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潜江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潜江中心支行

一、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论文文献综述)

沈君[1](2020)在《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研究 ——以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其扁平的组织结构、软信息获取优势、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契合目标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能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以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优先发展。村镇银行在经历十年“遍地开花”的高增长后,总体上“支农支小”作用明显,但各项指标增速逐渐趋缓,偏离定位、违法违规现象频发,从数量增长阶段转向质量发展的资源整合阶段。“主发起行制度”被认为是村镇银行的创新之举,能够协同主发起行和村镇银行各自的比较优势,对于激励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意愿和提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主发起行以自身的管理体系、信贷技术和产品创新带动村镇银行发展,但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主发起行批量设立村镇银行的规模效应并没有得到体现,盈利能力和风控水平出现分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的形势下,主发起行如何优化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村镇银行未来高质量发展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角度出发,探寻主发起行管理和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一些主发起行在管理村镇银行过程中面临诸如市场竞争力弱、跨区域难度大、村镇银行独立性不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弱等现实困境。台州银行发起设立的“银座系”村镇银行兼具总分制以及管理部两种管理模式,位于中西部、东部欠发达地区,支农支小定位清晰,业绩优异。本文通过对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及经营效率评价,总结台州银行的实践启示,并提出优化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第一,注重差异化竞争策略,引导村镇银行发挥“小银行优势”;第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第三,创新产品服务机制,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率;第四,秉持集约化管理思路,建立专业化中后台服务机制;第五,维持村镇银行的经营独立性,发挥村镇银行的竞争优势;第六,提升风控实力,优化风险防控防范体系。文末依据上述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杨婷[2](2019)在《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有“渝鄂咽喉”之称,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于一体,处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中国要实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难点在连片特困地区。该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形复杂,耕作难度大,农作物结构单一,贫困人口多、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在脱贫攻坚的压力下,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化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举全区之力紧抓深度贫困村镇脱贫攻坚工作,推动黔江区脱贫攻坚工作于2017年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正式实现脱帽摘贫。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黔江区作为重庆市金融扶贫示范区,以金融精准扶贫为抓手,助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黔江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顺利实现脱帽摘贫。黔江区成功脱贫离不开本地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也加快了当地脱贫攻坚步伐。因此本文以金融精准扶贫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分析,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研究综述。结合相关研究理论对本论文运用的扶贫、金融扶贫、金融精准扶贫几个概念进行分析界定,并对本文中所运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金融精准扶贫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的正向作用。第三部分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研究。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剖析,理清该区金融精准扶贫指导思想,并对该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对该区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梳理。第五部分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案例。根据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案例--“共林村肉牛产业租赁模式”的成功运行,对该模式的推出背景及运行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六部分解决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金融精准扶贫管理意识、管理角色、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王睿,邹沛思[3](2019)在《重庆金融人——新时代的奋斗者》文中研究表明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坚韧耿直、担当有为的重庆金融人在巴渝大地上坚守责任,默默奉献。他们或是扎根最基层,积极推广金融文化,让金融普惠于民;或是开拓创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或是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融入群众心系乡亲。他们是平凡岗位上坚持不懈的奋斗者,展现着重庆金融人在新时代不懈奋斗的新风貌、新作为。孙伟: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张格[4](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王欣[5](2019)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一直以来在我国占据着战略性基础地位,同时农村经济也是我国整个经济大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着稳步增长的状态,但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城镇地区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现阶段,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中农村金融资源供求不平衡、总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稳定。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方式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开展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顺势而为,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这三种权利“三权分置”的前提下,探索并放活土地经营权的金融价值,从而把土地这样原本作为生产的要素纳入进来,解决农户的融资问题,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强调了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在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本文特有的基于三方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从需求方、供给方、中介这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基本现状以及面临的相关问题,并且创新地从三方角度进行原因探索。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我国试点地区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试点模式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经验,为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组成部分是绪论、正文和相关的结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在此之后给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最后提出了论文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正文和结论从第二章开始:第二章是理论基础。本章节首先对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一个界定,主要界定了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这几个概念。然后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即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并且总结提炼出了基于三方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结合第一章的文献综述、第二章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构建了本文的一个理论体系。第三章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历史沿革。这一章节主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以及理论逻辑三个角度进行相关历史进程的阐述。第四章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分析。这一部分采用三方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依次研究需求方、供给方以及中介方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背景下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其中需求方主要面临农户认知方面制约以及农户信用圈层结构制约的问题;供给方主要面临法律制度制约、信用风险和从业人员素质制约的问题;中介方主要面临信用信息市场发育程度制约、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约束的问题。第五章是制约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形成和扩大的影响因素分析。此章节基于原因分析的角度,采用三方理论框架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方、供给方以及中介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需求方角度分析造成农户参与意愿低的影响因素,得出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以及贷款审批时间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着;从供给方角度分析造成金融机构供给意愿低的影响因素,得出农户特征、农地作为抵押品方面的约束以及抵押配套设施与政策约束对金融机构供给意愿影响显着;从中介角度分析造成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因素,得出信用环境特征、信息采集与共享的约束以及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约束对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影响显着。第六章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典型案例分析。此章节选取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典型的几个试点地区,以主导主体为标准,对试点地区模式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群体信用主导型”模式——以宁夏同心县为例、“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安徽怀远县为例以及“金融机构主导型”模式——以福建漳浦县为例。并以需求方、供给方和中介为主的三方理论为基础,按照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三种模式从基本情况、有利条件、实施方案、实施情况这四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最后从需求方、供给方及中介角度分类归纳出有益的经验,以期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七章是关于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策建议。这一章主要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权规则以及政策这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首先从规则建议来说,主要是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与抵押财产的范围、抵押权设定、抵押权的实现方式以及抵押物的处置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套系统的体系;其次从政策建议上来说,主要是从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实施精准化金融服务、培育市场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相关制度建设,使之更好为农户融资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深入发展。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通过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理论基础的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基于三方行为分析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以需求方、供给方及中介方(第三方)的角度进行全文分析,逻辑清晰明了。同时,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出相关建议时不仅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并且还提出了关于抵押贷款产权规则设计的具体建议,即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与抵押财产的范围、抵押权设定、抵押权的实现方式以及抵押物的处置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套系统的体系,使得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规定更加明确、细化。

