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联合酮康唑散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氟康唑联合酮康唑散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一、氟康唑联合酮康唑粉剂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丁刚,高芯,位宁,王巧玲,王旭[1](2020)在《硝酸银涂布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经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硝酸银涂布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30例(30眼),溃疡深度为角膜浅中基质层,溃疡范围为直径≤6mm。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2%硝酸银涂布于角膜溃疡表面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观察组15例角膜溃疡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1.26±5.37)天。对照组10例角膜溃疡愈合,平均时间为(45.10±6.50)天。观察组角膜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t=-5.57,P=0.000)。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t=5.07,3.19;P=0.000,0.011)。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t=-2.22,P=0.039)。结论硝酸银涂布对于病变位于浅中基质层的真菌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疗效,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杨镇朵[2](2020)在《海南地区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特征、致病菌种类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中国热带地区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特点、致病菌种类等情况,探讨药物与手术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收集海南省眼科医院2014年-2019年10月期间住院的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资料,对其发病特征、致病菌种情况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2.中国热带地区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种里,占首位的是茄病镰刀菌,本研究选取从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角膜分离出的茄病镰刀菌株24株,采用CLSI M27-A3的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氟康唑、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环孢素A对茄病镰刀菌的MIC;采用棋盘法,测定环孢素A分别与氟康唑、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真菌效果。3.将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49人,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对照组(14人),角膜胶原交联组(12人),结膜瓣遮盖组(12人),结膜瓣遮盖联合角膜胶原交联组(11人)。四组患者入院均予以药物治疗,除对照组外均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天、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一个约的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钠检查,眼压测量,眼前段照相,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OCT眼前段照相检查结果,比较四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1.研究中以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住院的患者有456例,50~60岁男性农民患者居多,发病时间段以1~3月份最多。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出菌丝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角膜真菌培养,角膜真菌涂片阳性率最低,培养出致病菌种类最多见的为茄病镰刀菌80例(占44.69%),其次为不产孢子菌35例(占19.55%),曲霉菌属14例(占7.82%)。其中茄饼镰刀菌株主要对伏立康唑敏感(50%),对氟康唑全部耐药(100%)。有198例患者仅用药物治疗便能控制感染。有25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总有效率为92.73%(51/55),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总有效率为100%(4/4),结膜瓣遮盖术的总有效率为76.77%(152/198),眼内容物剜除伴义眼座植入均达到创伤性治愈。2.在体外药敏试验里,环孢素A对茄病镰刀菌的MIC为32~512μg/m L,氟康唑对茄病镰刀菌的MIC为8~512ug/ml,伏立康唑对茄病镰刀菌的MIC为1~8ug/ml,那他霉素对茄病镰刀菌的MIC为2~8ug/ml,两性霉素B对茄病镰刀菌的MIC为1~4ug/ml。环孢素A与伏立康唑联合应用时,对12.5%的菌株(n=24)有拮抗效应。环孢素A与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均表现为相加或无关。环孢素A与氟康唑联用时,对87.5%的菌株(n=24)有低协同效应(FICI=0.5)。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时,对33.3%的菌株(n=24)有协同效应。3.角膜胶原交联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溃疡病变程度总评分方面显示角膜胶原交联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明显低于术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生血管方面显示角膜胶原交联组患者术后一个月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视力提升方面角膜胶原交联组治疗后一个月内无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在穿孔发生情况方面,角膜胶原交联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穿孔率及穿孔发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胶原交联患者治疗后1个月菌丝浸润深度及密度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膜瓣遮盖组治疗后出现结膜瓣溶解穿孔有4人,结膜瓣遮盖联合角膜胶原交联组治疗后出现结膜瓣溶解穿孔有3人,在住院时长方面这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四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国热带地区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感染菌种前三名分别为茄病镰刀菌(占44.69%)、不产孢子菌(占19.55%)、曲霉菌属(占7.82%),其中不产孢子菌所占比例较大,与海南热带地区气候条件有关;2.茄病镰刀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中,环孢素A单独应用时敏感性低,分别与伏立康唑、那他霉素联合应用也未能提高敏感性,但其分别与两性霉素B、氟康唑联合应用时,能部分提高对茄病镰刀菌的敏感性;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角膜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最高;4.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够减轻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感染菌丝浸润程度、减轻角膜病变程度,但未能明显降低溃疡穿孔的发生。

