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鹏淘[1](2021)在《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文中认为煤炭能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环境,需要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产业数字化发展。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作为煤机装备主要设备,从设备的设计到最终的维护全生命周期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零散化分布在企业及主要设计人员手中,阻碍了数据流通,造成了数据孤岛和数据浪费等问题,难以发挥数据潜在的科学价值。因此,实现数据共享是煤机领域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促进煤机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煤机装备科学数据是指煤机装备在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主要包括产品参数、CAD模型、CAE分析结果、虚拟装配模型、文献、专利等科学数据。针对煤机装备数据孤岛、数据封闭的现状,分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数据循环”体系,运用ASP.NET技术、Ajax技术和元数据技术,以.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存储数据库,构建集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包含四大主要煤机装备(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每个共享服务系统由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三大模块组成,将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汇交整合,为煤机企业及领域专业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促进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规范汇交和高效共享。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汇交方式,采用数据传输和权限控制和配置文件加密技术,构建集汇交注册、汇交申请、汇交审核和汇交入库为一体的数据汇交模块,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和实体数据汇交途径,丰富专题数据库内容,实现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安全规范汇交。提出构建煤机装备特色专题数据库方案,通过对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以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多样化的专题数据库,包含计算资源库、CAD模型库、虚拟装配库、监测运行库、可靠性信息库、企业产品信息库和文献库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促进煤机领域数据的高效共享。构建煤机装备综合性应用服务模块,在原有参数化建模子系统、CAE分析子系统、优化设计子系统、虚拟装配子系统等基础上完善概念设计子系统和参数化建模子系统并集成到共享服务平台,使应用服务系统功能更加全面,为煤机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面向煤机装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通过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应用服务三大模块可实现煤机领域数据安全规范汇交、专题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和高效设计、分析与优化,为煤机装备企业及有需求的公众提供科研、设计、制造、运维等数据支撑与服务。经应用测试,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张方哲[2](2021)在《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4.0的大趋势下设备入网为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设备入网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诸多便利。物联网技术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许多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攻击案例使人们看到不安全的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巨大危害。物联网设备开发时错误代码的使用与不正确的配置给攻击者以可乘之机。识别网络中存在的物联网设备,并进行漏洞检测,可以帮助使用者及时发现网络中潜在的安全问题,降低网络被攻破的可能性。评估一个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态势,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感知部署在物联网系统中的物联网设备,确定物联网设备的产品属性;发现存在于物联网设备上的安全漏洞,确定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对系统的危害。为了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态势评估,本文从网络资产扫描、物联网设备识别以及物联网设备漏洞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设计并实现相关的技术框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在网络资产扫描方面,本文研究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的互联网协议和工业控制协议,分析23种网络协议的协议栈和通信机制,结合主动测试技术,设计并实现网络资产扫描框架。(2)在物联网设备识别方面,本文首先根据物联网设备的产品属性和基于引擎的规则生成算法完成物联网设备信息库的自动化构建,然后收集并分析大量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包,制定应用场景下物联网设备信息的提取规则,最后结合基于搜索的物联网设备识别技术,设计并实现物联网设备识别框架。(3)在物联网设备漏洞方面,本文从物联网设备漏洞报告入手,结合物联网设备的产品属性,制定物联网设备漏洞危害分级规则并根据物联网设备漏洞报告实现物联网设备漏洞信息库的自动化构建,研究基于指纹的漏洞扫描技术、渗透测试流程以及加密误用缺陷,设计并实现物联网设备漏洞扫描与验证框架。本文整合上述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本系统使用VUE+Spring boot前后分离架构实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包括设备探测、漏洞扫描、结果查询等功能模块,使用消息中间件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信息交互以及扫描节点的集群部署。使用本系统对部分网段进行扫描,能够发现该网段中的物联网设备以及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实现物联网环境下安全态势的评估。
