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胎生产过程的节能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张景亮[1](2021)在《轮胎企业电能平衡的分析及利用》文中提出能量平衡主要是指电和热以及部分主要用能设备的能量平衡,通过统计计算与测试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量平衡的工作程序大体上可分为系统分析、数据分析、能量分析、能耗分析和总结分析等5个阶段。电能平衡是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能量平衡和电能平衡的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对电能平衡的要求和测算方法进行分析,
韩秀军[2](2021)在《S轮胎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受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和金融环境政策收紧的影响,中国轮胎企业间的整合出现快速增长趋势,整合后轮胎企业的快速复苏和增产反而促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国际社会认可度快速提升;然而天然胶的价格因国际贸易摩擦、国内经济政策调整、轮胎使用需求降低等因素震荡剧烈;天然橡胶的采购成本随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而提升。面对当前的外部环境,中国企业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不断增强战略的柔性,强化战略管理并重新审视战略管理的各项要素。1近几年,很多轮胎企业通过企业间整合、收购或者扩充产能等方式实现快速的规模化增长,例如赛轮集团、玲珑集团等相序在国内扩展产能,同时也走出国门,建立海外工厂,产能的持续扩张配合极其有利的销售政策,使得集团品牌影响力得到快速扩展,集团收益也同样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因此,在此种效应的带动下,更多的轮胎企业纷纷调整其原有的竞争战略,以期在未来的轮胎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加有利的生态位。S轮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以S轮胎公司”)是轮胎行业的知名品牌,最近几年通过组织结构改革、企业治理、加大研发投入、全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布局,世界排名快速上升,研究S轮胎公司的竞争战略,对于正在积极开拓、锐意进取的中国轮胎企业意义突出,有鉴于此,作者结合自己所学并参阅了大量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成功的应用案例,在深入调研S轮胎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实施调查问卷与相关人员座谈。文章在实施调查问卷和访谈后,利用内外部分析工具对S轮胎公司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了分析,并用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分析工具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分析出公司的优势为:公司整合原材料端、制造端、销售端等资源,用利益供应链组建超级运承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突出劣势为:轮胎基础研究能力弱、智能制造应用水平有待提高、销售模式传统、国际化人才缺乏等;主要的机会有:公司坚持走品牌建设、重视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在全球各大区域主要城市建立轮胎研发实验室来推进橡胶轮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响应和践行政府的环保政策来倒逼公司创新经营模式、紧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并收获由此带来的政治红利;主要的威胁包括: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威胁、国内产能饱和以及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威胁、单一的代理商销售模式的威胁、智能制造和高端产品推广应用缓慢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分析以及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利用QSPM矩阵的定量分析为其选择集中差异化战略作为首选战略,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为战略动机,并制定了五项战略实施措施:创新驱动,打造世界一流轮胎技术、打造自有品牌,实施差异化营销、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拥抱互联网,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为了使竞争战略得到有效执行,本文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来实施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且适用于国内大多数轮胎企业,为行业内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了可参考方案。
宋春秀[3](2021)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园区及企业的产业链分析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越发难以调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依据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引人类开展经济活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本论文研究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指导方法,对J公司以及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本文对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产业链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设计了甲醇产业链、乙烯产业链、芳烃产业链和碳四烃产业链,通过物质和能量流的关联,大大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本文通过对多家公司的污染物排放当量E’t与公司产品增值进行计算,提出了“入园参考线”,为园区的进一步招商提供指导建议。处在参考线下方的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位于参考线上方的公司需要督促其开展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本文还对J公司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以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建设要求为指导,综合分析了J公司现有的热电联产工业、氯碱工业、硫酸工业、邻对位工业和脂肪醇生产装置,建议增加小套脂肪醇装置、脂肪醇造粒装置,来丰富产业链的产品,实现现有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过企业内的原料和资源的有效共享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