董晓亮[6](2017)在《建立金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面临的五大矛盾与对策思考——基于重庆金融扶贫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金融是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构建有效的金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必然路径。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剖析了当前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构建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面临的五大矛盾和难点,分析了贫困地区建立利益联结的典型案例,并围绕构建有效的金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提出五大对策。

崔硕[7](2017)在《自定义报表系统在中国人民银行黔江支行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报表作为一种信息组织和分析的手段,是企业、政府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其所需的信息数据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着极大的扩展,这时就需要一种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信息组织和展示的报表系统,其可以有效地组织、浏览、分析、处理、输出结果数据。在传统的报表系统中,报表的数据的存储、样式、数据源与数据关系等多数情况下均是在设计系统时将其固化在系统代码中。一旦报表本身发生了变化,就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将严重的影响此类报表系统的通用性与灵活性,其维护成本也将大大增加。在调研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的经济金融数据报表时发现,其报表来源广泛、格式迥异、内容涵盖范围极大、数据关系依赖填报机构之间的层次关系,而且,数据填报时存在着表内表间的勾稽校验与计算关系,统计表存在多数据源统计等特殊情况,传统的报表工具很难将通过自定义报表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需要对传统的报表工具进行再次开发后才有可能实现。基于以上理由,本文从报表的需求分析展开,通过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来完成报表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最终将其予以实现。本文的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报表工具的国内外研究和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2)对报表、报表工具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报表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关系代数与SQL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技术等知识点进行了阐述。(3)针对在调研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的经济金融数据报表后发现其在填报数据和统计时存在的特殊情况,利用XML、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自定义报表工具,并给出其逻辑结构。用户可自定义填报表和统计表的样式,并可利用虚拟字段实现报表填报时的勾稽校验、计算关系以及一维二维统计表中多数据源与表格的绑定。(4)根据对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经济金融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成功地将自定义报表工具作为子系统运用到了实际应用项目中去。

魏宇辉[8](2015)在《偏远农村地区金融IC卡推广工作新途径》文中研究指明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分别是湖北省和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仅一桥之隔。随着民族扶持政策的加大,两个集镇成为鄂渝边区的窗口,但交通不便,两地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百姓享受便捷金融服务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金融IC卡推广工作的稳步推进,让社会各阶层全方位了解金融IC卡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然而,偏远地区农民群众愿主动了解和使用金融IC卡的只占极少数,金融IC卡在行业应用、商户拓展上也处于待起

