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创新发展模式转型

越南创新发展模式转型

一、越南的革新与发展模式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张霜[1](202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和展开。而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则需要从历史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论述。历史研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基础,包括实践史和思想史研究两个方面。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史而言,它是从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就开始了艰辛漫长的建设实践,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起始却要远远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运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选择以思想史的视角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是通过思想的梳理为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梳理思想的过程中强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想在思想梳理中对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发展的做未来展望。为此,本研究在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中将其分为了七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现代化的一般解释,着重从现代化的产生和研究的提出、现代化的基本含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现代化多样性存在的影响因素、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意蕴及其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几个方面做现代化的基础认知和理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探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源起,主要基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梳理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化理论的内容、现代化理论的流派和观点、现代化理论的存在价值和缺陷,阐述现代化理论的社会主义意义。第四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思想包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列宁斯大林苏联政权建设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思想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和拓展,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改革、东欧国家的本土化现代化探索以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陷入了曲折发展。第五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早期的探索,包括早期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期望和认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工业化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第六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即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第七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新时代的丰富,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阐明中国新发展阶段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指出中国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发展的未来展望。

齐晓茜[2](2021)在《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纵观越南发展走向,与中国社会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越南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将越南带入僵化的发展模式,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领域都出现严重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近乎停滞,越南民主化道路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为摆脱危机,越共领导人决心变革并吸取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再加上越南民众的积极推动,由此拉开了越南“革新开放”的历史帷幕。1986年越共六大的召开标志着越南“革新开放”的全面展开,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将越南社会带入历史发展新时期。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越南的实际国情出发,提出一系列理论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从理论层面来看,越南确立以经济建设为革新重点,以政治民主为革新目标,以文化革新为目标导向,建立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理论基础。从基本内容来看,越共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确立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改革所有制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此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政治领域的改革重点指向解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通过革新国会制度,尝试司法独立等举措,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越南还采取了若干“大力度”的改革,积极推进越南政治、经济、文化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力图建设一个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巨大成效。近年来,越南经济增长速度稳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越南革新的春风吹遍各个角落,人民群众也享受到了革新带来的福祉。越南在革新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腐败和通货膨胀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革新历程,还有诸多不足和缺点需要克服。研究革新的成就与具体问题,不仅有助于我国制定符合实际的对越外交政策,而且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具体举措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Quach Cong Nam[3](2020)在《越南芒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 ——以清化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是越南在中国的留学生,多年在中国学习并不断反思越南少数民族(芒族)的传统文化变迁。自20世纪90年代起,越南社会学界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芒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全国的芒族人口有1268963人。芒族的人口数量,居全国少数民族的第三位,是少数民族中比较大的民族。芒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代主要居住和平省、清化省及其邻近地区,属于和平省的原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芒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越南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原本封闭落后的芒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正在发生着显性或隐性的变化,对这些文化变迁的描述和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变迁所带来的对芒族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成为当今越南芒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芒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本文以清化省的芒族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其文化变迁的典型案例来说明越南芒族文化变迁过程,同时将清化省的几个县社作为参照,进行比较,试图总结出芒族传统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我们调查发现,芒族的语言文化、穿着文化、住宅文化以及婚姻家庭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如果将清化省芒族人的芒语来代表越南芒族语,可以看到芒语已经成为一种衰退的语言。在清化省芒族人居住的地区,芒语已经不是区域内的优势语言,最多只是村落中的一个通用语言。芒语不停地受到京语和其他语言的影响,其70-75%的固定词语是从京语借来,衰变速度越来越快。语言的衰变过程也是群体分化过程。不过,目前芒族语还可以用自己的语法来规范外来词,而不破坏自己已有的结构。此外,很多清化省的芒族人家集居在农村,形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由此,芒语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越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影响下,芒族人的穿着文化、住宅文化的变化非常显着。传统服装不再是许多芒族人的日常穿着,而是节日礼服。在乡村,高脚屋比以前少,但仍较普遍;不少的新建房屋仍模仿传统高脚屋,但使用新材料和新的建筑风格。在市镇中心等文化交流融入力度较强的地方,高脚屋几乎不复存在。房屋结构发生变化,室内装修也朝着更为复杂、更为便利和更为清洁的方向改变。再次,清化省芒族在婚姻和家庭变化主要有:传统文化因素消失或者削弱;出现很多外来文化,但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男女双方在婚姻的自主权得到加强;婚姻礼仪和手续得以简化;社会关系网络日益得到扩大等。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环境下,许多芒族青年与其他民族的青年结婚,他们的家庭文化以及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也随着发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淘汰了原来的一些文化元素,如迎亲工具和家庭教育性等。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权威逐步消失,子女的发言权逐步提高。目前,虽然一些传统婚姻和家庭文化要素已经或者正在消失,但也有一些重要元素依然保存,如婚姻礼仪。婚姻和家庭的变化具有渐变性,如早婚和索礼等习俗虽然发生一定变化,但很难消失,很多变化都要经历较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婚姻和家庭的变化并不是彻底否定或者彻底丢弃传统婚姻和家庭文化,而是吸收、继承新时代的合适元素,从而创造出具备现代社会积极性的变化。总之,芒族文化变迁呈现出一些规律性:芒族人与其他各民族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文化交流和借用而导致文化结构和内容发生变化;芒族因吸收、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发生变化,其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系朝着更为现代的方向转变;文化变迁不可避免,但变迁的时间漫长且速度缓慢。