刘军军[4](2020)在《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文中研究指明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融合供应链思维的系统性环境管理手段,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应对来自法规和客户的强制性要求。一些领先企业在满足强制性要求之后,开始实施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做了很多工作(如华为的绿色供应商伙伴计划)。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包括价值创造)而主动实施的管理活动,区别于为应对和响应强制性要求而被动开展的管理活动。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制造企业的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满足强制性要求之后,借鉴领先企业的经验,开始作为发起者来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但到底如何去做,如何有效驱动相关实践,能否实现绩效提升等都是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虽然学术界对这些现实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和展望仍然揭示并强调了以下不足及其研究的必要性。首先,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基本上聚焦在与技术、方法等相关的技术类实践(如生态设计、绿色生产、逆向物流等),通过这类实践来解决污染问题以满足强制性要求,而与人或组织相关的行为类实践(如高层和员工的支持,与供应商和客户互动及合作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技术类实践,也需要行为类实践。然而,已有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界定行为和技术类实践,对于两者如何融合去影响绩效也缺乏讨论。其次,以小米因供应商环境违规影响上市为代表的供应链环保事件不仅凸显了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表明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之对应的是,领先企业在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措施(如从监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强化与供应商在环境问题上的互动以降低供应端的环境风险,部分企业开始在战略层面上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具体实践上构建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形成了战略层面的绿色导向。而战略层面的导向能否驱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开展,以提升经济和环境绩效是企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最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以降低供应端的环境风险为主,因而主要集中在供应商的管理,面向下游客户的实践和关注度都相对较少。制造企业在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如何主动地面向客户的环境需求,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打造价值导向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如绿色价值链)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而相关研究仍然较少,研究方法也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需求,结合以上识别并提炼出来的现实问题及对应的研究问题,本文以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为研究主线,采用结构方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和博弈建模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行为类和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进行了界定:行为类实践是指与人或组织相关的软性实践,包括企业内部支持、与客户的环境合作及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技术类实践指与技术或方法相关的硬性实践。随后,应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构建了行为类、技术类实践和绩效之间的整合模型并提出作用机理的相关假设,利用来自200家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类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技术类实践的实施,且两类实践共同作用于绩效的提升,揭示了两类实践对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指出制造企业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提升行为类实践的实施水平,营造支持性氛围和环境使技术类实践的投入和实施变得更为主动和深入。其次,本文从战略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驱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首先细化并拓展了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内容,提炼出绿色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合作外的第三种管理实践(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发了测量题项。基于此,分别针对企业绿色战略导向是否会促进不同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实施,及不同实践对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利用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战略导向对三类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实施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供应商评价和战略伙伴关系对环境绩效有显着的影响关系,供应商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对经济绩效有显着的影响关系。此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类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实施水平较高的企业群体具有更显着的经济和环境绩效表现。最后,本文以制造企业主动与客户开展环境管理方面的合作实现价值创造为主题展开研究。基于企业实例情境,以“开展面向客户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这一普遍存在但相关研究较少关注的现象为例,结合其“上游付出努力和成本而下游受益”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制造企业和一个客户参与的主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三种博弈情形(无生态设计、分散决策时开展生态设计、集中决策时开展生态设计)下的双方收益。研究结果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制造企业开展生态设计能够实现双方的经济效益更优即实现价值创造。分散决策下制造企业开展生态设计的意愿区间更广泛,但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收益更大。因而通过构造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这种模式以实现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以上研究结果为制造企业开展价值导向的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罗佳静[5](2020)在《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以黑猫股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需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推动市场的不断进步。