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主任的领导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珊[1](2021)在《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银行准入放宽,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摆在传统银行业面前,导致其利润增长速度缓慢。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以面向“三农”为主,在县域、农村乡镇占有大部分市场,但随着农村淘宝、网络直播营销等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现有的金融服务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近些年,一些商业银行也开始入驻县域市场寻找发展空间,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比较新颖、快捷方便,造成农村信用社原有的一部分客户流失。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产品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新兴业务产品推广实施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农村信用社现有员工素质水平差距较大,整体水平普遍较低,在经营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可以投资人力资源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员工培训为载体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本文选择NG市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深层次研究其培训体系。首先,阐述了培训有关理论,介绍了NG市农村信用社基本概况与培训体系,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法及档案资料调查法研究分析员工培训体系现状。其次,通过研究调查的结果,找出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缺失、培训内容针对性差、培训方式过于单调、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不足、培训后评估流于形式、培训相关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列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领导对培训重视度不够、培训资源配置不完善、员工消极对待培训、培训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缺乏学习氛围。然后,针对员工培训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全面分析培训需求、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周密制定培训计划、完善落实培训计划等四个方面对NG市农信社员工培训体系进行优化。最后,为了确保优化后的培训体系设计顺利实施,提出强化管理层重视、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加培训资源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等保障措施。通过此次对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调查深入了解培训现状,依据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安排,落实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提升员工培训整体的质量,达到培训投入收益最大化,实现员工职业素质提升与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的双目标。
李怡鸽[2](2020)在《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复杂,不少金融行业面临危机。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把金融行业带入了全新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而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体量大、基础差、转型慢,同时受宏观经济变化、监管政策调整、体制机制不顺等影响,同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因此,面对新形势,加强员工管理,提升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创新发展是重中之重。基于以上背景,此文章以L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提升员工积极性展开调查、进行分析。L农商银行作为县域农商银行来说,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信用环境较差、经营和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矛盾则更加突出,员工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工作业绩下滑、抵触情绪较大、职业态度不端正等现象,导致一些员工消极怠工、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得到高效落实。针对这一情况,作者通过调查L农商银行实际现状、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与员工进行交流访谈,找到了影响其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绩效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员工的休假轮岗制度无法得到落实、提拔任用机制有待健全、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员工的自我价值无法实现、一些支行对工作环境的重视度不高、年轻员工的积极性普遍较低。通过上述的研究发现,结合大量文献资料,作者认为L农商银行可以重点从完善单位内部各项制度、注重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创建健康和谐工作环境三个方面提升员工积极性。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对促进L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进献微薄之力,同时,对于如何提升整个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员工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相信只要加强员工积极性管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顺势有为,就可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赵丽辉[3](2020)在《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资源竞争已经在中国境内的各大金融机构之间呈现出白热化趋势。然而当今世界的重要资源是人才资源,金融机构之间的角逐最终也体现在人才上的竞争。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中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亟需改善提升,因此选择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作为研究课题。通过文献分析法找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找出隐藏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法找出主要问题以及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以下主要问题:领导层思想认识不到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到位、培训和评估缺乏针对性以及晋升机制不健全。这样使研究的问题聚焦,研究方向更加的明确。通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对员工职业生涯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设计,为了保证方案的全面性,根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分别对招聘入职阶段、职业生涯早期、中期及后期各阶段进行全面梳理,提出相应建议。