越南清化省芒族文化变迁的理论启示是:文化变迁受到文化交流和文化适应的影响,更是一个文化体系自身的发展过程。第一,文化变迁的内在实现模式,是群体中个体的多方面文化不断地遵照分化—调适—整合—再分化—再调适—再整合的次序,螺旋式循环上升而实现的。清化省芒族人的语言变迁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家庭、个人心理、社会语言环境等因素造成影响,但从内在过程来看,其是逐渐通过群体的不断分化、调适和整合而发生。例如当前芒族人传统服装仍处于分化阶段,传统服装被革新、改造,力争适应现代生活,同时又通过不同方式维持传统服装。清化省芒族人居住文化变迁的内在过程,依然是不断重复的群集分化-调适-整合过程。第二,文化变迁过程实际上相当于溶质在溶体中溶解的过程,会出现变迁的饱和,文化变迁要素的沉淀遵循相似相容原则,文化变迁具有可控性。第三,文化变迁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杜鹏泽[4](2020)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文中提出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都有本土自身的发展情况,但总的发展趋势处于稳定的、有效的、迅速的发展当中。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积极乐观,且走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列。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顺其自然的从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吸收了许多的宝贵的经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世界上各国人民的生活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并且充满了新的元素,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本国的民族性色彩,也同样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建设。关于研究探索意识形态的意义与价值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以及阶级、制度下的社会发展而言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关键和明显的,所以研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的邻国越南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进行具体研究,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越共十二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将做进一步的展望分析。其中文章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意识形态的概念,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并对其有一个新时代的解读。第二章具体论述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两小节来进行具体阐述说明,在这里的辅助理论资料主要是越南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重要党代会文件的主要内容,从而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第三章是论述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来进行叙述。第四章通过对越共十二大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出越共十二大对于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的展望,同时也结合越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领域取得的创新性突破成果总结出几点启示,以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建设出现的共性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经验借鉴。

阮皇灵[5](2019)在《转型期越南城市空间生产机制与边缘区空间失控问题研究 ——以河内为例》文中指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越南,经历经济改革后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今,越南的经济-体制转型已经30余年,经历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过程;越南城市的发展战略也不局限在本地经济增长,开始参与到区域竞争,并融入到全球资本流动和国际职能分工的体系之中。在该语境下,城市的空间生产不再是国家垄断的产,而是由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同时,土地资源也不仅是生产资料而更成为一种特殊商品。随着经济增长,越南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向外迅速扩张,边缘区形成。然而,城市边缘区的快速增长伴随着空间发展失控的现象。如:城市用地无序扩大、鬼城项目出现、土地荒化低效利用、城中村和城边村出现,并且违规建设不断增加使空间破碎化、消极外边效应无法内部化、导致规划失效等问题。论文以体制转型的视角,借鉴空间生产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针对越南城市空间生产机制和制度-体制转型建立了逻辑关系,从此解释越南城市边缘区空间失控的内在动因。其中,土地制度是城市空间生产之法律基础。通过对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使用与土地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论文剖析现行制度体系的缺陷,解读制度与空间生产问题之根源;从此展开讨论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发现政府、市场和个体的角色与关联。通过越南河内市的实证研究,论述河内市城市边缘区的形成,发展的特征以及空间失控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证结合,论文得出主要的结论包括:(1)转型时期,土地市场的形成是空间价值属性的变化和城市边缘区兴起的动力;(2)边缘区的空间生产关系从“单向式”的国家垄断变成“网络式”的多元参与;(3)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直接影响利益主体的空间策略;(4)土地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不足造就混合性的土地市场;(5)边缘区空间生产的失控问题是各利益主体的空间行为和策略的结果。最后,论文从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具体操作层面提出制度优化的建议。在价值取向层面,论文针对三个主要的发展思维:增长与发展,效率与公平,管理与治理进行再思考;在实践层面,针对土地制度的落实提出改革的建议。

张东亮[6](2019)在《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世界社会主义”的视角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两者揭示的规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以世界社会主义为镜,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何而来,现在的历史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高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大旗,其蕴含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基因,又对世界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拓展。因此,“世界社会主义”的视角对于从全球和人类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更好地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历史维度和世界广度两个角度进行展开。全文分为三编:第一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世界走来”,从历史角度选取500年——从社会主义源头走来、170年——从科学社会主义走来、100年——从十月革命走来、70年——从社会主义一国到多国进程走来、40年——从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走来等五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历史中分析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研究中国实践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意义。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深入体会其“必然性”才可以对社会主义逻辑的展开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信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其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将理论置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基石之上,从而使得这一理论具备“科学性”;十月革命的炮声为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解答了在生产力不发达国家进行先争取政权在建设的“合理性”,同样作为东方落后国家,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以这种合理性为前提;新中国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孤立事件,伴随着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一国到多国”的进展,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一度达到15个国家,中国建国后由于世界冷战格局,只能一边倒的采纳了“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历史性”;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是独有的,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僵化的苏联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尝试,但是只有中国走出了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却走向“改革开放”的新路,这显示了巨大“开创性”。第二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首先分析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从政党、党员数量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等方面遭遇了比较大的挫折;作为现存的社会主义政权,越南、朝鲜、古巴、老挝都经历了艰难的时期,目前开启了探索具备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种“低潮”的大环境使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耀眼的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高举起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体现在在实践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有了新的调整,体现在在思想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逐步进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第三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税收、福利政策和国家调控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调整,这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把握时代走向未来,本编从新科技革命、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三个维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地位,中国在诸多领域开始进入科技的领跑区,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呼唤世界社会主义的又一次飞跃。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是各民族历史融合为世界历史的过程,其形成的世界性的普遍交往是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化观点,并积极参与当前全球化的实践。面对当前发达国家的单边主义和闭关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引导全球化发展方向。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进行着深入的调整,较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将成为时代背景,新时代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努力实现和平崛起,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保持“底线思维”,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超越,因此必将引领社会主义走向复兴。