余飞杨[3](2021)在《食品加工人员异常行为检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伴随着时代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在数量与规模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给传统监管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依靠传统工作方式和IT架构已不能保证监测工作的及时性、敏锐性和全面性。针对上述食品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实现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异常行为检测系统,主要实现内容如下:1.实现食安监平台下对生产区域合规情况与异常行为检测模块,实现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合规情况与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检测。检测子系统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多项异常行为检测,针对实际检测需求,对算法进行改进优化,通过运动检测降低无检测任务时的系统开销,并实现异常事件的过滤与上报功能。2.实现视频检测处理多路输入输出模块,满足多路视频实时检测的需要,通过实现多路视频输入缓存队列与多路视频输出处理机制,提高检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持久性。3.针对本论文工作环境下的陌生人识别特点,通过对人脸识别监控摄像头的安装方式的改进和识别算法模型的优化提高了检测效果,并提出了基于MQTT协议的人脸识别设备通信方法,实现了多设备人脸信息库共享功能。4.实现检测系统辅助管理平台,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与使用体验。通过了解不同用户的使用诉求,设计实现企业人脸信息库管理工具与检测系统辅助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违规信息查询与反馈、人脸信息库管理等辅助功能,有效提升了企业对员工人脸信息库、对人脸识别门禁设备的管理水平和用户使用体验。5.最后,本论文进行了系统性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效果,并对系统进行性能与负载测试,将检测系统改进的算法与原始算法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对目标检测与人脸识别两方面的召回率与准确率上进行分析和对比,论证了系统检测能力的有效性与性能的可靠性。
张喆[4](2021)在《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1999年,电脑体育彩票在山东正式上市销售。上市初期,山东体彩年销量不足3亿元,市场份额不到10%。2019年底,山东体彩已连续两年销量突破200亿元,全国销量排名从第十七提升至全国第二,市场份额已连续6年超过50%,其中2018年达到62.27%,实现跨越式发展。山东省体彩中心作为垂直管理的彩票机构,员工培训作为日常性工作,需求量极大。构建更符合山东省体彩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内训师的选拔与发展逐渐成为山东体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内训师体系的完善无疑成为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内训师胜任力模型有关文献的调研分析,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研法等方式,结合实际,构建了山东体彩内训师胜任特征模型。依据模型对山东体彩内训师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短板,提出提升策略,切实打造高效实干的内训师团队,最终构建出一套适合山东体彩的内训师选拔、培育和评估机制。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的背景。根据山东体彩工作实际,提出了论文需要研究的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阐述内训师胜任力的研究对于山东体彩的意义,表明本研究对于山东体彩的重要性;介绍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涉及到的胜任力、内训师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论文中使用到的冰山胜任力模型、洋葱胜任力模型及通用胜任力模型等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结合国内外胜任力及内训师胜任力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对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展开了研究。其次,构建了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模型。依据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流程与步骤,进行了内训师胜任特征信息库的搭建,界定了内训师岗位的绩优标准,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提取了内训师核心素质,构建了山东体彩内训师胜任力初始模型,并通过对初始模型进行比对、讨论与修正,得出了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的胜任力模型。第三,论文通过对山东体彩内训师队伍人员结构、选拔任用、培训工作等进行分析,归纳出山东体彩内训师队伍在思想意识、能力素质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解析,认为对于山东体彩而言,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内训师队伍的管理中是正确的选择,为下一步提升胜任力水平打好基础。最后,通过建立起来的山东体彩胜任力模型,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山东体彩的实际情况,从内训师的培训、选拔、绩效考核及职业规划四个领域提出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提升策略,帮助山东体彩完善机制、优化制度,使山东体彩内训师阶梯培养工作更加科学化、秩序化。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在对山东体彩内训师现有胜任素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出一套适合山东体彩的内训师队伍管理与提升的胜任力模型,为山东体彩科学、有效的管理内训师队伍的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山东体彩高效的发掘人才潜能、适人适岗的开展工作开创了新的思路;二是本研究是彩票行业内首次围绕内训师胜任力开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和独特性,为今后彩票行业的内训师队伍管理和人才体系建设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刘翔宇[5](2021)在《基于智慧社区综合技术的北京市社区养老空间优化探究》文中指出现今,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我国于2015年已经被列入老龄化国家名单,而现今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于2019年末北京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71.3万人,占比17.2%;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6万人,占比11.4%,这意味着北京市已经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项问题。然而养老设施的匮乏以及养老知识的缺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疫情的来临也为传统养老带来了新的难题。随着政府对社区养老的各项优化政策的推出,以及涵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全新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慧社区养老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的养老新途径。即将“社区养老”与“智慧社区”相结合,通过智慧社区的各项更具综合性、科技型的综合技术来解决传统社区养老所面临的的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案例调研分析与数据类比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于养老、社区养老、智慧社区等各项研究型文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随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基础性总结,从而得出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优势。随后结合实地调研以及网络数据采集进行整合分析,得出了针对于智慧社区养老的几点构想:首先是完善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构建。