只有全民加强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产理念,才能更好助力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得蓝天常在、青山常青、绿水常流,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炭黑行业属于传统工业制造类企业,在制造过程中能源消耗极大,除此之外,炭黑生产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分析研究炭黑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行业发展乃至于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炭黑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和相应对策。首先,本文提出了研究这个主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在这篇文章中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等。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一问题在文献综述中进行了有效论证。其次,在完善理论基础后,研究调查了炭黑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发现目前炭黑行业主要遵循10项环保政策,且从2001年-2018年,完善了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规范。之后,筛选出了6家炭黑行业上市公司并对其披露的报告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整个行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最后,围绕黑猫股份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黑猫股份在2006、2015--2018年各报告中有关环境会计信披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问题并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给出合理建议。综上,本文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认真分析炭黑行业特征,不仅为案例企业还为整个行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金亮[6](2020)在《预改性白炭黑的制备及其在绿胎配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i69是目前轮胎产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白炭黑改性剂,然而在目前的工业领域使用Si69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在加工过程中干法混炼时橡胶分散吃料困难,混炼过程中由于高剪切带来的高生热使得温度难以控制,白炭黑分散效果受限,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含乙氧基的硅烷偶联剂Si69,在与白炭黑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乙醇气体,不仅会造成制品的孔隙率提高,而且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研究通过原位改性共混法,确定新型白炭黑改性体系的配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水相法制备得到喷雾预改性白炭黑,研究了Si69和AEO9共同改性白炭黑的作用机理和在橡胶加工过程中,探索了提高填料分散和构建白炭黑与橡胶分子间的化学结合两方面补强手段对提升橡胶综合性能的意义。采用具有两亲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与传统硅烷偶联剂Si69并用,一方面希望通过降低Si69的使用量以降低白炭黑橡胶复合材料中VOC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AEO9加强白炭黑分散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调整Si69和AEO9的使用配比及调整两者总的使用量。本研究得到了了一下结论:AEO9的引入可以显着提高白炭黑橡胶复合材料包括滚动阻力和动态压缩生热的动态力学性能,综合考虑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及与单纯使用传统偶联剂Si69相比,优选Si69和AEO9的使用配比为2:1,总使用量为白炭黑填充量的10%。喷雾得到预处理白炭黑进行150℃热处理之后能够为改性剂与白炭黑进一步发生反应提供条件,使得白炭黑有机化改性更加充分,把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预改性白炭黑填充到SSBR/BR橡胶后,与传统的原位干法共混对比,橡胶材料硫化特性得到优化,可以起到延迟硫化提升生产安全性的效果,同时胶料的交联密度上升,橡胶复合材料中填料网络更加均匀,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更加均匀,300定伸提升,力学性能优异。尤其是当Si69和AEO9的使用量为8:4时,预改性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为理想,这为橡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生产成本和提高工艺流程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洁[7](2020)在《LK公司炭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炭黑是一种在橡胶、塑料、油墨、涂料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炭黑产量第一的国家,但在炭黑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上距离世界顶尖仍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炭黑产能的不断增加,炭黑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政策、环保等因素的影响,炭黑企业经营困难。LK公司是一家在山东省快速崛起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进行用于高性能绿色轮胎与橡胶制品生产的高纯净炭黑、电力电缆和塑料母料用的特种炭黑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工作,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工业化工生产技术水平,努力开拓新市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业绩,向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信誉为本,以质量为根,以服务为体的经营原则,经过公司不断的科研和技术改革创新,公司生产的炭黑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完善的服务销往全国各地。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炭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想要在当下这种瞬息万变的发展浪潮实现稳步发展,必须制定出适合公司发展的明确的竞争战略,从而扬长补短,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在对炭黑行业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中,发现当前炭黑行业发展的机会有国家政策支持;中高端炭黑产品缺口较大,高品质特种炭黑在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技术革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小;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炭黑行业发展的威胁有产品价格变动风险;需求量下降;替代品发展较好;原料油价格的波动;环境保护投入的负担;现有竞争者的威胁等。