于俊[7](2019)在《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制度是一国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制度改革是个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课题,从古至今,税收制度改革以制度促经济、以经济稳政治、以政治助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战略考量。税收制度兼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税收制度改革是通过税收制度架构设计和组成要素的边际变化来调整治理格局、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助推国家治理优化。当今世界,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国家、抑或是何种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国家治理中都非常重视税收制度改革,这其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何吸收和借鉴他人在税收制度改革中取得的有益成果,适时推进本国的税收制度改革,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理论和实践课题。鉴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庞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学术界对于税收制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制结构、税种设置、税收政策等较为传统单一的领域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开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可以将税收制度改革由微观的、具体的工作层面提升到宏观的、战略的层面,拓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争取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对税收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供了这个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税收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财税思想的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新时代赋予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新思维、新要求、新使命,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探讨税收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及其调整、改革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及其调整以税收集权化匹配计划经济化、以集中统一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公共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现代税收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这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经验。历经七十年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但也还存在结构布局、法律层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瓶颈制约着税收制度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只有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布局税收制度改革,才能打破瓶颈,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党的领导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是贯穿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始终的一根红线。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中自觉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够集中体现党对税收制度改革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优势。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融洽相助益,总体布局重塑了税收制度改革的灵魂,税收制度改革强劲了总体布局的血脉。自觉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发展的“稳定器”、文化发展的“催化剂”、生态文明发展的“净化剂”、社会发展的“粘合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宏观抱负和历史使命。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也要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税收制度改革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避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恪守税收制度改革的家国情怀、激励国家社会公民多元治理主体同频共振,遵循市场规则、力求治理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注重统筹兼顾、发挥制度集成聚变效应,尊重契约伦理、扞卫税收权利义务生态,维护央地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中观价值和基本原则。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是税收制度改革应有的姿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施行税收法治方略,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放大税收乘数效应,在公平正义精神感召下释放税收正能量,在绿水青山愿景引领下促进绿色税收发展,在多元共治价值追寻下创新税收治理方式,为各国治理中的税收制度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微观努力和路径探索。

刘新慧[8](2019)在《越共九大以来的理论思维革新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越共九大的召开在越南历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从越共理论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一年是越共理论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越共九大召开前越南走过了十五年的革新历程,这十五年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越共九大取得质的飞跃提供了量的积累。越共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和准确把握为越南革新实践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引。越南在经济、政治、社会建设领域的革新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离不开理论思维革新的指引和推动。越共九大以后越南革新实践以平稳的速度驶入快车道,经济高速发展、政治社会稳定有序,革新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这与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重视理论思维革新分不开。越南共产党认为转变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是越南革新开放实践得以进行的前提,所以首先要革新思维。越共思维革新有着明显的越南特色,即以革新经济思维为重点,逐渐开展政治思维革新,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理论思维的进步和创新。越共九大是越南理论革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时间点,经过前十五年的反复实践和探索,越南关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理论逐渐得以丰富和完善。越共九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方向经济”理论和对“胡志明思想”的全面阐述是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越南的实践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越共九大以后,越南共产党本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各种形式来鼓励和加快越南理论界对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不断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中越的社会主义改革从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改革的实质内容来看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晚于中国几年进行革新开放的越南无论是在革新理论还是在实际措施上都借鉴了中国不少的经验。但是越南有他自己的发展进程和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所以越南在推进革新开放进程中面对特殊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理论,走出了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一点上来看,对越南社会主义革新进程中理论思维革新的研究对中国改革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魏晨曦[9](2019)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越共六大确立了全面革新开放的方针,提出了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越南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代表对其改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纵观越南国有企业改革30多年的历史经验,它伴随着越南的经济从战后复苏,到寻找适合越南经济发展的道路,再到经济改革的不断筑基,最后实现到今天的飞速发展。它不仅为越南经济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为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越南从宣布独立到革新开放前,由于长期处于南北分立和战后恢复整合状态,国有企业初步成立,国有企业改革也刚刚迈出探索的步伐。随着越共六大全面革新的开启,国有企业改革也作为越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深化的发展历程。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越南以马克思主义产权观为理论指导,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市场化最终走向股份化的产权改革,为国有企业其它方面的改革明确了方向。越南国有企业其他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等方面。越南国有企业改革依然存在着改革政策的不稳定,配套改革措施缺失等问题,但它促进了越南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巩固了越南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成效确是比较明显的。越南国有企业整体的改革过程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越南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走越南社会主义本土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道路,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越南国有企业的这些改革精髓,有必要贯彻到越南革新开放的全过程,并进一步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贡献力量。

