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单位如何编制汇总报表(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张玉倩[2](2020)在《徐州市预决算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预算,就是对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内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进行预计,划清财政收支范围,理顺工作目标,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调控宏观经济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做出贡献。当前公民参政意识越来越高,预算、决算公开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目前,虽然众多学者都对预决算公开话题十分热衷,但是当前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方面,而且针对市级或者县区级别的微观性研究几乎没有,实际操作的具体研究也比较少。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徐州市政府2017至2020年四个年度的预决算公开情况,总结出存在的问题,问题来源于:一、预算报告编制的水平不高;二、政府预决算公开的效率不高,包括信息公开不及时,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三、预决算公开的内容不完善,包括报告内容不全面、报告的可读性不强;四、政府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包括存在随意变更支出项目的现象、大量存量资金违规闲置、国有资产和资金管理存在账务不实;五、预算公开渠道单一,报告缺少群众的意见反馈。根据这五个问题,分析出产生问题的成因,包括一、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二、政府整体缺乏责任意识,其中预算单位信息流转太慢、财政人手不足,预算编制不准确、审批流程慢;三、预决算公开的工作要求不完善,其中报告的细化程度未落实,报告的编制未考虑群众接受度;四、政府内部监督体系不到位,其中政府自我监督不足,资金使用不规范、制度约束不到位,财政部门角色错位、未设置独立的预决算监察机构,人大的监督作用未发挥;五、部分领导忽视公开工作,公众缺乏主人翁意识。研究表明,要优化徐州市预决算公开工作就要采取以下做法:一、要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二、强化政府预决算公开意识,包括压缩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编制的准确性、加速预算执行进度;三、要完善预决算公开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内容全面化、报告表述通俗化;四、要完善预决算公开的监督管控,包括加强政府自我监督、规范财务管理、盘活存量资金,设置独立的预决算监察机构,发挥预联网作用、拓展人大监督职能;五、加大政府宣传,增加公众参与度。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徐州市预决算公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推动徐州市预决算公开工作的进程。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的新见解是,要设置独立的预决算监察机构,发挥预算联网的重要作用,最终通过本人的研究,撰写出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李倬媛[3](2020)在《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研究 ——以S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不断在公共管理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政府工作理念与管理模式持续创新,将民众公共利益与需求视为工作的出发点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核心,力求各项资金与资源的运用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并主张通过量化方法衡量政府绩效,提高政府财政管理质绩。为了满足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升级与优化,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完善。政府财务报告,是用来反映政府全盘子收支的重要载体,也是庞大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改革顺势而导、势在必行。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历年来采用的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核算体制,无法将政府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状况等信息全面、客观的表现出来。为了有效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自十八届三中全会起,正式确定了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2013年起,S区在国家财政部以及省财政部的领导以及制度要求基础上,开展了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尝试,多年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会计核算制度执行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框架搭建不够全面完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不健全、信息系统支撑不足等问题,使得政府财务报告在编制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且后期应用不足,实用性较低。本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以S区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该区政府财务报告试点工作的一些状况,并对其数据收集、编报方法、制度衔接等方面展开详细调查,通过分析现状发现这些工作面临的困难,并对综合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出了夯实制度基础、强化信息支撑、加强内控与监管等方面的策略,意在为2020年起政府财务报告正式编制给出一些理论及实操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为推进政府财务信息改革和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助力。
朱晨[4](2020)在《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逐步开放,进入保险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企业相关体系的设立和完善是特别重要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保险公司的一种经营手段,对提高公司相关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许多保险公司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成效。但是,作为保险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预算管理能否发挥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文以HX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方式,深入调查分析了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内容,发现HX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预算编制中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间接费用的分摊存在不合理性且人员参与度不高;预算调整无法按照经营情况及时调整、预算的额度也无法跨部门调整;预算分析和控制中各项指标分析不精准,没有实际分析出问题的真正原因、预算管理落实不到基层、对四级机构的管理也存在漏洞;预算考核的激励机制不到位、考核指标的不合理、过于依赖保费收入进行考核,导致考核基数不公平。