宫月荣[3](2019)在《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治疗策略及视力预后》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于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患者的治疗,尚无系统化的方案或者指南。本研究旨在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其视力预后,以探讨复发患者的合理化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自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真菌性角膜炎(FK)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及青岛眼科医院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1448例,术后复发患者112例(112眼)作为研究对象。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出现植床浸润、前房内蘑菇样脓样渗出、瞳孔区脓团、前房积脓液平重新出现等均提示真菌复发。共焦显微镜是复发患者的主要确诊手段。而对复发患者进行手术时切取的感染的角膜组织或抽取的房水、玻璃体等组织的真菌涂片检查查到真菌菌丝或者所取组织进行真菌培养结果有真菌生长,是真菌复发的主要病原学确诊依据。1、根据患者的复发体征迅速判断复发起始部位,并根据起始复发的部位不同进行以下分类:1)植床复发:植床出现灰白色浸润灶,伴有或不伴有植片-植床交界面少许脓性物附着或者少许前房积脓。或者植床浸润灶累及角膜植片。2)前房复发:前房角位置或虹膜表面出现孤立的蘑菇样脓性渗出。3)后节复发:虹膜后组织真菌复发而产生脓液,脓液由后房越过瞳孔区进入前房时,在晶状体表面沉着而形成瞳孔区脓团。感染累及后部玻璃体时,B超检查会提示玻璃体混浊。4)不典型部位复发: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为前房积脓液平重新出现,不伴有裂隙灯检查下可见的植床、植片等浸润灶或者前房角位置出现孤立的蘑菇样脓性渗出或者瞳孔区的脓团覆盖或者玻璃体混浊等可以确定确切复发部位的复发表现。2、根据真菌复发出现的时间进行以下分类:1)早期复发: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8天内出现的真菌复发为术后早期复发。2)迟发性复发: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2周之内无真菌复发表现,在术后2周以后出现的真菌复发为迟发性复发。3、复发患者给予加强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措施如下:①0.5%氟康唑滴眼液每15分钟一次或者1%伏立康唑滴眼液每15分钟一次;②5%那他霉素滴眼液每小时一次或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每小时一次。③氟康唑注射液或伏立康唑注射液结膜下注射:3mg,1-2次/天;或者两性霉素B注射液5ug/0.lml,1-2次/天。另外,对于部分植床复发的患者,需同时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4、经上述积极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治疗3-5天,若不能控制病情则进行下面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植床复发:①LK术后植床复发:a.小范围且位于浅层植床的复发病灶,施行病灶切除术联合结膜瓣遮盖术;b.复发病灶范围大或位于深层植床者,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②PK术后植床复发:a.复发病灶宽度≤2mm,施行复发病灶区角膜全层切除术,将原植片与植床重新缝合;b.复发病灶宽度>2mm,或植床复发累及植片,则施行再次PK术,更换大直径的角膜植片;c.复发病灶累及角巩膜缘及小部分巩膜组织,且复发病灶宽度>2mm,施行构造性补片PK术,即保留原角膜植片,彻底切除植床复发病变组织后,取甘油保存的既往角膜移植后剩余的带有部分巩膜组织的环形植片,裁剪成与缺损区大小及形状一致的植片填补于缺损区。2)前房复发:前房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或伏立康唑注射液(0.lmg,1-2次/天),效果不佳者,施行探查手术,术中取出脓团,探查脓团周围组织,若脓团附近植床有浸润灶,则切除植床病灶。3)后节复发: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注射液0.lmg或两性霉素B注射液5ug,1次/天;若效果不佳者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或全部玻璃体切除术。若发生了全眼球炎,只能施行眼内容剜除术。4)不典型部位复发:前房注射抗真菌药物,效果不佳者,行前房灌洗,并手术探查寻找复发部位。术中仔细寻找、辨认复发病灶并将其彻底切除,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上述相应手术治疗;若巩膜广泛受累,眼内组织感染严重,发生严重的眼内炎,只能施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或者眼球摘除术。5、随访:所有患者均于出院后1,2,3月复查、随访,然后每半年复查随访一次至术后2年。随访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是否复发。6、治疗评价:1)治疗预后良好:经治疗,复发感染灶去除,无活动性真菌感染表现,且患者有一定的视力。2)治疗预后不良:经治疗,未能控制感染而行眼内容剜除术或者眼球摘除术;或者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中途放弃治疗。7、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SD)表示,并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并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和青岛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而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1448例,包括PK术937例(937/1448,64.7%)和LK术511例(511/1448,35.3%),最终7例(6.3%)患者因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中途放弃治疗,12例(10.7%)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而行眼内容剜除术或者眼球摘除术。预后良好患者占83.0%(93/112)。1.微生物结果:接受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n=1448)和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患者(n=112)的微生物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组(n=93)和预后不良组(n=19)的微生物学结果也无显着性差异。但曲霉菌属在LK术后真菌复发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PK术后真菌复发患者中所占比例(P=0.008)。2.不同复发部位的良好预后率为:植床复发64/69(92.8%),前房复发14/14(100%),后节复发10/16(62.5%),不典型部位复发5/13(38.5%)。植床复发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后节复发患者(P<0.01)及不典型部位复发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复发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后节复发患者(P=0.019)和不典型复发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床复发与前房复发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节复发与不典型复发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与迟发性复发组预后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P=0.518)。3.PK术后复发组与LK术后复发组的比较:因真菌性角膜炎而行治疗性PK手术者937例,术后81例真菌复发(81/937,8.6%);因真菌性角膜炎而行治疗性LK手术者511例,术后31例真菌复发(31/511,6.1%),二者的术后复发率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79);但LK术后复发患者的良好预后率(30/31,96.8%)明显高于PK术后复发患者(63/81,77.8%;P=0.017)。真菌性角膜炎LK术后真菌复发的唯一部位是植床。而中央深部植床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有25例(25/31,80.6%)患者的真菌复发部位在中央深部植床。在31例LK术后真菌复发的患者中,有30例(30/31,96.8%)患者经治疗取得良好预后,1例(1/31,3.2%)患者因病情恶化迅速而最终行眼球摘除术。PK术后真菌复发感染会发生在多种部位,具体结果如下:植床(69/81,85.2%)、前房(14/81,17.3%)、后节(16/81,19.8%)和非典型部位复发(13/81,16.0%)。经积极的治疗后,63例患者(63/81,77.8%)预后良好,7例患者(7/81,8.6%)中途终止治疗,11例患者(11/81,13.5%)最终行眼球摘除术或者眼内容剜除术。4.预后良好的复发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随访结果:预后良好的患者,在2年的随访期间,BCVA维持良好。结论对于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患者来说,因初始感染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角膜移植手术方法与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相关性;患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不同的感染复发部位与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相关性。对于不同的复发部位而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会使大多数复发患者取得良好预后并且拥有足以正常生活的BCVA。