即完善智慧社区的网络体系构建,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构建社区内外部网络,以及物联网的串通;三维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通过将社区内各项识别设施以及人为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结合社区三位模型来构建出三位的社区实时信息库,从而方便社区管理者进行实施管理;社区实时信息监管,通过物联网来完善社区内各项监管设施的建设,做到早发现早上传;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以云平台的形式构建出以社区为单位的各种交互平台,方便社区管理者进行交互反馈;社区各项信息库的完善,利用数据库来完善社区内各个居民的相关信息,从而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其次是通过智慧社区的综合技术来解决社区养老从在的各种问题。例如通过大数据手段解决北京市的社区医院、养老驿站以及社区周边业态分布的相关问题、通过大数据及物联网来解决社区公共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来完善对老年人的各项安全指标的监控、通过云平台来解决社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的交互问题、通过数据库来完善社区内的各项数据的完整性,从而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王翠霞[6](2021)在《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员工招聘是企业补充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招聘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储备。近年来手机制造业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发展,但与新兴行业相比,手机制造业雇主品牌的吸引力仍然是逊色的。因此如何在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中物色到A级人才并说服A级人才为企业服务,是手机制造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B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工程师的招聘情况。基于A级招聘理论、ASK模型、人职匹配等理论工具,从物色标准、物色渠道、选拔、说服四个方面,对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物色定位不准确,物色渠道合理性不足,选拔体系不健全,说服强化不足等问题,具体为工程师岗位标准制定比较随意,招聘过于依赖学历和智力成绩,工程师推荐缺少奖励激励,未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网络渠道未充分利用,招聘人员招聘经验不足,面试设计不科学,招聘审批流程重复耗时,招聘录用强化不足,试用期引导不足,薪资缺少竞争力等现象。针对B公司工程师物色定位不准确问题,提出规范编写岗位说明书和科学填制工程师招聘记分卡的解决对策;针对B公司工程师物色渠道利用率低问题,提出增设工程师推荐激励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工程师人才储备信息库的解决对策;针对工程师选拔体系不健全问题,提出打造招聘专业团队,优化面试设计,增设工程师绿色通道审批流程的解决对策;针对招聘说服强化不足问题,提出加强招聘录用说服,推行试用期新人伙伴计划,适当调整工程师薪资福利的解决对策。为保障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解决对策得以实施,本文首先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了解决方案实施计划,然后分别从人力支持、制度支持、资金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研究旨在帮助B公司解决工程师招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改善B公司工程师招聘准确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希望本文能为手机制造业人才招聘管理专题研究提供参考。
张雯[7](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领域评审专家推荐》文中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网络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现如今,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因此,为促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蓬勃发展,需要大力开展计算机科学领域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发工作。其中,在科研项目立项、结项等阶段,存在一个关键步骤——领域评审专家推荐。领域评审专家推荐即根据科研项目文档,推荐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以评估项目的实际意义、可行性及完成质量。本文面向计算机科学领域,对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科研项目文档的表征、领域专家的评价、领域评审专家的推荐等研究内容展开了研究。研究工作包括领域专业实体的识别、领域间关系的建立、项目文档分析、知识推理,形成了一整套领域评审专家推荐的自动化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础知识库构建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面向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库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WebMagic爬虫框架的数据爬取算法,引入ip代理池等策略保证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专家信息库及论文信息库,从专家基础信息、社会特征信息、领域特征信息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专家信息库,包含6242位专家,16种专家属性;基于专家信息及研究领域信息,构建了论文信息库,包含889583篇论文记录等,完成相关基础数据库的建设。(2)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及深度学习相结合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在实体抽取方面,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签体系名词作为实体标注集合,以论文数据作为训练语料,构建了一种基于BiLSTM-Attention-CRF的领域专业实体识别模型;在关系抽取方面,从字符、语义、领域结构等方面,对研究领域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构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计算的关系抽取算法。实验表明,该实体识别模型网络结构设计合理,识别效果较好,关系抽取算法引入多维度特征,对研究领域间关系表征效果较好。(3)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TextRank算法与实体识别模型相结合的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模型。从文档自身具有的结构出发,划分模型分析的文本域,参考字符、语义及统计特征,在模型策略上引入投票机制及线性加权算法,构建了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模型。实验表明,构建的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模型具有高于人工标注准确率的效果,能够对实际的项目评审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4)基于知识推理的专家推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推理的专家推荐模型。利用构建的领域知识图谱,依据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模型的表征词集合实现实体定位,基于TransE算法设计了知识推理模型,构建候选的研究领域集合;设计了(领域专家,领域吻合度,领域权威度)专家表征模型,构建专家领域评价模型。实验表明,构建的领域评审专家推荐模型能够实现与科研项目研究领域相匹配的最优专家推荐,对项目评审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效果。最后,基于SpringBoot框架、Layui框架以及ECharts组件实现了领域评审专家推荐系统。本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课题管理、科研项目文档表征、领域评审专家推荐四个主要功能模块。为基础知识库的数据管理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领域评审专家推荐及其过程中所涉及的中间数据或成果的展示。