任江[9](2015)在《姓名权私法功能论》文中认为姓名权作为第一项被近现代民法典创设的具体人格权,对人格权理论的发展与制度构建都有着重要意义。在研究的总体趋势上,对姓名权的含义、权能等基本理论并无较大争议,而对其权利性质、客体的探讨亦未超出传统姓名权理论的范畴。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多件姓名权争议案件所引发的社会热议却已经超出了姓名权、人格权理论探讨范畴,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姓名权所实际满足的权利人客观利益需求与法律制度的预设是存在差异的。这种权利人在意思自治法律空间内自由行使姓名权,借助姓名权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保障,来满足自身客观利益需求的司法实践活动,是姓名权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层面的客观法价值实践活动。姓名权在这一法价值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即为姓名权私法功能的核心内涵。厘清姓名权所实际保护的权利人客观利益,是完善姓名权法律制度,使姓名权法律制度与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前提与基础。而通过相对全面司法实证案件调研,我国当前姓名权案件可依据情节特点大体划分为十种类型。在这十种类型案件中,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直接保护的利益则包含了人格利益、亲属身份利益、财产利益、归属于个人的社会资源利益等多种不同法律性质的利益。这些不同性质的利益构成了姓名权保护的客体,其所具有的共同载体姓名,则是权利人所直接支配的对象。姓名权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利益的保护方式,亦同样存在着类型化的共性,呈现出四种具体的姓名权私法功能,即主体识别利益表达功能、社会整合利益平衡功能、社会资源利益重整功能与社会记忆利用功能。这四种姓名权私法功能,是建立在姓名功能与法律的利益调控功能基础之上的,具有客观性、物质性、普遍联系性等特点。因此,姓名权多元私法功能的发现,证明了在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后,或者权利制度功能发生改变,或者权利制度内容发生改变,否则,停滞的权利制度与权利功能将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在其多元私法功能发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发掘了姓名权本土法律资源,对这些本土法律资源的梳理,有助于将我国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法律实践理性转化为未来人格权法中的形式理性,进而完善姓名权法律制度,最终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典人格权编。

杨帅[10](2015)在《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文中指出民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式商业也开始兴起。新式商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外国洋行。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洋行早期的活动主要是在商业方面,充当中外贸易的中介。二是买办商人开办的商业。买办作为外国洋行的经纪人,收入较高,他们将其收入积累作为资本,投入到商业或其他行业中,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进行商业经营活动。买办商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兴起。三是旧式商业的转型。一些旧式商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也采用资本主义商业的的经营方式,将其转换为近代资本主义商业。近代新式商业的兴起,从总的来看,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们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经营内容上更多地在为外国资本主义推销商品服务。四川的私营商业在民国时期逐步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大发展,经营业务不断扩大,资本积累迅速增长,有的已发展为“百万富翁”。各类商号也随之兴起,商号的发展演变与空间分布都呈现出新的态势。清末,四川各地的金融机构以票号、典当、钱铺、因利局等旧式融资业为主,其中票号最具实力。辛亥革命后,票号衰败,钱庄、银号代之而兴。民国初年,重庆钱庄发展到50多家,上下货帮的款项收交和城市商贩的资金周转多由钱庄汇兑融通。1915—1934年中国、交通、殖边、金城、江海等国内大银行先后来川设立机构,同时,由四川官、商创办的四川、华川、铁道、浚川源(复业)、聚兴诚、美丰、大中、川盐、川康、重庄、四川工农、四川建设、和成、裕商等一批银行相继开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各大域市的工厂、企业、金融机构等相继内迁,大量资金涌入四川。抗战结束时,川、康两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163家(其中总机构380家),约占全国全融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形成了一个以重庆为中心、遍布川、康各大、中、小城市的金融网络。山货属于四川省重要产品,每年出口数量极大,在民国以前,四川多数地方并没有山货帮一说,被称为山货帮的商品,都属于药材帮贸易范围以内,统称为山货药材业,后因其中有非药材部分的货品,营业日益扩大,于是脱离药材业范围,而自成山货帮。比如桐油,本来包括在山货业以内,只因抗日战争前桐油业发展突飞猛进,占全国物产输出总额的第一位,已非山货业所能统括,因此,原有的产业逐渐分化出以专门经营药材、桐油、畜产品等为主的大山货行业,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营生的各种商号应运而生,形成了相互包容,而又各有特色的不同商号群体。饮食品商号涵盖的范围较广。民以食为天,四川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粮油市场在近代仍保持着封闭型、区域型的传统,除桐油出口商外,粮油商人中小户居多。市场交易方式,仍以产销见面、余缺调剂为主,批发交易次之,期货交易甚少。交易规则多从习俗,缺乏公开性与竞争性。清末民初及抗日战争时期,是四川糖业极盛时期。四川的糖除内销本省外,还销往邻省。桔糖下运至两湖销售,称为“药糖”,白糖销至陕甘,红糖销至贵州和云南,冰糖多为本省消费,资中、内江所产多销川东南,简阳、资阳所产多销川西北。随着自然流转的渠道,在销售区域的合江、江津、重庆、涪陵、万县、合川、成都以及宜昌、沙市都形成了川糖的市场。民国时期,腹茶引岸制度无形解体,茶商在缴纳政府课税以后,即摆脱历来的限制而自由营运。有的产茶地区已扩销省外市场。如邛崃历来以生产边茶为主。腹茶兴盛,市场已扩至成都、广汉、简阳、新繁、新都、中江、金堂等,后来又开辟陕西、甘肃、青海等、都属于直接运往消费地。重庆正式开埠后,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洋纱大量输入,到1930年,输入四川的棉纱高达57万担(包括国产机纱),蚕丝出口量到1926年猛增至3万担,占当时全省输出货物总值的21.79%;夏布也成为四川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纺织业发展的同时,随之发展的丝商、棉纱商号及夏布商号在川内各地日渐活跃,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发展空间,成都、乐山、三台、南充等地的丝业、重庆及其周边城市的棉纱业及隆昌、内江、荣昌等地的夏布业,这些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就使得从事这些行业的商号的分布格局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在这些商号分布与变迁的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商号的数量上的变化、商业籍贯上的演变、资本规模上的变化都各有特色;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和及变迁方面,主要体现在商号与交通、商号与资源开发、商号与城市商业中心、商号与行帮组织及人口等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