杨欣[4](2018)在《结膜瓣角膜全覆盖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制备中重度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探讨结膜瓣角膜全覆盖对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用2-3kg不限雌雄的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7只,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模型组a组(n=35只),模型对照组b组(n=2只);均将右眼作为实验眼;用麦氏浊度仪调整黄曲霉菌浓度至108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F),一个麦氏浊度单位(1号管)等于3*108CUF/ml。预实验接种方法采用层间注射法,正式实验选用角膜层间注射法联合角膜划痕法进行造模;将一个麦氏浊度单位再稀释3倍,用BD一次性使用无菌胰岛素注射器在右眼10点钟方位瞳孔旁中心基质层给予1U浓度为1*108CUF/ml的黄曲霉菌(1U=0.01ml)菌液。再用15°侧切刀片刮除右眼角膜中央直径约3-4mm范围的上皮组织,针头在角膜表面做井字划痕,深度约至浅基质层,将含黄曲霉菌菌丝液滴在角膜表面,术毕球结膜下注射1万单位庆大霉素注射液(0.5ml),对照组b组(n=2只)右眼作为对照眼除层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及不涂抹真菌菌落外,其余过程同实验组。48小时后裂隙灯检查,随访观察待模型建造成功后行10%KOH涂片并乳酸酚棉蓝染色、真菌培养进一步进行实验确认。制备浓度为2.0%的伏立康唑液(瑞辉制药有限公司)[1],选用符合标准的动物模型,均等分为A、B、C三组各11只并加以标记以及实验对照组D组(n=2只)。A组给予2.0%结膜下注射伏立康唑0.5ml,B组给予结膜瓣角膜全覆盖,C组给予结膜瓣角膜全覆盖联合结膜下注射2.0%伏立康唑0.5ml的干预,实验对照D组(2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给药频率:7天前1次/天,7天后1次/2天,14天后1次/3天。干预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溃疡的愈合情况,连续观察3个月了解愈合及有无复发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分析,定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用SNK法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预实验结膜瓣角膜全覆盖最终结果均为结膜瓣对合处缝线松脱,结膜瓣对合不良且分离,角膜上皮光滑,角膜水肿。正式实验使用层间注射联合角膜划痕法能成功建立模拟真菌性角膜炎结果,模型a组:其中2只为轻度真菌性角膜炎,其中15只为中度真菌性角膜溃疡以及18只属于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模型对照b组:无感染。排除不适合本实验入选标准的2只兔子,造模成功率为94.29%。经过对真菌性角膜炎三种不同的干预方式后得出:经过比较A组(伏立康唑)、B组(结膜瓣覆盖术)以及C组(伏立康唑+结膜瓣覆盖术)后得出,C组愈合时间最短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瓣角膜覆盖法并不适用于无浅层角膜损伤的真菌性角膜炎。使用层间注射联合角膜划痕法能成功建立模拟真菌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成功率较高。三种不同的干预方法中,伏立康唑联合结膜瓣角膜全覆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总有效率最高,达到治愈时间最短;单纯伏立康唑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结膜瓣角膜全覆盖。

