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卫星地球站防雷接地

浅谈江苏卫星地球站防雷接地

一、浅谈江苏卫星地面站的防雷接地(论文文献综述)

邱威[1](2018)在《4G LT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专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电力通信专用网络是服务于电力输送、管控和调度的电力基础设置,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战略推进需求,电力专网的覆盖范围需要向下延伸到包括各类配电终端、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桩等终端用户。传统的电力通信专网以有线方式为主(包括同步数字体系、光传送网、电力载波等),存在着许多缺陷。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4G LTE)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已大规模商用,技术成熟且产业链完善,对海量终端的覆盖的优势显得尤为明显,已经成为电力专网建设的主要候选技术方案之一。论文结合江苏镇江电力实际网络工程,对4G LT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专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简述了各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然后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讨论了电力无线专网技术的可行性、关键技术及总体建设方案。论文结合江苏镇江电力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引入4G LTE无线专网建设方案,包括核心网和回传网部署、系统设计、安全防护等。目前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效良好,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缪云涛[2](2018)在《基于移动基站设计与形态演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基站是无线通信网络最基本的物理和逻辑单元,是整个移动通信服务的基础设施。经过数年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三大电信企业已使用宏基站建设了一张广覆盖的移动网络,全国密集城区宏基站最小站间距已达到250-300米的极限值,而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和需求场景的多样性,网络中还存在许多弱覆盖区域和容量不足区域,而各种物联需求的兴起以及流量经营的爆发式增长,使得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适应通信服务的不同场景,基站建设形态正由传统“高、大、远”向“低、小、近”进行深刻转变,基站的形态与设计也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在5G试商用和窄带蜂窝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总结移动基站设计与基站形态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帮助解决各场景覆盖难题,指导多样化基站建设,以及思考5G基站新形态的可能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从移动基站设计的角度,以基站形态演进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站的组成和基站形态的定义,提出了一种包含“基站容积率”概念的实用基站形态评价方法,总体上概述了基站形态演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第2章开始,论文从基站形态物理层面的机房形态和天馈形态两大方面分析了基站形态的演进特征。在机房形态方面,论文研究了传统土建和租用机房形态、小机房和无机房形态、具备基站建设部署优势的拉远式和户外一体化机柜基站形态及布局设计特征,并探讨了 SDR及双模BBU的形态特点,总结出基站形态不断提升基站容积率的演化规律;在天馈形态方面,论文研究了天馈形态的集成与合路化、路由光缆化、小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美观化演进方向,重点论述了有源天线的形态特征及适用场景。论文在接下来的章节进一步讨论了基站在不同功率级别的形态差异,测试和验证了道路广场覆盖场景和小区覆盖场景两种场景下的微站基站形态优势和设计特点,进一步分析了 PICO和FEMTO的基站形态特征。在后续章节,论文考察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基站形态多样化设计实例,并给出了基站多样化形态的适应场景建议,为基站在不同场景的设计选择提供了详细方案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论文对基站物理形态的演进进行了理论提升,从逻辑角度对基站形态的“共享化”“集约化”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了基站逻辑形态从叠加到平面,从独建到共享的演进规律,重点通过铁塔成立的共享趋势,分析了基站的深度共享形态与实现网业分离的基础与前景,对基站形态的继续演进进行了展望,并预测了未来的两种个人基站形态。

熊江[3](2017)在《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修编说明》文中研究表明对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的修编内容进行说明,分别阐述图集概述、新增内容、修编内容、优化内容和取消内容。