LK公司炭黑业务发展的内部优势为技术投入大,研发能力强;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生产设备设施先进,产品质量好;库存资金占用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优质稳定与结构均衡的客户群;贴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的区位优势,运输成本低等。内部的劣势为职能部门众多,沟通效率低;低学历人员基数大,高端专业人才不足;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企业文化渗透不强。综合上述内外部环境分析,LK公司炭黑业务应该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围绕差异化战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将专注技术开发,加强物流管理,严抓生产管理,提升销售服务,从而从而突出自己的特色,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为确保公司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公司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调整公司组织结构、加强财务保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强化供应商管理来提供支持和保障。
娄晓草[8](2020)在《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国掀起了推广智能制造的热潮。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它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智能制造将是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强国的一个重要途径。2018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加强,发达国家肆意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环境,而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疲乏,种种因素抑制了中国制造业的正常发展,轮胎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尽管中国制造的轮胎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轮胎排行榜中,中国轮胎制造企业的名次与利润率不断徘徊在低位。本文选取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中国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以下简称中策橡胶),从其“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着手,对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60年间,中策橡胶经历过一系列行业动荡和市场考验,现已成功进入国际轮胎行业前十强,稳居中国国内轮胎行业第一。2017年中策轮胎销售收入达293亿元。销售收入表面风光,净利润却只有80亿元左右,与世界轮胎制造巨头米其林无法相提并论。本文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通过“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将智能制造轮胎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智能工厂(生产制造存储)阶段、销售及售后反馈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对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研究,从中策橡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着手,剖析发现弱点,对中策现有的管理、生产、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认中策橡胶智能制造化后能带来良好的收益,使中策橡胶健全企业成本管理思维、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办法,提升并加强中策橡胶“智能制造轮胎”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利用好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重视“量”的扩大的同时,还能重视“质”的提升,同时,在国际市场中,能更好的应对乃至规避“双反”等资本主义贸易保护引起的调查或加征关税等情形的出现,不断提高中国品牌和企业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在全球轮胎品牌中,能最终实现打破轮胎制造三巨头三足鼎立的现况,赶超世界一流品牌,得到长远地发展。
张永能[9](2020)在《绿色评价指数的构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鸿盛化工为例》文中提出当前,全世界掀起一股"绿色浪潮",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各个国家都已经将上述问题列入到国家发展规划,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传统的制造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都在积极的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重新规划绿色工艺来制造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各个国家相继出台绿色制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规范企业行为。近些年,特别是化工企业绿色制造发展迅速,化工企业在绿色工艺、节能降耗、环境治理、能源的循环利用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化工企业的绿色制造水平或者绿色程度并没有成熟、完整的评价标准和模型。因此,本文主要构建绿色评价指数模型并以鸿盛化工为例,引入绿色评价指数对鸿盛化工的绿色制造进行评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绿色制造理论、绿色制造评价体系及评价理论为基础,以绿色工厂建设的要素和要点为视觉,以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切入点,力求多方位、多层次、科学、系统的构建绿色评价指数。通过该绿色评价指数模型在鸿盛化工实际的应用研究,分析评估鸿盛化工绿色制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鸿盛化工更好的开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环境保护。最终实现鸿盛化工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同时也希望该绿色评价指数对其他类似的企业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通过鸿盛化工绿色指数的应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鸿盛化工应当设立专门的绿色制造管理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绿色制造管理职责,制定鸿盛化工中长期可以量化的绿色制造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发展规划。完善企业一级、二级、三级能源计量仪表,淘汰更换老旧的仪表。利用信息平台收集能源数据,建设能源数据采集网络,完善信息化的能源体系,实施能源计划与绩效管理、能耗等额管,打造信息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抓住生产装置高能耗的关键点,实施节能改造。发动全员参与,不断的挖掘节能的空间。持续改进。公司要对重点污染物开展绿色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量。减少有毒有害物的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在循环原则,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如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要从公司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考虑,不仅开发绿色工艺还要考虑绿色设备、绿色包装材料等。