张谷莹[10](2018)在《独立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文中提出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民族国家构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法国和美国先后介入印度支那地区,越南同时展开了抗法和抗美战争,统一南北并建立民族国家,并展开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民族国家构建,搭建了民族国家的框架。统一后,越南继续补充民族国家构建理论,积极展开实践,深化了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但是,在两极格局的国际大背景下,越南一味地效仿苏联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民族国家政治发展滞后,民族国家经济建设陷入危机。同时,在民族主义偏激的引导下,越南出兵柬埔寨,欲建立印度支那联邦,民族国家构建呈现膨胀的状态。越共六大以来,越南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民族国家的构建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趋于完善。本文依据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不同历史时期,将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至1975年,即越南独立后到越南南北统一之前。在此阶段中,越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统一,完成了民族国家的初步构建。第二阶段是1976年至1985年,该阶段越南实现了对民族国家构建的进一步推进,但其中也出现了民族国家构建的错误理论和失败实践。第三阶段是1986年至今,该阶段内越南推行革新开放,推动了越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使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民族国家的构建得到了升华。本文的前三章对越南三个民族国家构建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进行了论述,第四章分析了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特点、经验和教训,并指出越南民族国家构建对中越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中国处理对越关系的建议。本文认为,由于历史背景和自身国情的不同,越南不同阶段民族国家构建达到了不同的目标,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由于独立初期的越南处于战争的包围之中,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服务于战争需要,且较为零碎;民族国家实践也处于初级阶段,且重点发展军事和国防建设。统一后,越南急需建设民族国家政治,发展民族国家经济,且处于两极格局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民族国家构建理论和具体实践与苏联模式高度相似。革新以来的越南在全球化背景和国内外危机下,开始系统地提出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并展开了与之相匹配的有目标性和规划性的实践,此时民族国家构建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越南的革新与发展模式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越南的革新与发展模式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2.1 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2.1.1 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2.1.2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2.1.3 现代化的不同阶段
        2.1.4 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关联
    2.2 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现代化意蕴
        2.2.1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2.2 构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2.2.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3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研究的意义审视
        2.3.1 破解当前现代化发展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2.3.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理论支撑
        2.3.3 强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
第3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源起:现代化理论的回顾
    3.1 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20 世纪60 年代)
        3.1.1 现代化研究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3.1.2 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
        3.1.3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
        3.1.4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分支理论
        3.1.5 经典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学派
        3.1.6 经典现代化理论存在的价值和弊端
    3.2 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反思(20 世纪70 年代)
        3.2.1 现代化理论遭受批判和反思的时代背景
        3.2.2 现代化理论批判与反思的理论成果
        3.2.3 现代化理论批判与反思的理论成果评析
    3.3 现代化理论的修正与重建(20 世纪80 年代)
        3.3.1 现代化理论修正和重建的理论内容
        3.3.2 现代化理论修正和重建的理论评析
第4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4.1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早期萌芽
        4.1.1 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
        4.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
    4.2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确立
        4.2.1 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
        4.2.2 基于强大物质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4.2.3 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障
        4.2.4 实行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导向
        4.2.5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力量支撑
    4.3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持续探讨
        4.3.1 高速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发展模式
        4.3.2 全盘集体化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
        4.3.3 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高度集权政治模式
    4.4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曲折发展
        4.4.1 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思想
        4.4.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思想
        4.4.3 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思想
第5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探索
    5.1 中国人早期的现代化探索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产生
        5.1.1 中国人早期的现代化探索
        5.1.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产生
        5.1.3 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中的人物现代化思想分析
    5.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工业化思想开始提出
        5.2.1 建立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国家
        5.2.2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思想
        5.2.3 土地革命是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前提
    5.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深入探索
        5.3.1 优先发展重工业,合理调整农重轻比例关系
        5.3.2 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5.3.3 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5.4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初步构建
        5.4.1 农业现代化思想
        5.4.2 工业现代化思想
        5.4.3 国防现代化思想
        5.4.4 科学技术现代化思想
        5.4.5 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第6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发展
    6.1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探索
        6.1.1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6.1.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1.3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6.1.4 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2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持续发展
        6.2.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导向
        6.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6.2.3 新“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2.4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设想与安排