钱宝东[4](2015)在《浅析县级广播电视台接地工作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接地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十分重要的工作,经常会出现处理不正确现象。接地工作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没有达到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人员工作时的人身安全,反而会人为造成整个系统的不正常,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接地系统的种类、作用和重要性,以盐都区广播电视台接地系统为例进行实际分析,由于此前经过精心的接地设计和严格的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广电标准和要求,投入使用至今,接地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季英凯[5](2014)在《江苏省卫生卫星通信应急指挥车的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探讨卫生应急的意义及卫星通信在卫生应急事件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江苏卫生应急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卫生应急指挥车的具体功能,对卫生应急指挥车的车体布局、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及保障系统进行设计,并对卫生应急指挥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伍威[6](2012)在《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移动会商系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是有效缓解灾害危害、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展的重要手段,而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地域分布的分散性,客观上要求专家亲临现场进行处置,所以,建立移动地质灾害应急系统是是处置地质灾害的必然需求。江西省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危害严重的省份,也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十二个省份之一,是江西省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开发研制在原有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上完善地灾应急移动会商系统,提高江西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有效缓解江西省地质的灾害危害、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系统采用基于IP协议的Vipersat卫星通信网络系统,通过地面IP平台实现不同波段(C、Ku、L/S等)卫星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Vipersat系统采用了独特的卫星带宽和通信调度管理软件。移动应急会商系统是基于卫星通信网络上构建的,由卫星应急通信固定站、移动车,以及单兵系统三部分组成.在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大楼建一个固定卫星地面站作为中心站,同时配置一辆应急指挥车配置2套高清单兵系统,以延伸移动站的使用距离。论文系统地阐述了本系统所涉及的技术知识,并从技术需求、功能需求等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重点的设计了通信指挥车和卫星地面站部分,同时已经完成了地面站会商室部分的建设已投入使用,且运行良好。

曹士良,葛成立[7](2012)在《连云港电视发射台防雷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锦屏山电视发射台近年遭受雷击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高山雷击特点和最新防雷技术并结合发射台改扩建工程对发射台防雷系统重新进行设计和改造,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的安全运行。

纪银[8](2012)在《XX企业罐式集装箱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文中提出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同时世界原油的存储量也在逐渐减少,天然气作为石油的一种替代能源,其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天然气的运输方式成为天然气开发使用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罐式集装箱作为一种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有效途径,可以经济、便捷、环保、安全的运输天然气。本文介绍了公司承担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项目的主要技术环节以及项目开发需要增加的设备。通过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分析,指出了液化天然气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详细说明了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配置、人员分工、考核激励机制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通过对项目投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成本、产品材料制造成本、资金来源与投资回报的研究,分析了此项目进入批量生产后的经济效益。对项目进行了财务评价,对投产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确保了项目投产的安全可靠。最后,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确定了此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洪晓瑜[9](2011)在《上海天文台2010年工作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佘山科技园区建设、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谢艳红[10](2011)在《一种新型车载式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行业有了爆炸式的蓬勃发展,各种通信应用已经广泛地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全球各地的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印尼海啸、汶川地震、卡特里娜飓风、9·11恐怖袭击等。如何应对这些突发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影响引人深思,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快速解决通信拥塞甚至阻断的问题。要建立起灵活便捷的应急通信保障,不能仅靠某单一的通信系统或技术,必须广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因此拥有快捷、机动、灵活等特点的车载式应急通信系统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是目前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是以研制成功并已顺利交付使用的中国电信CDMA应急通信车为依托,介绍了一种新型车载式应急通信系统的工程设计情况。首先阐述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和主要设计目标。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分析、系统结构主要组成部分、性能指标和各分系统设备选型情况。其次将系统主要指标的测试结果和设计指标进行了比较。接着以一次实际应急支撑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最后就该系统实际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为以后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二、浅谈江苏卫星地面站的防雷接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江苏卫星地面站的防雷接地(论文提纲范文)