根据HX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建议公司从优化预算管理的编制、改变预算调整的方式和理念、加强预算管理监管的执行力度、优化预算管理的考核和激励体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得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加强该企业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HX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预算管理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对预算管理实务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优化公司预算管理的目的,同时也为其它存在类似问题的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张茹[5](2020)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研究 ——以SY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截止2018年底,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2万亿元,全国教育经费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是,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财政拨款的依赖过高,财政拨款已无法完全满足高校急剧增长的发展需求,如何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核算、明晰教育成本数量构成,进而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提升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已成为各大高等院校当下财务工作的核心。同时,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财政部对包括高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工作,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首先,结合国内外教育成本相关理论,以SY大学为例,综合考虑其实际情况,对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核算与报告的现状剖析,并深入研究《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指引》,发现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不到位、教育成本信息不明确、尚未形成独立的报告等问题;其次,运用作业成本法对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体系进行设计,对SY大学教育成本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教育成本报告等几部分进行了构建,并以2018年度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应用;最后,分析SY大学生均成本情况和体系应用效果,并从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优化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够为SY大学实施教育成本核算,形成切合实际的教育成本报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与方法借鉴,促使其完善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从而加强高校管理,实现长远发展。
李燕辉[6](2020)在《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相关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体育统计从1985年萌芽至今,有关体育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体育行业核算、以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目标的体育产业核算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体育产品部门核算。现有体育统计并不能完整反映体育经济活动的运行全貌,尤其难以从产品角度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卫星账户系统针对经济中特定的主题、领域或部门,遵循SNA的基本核算规则,为某个特定主题、领域或部门形成自成一体的、相对独立的账户系列,是用于测量特定行业的经济重要性的强大统计框架。它可以从特定领域内的产品视角出发,在识别出特定领域内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该领域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展现。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论文在SNA2008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框架指导下,采用卫星账户这一国际社会广为采用的方法进行体育经济核算,全面、系统地反映体育相关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科学测度体育的规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探讨了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体系并开展编制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梳理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程序,界定了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全面识别了体育特有产品,设计了体育卫星账户的基本核算框架与核算表式,并基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系列表格;进而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体育的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性等角度分析了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得出了如下具体的结论。(1)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论文从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虽有体育行业统计、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产品部门统计,但由于存在SNA的生产范围未能包含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生产、现有体育统计未能完整反映SNA范围内与体育相关的生产活动及难以从产品视角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等不足,提出从学理上要求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再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对体育的管理需要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体育卫星账户助力、体育经济重要性的国际间比较有赖于体育卫星账户等因素,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显得十分必要。