        6.2.5 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战略部署
    6.3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不断深入
        6.3.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6.3.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3.3 “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6.3.4 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设想与战略安排
第7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创新
    7.1 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
        7.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底蕴来源
        7.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7.1.3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基本特征和建设方向
    7.2 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7.2.1 更高质量的发展
        7.2.2 更高效率的发展
        7.2.3 更加公平的发展
        7.2.4 更可持续的发展
        7.2.5 更为安全的发展
    7.3 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发展的未来展望
        7.3.1 以创新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7.3.2 以协调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7.3.3 以绿色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
        7.3.4 以开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3.5 以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越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弊端
    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形成的原因
        (一)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越共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三)连绵不断的国内外战争
        (四)胡志明的社会主义思想
        (五)中国对越南各项制度的影响
    二、越南僵化的经济制度
        (一)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二)单一的计划经济
        (三)单一的公有制度
        (四)经济制度的弊端
    三、越南集权的政治制度
        (一)越南一党制的形成
        (二)越南的国体与政体
        (三)个人集权和专断
        (四)越共的“一元化”领导
        (五)越共高度集权的后果
    四、越南“革新开放”是合力的结果
        (一)苏联对越南援助的减少
        (二)中国改革开放及其成就的启示
        (三)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刺激
        (四)越南民众对“革新开放”的推动
第二章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基本理论
    一、越共“革新开放”的总体思想
        (一)推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建立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经济革新和政治革新要配套进行
        (四)民族大团结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
        (五)“革新开放”要稳步推进和重点突破
    二、以经济建设的“革新开放”为重点
        (一)推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
        (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三)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四)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五)允许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的存在
        (六)“藏富于民”是经济改革的目的
    三、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革新事业的目标
        (一)行政改革是政治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二)建设公民社会是政治改革的重点步骤
        (三)完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是政改的要求
        (四)政改要达到监督和制约权力的目的
    四、以文化建设筑牢社会精神基础
        (一)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二)建设先进的有民族本色的文化
        (三)民主和文明首先体现在新闻媒体
        (四)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五、“革新开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一)党面临着“四个危机”
        (二)腐败是“一切灾难之源头”
        (三)扩大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
        (四)建设纯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第三章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具体内容及成就
    一、越南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
        (一)确立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
        (二)推行土地家庭承包制
        (三)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四)扩大国企的经营自主权
        (五)大力引进外资企业
    二、越南共产党对政治制度的改革
        (一)“四驾马车”分权
        (二)发展党内民主
        (三)革新国会制度
        (四)尝试司法独立
    三、越南在文化领域的改革举措
        (一)拓宽教育发展路径
        (二)鼓励支持民族特色文化
        (三)推动文化信息事业繁荣
    四、越南的若干“大力度”改革尝试
        (一)精简机构
        (二)谋划普选
        (三)消除党禁
        (四)放松报禁
        (五)多边外交
第四章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越南“革新开放”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二)一元化的指导思想
        (三)渐进式的改革步骤
        (四)市场经济的改革导向
        (五)全方位的“革新开放”
        (六)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七)突出党对改革的领导
    二、越南“革新开放”的成效
        (一)经济增长速度稳健
        (二)人均GDP成倍增加
        (三)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五)社会政治安定有序
    三、越南“革新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高位运行
        (二)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三)贫困人口比重增大
        (四)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五)国企弊端尚未消除
        (六)西化倾向日益明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越南芒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 ——以清化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乡村研究的再次勃兴
        二、残缺的田野镜像:多民族杂居区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
        三、扩展与深化:芒族研究将一步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文化变迁相关研究综述
        二、芒族文化变迁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基础概念
        一、文化价值
        二、文化本色
        三、文化变迁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个案描述
        三、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化变迁: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本文拟采用的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节 分析框架
第三章 衰变中的语言
    第一节 芒族语概况
    第二节 芒族语:母语使用的群体分化及词汇结构变迁
        一、芒族母语使用的群体分化
        二、芒族语词汇结构的变迁:京族语化
        三、芒族母语使用状态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语言兼用和转用
        一、芒族的语言兼用:京族语最普遍
        二、京族语:芒族语最主要的转用语言
        三、芒族语言选用场景
    第四节 芒族的语言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认识
    第五节 与参照县份的比较
第四章 芒族房屋和服饰的变迁
    第一节 芒族房屋的变迁
        一、房屋形式的变迁:最初是茅屋到高脚屋、木材房、瓦房、平房
        二、房屋内部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从没有分别房间到有明显的分隔
        三、地面状况及室内陈设的变迁:地面材料及功能、室内添加家居
        四、清化芒族庭院布局与家园
        五、居住空间的变化:倾向于住在更低的区域、近交通道路
        六、与参照县份的比较
    第二节 服饰的变迁:服饰的时向化
        一、芒族的传统服装
        二、芒族人服饰的时向化
        三、与参照县份的比较
第五章 动态变化中的婚姻、家庭
    第一节 芒族婚姻惯习、方式、婚礼及族际通婚的变迁
        一、芒族传统婚姻惯习及婚礼仪式
        二、芒族传统婚姻惯习的变迁
        三、芒族的结婚方式及婚礼的简约化
        四、芒族的族际通婚及“通婚圈”
        五、与参照县份的比较
    第二节 芒族家庭结构与互动的变迁
        一、芒族家庭结构的动态变迁:家庭模式与家庭关系的变动
        二、芒族亲缘网络的维持:宗族与亲戚
        三、与参照县份的比较
    第三节 芒族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强关系和弱关系
        一、芒族家庭的强关系网络
        二、芒族家庭的弱关系网络
第六章 启示、发展、未来
    第一节 越南芒族文化变迁的理论启示
        一、从分化到整合:文化变迁的内在实现模式
        二、溶液特征与文化变迁理论
        三、环境与文化变迁
    第二节 现代化背景下芒族变迁与发展
        一、芒族文化变迁趋势及其导引
        二、现代化背景下芒族的发展
        三、清化芒族文化变迁对芒族发展启示
    第三节 变迁中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4)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逻辑结构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概念阐述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
        一、关于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