胡彦惠,王其营[10](2019)在《轮胎生产企业全面节能诊断的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国家提出的节能目标,重点用能单位采取了多种措施挖掘节能潜力,全面节能诊断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措施。对全面节能诊断的涵义、类型、范围、方法、步骤进行阐述,以轮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热力、电力三个系统为例,分析全面节能诊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认为全面节能诊断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节能措施。
二、轮胎生产过程的节能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轮胎生产过程的节能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轮胎企业电能平衡的分析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能量平衡和电能平衡的内涵 |
1. 能量平衡的内涵 |
(1)能量平衡的两种方式 |
(2)能量平衡的3种方法 |
2. 电能平衡的内涵 |
二、电能平衡的要求及测算方法 |
1. 电能平衡的要求 |
(1)《企业能量平衡通则》的基本原则 |
(2)《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的基本原则 |
2. 用电体系电能平衡的内容和步骤 |
3. 电能平衡的测算方法 |
三、电能平衡在轮胎企业的应用案例 |
1. 电能平衡在炼胶工序配电系统的应用 |
(1)用电体系存在的问题 |
(2)电能平衡的应用 |
2. 电能平衡在水泵类和风机类负载的节能应用 |
(1)水泵类负载 |
(2)风机类负载 |
3. 电能平衡在变频器节能方案中的应用 |
(1)变频器设计选型要点 |
(2)变频器在轮胎生产设备中的节能应用 |
(1)炼胶工序 |
(2)压出工序 |
(3)成型工序 |
(4)动力供应 |
四、结论 |
(2)S轮胎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1.1 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
2.1.2 战略分析工具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2.2 供应商分析 |
3.2.3 客户分析 |
3.2.4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2.5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 战略群组分析 |
3.4 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 |
3.5 机会与威胁 |
3.5.1 机会 |
3.5.2 威胁 |
3.6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
4.1 S轮胎公司概况 |
4.1.1 S轮胎公司基本情况 |
4.1.2 S轮胎公司业务流程 |
4.2 价值链分析 |
4.2.1 基本价值活动 |
4.2.2 辅助价值活动 |
4.3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
4.3.1 竞争优势 |
4.3.2 竞争劣势 |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5章 竞争战略选择 |
5.1 S轮胎公司业务模式SWOT分析 |
5.2 S轮胎公司战略切实性分析 |
5.2.1 成本领先战略 |
5.2.2 差异化战略 |
5.2.3 集中战略 |
5.3 竞争战略的制定 |
5.4 竞争战略实施 |
5.4.1 创新驱动,打造世界一流技术 |
5.4.2 品牌重塑,差异化营销 |
5.4.3 建立市场与产品共同驱动的、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产品 |
5.4.4 拥抱互联网+,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 |
第6章 竞争战略保障措施 |
6.1 优化业务管理模式 |
6.2 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
6.3 聚焦区域客户,全球产业布局 |
6.4 优化后市场服务,增加客户粘性 |
6.5 保护生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S轮胎公司内外部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园区及企业的产业链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循环经济的由来 |
1.2 循环经济的实施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背景 |
2.1.1 自然资源不足 |
2.1.2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2.1.3 可持续发展理念 |
2.1.4 循环经济理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
2.2.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
2.3 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
2.3.1 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 |
2.3.2 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
2.3.3 循环型经济社会 |
2.4 循环经济的特征 |
2.4.1 本质特征 |
2.4.2 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
2.4.3 循环经济的环境特征 |
2.5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2.5.1 减量化原则 |
2.5.2 再利用原则 |
2.5.3 资源化原则 |
2.5.4 安全原则 |
2.6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2.6.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2.6.2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2.6.3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 |
2.7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化工园区的产业链分析与优化 |
3.1 园区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综合经济实力 |
3.1.2 环境质量状况 |
3.1.3 循环经济工作基础 |
3.2 园区产业链分析 |
3.2.1 园区规划及功能划分 |
3.2.2 园区现有产业链分析 |
3.2.3 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面临的问题 |
3.3 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总体设计 |
3.3.1 有利条件 |
3.3.2 制约因素 |
3.3.3 总体设计 |
3.4 园区产业链优化建议 |
3.4.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化工及新材料产业 |
3.4.2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
3.4.3 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 |
3.4.4 加强园区运行管理 |
3.5 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和完善 |
3.5.1 园区产业链分析 |
3.5.2 园区产业链完善招商要求 |
3.6 小结 |
3.6.1 特点 |
3.6.2 建议 |
第四章 企业的产业链分析与优化 |
4.1 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1 重视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