(1)4G LT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专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力通信网络现状
        1.2.1 骨干通信网
        1.2.2 配电通信网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无线通信技术
    2.1 短距无线通信技术
        2.1.1 无线局域网技术
        2.1.2 蓝牙技术
        2.1.3 近场通信技术
        2.1.4 可见光通信技术
    2.2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2.3 卫星通信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专网中的应用
    3.1 配电网概述
    3.2 配电无线专网建设的可行性
    3.3 配电无线专网关键技术
        3.3.1 天线系统
        3.3.2 基站系统
        3.3.3 传输损耗
    3.4 配网无线专网总体方案
        3.4.1 建设原则
        3.4.2 业务分析及带宽统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镇江电力4G LTE无线网络设计与应用
    4.1 项目现状
        4.1.1 各类供电区概况
        4.1.2 配电通信接入网现状
    4.2 需求分析
    4.3 方案比较
        4.3.1 覆盖方案
        4.3.2 核心网部署方案
        4.3.3 回传网建设方案
    4.4 系统设计
        4.4.1 基站建设方案
        4.4.2 核心网部署方式
        4.4.3 无线回传网方案
    4.5 安全防护
    4.6 成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移动基站设计与形态演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移动基站的定义与组成
        1.2.1 基站的定义
        1.2.2 基站的组成和基站形态
    1.3 一种基站评价方法
    1.4 基站形态演进简介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站物理形态演进的机房研究
    2.1 基站机房形态的演进概论
    2.2 传统机房形态设计
        2.2.1 传统新建机房的布局设计
        2.2.2 传统租用机房的布局设计
    2.3 拉远式基站机房形态设计
        2.3.1 拉远式演进
        2.3.2 拉远式基站机房形态设计
    2.4 小机房无机房基站形态设计
    2.5 户外一体化机柜基站形态设计
    2.6 SDR和双模BBU基站形态设计
        2.6.1 SDR基站形态研究
        2.6.2 初步SDR:双模基站
        2.6.3 SDR未来发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站物理形态演进的天馈研究
    3.1 基站机房形态的演进概论
    3.2 集成与合路
    3.3 路由光缆化
    3.4 小型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3.5 有源天线(与RRU一体化)
    3.6 美观化-消失的天馈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约化和微小化形态研究
    4.1 基站形态功率级别研究
    4.2 MicroSite微站形态研究
        4.2.1 微站形态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4.2.2 微站覆盖能力测试与结论
        4.2.3 微站形态在小区场景的运用研究
        4.2.4 微站形态建设规模趋势
    4.3 PICO和FEMTO基站形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站形态多样化研究
    5.1 基站形态多样化设计概述
    5.2 机房多样化形态设计
        5.2.1 自制铁皮箱或铁笼
        5.2.2 一体化流动机柜
        5.2.3 一体化集装箱式基站
        5.2.4 都市基站
    5.3 天馈多样化形态设计
        5.3.1 水泥杆
        5.3.2 利旧社会杆塔
        5.3.3 利旧大型广告牌
        5.3.4 利用建筑物外墙
        5.3.5 十字天面底座
        5.3.6 山上建设抱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站形态逻辑的演进研究
    6.1 逻辑演进-叠加到平面
    6.2 逻辑演进-铁塔和共享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站形态的发展与展望
    7.1 发展-深度共享
    7.2 将来-网业分离
    7.3 未来个人基站形态的预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修编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 图集概述
    1.1 编制依据
    1.2 本图集依据的标准、规范
    1.3 适用范围
    1.4 主要内容
    1.5 修编审查情况
2 图集新增内容
    2.1 LPZ分区关系及SPD设置示意图
        2.1.1 相互包含的LPZ分区SPD设置示例
        2.1.2 雷电防护区互连时SPD设置示例
        2.1.3 雷电防护区扩展时SPD设置示例
    2.2 新增防雷接地装置材料规格的选择相关内容
    2.3 新增配电系统SPD的选择要求及各类系统SPD的安装示例
    2.4 新增SPD预期雷击的电涌电流相关内容
    2.5 其它新增内容
        2.5.1 信号及天馈线路电涌保护器选择要求
        2.5.2 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图示
        2.5.3 接闪带支座的各类做法
        2.5.4 新增接闪杆与引下线连接安装做法
        2.5.5 普通压型钢板屋面及压型钢板保温卷材屋面接闪带固定支架基座安装做法
        2.5.6 钢结构灯塔的防雷装置安装做法
3 图集修编内容
    3.1 对编制图集依据的相关规范和名词术语进行了更新
    3.2 对接闪杆(带)塔安装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3.3 更新建筑物防雷区划分图
    3.4 调整电源SPD设置示例
    3.5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电涌保护器的选择要求调整
    3.6 按GB 50057-2010对安装图的部分参数进行配套调整
        3.6.1 接闪带截面调整
        3.6.2 接闪杆截面调整
        3.6.3 引下线截面调整
        3.6.4 接闪带安装及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调整
4 图集优化内容
    4.1 接闪杆安装调整
    4.2 引下线安装调整
    4.3 接闪带与固定支架、引下线安装调整
    4.4 暗装断接卡子安装调整
    4.5 配合结构专业对混凝土强度复核进行的相关修改
    4.6 依据SPD产品更新,对SPD器件安装示意图的相关修改
5 取消内容
    5.1 取消SPD设置的一般性说明文本内容
    5.2 取消不适用的部分安装图