其次,优先、重点改善主要问题,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可行方案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分别从组织学习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知识、全方位指导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评估机制以及完善员工晋升机制四方面进行具体建议,从而完善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规划的体系制定,改变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检查课题研究的效果,过程中梳理的问题是否已全部落实,是否达到了本次研究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合理化措施建议的实施,从而把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整体竞争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张东辉[4](2020)在《三种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了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进行研究,不仅符合国际教育财政的发展趋势,更是促进教育扶贫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就银行而言,不同助学贷款模式的违约率为多少?其直接关乎银行的切身利益。其二,就高校和县资助中心而言,作为助学贷款管理者,不同助学贷款模式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障贷款回收?其三,就政府和学生而言,助学贷款是否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需求?亦即,现行高校助学贷款模式的覆盖率和瞄准度为多少?本研究主要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进行。具体而言,采用助学贷款管理数据以及多套调研数据,笔者测量了不同助学贷款模式的违约率、管理成本、覆盖率、瞄准度。基于田野调查,本文分析了不同助学贷款模式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在违约率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违约率最低、河南模式其次、部委高校模式违约率最高;违约率的高低和管理成本紧密相连。在管理成本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的管理成本高于部委高校模式、河南模式,尤其是在贷款发放量小的地区。原因在于,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压力下,国开行生源地模式管理成本由银行下沉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县资助中心承担了大量的显性和隐形成本;在覆盖率和瞄准度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中个别省份覆盖率偏低可能存在惜贷,部委高校模式、河南模式中民办和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现有的助学贷款模式均与精准资助的政策目标有一定距离。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其一,国家助学贷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商业银行参与进来,打破国家开发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二,将国开行生源地模式助学贷款的管理权重新回归高校。当然,应做好相关配套措施,避免助学贷款违约率的再次反弹。
兖鑫亮[5](2019)在《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逐渐增大,但是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客观存在,且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市场空白,所以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对于银行来说肯定是有利可图的,但商业银行往往出于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的考虑,对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投入存在一定顾虑。近年来出现的“助农点”作为商业银行扩展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渠道的一种新形式,是对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的有效补充。但是“助农点”有着先天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现有需求。K市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在内陆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针对Z银行K分行在K市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揭示了当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农村金融服务困境,进而分析了问题原因,并制定出了改进方案。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进步,手机支付技术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可以创新思路,借助手机支付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路径。希望能为国有商业银行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最终实现银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李玲[6](2019)在《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脱贫任务进入攻坚期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于2013年调研考察时将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扶贫策略更深一步推向“精准扶贫”方向,在大体上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后,“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少”开始靶向治疗,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扶贫策略的深化,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脱贫攻坚期。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时代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并得以丰富。与此同时,影视界也纷纷介入其中,创作了一系列影视作品,精准扶贫题材影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类型化创作。本文以精准扶贫题材影视作品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为主要研究视点,通过探讨“精准扶贫”理论的推进与完善对影视创作具有的影响,以及影视作品对该理论的传播作用,提出我国社会想要将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地,必须重视和解决“精神脱贫”问题,而影视作品所具有的观赏性可以很自然的将国家政策理论元素融入其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民实现“精神脱贫”,进而有助于推进国家层面的“精准扶贫”的实施。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中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所开展的扶贫工作为历史背景,围绕中国影视在各阶段背景下对中国农村和农民形象以及当时的中国人民的展现,梳理了“扶贫”到“精准扶贫”政策变化中的中国影视的发展状况。第二章将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进行具体分类,分别从电视剧、电影、微电影和纪录片四个方面,寻找该题材各类型影片的特点。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重点探讨了中国精准扶贫叙事下的影视题材选取,以及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人物形象设置情况。第四章通过分析“精准扶贫”题材影视作品所存在的创作环境“规训”,表达流于“媚俗”,市场接受度低等问题,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精准扶贫”题材影视发展中应承载政策的同时进行艺术化的创作,宣传政策的同时顾及市场的接受度,并构建精准扶贫题材影视发展中的“米姆”群设想。