二、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论文提纲范文)

(1)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研究 ——以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村镇银行及主发起行
        2.1.2 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新结构经济学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2.2.3 关系型贷款与小银行优势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概述
        2.3.1 社区银行
        2.3.2 村镇银行
        2.3.3 农村金融机构效率
        2.3.4 文献评述
3 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困境
    3.1 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演变
        3.1.1 主发起行制度的设立原因
        3.1.2 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政策演变
        3.1.3 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实践现状
    3.2 村镇银行管理中的现实困境
        3.2.1 市场竞争力较弱
        3.2.2 跨区域管理的难度提升
        3.2.3 村镇银行独立性不足
        3.2.4 风险管理能力分化
4 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管理模式与经营效率评价
    4.1 主发起行台州银行及“银座系”村镇银行简介
    4.2 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
        4.2.1 总分制模式——江西赣州银座村镇银行
        4.2.2 管理部模式——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
    4.3 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4.3.1 DEA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
        4.3.2 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结果
        4.3.3 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评价
5 案例启示与优化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建议
    5.1 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实践启示
        5.1.1 引导“支农支小”,做实差异化竞争
        5.1.2 重视人才培训,加强自主培养
        5.1.3 应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
        5.1.4 强化成本管理,共享信息平台
    5.2 优化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建议
        5.2.1 注重差异化竞争
        5.2.2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5.2.3 创新产品和服务机制
        5.2.4 加强集约化管理能力
        5.2.5 维护村镇银行独立性
        5.2.6 提升风险管控实力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2)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2 金融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关于贫困的概念
        2.1.2 关于精准扶贫的概念
        2.1.3 关于金融扶贫的概念
        2.1.4 有关金融精准扶贫的概述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金融排斥理论
3 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现状研究
    3.1 黔江区基本情况
    3.2 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推出背景
    3.3 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现状
        3.3.1 引导建立小额信贷发放模式及风险补偿机制
        3.3.2 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多渠道引入扶贫资金
        3.3.3 创新推出产业租赁扶贫模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3.3.4 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及服务
        3.3.5 大力改善金融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3.3.6 推出多种金融精准扶贫奖补政策
4 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1 金融精准扶贫指向不够精准
        4.1.2 精准识别出现偏差
        4.1.3 金融精准扶贫资金供需不协调
        4.1.4 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分散
        4.1.5 金融精准扶贫投入高回报低
        4.1.6 金融精准扶贫存在普而不惠的现象
        4.1.7 精准帮扶对象借贷意识薄弱
    4.2 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问题中的成因分析
        4.2.1 土地贫瘠影响产业发展
        4.2.2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
        4.2.3 金融精准扶贫信贷风险大
        4.2.4 社会保障制度缺位致贫返贫比例较大
        4.2.5 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缺乏科学系统的制定体系
5 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模式案例研究
    5.1 推出背景
    5.2 “共林村肉牛租赁产业”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研究
    5.3 “共林村肉牛租赁产业”取得的成效
    5.4 “共林村肉牛产业租赁模式”带来的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启示
6 解决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6.1 健全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多维度提升金融扶贫精准度
        6.1.1 构建完善的评级系统提升扶贫贷款投放精准度
        6.1.2 健全扶贫信息动态化管理提升建档立卡准入及退出精准度
        6.1.3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贷款需求与供给匹配精准度
    6.2 发挥各金融精准扶贫参与主体的协同作用
        6.2.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转变政府扶贫角色
        6.2.2 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6.2.3 建立健全涉农金融机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6.2.4 强化跨部门扶贫联动形成政策合力
    6.3 通过金融精准扶贫举措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6.3.1 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宣传力度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6.3.2 提升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实现“智慧”脱贫
    6.4 多维度探索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6.4.1 提前做好产业规划切实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6.4.2 探索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消费扶贫”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重庆金融人——新时代的奋斗者(论文提纲范文)

