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拉段)调车内燃机车方案

青藏铁路(格拉段)调车内燃机车方案

一、青藏铁路(格拉段)用调车内燃机车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何得峰[1](2021)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青藏线铁路电气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电力机车数量不断增加,机车检修任务日益加重。检修能力是机务站段生产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评价现有电力机车检修能力水平,揭示薄弱环节,对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以青藏线电力机车现有检修能力水平为评价目标,分析整合影响因素,构建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因素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当前的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水平,揭示薄弱环节,提出提升检修能力的建议措施。本文结论如下:(1)尽管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水平良好,满足生产需求。(2)随着检修任务的增加,青藏线电力机车现有检修能力下降,会出现能力不足情况。(3)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作业层面处于良好水平,这说明青藏集团公司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是有成效的,完善检修范围和检修工艺,有力地促进了电力机车检修能力。(4)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在生产布局、生产管理、人员素质和配件管理几方面水平一般,是检修能力的薄弱环节。

邱铁鑫[2](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张树[3](2017)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青藏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藏铁路格拉段地处青藏高原,全线84%的路段海拔在4000m以上,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常年缺氧、低温、暴雪等,因此,研究开发能够减少设备维护量、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运输效率的列控系统是青藏铁路的迫切需求。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是基于GSM-R无线通信和卫星定位技术、集车站联锁、区间虚拟闭塞和列车运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列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列车定位。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运行至今,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但系统的列车定位精确度仍然不高。从青藏铁路自身技术发展、降低运维成本等方面考虑,采用定位性能良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替代GPS实现列车的精确定位,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对青藏线的特殊情况以及国内外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实现列车定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多种传感器的组合定位方式是目前的研究方向。第二章对青藏线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的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构成、建设情况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铁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构成、工作流程以及建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特殊意义。第四章根据青藏线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的使用情况以及现有对基于GNSS的列车定位系统研究情况,设计了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方案。并从定位精度、节约成本等方面对比了多种信息传感器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车速传感器的方选进行列车定位。第五章通过在青藏线搭建的实验平台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进行了测试检验。仅就单北斗模式、多模融合和普通差分纠错模式下的北斗定位精度进行了测试,通过MATLAB软件打点显示,在采用普通差分纠错的模式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了与GPS相当的定位水平。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

田葆栓,唐宏伟[4](2016)在《青藏铁路特货运输基础设施与装备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结合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青藏线(格拉段)机车车辆总体技术条件》的制定,阐述了青藏线路状况、环境及其对铁路运输装备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青藏铁路货物运输基础设施与装备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青藏铁路特种货物运输关注的问题。

张艳萍,管晔,吴洋[5](2015)在《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工作研究》文中认为为全面提高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保障能力,在分析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组织的对策措施。

姜磊[6](2016)在《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过去十年中,青藏铁路格拉段在完善西藏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西南边防、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格拉段运输能力接近饱和,难以满足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格拉段扩能改造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国内关于此类高寒铁路扩能改造研究较少,本文将在这一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铁路提高运输能力理论总结与格拉段扩能方案设计。论文对铁路运输能力概念、计算、加强理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格拉段技术装备现状、运输需求、扩能改造原则及相关扩能改造措施适用性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分别以自动闭塞和分阶段在部分区间修建双线为主的两个扩能改造方案,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条件。(2)自动闭塞扩能方案。在分析格拉段运行图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格拉段自动闭塞条件下通过能力计算思路:在现行旅客列车框架下,分别确定每个区间内可以铺画的货物列车运行线数,以铺画运行线最少的区间作为限制区间,再考虑运行线扩展以及天窗影响对运行线的扣除,进而得到格拉段通过能力。因此,本文以区间内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最大化为目标,以各种铺画原则为约束条件,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求解。(3)分阶段在部分区间修建双线扩能方案。该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单双线铁路区段运行图周期计算方法,重点在于确定各阶段双线区间的运行图周期。本文提出了“双线单元”和“计算区间”概念,通过对各种形式双线单元周期进行分析后,推导出双线单元运行图周期计算规律,从而确定单双线区段运行图周期计算方法。运用面向对象语言C#对单双线铁路区段运行图周期计算方法进行实现,分别得到非追踪运行图和追踪运行图条件下,格拉段不同复线率的通过能力,为格拉段采用分阶段在部分区间修建双线进行扩能提供理论依据。