4.1.2 完善环保管理体系,提升环保绿色发展优势 |
4.1.3 循环经济工作基础 |
4.2 循环经济产业链总体优化原则 |
4.2.1 企业—产业双重推进 |
4.2.2 输入—过程—输出三环防治 |
4.3 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 |
4.3.1 与园区其他企业的外部循环系统 |
4.3.2 内部的循环经济 |
4.3.3 循环经济产业链分链优化 |
4.4 小结 |
4.4.1 特点 |
4.4.2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4)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
1.2.2 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
2.1.1 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内涵 |
2.1.2 行为/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相关研究及概念界定 |
2.1.3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行为/技术类实践关系 |
2.1.4 研究述评 |
2.2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 |
2.2.1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 |
2.2.2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驱动因素 |
2.2.3 研究述评 |
2.3 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 |
2.3.1 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过程 |
2.3.2 绿色供应链中合作下的价值创造和协调机制 |
2.3.3 研究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为/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
3.1 问题描述与理论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3.2.1 行为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 |
3.2.2 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 |
3.2.3 行为类、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设计过程 |
3.3.2 问卷题项选择 |
3.3.3 数据收集 |
3.3.4 结构方程模型测试 |
3.3.5 无应答偏差和同源性方差检验 |
3.4 研究结果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3.4.2 假设检验结果 |
3.4.3 Post hoc测试 |
3.4.4 研究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与绩效:战略导向驱动与战略伙伴关系实践 |
4.1 问题描述与理论模型 |
4.2 研究假设 |
4.2.1 企业绿色战略导向与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
4.2.2 绿色供应商管理关系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
4.2.3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与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关系 |
4.2.4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中介效应 |
4.3 研究方法 |
4.3.1 问卷题项选择 |
4.3.2 无应答偏差和同源性方差检验 |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4 聚类分析 |
4.4 研究结果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4.4.2 回归分析结果 |
4.4.3 Post hoc测试 |
4.4.4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客户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价值创造模型研究 |
5.1 问题描述 |
5.2 生态设计博弈模型 |
5.2.1 决策顺序 |
5.2.2 模型符号和基本假设 |
5.2.3 模型建立 |
5.3 模型求解与分析 |
5.3.1 模型求解结果 |
5.3.2 数值分析 |
5.3.3 模型启示 |
5.4 实例介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6.1.1 主要研究结论 |
6.1.2 政策及管理建议 |
6.1.3 主要创新点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未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绩效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以黑猫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基础 |
2.1 环境会计概念 |
2.1.1 环境会计的定义 |
2.1.2 环境会计相关政策法规 |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
2.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种类 |
2.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原则 |
2.2.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分析 |
2.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渠道 |
2.3.1 独立环境报告 |
2.3.2 补充环境报告 |
2.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
3 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3.1 炭黑行业总体概述 |
3.1.1 炭黑行业生产特点 |
3.1.2 炭黑产品主要分类 |
3.1.3 炭黑用途 |
3.1.4 炭黑产业的生产工艺 |
3.2 炭黑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
3.3 目前我国炭黑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3.4 样本的选取 |
3.4.1 炭黑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3.4.2 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
3.4.3 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
3.5 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
3.5.1 年度报告 |
3.5.2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
3.5.3 社会责任报告 |
3.5.4 招股说明书 |
3.5.5 其他报告 |
4 案例分析——以黑猫股份为例 |
4.1 黑猫股份基本情况介绍 |
4.1.1 公司概述 |
4.1.2 公司经营情况 |
4.1.3 公司财务状况 |
4.1.4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
4.2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介绍 |
5 黑猫股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
5.1.1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
5.1.2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信息内容披露不充分 |