孙伟: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张开程:扎根基层勤勉履职
李兆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莫莎莎:用汗水浇灌自己的梦想
唐虹:紧跟时代步伐助力经济发展
谢旭:践行人生信条谱写青春华章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5)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土地经营权
        2.1.2 土地经营权流转
        2.1.3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地租地价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需求方、供给方以及中介方
        2.3.1 基于需求方的理论分析
        2.3.2 基于供给方的理论分析
        2.3.3 基于中介方的理论分析
3.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历史沿革
    3.1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3.1.1 政策禁止、法律禁止阶段(1978 年—1983 年)
        3.1.2 政策开放、法律禁止阶段(1984 年—1987 年)
        3.1.3 政策规范、法律开禁阶段(1988 年—2001 年)
        3.1.4 法律规范阶段(2002 年—至今)
    3.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践逻辑
    3.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理论逻辑
        3.3.1 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之间的相互妥协
        3.3.2 在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之间寻求均衡点
4.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需求方现状及问题分析
        4.1.1 需求方基本现状分析
        4.1.2 需求方面临的问题分析
    4.2 供给方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供给方基本现状分析
        4.2.2 供给方面临的问题分析
    4.3 中介方现状及问题分析
        4.3.1 中介方基本现状分析
        4.3.2 中介方面临的问题分析
5.制约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形成和扩大的影响因素
    5.1 需求方因素分析——农户参与意愿低
        5.1.1 农户个体特征
        5.1.2 农户家庭特征
        5.1.3 农户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5.1.4 贷款审批时间
    5.2 供给方因素分析——金融机构贷款供给意愿低
        5.2.1 农户特征
        5.2.2 农地作为抵押品方面的约束
        5.2.3 抵押配套设施与政策约束
    5.3 中介方因素分析——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
        5.3.1 信用环境特征
        5.3.2 信息采集与共享的约束
        5.3.3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约束
6.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典型案例分析
    6.1 “群体信用主导型”模式——以宁夏同心县为例
        6.1.1 基本情况
        6.1.2 有利条件
        6.1.3 实施方案
        6.1.4 实施情况
    6.2 “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安徽怀远县为例
        6.2.1 基本情况
        6.2.2 有利条件
        6.2.3 实施方案
        6.2.4 实施情况
    6.3 “金融机构主导型”模式——以福建漳浦县为例
        6.3.1 基本情况
        6.3.2 有利条件
        6.3.3 实施方案
        6.3.4 实施情况
    6.4 经验总结
        6.4.1 供给方角度分析——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活跃度以及农地规模化程度是关键
        6.4.2 需求方角度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是保障
        6.4.3 中介方角度分析——农户电子信息采集以及信用评价工作是前提
7.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策建议
    7.1 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产权规则设计
        7.1.1 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与抵押财产的范围
        7.1.2 抵押权的设定的条件
        7.1.3 抵押物的处置机制
    7.2 实施精准化金融服务、提高农户参与意愿
        7.2.1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7.2.2 深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模式
        7.2.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7.3 培育市场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
        7.3.1 丰富抵押模式
        7.3.2 推进确权颁证
        7.3.3 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平台
    7.4 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防控机制
        7.4.1 探索农村新征信服务体系
        7.4.2 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7.4.3 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建立金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面临的五大矛盾与对策思考——基于重庆金融扶贫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扶贫与贫困人群脱贫利益联结的五大矛盾
    (一) 贫困地区贷款快速增长与金融支持脱贫贡献之间的矛盾。
    (二) 利益联结多层次性与脱贫攻坚精准性之间的矛盾。
    (三) 金融扶贫可持续性与贫困人群承载力弱之间的矛盾。
    (四) 金融扶贫政策目标与金融机构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五) 金融扶贫发展导向与财政扶贫过度托底之间的矛盾。
二、金融扶贫与贫困人群脱贫利益联结机制的重庆实践
    (一) 金融扶贫示范村———黔江区黄溪镇共林村。
    (二) 金融扶贫示范企业———开县春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 石柱县金融精准扶贫的六方联动模式。
三、建立金融扶贫与贫困人群脱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 科学定位利益联结对象, 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金融需求。
    (二) 广泛动员利益联结主体, 全面增加脱贫攻坚金融供给。
    (三) 积极培育金融扶贫载体, 着力拓宽脱贫利益联结渠道。
    (四) 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高效整合脱贫攻坚利益资源。
    (五) 建立金融扶贫统计制度, 穿透监测脱贫利益联结绩效。