鹿中华[7](2012)在《青藏线NJ2机车走行部减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NJ2型内燃机车的轴箱定位采用了导框式定位结构,与我国的东风型内燃机车、美国GE公司的ND5型内燃机车结构相似,但在其他线路上运行的东风型内燃机车和ND5型内燃机车并未出现振动大的问题。青藏铁路的钢轨采用了50kg钢轨,NJ2机车车轮踏面采用了JM3磨耗型踏面。实际上50kg钢轨与JM3型踏面的匹配关系并不理想,造成了车轮和钢轨的严重磨耗,由此对机车振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机车走行部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对NJ2内燃机车走行部减振系统进行研究,以解决由于走行部振动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应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NJ2内燃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针对轴箱导框定位方式,采用三种方式对轴箱导框进行建模:模型1:构架导框和轴箱导框之间的摩擦力由摩擦系数和正压力确定,正压力为轴箱导框的纵向力,它随着机车振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模型2:构架导框和轴箱导框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取恒定的值,不随机车振动情况变化而变化;模型3:不考虑构架导框和轴箱导框之间的摩擦力。分析了不同轴箱导框建模方式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三种不同建模方式对机车动力学影响很小。分析了NJ2内燃机车的横向稳定性、垂向平稳性、横向平稳性及曲线通过性能,发现NJ2内燃机车衰减轮对横向振动的能力较差,机车横向稳定性不好,机车轮轨横向力较大。通过分析机车走行部减振系统结构参数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机车轮对横向定位刚度过小,不能有效衰减由线路不平顺引起的轮对横向振动,增大轮对横向定位刚度,可以明显改善机车运行稳定性。提出了NJ2机车动力学性能改进方案:在转向架构架与端轴电机间加一根横向拉杆,以增大轮对等效横向定位刚度,并且在每台转向架上加装两个抗蛇行减振器。将改进方案的机车动力学性能与初始方案机车动力学性能做对比,发现改进方案机车在轴箱导框磨耗到限情况下,动力学性能依然非常好,说明改进方案是有效的。

智利军,田葆栓[8](2011)在《青藏铁路特种货物运输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藏铁路格拉段特殊的运营环境决定了特种货物运输的组织环境,尽管存有颇多运输限制,但从国防安全、电力发展等方面看,需要在青藏铁路开办超限、冷藏等特种货物运输。探讨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运营环境特点,分析青藏铁路开办特种货物的运输情况,提出青藏铁路开办特种货物运输应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孙汉武[9](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程刚[10](2010)在《拉萨—日喀则高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拉日铁路由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至历代班禅大师驻锡地日喀则市,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的世界屋脊。拉日铁路作为青藏铁路延伸线是西藏自治区“T”字型铁路网主干架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南亚铁路的桥梁,在区域路网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地处高寒缺氧地区的拉日铁路运输组织面临客货运量小同时存在季节性和不均衡性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了高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探讨符合西藏实情兼具高原特色的铁路运输组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结合拉日铁路项目吸引区的政治、地理、经济状况以及其施工方案,研究适合拉日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车站分布和各设计年限开关站状况。2.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规划从西宁经拉萨抵达日喀则的直达旅客列车对数。根据拉日铁路季节性的运量波动明显的特征,按客运量淡季和旺季分别设计旅客列车开行方案。3.高原时差条件下利用同余定理研究:照顾沿途客运站、考虑车底折返以及综合因素情况下旅客列车的合理开车范围。4.根据拉日铁路综合维天窗的作业内容并结合高海拔和寒冷的自然环境分析拉日铁路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模式,进而从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机组效率分析适合其综合维修天窗的时间。综合作业时间,天窗开设的原则和高原行车要求研究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形式。针对高寒地区作业特性,对综合维修天窗的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5.在分析高原铁路所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和灾害条件的基础上简单探讨在风沙、雪害冰冻、滑坡、地震条件下拉日铁路运输组织采取的措施。