刘宪玮[8](2021)在《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大量城市区内既有的商品住宅进入维修、更新、改造期,其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亟需通过使用业主购房时所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保障正常运行。在当前已经正式颁布实施《民法典》的法律背景下,在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的具体维修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如何综合现有法规政策、工程专业技术及业主个体意愿等诸多因素,实现资金的使用目的,已成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围绕此类工程项目出现了大量矛盾、纠纷、诉讼,反映出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未实现预期。本文试从研究使用维修资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入手,挖掘问题成因、理清深层矛盾、探索解决渠道。通过梳理秦皇岛市2017-2019年间近两千个使用维修资金项目的工程实例,提炼各单体工程项目在全寿命期内的共性特点。首先,分析此类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的边界和内涵;其次,借鉴一般建设工程项目和使用民生资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探索多种措施;第三,结合工作实践,从管理流程、技术措施、综合效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辨析,最终形成“基于信息库的‘预申报—备案’模式(PA(I)-A模式)”。在管理流程方面,“PA(I)-A模式”对工程立项、实施、竣工各个环节的实施顺序进行了一定调整,特别是,将最可能导致项目启动失败的环节前置,避免立项表决时程过长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问题;在技术措施方面,“PA(I)-A模式”采取一定措施,明确了各项目参与方的权利责任,特别是,强化了资金所有权人在项目全寿命期内的监管权责及项目竣工后的工程质量跟踪和责任追溯机制,最终得以实现资金管理和技术管理上的双重目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综合效用评价方面,本文基于筛选出的某典型工程实例,除对比“PA(I)-A模式”实施前后在进度、工程费用上的具体数据外,还采用专家访谈、头脑风暴等方式设计调查问卷,采集相关业主对该模式的主观评价,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A(I)-A模式”有助于缩短待修事件响应时间、降低工程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取得了业主较为认可的评价,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中,可以参考“PA(I)-A模式”重构管理思路、细化管理流程和技术措施,以提升管理综合效用。
刘宇歌[9](2021)在《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并且对生产经营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购是生产经营的关键业务环节,其内部控制作为防范风险、提升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企业而言显得越发重要。然而,采购业务流程繁杂,易于滋生舞弊,导致企业采购内部控制难度较大,内部控制有效性难以保证。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能够识别与改善采购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而控制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因此进行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对于规范企业运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玻纤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采购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A公司采购业务及采购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结合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A公司采购业务特点及采购业务流程构建了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打分法与G1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的隶属度分析,开展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A公司在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A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提出了对策建议与优化方案,以求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风险、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等目的,同时希望能够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提供评价与优化的借鉴意见。
何美鑫[10](2021)在《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制造企业转型战略。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然而,当前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制造企业如何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智能化是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与设计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与路径,对制造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智能化水平,顺利实现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与界定了制造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内涵,并基于无形与有形视角将信息化划分为信息化战略理念与信息化建设行为两个维度。其次,综合考虑信息化、知识、技术、人才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引入知识偏好、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高质量人才作为调节变量,基于文献梳理构建双重维度下的理论假设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过程,从而揭示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再次,依据转型机理按照“信息化战略理念——知识偏好形成——智能化转型”与“信息化建设行为——技术创新提升——智能化转型”的思路设计双维度下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两个维度下的路径并行助力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最后,选择制造企业MX电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现状,为其有针对性的设计转型路径并提出实施保障策略。本文旨在开辟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研究的新视角,从信息化的双重维度出发,探索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并设计相应路径,以期对我国制造企业从理念与行为整体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一定指导。