(7)自定义报表系统在中国人民银行黔江支行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
    2.1 报表概念
    2.2 报表工具概念
    2.3 报表数据模型
        2.3.1 “SQL”报表数据模型
        2.3.2 “CELL”报表数据模型
    2.4 数据库技术
        2.4.1 关系型数据库
        2.4.2 关系模型
        2.4.3 关系代数
        2.4.4 关系代数与SQL的转换
    2.5 开发技术
        2.5.1 JFinal框架
        2.5.2 XML简述
        2.5.3 Bootstrap简述
    2.6 本章小结
3 自定义报表工具研究与设计
    3.1 自定义报表工具简介
        3.1.1 自定义报表工具的需求概述
        3.1.2 自定义报表工具需求分析
    3.2 自定义报表工具设计
        3.2.1 报表设计器
        3.2.2 报表生成器
        3.2.3 校验器
        3.2.4 虚拟字段
        3.2.5 报表数据存储
    3.3 本章小结
4 人行黔江中支经济金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系统功能性需求
        4.1.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4.1.3 用户及用例分析
    4.2 系统设计
        4.2.1 系统构架设计
        4.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系统开发环境说明
        4.3.2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实现
    4.4 系统测试
        4.4.1 系统测试方法
        4.4.2 系统测试项目
        4.4.3 系统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项目目录

(8)偏远农村地区金融IC卡推广工作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 周密部署, 分工协调。
    (二) 制定方案, 明确内容。
    (三) 精心策划, 营造氛围。
二、取得的成效
    (一) “人行主导、边区联合”新模式效果显着。
    (二) 有效提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三) 获得政府、群众、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