李彩虹[5](2017)在《纳米银制剂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真菌性角膜溃疡动物模型,研究病灶清创联合基质内注射纳米银制剂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制备浓度为5x107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ml的标准烟曲霉菌液,选用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标记,角膜基质内注射烟曲霉菌组(a组,n=54只),角膜基质内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n=6只),所有动物均选用左眼为实验眼。a组用胰岛素注射器(带30号针头),行左眼角膜基质内注射1u含标准烟曲霉菌的混悬液(形成一个直径约2mm的菌斑),同法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接种后均于下方穹窿结膜注射4u(0.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8小时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10%KOH涂片、真菌培养及共焦显微镜检查造模情况。配置250μg/ml、500μg/ml、750μg/ml三种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及500μg/ml伏立康唑溶液备用。选用符合标准的动物模型54只兔随机分成五组并标记,250μg/ml的纳米银治疗组(A组n=12只),500μg/ml的纳米银治疗组(B组n=12只),750μg/ml的纳米银治疗组(C组n=12只),500μg/ml伏立康唑溶液治疗组(D组,n=12只),生理盐水组(E组n=6只)。A—E组分别行角膜溃疡清创及碘酊灼烧后,用胰岛素注射器(30号针头)行角膜基质内注射相应的试剂,总量约4u。同法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给药频率:10天前1次/3天、10天后1次/5天、20天后1次/7天。给药之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治愈后的兔子继续观察3个月了解预后情况。统计软件SPSS17.0用于统计描述与推断,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及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差异显着法(least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LSD),统计学检验标准为P<0.05。结果:建模48小时后模型a组建模成功率100%,模型b组无角膜感染征象。经过三种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A、B、C组)、500μg/ml伏立康唑溶液(D组)治疗烟曲霉菌性角膜溃疡后得出,B组总有效率最高,与A、C、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C组达到有效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继续观察3个月后均无复发。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烟曲霉菌液建立模型的成功率为100%。三种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500μg/ml的纳米银治疗中重度烟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总有效率最高,达到有效的治疗时间最短。500μg/ml的纳米银与伏立康唑溶液治疗中重度烟曲霉菌性角膜溃疡均有良好效果,达到有效的治疗时间相近,未发现角膜毒性反应,且治愈后观察3个月后均无复发。纳米银价格相对较低、不良反应少、制备方便,有可能成为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新药。

贺赟[6](2017)在《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全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目的总结和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30年暗色丝孢霉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治状况,并对国内外暗色丝孢霉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通过CNKI、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检索1987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本文共纳入文献107篇,共计有116例患者为暗色丝孢霉病。其中暗色丝孢霉病感染临床类型以皮肤及皮下组织型为主,其他感染临床类型包括系统性、角膜型、浅表型感染和甲暗色丝孢霉病等。该病诱因以上皮屏障被破坏、特发性免疫功能异常最为多见,其次为长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提供相关信息但未发现诱因及基础疾病的患者占32.65%(32/98)。病原学诊断主要依据真菌镜检、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分子鉴定,有超过1/2的病例(62株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有近1/3的病例(45株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治疗上我国以系统性抗真菌治疗为主,伊曲康唑为近20年来该病最常用药。107例提供预后信息的患者中因该病死亡10例,占9.35%(10/107);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型死亡率最高,共6例,占此型已知预后人数的75%(6/8)。结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感染数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类型以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为主,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较高。各科医生应提高该病各型临床及病原诊断水平,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并积极开展分子鉴定,同时尽可能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第二部分: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检测暗色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不同暗色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并为建立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检测暗色真菌的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7属10种50株暗色真菌进行YeastOne药敏试验,并与CLSIM38-A的标准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暗色真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基本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相符,YeastOne方法和CLSI M38-A方法对非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基本符合率较高。结论YeastOne方法测试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时和标准化方法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采用YeastOne方法测试棘白菌素类药物对丝状真菌的药敏时通过观察MEC更准确。