二、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科学数据共享 |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
1.2.3 煤机装备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资源 |
2.3 平台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 |
2.3.1 设计原则 |
2.3.2 功能模块 |
2.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4 可行性分析 |
2.4 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
2.4.1 体系架构 |
2.4.2 功能设计 |
2.4.3 数据共享模式 |
2.5 平台实现关键技术 |
2.5.1 ASP.NET技术 |
2.5.2 Ajax技术 |
2.5.3 元数据技术 |
2.6 平台开发环境 |
2.6.1 平台架构 |
2.6.2 平台硬件开发环境 |
2.6.3 平台软件开发环境 |
2.7 小结 |
第3章 平台数据汇交模块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数据汇交需求分析 |
3.2.1 汇交数据特征 |
3.2.2 存在的问题 |
3.3 功能设计 |
3.3.1 汇交注册 |
3.3.2 汇交申请 |
3.3.3 汇交审核 |
3.3.4 汇交入库 |
3.4 关键技术 |
3.4.1 权限控制与加密技术 |
3.4.2 数据传输 |
3.5 汇交实现 |
3.5.1 汇交流程 |
3.5.2 数据库设计 |
3.5.3 元数据注册界面设计 |
3.6 小结 |
第4章 平台专题数据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煤机装备专题数据资源 |
4.2.1 数据资源概述 |
4.2.2 数据库构建原则 |
4.2.3 专题数据子数据库 |
4.3 模块开发 |
4.3.1 界面设计 |
4.3.2 数据库设计 |
4.3.3 数据查询设计 |
4.4 小结 |
第5章 平台应用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应用服务功能模块 |
5.3 参数化建模子系统 |
5.3.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
5.3.2 参数化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 |
5.3.3 子系统实现 |
5.4 概念设计子系统 |
5.4.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
5.4.2 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
5.4.3 子系统实现 |
5.5 小结 |
第6章 平台测试与应用 |
6.1 引言 |
6.2 平台测试 |
6.2.1 测试目的与原则 |
6.2.2 测试内容 |
6.2.3 测试方法与步骤 |
6.2.4 测试环境 |
6.2.5 测试结果 |
6.3 应用实例 |
6.3.1 数据汇交模块 |
6.3.2 专题数据模块 |
6.3.3 应用服务模块 |
6.4 平台实际应用情况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节 |
第2章 相关工作 |
2.1 网络资产测绘 |
2.2 物联网安全漏洞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
3.1 网络扫描技术研究 |
3.1.1 存活扫描技术 |
3.1.2 协议探测研究 |
3.2 设备识别技术研究 |
3.2.1 设备信息库自动化构建 |
3.2.2 物联网设备识别框架 |
3.3 物联网设备漏洞研究 |
3.3.1 物联网设备漏洞危害评级 |
3.3.2 物联网设备漏洞扫描与验证 |
3.3.3 加密误用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设计 |
4.1 系统概述 |
4.2 系统功能 |
4.3 系统架构 |
4.4 系统模块实现 |
4.4.1 端口扫描模块实现 |
4.4.2 协议探测与设备识别模块实现 |
4.4.3 TLS/SSL加密误用模块实现 |
4.4.4 物联网设备漏洞发现与验证模块实现 |
4.4.5 系统后台模块实现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实现 |
5.1 系统使用界面 |
5.2 系统实用场景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食品加工人员异常行为检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 |
2.1 异常事件检测关键算法介绍 |
2.1.1 基于Faster R-CNN的目标检测算法 |
2.1.2 基于SSD的目标检测算法 |
2.1.3 基于ViBe的运动检测算法 |
2.2 陌生人检测关键算法介绍 |
2.2.1 基于MTCNN的人脸检测算法 |
2.2.2 基于FaceNet的人脸识别算法 |
2.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与工具介绍 |
2.3.1 SpringBoot开发框架 |
2.3.2 MySql数据库 |
2.3.3 Vue框架 |
2.3.4 Pascal VOC数据集与图片数据集制作工具LabelImg |
2.3.5 增量模型 |
2.3.6 JSON序列化协议 |
2.3.7 MQTT消息协议 |
2.3.8 RocketMQ消息中间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研发目标 |
3.2 检测子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检测模块需求分析 |
3.2.2 系统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
3.2.3 辅助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用户交互需求 |
3.3.2 系统安全需求 |
3.3.3 系统性能需求 |
3.3.4 系统可维护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概要设计 |
4.1.1 功能模块划分 |
4.1.2 技术架构设计 |
4.2 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人员合规检测与异常行为检测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2.2 异常事件过滤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3 无感远距陌生人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异常事件短视频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2 系统日志维护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3 异常事件上报与重复事件过滤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4 针对多输入源的输入缓存队列与多输出处理 |
4.4 异常检测子系统辅助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4.1 界面化企业员工人脸信息库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4.4.2 基于B/S模式的Web端异常事件管理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数据集说明 |
5.2 食品加工人员异常行为检测功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使用的评估指标 |
5.2.2 评估内容 |
5.3 系统功能与负载性能测试 |
5.3.1 系统功能性测试 |
5.3.2 系统负载性能与运行效率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行为事件访谈法 |
1.4.3 问卷调研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胜任力 |
2.1.2 内训师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冰山胜任力模型 |
2.2.2 洋葱胜任力模型 |
2.2.3 通用胜任力模型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