        二、意识形态的新时代解读
    第二节 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分析
        一、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与解读
        二、当前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第二章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表现
    第一节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思想
        一、马列主义思想教育
        二、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教育
        三、阮文灵改革思想的理论教育
    第二节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
        二、继续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价值取向
        三、毫不动摇坚持越共领导与党内党风建设
        四、坚持开展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活动
第三章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变革路径
    第一节 越南关于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转变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
        二、发展教育培训
        三、进行全方位的扫盲工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二节 越共党内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加强党内理论教育建设
        二、加强干部培训机制建设
        三、越共党内不断加强反腐廉政建设
        四、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
        五、稳进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越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
        一、越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早期雏形
        二、越南革新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理念的进一步形成
    第四节 媒体的思想理论教育宣传效应
        一、越南革新开放早期的新闻、报刊媒介进行的意识形态教育宣传
        二、新媒体以及文艺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宣传
第四章 越共十二大对于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的展望
    第一节 越共十二大对于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革新思路
        一、当前关于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二、越共十二大关于新时期思想理论教育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与目标
    第二节 新时期关于越共党建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革新开放以来越共党建与反腐工作的开展
        二、越共十二大对于党风建设与反腐斗争的意识形态教育建设
    第三节 对于新时代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坚定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基础的地位
        二、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指导、教育领域引领的主导作用。
        三、重视媒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转型期越南城市空间生产机制与边缘区空间失控问题研究 ——以河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背景
        1.1.1 转型期越南快速城镇化进程
        1.1.2 越南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实践问题
    1.2 研究的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城市边缘区
        1.2.2 空间失控问题
        1.2.3 土地制度
        1.2.4 空间利益主体
    1.3 城市边缘区空间问题:越南的研究现状
        1.3.1 关于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张的研究
        1.3.2 关于违法建设与非正规住房的研究
        1.3.3 研究现状梳理与研究问题提出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体制转型”,“空间生产”与”土地制度“相关理论基础
    2.1 ‘体制转型’的视角和相关研究
        2.1.1 越南‘体制转型’的总体环境
        2.1.2 对‘体制转型,的理解和模式
        2.1.3 越南体制转型的基本特征
    2.2 空间生产理论: 资本,权力与空间
        2.2.1 空间生产理论在转型中的越南的运用
        2.2.2 认知空间的价值属性
        2.2.3 空间生产中的国家权力
        2.2.4 空间生产中的资本运作
    2.3 土地制度转型: 空间资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3.1 土地制度: 空间生产的基础
        2.3.2 土地市场与政府干预
        2.3.3 土地产权中的权力与权益
    2.4 研究视角的总结
第三章: 越南城市空间生产的机制转型与边缘区的兴起
    3.1 体制转型与城市空间生产的制度改革
        3.1.1 土地制度改革
        3.1.2 住房制度改革
        3.1.3 金融制度改革
        3.1.4 产业发展制度改革
    3.2 转型期城市空间的生产机制
        3.2.1 城市空间生产的权力运作与转型
        3.2.2 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的转型
        3.2.3 城市空间生产的资本运作模式转型
        3.2.4 从计划到市场: 城市空间生产的机制变革
    3.3 转型期城市边缘区的兴起与发展特征
        3.3.1 转型时期城市边缘区的形成
        3.3.2 土地价值呈现与边缘区的兴起
        3.3.3 混杂性土地市场与多样性的空间结构
    3.4 小结
第四章: 城市边缘区利益主体的空间生产动机及策略
    4.1 政府的职能转型与空间生产机制
        4.1.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分配与博弈
        4.1.2 地方政府的发展职责转型与问题
        4.1.3 地方政府对空间生产的动机与空间行为
    4.2 开发企业的角色与空间生产机制
        4.2.1 开发企业的类型与空间生产的动机
        4.2.2 影响企业开发的制度环境
        4.2.3 开发企业的空间生产的行为策略
    4.3 城市边缘区利益个体的空间生产机制
        4.3.1 城市边缘区的利益个体
        4.3.2 利益个体主导下的空间生产策略
    4.4 小结
第五章: 土地制度,土地市场与城市边缘区的空间问题
    5.1 土地产权制度中的国家权力
        5.1.1 所有权的主体模糊: 国家权力的根源
        5.1.2 土地产权的非完整性
        5.1.3 土地发展权中权益缺失
    5.2 城市边缘区土地使用的制度问题
        5.2.1 土地价格双轨制的缺陷
        5.2.2 土地征收与补偿的制度缺陷
        5.2.3 土地供应的制度缺陷
    5.3 土地管理的制度缺陷分析
        5.3.1 城市规划的制度缺陷
        5.3.2 土地财税体系的缺陷
    5.4 混合性土地市场与城市边缘区空间失控问题
        5.4.1 混合性土地制度与混合性土地市场
        5.4.2 权力与资本的空间生产联盟、及其空间效应
        5.4.3 个体的空间投机行为及空间效应
第六章 河内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生产的失控
    6.1 河内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生产与发展演进
        6.1.1 河内市的概况
        6.1.2 经济计划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
        6.1.3 转型期河内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发展演进
    6.2 权力与资本驱动下城市空间失控问题
        6.2.1 权力驱动下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张
        6.2.2 ‘精英联盟‘主导的土地开发失控问题
    6.3 个体利益主导下违章空间开发现象
        6.3.1 河东区城中村与城边村的违章建设
        6.3.2 自发建设导致空间管理失控的效应
    6.4 小结
第七章: 越南城市边缘区空间生产的制度优化建议
    7.1 制度优化的价值取向之建
        7.1.1 增长与发展: 面向城乡统筹发展
        7.1.2 效率与公平: 协调空间资源配置与发展中的权力与权益
        7.1.3 管理与治理: 提升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7.2 操作层面上的政策改良建议
        7.2.1 土地产权改革: 发展权共享理念
        7.2.2 市场化导向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议
        7.2.3 优化土地财税制度的建议
        7.2.4 优化规划程序的制度建议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和观点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来源
作者简介
致谢

(6)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三、创新之处和写作难点
第一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世界走来
    第一章 500年—从社会主义源头走来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政治文化的积淀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源起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背景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
        一、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必然性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第二章 170年—从科学社会主义走来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
        一、创立的时代背景
        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同期的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一、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
        二、英国的改良社会主义
        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
        四、俄国的民粹主义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第三章 100年—从十月革命走来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三、德匈保等多国无产阶级革命
        四、十月革命的合理性
        第二节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
        一、标志着社会主义主要阵地向东方转移
        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本国化的实践
    第四章 70年—从社会主义一国到多国进程走来
        第一节 世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
        一、社会主义在东欧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的建立与世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进程关系