5.1.3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定量化项目 |
5.1.4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愿性不足 |
5.2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 |
5.2.1 环境会计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5.2.2 企业管理者对相关环境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
5.2.3 黑猫股份环境会计相关专业人才缺乏 |
6 关于完善炭黑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
6.1 政府层面 |
6.1.1 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立法与监督 |
6.1.2 学习国外先进法律法规 |
6.2 社会层面 |
6.2.1 社会公众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
6.2.2 高校及教育组织履行义务开展教学活动 |
6.3 企业方面 |
6.3.1 加强企业环境会计披露内部制度建设 |
6.3.2 企业管理者提高环境披露意识 |
6.3.3 改善现有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
6.3.4 丰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预改性白炭黑的制备及其在绿胎配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绿色轮胎的概述 |
1.3 白炭黑的概述 |
1.3.1 白炭黑的结构与性质 |
1.3.2 白炭黑的制备 |
1.3.3 国内外白炭黑产业的发展现状 |
1.4 二氧化硅补强橡胶机理 |
1.5 白炭黑的改性处理 |
1.5.1 硅烷偶联剂改性 |
1.5.2 醇酯法表面改性 |
1.5.3 聚合物接枝改性法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 |
2.2.1 FTIR分析 |
2.2.2 白炭黑热失重分析 |
2.2.3 光散射粒径分析(DLS) |
2.2.4 水接触角测试 |
2.2.5 RPA分析 |
2.2.6 硫化性能测试 |
2.2.7 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2.2.8 橡胶复合材料硬度测试 |
2.2.9 压缩生热分析 |
2.2.10 耐磨性能测试 |
第三章 预改性白炭黑改性体系的确定 |
3.1 引言 |
3.2 AE09和Si69的化学结构 |
3.3 AE09和si69使用比例对白炭黑/SSBR/BR的影响 |
3.3.1 白炭黑/SSBR/BR复合材料的制备 |
3.3.2 Si69和AE09使用比例对白炭黑/SSBR/BR复合材料填料网络的影响 |
3.3.3 Si69和AE09使用比例对白炭黑/SSBR/BR硫化性能的影响 |
3.3.4 Si69和AE09使用比例对白炭黑/SSBR/BR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5 Si69和AE09使用比例对白炭黑/SSBR/BR动态性能的影响 |
3.3.6 Si69和AE09使用比例对白炭黑/溶聚丁苯/顺丁橡胶压缩生热的影响 |
3.4 改性剂使用总量对白炭黑/SSBR/BR的影响 |
3.4.1 白炭黑/SSBR/BR的制备 |
3.4.2 改性剂使用量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填料网络的影响 |
3.4.3 改性剂使用量对白炭黑填充SSBR/BR硫化性能的影响 |
3.4.4 改性剂使用量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学性能的影响 |
3.4.5 改性剂使用量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动态性能的影响 |
3.5 小结 |
3.6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预改性白炭黑的制备及其在绿胎配方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水相法预改性白炭黑及白炭黑/SSBR/BR的制备工艺 |
4.2.1 Si69和AE09均相水溶液的制备 |
4.2.2 Si69/AE09/白炭黑水浆的制备 |
4.2.3 预改性白炭黑粉末的制备 |
4.2.4 预改性白炭黑/SSBR/BR的制备 |
4.3 Si69/AE09/白炭黑水浆及喷雾粉体中白炭黑的表征 |
4.3.1 不同比例Si69/AE09/白炭黑水浆的沉降现象观察 |
4.3.2 不同比例Si69和AE09预改性白炭黑粉体的接触角 |
4.3.3 不同比例Si69和AE09预改性白炭黑的FTIR分析 |
4.3.4 不同比例Si69和AE09预改性白炭黑粉体的TEM观察 |
4.3.5 不同比例Si69和AE09预改性白炭黑的TGA分析 |
4.4 水相法预改性白炭黑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4.4.1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对比 |
4.4.2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填料网络对比 |
4.4.3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 |
4.4.4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动态性能对比 |
4.4.5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磨耗对比 |
4.5 水相法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4.5.1 不同比例Si69和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的FTIR分析 |
4.5.2 不同比例Si69和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的水接触角对比 |
4.5.3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对比 |
4.5.4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填SSBR/BR复合材料的填料网络对比 |
4.5.5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 |
4.5.6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动态性能对比 |
4.5.7 不同比例Si69与AE09预改性白炭黑热处理前后填充SSBR/BR复合材料的阿克隆磨耗对比 |
4.6 小结 |
4.7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7)LK公司炭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比较分析法 |
1.5 主要研究工具 |
1.6 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竞争战略基本理论 |
2.2 行业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我国炭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性 |
3.2.2 我国炭黑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3 机会与威胁 |
3.3.1 机会 |
3.3.2 威胁 |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
4.1 公司简介 |
4.2 企业价值链分析 |
4.2.1 基本活动分析 |
4.2.2 辅助活动分析 |
4.3 优势与劣势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5章 竞争战略的分析和选择 |
5.1 企业的使命愿景与目标 |
5.1.1 企业的使命 |
5.1.2 企业的愿景 |
5.1.3 企业的目标 |
5.2 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5.2.1 聚焦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5.2.2 成本领先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5.2.3 差异化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5.3 基于QSPM分析的竞争战略选择 |