张雄飞[7](2019)在《B市农村信用社县级行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宏观环境风险逐渐提高、各种考验日益增加,各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下获取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起到一个组织“润滑油”的中层管理者。通过组织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带动基层职工积极开展工作,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这一发展背景对农村信用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中层管理者队伍建设,满足农村信用社发展对中层管理者的需求,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文献法对领导及领导力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界定了领导及领导力的概念,针对国内外研究下学者对领导力模型的研究,选择领导力五力模型,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了农村信用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构成的五种要素;然后,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制定了问卷调查,对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路径,从管理者自身角度而言,需要管理者培养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通过学习、锻炼提高执行力和沟通力,实现自我提升;从企业角度而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各级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有效提升各级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持。
万茵[8](2015)在《时政记者》文中指出引子《柳志忠:从部长到死囚》在《深度调查》栏目播出之后,神州电视台的出镜记者李晓婧便一夜成名。一个初闯京城的姑娘,轻而易举地就浪得如此虚名,作为她的伯乐,短暂的欣慰过后,我在心中升起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愤怒。在电视台一楼大厅一角的咖啡座里,我约见了李晓婧。"你成名了,祝贺你。"本想调侃一下她说"你成‘名记’了",但话已滚到舌尖,觉得不够庄重,临时就咽了回去。"应主任,谢谢,您不给我机会,我今天什么都没有。"
李君锋[9](2014)在《Z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干力量,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不但有利于维护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稳定,而且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依然没有解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金融整体较为薄弱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农村的广大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对于现代金融的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农村信用社一统农村金融市场的形势逐渐转变,竞争性和多元化的新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不但将面临着国有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当地银行、村镇银行等强势竞争,也面临着审慎、合规和风险监管更为严格的新要求。如何选择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的有效巩固和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Z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并对Z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了论述。其次,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Z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内部环境,总结提炼了Z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机会及威胁、内部优势及劣势,从而得出可能匹配的战略组合,进而选择确定了SO增长型总体发展战略和集中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并结合战略选择对五年发展经营战略进行了规划,明确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科技支持、创新发展等职能战略重点。最后,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推进社区银行建设、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战略保障措施。
尚晓宏[10](2012)在《内蒙古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作为有着六十年发展历程的区域性金融企业,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快速增长,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进行企业战略研究,制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运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分析其所处的战略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对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的优势与劣势,最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估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的战略地位,确定其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而对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选择,制定发展战略,并提出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二、农村信用社主任的领导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信用社主任的领导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员工培训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员工培训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员工培训相关理论 |
2.1 员工培训的相关概念 |
2.1.1 员工培训 |
2.1.2 员工培训体系 |
2.2 员工培训的主要理论依据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2.2.4 柯氏四层学习评估理论 |
2.3 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主要依据 |
2.3.1 农村信用社员工特点 |
2.3.2 农村信用社业务与服务对象 |
2.3.3 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目标与主要内容 |
3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
3.1 NG市农村信用社简介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组织结构 |
3.1.3 人力资源概况 |
3.2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现状描述 |
3.2.1 培训的组织 |
3.2.2 培训的内容 |
3.2.3 培训的师资 |
3.2.4 培训的方式 |
3.2.5 培训实施的管理 |
3.2.6 培训的效果 |
3.3 员工培训现状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调查设计 |