2.3.2 国外关于内训师胜任力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
2.3.3 国内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
2.3.4 国内关于内训师胜任力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
2.3.5 彩票行业胜任力相关研究 |
2.4 总体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
3.1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流程与步骤 |
3.2 内训师胜任特征信息库的搭建 |
3.3 界定内训师岗位的绩优标准 |
3.4 分析内训师核心素质 |
3.4.1 行为事件访谈法及操作流程 |
3.4.2 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 |
3.4.3 访谈指标的可信度及有效性分析 |
3.4.4 差异显着性检验 |
3.5 构建胜任力初始模型 |
3.6 初始模型比对与修正 |
3.7 胜任力模型的确定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现状评价 |
4.1 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现状 |
4.1.1 内训师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
4.1.2 内训师的选拔任用与管理提升 |
4.1.3 内训师培训现状 |
4.2 山东体彩内训师胜任力现存问题 |
4.2.1 内训师的思想意识问题 |
4.2.2 内训师的能力素质问题 |
4.2.3 内训师岗位需求不符的问题 |
4.3 山东体彩内训师胜任力现存问题的解析 |
4.3.1 内训师选拔形式未能发掘员工的潜在特质 |
4.3.2 内训师团队缺乏系统的提升与培养机制 |
4.3.3 内训师奖励的激励性较弱 |
4.4 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提升策略 |
5.1 内训师胜任力提升的选拔策略 |
5.1.1 在选拔方案中增加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5.1.2 在申请表的设计中增加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5.1.3 在选拔过程中增加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5.2 内训师胜任力提升的培训策略 |
5.2.1 根据胜任力模型界定培训需求 |
5.2.2 根据胜任力模型选择并界定培训方式 |
5.2.3 根据胜任力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
5.3 内训师胜任力提升的绩效考核策略 |
5.3.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内训师绩效考核办法 |
5.3.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内训师绩效考核的实施 |
5.4 内训师胜任力提升的职业规划策略 |
5.4.1 山东体彩内训师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
5.4.2 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
5.4.3 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内训师职业规划体系的构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山东体彩内训师队伍建设访谈问卷 |
附录 B 山东体彩内训师胜任力素质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 C 山东体彩内训师胜任力评估问卷 |
致谢 |
(5)基于智慧社区综合技术的北京市社区养老空间优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 |
1.1.2 社区养老模式进展 |
1.1.3 智慧技术的普及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社区养老 |
1.4.2 社区空间优化 |
1.4.3 智慧技术发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智慧社区及北京社区养老相关概述 |
2.1 智慧社区相关概述 |
2.1.1 社区 |
2.1.2 智慧城市 |
2.1.3 智慧社区 |
2.2 智慧社区相关技术概述 |
2.2.1 物联网 |
2.2.2 大数据 |
2.2.3 云计算 |
2.2.4 人工智能 |
2.2.5 移动互联 |
2.2.6 区块链 |
2.3 北京社区养老相关概述 |
2.3.1 北京养老政策 |
2.3.2 北京社区养老相关现状 |
2.3.3 北京社区养老发展趋势 |
2.4 智慧养老相关研究 |
2.4.1 智慧养老概念的产生 |
2.4.2 智慧养老概念相关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京市社区养老现状调研分析 |
3.1 北京市社区调研选地 |
3.2 顺义区 |
3.2.1 石园北区第一社区 |
3.2.2 五里仓社区 |
3.2.3 建新南区 |
3.2.4 东兴社区 |
3.2.5 怡馨家园社区 |
3.3 朝阳区 |
3.3.1 金台里社区 |
3.3.2 红北一区 |
3.4 东城区 |
3.4.1 胡家园社区 |
3.4.2 新源西里社区 |
3.4.3 察慈小区 |
3.5 通州区 |
3.5.1 帅府小区 |
3.5.2 后南仓社区 |
3.6 北京市社区养老现状调研总结 |
3.6.1 北京市社区养老调研现状问题及个人看法 |
3.6.2 智慧社区养老发展SWOT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
4.1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概述 |
4.2 网络体系的构建 |
4.2.1 移动网络的普及 |
4.2.2 内部网络的构建 |
4.2.3 外部网络的构建 |
4.2.4 物联网的建设 |
4.3 三维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 |
4.3.1 社区三维模型 |
4.3.2 地理信息系统 |
4.3.3 社区模型数据 |
4.4 社区实时信息监管 |
4.4.1 社区实时信息获取 |
4.4.2 社区实时信息管理 |
4.5 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 |
4.5.1 社区交互平台 |
4.5.2 社区管理平台 |
4.5.3 社区服务平台 |
4.6 社区各项信息库的完善 |
4.6.1 社区信息库 |
4.6.2 社区信息库的管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社区综合技术相关运用 |
5.1 社区医院的完善 |
5.1.1 北京市社区医院分布现状 |
5.1.2 顺义区社区医院分布现状 |
5.1.3 光明南街社区医院分布现状 |
5.1.4 社区医院建设空间优化 |
5.1.5 怡馨家园社区 |
5.1.6 建新南区社区 |
5.2 公共空间及服务设施的完善 |
5.2.1 公共空间的完善 |
5.2.2 服务设施的完善 |
5.3 共享摄像头的建设 |
5.4 智慧穿戴数据采集 |
5.5 服务导航的完善 |
5.6 社区服务云平台 |
5.6.1 家政服务平台 |
5.6.2 居民交互平台 |
5.7 居民健康信息库 |
5.7.1 社区健康信息库的建设 |
5.7.2 初步就诊 |
5.7.3 复诊反馈 |
5.7.4 社区医院的资源丰富 |
5.8 社区一卡通 |
5.9 智慧社区养老进程相关思考 |
5.9.1 推进移动社交平台建设与公众参与力度 |
5.9.2 增强社区规划的弹性设计 |
5.9.3 智慧技术的助力管理 |
5.9.4 对信息安全的重视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文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片及表格来源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理论基础 |
1.3.1 A级招聘理论 |
1.3.2 ASK模型理论 |
1.3.3 人职匹配理论 |
1.3.4 综合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B公司工程师招聘现状与环境分析 |
2.1 公司概况与人力资源现状 |
2.1.1 公司概况与组织架构 |
2.1.2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2.1.3 公司工程师招聘现状 |
2.2 公司环境分析 |
2.2.1 外部环境分析 |
2.2.2 竞争对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综合分析 |