第6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和保障 |
6.1 竞争战略的实施 |
6.1.1 专注技术开发 |
6.1.2 加强物流管理 |
6.1.3 严抓生产管理 |
6.1.4 提升销售服务 |
6.2 竞争战略的保障 |
6.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2 调整组织结构 |
6.2.3 加强财务保障 |
6.2.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2.5 强化供应商管理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学术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
2.2 项目管理的概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智能制造轮胎”成本构成的剖析与管理研究 |
3.1 “智能制造轮胎”行业的成本分析 |
3.1.1 智能制造轮胎的成本分析 |
3.1.2 传统橡胶行业在国内外形势下受到的影响 |
3.2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
3.3 “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简介 |
3.4 “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 |
3.4.1 “智能制造轮胎”的一般性特征 |
3.4.2 中策橡胶“智能制造轮胎”的特征 |
3.5 中策橡胶智能制造轮胎项目内部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 |
3.5.1 调查问卷方案和深度访谈的设计 |
3.5.2 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内容的设计 |
3.5.3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访谈对象的确认 |
3.5.4 调查问卷的回收 |
3.5.5 调查问卷的分析 |
3.5.6 访谈实施 |
3.5.7 访谈分析 |
3.6 中策橡胶现有成本管理体系 |
3.6.1 财务部门 |
3.6.2 项目工程部 |
3.6.3 项目研发部 |
3.6.4 人力资源部门 |
3.6.5 计算机部 |
3.6.6 生产部门 |
3.6.7 采购部门 |
3.6.8 销售及售后反馈部 |
第四章 “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路 |
4.1 规划新组织结构的思路 |
4.2 智能制造轮胎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
4.2.1 智能制造轮胎设计阶段的工作 |
4.2.3 智能制造轮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 |
4.3 智能制造轮胎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
4.3.1 智能制造轮胎采购阶段的工作内容分析 |
4.3.2 智能制造轮胎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
4.3.3 智能制造轮胎采购阶段的成本动态控制 |
4.4 智能工厂阶段(即生产、存储阶段) |
4.4.1 智能工厂阶段的工作内容分解 |
4.4.2 智能制造轮胎智造阶段的成本控制 |
4.5 销售及售后反馈阶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对策研究 |
5.1 设计部制定智能制造轮胎的成本目标 |
5.2 控制采购成本的措施 |
5.3 控制生产阶段成本的措施 |
5.3.1 详细剖析生产阶段 |
5.3.2 数据分析 |
5.3.3 改进措施 |
5.4 销售和售后成本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绿色评价指数的构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鸿盛化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3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绿色制造研究理论与现状 |
1.3.2 国内绿色制造研究理论与现状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绿色的制造理论及绿色评价理论 |
2.1 绿色制造的概念 |
2.1.1 绿色制造的提出 |
2.1.2 绿色制造的定义 |
2.2 绿色制造的内容 |
2.3 评价理论与绿色评价 |
第三章 绿色评价指数的构建 |
3.1 绿色评价指数建立的目标、原则及方法思路 |
3.1.1 绿色评价指数构建的目标、原则 |
3.1.2 绿色评价指数构建的方法及思路 |
3.2 专家权威性分析 |
3.3 绿色评价指数的构建 |
3.3.1 评价指标的分层、筛选、确定。 |
3.3.2 绿色评价指数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
3.3.3 绿色评价指数二级指标的赋值及评价标准 |
3.3.4 绿色评价指数(AI)的计算方法及评级 |
第四章 绿色评价指数在鸿盛化工的应用 |
4.1 鸿盛化工介绍 |
4.1.1 鸿盛化工简介 |
4.1.2 鸿盛化工组织结构 |
4.1.3 鸿盛化工发展介绍 |
4.2 绿色评价指数在鸿盛化工的应用分析 |
4.2.1 鸿盛化工绿色评价指数二级指标的评分 |
4.2.2 鸿盛化工绿色评价指数 |
4.2.3 鸿盛化工绿色评价指数的应用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收集数据 |
(10)轮胎生产企业全面节能诊断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全面节能诊断的概述 |
2.1 全面节能诊断的涵义 |
2.2 节能诊断的类型 |
2.3 全面节能诊断的范围 |
2.4 全面节能诊断的方法 |
2.5 诊断步骤 |
3 全面节能诊断的实施效果分析 |
3.1 工艺系统的节能诊断及实施效果分析 |
3.1.1 炼胶工序的节能诊断 |
3.1.2 压延、挤出工序的节能诊断 |
3.1.3 成型工序的节能诊断 |
3.1.4 硫化工序的节能诊断 |
3.2 热力系统的节能诊断及实施效果分析 |
3.2.1 蒸汽生产/提供的节能诊断 |
3.2.2 蒸汽使用与管理的节能诊断 |
3.2.3 蒸汽循环与代用的节能诊断 |
3.3 电力系统的节能诊断及实施效果分析 |
3.3.1 输配电系统的节能诊断 |
3.3.2 用电系统的节能诊断 |
4 结束语 |
四、轮胎生产过程的节能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轮胎企业电能平衡的分析及利用[J]. 张景亮. 中国橡胶, 2021(08)
- [2]S轮胎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韩秀军. 山东大学, 2021(11)
- [3]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园区及企业的产业链分析与优化[D]. 宋春秀. 浙江大学, 2021(01)
- [4]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D]. 刘军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炭黑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以黑猫股份为例[D]. 罗佳静.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6]预改性白炭黑的制备及其在绿胎配方中的应用研究[D]. 刘金亮.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7]LK公司炭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赵洁. 山东大学, 2020(05)
- [8]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D]. 娄晓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9]绿色评价指数的构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鸿盛化工为例[D]. 张永能.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10]轮胎生产企业全面节能诊断的实施[J]. 胡彦惠,王其营.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9(17)