3.3.2 问卷发放与收回 |
3.3.3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4 员工培训访谈调查 |
3.4.1 访谈内容 |
3.4.2 访谈结果 |
3.5 员工培训档案资料调查 |
4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 |
4.1.1 培训需求分析不足导致培训内容针对性差 |
4.1.2 培训课程开发与培训方式无创新 |
4.1.3 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面有所不足 |
4.1.4 培训评估制度不健全 |
4.2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4.2.1 管理层的重视度不够 |
4.2.2 培训组织与培训资源配置不完善 |
4.2.3 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
4.2.4 缺乏培训管理实施保障制度 |
4.2.5 企业文化中缺乏学习的氛围 |
5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
5.1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优化思路 |
5.1.1 统筹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自身需求 |
5.1.2 培训内容远瞻性与连贯性相结合 |
5.1.3 加强培训管理与培训实效 |
5.1.4 重视培训后评估 |
5.1.5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
5.2 依据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
5.2.1 战略发展目标对培训的需求 |
5.2.2 岗位能力对培训的需求 |
5.2.3 员工个人对培训的需求 |
5.3 创新培训课程体系与培训方式 |
5.4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 |
5.5 组织好培训计划实施各环节的主要工作 |
5.5.1 培训前的准备 |
5.5.2 培训过程中的控制 |
5.5.3 培训结束后的总结 |
5.5.4 改进培训考核和效果评估制度 |
6 完善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强化管理层重视 |
6.2 加强培训队伍保障 |
6.3 完善培训制度 |
6.4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
6.5 增加资源投入 |
6.6 完善激励机制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汇总表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员工积极性的概述 |
一 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概念 |
二 员工积极性水平的界定 |
第二节 员工积极性提升的相关理论依据 |
一 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 |
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三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模型理论 |
第三章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L农商银行概况 |
一 基本情况介绍 |
二 组织架构分析 |
三 人事管理方式 |
第二节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
一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二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三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存在的问题 |
二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的提升措施 |
第一节 完善单位内部各项制度 |
一 科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二 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 |
三 改善员工休假轮岗制度 |
第二节 注重员工综合素质提升 |
一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
二 重视员工自我价值体现 |
三 掌握年轻员工管理艺术 |
第三节 创建健康和谐工作环境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职业 |
2.1.2 职业生涯 |
2.1.3 职业生涯规划 |
2.1.4 职业生涯管理 |
2.2 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职业选择理论 |
2.2.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2.2.3 职业探索决策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
3.1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概况 |
3.2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人力资源现状 |
3.2.1 年龄状况 |
3.2.2 学历状况 |
3.2.3 员工工作职级分布情况 |
3.3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
3.3.1 各级员工发展路径概述 |
3.3.2 员工职业生涯畅通发展平台 |
3.3.3 企业给予员工的支持 |
3.4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满意度调查 |
3.4.1 调查设计 |
3.4.2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念意识薄弱 |
4.1.2 人事部门工作范围方式有待改进 |
4.1.3 缺乏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 |
4.1.4 培训机制不完善 |
4.1.5 绩效考核制度不规范 |
4.1.6 职业发展路径狭窄 |
4.2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领导层思想认识不到位 |
4.2.2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到位 |
4.2.3 培训和评估缺乏针对性 |
4.2.4 晋升机制不健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保障措施 |
5.1 设计目标 |
5.2 设计原则 |
5.3 设计依据 |
5.4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案设计 |
5.4.1 招聘入职阶段 |
5.4.2 职业生涯早期 |
5.4.3 职业生涯中期 |
5.4.4 职业生涯后期 |
5.5 保障措施 |
5.5.1 组织学习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知识 |
5.5.2 全方位指导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
5.5.3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评估机制 |
5.5.4 完善员工晋升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职业生涯管理状况调查问卷 |
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人力资源管理访谈提纲 |
(4)三种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高校扩招 |
(二) 助学贷款资金量庞大 |
二、高校助学贷款模式形成前期的曲折探索 |
三、概念界定 |
(一) 校园地模式 |
(二) 生源地模式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一) 关于覆盖率的已有研究 |
(二) 关于瞄准度的已有研究 |
(三) 关于违约的已有研究 |
(四) 关于管理成本的已有研究 |
(五) 文献述评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三、计算说明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违约率分析 |
二、管理成本分析 |
三、覆盖率分析 |
四、瞄准度分析 |
五、案例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1.3.1 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金融服务 |
2.2 农村金融服务 |
2.3 金融抑制理论 |