(4)浅析县级广播电视台接地工作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广播电视台接地的分类、作用
2地线干扰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1)电源工频干扰
    2)外界高频干扰
    3)反馈信号的干扰
    4)相互干扰
    5)静电干扰
3盐都电视台接地方案
    1)盐都电视台办公楼布局
    2)各系统的接地方案
4设计后的接地效果

(5)江苏省卫生卫星通信应急指挥车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卫生应急的意义
2 卫星通信在江苏卫生应急中的重要性
3 卫生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设计
    3.1 江苏省卫生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主要功能
    3.2 江苏卫生通信指挥车的整体布局
    3.3 江苏卫生卫星通信指挥车通信信息系统设计
    3.4 江苏卫生卫星应急指挥车指挥系统设计
    3.5 卫生卫星指挥车的综合保障系统
4 卫生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展望

(6)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移动会商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主要解决的问题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1 国外发展现状
        1.5.2 国内发展现状
    1.6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卫星应急通信应用
    2.2 卫星通信的工作体制
    2.3 国土卫星通信传输系统组成
    2.4 国土VSAT卫星系统介绍
    2.5 H.264技术
第三章 系统需求与分析
    3.1 系统描述
    3.2 建设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
        3.2.1 技术要求
        3.2.2 功能要求
    3.3 总体设计及参照标准
        3.3.1 总体设计
        3.3.2 参照标准
第四章 移动应急会商系统建设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通信指挥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4.2.1 无线通信子系统
        4.2.2 网络系统
        4.2.3 语音通信组网管理平台
        4.2.4 短波和超短波电台系统
        4.2.5 单兵图传系统
        4.2.6 图像接入系统
        4.2.7 视频会议系统
        4.2.8 音视频系统
        4.2.9 集中控制系统
    4.3 车辆设计与实现
        4.3.1 车辆选型
        4.3.2 总体布局
        4.3.3 平面布置图
        4.3.4 改装后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
        4.3.5 车辆改制特点
        4.3.6 供电配电系统
        4.3.7 供电分析计算
        4.3.8 照明系统
        4.3.9 外部接口箱
        4.3.10 手动线缆盘
        4.3.11 安全警示设备
        4.3.12 车载空调
        4.3.13 电动车辆支撑系统
    4.4 地面站的设计与实现
        4.4.1 总体说明
        4.4.2 网络接入设计
        4.4.3 总体技术指标
        4.4.4 系统构成
        4.4.5 链路可用度及链路计算
        4.4.6 站点选址勘测
        4.4.7 机柜要求
        4.4.8 防雷与接地设计
        4.4.9 配电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连云港电视发射台防雷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雷击特性及防雷的基本原理
    1. 雷电的物理特性及种类
    2. 线状雷击原理
    3. 防雷系统的冲击接地电阻
    4. 高山台站雷击特点
    5. 防雷系统的均压连结
    6. 半导体少长针削雷器
    7. 综合防雷系统工程
        (1)防直击雷
        (2)防感应雷
        (3)防雷电波引入和防雷电脉冲
三、发射台近年遭雷击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方案设计
    1. 电源系统防雷
    2. 发射天线的防雷
    3. 发射馈线的处理
    4. 通讯光缆、电话线、交换机的避雷
    5. 机房和宿舍区的屏蔽处理
    6. 卫星接收机的防雷
    7. 避雷地网
        (1)机房、宿舍区的建筑地网
        (2)发射塔地网
        (3)人工地网
    8. 架设避雷针
    9. 信号线防雷
五、结束语