3.1 问卷调查和访谈设计与分析 |
3.1.1 问卷调查设计与分析 |
3.1.2 访谈内容设计与分析 |
3.2 B公司工程师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工程师招聘物色定位不准确 |
3.2.2 工程师招聘物色渠道利用率低 |
3.2.3 工程师招聘选拔体系不健全 |
3.2.4 工程师招聘说服强化不足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
4.1 科学制定工程师招聘标准 |
4.1.1 规范编写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
4.1.2 科学填制工程师招聘记分卡 |
4.2 深度拓展工程师招聘渠道利用率 |
4.2.1 增设工程师推荐激励机制 |
4.2.2 深化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 |
4.2.3 建设工程师人才信息库 |
4.3 健全工程师招聘选拔体系 |
4.3.1 打造工程师招聘专业团队 |
4.3.2 优化工程师面试内容与设计 |
4.3.3 设立工程师绿色通道审批机制 |
4.4 强化工程师招聘说服环节 |
4.4.1 强化工程师招聘录用说服 |
4.4.2 推行试用期新人伙伴计划 |
4.4.3 适当提高工程师薪资福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解决对策的实施保障 |
5.1 实施计划 |
5.1.1 实施方法 |
5.1.2 实施步骤 |
5.2 保障措施 |
5.2.1 人力支持保障 |
5.2.2 制度支持保障 |
5.2.3 资金支持保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工程师招聘问题诊断调查问卷 |
附录Ⅱ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附录Ⅲ 访谈提纲设计表 |
附录Ⅳ 访谈结果部分记录 |
附录Ⅴ 访谈结果编码示例 |
(7)基于知识图谱的领域评审专家推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研究概况 |
1.2.2 科研文档表征研究概况 |
1.2.3 知识推理研究概况 |
1.2.4 专家推荐算法研究概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总体研究思路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面向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 |
2.1 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概述 |
2.2 知识图谱概念体系设计 |
2.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2.3.1 专家信息库的构建 |
2.3.2 论文信息库的构建 |
2.4 领域知识图谱的实体抽取 |
2.4.1 BiLSTM-CRF模型 |
2.4.2 BiLSTM-Attention-CRF模型 |
2.5 领域知识图谱的关系抽取 |
2.5.1 相似关系抽取 |
2.5.2 隶属关系抽取 |
2.6 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
2.6.1 数据集及数据预处理 |
2.6.2 评测标准 |
2.6.3 实验结果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科研项目文档的表征 |
3.1 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概述 |
3.2 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模型的构建 |
3.2.1 基于TextRank算法的关键词抽取 |
3.2.2 科研项目文档表征模型 |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3.3.1 实验流程设计 |
3.3.2 对比实验设计 |
3.3.3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知识推理的专家推荐 |
4.1 专家推荐概述 |
4.2 专家领域权威度评价模型 |
4.2.1 领域吻合度计算模型 |
4.2.2 领域权威度模型 |
4.3 专家推荐知识推理模型 |
4.3.1 TransE模型 |
4.3.2 领域知识推理模型 |
4.3.3 领域评审专家推荐算法 |
4.4 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
4.4.1 实验流程设计 |
4.4.2 领域评审专家推荐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领域评审专家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框架的设计 |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1 系统主界面 |
5.2.2 评审专家推荐 |
5.2.3 课题管理 |
5.2.4 专家知识库管理 |
5.2.5 论文知识库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 效用理论 |
2.3 民生资金理论 |
2.4 项目管理理论 |
2.5 使用维修资金项目管理的特点 |
第三章 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1 使用维修资金项目的管理现状 |
3.1.1 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现状 |
3.1.2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现状 |
3.1.3 项目竣工阶段的管理现状 |
3.2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1 项目启动阶段存在的问题 |
3.2.2 项目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
3.2.3 项目竣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
3.3 影响管理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
3.3.1 项目启动阶段影响管理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
3.3.2 项目实施阶段影响管理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
3.3.3 项目竣工阶段影响管理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理目标、改进措施与优化管理模式 |
4.1 使用维修资金项目的管理目标 |
4.1.1 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目标 |
4.1.2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目标 |
4.1.3 项目竣工阶段的管理目标 |
4.2 改进管理措施 |
4.2.1 设置“预申报”流程 |
4.2.2 搭建“信息库”平台 |
4.2.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4.3 优化管理模式 |
4.3.1 管理模式优化的目标 |
4.3.2 管理模式优化的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管理效用综合分析与评价 |
5.1 确定研究方法、筛选研究对象 |
5.1.1 确定研究方法 |
5.1.2 筛选研究对象 |
5.2 管理效用的分析 |
5.2.1 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效用 |
5.2.2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效用 |
5.2.3 项目竣工阶段的管理效用 |
5.3 管理效用的评价 |
5.3.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情况 |
5.3.2 确定假设并设置指标变量 |
5.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4 假设检验 |
5.4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致谢 |
(9)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特色与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1 内部控制目标 |
2.1.2 内部控制五要素 |
2.1.3 内部控制评价 |