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渐趋完善、体育产业调查体系初具雏形、体育产业增加值核算的经验积累、其他国家卫星账户的成功编制等可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提供产品分类基础、基础数据来源、测算结果评估以及经验借鉴,使得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成为可能。(2)完整的体育特有产品目录展示了所有体育经济活动的成果。根据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起点是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在对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界定的基础上,依照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及步骤,论文识别出体育特有产品87种,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小类对应的产品多16种;它们与276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行业小类相对应,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小类多98个。论文主张将体育志愿服务纳入体育特有产品目录,以便科学完整地展现与体育有关的货物和服务。(3)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通过编制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直接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占2017年GDP的比重为0.954%;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为0.609%。体育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体育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直接效应来看,体育经济活动尚未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4)2017年我国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体育完全就业人数为1,439.839万人。通过乘数分析,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完全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是体育总产出1.910万亿元的1.583倍;2017年体育完全就业人数达1,439.839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1.854%;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6%。体育完全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于体育完全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考虑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后,体育经济活动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体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间接解决就业问题。(5)批发-S部门的经济效益最好。体育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直接经济效益系数还是完全经济效益系数,批发-S部门都是最高的。软件服务-S、信息技术服务-S、保险-S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S这4个新兴服务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名列前茅;合成材料-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信息技术服务-S和建筑安装-S这4个部门的完全经济效益排名靠前。(6)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而房屋建筑-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通过产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基本上都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而服务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基本上都小于1。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家用器具-S、纺织服装服饰-S、其他交通运输设备-S和纺织制成品-S这5个部门排在前五。有18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商务服务-S、金属制品-S和纺织服装服饰-S名列前茅。计算结果同时表明,57个部门中有12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同时大于1,可以列为优先发展部门,其中6个(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S,合成材料-S,塑料制品-S,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S)与体育场馆有关,4个与体育装备有关(纺织服装服饰-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金属制品-S、汽车零部件及配件-S),充分说明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装备的生产对发展体育大有益处。另外,各类体育商务服务如体育咨询、投资与资产管理、体育旅游服务、体育会展服务等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陶鸿铭[7](2020)在《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完善的信息决策支持,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集团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集团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JXDC公司是一家由不同厅局移交的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公司,一直在从思考“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中逐步过渡,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子公司的管理,发挥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从而更合理地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全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财务信息化的含义及主要内容,再以JXDC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求进行研究梳理,而后提出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原则、目标以及总体框架,并探讨建设的相应步骤及保障措施。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选定合适的建设目标是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系统应用成功的关键,JXDC公司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各方面提供保障措施。