(8)XX企业罐式集装箱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2 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1.3 基本概念
    1.4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1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2.2 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2.3 项目现有工作基础
    2.4 项目开发主要内容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3.1 项目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3.2 项目产品和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3.3 项目产业化关联度分析
    3.4 项目产品和技术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4.1 企业组织形式及工作制度
    4.2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与人员分工计划
    4.3 项目考核与人力激励约束机制
    4.4 项目实施计划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
    5.1 新增投资估算
    5.2 项目产品材料制造成本
    5.3 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第六章 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6.1 财务评价
    6.2 风险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一种新型车载式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应急通信的涵义及现有应急通信系统
    2.1 应急通信的涵义和特点
        2.1.1 应急通信的定义
        2.1.2 应急通信的特点
    2.2 现有主要应急通信系统
        2.2.1 卫星通信系统
        2.2.2 微波通信系统
        2.2.3 短波通信
        2.2.4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2.2.5 Ad Hoc网络
        2.2.6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
第三章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设计目标
    3.3 设计过程
第四章 总体工程方案实现及设备选型
    4.1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组成
    4.2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4.2.1 基站测试指标
        4.2.2 数字微波通道指标
        4.2.3 光端机测试指标
        4.2.4 MODEM误码性能测试指标
        4.2.5 上星误码测试
    4.3 基于CDMA2000的移动应急通信系统
        4.3.1 移动通信系统
        4.3.2 基站站型
        4.3.3 设备选择
    4.4 传输系统
        4.4.1 传输网络结构分析
        4.4.2 传输联络方案
        4.4.3 卫星传输系统
        4.4.4 微波传输系统
        4.4.5 光纤传输系统
    4.5 辅助系统设计
        4.5.1 升降系统
        4.5.2 平衡支撑系统
        4.5.3 空调系统
        4.5.4 综合电源系统
        4.5.5 防雷接地系统
        4.5.6 车辆改造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天馈系统功能检测
    5.2 卫星传输分系统测试
        5.2.1 卫星对通测试说明
        5.2.2 卫星对通测试结果
    5.3 微波传输分系统测试
        5.3.1 测试说明
        5.3.2 测试步骤
        5.3.3 测试结果
    5.4 光传输分系统测试
        5.4.1 测试说明
        5.4.2 测试结果
    5.5 CDMA2000 BTS系统测试
        5.5.1 BTS系统1X性能测试
        5.5.2 BTS系统EV-DO功能测试
    5.6 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
    6.1 系统的应用场合
    6.2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
        6.2.1 系统的应用背景
        6.2.2 系统的应用方案
        6.2.3 系统传输的信号流程
        6.2.4 系统的参数设置
        6.2.5 应用业务统计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江苏卫星地面站的防雷接地(论文参考文献)

  • [1]4G LT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专网中的应用[D]. 邱威.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基于移动基站设计与形态演进的研究[D]. 缪云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3]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修编说明[J]. 熊江. 建筑电气, 2017(01)
  • [4]浅析县级广播电视台接地工作运用[J]. 钱宝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30)
  • [5]江苏省卫生卫星通信应急指挥车的系统设计[J]. 季英凯. 无线互联科技, 2014(04)
  • [6]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移动会商系统建设研究[D]. 伍威. 江西农业大学, 2012(07)
  • [7]连云港电视发射台防雷系统的设计[J]. 曹士良,葛成立.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2(03)
  • [8]XX企业罐式集装箱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D]. 纪银. 长春理工大学, 2012(03)
  • [9]上海天文台2010年工作总结[J]. 洪晓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11(00)
  • [10]一种新型车载式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谢艳红.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浅谈江苏卫星地球站防雷接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