)
  • [8]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 夏支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6)
  • [9]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D]. 邓博. 云南大学, 2011(01)
  • [10]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 陈少林.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福建农电管理气象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