汪卫[8](2020)在《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10月,财政部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日起统一执行。在财政体制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基于新制度“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是顺利实现转轨改制的关键突破点,也是当下各行政事业单位迫切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新旧制度衔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财务共享的优势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将有利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抓住制度改革的契机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政府会计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以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江汉区教育局多核算单位集中核算的特点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分析该局实际情况并梳理本次新制度的实施重点。其次,在新制度的进一步衔接实施中发现,该局若想实现准确报告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的改革预期目标,仍需解决会计主体间权责矛盾、多个系统数据分离、预算执行情况难以追踪等问题。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局的业务梳理和财务管理现状测评,提出设立财务共享中心集成系统、搭建多层次项目管理结构、构建预算核算一体化的审批流程作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施方案具体流程设计与实践应用,从核算单位、教育局、其他监管部门角度逐一分析了方案实施的有效性,为其综合管理、科学决策、监督监查等提供了全面的财政信息和评价依据。本文围绕“制度实施—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实地探索实践,在完成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研究对象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新制度改革实施的价值经验,并提出了仍需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和法规建设、推动信息一体化、加强人员培训等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更好地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李倩[9](2020)在《国网集体企业业务应用平台预算管理模块的实施与运维》文中提出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ERP系统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测,并根据执行过程实时调整和完善。预算作为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将ERP系统覆盖全生产链条作为依托,通过ERP系统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从各模块集成数据,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强辅助效果。国外电力行业引入ERP系统较于国内早很多,ERP进入电力行业发展至今,国外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程度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力网络信息化远远领先于我国,ERP系统使用状况和普及率也高于国内。且预算管理模块相对完善成熟,所以在高覆盖率的情况下,实施效果能更好地发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帮助的作用。国内电力行业生产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行业分化造成各企业发展情况良莠不齐,亟待创新管理。从2013年起,国家电网公司与用友等公司合作,全面推广上线集体企业业务应用平台,致力于推进电力行业集体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实施进程。国家电网集体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是指接受国家电网公司支持和管辖、企业资产属集体所有的电力企业。根据一期的实施结果,推广二期项目,可继续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预算管理等业务应用,进一步满足基层单位自身精益化管理、集团化管理、改革改制支撑等方面需要,完善公司集体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本文主要描述和解决的问题,是与一期预算管理模块相比,在已有成熟套装软件的基础上,二期预算管理模块应该如何通过系统配置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满足各单位个性化业务需求。预算管理的数据主要体现在预算报表中,而预算报表在一期实施中并不完善,将预算编制、日常执行和预算分析功能结合在一起,基础地显示在一张报表内。在二期项目中,预算报表在一期项目已有的17张表样基础上,新增表样设计,功能拆分细化完善预算功能。依据用友实施方法论和某网省地区集体企业实际情况,本文将重点阐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部署、系统测试、问题反馈5个主要阶段,共分7章讲述本人在参与项目期间的实施流程、配置过程、负责内容、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发现总结的一些小技巧等。
王秀倩[10](2020)在《基于决策者视角的企业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研究 ——以格物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理论上来说,财务报表如何编制需考虑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使编制出的财务报表尽可能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实际操作中,如何编制财务报表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财务报表列报格式的设计问题,然后才是按照设计好的列报格式进行填制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实际编制过程中,财务报表列报格式的设计是决定将来生成的财务信息是否决策有用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一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统一做法,即将我国财政部面向全国所有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格式作为所谓的样版格式,使编制财务报表这项工作几乎就沦为了依照样版填制财务报表的工作,这使得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本应存在的列报格式的设计环节几乎消失。本文正是由这一现象入手展开的研究,希望从决策者的视角去探明不进行列报格式设计,而仅按照所谓样版列报格式填制财务报表的做法有何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以决策者视角去观察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实际状况,围绕实务中存在的事实进行分析并指出财务报表列报格式的设计环节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几乎就是缺失的。本文进而又指出,由于这一环节的长期缺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以致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使前述的负面影响得到直观的呈现,本文选取了格物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列报方式对该公司决策者的具体影响。