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莉[1](2013)在《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休息,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6%(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昂虎,肖丽娅,雷永强[2](2011)在《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建水县曲江中心卫生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和呋塞米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LVEF、LVFS、SV以及CO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韦威弹[3](2009)在《米力农、利多卡因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米力农和利多卡因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以米力农10~2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应用2~5h,每日1次,用1周。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室性早搏,可用利多卡因100~3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l中缓慢静脉应用,直至室性早搏消失。结果:米力农联用利多卡因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4%,对心室和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毒副作用。结论:米力农联用利多卡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理想、安全、无毒副作用。
韩玉清[4](2003)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袁振[5](2001)在《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速尿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4 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停用激素、洋地黄类药物及其它扩血管药物 ,给予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速尿联合治疗。结果 显效 32例 ,有效 8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5 .2 %。结论 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安全
周玉莲,刘福英,张爱先,王娟,贾树兰[6](2001)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吴春霞[7](2000)在《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文中提出目的 :探索顽固性心力衰竭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多巴酚丁胺 40~ 80mg与酚妥拉明 10mg加入 5 %葡萄糖 2 5 0ml中静点每日 1次 ,7~ 10天为一疗程。结果 :顽固性心力衰竭 30例中 ,显效 2 1例、有效 7例、无效 2例。结论 :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合理 ,有效的方法。
董自巧,杨力勇,郭亚玲[8](1998)在《卡托普利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卡托普利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董自巧杨力勇1郭亚玲2(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450002)卡托普利(CPT)学名为巯甲丙脯酸,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具有较高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减少醛固酮...
黄文生[9](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丁远华,朱秀萍[10](2001)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二、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疗效 |
2.2 心功能指标 |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米力农、利多卡因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给药方法 |
1.3 观察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结果: |
2 讨论 |
(5)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断及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6)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结果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剂量个体化, 方法多样化 |
3.2 与洋地黄交替应用 |
3.3 治疗中注意事项 |
(10)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拟肾上腺素药与抗肾上腺素药的联合应用 |
2拟肾上腺素药与血管扩张剂的联合应用 |
3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1, 7] |
4生长激素的应用 |
5腹膜超滤的应用[7] |
6硫酸镁的应用 |
7血液净化的应用 |
8心先安的应用 |
9 结语 |
四、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J]. 杨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5)
- [2]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 昂虎,肖丽娅,雷永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 [3]米力农、利多卡因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J]. 韦威弹. 中国当代医药, 2009(07)
- [4]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观察[J]. 韩玉清. 吉林医学, 2003(01)
- [5]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J]. 袁振. 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 [6]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速尿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分析[J]. 周玉莲,刘福英,张爱先,王娟,贾树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01)
- [7]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J]. 吴春霞. 河南医药信息, 2000(05)
- [8]卡托普利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J]. 董自巧,杨力勇,郭亚玲. 河南医药信息, 1998(01)
- [9]《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 [10]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 丁远华,朱秀萍.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