2.4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
3 K市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外部环境分析 |
3.1 K市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
3.1.1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资源相对匮乏 |
3.1.2 逐步出现新的农村金融服务形式 |
3.2 K市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特点 |
3.2.1 市场特点 |
3.2.2 客户特点 |
3.3 K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 |
3.3.1 宏观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同业布局情况 |
4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
4.1 Z银行K分行简介 |
4.2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架构 |
4.3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及产品 |
4.3.1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
4.3.2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
4.4 典型县域“助农点”同业竞争情况 |
5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典型行政村问卷调查与访谈 |
5.1.1 典型行政村简介 |
5.1.2 问卷返回情况 |
5.1.3 问卷统计与访谈分析 |
5.2 问题表现 |
5.2.1 为民服务的意识弱 |
5.2.2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5.2.3 农村金融服务点数量明显不足 |
5.2.4 农村金融服务内容较为单一 |
5.2.5 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果不明显 |
5.2.6 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未能充分开展 |
5.2.7 “助农点”受认可度不够高 |
5.3 成因分析 |
5.3.1 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因素 |
5.3.2 大型商业银行灵活性不够强 |
5.3.3 传统渠道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有限 |
5.3.4 盈利点测算不足 |
5.3.5 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缺乏有效政策引导 |
5.3.6 农村金融服务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
5.3.7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落后于市场环境变化 |
6 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对策 |
6.1 明确计划目标 |
6.1.1 长期计划 |
6.1.2 短期计划 |
6.2 完善组织架构 |
6.2.1 明确专职管理人员 |
6.2.2 建立一元化领导体系 |
6.2.3 明确岗位职责与角色定位 |
6.3 提升指挥能力 |
6.4 加强内部协调 |
6.5 落实控制措施 |
6.5.1 成本效益控制 |
6.5.2 风险控制 |
6.6 降低获取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 |
6.7 加强教育宣传 |
6.7.1 普及金融知识教育 |
6.7.2 打造助农点品牌形象 |
6.8 加强金融创新 |
6.9 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形式 |
6.9.1 扩大手机支付客户规模 |
6.9.2 打造客户使用场景 |
6.9.3 打造互联网农村金融生态圈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致谢 |
(6)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论文创新与价值 |
第一章 中国扶贫题材影视的历史回溯 |
第一节 1949-1978:多重形式的影视创作 |
一、多重形式的生产自救 |
二、创作环境的开放 |
第二节 1979-1983:个体户形象的银屏塑造 |
一、个体户的出现 |
二、创作环境的自由 |
第三节 1984-2012:经济建设主旋律的影视生产 |
一、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二、创作环境的多元化 |
第四节 2013-至今: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流行 |
一、精准扶贫的提出与发展 |
二、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流行 |
第二章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类型与特点 |
第一节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类型 |
一、中国精准扶贫题材电视剧 |
二、中国精准扶贫题材电影 |
三、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微电影 |
四、中国精准扶贫题材纪录片 |
第二节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特点 |
一、中国精准扶贫题材电视剧的特点 |
二、中国精准扶贫题材电影的特点 |
三、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微电影的特点 |
四、中国精准扶贫题材纪录片的特点 |
第三章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 |
第一节 中国精准扶贫叙事下的影视题材选取 |
一、发展生产脱贫题材 |
二、异地搬迁脱贫题材 |
三、教育扶贫题材 |
四、生态保护扶贫题材 |
五、社会保障兜底题材 |
第二节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人物形象设置 |
一、百姓身边的村干部 |
二、当代大学生的农村情 |
三、乡村“懒汉”的觉醒 |
四、进城务工者的回乡潮 |
第四章 新时代视域下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第一节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存在的问题 |
一、创作环境“规训” |
二、表达流于“媚俗” |
三、市场接受度较低 |
第二节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的发展策略 |
一、承载政策的同时进行艺术化的创作 |
二、宣传政策的同时顾及市场的接受度 |
三、精准扶贫题材影视发展中的“米姆”群建立 |
四、精准扶贫题材影视创作环境的生态文化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作品篇目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B市农村信用社县级行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 |
2.1 领导概念界定 |
2.2 领导力理论 |
2.3 领导力模型理论 |
3 B市农村信用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现状分析 |
3.1 企业经营现状 |
3.2 领导力现状 |
3.2.1 问卷调查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专业能力不足 |
4.1.2 统筹能力欠缺 |
4.1.3 沟通能力较低 |
4.1.4 决策能力不足 |
4.1.5 团队建设能力有待提高 |
4.2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4.2.1 忽视了对自身的“继续教育” |
4.2.2 工作推动能力有待提高 |
4.2.3 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 |
4.2.4 现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4.2.5 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 |
5 B市农村信用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路径 |
5.1 提高主观能动性 |
5.2 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
5.3 提高执行能力 |
5.4 进一步培育沟通能力 |
5.5 完善干部培育机制 |
5.5.1 选拔任用机制 |
5.5.2 考核评价机制 |
5.5.3 激励约束机制 |
5.6 注重文化建设,培养优秀团队 |
5.6.1 构建共同的愿景 |