案例研究的做法是,对比该公司的财务报表按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列报——按样版格式列报和根据自行设计的格式列报——其列报的结果有何具体的不同;然后,针对该公司拟实施的具体决策行为,以决策者的立场分别利用不同列报方式下所获得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再比较两种列报方式下分析所得出的不同结果,最后再归纳出通过案例分析得到的总体结论,做出了后一种做法更有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的判断。基于以上论述,本文认为按照样版格式填制财务报表的做法应予以改变,但这对于长期习惯于采用填制方式完成财务报表的会计人员而言是难以在短期内做到的。为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渐进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教育单位如何编制汇总报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单位如何编制汇总报表(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徐州市预决算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政府预决算公开的理论基础 |
2.1 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基本概念 |
2.1.1 政府预算 |
2.1.2 政府决算 |
2.1.3 政府预决算公开 |
2.2 政府预决算公开的理论依据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公民知情权理论 |
2.2.4 “经济人”假设 |
第三章 徐州市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基本情况 |
3.1 我国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基本情况 |
3.1.1 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发展历程 |
3.1.2 政府预决算公开的法律依据 |
3.1.3 国外组织对我国预决算公开的评价 |
3.2 2017-2020年度徐州市预决算公开总体情况 |
3.2.1 成立预决算工作小组,公开内容逐步全面 |
3.2.2 公开内容逐步细化 |
3.2.3 逐步完善公开制度 |
3.2.4 三公经费快速降低 |
第四章 徐州市政府预决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
4.1 预算报告的编制水平不高 |
4.2 政府预决算公开的效率不高 |
4.2.1 信息公开不及时 |
4.2.2 预算执行进度缓慢 |
4.3 预决算公开的内容不完善 |
4.3.1 报告内容不全面 |
4.3.2 报告的可读性不强 |
4.4 政府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 |
4.4.1 存在随意变更支出项目的现象 |
4.4.2 大量存量资金违规闲置 |
4.4.3 国有资产和资金管理存在账务不实 |
4.5 预算公开渠道单一,报告缺少群众的意见反馈 |
第五章 徐州市政府预决算公开问题的成因 |
5.1 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
5.2 政府整体缺乏责任意识 |
5.2.1 预算单位信息流转太慢,财政人手不足 |
5.2.2 预算编制不准确,审批流程缓慢 |
5.3 预决算公开的工作要求不完善 |
5.3.1 报告的细化要求未落实 |
5.3.2 报告的编制未考虑群众接受度 |
5.4 政府内部监督体系不到位 |
5.4.1 政府自我监督不足 |
5.4.2 预算制度约束不到位 |
5.4.3 财政部门角色错位,未设置独立的预决算监察机构 |
5.4.4 未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
5.5 部分领导忽视公开工作,公众缺乏主人翁意识 |
第六章 完善徐州市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对策 |
6.1 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
6.2 强化政府预决算公开意识 |
6.2.1 压缩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6.2.2 提高编制准确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
6.3 完善预决算公开的报告要求 |
6.3.1 报告内容全面化 |
6.3.2 报表表述通俗化 |
6.4 完善预决算公开的管控 |
6.4.1 强化政府自我监督 |
6.4.2 规范财务管理,盘活存量资金 |
6.4.3 设置独立的预决算监察机构 |
6.4.4 发挥预联网作用,拓展人大监督职能 |
6.5 加大政府宣传,增加公众参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研究 ——以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3.1 研究创新点 |
1.3.2 研究难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理论基础 |
2.1.1 公共受托责任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 |
2.2.1 收付实现制 |
2.2.2 权责发生制 |
2.3 政府财务报告相关概念 |
2.3.1 政府财务报告 |
2.3.2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 |
2.3.3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
2.4 相关制度 |
2.4.1 报告编制制度 |
2.4.2 会计核算制度 |
2.4.3 应用管理制度 |
第3章 S区试编2018年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实例分析 |
3.1 试编历程 |
3.2 S区试编工作具体开展 |
3.2.1 试编工作前期部署准备 |
3.2.2 权责发生制部门财务报告操作要点 |
3.2.3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填报 |
3.3 小结 |
第4章 试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
4.1 财务报告试编中发现的问题 |
4.1.1 基层财务人员力量薄弱 |
4.1.2 信息系统支撑不足 |
4.1.3 权责发生制度落实有失偏差 |
4.1.4 抵消难以精准化 |
4.1.5 固定资产计量与折旧问题 |
4.1.6 财务报告应用不足,实用性不高 |
4.1.7 试编办法和指南操作性有待提高 |
4.2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 |
4.2.1 提高基层人员财务水平 |
4.2.2 完善信息系统 |
4.2.3 完善适应权责发生制需求的会计管控体系 |
4.2.4 将对账工作嵌入会计日常工作 |
4.2.5 全面摸查固定资产情况 |
4.2.6 加强财务报告分析 |
4.2.7 提高试编办法和指南的实操性 |
第5章 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完善路径 |
5.1 完善顶端建筑,夯实财政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5.1.1 夯实制度保障,搭建全链条制度壁垒 |
5.1.2 有效制度衔接,保障政府财务报告理论体系全面系统 |
5.2 提高财报质量,强化信息系统支撑功能 |
5.2.1 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系统 |
5.2.2 丰富模块设置,设计复合型取数系统 |
5.2.3 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 |
5.3 加强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内部控制 |
5.3.1 加强部门内控建设,完善核算基础 |
5.3.2 重点落实对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监管工作 |
5.4 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及信息公开制度 |
5.4.1 强化细节监管,完善审计流程 |