(9)姓名权私法功能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四、本文的命题与创新
    五、文献综述
第一章 姓名权私法功能的探索基础
    第一节 姓名权私法功能的研究对象
        一、概念范式特征
        二、概念理论结构
    第二节 姓名权私法功能的概念辨析
        一、概念内涵诠释
        二、概念属性辨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姓名权私法功能的实践呈现
    第一节 案件的收集、整理与总体特点
        一、案件的收集与整理
        二、宏观数据特点
    第二节 案件类型梳理与分析
        一、“骗贷逾期未还”姓名权案
        二、假冒他人身份求学、就业姓名权纠纷案
        三、未成年人姓名变更纠纷案
        四、姓名行政管理纠纷案
        五、盗用他人资质从业姓名权纠纷案
        六、盗用他人名义表达言论姓名权纠纷案
        七、盗用他人名义参与司法、行政活动姓名权纠纷案
        八、姓名权的推定授权使用纠纷案
        九、祭奠悼念姓名纠纷案
        十、姓名商业利用纠纷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姓名权私法功能的多元发现
    第一节 姓名权的主体识别利益表达功能
        一、基本含义
        二、呈现形式
    第二节 姓名权的社会整合利益平衡功能
        一、基本含义
        二、呈现形式
    第三节 姓名权的社会资源主体利益重整功能
        一、基本含义
        二、实践呈现形式
    第四节 姓名权的社会记忆利益利用功能
        一、基本含义
        二、实践呈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姓名权私法功能的现实反思
    第一节 姓名文化视域下的功能反思
        一、姓氏功能与影响
        二、名字功能与影响
        三、谥号与社会记忆
    第二节 姓名权本体论的若干反思
        一、姓名权的客体与对象
        二、姓名权的性质
        三、姓名权的商业利用与继承
    第三节 当前姓名权立法思路的反思
        一、实践中的问题
        二、立法解释分析
        三、解释适用分析
        四、立法解释评析
    本章小结
结论:姓名权私法功能的法律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源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及思考
    三、相关理论及概念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五、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四川商号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
        二、资源环境
    第二节 四川商号的市场环境
        一、新式商业的兴起与四川商号的发展
        二、四川主要贸易市场与商号的分布格局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四川金融商号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典当业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典当业的兴起与分类
        二、四川典当的分布格局与演变
        三、四川典当业分布特点
    第二节 民国四川钱业的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钱业的产生及演变
        二、四川钱业的分布与变迁
        三、四川钱业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四川银行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银行的演变与分类
        二、四川银行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民国时期四川银行分布特点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四川山货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四川药材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药材商号发展与药材业组织的演变
        二、 四川主要地区药材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药材商号分布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桐油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主要桐油产销区域分布与桐油商号组织的发展
        二、 四川桐油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桐油商号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省畜产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畜产业商号组织构成及演变
        二、 四川畜产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三、 四川畜产商号分布特点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四川食用品商号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粮食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四川粮食商号的市场环境与组织构成
        二、 四川粮食商号分布的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粮食商号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糖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蔗糖产销区域分布及糖业组织的演变
        二、 四川糖业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蔗糖商号的的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茶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茶业商号发展及变化
        二、 四川茶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茶业商号分布特点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四川纺织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四川蚕丝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四川早期丝业发展与丝号的兴起
        二、 四川主要地区丝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丝业商号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夏布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夏布业的兴起与夏布商号的发展
        二、 四川夏布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夏布商号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棉纱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棉产业发展与棉业商号的演变
        二、四川主要地区棉纱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四川棉纱业商号分布的特点
第六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的差异
        一、商号数量上分布的差异
        二、商号籍贯分布上的差异
        三、商号资本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差异及变迁的原因
        一、资源分布与传统产业结构
        二、城镇布局与物流走向
        三、商业成分与资本构成
        四、政治经济环境变化
第七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区域社会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区内外贸易的关系
        一、商号分布与区内外贸易的关系
        二、商号分布与贸易中心的关系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与区域环境的互动
        一、四川商号分布与交通环境的互动
        二、四川商号分布与技术环境的互动
        三、四川商号分布与人口环境的互动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与社会变迁
        一、商号分布对四川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二、商号分布对四川社会组织的影响
        三、商号分布对四川传统文化的影响
结论与余论
参考文献

四、中国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研究 ——以台州银行“银座系”村镇银行为例[D]. 沈君. 浙江大学, 2020(02)
  • [2]重庆市黔江区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婷. 重庆大学, 2019(05)
  • [3]重庆金融人——新时代的奋斗者[J]. 王睿,邹沛思. 金融博览, 2019(05)
  •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5]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 王欣.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建立金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面临的五大矛盾与对策思考——基于重庆金融扶贫的调查与思考[J]. 董晓亮. 西部金融, 2017(10)
  • [7]自定义报表系统在中国人民银行黔江支行的研究与应用[D]. 崔硕. 重庆大学, 2017(06)
  • [8]偏远农村地区金融IC卡推广工作新途径[J]. 魏宇辉. 金融科技时代, 2015(09)
  • [9]姓名权私法功能论[D]. 任江. 黑龙江大学, 2015(12)
  • [10]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D]. 杨帅. 西南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中国人民银行潜江中心支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