5.6.2 建设“学习型”团队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时政记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事难料 |
二、无处可逃 |
三、如鱼得水 |
四、巴黎春天 |
五、忙里偷闲 |
六、青春冲动 |
七、情场失意 |
八、新城巧遇 |
九、销魂时刻 |
十、时政记者 |
(9)Z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 |
一 研究框架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二章 Z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
第一节 Z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
第二节 Z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
第三章 Z农村信用社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Z农村信用社宏观环境分析 |
一 政治法律环境 |
二 经济环境 |
三 社会环境 |
四 技术环境 |
第二节 Z农村信用社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一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二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 |
三 替代品的威胁 |
四 供应商、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四章 Z农村信用社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组织结构 |
第二节 人力资源 |
第三节 财务状况 |
第四节 科技建设 |
第五节 风险防控 |
第五章 Z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选择与规划 |
第一节 Z农村信用社SWOT矩阵构造及战略选择 |
一 内部优势(Strengths) |
二 内部劣势(Weaknesses) |
三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
四 外部威胁(Threats) |
五 SO增长型总体发展战略的选择 |
六 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确定 |
第二节 Z农村信用社的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 |
一 使命 |
二 愿景 |
三 核心价值观 |
第三节 Z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 |
一 指导思想 |
二 基本原则 |
三 目标体系 |
第四节 明确Z农村信用社的战略定位 |
一 市场定位 |
二 客户定位 |
第五节 突出Z农村信用社的职能战略 |
一 人力资源战略 |
二 市场营销战略 |
三 财务管理战略 |
四 科技支持战略 |
五 创新发展战略 |
第六章 Z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一节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
第二节 优化再造业务流程 |
第三节 加强社区银行建设 |
第四节 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五节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内蒙古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
1.1.2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成为推进农村改革的工作重点 |
1.1.3 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 |
1.1.4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仍起主导作用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 战略理论综述 |
1.5.1 战略研究的相关概念与方法 |
1.5.2 战略管理的代表性理论 |
第二章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评析 |
2.1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回顾 |
2.2 察右中旗农村信社发展现状 |
2.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战略环境与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2.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2 次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3 潜在竞争者分析 |
3.2.4 金融替代品 |
3.2.5 供应商分析(公私储户) |
3.2.6 客户分析(贷款者) |
3.3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战略环境综合评价 |
3.3.1 机会 |
3.3.2 威胁 |
第四章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4.1 资源系统分析 |
4.1.1 组织结构分析 |
4.1.2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4.1.3 经营状况分析 |
4.1.4 其它资源分析 |
4.2 价值链 |
4.2.1 价值链理论 |
4.2.2 商业银行内部价值链分析 |
4.3 能力条件分析 |
4.3.1 风险控制能力 |
4.3.2 市场营销能力 |
4.4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战略能力综合评价 |
4.4.1 优势 |
4.4.2 劣势 |
第五章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战略选择与战略定位 |
5.1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的SWOT分析 |
5.1.1 SWOT分析法 |
5.1.2 从SWOT分析得到的四种备选战略组合 |
5.2 战略定位 |
5.2.1 愿景、使命、价值观 |
5.2.2 战略目标 |
第六章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
6.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
6.2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
6.3 加强合规机制建设 |
6.4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
6.5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农村信用社主任的领导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NG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张晓珊.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2]L农商银行员工积极性提升研究[D]. 李怡鸽. 郑州大学, 2020(03)
- [3]H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 赵丽辉.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4]三种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D]. 张东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Z银行K分行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兖鑫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5)
- [6]中国精准扶贫题材影视研究[D]. 李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B市农村信用社县级行社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D]. 张雄飞. 河北经贸大学, 2019(08)
- [8]时政记者[J]. 万茵. 百花洲, 2015(05)
- [9]Z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 李君锋. 郑州大学, 2014(12)
- [10]内蒙古察右中旗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 尚晓宏. 内蒙古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