5.4.2 建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5.5 重视会计培训,打造高水平财报人才队伍 |
5.5.1 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夯实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 |
5.5.2 建立专业会计人员人才库,修订完善财务人才引进办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预算管理的内涵 |
2.2 预算管理的模式 |
2.3 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
2.4 寿险行业预算管理的特征 |
2.5 预算管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2.6 预算管理与权变理论 |
2.7 预算管理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章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现状 |
3.1 HX保险公司基本情况 |
3.1.1 HX保险公司概况 |
3.1.2 HX保险公司预算组织体系 |
3.1.3 HX保险公司预算编制流程 |
3.1.4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模式 |
3.2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内容 |
3.2.1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 |
3.2.2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 |
3.2.3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监控机制 |
3.2.4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考评体系 |
第四章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实施情况调查 |
4.1.1 HX保险公司调查对象 |
4.1.2 HX保险公司问题调查过程 |
4.1.3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调查问卷的结果 |
4.2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预算管理中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2 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存在的问题 |
4.2.3 预算管理中分析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4 预算管理中考核和激励存在的问题 |
4.3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预算管理中编制方面问题原因分析 |
4.3.2 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问题原因分析 |
4.3.3 预算管理中分析和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4.3.4 预算管理考核和激励问题原因分析 |
第五章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5.1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5.1.1 预算管理优化的目标 |
5.1.2 预算管理优化的原则 |
5.2 关于预算编制方面的优化 |
5.2.1 结合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编制 |
5.2.2 调整预算编制的方式 |
5.2.3 提高全员预算的参与度 |
5.3 关于预算管理调整的优化 |
5.3.1 树立动态预算调整管理理念 |
5.3.2 预算支援流程的设立 |
5.4 关于预算管控及分析的优化 |
5.4.1 结合因素分析法的预算分析 |
5.4.2 落实下属单位月度预警分析制度 |
5.4.3 分渠道分四级机构精细化核算 |
5.5 关于预算考评机制的优化 |
5.5.1 预算考核指标的完善 |
5.5.2 预算考核细化至四级机构 |
5.5.3 加强预算考评的执行力度 |
第六章 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6.1 健全预算管理配套制度 |
6.2 完善信息化支持系统的构建和使用 |
6.3 建立渠道与财务的配合工作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5)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研究 ——以S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高校教育成本内涵 |
2.1.1 高校教育成本界定 |
2.1.2 高校教育成本特点 |
2.1.3 高校教育成本分类及内容 |
2.2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
2.2.1 最新准则的相关规定 |
2.2.2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则 |
2.2.3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 |
2.3 高校教育成本报告 |
2.3.1 高校教育成本报告形式 |
2.3.2 高校教育成本报告内容 |
第三章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的现状及问题 |
3.1 SY大学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SY大学管理现状 |
3.2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现状 |
3.2.1 教育成本确认 |
3.2.2 教育成本计量 |
3.2.3 教育成本会计处理 |
3.2.4 教育成本报告 |
3.3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教育成本确认不合理 |
3.3.2 教育成本计量属性单一 |
3.3.3 教育成本会计处理缺失 |
3.3.4 尚未形成独立的教育成本报告 |
3.4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4.1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的必要性 |
3.4.2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的可行性 |
第四章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体系设计 |
4.1 SY大学教育成本确认 |
4.1.1 教育成本核算原则 |
4.1.2 教育成本确认条件 |
4.1.3 核算主体的确认 |
4.1.4 核算项目的确认 |
4.2 SY大学教育成本计量 |
4.2.1 特殊会计假设 |
4.2.2 计量属性 |
4.3 SY大学教育成本账务处理 |
4.3.1 教育成本的科目设置 |
4.3.2 教育成本的归集分配 |
4.4 SY大学教育成本报告 |
4.4.1 教育成本报告编制方式 |
4.4.2 教育成本报告内容 |
第五章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体系应用 |
5.1 SY大学教育成本的确认 |
5.1.1 核算主体的确认 |
5.1.2 核算项目的确认 |
5.2 SY大学教育成本账务处理 |
5.2.1 教育成本归集分配 |
5.2.2 生均教育成本的计算 |
5.2.3 教育成本核算结果对比分析 |
5.3 SY大学教育成本报告 |
5.4 SY大学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卫星账户有关研究现状 |
1.2.2 体育卫星账户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研究范畴与相关理论 |
2.1 体育卫星账户的相关概念 |
2.1.1 体育卫星账户的涵义 |
2.1.2 体育卫星账户之“体育”的概念辨析 |
2.2 体育卫星账户的相关理论 |
2.2.1 国民账户基本理论 |
2.2.2 卫星账户理论 |
2.2.3 体育卫星账户编制的方法论 |
2.2.4 基于体育卫星账户的体育经济影响测评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和分类问题 |