二、青藏铁路(格拉段)用调车内燃机车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格拉段)用调车内燃机车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现状
    2.1 电力机车配属不均衡
    2.2 电力机车检修任务过重
        2.2.1 电力机车C1~C3 修程
        2.2.2 电力机车C4 修程
        2.2.3 电力机车临修
        2.2.4 电力机车检修任务量
    2.3 电力机车检修组织薄弱
        2.3.1 组织机构
        2.3.2 人员情况
    2.4 电力机车检修布局存在缺陷
        2.4.1 段内生产布局
        2.4.2 检修库设置
        2.4.3 机车检修台位
    2.5 工装设备维修质量不高
    2.6 机车配件管理水平落后
    2.7 本章小结
3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3.1 层次分析法
        3.1.1 基本理论
        3.1.2 具体步骤
    3.2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评价体系
        3.2.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3.2.3 评价体系构建
    3.3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评价体系权重
        3.3.1 构造判断矩阵
        3.3.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3.3 总排序和总一致性检验
        3.3.4 确定整个评价系统的权重和排序
    3.4 本章小结
4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综合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1 基本理论
        4.1.2 具体步骤
    4.2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评价
        4.2.1 确定综合评价对象指标集
        4.2.2 确定评价集
        4.2.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4.2.4 构造模糊关系矩阵
        4.2.5 指标综合评价
        4.2.6 评价结果分析
    4.3 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提升措施
        4.3.1 调整转移检修生产任务
        4.3.2 推进修程修制改革
        4.3.3 优化段内生产布局
        4.3.4 其他优化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青藏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GNSS的列车定位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2 青藏线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构成
    2.1 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结构
        2.1.1 CTC调度中心设备
        2.1.2 各车站轨旁设备
        2.1.3 车载系统
        2.1.4 通信系统
    2.2 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功能
        2.2.1 虚拟闭塞
        2.2.2 自动站间闭塞
        2.2.3 VHLC车站的联锁功能
        2.2.4 列车运行控制及超速防护
        2.2.5 列车完整性检查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分析
    3.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3.2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3.2.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
        3.2.2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组成
        3.2.3 铁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作流程
        3.2.4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情况
4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的应用设计
    4.1 设计及研究思路
    4.2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结构设计
    4.3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4.3.1 线路GIS数据库
        4.3.2 列车速度及位置确定
        4.3.3 起始位置确定
        4.3.4 列车的连续定位
        4.3.5 连续车地双向数据传输原理
        4.3.6 空转和滑行
5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在青藏线的应用及测试
    5.1 地面设备
    5.2 车载设备
    5.3 添乘及数据采集情况
    5.4 北斗接收机性能静态测试
        5.4.1 多模融合定位分析
        5.4.2 单北斗模式分析
        5.4.3 接收机静态测试分析
    5.5 跑车动态测试
        5.5.1 测试方案
        5.5.2 测试结果
    5.6 北斗差分定位轨道线路动态试验验证
        5.6.1 测试方案
        5.6.2 测试结果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附录B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5)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铁路 (格拉段) 军事运输特点
    1.1 天候条件复杂, 自然灾害多发, 对人员综合性心理和身体素质要求高
    1.2 车站无人值守, 货运限制较多, 对装卸作业和特情处置的规范性要求高
    1.3 客车结构特殊, 沿线定点排污, 对军用车辆选扣条件的功能性要求高
    1.4 设备技术先进, 一体控制指挥, 对军事运输计划精确性要求高
    1.5 地质结构复杂, 设施基础特殊, 对军事运输安全监控的时效性要求高
2 青藏铁路 (格拉段) 军事运输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高原缺氧, 人员体能与机械设备功率下降, 快速装 (卸) 载困难
    2.2 无人值守车站多, 沿线技术力量有限, 开设临时装卸点困难
    2.3 装备上线限制多, 制氧客车和发电车数量少, 运输组织困难
    2.4 军运设施不配套, 车站到发线少, 大批装 (卸) 载作业十分困难
    2.5 沿线经济发展滞后, 依托资源有限, 战时运输保障难度极大
3 加强青藏铁路 (格拉段) 军事运输组织的对策措施
    3.1 建立高原铁路军事运输规章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军事运输的管理机制
    3.2 组织专题研究和试验论证, 逐步取消 (格拉段) 铁路军事运输限制条件
    3.3 充实人员编制, 加强专业培训和部队乘行训练, 提高军运队伍整体素质
    3.4 加强预定装 (卸) 载地域的军运设施配套建设, 努力改善站场保障条件
    3.5 依托青藏铁路信息化管理系统, 进一步完善军事运输调度指挥手段
4 结语