        一、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
        二、美苏阵营势力影响
        三、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
        第三节 新中国的建立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一、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成功结合
        二、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容和实践
        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第五章 40年—从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走来
        第一节 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浪潮进程
        一、苏联模式及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二、苏联及苏东社会主义各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尝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世界改革浪潮的关系
        一、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飞跃
        一、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中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意义
第二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形式
    第一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国际发展态势
        第一节 低潮—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
        一、社会主义政权的大量丧失
        二、共产党组织大规模减少
        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潮流大规模衰退
        第二节 反思—打破苏联模式的调整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的调整
        二、西欧共产党组织的调整
        三、对“欧洲共产主义”的衰落的反思
        四、共产党组织理论和实践的新探索
        第三节 探索—寻找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一、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开放道路
        二、老挝:“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迈进”的特色道路
        三、古巴: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四、朝鲜:“主体思想”迈向改革开放之路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探索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三、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四、历史交汇期新的奋斗目标新调整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方略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成果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
        第一节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时代
        一、社会主义从西向东的发展
        二、中国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
        一、实现“现代化”的几条路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崛起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全方位的继承与发展
        二、几个突出成就
第三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新时代对科技革命认识的发展
        一、科技创新地位论
        二、科技创新道路论
        三、科技创新体制论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呼唤世界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一、新科技革命新发展给世界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科技革命的新发展促使世界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第二章 全球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从马克思和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分析全球化本质
        二、全球化的进程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影响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观点
        一、新时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新认识
        二、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当前全球化的实践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引导全球化发展方向
        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二、倡导全球化发展新机制
        三、指明了人类共同繁荣方向
    第三章 世界社会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世界发展的深刻影响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劳资分配和国家职能转变
        三、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前途光明是历史的必然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现实性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
        二、积极推进大国国关系框架
        三、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并实现和平崛起
        四、保持“底线思维”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引领社会主义走向复兴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二、新时代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
    第一节 国家治理
        一、国家治理对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历史性超越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中的税收因素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第二节 税收及其制度
        一、财政与税收
        二、税收制度的内涵与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税收的论述
    第三节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的互动
        一、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的税收制度
        二、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三、税收制度助推国家治理成就新高度
第二章 国外税收制度改革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税收制度促进面向现代国家转型
        二、相机抉择的税收制度结构化改革
        三、税收制度改革强国富民的新担当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税收制度助力稳固民族独立成果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税收制度改革
        三、税收制度改革擦亮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成色
    第三节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苏联东欧国家不成功的税收制度改革
        二、越南革新开放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三、古巴“模式更新”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第三章 当代中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改革和问题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的建立、调整和评价
        一、新旧税收制度的转换
        二、改革开放前的税收制度调整
        三、对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改革的评价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
        一、税收制度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二、涉外税制和“利改税”的出台
        三、分税制和“营改增”的深远影响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央地税收的合作与博弈
    第三节 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布局不够完善
        二、税收法律级次较低
        三、地方税收体系失衡
        四、税收征管效率较低
第四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使命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治理的“助推器”
        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提升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调节的能力
        三、拓展公共资源的多元协同治理
    第二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治理的“稳定器”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
        二、从依法治税实践推及到依法治国战略
        三、从税收技术发展关涉到民主权利保障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治理的“催化剂”
        一、协同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二、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节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治理的“粘合剂”
        一、推动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二、推动建成全面的多层次社保体系
        三、推动创建融通的大格局社会治理
    第五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治理的“净化剂”
        一、克服生产的“异化”及自然的“异化”
        二、放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外部性
        三、绿色税收制度拓宽绿色发展道路
    第六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
        一、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第五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恪守家国情怀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