3.1 体育卫星账户生产范围的界定 |
3.1.1 SNA2008 的生产范围 |
3.1.2 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 |
3.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
3.2.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体育行业 |
3.2.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体育产业 |
3.3 体育卫星账户所需的产品分类 |
3.3.1 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
3.3.2 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步骤 |
3.3.3 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结果 |
3.3.4 体育特征产品 |
3.4 体育卫星账户所需的产业分类 |
3.4.1 体育特征产业 |
3.4.2 体育关联产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框架 |
4.1 基本核算 |
4.1.1 体育增加值核算 |
4.1.2 体育投入产出核算 |
4.1.3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核算 |
4.1.4 体育进出口核算 |
4.2 扩展核算 |
4.2.1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 |
4.2.2 体育志愿服务核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主要总量及基本表式 |
5.1 宏观经济指标 |
5.1.1 体育最终支出 |
5.1.2 体育增加值 |
5.1.3 体育劳动力 |
5.1.4 体育进口额和出口额 |
5.1.5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5.2 基本表式 |
5.2.1 核算表中的体育相关产品部门 |
5.2.2 体育增加值表 |
5.2.3 体育投入产出表 |
5.2.4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
5.2.5 体育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 |
5.2.6 体育国际收支平衡表 |
5.2.7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表 |
5.2.8 体育志愿服务核算表 |
5.2.9 体育非货币指标表 |
5.3 体育比例的确定 |
5.3.1 体育特征产品的体育比例的确定 |
5.3.2 其他产品类别的体育比例的确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体育卫星账户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
6.1 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及结果 |
6.1.1 体育投入产出表及结果 |
6.1.2 体育增加值表及结果 |
6.1.3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及结果 |
6.1.4 体育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及结果 |
6.1.5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表及结果 |
6.1.6 体育增加值与体育就业人数对比分析 |
6.2 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测评结果分析 |
6.2.1 体育的经济效应结果分析 |
6.2.2 体育的经济效益结果分析 |
6.2.3 体育的产业关联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启示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含义 |
2.2 财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
2.2.1 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 |
2.2.2 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 |
2.2.3 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 |
2.2.4 全面预算信息化系统 |
2.3 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
第3章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现状 |
3.1 JXDC公司简介 |
3.2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
3.3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系统设计 |
4.1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
4.1.1 财务会计核算集中统一的需要 |
4.1.2 资金集中管理提升效率的需要 |
4.1.3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 |
4.1.4 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的需要 |
4.1.5 提供决策支持及时有效的需要 |
4.2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
4.2.1 建设的原则 |
4.2.2 建设的目标 |
4.3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架 |
4.3.1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选择 |
4.3.2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
第5章 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
5.1 建设的步骤 |
5.1.1 项目准备阶段 |
5.1.2 蓝图设计阶段 |
5.1.3 系统建设阶段 |
5.1.4 上线切换阶段 |
5.1.5 持续支持阶段 |
5.2 保障措施 |
5.2.1 组织领导保障 |
5.2.2 及时沟通保障 |
5.2.3 人才队伍保障 |
5.2.4 资金需求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新政府会计制度概述 |
2.1.1 政府会计体系变迁历程 |
2.1.2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点分析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
2.2.2 财务共享中心理论 |
2.2.3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括 |
2.3.2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研究综述 |
2.3.3 文献评述 |
3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中的问题研究 |
3.1 江汉区教育局简介 |
3.1.1 教育局基本情况及组织架构 |
3.1.2 教育局集中核算模式 |
3.1.3 教育局业务及财务状况 |
3.2 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3.2.1 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主体间权责矛盾突出 |
3.2.2 信息“孤岛”现象导致财务数据分散 |
3.2.3 预算执行情况难以实时追踪 |
4 教育局新会计制度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及有效性分析 |
4.1 设立财务共享中心集成系统 |
4.1.1 搭建国库资金收付系统 |
4.1.2 搭建会计核算系统 |
4.1.3 搭建预算服务系统 |
4.1.4 搭建财务分析与控制系统 |
4.2 财务集成系统各模块具体设计 |
4.2.1 项目多层次管理系统设计 |
4.2.2 预算管理与控制系统设计 |