(6)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原高寒地区铁路运输组织研究现状
        1.2.2 单线铁路扩能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提高运输能力的相关理论
    2.1 铁路运输能力概念
        2.1.1 铁路通过能力的确定方法
        2.1.2 铁路输送能力的确定方法
    2.2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措施
        2.2.1 运输能力加强措施分析
        2.2.2 运输能力综合加强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必要性分析
    3.1 青藏铁路格拉段现状分析
        3.1.1 主要技术标准
        3.1.2 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3.2 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需求分析
        3.2.1 格拉段运输需求特点
        3.2.2 格拉段运量预测
    3.3 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方案分析
        3.3.1 格拉段扩能措施选择原则
        3.3.2 扩能措施适用性分析
        3.3.3 格拉段扩能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自动闭塞扩能方案分析
    4.1 自动闭塞对单线区段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4.2 格拉段追踪运行图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4.2.1 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4.2.2 运行线分类及铺画原则
        4.2.3 符号定义
        4.2.4 模型建立
        4.2.5 模型求解
    4.3 格拉段区段运输能力确定
        4.3.1 计算结果分析
        4.3.2 天窗对格拉段通过能力的扣除分析
        4.3.3 格拉段运输能力计算
    4.4 扩能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部分双线扩能方案分析
    5.1 单双线铁路区段运行图周期计算思路
        5.1.1 计算方法思路
        5.1.2 计算方法特点
        5.1.3 相关概念
    5.2 非追踪运行图双线区间运行图周期计算
        5.2.1 双线单元形式分析
        5.2.2 双线单元运行图周期分析
        5.2.3 双线单元运行图周期计算流程
    5.3 追踪运行图双线区间运行图周期计算
        5.3.1 计算思路
        5.3.2 双线区间交会次数分析
        5.3.3 双线单元运行图周期分析
    5.4 单双线铁路区段运行图周期计算方法实现
        5.4.1 程序模块设计
        5.4.2 程序功能实现
        5.4.3 程序功能展示
    5.5 格拉段采用部分双线扩能措施平图能力计算
        5.5.1 数据设置
        5.5.2 非追踪运行图计算结果分析
        5.5.3 追踪运行图计算结果分析
    5.6 扩能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青藏线NJ2机车走行部减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及拟解决问题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3 拟解决的问题
        1.3.4 论文的难点
        1.3.5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机车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2.1 稳定性
        2.1.1 线性临界速度
        2.1.2 非线性临界速度
    2.2 平稳性
        2.2.1 平稳性指标
        2.2.2 车体振动加速度
        2.2.3 轮轨作用力
    2.3 曲线通过性能
        2.3.1 轮重减载率
        2.3.2 脱轨系数
第3章 NJ_2内燃机车走行部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1 NJ_2内燃机车走行部
        3.1.1 走行部作用及组成
        3.1.2 技术参数
        3.1.3 轴箱定位方式
        3.1.4 弹簧装置及减振器
        3.1.5 牵引电动机悬挂装置
        3.1.6 NJ_2内燃机车轮周牵引力
    3.2 NJ_2内燃机车动力学模型
    3.3 NJ_2内燃机车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3.4 轨道不平顺
    3.5 三种轴箱导框模型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NJ_2内燃机车的动力学性能评价
    4.1 NJ_2内燃机车运行稳定性
        4.1.1 NJ_2内燃机车的线性临界速度
        4.1.2 NJ_2内燃机车的非线性临界速度
    4.2 NJ_2内燃机车的平稳性
        4.2.1 NJ_2内燃机车的垂向平稳性
        4.2.2 NJ_2内燃机车的横向平稳性
        4.2.3 NJ_2内燃机车牵引电机振动加速度
    4.3 NJ_2内燃机车的准静态曲线通过性能
    4.4 小结
第5章 NJ_2内燃机车结构参数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5.1 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1.1 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对机车稳定性的影响
        5.1.2 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5.1.3 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对机车准静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5.2 一系悬挂横向刚度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2.1 一系悬挂横向刚度对机车稳定性的影响
        5.2.2 一系悬挂横向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5.2.3 一系悬挂横向刚度对机车准静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5.3 一系悬挂弹簧垂向刚度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一系垂向减振器阻尼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二系悬挂纵、横向刚度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5.1 二系悬挂纵、横向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5.5.2 二系悬挂纵、横向刚度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5.6 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对机车动力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7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7.1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对机车稳定性的影响
        5.7.2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对机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5.7.3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5.8 牵引电机吊挂绕X轴转动刚度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8.1 电机吊挂绕X轴转动刚度对机车稳定性的影响
        5.8.2 电机吊挂绕X轴转动刚度对机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5.8.3 电机吊挂绕X轴转动刚度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5.9 牵引电机横向拉杆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9.1 牵引电机横向拉杆对机车稳定性的影响
        5.9.2 牵引电机横向拉杆对机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5.9.3 牵引电机横向拉杆对牵引电机振动的影响
        5.9.4 牵引电机横向拉杆对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5.10 小结
第6章 NJ_2内燃机车动力学性能改进方案
    6.1 NJ_2机车动力学改进方案
    6.2 横向稳定性比较
    6.3 平稳性比较
        6.3.1 垂向平稳性指标
        6.3.2 轮轨垂向力
        6.3.3 横向平稳性指标
        6.3.4 轮轨横向力
    6.4 电机振动加速速度比较
        6.4.1 电机垂向振动加速度
        6.4.2 电机横向振动加速度
    6.5 改进方案机车电机拉杆的横向动作用力
    6.6 曲线通过性能比较
    6.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青藏铁路特种货物运输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青藏铁路特种货物运输条件
3 青藏铁路开办特种运输应关注的问题
    3.1 机车车辆
    3.2 列车编组
    3.3 基础设施
    3.4 货物装载加固和装卸作业
    3.5 环境气候
    3.6 押运人员
4 建议