位书宏,李素霞,赵倩,王玉亭,史伟云[7](2014)在《伏立康唑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间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治的59例(59只眼)溃疡直径在26 mm,经氟康唑治疗效果欠佳,改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愈后,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结果 59例患者中经伏立康唑药物治愈的患者22例(37.29%),主要是溃疡直径在(3.800±1.196)mm,溃疡浸润深度/角膜厚度为0.292±0.111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可通过单纯伏立康唑药物治疗得到较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部分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临床应用氟康唑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通过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对30%以上的患者仍能得到较佳治疗效果。

零玲[8](2013)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进展》文中提出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之一,为农民患者最为多见,其发病常与外伤有关,特别是植物性外伤。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加之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民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致使其发病率不断增高。由于目前眼科界尚缺乏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理想药物,疾病恢复慢,终致视力严重损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闻琛,袁园,曾鸣[9](2013)在《角膜病灶表面清创术、碘酊烧灼联合自制氟康唑粉剂、透明质酸钠眼用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角膜病灶表面清创术、碘酊烧灼联合自制氟康唑粉剂、透明质酸钠眼用凝胶敷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2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角膜病灶表面清创术、碘酊烧灼联合自制氟康唑粉剂、透明质酸钠眼用凝胶敷眼治疗。结果 52例(52只眼)患者中,痊愈46例(46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3例(3只眼),其中2例(2只眼)转上级医院行角膜移植术,1例(1只眼)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角膜病灶表面清创术、碘酊烧灼联合自制氟康唑粉剂、透明质酸钠眼用凝胶敷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安全、有效。

李灿[10](2012)在《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真菌性角膜炎(FK)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有超过105种真菌可引起眼部感染,但主要是镰孢属、弯孢属、曲霉属和念珠菌属四大类。前三种为丝状真菌,引起的角膜感染多见于农民或户外工作人群,其工作环境多潮湿,外伤是最主要的诱因,其他诱因包括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造成眼表免疫环境改变或菌群失调,过敏性结膜炎,配戴接触镜,全身免疫力低下者[1]。以往由于治疗手段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治疗效果差,致盲率居高不下。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治疗手段已极大丰富。笔者现就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二、氟康唑联合酮康唑粉剂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康唑联合酮康唑粉剂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海南地区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特征、致病菌种类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海南省456 例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特征及致病菌种类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部分 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最常见致病菌-茄病镰刀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角膜交联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治疗策略及视力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着1
英文论着2

(4)结膜瓣角膜全覆盖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5)纳米银制剂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6)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全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检测暗色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研究 引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参加学术会议、活动 致谢

(7)伏立康唑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4])
结果
    一、实验室检测结果
    二、临床疗效
    三、单纯药物治愈患者溃疡情况
讨论

(10)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治疗
    1.1 多烯类抗真菌药
    1.2 唑类抗真菌药
    1.3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1.6 棘球白素类抗真菌药
    1.8 其他抗真菌药罗知卫[14]报道, 安尔碘稀释液具有治
2 手术治疗
    2.2 结膜瓣遮盖术
    2.4 羊膜移植术羊膜是人体中最厚的基底膜, 含有高浓
    2.5 板层角膜移植术

四、氟康唑联合酮康唑粉剂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硝酸银涂布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经验[J]. 丁刚,高芯,位宁,王巧玲,王旭.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08)
  • [2]海南地区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特征、致病菌种类及治疗研究[D]. 杨镇朵.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3]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治疗策略及视力预后[D]. 宫月荣. 山东大学, 2019(03)
  • [4]结膜瓣角膜全覆盖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D]. 杨欣.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5]纳米银制剂治疗中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研究[D]. 李彩虹.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6]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D]. 贺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7]伏立康唑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J]. 位书宏,李素霞,赵倩,王玉亭,史伟云. 临床眼科杂志, 2014(02)
  • [8]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进展[J]. 零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0)
  • [9]角膜病灶表面清创术、碘酊烧灼联合自制氟康唑粉剂、透明质酸钠眼用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J]. 闻琛,袁园,曾鸣.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2)
  • [10]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进展[J]. 李灿. 中国乡村医药, 2012(13)

标签:;  ;  ;  ;  ;  

氟康唑联合酮康唑散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