4.2.3 业务驱动财务系统设计 |
4.2.4 内部控制与流程审批系统设计 |
4.3 方案实施有效性分析 |
4.3.1 基于教育局各核算单位角度 |
4.3.2 基于教育局管理决策角度 |
4.3.3 基于其他相关部门监管角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5.1.1 研究结论 |
5.1.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
5.2 未来展望建议 |
5.2.1 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建设 |
5.2.2 全面推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 |
5.2.3 不断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国网集体企业业务应用平台预算管理模块的实施与运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预算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3.1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3 本文的主要架构 |
第2章 需求分析 |
2.1 需求内容 |
2.2 差异分析 |
2.2.1 差异 |
2.2.2 结论 |
第3章 项目架构和流程设计 |
3.1 国家电网预算管理设计原则 |
3.2 预算管理架构设计 |
3.2.1 预算种类 |
3.2.2 预算管理系统架构 |
3.2.3 预算组织结构 |
3.3 预算管理流程设计 |
3.3.1 预算编制 |
3.3.2 预算调整 |
3.3.3 预算控制 |
3.3.4 预算分析 |
3.4 预算表单 |
第4章 详细实施 |
4.1 国网预算表样 |
4.1.1 表样内容 |
4.1.2 表样分析 |
4.2 套表前期配置 |
4.2.1 维度管理 |
4.2.2 指标属性 |
4.2.3 应用模型 |
4.2.4 预算科目 |
4.3 国网预算样表设计 |
4.3.1 表样整理 |
4.3.2 表样制作 |
4.4 预算套表后期管理的必要性 |
4.4.1 任务设置 |
4.4.2 其他设置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预算填报 |
5.2 预算调整 |
第6章 测试与运行 |
6.1 测试 |
6.1.1 环境要求 |
6.1.2 测试用例 |
6.1.3 反馈 |
6.2 运行 |
第7章 总结 |
7.1 项目总结 |
7.2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基于决策者视角的企业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研究 ——以格物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财务信息质量相关研究 |
1.2.2 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相关研究 |
1.2.3 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研究 |
1.2.4 国内外理论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财务报表列报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列报 |
2.1.2 财务信息质量 |
2.1.3 决策者及决策者视角 |
2.2 财务报表列报与财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
2.3 决策者与财务报表列报之间的关系 |
2.3.1 决策者需求决定财务报表如何列报 |
2.3.2 财务报表的列报影响决策者的判断 |
2.4 财务报表的产生与发展 |
2.4.1 一表式时期 |
2.4.2 二表式时期 |
2.4.3 三表式时期 |
2.4.4 四表式时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财务报表列报现状、问题及影响 |
3.1 我国财务报表列报现状 |
3.1.1 长期按统一格式列报 |
3.1.2 统一的列报格式源自财政部相关通知 |
3.1.3 列报设计环节近乎不存在 |
3.1.4 软件开发重科目设计轻列报设计 |
3.2 现状背后存在的问题 |
3.2.1 信息使用效率受损 |
3.2.2 已知的列报问题不易得到及时纠正 |
3.2.3 隐藏的列报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
3.2.4 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弱化 |
3.2.5 信息技术的发展掩盖了会计人员的自身问题 |
3.3 各类问题对决策者产生的影响 |
3.3.1 限制了非专业人士的独立财务分析 |
3.3.2 易造成对决策者的误导 |
3.3.3 人为降低了决策者信息需求满足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格物文具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4.1 格物公司概况及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由来 |
4.1.1 格物公司概况 |
4.1.2 格物公司股东决策过程中的难题 |
4.2 格物公司财务报表列报问题分析 |
4.2.1 账簿整理及还原财务报表编制过程 |
4.2.2 财务报表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3 财务报表列报的重新设计 |
4.2.4 财务报表的重新填制 |
4.3 两种列报格式下的财务信息对比 |
4.3.1 资产负债表信息对比 |
4.3.2 利润表信息对比 |
4.3.3 现金流量表信息对比 |
4.3.4 两种格式下财务信息对比结论 |
4.4 案例分析结论 |
4.4.1 列报方式不同,分析结果不同 |
4.4.2 分析结果不同,决策者判断不同 |
4.4.3 决策者判断不同,决策结果不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推进观念意识变革 |
5.2 打破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陈旧思维 |
5.3 改变行业组织现状 |
5.4 提倡学术界重视财务会计的实务研究 |
5.5 加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解读 |
5.6 适时取消统一财务报表格式的制度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教育单位如何编制汇总报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徐州市预决算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玉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3]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研究 ——以S区为例[D]. 李倬媛. 南昌大学, 2020(03)
- [4]HX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 朱晨.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5]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报告研究 ——以SY大学为例[D]. 张茹.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D]. 李燕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2)
- [7]JXDC公司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研究[D]. 陶鸿铭. 南昌大学, 2020(01)
- [8]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D]. 汪卫.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9]国网集体企业业务应用平台预算管理模块的实施与运维[D]. 李倩. 山东大学, 2020(11)
- [10]基于决策者视角的企业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研究 ——以格物公司为例[D]. 王秀倩.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