2.1.4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2.1 采购及采购内部控制 |
2.2.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A玻纤公司简介 |
3.1.1 A玻纤公司行业背景 |
3.1.2 A玻纤公司基本情况 |
3.2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基本情况 |
3.2.1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流程 |
3.2.2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特点 |
3.2.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现状 |
3.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4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 |
4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 |
4.1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1.3 评价等级的确定 |
4.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 |
4.2.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2 确定指标隶属度 |
4.2.3 模糊综合评价 |
4.2.4 评价结果分析 |
4.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内部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
4.3.2 采购风险评估体系缺失 |
4.3.3 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
4.3.4 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
4.3.5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
5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
5.1 改善采购业务内部环境 |
5.1.1 提高采购人员整体素质 |
5.1.2 建立采购人员绩效评价机制 |
5.1.3 加强管理层对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视 |
5.2 建立采购业务风险评估体系 |
5.2.1 设置风险评估小组 |
5.2.2 明确采购业务风险评估目标 |
5.2.3 采购业务风险识别的优化 |
5.2.4 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优化 |
5.3 优化采购业务控制活动 |
5.3.1 请购与审批 |
5.3.2 供应商管理 |
5.3.3 验收入库 |
5.3.4 付款活动与会计处理 |
5.3.5 采购控制 |
5.4 健全采购业务信息与沟通机制 |
5.4.1 充分发挥SAP系统管理优势 |
5.4.2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 |
5.4.3 与供应商打造产业共同体 |
5.5 加强采购业务内部监督 |
5.5.1 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
5.5.2 建立采购业务反舞弊机制 |
5.5.3 规范采购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 |
2.1 信息化的内涵和维度 |
2.1.1 信息化的内涵 |
2.1.2 信息化的维度 |
2.2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内涵 |
2.3 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过程 |
2.3.1 信息化战略理念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过程 |
2.3.2 信息化建设行为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过程 |
2.3.3 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 |
2.4 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过程的确定 |
2.4.1 变量测度 |
2.4.2 数据收集 |
2.4.3 模型测算与结果分析 |
2.4.4 机理描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信息化战略理念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设计 |
3.1 路径设计总体思路 |
3.2 基于信息化战略理念的制造企业知识偏好培养 |
3.2.1 路径框架 |
3.2.2 制造企业信息化战略理念内容确定 |
3.2.3 制造企业信息化战略理念传递 |
3.2.4 员工信息化战略理念认同动机调查 |
3.2.5 基于员工认同动机的知识偏好培养 |
3.3 基于知识偏好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 |
3.3.1 路径框架 |
3.3.2 智能化转型关键知识学习方向识别 |
3.3.3 智能化转型关键知识学习行为激发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信息化建设行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设计 |
4.1 路径设计总体思路 |
4.2 基于信息化建设行为的技术创新提升 |
4.2.1 路径框架 |
4.2.2 制造企业信息库结构确定 |
4.2.3 信息库技术创新资源过滤 |
4.2.4 信息库技术创新资源匹配 |
4.3 基于技术创新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 |
4.3.1 路径框架 |
4.3.2 智能化转型导向的技术创新方向识别 |
4.3.3 智能化转型导向的技术创新方案筛选 |
4.3.4 技术创新成果在智能化转型过程推广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研究 |
5.1 MX电器现状分析 |
5.1.1 MX电器简介 |
5.1.2 MX电器信息化发展现状 |
5.1.3 MX电器智能化转型现状 |
5.2 基于信息化的MX电器智能化转型路径 |
5.2.1 基于信息化战略理念的MX电器智能化转型路径 |
5.2.2 基于信息化建设行为的MX电器智能化转型路径 |
5.3 基于信息化的MX电器智能化转型路径实施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D]. 马鹏淘.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方哲. 山东大学, 2021(12)
- [3]食品加工人员异常行为检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余飞杨.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山东省体彩中心内训师胜任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 张喆.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基于智慧社区综合技术的北京市社区养老空间优化探究[D]. 刘翔宇.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2)
- [6]B公司工程师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翠霞.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7]基于知识图谱的领域评审专家推荐[D]. 张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1(08)
- [8]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D]. 刘宪玮.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9]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D]. 刘宇歌.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10]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机理与路径研究[D]. 何美鑫.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