(9)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4.1 用户分类
    4.2 用户需求
    4.3 数据需求
    4.4 业务流程分析
    4.5 数据流程分析
    4.5 平台功能需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5.1 平台建设目标
    5.2 平台总体设计
    5.3 平台功能设计
    5.4 数据库设计
    5.5 接口设计
    5.6 运行环境设计
    5.7 安全设计
    5.8 关键技术研究
    5.9 技术创新点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应用实例
    7.1 项目背景简介
    7.2 系统建设情况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7.6 系统运行效果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1 移动设备
    2 固定设备
    3 自然灾害
    4 视频监控
    5 应急救援

(10)拉萨—日喀则高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2章 拉日铁路概况
    2.1 地质地貌特征
    2.2 主要技术标准
        2.2.1 铁路等级
        2.2.2 正线数目
        2.2.3 设计坡度
        2.2.4 牵引质量与机车类型
        2.2.5 到发线有效长度
        2.2.6 闭塞类型
    2.3 车站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季节差别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1 拉日铁路客流分类
    3.2 拉日运输通道客运状况
        3.2.1 客流特征
        3.2.2 交通方式选择
        3.2.3 拉日铁路客流组成
    3.3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模型
        3.3.1 模型目标函数
        3.3.2 模型约束条件
        3.3.3 模型建立
        3.3.4 相关参数确定
    3.4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3.4.1 客运量波动特征
        3.4.2 区段客流密度
        3.4.3 淡季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4.4 旺季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4.5 高峰月旅客列车列车开行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原时差条件下的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
    4.1 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算法原理
        4.1.1 无约束条件
        4.1.2 照顾中途车站的情况
        4.1.3 考虑车底折返的情况
        4.1.4 既考虑车底又照顾车站
    4.2 高原时差分析
    4.3 西宁至日喀则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
        4.3.1 无约束条件
        4.3.2 照顾拉萨站
        4.3.3 照顾那曲站
        4.3.4 照顾格尔木站
        4.3.5 考虑客车车底折返
        4.3.6 考虑客车去程兼返程照顾拉萨站
        4.3.7 考虑客车车返兼返程照顾那曲站
        4.3.8 高原时差下合理开车范围确定
    4.4 拉萨至日喀则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寒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研究
    5.1 综合维修天窗作业内容
        5.1.1 施工作业内容
        5.1.2 工务维修作业内容
        5.1.3 电务维修天窗作业内容
    5.2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作业时间要求
        5.2.1 维修作业机械化模式
        5.2.2 综合维修作业时间标准
        5.2.3 综合维修作业时间要求确定
    5.3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的原则
    5.4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5.4.1 天窗开设的基本方式
        5.4.2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设计
    5.5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安全管理
        5.5.1 综合维修天窗管理模式
        5.5.2 区间维修作业安全管理
        5.5.3 站内维修作业安全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特殊条件下拉日铁路运输组织
    6.1 风沙情况下的运输组织
    6.2 雪害冰冻情况下的运输组织
    6.3 滑坡条件下运输组织
    6.4 地震条件下运输组织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青藏铁路(格拉段)用调车内燃机车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青藏线电力机车检修能力研究[D]. 何得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青藏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张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3)
  • [4]青藏铁路特货运输基础设施与装备技术分析[A]. 田葆栓,唐宏伟.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5]青藏铁路(格拉段)军事运输工作研究[J]. 张艳萍,管晔,吴洋.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09)
  • [6]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方案研究[D]. 姜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1)
  • [7]青藏线NJ2机车走行部减振系统研究[D]. 鹿中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8]青藏铁路特种货物运输的发展[J]. 智利军,田葆栓. 中国铁路, 2011(01)
  • [9]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10]拉萨—日喀则高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研究[D]. 程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青藏铁路(格拉段)调车内燃机车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