        二、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助力民族复兴之梦
    第二节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一、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把握好坚守与开创的关系
    第三节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一、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二、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三、统筹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
    第四节 遵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契约伦理
        一、维护税务相对人的权益
        二、建设纳税社会信用体系
        三、提供税收事先裁定服务
    第五节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权
        二、健全地方税体系
        三、增强税收预算科学性
第六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对策
    第一节 全面落实税收法治方略
        一、大力推进税收立法进程
        二、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三、完善提供税收司法保障
        四、创新开展税收法治宣教
    第二节 充分发挥税收乘数效应
        一、进一步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二、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水平
        三、进一步深化税收种类改革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改革
    第三节 有力彰显税收公平正义
        一、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情系民生降低基尼系数
        三、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成长
        四、积极鼓励慈善事业发展
    第四节 加速提升税收绿色指数
        一、激活绿色税收制度机制
        二、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税法
        三、增强现有税种绿色程度
    第五节 多元构建税收综合治理
        一、推动建立税收保障制度
        二、发挥涉税中介服务力量
        三、打造经世济用税收智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越共九大以来的理论思维革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越南全面革新开放的研究
        (二)关于越南理论思维革新的研究
        (三)关于中越社会主义理论对比的研究
        二 越南学者研究
        三 其他国外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综合分析法
        三 比较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越共六大至九大越南发展状况(1986——2001)
    第一节 越共六大确立革新开放路线
        一 越共六大全面革新路线的确立背景
        二 全面转变思维,率先启动经济领域革新
        三 探索政治革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能力
        四 重视科技和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越共七大深化全面革新进程
        一 大会新亮点
        二 真实评估地革新成果与问题
    第三节 越共八大开启革新新阶段
        一 丰富革新理论和实践
        二 十年革新经验总结
    第四节 越共六大至九大革新实践成果(1986-2001)
        一 经济建设方面
        二 政治建设方面
        三 社会和文化建设方面
第二章 越共九大以来的理论思维革新
    第一节 越共九大——十二大会议的召开
        一 越共九大会议
        二 越共十大会议
        三 越共十一大会议
        四 越共十二大会议
    第二节 经济领域理论革新
        一 越共九大经济思维新突破
        二 越共十大经济理论认识
        三 越共十一大经济理论认识
        四 越共十二经济理论认识
    第三节 政治领域理论革新
        一 越共九大政治理论思维新突破
        二 越共十大政治理论认识
        三 越共十一大政治理论认识
        四 越共十二大政治理论认识
    第四节 社会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
        一 越共九大以来对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
        二 越共九大以来对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中越理论创新比较
    第一节 指导思想的比较:邓小平理论与胡志明思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比较:“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
    第三节 市场经济理论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
    第四节 越南社会主义理论思维革新的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难点
第二章 革新开放前的越南国营企业
    第一节 越南统一前的国营企业(1945-1976)
    第二节 革新开放前的国营企业改革(1976-1986)
    第三节 越南革新开放前国营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小结
第三章 革新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节 越南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第二节 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产权制度改革
    第三节 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其他方面
    小结
第四章 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和展望
    第一节 越南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越南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未来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展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独立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族国家定义的研究
        (二)关于越南独立史和发展史的研究成果
        (三)关于越南民族国家观念的研究成果
        (四)关于越南现代国家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一章 独立初期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摸索(1945-1975)
    第一节 独立初期越南所面临的内外局势
        一、独立后越南身处的外部环境
        二、独立后越南面临的自身困境
    第二节 独立初越南劳动党的初建理论
        一、政治上争取独立、依靠群众
        二、经济上消除饥荒、实施土改
        三、军事上坚持长期抗战
        四、外交上对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
        五、民族和宗教上尊重各群体
    第三节 独立初期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初步实践
        一、谋求政治合法性
        二、初步巩固国防基础
        三、初建经济支撑力
        四、确立外交角色
        五、建立本土文化圈
第二章 南北统一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膨胀(1976-1985)
    第一节 南北统一后的国内外背景
        一、两极格局对峙下的国际背景
        二、统一后的南北发展不协调
    第二节 统一后越南共产党的激进理论
        一、政治上民族与民主任务的结合
        二、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军事上奉行对外扩张理论
    第三节 统一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冒进实践
        一、政治上完善制度
        二、经济上发展过激
        三、外交上称霸印支
        四、文化上增强认同
第三章 革新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基本完成(1986至今)
    第一节 越南实行革新的动因分析
        一、全球化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二、越南国内百废待兴的改革需求
    第二节 新时期越南共产党的革新理论
        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理论
        二、经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三、全方位外交的理论
    第三节 革新后越南民族国家的大胆实践
        一、深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二、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
        三、全方位外交角色的巩固
        四、新时期传统文化的“再生产”
第四章 独立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脉络、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第一节 越南民族国家的发展脉络及其前景
        一、越南民族国家的发展脉络
        二、越南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经验和教训
        一、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经验
        二、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教训
    第三节 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启示
        一、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对中国处理中越关系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越南的革新与发展模式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 张霜. 吉林大学, 2021(02)
  • [2]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D]. 齐晓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越南芒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 ——以清化省为例[D]. Quach Cong Nam.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 杜鹏泽.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转型期越南城市空间生产机制与边缘区空间失控问题研究 ——以河内为例[D]. 阮皇灵. 东南大学, 2019(01)
  • [6]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张东亮.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于俊. 华侨大学, 2019(12)
  • [8]越共九大以来的理论思维革新研究[D]. 刘新慧. 郑州大学, 2019(07)
  • [9]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魏晨曦. 郑州大学, 2019(08)
  • [10]独立后越南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D]. 张谷莹. 云南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越南创新发展模式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